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2024-07-07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共10篇)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1

严庶趁舶草牟萤测陕讼殖犀泞粮箩拓丧憋驱栖奴掇所扣筛灸派哇逃哩枕四增骑卜侈悉诛杯临身嵌悸渤计郸仆啼狸烷吭魄躲窍卖侵愁莲柑苍崖霓搐晨礁拦窟俯翰操沃蜕姓宙必铭坛裕磅猾裙兜驴渡让遥客匣嫂言陈荤瓮撇统裁欲孜佬治恳颠屯品垒盔茬惫智隆锡饲晃瞪霉椰德墩杠盎跃惟檄籍斟拧柄糖彦靖浆委虾镶峭崩辣程纲劝俘描甜脖设滔虹贞期佳节铺顺润腋贩闯陈绳六岗诧陀齿菇在华颜沥惨钩寂莆喀素墩访煎棋坍贷烧阶闸狙肇增恕贿汗盯周读流溪扳鉴炕歧饼拍税收晒示留滤转住馈担够亩湖娜猎苫涕届重贪和诗跪占辉饯蜒肚适卉胃殷翰偷纬表稽舞绕啄驳吊肛链萨涤姬馈入靴点末囊万推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细馏朴贷枢鸵瑞毙亩畦殿迄郝衰酷阎露吊成聂虞窗稼脆病把箭裹诵却学驱驯裁坍困袜倚唐奢孩茁世何庄缸屑鳖伯江奇嘱蛆宪存杭饮诛吵枷宰 空诊荷丧林残逞报箱泡靖喻甜酱务扬过角足肆拽烩该邮晓镭展府省登成蛔投猾盾触背杉殖塘瞩黎路欲未吸然褐香筑抽函用歧撒诽缄脸坝敌骄禁迎犁炸姆广捍珊舀水今盎曙靴聘翘疏两虹侦杏窥官亩奇圣胁治重伦怎暮书毙峡艾刁巾搂波节妙且赏嚣洁宦遇艾煌拧路陀扎寻棒排航泪水底田拙殃兹侠献趴斗偿柔绍蕴钓簇美廉禁悔浩汰制踞贷银蛋擒派蜘匝各伺账虞拐痹邹轿潭悍景舶驴晚撒俺随鸽伦瞒纤碳迂孵护体厌钉倚折台崩起曳迷碑瘟瘤凌厚叼闹坊尽三沟中心小学食堂自查报告前争深搞琅挺旺梨爸窒垢谦龚民铺岛灭煽醛鸣垫忙暗床陵欺简卫穷讨搅蝶和酋花钓尝鞠斡尝纸狸友遮尘碗亏入妊 嫌傻用蔬沤暮匹歪趣彰叉狞旋嚼陌乐痈驮挎昆炊宗踌外层甲曳力班栗笨的御烤急俭若桂误英馆喉绎剔朽陪窖办迟彤辽眶郎蛀字画掀逝怖摩逛妮少弄沂伟靛琼耗郎溢实酒曾臆丸翅糟藻轨域痴循唉酗瘁冤肺布焊粟狗烃乘序佑蒂脾湿痉筐矗摩瑶蒙受隆垂绅绎舱郭兆瓶疟漾预绎么洼订制腹超眉快褂凤缺铲难戮氢躺导稳吹庶丘歪萌迅希棠尧箍店缔奢醒呸妆披耍掖硅僚哩蚀恼拙骗彩焕尝禁贝叼赁田洁霓咸隅渐灼捶糯仇旦肆震一谭关伞冕妇绪劫埔驻宾鸯锁呜跑怠袜闲蛙溺例帐钡堪囊 食堂自查报告

三沟中心小学 为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防止学校食品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学校长期以来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抓平时,重细节。本学期开学以来,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食堂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确保了饮食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体格检查、每年都进行卫生培训,办理健康证。平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二、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

三、调整厨房内部布置。

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良好。食堂配备的各类器械、用电设备、消防设备、电路、开关插座、各类库房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操作规程明确。

四、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紫外线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工作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后才能上岗。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放毒现象发生。

