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6篇)
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
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 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5分)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5分)
答案:
10. D(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11. B(“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错,不包括“王后”)
12. C(“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13. (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
(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用没有用的话长久打扰皇帝!”向子湮想退下,高宗看着潘良贵说:“是我问他。”又告诉向子a慢慢道来。向子湮又说,长时间不停止,潘良贵多次呵斥他退下。高宗变了脸色,于是两个人都等待治罪。潘良贵请求离去,回来后,十年没有出京。李光获罪,潘良贵因曾与李光通信获罪,降三级官。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潘良贵刚正清屎,保持晚节。做博士时,王舫、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拒绝。晚年家居非常贫困,秦桧婉言劝潘良贵,劝他要求任州职,潘良贵说:“我潘良贵不敢这样做。”他的谏疏多数焚烧草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人朱熹替他写序言。
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
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授徽州推官。居安自请试民事,乃授江东提刑司干官。提刑使王厚之厉锋气,人莫敢婴,居安遇事有不可,面争不少屈知兴化军。既至,条奏便民事。通商贾以损米价诛剧盗以去民害。召为秘书丞。转对,言:“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权考功郎官。劾外戚郭倪、郭僎,窜岭表,天下快之。知太平州。时边患甫定,岁俭,汰去军群聚寇攘,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置狱金陵,居安以书抵当权辩其冤,或谓“佑自诬服,得无嫌于党逆乎?”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事果白。
初,盗起郴黑风峒,罗世传为之倡,势张甚。湖南所在发兵扼要冲,义丁①表里应援,贼乏食,少懈,主兵者稍坚持之,则就禽矣。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贼喜,谋益逞。贼阴治械,外送款,身受官峒中,不至公府。义丁皆恚曰:“作贼者得官,我辈捐躯坏产业,何所得!”于是五合六聚,并起为贼矣。放兵四劫,江西列城皆震。朝廷调江、鄂之兵屯衡、赣,而命龙泉守军吉守节制焉。吉守率师往,几为贼困,池兵来援失利。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贼始惧,走韶州,为摧锋军所败,势日蹙。群盗次第平。居安之在军中也,赏厚罚明,将吏尽力,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祠而祝之,刻石纪功。徙镇襄阳,以言者罢,闲居十有一年。
嘉定十五年,迁工部侍郎。时方受宝②,中朝皆动色相贺。入对,首言:“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言极切至。居安以书生,于兵事不学而能,必诛寇,非苟然者。卒,累赠少保。
(选自《宋史·王居安传》,有删改)
【注】①义丁,官府派遣的兵。②时方受宝,指当时皇帝的玉玺失而复得。宝,指皇帝的玉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窜岭表,天下快之 快:以……为痛快
B.时边患甫定,岁俭 俭:太平
C.贼乏食,少懈 少:略,稍微
D.为摧锋军所败,势日蹙 蹙:窘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乃授江东提刑司干官 ②秦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 ①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①居安之在军中也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 ①徙镇襄阳,以言者罢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居安的“擅长兵事”的一组是
①既至,条奏便民事 ②劾外戚郭倪、郭僎
③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④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
⑤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⑥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居安任江东提刑司干官 时,遇到不可行的事情,面对无人敢触犯的提刑使王厚之 ,他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B.王居安任太平知州期间,将副刘佑含冤入狱,他给当权的人写信为刘佑辩白,虽然遭人嫌疑,他也不为所动。
C.黑风峒的盗贼因为某些官员的错误做法而得到官府的任命,那些抛家舍业的官兵听说后,一怒之下也三五成群地起兵做贼 了。
D.王居安统帅官兵依次平定了众盗贼,江西人建祠堂纪念他,刻石碑记载他的功劳,他却因此被贬到襄阳,在那闲居了十一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事果白。(3分)
(2)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3分)
(3)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4分)
参考答案
8.C(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共赏过于绝对;D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
9.B.(歉收,不丰足) 山东中学联盟
10. B.(①介词,被②介词,替,给A.副词,于是,就 C.主谓间助词 D.介词,因为)
11.D.
12.D(“他却因此而被调到襄阳”,原文没有根据,他“因为谏官弹劾罢官,家居赋闲十一年”。)
13.(评分标准:原则上一句一分,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1)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后来)事情果然弄清楚了。
(2)正好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的方法)来邀功,派人从小道(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他们食盐和粮食。
(3)君主害怕没有困难却不怕困难多,现在土地和玉玺回归了,为什么不想想当时失去的原因呢?
