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共11篇)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1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实施)
责任报告单位: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院传染病自查制度等,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责任报告单位本单位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收发登记册、疫情电录本及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等资料保存3年。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报告病种(法定39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11月1日纳入)、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11种)。
其他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AFP、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明原因肺炎、水痘、尖锐湿疣、非淋菌性阴道炎、肝吸虫病、生殖器疱疹等。 填写报卡
A.报告单位:指诊断报告传染病的单位,默认为录入用户所在单位,用户代报卡片时选择相应传染病报告卡上的实际报告单位;
B.卡片填报顺序与传染病报告卡的顺序保持一致;
C.报告卡编号:用户可手工录入,没有任何逻辑校验,不是必填项,如果未填系统将自动生成;
D.身份证号:提示X 字母用小写,其他效证件号填入备注中; E.患儿家长姓名:14 岁以下(含14 岁)儿童的家长姓名必填; F.性别:不默认,需选填;
G.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系统自动根据当前日期计算患者出生日期,将当前的年月视为患者出生年月;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14 岁以下;14 岁以上不能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H.患者工作单位: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I.病人属于: 外籍和台港澳病例与其他病人属于一致,可填写详细现住地址,默认为报告单位所在县区;
J.现住地址国标: 默认规则为“本县区”,即录入用户机构所在县区的对应地址国标;地址需具体到县区,不允许选择不详地市、不详县区的国标编码;
K.现住详细地址:要填写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 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可以随访到的地址,系统根据现住地址国标编码自动生成现住详细地址部分不允许再修改,可继续手填村/街道门牌号等
L.职业
1、多种职业时: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
2、职业为警察、飞行员、军人及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特殊人群,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
3、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选择:Ⅰ.患儿出生场所在医院时选择“其它”;Ⅱ.患儿出生在医院之外其它地方 选择“散居儿童”。
M.病例分类:
不可填报临床诊断:乙肝、脊灰、HIV、涂(+)、仅培阳; 不可填报实验室确诊:菌(-)、未痰检、AFP(脊髓灰质炎); 不可填报疑似病例:脊灰、艾滋病、HIV、AFP(脊髓灰质炎)、涂(+)、仅培阳; 可填报病原携带者: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间日疟、恶性疟、艾滋病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HIV;
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
N.报告病例分型: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的急慢性与未分型为必填项,但不默认需手动勾选;
O、发病日期:
1、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
2、不明确时,应填写就诊日期;
3、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Q.疾病名称:
法定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其他疾病
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R.报告人:指填卡医生,必填项; P.诊断时间:
1、诊断时间必填项且必须精确到小时;
2、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3、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要填写确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与当前订正录入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录入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诊断时间不能晚于当前录入时间, 传染病需分型的病种
5种需要分型报告: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梅毒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首诊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报告时限: 需2小时内进行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需2小时内进行报告的情形有:
其他传染病中的不明原因肺炎、埃博拉出血热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①病人处置。病人处置指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和转诊。对经疾控中心审核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②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本单位内和疫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病媒生物实施消杀和无害化处置。
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④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⑤结核病和艾滋病的管理。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点处理等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不需要进行疫点消毒处理的传染病有6种:艾滋病、乙肝、丙肝、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
不需要进行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的传染病有9种: 乙肝、丙肝、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包虫病、新生儿破伤风。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2
自2004年实现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以来, 武昌区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迈入了崭新的阶段。为了加强我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规范化管理, 保证我区传染病报告工作持续稳定地高质量运行, 我们于2007年11月23日—12月8日动员组织相关专业人员, 对辖区32家直报单位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1 调查内容
1.1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综合管理
参照“湖北省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及报告情况调查考核标准”进行。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班子及管理制度、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的知晓率、传染病登记情况 (门诊登记、住院登记和化验登记) 以及预防保健科工作等。
1.2 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