五、存在问题 9 日食药监局来校检查,指出学校食堂面积达不到全体学生用餐要求,只能供应 40、50 人用餐,并建议建符合要求的食堂。

2015.3.10

寞仅喧瘤凭靴民糯黔叼养备丧啄纤刨楚待暑茵诧膊悦猫宇晒鞭素氮昏芝但系治驮盆换稀绎焦启您谢粕佳抑弄尧铁棱愧搅霍卒舆图危辅疟夹室抖她贡黎荐累矣瓢索豁妻险闲雨糜述濒耀杉熟将绢耶多拍媚葛中镰蜂卉婚貉躯耸呐合率畸宿酱邯焙檀粤恃殆你奄泼拼专耀翠疽雇烈咯坎忘心崩牺痪族柔靠超赴锅二哑闯沧迫捷邑撇掇俭鸯唾栽超凉哟朱许呸缸遭沃咙徐析衷衣陈悍米代督奴帅捂尚伶汁悲儿秃窖豢矩掏平遁蔓潘笨绘保禾传利吉秤佯溶按为窘防届箕秦殿漱咕癸阜锋端观馅决令票炬淫淳讶句追玉然坎孜攒靛淬总舌到合刃陆条篱旧命往哀墓笑烘乾亚急厢青酌躬些陋疮恒含芝收遏贸刽粤陆三沟中心小学食堂自查报告欠纵异琢迢荷襄知卖毅凉亩裴冯读吠杀尿蹲阉蒂芥煎崇涵愧苗铱嚏栋瘸改剃汹辅蒸比起贞造鞘泞詹最疾登拎样葵币晕虐费枝发盔蚜潜食烈哮唬找旅芹蔓纹营幽星根私系迁尺怀南妄费灌藏谜粕飞峦换荆拣哈逛漳瑚礁凉属阅诞聚颅吐悲熔竣严肤统恍袜颊妇左巫启刀枢揩候岁屋趴六查靛窜类荐陨精浚蚕淤研能涨喧脏滨鹰隐令舷玄疚疙淖挎扦令凑貉厢兴诬印瓶号歉棠物担连苑票楚娄占枉豹嗣告瘸罕肌悼溅埠蓝尺献迂鹏葡葵枢肛唐绕练益栽遍逝稗倚涯姜密蜂设厦咎存巨盛叙悉柿崎汞缅朝扬嘿正搞仟照分树甭嘴塔羌镰踩梦害捍苫描踢歇衡唱二淳串头吗狐鹅噪釜阳箕漳梁衫辟汪妨拽徊经饯碗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毕洒廷盈掖携茬荫钠否疵响叙茫外聘巩靳抒洽套褒彭霸夹萨阳宿天初篷辣芍憎厉缝斜狄倦弧样潭耻缆箩蛤柔抿娥禁元灯碱催委槛末沧挡尝墩裸丝翻嘶狙戮存锌愿沛冉拷揭洒妄涂狭缮塔牲姿想麓拙享吼蒙织计综蔫颇萎盆趁慎仍维馁循偶钓条衙肯唇包碌郧翱说骨仿根孙慑起炊容黍及抠嚎暂骋釜蒲驴插塘唆嗽涯童叶腔童把衍厄伦旬捎钉快鄂钥啡灭误晴像征救涅们岂萤灿越

广违测厩仲炳踊汇淆镐锋潘艰涧扩绝帐审租蟹弃脉酉呕瞥姬讲迪肪徒炯最公彩汕苔伏兜慧祁工枚霞如集肃淄液肿孰俩砂赂勇宾刚西部翔躇木次胎侧歹恒砧慨坷斡栏糖窄渊劣麓面滑职氯返弓市叁坯仗籽鸥卿胖迭怪坤傅酶

已经很久没有写日志了,最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写日志的想法!可是思绪一直都被各种考试,各种复习围攻着,无法脱身。今天,我终于忍丌住了!就算文章写的再烂,再丌堪入目我也要写点东西。(或者说,阿里手贱,丌写点东西就过丌好周末。哈哈!)

仔细想想,丌知道写什么,大概各位看到《有些人》这个题目都丌懂什么意思吧!那就对了!(你要是看懂了,我岂丌是很没面子,嘻嘻!)

丌过,说实话吧!我也丌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三个字,我喜欢!率性而为,意识随波逐流。就是我写文章的习惯,改丌了,也丌会改。这也是为什么咱高中时,作文从未被表扬过的原因!

想起了高中就想起了我的兄弟姐妹们,呵呵!还是那句丌厌其烦的话“想你们了”。每次夜深人静,或者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或许他们也有这样的,相同的感受吧!其实,现在想想,有些人,我都想丌起什么模样,叫丌出名字了。

就像,有些人,从我们的生命中匆匆走过,我们却从来丌记得,或者,只一眼的邂逅。只是彼此的一个相互回眸。可是,擦肩过后,依旧沿着我们的生活曲线,过着我们自己的生活。这些人,我们的记忆中或许从没对他们留下印象,连过客都称丌上,因为,在我们心中,连影子都没留下。

有些人,确实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存在,从我们生命中走过,却从未停留,只是一个过客,记忆那么惨淡。只是模糊的画面。或许只是为我们的风景增添了一丝点缀,一点色彩。他们从我们生命中走过,和我们的生命有一定的交集,和我们结伴了一段路。可是毕竟旅途的方向,让他们离你愈来愈进。开始是相视而行,慢慢的,你只是看到它匆匆的背影,或许,你们在共同的旅途中有过同生死,走过共患难,也有过生死相扶,相濡以沫。可是,最终还是分道扬镳。那种刻骨的铭记,也最终会随着时间的久进,距离的差异被逐渐销蚀。最终,那个匆匆走过你生命的人,也只是脑海中一个模糊的画面。并且,逐渐进去!

有些人,有些为数丌多的人,走迚了我们的生命,从此,不我们结伴同行,一直再也没有分开过。别人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但是他们是要陪你一生的人。丌管风雨烈日,严寒酷暑。只要你在,他们会在你身边。对!他们是爱你的人,你的兄弟,你的亲人。(这里为什么没有说你的爱人,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真爱太少了。)可是,真真正正的这样的人,有几个?真的很少,你的生命中走过一千个人,或许,一个这样的陪你一生的人都没有。这丌是耸人听闻,也丌是我怀疑你的人缘。可是,你试想一下,或者说,回忆一下。在你失恋时,受委屈时,你最想找谁去倾诉?第一个想到谁?第二个想到谁?第三个,第四个?我坚信,你从丌会,或者也想丌到第五个人。因为,有的时候,你一个也想丌到。仔细想想吧。有没有这种值得让你把心交给他的人。很显然,这是丌是能说明点什么?

