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

2024-10-11

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精选6篇)

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 篇1

各位代表:

受学校党政的委托,我向大家报告一下过去的工作。

这里有一个写好的稿子,请大家自己看一看,我不念了,主要讲一点学校如何发展的思路。

一、本来没想讲成绩,打算从问题开始讲的。后来大家说“十二五”已经搞完了,成绩一点都不讲不太好。稿子里写了一些成绩,我这里简要提几个。

总的来讲,在“十二五”期间,我觉得第一个可圈可点的就是办学经费提高了。“十二五”开始时,学校的收入是23.7亿。“十二五”结束时,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经费是40.5亿,净增了16.8亿。“十二五”期间,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化债15亿,其中内债约9个亿,外债约6个亿。现在学校外债没有了,内债只有3个亿。这几年,中央对学校的投入增加了,有了钱,我们办事就好办一点。

那么这些钱用来干了什么呢?

首先是改善民生。根据学校向教育部报的数据,包括社保等在内,人均待遇是6.6万元。去年涨到了15.2万,这还没有算上后来国家涨的。今年虽然没有涨,但学校还是拿了多万。把这些算上,我估计今年人均超过16万。原来中央提的是十年工资翻一番,我们五年时间就已经翻了不止一番了。从6.6万到16万多,人均增加了10万左右。要建高水平大学,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没有好一点的待遇是不行的。

其次,在“十二五”期间,基建投入了6个亿,盖了13.8万平方米的房子。这些房子包括教学楼、科研楼,也包括学生宿舍。修缮投入了4个亿,用于维修旧楼、设备,等等。仪器设备投入了9.2个亿。“数字中南”的建设投入了3.5个亿。安装空调、食堂补助等纯粹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条件,投入2个多亿。在医口方面,学校投入了2个亿。除“湘雅名医”工程外,还有大数据、“最美护士”等。另外,在教学方面,改造实验室、教改经费等投入了3亿多。在科研方面,学校投了5个亿,都是校财政的直接投入,其中科研基本业务费五年投入近2个亿,去年创新驱动计划又投入了1个亿。

第二就是学校基础研究在“十二五”期间有了较大改变。“十二五”开始时,学校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只有4个,现在到了8个,其中还有1个进了前1‰。很快我们还能有所突破。

第三是综合改革。综合改革主要是建章立制,按制度办事。通过改革我们要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还要建立制度文化。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建一所好一点的大学打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可以看见的,可能要经过几代人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建好。这是一件怎么把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传承下去的事。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在磕磕碰碰中往前走,做得还可以。另一方面就是要推进当前的工作,大家可以从稿子的成绩部分看到。

刚才我为什么没讲教学呢?学校对教学投入了不少,也很重视,但是从效果上看,现在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为什么说很难判定呢?有几个指标我现在一直琢磨不准。例如,不及格学生的人数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另外,关于作弊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有主动要求不用监考的学生,像软件学院的一个年级,和学校签了协议书,承诺只要发现作弊,马上卷铺盖走人,也就是开除学籍。另一方面,我们也收到不少来信,反映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部分学生考试作弊,数量还不少。学生的培养,特别是价值塑造,还面临着比较大的问题。

二、我今天主要想讲问题。我们现在有没有危机感?我是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高书记同样也有很强的危机感。但是各个学院、教师和在座的中南大学的骨干,有多大的危机感?大家想过没有?危机在哪儿?有什么危机?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危机感,大家都还觉得日子过得挺好,这就有点问题了。实际上,现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给中南大学带来很大的危机。

