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性公墓(共8篇)
农村公益性公墓 篇1
旧县镇“四两”举措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一、外出学习,取回“两点经验”。镇民政办组织旧县、红岩两村主任到仙桃参观学习公益性公墓建设经验,为全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提供经验指导。一是通过参观学习外地公墓建设布局,为我镇公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二是通过了解公墓建设和后期管理遇到的问题,结合我镇情况做好对策准备。
二、强化宣传,形成“两级共识”。为确保公墓建设顺利推进,旧县、红岩两村成立了公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惠民政策,细心分析存在问题,动员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宣传开路,统一了村委和群众的思想认识。
三、注重选址,突出“两个意图”。为把建设公益性公墓这件好事办好,旧县、红岩村委会对照公墓建设要求,精心选址、科学规划、设计安全适用。在选址中,始终贯穿着两个意图,即:一定要把公墓建成功,完成交办任务,不能半途而废、劳命伤财;一定要使公墓成规模,为群众获取更多利益,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
四、长远规划,实现“两项效益”。农村公益性公墓能否长期存在、持续发展,今后的规划和管理尤为重要。经过与两村村民共同磋商,初步拟定了公墓发展规划:以宜保高速建设零星坟墓搬迁为契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农村公益性公墓知名度,并规定火化区内已故人员必须集中安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争取资金修建大门、停车场等设施,管护好墓区内树木,绿化墓梯、道路,美化墓区环境,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农村公益性公墓 篇2
殡葬服务设施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载体, 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 提升殡仪服务水平, 合理进行殡葬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重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现状分析
尽管重庆市的殡葬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落后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市殡葬事业总体水平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市农村地区, 殡葬改革更是举步维艰, 以2008年为例, 当年主城区城镇化率89.7%, 非主城区城镇化率37.3%, 全市死亡人口为24.56万, 其中主城区死亡人口3.6万, 火化遗体3.6万具, 火化率达到100%, 非主城区死亡人口20.9万, 火化遗体3万具, 火化率仅为14.4%。目前我市在殡葬资源配置、殡葬服务质量、殡葬救助保障、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
1.1 殡葬设施建设滞后
政府投入不足, 殡葬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布局不合理。截至2011年底, 全市有火化殡仪馆32个, 尚有8个区县未能建成火葬殡仪馆;全市有公益性公墓45个, 主城区范围外的23个仅分布在7个区县中, 绝大部分区县没有公益性公墓;全市有殡仪服务站32个, 主城区范围外的20个分布在18个区县中, 仍有13个区县没有殡仪服务站。
现有殡葬设施中除如北碚区凤凰生态经济型公墓等极个别设施外, 至今均已有至少二十年历史, 建设水平已十分不适应当下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要求。
1.2 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匮乏
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匮乏, 乱葬乱埋、装棺“二次葬”等现象突出。截至2011年底, 全市有还有8个区县没有火葬殡仪馆;全市的公益性公墓主城区占22个, 其余23个分布在非主城区的7个区县, 即主城区外的24个区县没有公益性公墓;全市有殡仪服务站32个, 其中主城区有12个, 主城区外的13个区县没有殡仪服务站。
农村殡葬设施缺乏, 公益性安葬设施尤其匮乏, 很多农村不得不面对“无处可葬”的难题, 只能继续土葬, 自行“乱埋乱葬”。也有部分群众火化后, 没有公益性安葬设施可供安葬, 又将骨灰装入棺材, 再次按照土葬的习俗举行安葬仪式, 即装棺“二次葬”。
2 农村公益性公墓设施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农村公墓建设水准低
就笔者走访的农村公益性公墓中, 大部分建设水平相当低。墓区建设没有思路, 空间布局毫无规划, 道路设计杂乱无章, 更不用谈美感的体现。
公墓管理者从不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规划土地中已开发使用的面积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也不事先计划下一年度公墓建设发展情况, 人为的缩短了公墓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公墓范围内墓地排列随意、散乱, 并不从公墓整体规划安排墓地布局, 造成公墓内部空间混乱, 形似乱葬岗, 并未体现建设公墓的目的和意义。墓区中道路布置错综复杂, 如同迷宫, 不见主干道、次干道的踪迹, “断头路”随处可见, 消防通道都难以寻觅。这样连好看都谈不上的公墓, 更不用提形式美、园林美, 带给群众的依然是阴森、压抑, 甚至恐怖的印象。
第一, 社会地位低下的殡葬行业对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 殡葬行业的社会地位都非常低, 人们不愿意谈及和看到死亡, 也就不愿意谈及和看到这个为死亡服务的行业, 再加上传统思想中对殡葬的负面描述, 殡葬逐渐成为了一个被歧视的行业。虽然多年来推行殡葬改革, 在提高改善殡葬行业社会地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还远远不够。目前重庆市殡葬从业人员中, 仅有不到10%是具有非殡葬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 其中具有规划、设计、园林、艺术等教育经历的更是凤毛麟角。没有专业人才的加入, 包括农村公益性公墓在内的整个殡葬行业, 建设水平自然难以提升。