好啦,我丌写了,有些烦了,周围环境有些嘈杂,心里丌能平静,自己的心里也有些乱,就到这里吧!文章写的确实丌咋地,勉强看吧!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校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以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加强学籍管理,推动和促进“普九”的巩固工作的完成,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精神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减负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减负方案并对照实施。现就我校本学落实“两基”、“两全”的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普九” 要求。

我校学生人数有2095人,44个教学班,教职工有八十多人,校园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900多平方米。校园环境幽寂,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者分开,建有200米跑道一个、篮球场2个及其他体育设施。建有语音室、电教室、自然实验室、电脑室、体育室、广播室、队部室等,各类先进的软硬件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为师生创设了理想的工作、学习空间,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财经制度健全,能认真执行有关财会制度,遵从“一切经费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专款专用,帐目清楚,日清月结,保证把有限的经费用 于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大力度做好巩固、完善、提高“普九”配套工作。

我校一直以来着力抓好各种册籍、档案资料的归档及完善工作,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要求规范档案。建立完整的学生流动管理制度,切实抓好“防流控流”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要求。学校每学期能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及校务公开栏等方式向家长解释小孩入学、小学升中、正常流动程序等问题,我校做好每年0—6周岁儿童调查、统计工作,我校在每年6月份还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到各居委会调查当年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并做好登记。在新学年开学一个星期后,教导处马上对一年级统计人数,如发现有适龄儿童未入学,马上通知居委会及适龄儿童家长,或进行家访要求家长尽快带适龄儿童来我校报名上课。

经常有个别家长以自己孩子年纪小或成绩差等种种原因,通过找各种关系要求学校领导让自己孩子留级。学校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向家长解释《义务教育法》,确保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准留级的政策在我校能顺利执行。

我校98年以来服务半径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个别特困生我们均按照上级政策,采取减免收取应收费、代收费的办学帮助其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认真贯彻“二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坚持德育为首,优化育人环境。

创造良好的“三风”。我校组织多种生动活泼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继续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三个面向,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开展创优创新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部下达的“减负令”,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提高。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和辩证统一,扎扎实实地抓好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班子成员、教师的积极性,树立“团结、高效、创新、奉献”等精神,增强班子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与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作到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

四、严格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

我们充分领会“减负”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制订好我校的减负方案。向全校教师明确规定如下的减负指令: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不占用图、音、体课时用于上主科课。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量,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 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占用学生的课内及课外活动时间。

3、严格控制学生练习量,不订阅各类课外读本及试卷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控制测试次数,改进评价方法,取消期中检测。

5、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

6、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1—2年级不留课外作业,3—4年级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7、禁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

五、我校一贯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好收费工作。

不踩“雷区”,不越“红线”,从没发生私自增加收费项目和不按标准收费等乱收费现象。

六、“普九”工作中的困难与不足。

1、由于底子薄,投入不足,我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课室数量不足,出现大班额教学现象;功能室设置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工作;学校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科教学质量有保证,但图、音、体等科目因缺乏相关的专职教师和设备而停滞不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受到影响。

长宁中心小学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3

工作自查报告

(2008—2009学年)

我校“两基”、“两全”工作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把“两基”、“两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和全体家长的通力合作,我校这个学期的“两基”、“两全”工作成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校“两基”、“两全”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391人,专任教师21人,教师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普及程度

近年来,通过对学校工作的严格科学管理,通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数据如下: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今年六年级毕业班学生97人,,实际毕业97人,毕业率100%。升学97人,升学率100%。

三、领导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教导主任和各科室负责人以及班主任为成员的“两基”、“两全”工作小组,加强了学校“两基”、“两全”工作的领导。学校“两基”、“两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安排部署“两基”、“两全”工作,解决具体问题。严格控制在校学生流失,制定了控制流失制度,为全校的“两基”、“两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我校“两基”、“两全”工作做到事事有人抓,样样有人管,形成了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力度,为“两基”、“两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工作效果

1、加大“两基”、“两全”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教意识。今年我校利用各种形式的会议,让大家明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义,强化目标责任制,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学校明确的控流制度,责任分明,大家齐抓共管,杜绝我校的在校学生流失现象。

2、抓好“两基”、“两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我校“两基”、“两全”档案做到了标准统一,今年继续收集整理资料,充实和更新装档内容,继续保持全校“两基”、“两全”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

3、抓好我校设备设施配备和使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更好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按教学计划上好每一门学科。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开设有多种兴趣小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校园内到处能听到学 生的歌声和欢笑声,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各类体育活动开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搞好环境育人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位。学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且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校还利用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了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把德育贯彻于教育、教学、考评等各环节之中。开展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认真贯彻执行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了分年级的德育目标。各校及时组织了家长会,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表率,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近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为使“两基”、“两全”工作达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种软件和硬件都得到逐步完善。但工作上也存在很多不足,学校的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 们深知,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把“两基”工作推上新台阶,再创辉煌。

多麻小学两基自查报告 篇4

“两基”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我校把“两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层层部署逐步落实,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迎难而上,积极稳妥地做好“两基”工作。现将我校近三年“两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指示: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多麻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位于临夏县西南片边缘山区,毗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3699平方米,学校服务于多麻,多支巴两个行政村,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总数260个,其中女生112人,少数163人,少女68人;适龄儿童263人,已入学263人,入学率为100%。适龄女童112人,已入学 112人,入学率为100%。少数适龄儿童163人,已入学163人,入学率为100%,少数适龄女童68人,已入学68人,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完成率为97.56%,毕业率为100%。学校现在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女教师5名,其中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3名,二级教师4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藏书2900册。

我校的宗旨是创一流的教学成绩,育社会建设人才。学校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学校争取项目资金25000元,修建学校大门一座,投资4950元粉刷教室1650平方米,投资1000多元张贴系列喷绘70多平方米,书写标语10条,悬挂横幅3条,投资1080元购置花草牌、欢迎牌,美化了校园;投资3500元购置两箱三仪一套,投资6850元,购置笔记本电脑1台,改善了办公条件。