参考译文
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徽州推官。王居安自己请求试任民事官,于是被任命为江东提刑司干官。提刑使王厚之锋芒毕露,没有人敢触犯,王居安遇到有不可行的事,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任兴化知军。到任后,逐条上奏便利民众的事。让商人流通以便降低米价,诛杀大盗为民除害。召入朝廷做秘书丞。轮流应对时说:“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增加兵力占据险要之地来等待敌人,这是朝廷制定克 敌的上策。”
升任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任代理考功郎官。弹劾外戚郭倪、郭僎,判处流放岭南以外,天下人对此感到高兴。任太平州知州。当时边境危急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将副刘佑被仇家告密到朝廷,拘捕在金陵狱中,王居安写信给当权的人辩白刘佑是冤枉的,有人说:“刘佑自己认罪了,(你这样做)恐怕有袒护邪恶的嫌疑吧?”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后来)事情果然弄清楚了。
当初,郴州黑风峒盗贼兴起,罗世传是倡导人,势头十分嚣张。湖南官府派兵控制了交通要道,义兵里外响应支援,贼兵缺乏粮食,稍微懈怠,指挥官兵的人(只要)稍微坚持,盗贼就会被抓获。正好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的方法)来邀功,派人从小道(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他们食盐和粮食。贼人高兴,要求更加过分。贼兵暗地里打造兵器,表面上表示服从,他们在峒中接受官职,不到官府中去。义兵都愤怒地说:“做贼的人得到官职,我们这些人拼性命耽误家业,得到什么!”于是三五成群地聚合,都起兵做贼了。反叛的贼军放纵士兵四处抢劫,江西各城都震动。朝廷调江、鄂一带的驻军屯守衡、赣,而命令龙泉守军吉守牵制贼兵。吉州太守率部队前往,几乎被贼兵困住,池州军队来救援也失利。朝廷担忧这件事,就任命王居安做统帅。
王居安在黄山督战,战胜了贼人,贼兵开始害怕,逃往韶州,被摧锋军打败,势力日益窘迫。众盗贼依次被平定。王居安在军中,奖赏优厚处罚严明,将官们都很卖力,始终采用以贼兵打贼兵的办法,所以士兵百姓没有受伤的。江西人建祠堂纪念他,刻石碑记载他的功劳。改为镇守襄阳,因为谏官弹劾罢官,家居赋闲十一年。
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3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
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
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程深推服之 推:推行
B.杜门不仕者十年 杜:阻塞,关闭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事:侍奉
D.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切:切合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而□书赴告同学者[来源:]
②军民集□数十万
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
A.①于②然③所 B.①以②然③则
C.①于②者③则 D.①以②者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4分)
(2)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吾道东矣”的佳话,思想家程颢望着自己学生杨时远去的背影又说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程颢说这句话的心情和根据。(3分)
【答案】
5.A
6.D
7.B
8.A
9.(1)①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之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评分标准:去,离开;觉,睡醒。各1分。句意1分。)
②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
(评分标准: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即可,各1分。句意1分。)
(2)“心情”包括两个方面:
①程颢对自己理论的自信;②对自己的思想能薪火相传的欣慰。
(“自信”与“欣慰”答出一个点即可得1分)
“自信”的根据有二:
①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表示从者之众。②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表示影响之深广。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欣慰”的根据有四(从杨时的德、才这两个角度)分析:
①杨时的求学态度“诚心正意”(可靠);
②师生关系融洽(“相得甚欢”);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④弃官不做,专心向学。(“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⑤学术发展史间接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答出“可靠”即得1分。)
【解析】
5.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推:尊崇,称誉。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句“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此处用介词“以”,“用”的意思。②句“军民集者数十万”中“者”为定语后置的用法。③句“所交皆天下士”为以“皆”为标志的判断句,“所”与“交”形成“所”字结构,意为“所交往的人”,作主语;句中没有因果关系,用“则”不妥。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句断句可从句意判断,“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别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所以选B。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8.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杨时当时到颍昌拜的老师是程颢,不是程颐;拜程颐是在洛地。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去,离开;觉,睡醒。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2)“吾道南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答题时,可抓住关键语句,根据句意分析作答。关键语句“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可根据这些语句从自信和欣慰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篇4