第二, 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者缺少先进的殡葬理念。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者大多并不具备殡葬方面的教育经历, 也未取得殡葬行业的从业资格, 更没有条件和机会学习先进地区的殡葬行业建设经验。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殡葬行业理解仍然停步不前, 认为公墓就是为了埋葬逝者的骨灰和满足群众的祭奠需求, 对公墓必须具备安全、幽静、宜人等条件的先进观念一无所知。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建设的农村公益性公墓, 其水平自然有限。
2.2 农村公墓批建难度大、设施缺失
截至2011年末, 重庆市共建有4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 其中主城区22个, 非主城区23个, 非主城区中的24个区县698个乡镇 (街道) 没有农村公益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面和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安葬需要, 然而很多想要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村镇都遇到了审批难度大, 建设困难多的问题。
第一, 通过国土规划部门审批取得土地困难。农村公益性公墓从用地性质角度讲, 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的殡葬设施用地, 需要通过城乡建设、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查才可以兴建。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口的增多,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很多地区规划之初预留的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已经使用完毕, 土地管理部门往往无地可批, 即使还有一些闲置土地, 可以通过改变用地性质的方式划拨给殡葬行业, 但是经常由于人们思维中惯有的对殡葬行业的轻视, 而将土地划拨给了其他“更重要”的行业或领域。
第二, 通过民政部门建设审批困难。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需要向区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有的官员只看到目前有公墓可用, 没有认真思索新建公墓的必要性, 致使群众需要的公墓不能建设。还有的官员对殡葬行业怀有偏见和忌讳的态度, 只要是关于殡葬的事务, 一概置之不理, 导致殡葬设施建设一拖再拖。
第三, 群众“邻避心理”严重, 反对公墓建设。由于对殡葬行业的避讳心理, 群众都不愿意自己家园的附近修建有殡葬设施。群众普遍认为公墓单位环境阴森恐怖, 燃放烟花爆竹, 祭祀人流量大, 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公墓的建设都怀着莫大的反感。
3 农村公益性公墓设施建设对策
3.1 打造先进殡葬理念, 建设现代农村公益性公墓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 人类具有审美需求, 当低级别的需求被满足后, 人类会设法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人类对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 当然也包括殡葬方面。农村公益性公墓需要从内到外全面的进行改造, 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 进行环境改造, 通过软硬件的共同改善, 改变群众对殡葬行业的偏见, 改变群众对公墓阴森恐怖的印象, 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农村公益性公墓, 尽最大的努力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 吸引专业人才, 打造殡葬行业阳光形象。依托行业准入制度, 提升殡葬行业服务水平, 鼓励殡葬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吸引包括殡葬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就职, 优化殡葬行业职工结构。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改善殡葬行业停留在初级的服务质量, 改变殡葬行业落后的社会形象。专业才人的引进对殡葬行业软件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殡葬行业的进步又会提高其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首先依靠殡葬专业的大学生和对殡葬工作感兴趣的高级人才, 打造出正面、积极的殡葬行业形象, 就可以带动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 推广先进殡葬理念, 打造现代农村公益性公墓。利用殡葬行业职工参加培训和在校殡葬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 倡导先进殡葬理念, 建设符合社会进步、群众需求的先进农村公益性公墓。打造园林化公墓环境, 将荒山瘠地改造为绿树青山本就是殡葬改革工作对公墓单位提出的潜在要求, 优美的环境也能够更好的改善丧家的负面情绪, 更好的提高殡葬职工的工作热情;推广节地化骨灰安葬, 为了进一步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更好的保障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公益性质, 满足更多群众安葬的权利, 在墓区中推广节地化葬式, 提高墓区容积率, 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引进自动化办公系统, 为农村公益性公墓配置公墓陵园管理系统必备的软硬件设施, 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等先进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 为丧家服务的过程由电脑进行全程记录,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杜绝工作中的失误现象, 维护群众的基本权益;贯彻人性化殡葬服务, 殡葬工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逝者开展服务, 帮助其亲友的心灵得到慰藉, 面对失去亲友的群众开展服务, 必须细心、认真, 充满爱心, 运用专业知识在殡葬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丧家提供最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3.2 农村公墓复合利用, 实现全覆盖