(一)外部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

一是“双一流”建设带来的危机。国家建“双一流”,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说到底,是一个拨款机制的变化。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是按学校整体进行拨款。“十二五”期间,学校“985工程”建设的经费是5.5亿元,当然这跨了年度,也不完全是在“十二五”内,一年也就1.1个亿。加上“211工程”建设经费,每年不超过1.5个亿。这是专项经费。但是以后,“双一流”建设可能不按照学校给钱了。按学校给的可能就一两所学校,比如清华、北大,国家从整体上投入。对其他的学校可能按学科水平进行投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可能就是进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进前1‰的学科数,以及进前万分之一的学科数。打个简单的比方,数字可能不准确,如果进ESI前1%的一个给1个亿,那进前1‰的可能就是10个亿,进前万分之一的可能就是100个亿。因此,我们要努力在基础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前沿,国家可能按照学科进入国际前沿水平的程度,来决定投入建设经费。另外一个因素可能就是学科评估情况。学科评估的几个要素,就是人才、成果和向社会服务的转化,还有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就业率。这几个加起来,可能就会决定学校“双一流”的建设经费。学校现在进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少,学科评估排前面的也少,而且学科总数太多!如果按上面的方式拨款,我们是拿不到多少钱的!大家可能明白了学校为什么在去年年底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据说今年的评估,会把学校的学科总数和参评学科的结果作除法。比如学校有66个一级学科,如果66个一级学科参评,评估的排位都在10位以下,把排位情况进行加和,然后除以66,结果就可能只有零点零几,那就惨了!

按照这个办法,根据上一次学科评估的情况,我们比湖南大学还低了8位。我们是三十几位,湖南大学是二十几位,因为他们学科总数少。如果所有学科都是1,66个学科加起来再除以66不是等于1吗。上一次评估学校排第一名的只有1个,参评的排在几十名的好多个。要是不参评就是0,所以,只要是一级学科,就必须参评。参评起码能得到一点分,否则就是0分。我们要通过学科调整,加强优势学科,否则所有的学科都下去了。所以外部的压力首先就是“双一流”拨款方式的改变,没有钱,什么都干不成。对学校发展面临的危机,我们说明的不到位,非常非常不到位。例如ESI,学校很多工科的老师认为自己就是搞工程的,不要写文章、不会写文章。而要成果呢?也没有多少成果;要人才没多少人才,青年千人少,千人少,新评院士少;要转化,专利转移也很少!这样的学科就是个四流学科。

另一个压力来自科技体制的变化。大家原来都习惯了申请863、973,但是现在国家科技体制变了,变为了“一个体系、三个支柱、一个系统”。一个体系是什么呢?就是部际联席会议,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发改委等一起来决定国家支持哪些科技项目。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预先给部际联席会议提出项目建议。如果我们学校有很多教授能进专家咨询委员会,多好啊!如果进不去,提不出我们学校想要干的项目,那基本可能就没戏了。另外,除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钱外,剩下的主要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把原来的863、973等都全部放在了一起。这个变化很大。听说以后还有预申报。我们的教授都不是写本子的人,预申报什么啊!预申报时就会被刷下来。关于评审,听说会交给专业机构,正式申报和评审都交给专业机构。还有一个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对之后的监管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公开,是哪些专家评的、效果怎么样都会公开。所以,国家的科技体制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的教师、科研人员,知道这个变化的、关心这个变化的、适应这个变化的,有几个人?大家重视了没有?参加进去了没有?学校的科研经费,是7.2个亿,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是9.1个亿,大概涨了不到2个亿,当然这与我有主要关系,说明科技工作我没抓好,我要负主要责任。学校原来认为,科研是下坡,跟滚石头一样,自己有很大动力,所以学校没有下大力气去推。但学校的投入还是挺大的。李夕兵当了科研部长之后,他把科研的绩效一算,说给了这么多钱啊!一篇文章就奖上万块钱,没想到。其实,学校给科研的奖励和投入还是很大的。

但是,这几年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翻了几倍,学校没跟上。下一步,科研体制发生了大的改变以后,假如我们还是继续跟不上,还怎么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们就往下走吧。

另一个危机感来自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提出建“双一流”,东部地区等拿出了大量经费进行支持。配比的资金要超出国家给的钱。例如,听说上海一年拿出了几十个亿专门给上海的大学建高峰或高原学科,复旦、交大、同济等都能拿到不少钱。我去年年底去了一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上海市也给他们投了一个亿建设一个高原学科,搞虚拟现实的。我们从湖南省拿了多少钱?浙江大学校长前几天告诉我,浙江省对浙江大学的“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经费是配套的,而且浙江省对浙江大学还有不少优惠政策。例如,浙江大学在杭州有一块不到200亩的地,政府同意其土地使用性质从教学科研用地变更到住宅用地,卖地的钱全部给浙江大学。相比之下,我校湘雅校区老校门,几千万都进了国库,学校想收回这块地,费了天大的劲。