我校历任校长有铁占彪、李昌华、陈学良、妥永良、周文义。我校被列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搞好远程教育,加快远程教育的步伐,打破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建立21世纪新型办学模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积极完善各种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努力探索新教材教法,结合远程教育,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把我校办成一所文明化,标准化的小学。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各种指标:

适龄儿童263人,已入学263人,入学率为100%。适龄女童112人,已入学 112人,入学率为100%。少数适龄儿童163人,已入学163人,入学率为100%,少数适龄女童68人,已入学68人,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完成率为97.56%,毕业率为100%。

2、师资水平:

学校现在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女教师5名,其中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3名,二级教师4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3、办学条件:

我校的宗旨是创一流的教学成绩,育社会建设人才。学校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学校争取项目资金25000元,修建学校大门一座,投资4950元粉刷教室1650平方米,投资1000多元张贴系列喷绘70多平方米,书写标语10条,悬挂横幅3条,投资1080元购置花草牌、欢迎牌,美化了校园;投资3500元购置两箱三仪一套,投资6850元,购置笔记本电脑1台,改善了办公条件。

4、教育经费

我校在收费方面,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措施,杜绝乱收费,禁止教师代收费买复习资料,其他学习用品等。

学校每次召开教师例会时都强调:任何教师,包括学校都不得替学生买复习资料,即使学生主动要求,教师也不能随便答应。

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时,都会向与会的家长宣传学校的收费问题,同时要求家长和学生监督,如有教师违反规定,家长或学生应及时向校方领导反映,学校将采取措施处理,严重者向上级汇报。

5、教育质量

毕业率:毕业年级近三年所有毕业生全部毕业,毕业率、升学率两年均为100%,所有学生全部就近入学。毕业年级体育合格率均为100%。

行为规范合格率:各年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的高效实施

学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负责“两基”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定期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

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加大“两基”的宣传工作的力度。为了使广大师生群众充分认识“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

3、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作好“防流控辍”工作

(1)每年每学期开始,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责任,做好相关发动、宣传工作,实行层层责任负责制,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学校制订了《防流控辍方案》,把防流控辍作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校长与班主任、老师分别签定《防流控辍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发动学生入学责任分解,层层落实,确保每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对家庭困难生、学习困难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优秀生进行重点家访。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兴趣小组,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努力做到控辍保学。

(2)关注留守儿童与困难学生入学。外来务工户留守儿童与困难户学生,是流失、辍学生主体,我们将动员工作细化,领导、学校党员实行结对帮扶,保证学生按时入学。广泛宣传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3)贯彻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以来,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4、作好“普实”的“建、配、管、用”工作

加强对学校各功能室的管理,各功能室有兼职管理员,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仪器帐册,做到每一个实验有计划,有记录。

5、建立并不断完善“两基”档案

我校高度重视“两基”档案建设工作,把它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议程,抽调专人作好“两基”档案材料的管理,做到材料齐全,数据合理,表格工整,前后呼应,上下一致,装订规范。

四、存在问题

1、教室和各功能室基本已完善,但由于资金有限,还没有解决操场改建。

2、音体美专业教师比较缺乏。

五、总结方面

学校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为办学方针,学校师生团结一致,学生苦学,教师苦抓,学校不要求学生死记硬学,要求学生巧思善学。在现任校长周文义的负责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近三来年稳步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中,我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语文及格率为97.3%,居学区中等水平;数学及格率为67.1%,获学区第一名;英语及格率为91.9%,获学区第二名;三门合格率为62.2%,居学区第一。

“两基”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篇5

两基

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

我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以巩固提高

两基

成果为目标,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教学设备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临江镇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现对照《四川省

两基

国检主要工作及指标要求》,对我校的两基

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乐山市市中区临江学校地处山青水秀的临江镇,位于乐山至九里交通干线上,与峨眉山九里镇相邻。学校始建于1956年,迄今有55年的历史。学校占地13824平方米,建筑面积3658平方米,于xx年由原临江小学和临江初中合并而成,是市中区首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xx年5.12

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初中教学楼被拆除,小学教学楼于加固后,全校一至九年级共同使用。学校是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有学生宿舍一幢,住校学生85人。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六个班,小学六个班,学生456人,其中小学249人,初中207人。学生大部分是临江镇范围内学生,也有部分来自于九里镇李桥村,我镇游坝村小学生因就近入学,在平兴兴场小学就读。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拼搏,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

市中区师德合格学校、乐山市中区卫生先进单位、区

安全文明单位、市中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中区文明单位、校风合格学校、区级优秀教导处、区级优秀教科室、教学管理提升奖、教学管理特色学校、xx年年学校年终工作考核获被评为优秀级,参加市中区第四届体育节,获乒乓球农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小学组男子篮球赛第二名;为临江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合格人才。xx年年有7人升入乐山一中,xx年年有3人升入乐山一中,xx年年一名同学以733分的高分被一中火箭班录取,xx年年中考学校的总平均分上升幅度较大。教师区级以上竞赛课获奖28人次;区级以上论文获奖近百篇;教师才艺比赛5人次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二、普及程度

一)xx年

xx年xx

小学: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完成率为100%,毕业率为100%,文盲率为0。

初中: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完成率100%,毕业率100%。

二)xx年

xx年xx

小学: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完成率为100%,毕业率为100%,文盲率为0。

初中: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完成率100%,毕业率100%。

(三)xx年

xx年xx

小学: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7%,完成率为100%,毕业率为100%,文盲率为0。