要真正实现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必须为群众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使群众不至于因设施的缺失而被排斥在殡葬的公共福利之外。根据统计, 重庆市自2000年以来, 只新建了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 土地面积仅为600亩, 农村公益性公墓数量的严重不足, 极大的影响了广大群众支持殡葬改革的热情, 极大的影响了重庆市推行殡葬改革的进程。公墓属于排他的公用物品, 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全面覆盖、数量足够, 才能够满足群众的切实需要。但是土地的稀缺性又限制了公墓的数量和面积, 必须向复合利用道路发展。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复合利用和全面覆盖已经成为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 制定殡葬事业发展规划,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发展有据可依。一直以来, 殡葬服务发展都未被纳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予以实施, 不得不承认这是造成重庆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为促进重庆市殡葬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制定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应通过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 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内殡葬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以发展的眼光指引殡葬设施的布局, 合理确定每个设施的覆盖范围, 减少殡葬设施的重复浪费, 避免出现殡葬服务的“空白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需要有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参与, 最终的规划意见也需要经过国土、规划部门的认可。规划时期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等各类殡葬设施的新建、改建或停止经营等活动, 都将有据可依, 既不会发生殡葬设施建设过多, 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也不会出现殡葬设施缺失却不能通过审批新建, 以致群众不能方便开展殡葬活动的现象。
第二, 合理制定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服务范围。依托殡葬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完善, 灵活合理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服务范围, 改变以往仅针对本村村民服务的狭隘现状, 避免发生每个行政村单独建设一个公墓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和闲置的情况。提倡农村公益性公墓打破地域界限限制, 由两个或多个相邻行政村共同筹划建设, 根据公墓规划选址的有关规定, 选择方便群众的地点进行建设, 一方面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减少了每个行政村建设殡葬设施的土地、资金等压力。
第三, 打造农村公益性公墓复合功能。通过建设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 扩充其文化内涵, 如美国的奥本山公墓。使公墓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满足群众安葬需求, 还可以为群众提供一个游憩休闲的场所, 同时可以提供餐饮、度假、会议、婚庆等服务。建设复合型农村公益性公墓, 使其具有除安葬之外更多对社会对群众有益的功能, 从根本上化解了“死人与活人”争夺土地的矛盾, 解决了土地使用完毕之后公墓单位何去何从的问题, 使我国的公墓单位也具备了发展成为如法国拉雪兹神父公墓等历史人文积淀的世界知名公墓的重要先决条件。
4 结语
农村公益性公墓作为殡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殡葬公益性质的重要体现, 是农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 对实现和谐社会和节约土地资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农村公益性公墓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设施建设, 探讨了重庆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当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发展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为重庆市目前殡葬改革遇到的困局提出建议, 为推动重庆市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及重庆市殡葬行业的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公墓是殡葬设施的重要组成构成部分, 是公益性殡葬的现实化, 对实现和谐社会和节约土地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是当代殡葬事业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着我国殡葬改革的进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事件, 为促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顺利进行获得理论支持, 对当代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便具备了必要性。选取重庆市作为调查研究的取样地, 就重庆市农村公益性公墓设施建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对策探析。探讨了重庆当前农村公益性公墓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此为纲寻求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问题的应答策略。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发展的改进方向和对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重庆市目前殡葬改革遇到的困难提出应对策略, 为推动重庆市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及殡葬行业的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益性公墓,环境优美,复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华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1) .