地方的发达程度与对大学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越是发达地区,越觉得大学重要。这种重视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青年千人,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全国现共有青年千人2300多人,清华大学有154人,华中科技大学去年引进了30多人,湖北省去年共引进50多人。中南大学这么多年总共引进了7人。再过十年,学校应该怎么办?再就是杰青,学校每年有一两个就不错了,但清华大学已经有几百个杰青了,这还是因为指标限制,在学校系里就卡住了许多人,没有报出去。比如现在正和学校进行大数据合作的尹浩教授,30多岁,拿了几个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但杰青和长江报不出去,因为还有比他更优秀的,年龄更大的。学校这样的人才掰着指头数也没几个。再过几年,这些青年人才成长为长江、杰青、院士,形势将更加严峻。国家一年杰青指标为200个,作为一个“985工程”高校,学校一年都拿不到1个,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很强的危机感?另外,从院士评选来看,北大去年评了7个,清华是5个,上海交大是5个,我们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评上1个。这些高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院士?那是因为他们底子厚,青年人才多。没有人才,学校将来怎么办?

学校地处中部,责任很重,但做点事情很不容易。比如西大门拆迁,学校费了很大的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岳麓区委区政府都很重视,但拆起来还是很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杭州市有三张名片,第一是浙江大学,第二是西湖,第三是阿里巴巴。为什么第一张名片是浙江大学呢?我想是因为西湖的水有可能减少,但是浙江大学是永远存在的。只要有人类,只要中国人还在,就一定有浙江大学。因为有了浙江大学,杭州市熠熠生辉。长沙的名片是什么?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南大学?所以我们面临的外部压力非常大。

另外,就是新常态。新常态开始是对经济提出来的,它要求我们创新驱动,要求整个经济进行结构调整。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是以资源经济为主的,土地、矿产、人、空气、水、环境都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驱动要用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拉动经济发展。这个靠谁?供给侧改革靠谁?主要是人,靠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人从哪儿来?得从大学来。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学的创新跟不上国家新常态发展的需要,所以才会出现暂时的经济痛苦。如果大学有很多的创新产品,能拉动经济上行,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就能又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的西大门,湘江新区拿了4亿元,其中2亿元补助拆迁,2亿元建科技园。我们承诺三年拉动GDP 100亿元,这一点还是有信心的,但需要大家努力。

总的来说,“双一流”建设、科技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新常态,都给学校发展带来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发展上的危机。

(二)学校发展的内部压力也非常大

一是思想认识跟不上。比如绩效分配的时候,学校政策明确、规则清楚,但是某些学院在分配时还是不透明、不公开,“行政人员拿得多、一线人员拿得少”还没有杜绝。学校放权给二级学院,原因在于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发展情况最了解,最有利于促进学院的发展,但是为什么仍然存在这些现象呢?这就说明学院的领导没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所以在认识水平、在怎么样关注中南发展水平方面,我们要改进的地方太多太多。

二是在制度方面,我们定了很多制度,但是否真正尊重、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包括我本人(你们要向我指出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遵守制度、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心里装着老百姓,这是一个成熟大学、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三是学科建设,怎么样让老树发新芽,怎样跟上新兴科技的发展,我们想得不多,成果少、项目少。最近看到一个事例,美国有个学生叫杰克·安卓卡,在13岁时因为叔叔患胰腺癌离世,开始对胰腺癌检测与治疗产生兴趣。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他将碳纳米管的研究和胰腺癌检测治疗关联了起来,于是便设计了一个研究计划,并寄给了200位教授,其中199位教授都忽略或者拒绝了,只有一位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给予了回应,并为其提供了研究条件。四年之后,他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只需3美分的胰腺癌诊断试纸,比现有检测手段成本低了2万多倍,准确度提升了400倍。学校很少有老师去想基础研究的东西。这个孩子打破了常规,没有从医学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而是从材料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学校出了个刘路,我一直希望还有第二个刘路。