2.B
3.D《论语》不是“六经”
4.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强加因果。
5.(1)曾巩请他吃饭并让他穿戴齐整,借给他马匹和随从,用车运载奖赏的金银和丝织品跟随着他,在四方巡行夸耀。(饮食冠裳、假、辇、徇)
(2)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3)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俾、推择、识、以次)
宋史吕余庆传阅读答案 篇5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察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一项知识点,也是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因为题目中没有固定的解答模式,所以同学需要多做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下面是宋史吕余庆传阅读训练题及其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宋史,卷二百六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B.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C.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D.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
B.官秩刚开始指官员的俸禄,后来因为官员的俸禄与其职位品级对应,官秩也就指官员的官位品级。
C.吕余庆作为皇帝的旧部功臣,一生办事干练功勋卓著,他死后皇帝就赠予他的子孙镇南军节度一职。
D.禅让是古代传说中的王位传递形式,但后来在王朝更替时也称禅让,其实是奉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
B.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
C.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军队才慑服。
D.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
(2)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
答案:
10. B【解析】 “仕汉历周”应断开,指吕余庆在五代时的汉周两朝任职。“迁”是“升官”,故“濮州录事参军”后要断开。“领”是动词“兼任”,“同州节制”是官名,故后面要断开。“闻余庆有材”是一个兼语句,应断开。“世宗”后周世宗,故前面断开,“问曰”后断开。“得非……乎”是固定句式,断为一句。原文标点: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11. C【解析】本选项考察考生对“赠官”制度的理解,“赠官”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12. B【解析】原文是说吕余庆的父亲吕琦是在后唐清泰年间担任给事中,故父子两人不是同时任此职。
13.(1)吕余庆凭借先代恩荫补任千牛备身,历任开封府参军,后升任户曹属官。(采分点:以、荫、补、历)
(2)一天,药市刚刚开集,街吏飞驰上报有军校喝醉酒持刀抢夺商贩货物。(采分点:始,驰,被酒,夺。被酒,解释为中酒,即喝醉了)
【参考译文】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名讳,因而以字行世。他的祖父吕兖,任横海军节度判官。他的父亲吕琦,在后晋任兵部侍郎。吕余庆凭借先代恩荫补任千牛备身,历任开封府参军,后升任户曹属官。后晋少帝的弟弟石重睿兼任忠武军节度时,任命吕余庆为推官。从后汉到后周一直任官,后升任濮州录事参军。宋太祖兼任同州节制时,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上奏任命为从事。后周世宗问道:“莫不是曾经任濮州纠曹的那个人吗?”就任命为定国军掌书记。后周世宗曾经镇守澶渊,濮州是属郡,因此知道吕余庆的为人。
宋太祖历任滑、许、宋三州节度,吕余庆一直任宾佐。宋太祖即位后,把他从宋、亳观察判官任上召入朝廷,任命为给事中,充任端明殿学士。后唐清泰年间,吕琦也曾任此职,官位品级都相同,当时人认为他家很荣幸。不久,任开封府知府。太祖征讨潞州及扬州时,他都兼任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升任户部侍郎。遭母丧。荆湖平定后,出朝任潭州知州,改任襄州知州,升任兵部侍郎、江陵府知府。召他回朝,以本官参知政事。
平定蜀地后,任命他为成都知府。当时盗贼四起,军队士兵恃功骄纵,大将王全斌等人不能管束部下。一天,药市刚刚开集,街吏飞驰上报有军校喝醉酒持刀抢夺商贩货物。吕余庆立即派人捕捉来斩首示众,军中畏服,百姓安宁。朝廷即可加任吏部侍郎。回到朝廷后,先后兼任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交替执掌政事印,不久因病上表请求解除处理机务之任,朝廷便授任他为尚书左丞。开宝九年,去世,终年五十岁。追赠镇海军节度使。
宋史李椿传阅读答案 篇6
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以父泽,补迪功郎。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遥,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搬罩纂,亟奏记波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则庶其肯来耳。”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复中前说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荚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说怒,椿目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壹蕉上基壹三月,竞解去。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憾。及是转对,叉言:“君以刚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嘲健之德奂。在廷之臣,来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诏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日:“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划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则周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上曰:“幼泳阉此。”因蝻疏袖中以入。