[2]唐云红.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殡葬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 .
[3]李煜, 郭泽保.寻求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当前殡葬改革[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
[4]陈克其.湖南省殡葬改革之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5]李德珠.中国农村殡葬改革实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
[6]王茜.试论农村殡葬改革的缺陷与完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 (2) .
[7]宋悦华, 刘秀伟.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1 (4) .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及其实现途径 篇3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内涵特征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黄晓赟(1978-),女,江苏江阴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江苏常州21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0SJB880010)的研究成果之一、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1SJD880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08-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为推进职业教育公益性作出了战略规划。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对整个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
关于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有诸多争论。传统的教育公益性可以从教育提供的角度来理解,学者杨晓霞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教育公益性的五大特征:符合社會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家举办;追求平等;强调非经济价值取向。①我国《教育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因此,当大量的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教育的公益性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市场经济下教育是否具有公益性?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的产业化是否冲突?这些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对此,杨卫安、邬志辉两位学者指出,以往对教育公益性的理解是遵循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一种是从教育提供角度去理解,关注公共产品的特点;另一种是从教育外部性角度去理解,关注教育结果。②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公益性与教育市场化并不存在冲突。教育的市场化没有弱化教育的公益性,而使之成为“市场化公益行为”,即“办学主体通过某种市场化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教育资源,以一种与公共途径相平行的市场途径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为此享受教育服务的人必须交纳一定的学费,而投入教育资源的人则必须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③。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样具有公益性,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教育部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认为,原因就在于有人认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企业,主张把职业教育推向市场,淡化甚至否定政府责任。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关于职业教育公益性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职业教育是一项公共产品、一项公共服务,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四个主体共同受益。⑤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是由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1.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社会性。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教育,能够培养新型农民,落实科教兴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同时对提升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发展社会公共价值的功能。
2.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与收益的不平衡性。农村职业教育能进行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农村职业教育地区和受益城市之间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不足,需要由政府负责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供给。
3.农村职业教育结果的政治性。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教育需求,提高农民群体的职业技能,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4.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影响了教育的平等性和普惠性,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与统筹规划,以保障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费。
5.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农村劳动力,包括农村未成年劳动力和成年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由此产生了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低支付能力与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很多农村劳动力无力或者不愿意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来解决这一矛盾。
二、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地域内进行的,以农村社区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以促进农村人口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为宗旨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⑥农村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个人生存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竞争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并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
基于以上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笔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应当具有以下内涵:(1)是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共服务;(2)是广大农村劳动力都需要的社会公共产品,且这种需要越来越迫切;(3)能使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共同受益,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4)是实现教育平等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也显现了经济价值取向,存在“市场化公益行为”,但鉴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虽然不排斥市场化公益性的参与,但更应强调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公益性。也就是说,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教育结果所体现的公益性,更要关注基于教育提供视角的教育公益性,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立法和颁布政策法规的方式规定其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施对象的普遍性。农村职业教育面向所有农村劳动力,包括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前教育的农村未成年人、留守农村创业的农民和向城市转移的农民工,特别是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弱势群体。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能满足所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需求,具有普遍性。