我们学校是以有色、选矿、材料、医学、铁道等传统学科为主的。我们的新学科不强,传统学科又面临调整。怎样把夕阳学科调整好?或者在夕阳学科中发掘出新的东西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只安于现状,要有一批人在思考、在思想。人类要是没有思想,那还有什么呢?学校有很多原来在国内外都非常知名的专业,现在已经被国内很多学校远远超过了。地球物理和空间科学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学校空间科学没搞,国内其他很多高校都在开展相关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有一次谈到,为寻找暗物质,他们一些科学家在地下很深的实验室已经工作了七八年,这些科学家可能一辈子根本寻找不到暗物质,可能一辈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就是为了科学。科学是一种兴趣,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没关系。我们有多少老师还有这样的精神?再比如引力波,连爱因斯坦本人都说不可能发现。一百多年来,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终于由MIT组织的世界科学家团队发现了,国内清华大学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引力波发现后,物理学家们说:物理才刚刚开始。我想,很多领域也是才刚刚开始。比如,人有的时候可以感知后面有人在看你,这是什么原因?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还没有发现,但是我们现在失去了对新问题进行探讨的兴趣。学校不断提高大家的待遇,就是想让大家过上一个较体面的生活,不用为生活犯愁,然后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教学、科研,搞好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学校很多人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的程度。还有我们的行政管理服务,有所改善,但是距离一所好大学的标准还很远。

四是教学,虽然费了很大的劲,但还有不少问题。如用方言教学的现象一直存在,学生适应老师的方言可能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学校一直提倡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老师提问题。东京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思考力》,他认为现代教育整个都存在错误,只培养考试力,不培养思考力。有一次我去理发,理发师傅告诉我,他女儿13岁,已经有一缕指头粗的白发。我问是不是天生的?理发师傅说是读书读的。所以大家要反思教育的问题。美德、传统文化等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培养了,玩也没有时间了。玩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由于小时候没时间玩,所以我们大一的学生就会有“18岁以前没玩过,19岁上大学了还不抓紧玩”的想法。大学一年级稍抓得不好,不少学生就在由高中向大学的转变上出问题,“大一病”就是这么来的。部分学生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白天不上课。还有教学方法的问题,有些老师一直没有搞清楚高中和大学授课的差别,讲课内容陈旧,灌输为主,不理解学生和社会需求。

所以,学校外部竞争压力前所未有,内部治理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小富即安、缺少危机意识、缺少学术意识、缺乏想象意识,想象是打开科研大门的钥匙,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因为缺乏大局意识,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学校和我负主要责任,但是各学院也没有把这一工作放在首位。大家扪心自问,在引进人的时候,是否存在“优先考虑自己的朋友、熟人,其他的人哪怕优秀一点也不予考虑”的现象?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一直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我们也不是拿不出钱来。学校年轻老师的工资相比国内已处于较高的位置,“2 6”人才的薪酬也不少,对于青年千人,学校很早以前就将年薪定为35万。最近湖南师范大学将标准提高到了45万,学校会相应地调整。但是,学院没有主动去引进人才。

我们要把人才放到第一位,今年各个学院要想点办法,现在就要想,看看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哪些比较优秀、比较好,你们先联系好,然后学校带队去跟他们谈。我们不知道谁好,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高书记原来的专业是地质,后来教育管理工作多一点,让我们去找你们领域的人才怎么找得到?你们一定要先做好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去年引进了好几十个青年千人,我向他们讨教方法,他们说还是院里先把工作做好,也不需要太高的条件。我们也不能太高,但是多给点个人待遇,多提供点公共平台是可以办到的。我个人的指导思想是,待遇大家都要好,然后他们适当稍高一点。不能像原来他们拿80万,我们拿5-6万,那就有点过分。现在引进千人、院士的标准还是80万,但对于青年千人,我觉得如果其他学校如湖南师大提到了45万,我们咬咬牙提高到50万,引进100个也就5000万,这点钱学校还是拿得出来。

三、这部分我想讲一讲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中南大学的问题。

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在思想上讨论非常重要。一流大学有不少讨论,举两个典型定义。一是人民大学提出的定义:一流大学就是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学生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一流的社会服务。此外,还听说有人有个非正式的说法:世界顶尖大学是不写论文的大学,一流大学是教授偶尔想发议论时写点论文的大学,二流大学是青年学者拼命写论文的大学,三流大学是要求所有学生拼命发论文的大学。这个定义我觉得很有道理。顶尖大学比一流大学要高一个档次。在顶尖的大学,如哈佛、MIT,不存在校长要求教授干什么的,都是教授要求校长干什么。教授们认为创造和工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顶尖大学的很多教授走出去就是国家要员,或世界银行行长,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长。在美国,不少重要岗位出缺时,总统经常会直接任命大学的教授、院长等。原美国国务卿赖斯,以前就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现在又回斯坦福大学了。