(选白《宋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浚辟为铡司准备差遣 跸:征召。
B.米不至,益艰食 益:增加
C.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 如:依照
D.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 知:管理。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椿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
②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③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踪迹必危
④狱未竞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⑤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三
⑥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椿的父兄都在靖康年间的国难当中战苑沙场,,年幼;游他侍奉着继母南逃,吃了不少苦头,因父亲的恩泽,补任迪功郎。
B.很多将领请求北伐中原,而李椿认为边疆不稳定,战备不充恳;将士久没操炼,即使攻取了城池,也守不住,因此不同意草率北伐祭原名可见他眼光远大。
C.张浚感慨当时天下缺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李椿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只要统治者能够倾听逆耳之言,能够虚心听取建议,人才大概就会不请自来。
D.李椿遇事敢于宣言相谏,让皇上不高兴,因此曾被调离出京。但在买牛筋一事上,他的劝谏通俗简明,让皇上醒悟后收回了发出韵诏令。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9分)
(1)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恕决去,未几果罢。(3分)
译文:
(2)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3分)
译文:
(3)遂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竟解去。(3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力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子不足凝奎蔓堡其虑之未月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选自清·方孝孺《深虑论》)
9、答案:B【解析】(益:更加)
10、答案:B【解析】(①说的是李椿有孝心,④表现的是李椿执法公正快捷。)
11、答案:A【解析】(原文只是说李椿的父兄在靖康国难中死去,“战死沙场”无依据。)
12、答案:
(1)译文:张浚心中认为他说得对,但是他认为身为人所宗仰的大臣应承担天下的重任,不忍心决绝离职,不久果然被罢了官。(得分点:“是”“决”翻译正确分别1分,句意通顺1分)
(2)下级官吏拿着广西南丹州莫酋长的奏表,请求朝廷从宜州买马,通过签书枢密院事张说来报告这件事。(得分点:“市”“因”翻译正确分别1分,句意通顺1分)
(3)(李椿)兼任临安知府,任职三个月,最终被解职。(得分点:“视事”“竟”翻译正确分别1分,句意通顺1分)
13、答案: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翻译】:李椿,字寿翁,他的父亲李升在靖康之难中和长子都死了。李椿年纪还小,侍奉着继母南逃,备尝艰苦,竭尽全力奉养继母。因为受父亲的恩泽,补任为迪功郎。
张浚征召他担任制司准备差遣,诸将有把讨伐北方的议程上报皇上的,这件事下达到督府,李椿刚奉命到了巢湖,他立即上书给张浚说:“为国复仇,讨伐敌人,是天下的大义,建议不从督府发出却出自于将领们那里,况且边疆不巩固,国家储备不充足,将领虽多可是没有才干,士兵疲弱并且没有操练,商讨还没有结果,纵然收复那些地盘,也不容易守住。”不久军队前去讨伐敌人,果然无功而返。
张浚曾经感叹有真才实学之人难得,李椿说:“怎么可以臆断天下没有人才,只要不厌恶逆耳之言并虚心听取他们的志向,那么大概他们就肯来投奔。”张浚又被授予右丞相的官职,李椿知道这事不能做,劝他离职。第二年春,张浚出京视察军队,李椿说:“朝中那伙小人已经得势,您无故离开朝廷,路途上一定很危险。”他又苦心竭力地劝张浚离职。张浚心中认为他说得对,但是他认为身为人所宗仰的大臣应承担天下的重任,不忍心决绝离职,不久果然被罢了官。
李椿被调任广西提点刑狱,未结的案件,他完全按照公平的原则判决,释放了数十上百的嫌疑人。调到湖北管理漕运,适逢收成不好,官府强制粮商卖米,并且压低他们的米价,导致米不再有人运来,市面上粮食更加短缺。李椿减少强制粮商卖米的数量,并且不限制他们的米价,不久运米的船就风凑云集而来,米价也自动降低了十分之三。
他被授予枢密院检详。下级官吏拿着广西南丹州莫酋长的奏表,请求朝廷从宜州买马,通过签书枢密院事张说来报告这件事。李椿说“:邕州远,宜州近,所以迁到那里,难道是无意?现在莫氏正专横霸道,怎么用靠近中原的地方来说这事?小吏乱做事,将挑起边境的事端,请按照国法论罪。”张说很生气,于是李椿请求辞去职务,皇上安慰他,让他安心履职。
(李椿)兼任临安知府,任职三个月,最终被解职。李椿在朝中,遇事总是直言,皇上因此不高兴。等到肯定他时却又说:“君主以刚毅中正为本而以排除杂念为用,臣子以柔顺为本而以刚毅中正为用。陛下得诚敬之道,来行刚毅中正之德。在朝中的大臣,未见他们中有以刚毅中正守柔顺来侍奉陛下的人。”皇上更加不高兴,让他出京掌管婺州。皇上下诏买牛筋,共买五千斤。李椿上奏:“一头牛的筋才四两,这要杀二万头牛啊。”皇上醒悟了,因此收回以前的诏令。
【宋史潘良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推荐阅读:
《宋史·钱易传》阅读答案及译文11-14
《宋史·赵普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7-07
宋史岳飞传阅读答案10-25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09-23
《宋史·陈尧佐传》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08-20
《宋史卷三百六》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8-23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阅读及答案10-06
《宋史·列传第二十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27
节选《宋史列传第九十》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06-16
《宋史·李允正传》原文及译文赏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