2.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教育公益性实现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我国农村范围广、地区差异大,职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政府在办学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应有所侧重,形成多种办学机制与融资渠道,如在发达地区可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和企业实体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也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如推行免费教育培训制度、建立远程职业教育网络等。
3.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三农”问题长期存在,农村城镇化进程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长期扶持;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主导产业、文化、民族和习俗等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地,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与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这种区域性的差别也将长期存在。
4.实施结果的普惠性。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民族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功能,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施结果可以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很强的普惠性。
三、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途径
1.加强法制建设,健全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现行的政策法规中,有不少涉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如《职业教育法》《关于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这些政策法规与条例等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发展方向、领导主体、财政支出安排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但由于缺少配套政策和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这些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落实,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企业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等方面更显不足。因此,强化法制建设首先要制定相应法律的实施细则,提高职业教育法律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落实已有政策法规中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定。
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还需要从法律层面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免费培训制度的实施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校企一体化办学准则等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资金投入,协调农村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区域发展,形成良好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氛围,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2.创新办学机制,凸显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规划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蓝图,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
农村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政府对农村及农业的保护与特别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坚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这在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共识,多国政府先后出台各项针对农村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如美国的“农村学校运动”、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泰国的“村民参与研究和发展”计划等。因此,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政府需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只有国家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才能体现教育的公益性,才能保证教育健康发展、持续发展”⑦。
首先,政府應面向农村创新办学机制。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未成年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二是建立由政府办学为主的,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办学机制。三是建立由政府鼓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举办的由职业教育提供的终身教育的办学机制。对农村职业教育应逐步推广免费政策,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应确立奖励制度,以提高广大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
其次,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一方面,政府要统筹规划区域内职业学校的发展,避免农村职业学校的重复建设,追求办学的特色化,合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力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统筹管理不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增值,合理规划和建设面向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能够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和教育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从而为农民提供全面及时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由无序流动转向有序劳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3.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支出。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712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3.4%,其中,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7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这些数据表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远没有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公益性,特别是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保障。
昆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 篇4
(2011年11月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1月1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公布 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当地农村村(居)民提供骨灰或者遗体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及其设施。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投入,将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经费和建设补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农村公益性公墓指导和监督工作;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也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村(居)民小组实施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财政、工商、环保、民族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行政区域殡葬改革发展规划等要求,编制农村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经批准后的专项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农村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制定下达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七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应当坚持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的原则,其建设规模根据辖区人口数量确定。