顶级大学不要求写文章,但写出来的就是文章。一流大学的顶尖教授要写点文章,以便保持一流的位置。青年教师拼命写文章的就是美国的二流大学。下指标要求研究生写出好文章的是三流大学。针对这个说法,我们学校还不入流,三流都不到,因为至今没有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我原来讲过,一流大学要有世界原创性的成果,还要能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培养的学生能到世界任何国家就业。目前,我们国家的博士毕业生很少能直接申请到哈佛大学、MIT或者斯坦福等顶尖大学的Assistant Professor,大多还要经过博士后阶段的锻炼。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带的一名学生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我有个学生在清华拿了博士学位,没做博士后,直接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申请到了副教授,两年后被评为教授。此外,一流大学还要有在国际社会上活跃的教授,能在国际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中当选为委员或主席,能经常作大会报告,能投票而且很有影响,当然这是很难的。另外,还要有跨越时空的文化。后来我又加了一条,就是能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传承中国文化。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人类的良知,不是创新,创新是第二位,创新是人类的自发行动。大学不是教学生怎么创新,只能通过科研活动和教学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个人体会,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是贯穿大学全过程的。有人说,马英九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修改教科书,没有对台湾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塑造。民进党从小学课本就开始搞去中国化运动,导致了太阳花运动。大家说香港也是回归后没有修改教科书,学习的还是老一套,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后,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中国的大学一定要传承中国的文化,过去的、现在的优良中国文化都要传承。一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要成为大学的自觉文化。我们现在很多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觉得好,内心里不一定接受,没有认识到好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如果发展不好,西方国家能把我们当回事?梁彼得案件就是例子。

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一流大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我们是一个长远目标,怎么做?我觉得我们要一步步来。总的来讲,第一是建制度,第二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是大力吸引优秀人才,第四是传承和建设优秀文化,第五是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这几条怎么实现?首先要全员育人,把我们的良知、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这些好的东西,不要通过口头说教,而要通过每个教师自觉行动,通过正能量的方式传承给学生。然后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要加强。数学、化学进步都很大,化学一直是学校基础研究的领头羊,但缺领军人物,钟宏院长也很着急,不往上走不行。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有几个院士,还引进了一个“超千人”,国家对“超千人”一年拨款上亿,研究条件比我们好多了。物理学科要加油鼓劲,落后是没钱没地方吗?不是,是没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在基础领域一定要上去,要补课。我们要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些独创性的成果。同时,要在为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拉动产业发展等方面为长沙和湖南省做贡献。要在信息、大数据、医疗,锂铝合金、难熔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争取做到在全国有地位。另外,在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建设方面,在吸引人才和提高待遇方面,我们要做更多的工作。

四、或是“十三五”期间重点考虑以下几件事:

(一)广招天下英才。校务会已通过有关措施,今年各学院要大量招博士后,博士后待遇实行“月薪1万、住房免费、工作自由”政策。学校准备在南校区新建的三栋宿舍中留一栋给博士后。此外,给博士后的工资补到1万,国家给多少不论。招进来后想跟谁做工作都可以,自己干也行。“2 6”原来是从博士毕业生中选拔,博士后扩招后,“2 6”最好从博士后里面再选拔,而且要广泛选拔优秀人才。不是没人来,是学校基础工作、宣传工作、摸底工作做得不够。再就是对“青年千人”,原来实行的35万年薪,50万安家费,还有1:1的科研启动配套费,如果有需要可以讨论,根据周边学校情况进行修改,但是有一条原则,先跟候选人谈好,请他们申报,申报成功了就给予相关待遇条件,申报不成功按其他方式给待遇。

(二)营造一个良好学术生态环境。这点要靠大家。新常态讲制度,教授委员会成立了,但是不要成为少数人控制学术的工具,要相对公开公正公平,要成为监督院党政联席会议、群众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委员会。不要搞成又去打击一部分、排挤一部分,这样不好,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良心还是要有的,不然你还当什么大学教授。教授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最有良心和正义感的。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大家都尊重人,平等待人,有问题讲道理解决。