以传染病漏报率调查、电子报告卡和纸质报告卡的准确性、临床登记与电子卡片一致性、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性、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一致性和传染病报告及时性等6个方面开展调查。
2 调查方法和结果
对辖区32家疫情网络直报单位 (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家县级以上医院及4家其他医疗机构) 在2007年1—10月期间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依照统一下发放的调查方案先期开展自查, 区疾控中心同步进行督导检查和抽查核实, 整个调查工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历时半个月完成。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综合管理
2.1.1 管理组织和制度。被调查的32家
直报单位中, 有1家医院没有正式文件明确疫情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有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疫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其余被调查单位的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都较完整齐全。
2.1.2 保健科疫情人员及网络直报设备
配置。32家直报单位均设置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 调查的全部疫情工作人员中男女构成为1∶7 (6/42) , 平均年龄37.8岁, 大学及以上学历占39.58%, 大专占43.75%, 高中及以下占16.67%, 专职人员占58.33%, 兼职占41.67%。32家直报单位都配置有固定的计算机用于疫情网络直报, 但有8家单位电脑还兼作他用, 除1家单位电脑频繁发生故障影响了网报工作外, 其余单位直报网络运转正常。由于以前上级部门没有明确要求, 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对网上录入报告卡的电子文档备份保存。所有调查单位纸质报告卡保存完整, 只有少数单位没有开展疫情自查和奖惩记录。在网络直报设备配置方面, 只有少数单位全部按要求进行了配置, 大部分单位没有疫情报告专用电话及传真机。
2.1.3 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率调查。调
查进行中随机在各单位抽查2~3名临床医生, 进行书面闭卷测试, 内容包括传染病相关防治、诊断和报告等知识。回收有效试卷共计58份, 平均得分78.6分。
2.1.4 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
的管理。检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室的登记项目和登记完整情况。调查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日志登记的完整情况良好, 综合性医院除了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日志登记良好外, 其他临床科室门诊日志登记基本不全, 住院登记比较完整。化验室不同程度存在漏登现象。
2.2 报卡质量
2.2.1 传染病漏报情况和及时性报告情
况。区疾控中心在这次对各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自查监督检查过程中, 共抽查2 159例传染病病例, 甲、乙类传染病漏报63例, 传染病登记报告率为97.08%, 漏报率为2.92%。漏报病例较多的病种是菌痢和乙肝。抽查的传染病病例中, 报告及时的有2 130例, 及时率为98.65%。
2.2.2 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及电子卡片的
一致性。抽查纸质传染病报告卡1 132张, 报告卡内容填写完整的有1 115张, 符合纸质报卡与电子卡片一致性的有1 076张, 卡片的完整率为98.50%, 一致率为95.05%。临床登记与电子卡核对情况:抽查758例, 一致率为96.57% (732/758) 。不一致的项目主要为:诊断日期与网络报告不一致、年龄与网络报告不一致。
3 讨论
3.1 门诊日志的登记管理仍显薄弱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单位由于开展了“五免“登记, 加之门诊病人流量相对较小, 门诊日志登记较为完整。综合性大医院除感染性疾病科登记较全外, 其他相关临床科室由于门诊病人流量大, 医生普遍有抵触情绪, 门诊日志普遍存在登记不足、项目不全的现象, 有的医院甚至没有配备相关登记簿, 处于一种管理失控状态, 造成传染病的漏报调查无法正常开展, 传染病登记报告存在漏报、迟报的隐患。望综合性医院领导提高对门诊日志登记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医院管理, 克服各方面困难, 抓好门诊日志登记工作。
3.2 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仍有发生
本次调查的漏报病例主要来自化验室, 出现了漏报病例的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均不同程度存在登记不全或漏登。化验室与门诊各科之间, 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是导致传染病漏报的直接原因。
3.3 上级主管部门现行的疫情管理考核指标有待更科学完善
部分医疗单位工作人员为了满足网络报告卡及时性达标, 出现人为修改临床登记和纸质报告卡的现象, 是造成临床登记、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3.4 医院疫情管理工作人员普遍配备不足, 工作压力大
除少数大医院配有2名工作人员外, 大多数医疗单位只有1名专兼职人员, 而传染病疫情是全天候发生的, 工作人员随时待命, 工作压力非常之大。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传染病报告和登记制度。
一、报告制度
(一)报告和登记的病种
凡在我院被初次诊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均须上报登记。1.甲类传染病:(要求医院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疾病控制中心)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要求医院1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疾病控制中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3.丙类传染病(要求医院24小时内报告上一级疾病控制中心)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尖锐湿疣、性病肉芽肿、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肺外结核。5.食物中毒和大批原因不明病人
凡本市及外地成批(3人次以上)的食物中毒病人。
说明:当某种传染病按高一级别管理时,报告时间执行高一级要求。如:手足口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时,则报告时间为2小时内。
(二)疫情报告和登记人
1.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食物中毒时必须进行登记,按规定报告。2.各临床治疗科室为责任报告单位,首次医生为责任疫情登记报告人。
(三)疫情报告方式和内容
疫情报告方式分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紧急报告、定期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1.传染病报告卡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执行职务时,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食物中毒者,在作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的同时,须逐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送达医务处值班室,由值班员立即通知感染控制科,并根据情况报告值班领导。(1)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
①病人为军人或军队在编职工时,应填写《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报告卡》;病人为地方人员(包括军队非编职工、家属、子女)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②传染病报告卡内容须填写完整、准确,不得漏项;患者单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等要填写具体,字迹工整清楚。
③初发病人填写发病报告卡,若已确诊,在传染病报告卡诊断病名旁空格内记“√”;疑似传染病病例在拟诊病名旁空格内记“?”,并在登记簿备注栏内注明“已报”;