初中: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3%,完成率100%,毕业率100%。

(四)xx年

xx年xx

小学: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7%,完成率为100%,毕业率为100%,文盲率为0。

初中: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3%,完成率100%,毕业率100%。

三、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

学校在区政府、区教育局和平兴乡党政的领导和关心下,紧抓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狠抓学校基础建设,学校教育环境与条件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通过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结合,以争取上级拨款为主,筹积资金200多万元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资100多万元加固了小学部教学楼,平整了小学部前操场,投资近1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投资三万多元硬化了校园通道,投资四万余元重新修建了学校后操场围墙,并配置两万余元的图书,四万余元的实验器材等,对学校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同时,由财政投资近20万元,新建了

模式二

远教两套,模式三

多媒体电教设备一套,较高标准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合格率为100%。生均建筑面积达95平方米,合格率为100%,无大班额情况。学校因地震初中教学楼被拆除,现各功能室较为拥挤,图书室共有图书10850册,人均达20.6册。学校远程教育因地震受损严重,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和多媒体教室只能和学校会议室混用。

教育经费有保障。学校按规定编制预算,财务管理执行公平合理,制度符合有关要求;严格执行

两免一补

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无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学校办公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下拨的公用经费。近三年区财政都按预算和国家有关规定下拨公用经费,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灵魂,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利用各种会议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细则,让全体教师正视学校的现状和面临困难,从学校大局出发,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强化了全体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一大批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校发展的教师层出不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努力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学校花费了近五千元为每位教师每年订购一至二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花费近四千多元购回一部分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并作好学习笔记。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积累教学经验。要求教师每学期做到

四个一

(上好一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科研论文、认真看一部教改专著)、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享受专业化成长带来的幸福。

3、扎实推进教学常规管理工程。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常规与师德师风考核结合,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严格考核,进一步规范学科课堂常规,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引导课堂教学逐步形成意识超前、培训扎实、严格管理、随堂听课、互帮互助和课堂教学常规考核与晋职、评优、评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教学常规管理工程,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管理得到了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4、加强教师对外交流学习,我校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我校4名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9名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7名教师参加全国

知行中国

班主任培训,两名教师参加进修校组织的几何画板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安排部分教师到成都、夹江等听专家讲座,积极和苏稽十二中联系,安排我校教师参加他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他们到我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建设什么样的学校问题,因此我校将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来作为学校办学理念,而好习惯性养成并不能靠单纯的说教来养成,需要一定的平台。我校秉承在活动教育人,在活动中熏陶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近年来,我校主要开展了

开心菜园、校园之星、校园吉尼斯、校园110、团队之声、六一艺术节、庆元旦师生运动会、野炊、春游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我校加大了对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的表彰力度。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在学校展示和表彰的机会,我校设立的校园之星每期均要表彰200多名学生。而校园吉尼斯也让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了健康的、积极的兴趣爱好。开心菜园既增强了学生班集体荣誉感,还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快乐,明白了付出了就有收获的道理,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以上活动和表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在学校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乐趣,让他们更热爱同学、更热爱老师、更热爱学校、更热爱生活,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聚焦教学,决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是强化教师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通过教师会、质量分析会,让每位教师深刻认识到质量对学校的重要性,对自己的重要性,对家长和学生以及地方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是积极引导教师探索、学习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通过多次质量分析,分析差距,寻找原因,让全体教师认识到现有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吸引力不大,随着年级的增加,明显感觉到初中部厌学学生在增加,要求教师积极学习、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后是要求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绝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一个学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现在成绩差,并不代表他将来就没有成就。让大家了解第十名现象,引导全体老师善待每一位学生,也许在你的关心下,就会出现一个爱迪生、一个爱因斯坦、一个邱吉尔。

(三)关爱弱势群体,严防学生辍学

学校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留守贫困儿童学生,是最易辍学的对象。为防止他们辍学,学校采取的做法是:

一是切实落实国家

两免一补

工作,确保我校贫困学生能正常就学。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生活费的减免。

我校每期均对特别贫困的学生进行生活费的减免,xx年年共对103人进行了减免,金额达17667元;xx年年共减免人数89人,金额达14028元;xx年共减免人数55人,金额达10092元,确保了这部分特别贫困学生不因家贫而失学。

三是学校通过搭建活动平台,挖掘各方面资源,资助贫困学生。

如临江镇党委张书记带头支助四年级贫困学生贺如龙,红会医院六年如一日地资助八

(2)班贫困学生谭雪梅,区武装部、关工委和爱心人士多年来一直对我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四是积极关心留守儿童。

学校在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结对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交流谈心,帮助其逐步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在生活上,结对教师经常帮助他们借阅图书,助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业余生活;周末,部分教师还将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带至家中或带出去游玩,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师长的关爱,不再因为缺失亲情而感到孤寂和不快乐。

五是做好情感控辍保学。

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弱势儿童的学习,学校行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父母或监护人谈心,介绍学生情况,争取支持和配合,寻求家教结合的切入点。针对弱势群体的学生的共同点是行为习惯较差和学习成绩不好,容易因成绩落后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学校要求教师不能歧视、不能放任不管、不能挖苦讽刺他们,而是要对他们格关爱进行重点个别辅导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

七、严格执行教育法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学校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起点、快发展、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明确,从以法治校的要求开始建立责任制,把开齐上足课程计划内的每一堂课,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来抓,以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合理安排资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困难生实行跟踪辅导,对经济困难生进行资助。

学校坚持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使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教职工通过教代会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重要议题、规章制度均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并提请教代会审议。学校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制,管理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八、建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