提倡和鼓励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和骨灰集中存放等生态节约土地的方式安葬。
第八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当在集体所有的荒山和不宜耕种的瘠地上规划建设。
禁止在下列区域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
(一)耕地、国有林地;
(二)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居民区;
(三)乡(镇、街道)及下辖的村(居)民委员会面山范围;
(四)滇池周边面山分水岭以内区域;
(五)水库、河道保护及面山范围;
(六)铁路和公路主干线规划控制区域及沿线面山范围;
(七)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区域。
第九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用地,可以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集体公益性土地中调剂解决,也可以利用原有集体存量用地进行改造建设。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得改变。
第十条 建设乡镇级以下农村公益性公墓由村(居)民委员会申请,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报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审批;建设乡镇级以上(含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经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审批。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在审核和审批时,应当征求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经批准建设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申请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安葬区域、建设资金、用地和规模等内容;
(三)规划设计方案;
(四)相关管理制度。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审查不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资金来源:
(一)国家、省、市补助资金;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投入资金;
(三)村(居)民委员会自筹资金;
(四)社会赞助、捐助资金。
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依法向社会公开收支情况,并接受监督。第十三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建设:
(一)骨灰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遗体公墓单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6平方米;
(二)墓碑高度不得超过80厘米、宽度不得超过60厘米,不得建石围栏;
(三)墓区内以400个墓位为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用乔木或者道路隔开,隔离带宽度不得低于60厘米;
(四)墓与墓之间的灌木隔离宽度不得低于40厘米,墓前通道宽度不得低于80厘米,墓后绿化区宽度不得低于60厘米;
(五)绿化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40%,其中乔木种植率不得低于80%;
(六)墓区道路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设置标志标牌,配备停车场;
(七)管理用房、祭扫场所、消防安全等设施和设备齐全。
农村公益性公墓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建好的墓区,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建设。第十四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后,由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和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迁移或者撤销,应当由墓地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和服务。第三章 墓地管理
第十六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主要为当地农村村(居)民提供骨灰或者遗体安葬服务,具体的安葬范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划定。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死亡后,其骨灰需进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统筹安排。
未经核准,不得向划定区域范围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第十七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墓地实名登记。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凭安葬协议、户籍证明、火化证明安排入葬,安葬时按顺序号安葬,并向丧属发放墓穴证书。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
(一)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承包经营;
(二)转让、有奖销售、炒买炒卖农村公益性公墓墓穴或者骨灰存放格位;
(三)不按照顺序号安葬;
(四)修建宗族墓地;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政府定价,分级管理。具体的收费标准由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供的建墓材料及建安服务成本依法核定。
第二十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在入口醒目位置设立价格公示牌,公开墓穴价格和价格投诉电话。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公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对档案进行永久保存。
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第二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年检制度。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公益性公墓上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年检合格的,在公墓合格证上签署意见盖章;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四)、(五)、(六)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建设单位处以1万元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使用和管理;逾期不改正的,对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强制拆除或者由管委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对违法提供墓地的责任人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土、民政、价格、消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同级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回族等少数民族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公益性公墓建设和骨灰流向管理,杜绝乱埋乱葬现象发生,进一步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工作,经研究,决定将公益性公墓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工作项目,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县”为目标,以清理整治乱埋乱葬为突破口中,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殡葬设施更新改造,树立健康、文明的殡葬新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目标任务
按照每个村修建一个公墓或一个骨灰堂(楼、塔)的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全面完成全乡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实现村村有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楼、塔)的目标。
三、建设要求
(一)新建公益性公墓
1、公墓本着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原则,按60个穴位为一个标准公墓区。
2、公墓建设要因地制宜,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墓地面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有的有关规定,骨灰入土安葬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的墓地硬基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