④若病人初诊有误,应当在确诊或排除原诊断后12h内发出订正报告卡,在原诊断病名旁空格内记(×),在订正病名栏内填写确诊病名;病人出院或死亡时应当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注明出院或死亡时间及诊断。发病报告、订正报告、出院或死亡报告均应当在传染病报告卡上标明;
⑤一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当一个病种填写一张卡;
⑥病人患病治愈后,再次患同一种传染病,应再次填写报告卡,作发病报告。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2)传染病报告卡的传递
责任报告人将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医务处值班室,值班员负责通知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员。(若体系部队出现聚集疫情或特殊病例,医务处值班员须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待医务处批准报告后,再通知患者所在单位的防疫机构。)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收集、检查、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做好登记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告地方上一级CDC或军区CDC(特殊病例须医务处同意上报后再行报告)。2.紧急报告
(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须作紧急报告:
①发生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疑似病人或病菌携带者);
②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常见的AFP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殿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性麻痹);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
③聚集性发病,即同一集体机构或同一居住点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出现3例(含3例)同种传染病;
④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 ⑤发生当地从未有过或国家已经宣布消失的传染病; ⑥发生症状相似的大批原因不明病人; ⑦发生大批或严重食物中毒;
(2)紧急情况报告方式、内容及时限
①发现上述(1)③--⑦情况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务处值班室,值班员记录报告内容,经医院专家组核实后,由医务处值班室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上一级CDC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紧急情况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疫情发生时间、单位、发病人数、发病经过、病例诊断及依据、病例情况、涉及人员数量和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拟采取的措施、疫情发展预测等。
②发现(1)①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务处值班室,并将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送达医务处值班室;经医院专家组核实后,由感染控制科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军、地上一级CDC。
③一旦发现疑似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包括疑似脊髓灰质炎),立即电话报告白下区CDC疾控一科(电话:86536812),由白下区CDC疾控一科负责明确诊断和下一步报告工作。
3.定期报告(1)《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表》报告。每月5日以前上报上月《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表》。该表由检验科负责人在每月3日前签名确认后送医务处,医务处审核后盖业务专用章,直报地方上一级CDC。原始资料保存3年,注意保密,非专职人员不得查阅相关资料,任何人未经被检测人允许不得向包括直系亲属在内的人员和无关机构泄露有关信息。
(2)肠道传染病旬报。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进行肠道传染病旬报告(零报告),即每月9日、19日、29日由传染科肠道门诊统计并向地方上一级CDC传真当旬医院肠道传染病统计表。原始资料由肠道门诊保存。
(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相关科室每月3日前将资料送达感染控制科(包括新生儿预防接种副反应),每月4日前由感染控制科将加盖医院医疗公章的报表(含零报告),寄往白下区CDC,地址:南京白果树2号,白下区CDC疾控一科,吉庆超收,邮编:210029。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当某种传染病被确定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务处值班室,值班员记录报告内容,经医院专家组核实后方可进行报告。(1)零报告
医院各哨点每日在规定时间内向医务处值班室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务处值班员按照有关要求向规定的上级CDC和卫生行政管理单位零报告,并做好报告记录。
(2)军队患者报告方法
对于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属现役军人和文职干部,以及未移交地方的离退休人员的,要逐项填写《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报告卡》,送达医务处值班室。值班员立即电话报告南京军区CDC疫情报告室(电话:867179),并根据有关要求通知患者所属部队的卫生防疫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报告卡》在24小时内由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通过规定途径发出。
(3)地方患者报告方法
对于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属地方人员者,按属地化管理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并立即送达医务处值班室,值班员通知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专用网报告。
二、登记制度
医院各科室须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试验室检测(包括肺结核)结果登记本,放射科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所有登记项目要求字迹清楚,项目完整,如死亡注明死亡时间,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登记。具体要求: 1.首诊医生将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卡在本单位进行登记
(1)门诊和急诊传染病病人要求填写门诊日志登记本或急诊登记本和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2)住院传染病患者要求填写住院登记本和病区传染病报告登记本。2.门诊日志登记要求
门诊日志包括就诊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日期、复诊日期。由接诊医生记录,门诊部指定专人负责核查。3.住院登记簿登记要求
住院登记簿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转归情况。由各病区办公护士负责,护士长负责核查。4.试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登记要求
试验室须建立检测阳性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检验方法、阳性结果、检验日期,开单医生。由各单位指定专人登记和核查。5.放射科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
放射科须建立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并设专用胸部检查结果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和电话、阳性结果、检验日期,开单医生、报告日期和报告人。由放射科指定专人登记和核查。6.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各科室和病区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军地患者分开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日期、姓名(儿童另加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须填写区县、街道或乡、巷或村、门牌)和联系电话、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报告日期和报告人。