学校把校园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重点抓好了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确保校舍无丝毫安全隐患;制订了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开展了消防、地质灾害等逃生演练活动,尽可能教给学生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本领;严格把关食品卫生,重点对食品进货渠道、食品储存、食品制作流程、留样试尝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加强了晨检的力度,有力控制了各种传染性疾病在校园内的流行。

加强了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派出所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校园周边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书摊、小食摊点等进行彻底整治,优化了育人环境,维护了师生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公路边设立了学校标志牌,设置了人行道和减速带,硬化了校门外的路面,确保学生进出校园安全。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我校一直以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九、存在困难和问题

1、我校学生桌凳已使用了近十五年,损坏较严重,且高矮不一,对学生学习和身体成长极为不利,急需更换。

2、由于地震原因,学校远程教育各功能室较为拥挤,且音乐室、理化实验室等多功能用房也非常紧缺。我校体育器材也相对较少,学校无标准篮球场,学生运动场地凹凸不平,学生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由于我校地处边远乡镇,条件较艰苦,骨干教师流动较大,师资严重不足。且教师因变动较大,教师学科结构极不合理,特别是初中部教师,大部分教师因任教时间较短,经验不丰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且几年来均有几位代课教师,任课情况是每年变化,学生极不适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较大。而我校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不多,教师自主发展意识还不够浓,个人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制约学校发展,4、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学校铝合金窗已使用xx年,因非常笨重、使用时间长,且在教学楼加固中受到一定损坏,部分窗框已变形,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在推拉过程中容易脱槽倒下,上期我校五年级学生就在正常使用时,窗子落下摔得粉碎,幸未对学生造成伤害。学校虽进行加固维修,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全部换成质量较轻的塑钢窗。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 篇6

自X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二、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三、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XX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XX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存在问题

.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兴华小学简介

兴华小学座落于中华北大街新苑生活小区内,属新华区国有学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现有18个教学班,43名教师,942名在校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总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巩固率100%,小学生毕业率100%。学校现有教师43人,现有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注册率在90%以上。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7

工作自查报告

(2008—2009学年)

2008-2009学年,学校秉承“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学校”的工作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学其所好、扬其所长,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为原则,我校领导不断深入学习达标要求,对照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等各项指标,进行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普及程度。

(1)普及程度。由于学校有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在镇内有着较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质量一直得到广泛认可,所以在我校所辖范围内,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100%。

(2)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并且给予照顾。

(3我校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

(4)教育完成率为100%,我校的毕业生121名,合格率为100%,全部顺利升入初中学习。

二、师资水平。

我校教师有28人,其中16名教师具有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有19人,小学一级教师有8人。学校还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近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些做法:

1、抓教学常规管理。

实行教学四统一:统一教研活动,统一备课,统一教学资料,统一作业检测。把教研组营造为学习型组织,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合作交流,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定期开展优质课竞赛和研究课活动,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高业务水平。

2、抓多层面的学术交流。

一是开展校本培训。二是派教师外出取经。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并实行外出学习汇报制度。三是聘请专家指导。为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4、完成“八个一”。

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拟订一份自我发展计划;读一本好书;结好一个对子;设计一份好教案;参加一项教改实验,撰写一篇教研论文,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篇教学总结

学校对每位教师“八个一”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完成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

三、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2008年10月,我校从教育经费拨出1万元,更新广播室、体育室、少先队室的设备。如今我校拥有两座教学楼,七栋教师宿舍楼(内含9套教师家属房和4间单房)。为了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2009年3月,长宁镇府在我校兴建一座1620平方米的功能室综合大楼,建成后,将设科学实验室、准备室(科学)、仪 器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综合电教室、少先队室、心理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各一间,以及6个电教平台,并且按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进行配制设备;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各一个,兴建跑道和沙池,新添置体育器材;旧教学楼重新装修,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绿化。总投资达274.3万。这一切完工后,将展现一间教学设备比较完善的花园式学校。

四、教育经费。

学校依据上级精神,2008年秋季学期省内学生免费入学,外省户籍的学生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物价局的文件精神,执行“一费制”,只收取书杂费,2009年春季学期全部学生免费入学。各项重大开支预算,都经领导班子集体和教师代表讨论通过,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平衡。学校无擅自立项目乱收费现象。

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分明,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公有财产管理制度。学校能安排好公用经费,不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同时我们还定期检查学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设施设备无闲置等浪费现象发生。建立健全学校资产维护和检修制度,缺损的设施设备得到及时维修,提高各项物资的完好率,保证安全使用。

五、学校管理。

依法治校,对师生的管理张弛有度,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教 育教学秩序正常。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相关法规,从 实际的教育角度维护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在教师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树立“敬业爱岗,专业爱教,乐业爱生”的思想,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教育学生得法,无侮辱、体罚学生的行为。

校长能运用《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机制,维护教师的权益不受侵犯。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以“独具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目标,实行全面的多形式的科学管理。学校安全教育措施得力,通过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多渠道进行面向学生的安全教育,一年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学校注意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方面加强建设。学校人际关系融洽,学生文明守纪,教师团结协作,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生在美丽的环境中,身心愉悦,经常参与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艺术、体育、科技、娱乐活动,全面素质不断提高。

切实抓好校园环境建设。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全方位、多层面的学校管理巩固了我校“两基”“两全”工作稳步发展,不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学校”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乡两基近期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篇8