(三)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员工收入水平。大家努力干活,学校努力开拓财源,尽管学校地处中部,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危机。我们一方面省钱,一方面花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四)抓好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要抓好本科生教育,要把中国文化、中国正能量传递下去,要以价值塑造为中心,以交互式的讨论为主,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热情,大学和中学教学的区别是什么就在这。我们的大学教学还是满堂灌,跟中学一点区别都没有,要交互式学习,不是开放式教学,因为学校本来就没有围墙,本来就是开放的。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都要交互。

(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驱动计划支持和科技成果奖励力度。要使创新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动。今年,学校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计划,同时也在启动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摸底和论证,学科办武明花一直在组织抓。大家假期可能没做这个工作,现在预算来不及跟上。各个单位要提出公共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论证完了进行采购。不要像上次,谁买的核磁共振都不清楚,谁都不认。现在谁提出来、谁买的就谁负责。

(六)加强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的事真正当成自己的事,学生不容易,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也不都是对的,但是不关心他,他错的永远还是错的。

(七)提高行政为大家服务的水平和态度。水平是次要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行政机关的同志要好好的为大家服务。

讲的不对的请批评指正,以校长工作报告为准,谢谢大家!

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 篇2

“上海市普教系统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于2009年4月8日正式揭牌, 刚才播放的电视短片清晰生动地记载了三年培训工作的轨迹。我们借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 以当代教育家刘彭芝校长为基地主持人, 以名校人大附中为范例, 意在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卓越校长。近三年的培训工作, 在刘校长倾情投入, 精心策划下, 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批22位学员现在已成为上海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基地的设立, 不仅帮助我们培养了优秀校长, 还帮助我们探索异地培训、共享资源的方式, 形成集中培训、个性自主学习、远程交流互动的模式, 为我们开设更多的外省市名校长名师基地提供很好的经验。

2012年教师节前夕, 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大会,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指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 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不但大学应由教育家来办, 中小学也应由教育家来办”。上海不能只有过去的教育家, 也不能只知道外国的教育家。同时, 上海的基础教育面临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管理方式等五个方面的转型, 要实现五个转型, 必须推进校长成长的转型,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上海教育迫切需要一批具有优良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 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勇于改革创新, 有深刻的学术思想、独到的教育教学策略和风格、办学特色明显的校长。

我们应该清楚, 教育家不是任命的, 也不是能通过培训班培养的, 教育家是实践工作的结果, 是社会公认的结果。我们设立了刘彭芝卓越校长基地, 意在选择一批有进取精神, 有发展潜质的校长, 为他们搭建资源丰富的平台, 提供高层次的学习机会, 创建一个集聚温馨智慧的学习型组织, 一个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上海的学员们, 有机会到刘校长基地学习是非常幸福的, 我们会深切感受到刘校长对上海校长的真诚、关爱和器重。但是学习的关键是我们自身的用心用情, 希望学员好好把握机遇, 不枉此行。为此, 希望我们的学员:

一、潜心观察, 善于剖析案例。所谓虚心学习, 首先就要伏下身子, 仔仔细细观察。刘校长是一个非常有教育境界、有教育胸怀、有教育视野的校长;校长们要善于感受刘校长超前的时代气息, 植根本土的泥土芬芳, 努力践行的创新精神。

二、主动学习, 善于交流探讨。要利用各种机会与人大附中的管理团队, 特别是与刘校长, 以及北京市顺义区、海淀区、延庆县、新疆克拉玛依市、成都青羊区等校长基地的校长有更多的思想交流探讨, 用心把在基地中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来, 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从根本上改变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过度倚重学科成绩的思想和做法, 在素质教育方面努力积极实践。

三、争取指导, 善于融入优质资源。名师基地的主持人本身就是资源, 是学术领袖, 除了职务之外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担当。上一期, 我也向刘校长提出过, 争取刘校长能到我们学员学校指导工作, 希望大家积极争取力度, 主动邀请, 通过这样的合作, 使人大附中的创新实践能够在上海深根发芽。