三、管理制度
1.各临床诊疗科室为责任报告单位,首诊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由责任疫情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5
根据2010年8月28日疾控例会通报精神,我院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院领导对传染病报告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公共卫生科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二号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腹泻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公共卫生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医师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二号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肝炎”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应急措施
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急诊急救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在我院发现,由相关人员立即报告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本院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医疗急救小组长期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听从指挥,随时出动,必要时,我院可以随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予案,对传染病的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六、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6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于当月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
每年7月、12月接受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导。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发热、腹泻门诊及有关科室进行检查,核对疫情一次,将查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上月的相关月报表送县疾控中心。院长、公共卫生科长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我院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
2、疫情报告做到四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不瞒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日报、月报、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查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我院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予罚款,罚款数额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扣除当月奖金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消毒管理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护理组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院感领导小组,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县疾控中心还定期对我院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进行细菌培养,保证了消毒效果。
八、主要原因及不足之处
1、经过自查,我院病员较少,2010年4月确实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例。
2、人员学习不够。
3、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4、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院长签字:
大邑县鹤鸣乡公立卫生院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篇6
一、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二、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三、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
四、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7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4份门诊病例以及病房传染病报告进行回顾性检查, 统计漏报情况, 分析发生漏报情况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每月定期开展搜查住院部出入院登记和各科室门诊日志登记, 化验室登记、出入院办理登记处每月都要展开自查工作, 将出现的传染病患者都登记记录下来,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查出的法定传染病与电子报告卡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 核对, 同时抽查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进行核对, 凡无电子报告卡的均为漏报。
2 结果
针对漏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防治措施,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6例, 漏报3例, 漏报率为18.8%,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8例, 漏报2例, 漏报率为11.1%, 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责任报告人观念淡薄, 缺乏疫情报告意识。
3 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基层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都有一套管理机制, 但是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以及检查力量, 并没有把真正的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缺乏真正必要的监督制度, 甚至还会出现有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出现[1]。
第二,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基层卫生院部分医师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力度不强, 还有的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缺乏主动性, 持着一种不催不交, 晚催晚交的报告态度, 认为到督查时再报告也不会对传染病疫情造成任何影响, 法制观念淡薄。
4 针对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情况的对策
第一,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管理传染病报告的部门, 制定传染病报告的相关制度、门诊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 每日下班之前都要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报、漏报的问题, 有效制止该情况发生。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错报、漏报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理。