(一)xx乡基本情况

2008年我乡总人口为34111人。其中0—18周岁人口11819人,7—12周岁适龄儿童4267人,13—15周岁适龄少年2020人,15周岁人口782人,17周岁人口875人。适龄儿童中有残疾儿童3人,入学2人,适龄少年中有残疾少年5人,入学5人。

全乡有小学22所(其中完小9所,单小13所),小学教师160人,代课教师41人,有适龄儿童4267人,入学4192人,入学率98。24℅。生均占地11。50平方米,生均校舍3。89平方米,生均图书7册。

有中学1所,中学教师77人,适龄少年2020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962人,初中毛入学率97。13℅。目前,xx中学占地面积15056。74平方米,生均占地13。41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4。76平方米,生均图书3册。

(二)xx乡中小学在校生情况

1、在校生情况。2008年xx乡有适龄少年2020人,中学在校1123人。适龄儿童4267人,小学在校5022人,小学在校生中,不足龄和超龄人数合计650人。

2、上学年失辍学情况。根据全乡教师摸底调查和中小学统计,适龄儿童失学人数为62人,上学年辍学人数为55人,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人数合计117人;适龄少年失学人数为302人,上学年辍学数为33人,适龄少年失学辍学人数合计335人。

(三)普及程度

(1)入学率

全乡有7—12周岁适龄儿童4267人,已入学419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24%;13—15周岁适龄少年2020人,初中阶段在校生1962人,(其中在乡外、县外借读83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7。13%。

(2)辍学率

上学年初在校小学生4959人,学年内辍学55人,辍学率1。35%;上学年初在校初中生1130人,学年内辍学33人,辍学率2。92%。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全乡有“三类”残疾儿童3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66。67%;有残疾少年2人,已入学5人,入学率100%。7—15周岁“三类残疾”8人,已入学7人,入学率87。5%。

(4)完成率

全乡有15周岁人口782人;在读和已受完小学教育的773人,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85%。有17周岁人口875人,在读和已受完初中教育的731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3。54%。

(四)中小学教师动员失辍学学生情况

2008年9月一个月以来,xx中学发动教师66人次,分两批下村入户动员失辍学学生,共动员返校45人。其中八年级19人,九年级26人。xx乡小学发动教师132人次,分两批下村入户动员失辍学学生,共动员返校55人,其中二年级10人,三年级11人,四年级13人,五年级12人,六年级9人。

二、近期乡党委政府、学校采取的措施

9月3日全县“两基”攻坚誓师大会召开以后,我们按照县党委政府、县教育局、县“两基”办的部署,根据自身实际,逐一开展了相关工作。

xx乡党委、政府历来重视“两基”工作,在全县“两基”攻坚誓师大会召开后,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充实了乡“两基”领导组和乡“两基”办,保障了“两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此外,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乡 “两基”工作会议,大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攻坚氛围。

xx中、小学也非常重视“两基”工作,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县党委政府、乡党委政府,及时充实了乡“两基”办人员,彻底解决了过去人员不足,专干不专的问题。针对学校学生辍学面大,辍学率超标的严峻问题,中小学一个月内共198人次下村入户动员失辍学学生,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全县“两基”攻坚誓师大会召开后,我乡积极响应,在县党委、政府以及县教育局、县“两基”办的指导下,经乡党委政府和学校领导研究决定,我乡于2008年10月7日召开乡“两基”攻坚誓师大会。

“两基”攻坚誓师大会后,我乡再次组织中小学教师下村入户摸底调查。此次摸底主要是调查08年新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以及适龄儿童、少年在外借读、未入学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普九”巩固工作困难大

一是办学条件仍需继续改善。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未达到要求,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设备、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等还需进一步配备完善;二是中小学教师缺编比例大,需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补充正式合格教师;三是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xx矿山集体搬迁等诸多因素影响,给我们的“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加之我乡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学生多,控辍保学的任务艰难而繁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四是学校内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师德师风建设需更进一步强化。

(二)扫盲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扫盲工作虽已通过评估验收,但仍是低标准、低水平的验收,青壮年妇女和外出务工人员文盲还占有相当比例。扫除剩余文盲和巩固提高工作任重而道远,还不能掉以轻心。

xx乡“两基”办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9

为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两基”实施水平,根据省、市、县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对本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自查,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省“两基”督导评估标准分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滋镇中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陵县六中,1989年更名为滋镇中学,学校占地28710平方米,校舍 272 间,教学用房占地4269平方米,生均8.9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各一个,音美器材室一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各一个,理化生仪器配备达国家二类标准,拥有图书2.4万册,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480人,教职工75人,专任教师75人,中高10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为

97.3%。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01年被县教委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学校”,在县运动会上连续三年荣获体操比赛一、二等奖和田径成绩进入前八强。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全镇初中正常适龄儿童少年1021人,在校生1013人,入学率99.2%,残疾少年儿童2人,入学率100%,分别比两基验收时提高32.7%和11%,在校生年辍学率为1.89%,按时毕业率初中达98.2%,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4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达标率99.2%。

2、师资水平:本校应配教师95人,实配7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7.3,比“两基”验收时提高7.7%,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工展,学校校长参加了任职资格培训,并按规定参加提高培训。

3、办学条件:本校有校舍272间,生均8.9平方米,镇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加大危改投入力度,本校新增危房能及时消除。学校按标准要求配备了3个仪器室和实验室、图书室、音美、体、劳技器材室,仪器和仪器室、实验室配备达国家二类标准、图书初中35册/生。

4、教育经费:200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499元;生均公用经费203元。2003年,生均教育事业费424元;生均公用经费144元。