校长教代会上的讲话稿 篇3

现在,我代表逍林中学校长室,向大会作20xx年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和20xx年学校工作发展思路的报告,请予审议。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学校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新课程改革,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工,围绕“谋发展、提水平、抓质量”的工作主线,团结奋进,创新务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订了20xx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开展了制公约、订承诺、献计策等活动。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弘扬了正气,密切了学校和个人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逍林中学的现状,引导教师开展了应该坚守还是放弃逍林中学这一阵地的思考,要求全校教师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地去教学和工作,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发挥,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师德师风。

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校长陈洪发老师作了“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专题讲座,副校长岑浙表老师作了《教师的专业危机》的专题讲座。邀请了宁波市教研室所有高中教研员来校进行了为期二天的指导,共听了39节课,举行了30多次点评,指导活动针对性强、效果好。学校组织了第二届青苹果论坛,举行了校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和技能比武活动。今年我校有7位教师获得了慈溪市第六届中青年学科骨干称号,有5位教师获取了慈溪市第十一届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其中俞利洁老师荣获慈溪市教坛新秀一等奖和宁波市教坛新秀二等奖;有13位老师在慈溪市教学能力评比中获奖,其中胡迪军老师荣获一等奖,叶翠斐、俞央云老师获二等奖;在12月份的慈溪市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教师又创佳绩,有9位老师获奖,其中刘国庆、冯仲亮二位老师获一等奖,李灵敏、沈玲萍二位老师获二等奖。学生取得的成绩方面,在20xx的高考中,有2位同学上了重点,且居全市200位左右。另有30位同学在宁波市、慈溪市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在20xx年9月,高一新生在慈溪市高一新生军训会操表演中荣获三等奖。20xx年8月,由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首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逍林中学排球队荣获高中段第四名。20xx年10月,在田径运动会中,逍林中学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八名的好成绩。

制度建设。一套科学、完善、人性化的制度是学校发展所必需的,但确保制度的落实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今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对值周值日工作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对学校日常管理的力度,确保了校园24小时有人值班,还加强了教职工的劳动纪律制度的落实。同时加强了对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探索。摒弃搞形式、就事论事、完成任务式的制度管理方式。要求管理部门从整体考量,从细节着手,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尽力发挥好每项工作的最大功效。

行政班子队伍建设。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作风正派、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创新务实的行政队伍。今年来加强了对这支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子成员,要想干事是工作的前提。只有想干事,才会乐于奉献,才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有了这些才会谦虚学习,开拓创新,才会在实践的历练中能干事,会干事。今年在学校较重大制度改革,如高一的军训、教师值周值日、班主任管理、月考实施、晚自修延长中,全体行政人员都能从学校的发展、质量的提高等角度,统一认识,团结齐心,尽心尽职。通过管理实践,锻炼了这支队伍,也大大提高了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

家校合作。克服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带来的困难,改变了家长会的方式。以“自信家长学校”的方式,开展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家长坦诚相见,谈逍林中学办学中碰到的困惑,指出家长的不足之处,拓展了家校合作的空间。通过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了对子女和学校的不信任、对自身的不自信是阻碍学生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自信家长学校”的开展,向家长展示了逍林中学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办好学校的信心和决心,增进了双方的理解,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增强了家校教育合力。学校还开通了校讯通,进一步密切了家校的联系和合作。

教学科研的引领。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成长需要科研引领。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成功申报了20xx年省规划课题《建自信校园文化,创自信教育特色》,并以此作为学校龙头课题,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带动新课程的深化、带动教科研氛围形成。课题分八大小组,涉及到学校教学、德育、后勤等方方面面。开展课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课题的深入必将使教师树立自信意识,并将这一元素自觉地落实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上。

后勤安保工作。后勤工作加强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克服了人手不足,设施不全等困难,努力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好保障。加强了对食堂的管理,改变了门卫管理模式,加强了对学校安全的防范力度,提高了后勤服务速度和质量,同时对食堂的改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主要工作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控。绩效工资的实施,势必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所以要积极探索在绩效背景下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根据本校实际,与学校工会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读书年”、“法律学习年”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校本教研活动要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讲究实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类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切实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提高活动的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班子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和岗位意识,同时要充实、调整这支队伍,建立一支更有奉献精神、更有团结合作意识、更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队伍。继续发扬班主任队伍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进一步加强对他们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交流,研讨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加强学习、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教法、把握学生的能力,并将新课堂的理念,自觉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注重于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继续强化教学“五认真”,教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对教学的各环节要做到有效的监控和反馈,对各年段的教学要作出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高三教学要在确保现有措施落实到实处的前提下,及早制订整年的高三复习计划,部署综合学科的整合强化和三项考试的迎考工作。要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分层分类的复习和指导、研究如何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如何提高高三后期的复习效率等。