3、基地平台按2.5米统一规划,墓碑高度不超过80公分,宽不超过60公分,墓穴间距0.5米,不准建围栏,墓穴周边必须进行植树绿化。公墓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40%,要在视野可见范围内形成绿色屏障,达到见树不见墓的要求。
(二)改造公益性公墓
对2009年以前已建的公益性公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改扩建。
(三)新建骨灰堂(楼、塔)
凡新建骨灰堂(楼、塔)必须达100个穴位以上。
四、补助标准
坚持村自筹为主,县乡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原则。自2009年1月1日,凡每村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完成60个以墓穴的,经验收合格,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3000元,乡财政给予补助2000元;凡每村改造公益性公墓,完成60个以墓穴的,经验收合格,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1500元,乡财政给予补助1000元;凡每村新建骨灰堂(楼、塔)的,完成60个以墓穴的,经验收合格,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6000元,乡财政给予补助4000元。各村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工作落实。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3月20-4月29日)。围绕建设生态墓地,推行绿色殡葬,提倡深埋,不贸坟头“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确保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全乡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责任单位:各村村委会、民政办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4月30日是-7月底)。各村负责墓区道路完善、绿化工程等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公墓的安葬、维护、管理制度;建设所负责搞好建设的规划、布局,土地所负责公墓建设用地的选址和用地审批,林业站负责公墓建设所需征占用林地审批。民政办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审批与具体业务指导工作。
责任单位:各村村委会、建设所、土地所、林业站、民政办。
第三阶段:验收启用(8月1日是-8月20日)
县殡改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公墓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落实补助资金。
六、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切实加强对公墓建设的领导,要成立领导小组,做到主干亲自抓,信息联系员具体抓,部门配合抓好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力求将丧葬习俗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之中,使
改革和生态墓地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全面完成公墓边建设任务。
(二)强化部门协作。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推进殡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责任考核。公墓性公墓建设和殡葬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凡出现乱埋乱葬现象,由各村负责制止整改。殡葬管理工作要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建设创建考核内容。
XX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可行性报告 篇6
一、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XX镇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6万,距歙县县城18公里。XX镇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XX贡菊原产地,2009年列为XXX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XX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筹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
XX村(居)委会位于XX镇政府所在地,辖22个村民小组(含1个居委会),1561户,总人口5044人,是XX镇经济、文化、政治活动中心,黄金旅游线路徽杭公路及XX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镇尚无一处公益性公墓山,群众乱埋乱葬,私墓大规格建造势头难以遏止,导致“青山白化”,山林土地破坏严重,给村居建设、环境保护、文明创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而且严重制约殡葬改革事业的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移迁坟墓的需要:
1、XX经济开发区以省道324线改建为契机,将园区3.5公里新建道路与之整合建设,由三级公路提升为一级,以进一步优化交通承载能力,提升XX经济开发区品位,项目涉及征地迁坟约500棺;
2、金竹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移民安置点位于XX村小湾,占地面积约120亩,涉及移迁坟墓约400-500棺。项目实施建设前必须确保征迁范围内的坟墓按时有序科学安置,杜绝乱埋乱葬现象发生。
为了深化殡葬改革,改善镇村整体环境,进一步推进“全国环境优乡
镇”建设,同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经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选址XX村委会小阜黄枝坞两侧山坡地,建设XX农村公益性公墓。墓区离镇政府驻地3公里,公路畅通。服务范围为XX、蔡坞、瞻淇、呈村降、高槐等6个村(居)12200人口。
二、项目实施情况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由XX镇民政办、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村镇规划建设分局、XX经济开发区负责。
公益性公墓建设由XX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牵头。
具体实施由XX村委会负责,XX镇政府会开发区协调指导。
三、目标要求
以“绿色殡葬、生态殡葬”为目标,实现生态化、园林化、规范化的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求。
四、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面积90亩,约4000棺,其中重点项目建设移迁入公墓区约1000棺。
五、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1.选址:按照“布局合理、规划超前、节约土地、保护生态、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选址XX村委会小阜黄枝坞路道两侧,建立90亩地的农村公益性公墓(一期建设位于路东侧面积60亩)。
2.配套实施:停车场、管理房、墓地绿化、墓地道路建设等工程。
(二)初步技术方案
1、墓地占地面积:骨灰入土安葬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遗体入土安葬的坟墓面积,单人墓不得超过5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8平方米。
2、墓碑高度不得大于0.6米,宽度不得大于0.4平方米,墓碑安放平置或斜卧式,斜度不得大于30度。
(三)阶段和进度
准备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用地的规划和征用。(2012年3月~2012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批复、地形图测绘及地形图电子文本制作和规划控制图绘制等工作,做好公墓建设宣传、到户征地量测。
实施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配套设施的建设。(2012年6月~2012年8月)
验收阶段:镇民政办和城建分局对新建墓地初步验收,后报相关部门验收。(2012年8月~2012年9月)
(四)资金筹措
XX镇公益性公墓及配套设施建设预计投资万元。资金分三部人:一部分XX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向县政府申请补助,一部分由村筹措,另外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建设。
六、社会效益
建立公益性公墓山,减少了土地、木材、资金的浪费。兴建公墓山,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利而无一害,通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能有效倡导文明办丧,极大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同时推进“全国环境优乡镇”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XX镇人民政府
XX村民委员会
公益广告在农村传播的分析研究 篇7
公益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主要包括“城市文明”、“禁烟”、“义务献血”、“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用水”、“希望工程”等,这些都是当今最热门也是最值得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
公益广告在国外的起源早,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迟缓。由于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村经济水平的严重滞后,导致我国的公益广告也一直以城市为重点,而忽略了其在农村的发展。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低下、通信与信息接收设备落后等原因,容易被大众传播媒介所忽视,而严重影响了公益广告在农村的传播效果。