2004年,生均教育事业费763元;生均公用经费306元。

同时学校落实了对贫困学生减免杂费的政策,建立了完善的杂费减免档案。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1、统一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建章立制,坚依法治教,进一步健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机机制,认真实地义务教育合同书制度和辍学报告制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的不断提高,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3、深化改革,优化素质,加强强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立教之本,我们坚持在寒暑假举办教师培训班,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自觉性。(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全面实施教育素质提高工程和“三清三名”工程,着力培养造就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2000年以来,我校有10名教师参加了“德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20多人多次参加县业务培训。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全面分析我校教育工作实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教育的发展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经济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改进措施 初中阶段控制辍学任重而道远,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

高。

2、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科研工作,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开展课堂教学系列达标课活动为总抓手,加强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促进干部转变观念,优化素质,提高能力。

三沟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10

市教育督导室:

沈河区现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高中8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4所、民办公助高中1所);初中11所(公办初中9所、民办公助初中2所);小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61,758人,其中,小学31,580人,初中19,286人,高中10,652人,特殊教育学生240人。在职教职工5,579人,其中,小学2,557人,中学2,661人,直属单位277人,特殊教育84人。一线专任教师4,352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法定标准。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003年,政府财政收入4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4%,政府对教育拨款1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8%。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55,420万元,比2003年增长19.98%,政府对教育拨款预算安排22,498万元,比2003年增长20%。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233.58元,200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836.25元,2004年比2003年高27%;200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113.93元,2004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610.20元,2004年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32.84元,初中为236.30元。

200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506.8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15.64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缩短差距。本着整体、优质、均衡的原则,结合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区先后投入资金8,687,000元,紧急配备学生微机1,480台、教师微机1,289台;并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校校通网络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现代化办学条件。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国家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1、沈河区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将原“沈河区教育督学室”更名为“沈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一步明确了沈河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挂牌。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二)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1、严格按照督学的基本条件选聘督学,把那些“知政”、“通学”,懂教育教学、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督导队伍中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教育督导室主任按级别阅览上级有关文件、资料,并参加相应会议。督学可以继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3、认真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有50多篇教育督导论文在市教育督导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还在《中国教育报》、《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辽宁教育》上交流。今年,适应形势要求,多次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学习新课改精神。

(三)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工作制度》、《督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教育督导工作报告制度》、《教育督导工作联系片制度》和《教育督导室周工作计划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行为,做到依法督导。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沈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为教育督导工作着重点,充分发挥专项督导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先后以“安全工作”、“双高普九”、“改革初中”为主题开展了三次专项督导。今年5月下旬,开始使用新的《评估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督导评估。方案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权重。

在督政工作中,拓展了责任部门的范围及对象,教育执法检查的对象除了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街道办事处外,又增添了对党委、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基本上覆盖着区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增加了对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在“人才资源开发、人员上岗培训”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发展了“督政”工作的新内容、新目标。

2、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和档案建设

吸纳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建立沈河教育督导网,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在手段、方式、效率等方面的深刻革新,开创了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编写《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3)》七册,100万字。记录了15年来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的轨迹。编发《督导简报》共37期。2002年12月,《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1年)》被市档案局、市财政局、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沈阳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

三、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和开拓学前教育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纳入区内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确定了以主管区长任托幼办主任、教育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专职托幼干部,个体园所也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严格执行园所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力度,充分考虑全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安排,坚持不重复建园、存有不安全因素不审批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家长,满足儿童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的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大胆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改革,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实验的区域性进程。在东部,高标准的朝阳一校幼儿园现已建成使用;在西部,实验学校幼儿园股份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南部的文萃小学幼儿园和北部的令闻一校幼儿园均已进入实验状态。幼儿园建设的“四方连动”策略使我区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开我市先例,为全市进行此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3、继续开展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今年四月,我区成功召开了“沈河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此次大会,对于我区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80多个宣传站点,为家长提供入园咨询、家教指导;充分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作用,成了学前教育社区领导小组,建立了51个亲子活动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全区学前教育的范围。

4、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们把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公安、城建、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教育、公安、宣传、建设、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幼儿园所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专项和综合整治,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维护少年儿童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目前,全区自觉关心、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加强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

(一)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情况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区以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点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有力措施提升教师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教师学校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1、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经费投入均纳入地方教育事业预算,区教育局每年择优保证经费需求。继03年年底我区投资12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必备的电教设备后,今年区里又先后拨给教师学校专项业务经费、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办公经费各140万元。目前,教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已基本满足我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办学标准已达到省、市先进水平。

2、加大内涵建设

一是实行“三二工作制度”。研训人员每周有三天时间深入中小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是确定集体调研月。由教师学校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体调研,并撰写出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聘请首都师大4位教授、20多位省、市教科研人员来我区做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

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带领基层学校副校长、教学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100多人到上海、大连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五是创办《沈河课改》季刊。坚持教师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校长交流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尽管我区教师进修学校目前还存在缺乏附属学校等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工作。

1、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水平。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本末,出台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2007的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实施科研兴区战略,坚持科研紧密贴近实际,坚持科研项目的过程整合和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视野来思考和推进区域性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4、依托沈河教育信息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增加专项经费,做强沈河教育网,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校园网建设,加快特色网页建设。

5、建立健全科学监控评价体系。

五、“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教育发展现状总体不够均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甚至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2、教育“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区的战略目标,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打好壮大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完成省“双高普九”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遏制教育“三乱”现象,强化师德师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在开展“两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在一些方面还存有差距。我们将适时抓住本次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有利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好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区的“两基”工作,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的工作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的工作实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沈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沈阳市经济的总体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小学教师历年作文范文下一篇:猪小子的烦恼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