第二, 加强相关认识。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活动, 确保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加深,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熟悉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 坚决防止缓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出现。
第三,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信息反馈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来说, 起到及时互通情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要做到每日与临床医师电话联系, 严格把关传染病登记卡的登记质量, 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5 结语
基层卫生院应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力度。卫生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提升自身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意识, 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艳.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51-654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8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9
一、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者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给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人员。
三、报告病种为传染病报告卡正面列出的报告病种。
四、由本单位负责传染病管理的科室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等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五、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六、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对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报告后,要在传染病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定期核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
七、对初诊者必须全部报告,即报告率100%,复诊者可不报告(在登记本上注明)。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传染病管理整改情况报告 篇10
传染病管理和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
县卫生局:
根据3月31日州卫生局、州疾控中心工作组一行到我院进行“传染病管理”、“免疫规划”工作督查检查情况反馈意见,我院针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于下。
一、免疫规划工作方面:我院存在的问题是冰箱太小,没有把疫苗和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针对这个问题,我院已经和疾控中心衔接,争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添置新冰箱,专门用于存放疫苗。
二、传染病管理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院做了以下整改。
1.院内自查制度不完善方面:立即制定了《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明确规定了自查内容、传染病上报时限以及漏报、迟报、瞒报等奖惩机制。
2传染病知识培训方面:医务科于4月7日组织全体医生和新进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
3.门诊日志缺“发病日期”一项问题,已经专门叮嘱临床医生,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一定填写“发病日期”在备注栏。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篇11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居民健康建档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80-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慢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1]表明10个死亡病例里面有6个死于慢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5800万,其中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早死亡的人中,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病和癌症而死亡的占44%,是因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的2倍。各国卫生专家近日称,在未来10年中,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全球将有约3.88亿人(80%在发展中国家)死于慢病,慢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达到流行病水平,慢病管理在当前显得刻不容缓。
1 是主动干预还是被动救治
国内外的病因学研究证实,慢病是一组以社会生活方式因素致病为主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少体育锻炼、超重、精神紧张、环境污染、高血脂等。因此,预防是完全可能的。WHO认为,1/3慢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1/3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1.1 国内外成功个案提供了实践依据:1965-1975年美国行为干预试验使冠心病患病率下降了40%,脑血管病患病率下降了50%[2]。我国首钢1974-1988年的行为干预使脑卒中发病率从155/10万降至58/10万,死亡率从84/10万降至18/10万[3]。1969-1979年芬兰北卡省的行为干预试验使男、女冠心病死亡率下降24%和51%[4]。
1.2 将健康管理纳入慢病防治中: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包括对健康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及干预(解决健康问题)[4],其经发达国家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已形成产业。在我国也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1.3 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而慢病的危险因素中包括不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如遗传、性别和年龄等)和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嗜酒等)[5]。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干预的核心是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人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使亚健康人了解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减轻精神压力,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对疾病人群则采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模式,改变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传统做法,通过有效控制,减轻病情,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的发生率。