公益广告对农村及边缘地区农民面临的问题则涉及的较少,面向农村的公益广告很少。而农村的公益广告发布媒体单一,对公益广告在农村发展的情况研究分析,不难看出,公益广告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着我国整体道德水平底下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解决公益广告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尤为迫切。我国应提高对农村公益广告的重视,针对农村受众的需求,多作反映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公益广告,调节城市与农村对公益广告需求的平衡,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益广告的到达率,提高农村受众的公益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公益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但是在我国农村公益广告,都是由政府部门提供创意内容,然后交给广告公司或印刷店排版、制作,再向下派发到各乡镇级部门而并非由专业的广告公司进行创意完成的。使得公益广告作品创意粗糙,内容单一、元素单调、雷同的现象严重,缺乏趣味性,主要都是站在说教的立场、以教育人的口吻传播信息,缺少震慑人心的创意题材。与创意独特、内涵深刻、形象生动、表现多样化的城市公益广告相比,农村的毫无新意的标语式公益广告显得异常空洞起不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在农村,公益广告大多喜欢选择电视、广播和户外墙体进行投放,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偏远,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极其不稳定,甚至有的地区如:新疆、西藏等经济严重落后的地区连电视广播都没有,其信息的到达率更低,农民接收到的公益广告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实际能到达农民身边的信息极少,严重限制了公益广告在农村的传播,导致农村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度严重不足。
在农村公益广告的选材上,不仅要体现时代的特色,更要做到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农村在各个方面的公益广告题材,如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对农政策、普法教育、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等;伦理道德方面:尊老爱幼、反对家庭暴力、男女平等等;行为规范方面: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禁止乱砍乱伐等;科普教育方面:预防艾滋病、破除封建迷信、优生优育等。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乐观的生活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农村受众的接收信息的能力,要采用最易于受众接受的广告宣传形式,使受众能够听得进去、能够信服、能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广告效果。
针对农村传播的公益广告的内涵要明确所讲述的主题要做到准确完善的传达,让农民更容易的理解接受广告所要传达的主题、内涵等。这样就要求,创作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对创意点的切入要直接、准确、新奇、独特,图形语言要简单明了、浅显易懂,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更好的表现出鲜明的主题,易于农民的接受和理解。
目前广播电视是公益广告在农村传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电视广告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广告媒体,它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感染力。因此在农民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大多数的农民对其播放的内容深信不疑。户外公益广告无疑是最适合于农村环境、最便捷实用的传播方式。在墙体、车体、条幅、路牌、灯箱这些户外广告载体中,墙体是农村的户外公益广告中最好的选择,它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以下特性:一是灵活性好、选择性强、覆盖面广。二是时效性强,保存的时间较长,使受众能够长期接受到广告信息。三是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组织实施能力强、信息到达率高,受众对象多。
我们要引导媒体和广告商自觉的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大力宣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明理念,帮助农村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在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公益事业,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的灌输,避免因愚昧无知而发生危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的悲剧。改善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的两极分化,避免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使公益广告跨越性别、年龄、职业、群体、地区、民族的限制为公众传达公益信息,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农村也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对农村公益广告的远景思考,随着农民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改善,我们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进行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教育导向的特性,以农村积极向上的文化符号为基础,以农民喜闻乐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宣传载体,引导农民的行为规范、道德建设和价值取向,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
公益广告业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潜力无限,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最有力的生力军。我相信我国农村公益广告的前景一片美好,一定会把农村的公益广告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高萍. 公益广告初探[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 程士安,陈文轩. 对中国公益广告现状的一点思考[J]. 新闻大学, 1997
[3] 孙宗明. 我国农村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 吉林大学,2009
[4] 张春艳.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公益广告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5] 李惠媛. 创意是公益广告的灵魂[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
武功镇绿野村公益公墓建设项目 篇8
计
划
书
2014年11月12日 武功镇绿野村公益公墓建设项目
计 划 书
一、村子概况
绿野村地处武功镇南关,属武功镇南户门位置,全村现有人口928人,234户,土地面积545亩,有三个村民小组,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其它产业有蔬菜、果园、运输、务工等,有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社火、锣鼓、竹马、秧歌等为我村主要民间文化传统活动。
二、公益公墓建设的必要性
多年来,全村安葬去逝老人一直在水浇平地进行安葬,严重占用了水浇平地的面积,导致农作物减产,并严重阻挠了现代农业机械的耕作,制约了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影响了村容村貌,为了改变这种乱埋乱葬的现象,节省土地,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业新技术,美化亮化村内村外环境,增加群众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我村准备在村西南边多年闲置的荒坡地(多年无人耕种)修建一处占地约18亩左右的村级陵园公墓,彻底解决群众乱埋乱葬,占用水浇平地,影响村容村貌的不良现象。
三、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该项目占地18亩,全长210米,宽58米,进行整体规划,实行四个统一,工程分三个阶段:一是对荒坡地段进行统一平整;二是统一切墓,每个墓子中间间隔24公分,深度为1.5米,砖混砌成;三是统一管理,对墓地实行专人统一管理,坚决杜绝随心乱埋,由墓地管理人员指定安葬;四是统一绿化,村子对墓地进行整体绿化,让公墓地变成公园式墓地。
四、项目实施建设方案
该目由村上指导,推选群众代表成立管理委员会,预算总投资为42万元,其中荒坡地平整为12万元,墓穴建设为26万元,绿化建设需4万元。
后附:绿野村公益公墓规划图纸
武功镇绿野村
【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荐阅读:
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11-05
农村公益性文化09-29
农村公益电影08-30
农村公益活动策划书12-17
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12-18
公益性回归07-18
公益性组织05-08
公益性文化06-11
公益性传播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