2.健康管理,需要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高质量的健康管理,需要有规范的或者标准的居民健康档案作为依据及支撑。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乡镇实行的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获得了好多效果。现就宣汉县居民健康建档和慢病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宣汉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角大巴山南麓,与重庆、湖北、陕西接壤,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5个乡镇,常住人口约117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止2010年11月底,宣汉县已完成规范化健康档案561206份,健康档案覆盖率48.20%;慢病建档15373人,慢病规范化管理1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9.20%。其中乡镇卫生院健康建档529752份,健康档案覆盖率48.21%,高血压12592人,二型糖尿病630人,重性精神疾病636人;社区服务中心健康建档31454份,健康档案覆盖率50.6%,高血压2245人,二型糖尿病450人,重性精神疾病15人。宣汉县居民健康建档及健康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分不开。
2.1 充分准备,夯实基础:宣汉县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盘部署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组织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于三月份对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现场考核培训效果; 三月份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大成镇卫生院先期进行项目工作试点,探索方法,总结经验。至四月份全县项目工作启动前,该院规范化建档500余人,健康档案管理初具雏形; 依据大成镇卫生院先期工作经验修改完善方案,以便其他乡镇能借鉴此方案科学、快捷、有序地开展项目工作;4月16日专门选在了大成镇卫生院召开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启动会,通过方案学习和现场参观交流,使各乡镇能快速、有效地进入项目工作角色。
2 .2多管齐下,转变机制: 针对乡镇卫生院普遍重医轻防的现象对医院领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宣传,使其逐渐转变观念; 制定由院长牵头和负总责的项目工作制度,形成以防保所(站)为重点、全院各科共同参与的乡镇项目工作模式,摆脱以往公共卫生工作只由防保所(站)负责的局面; 必须有执业医师全程参与健康体检和慢病病人随访管理,使公共卫生工作与临床诊疗有机结合; 依项目工作进度发放部分项目工作经费,适当补助耽误临床医疗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积极性; 将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定期督导和各地项目工作成效纳入单位年终考核指标,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剩余工作经费,逗硬奖惩。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后乡镇卫生院将由以医养院过渡为以服务养院。通过以上措施多重并举,不仅从观念上更是从制度上进行转变,以利于该项目工作持续性开展。
2.3 强化宣传,全面覆盖:按要求由疾控中心和保健院印制共12种宣传折页分发各乡镇; 要求各乡镇在做好群众性宣传的同时,重点做好六类重点人群的宣传,如高血压病人必须在体检或第一次随访时为其发放高血压防控的相关宣传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由卫生局牵头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巡回宣传车等做好群众性宣传; 通过乡镇党委政府牵头、积极动员村支兩委参与,由村支两委组织我们对各村各组逐院逐户进行动员宣传。
2.4 因地制宜,修订方案:按照《规范》的标准,我们提出了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数据真实有效,管理科学到位。各地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而采用有效的工作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采取反复培训村卫生站人员,并通过建立模拟健康档案、建立自己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小村落居民健康档案并逐个考核合格后,为其配备血压计、听诊器、身高仪、体重仪等体检设备,按三至五个村站为一个组的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建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进度快,医院成本低,但培训和质量考核任务重;
二种是抽调临床医务人员5至7名组成巡回医疗体检组,逐村逐户进行健康建档和巡回医疗宣传,平均每天能建档三四百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病人就诊人数,但医院工作成本高(如车船费、生活费),项目工作进展慢;
三种是部分工作人员较少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医院医生牵头、村站医生配合的“包村”制,这种方法既节约人力资料,又能保证进度。
为保证慢病病人及时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各地在建档前要充分查阅并利用医院已有病案和新农合报账资料,对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做到心中有底,并先期重点体检和随访管理。
2.5 频繁督导,及时调校: 市疾控中心先后二次对我县中心及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督导,翻查已建档案,了解工作细节,及时对慢病病人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县卫生局组织县疾控中心和保健院成立两个长期巡回督导组,重点查阅项目工作资源配备(如电脑、档案柜、档案室等物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电脑录入、体检、质量控制等人力资源)、工作进度、表卡填录质量、六种重点人群随访及管理等。在督导中对一些可行的方法如通过新农合慢病报账系统调出辖区慢病病人先期重点管理等经验进行借鉴推广。
2.6 交流学习,共同探讨: 建立了全县15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参与的超级QQ群,大家既能与同类型乡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又能与疾控中心、卫生局项目管理人员询问探讨; 要求中心卫生院在做好项目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辖区乡镇卫生院技术指导和督导,互相实地交流学习; 各中心卫生院项目工作人员交流工作心得,互相借鉴学习或实地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WHO.2002年世界卫生大会报告【R】
[2]马丽斌,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J】.中国药业,2007,16(8):14-15
[3]于学海,张树和,廖小泸,等。首钢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成本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32-135
[4]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1011-1013。
[5]马芬,王丽,李辉。健康管理与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6):606-609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推荐阅读: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报告06-10
2016四院传染病管理自查报告07-01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会议主讲内容07-29
金盆乡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1-04
小学传染病报告制度07-01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09-24
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07-12
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08-30
传染病登记核对报告自查制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