深化新课改,创自信教育特色学校。20xx年是深化新课改的第一年,上半年要积极行动为下半年的顺利实施做好思想和物质的准备,要在已有100多只课程开发意向的基础上,分批开发,在上半年重点开发出50只左右的校本课程。

要借课题《建自信校园文化,创自信特色学校》已被立为省规划课题的东风,根据课题总目标,八大小组要加大研究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题开展的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开发出以自信校园文化为特色的系列课程,从而真正意义上创立起自信特色学校。

加强后勤管理,确保食堂改建等基础工程顺利、安全、如期完成。今年6月初,学校食堂将拆除新建,工程涉及面广,与师生关系紧密,且工期较长,所以肯定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必须加强后勤管理,制订详细的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及时主动地做好各项日常后勤事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继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类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学校、家长、社会各种力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及时排查校园内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 篇4

学校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灵魂,它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学校各项工作表现出来。一个符合校情、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可以起到鼓舞士气,增强学校凝集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有着近5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名校,多年来,以较高的教学质量在武汉市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先后被评为××区“名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示范学校”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我校所面临的形势愈来愈严峻。

1、多年来,我校以质量取胜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学校还没有形成自身一整套有特色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

2、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办学条件受到客观制约,无论是在场地、设施等方面,还是在人员、编制等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有的甚至很严重,直接影响着我校向省级示范学校迈进的进程。

3、现有的教师队伍还存在许多的不适应。目前我校骨干教师人数少,层次底,这与我校的现状极不相称,形成鲜明反差。而占教师半数以上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高考时间的提前,对按老路教与学的师生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思维习惯与过去不同,特别是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新了。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的教师有一个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4、学校班子调整后,如何使新的领导班子更具战斗力,如何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起来,真正成为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公仆和带头人,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实践中加快其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步伐,而这一过程又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5、我区一所所省示范中学申办成功对我校的生源构成严重压力。更有甚者,我校背面江桥区的13中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直接制约着我校的发展。

在正视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挑战之中存在的机遇。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这无疑是给我校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一个发展机遇。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确立”、“三个统一”的思想,即:①确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观念,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机统一起来。②确立以人为本,培养“四有”新人,就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观念,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有机统一起来。③确立办好教育为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念,把深化教育改革、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与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为我们办好学校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我校是一所有近五十年历史的老校,地理位置适中,处于桥口区的中心地段,交通方便,环境优美,配套结构合理,这就给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校的历任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以校为家,以校为荣,几代人努力拼搏,形成的以质量兴校、以质量取胜的做法,已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形成了深厚底蕴。

4、我校有中学高级教师60多人,目前不少学科教学骨干已成气候,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均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支撑着,这将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5、区教,育局及有关职能部门一直对我校给予了无比的关注、关怀和支持,使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如虎添翼。周边兄弟学校和广大社会各界对我校寄予了厚望,给我校提供了良好的生源及物质帮助,又让我校锦上添花。我校现在已成为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以及与兄弟学校的联手,将使我校再次腾飞起来。

严峻的形势需要我们创新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全校干部教师已经认识到:只要我们牢固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狠抓内功,锐意改革,举全校之力,一定能够再创我校辉煌!

二、“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的内涵

要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以质量作为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标准,坚持成绩面前论英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补救。

“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基本理念由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落实: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民主的决策管理机制,以增强学校管理效能感,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要严格追究;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机制,增强教师的效能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要严格追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增强学生的效能感。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三、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民主的决策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的质量取决于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民主的决策管理机制。学校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学校应适应这一趋势进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选好干部,一个好的学校干部既应 该是一名好教师,又应该是好的管理人员,应该熟悉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要培养好干部,要给每个干部确定好发展目标。第三,任用好干部,要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最后,对干部队伍要进行必要的监督,避免出现不作为和腐败行为。

学校领导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学校将继续坚持三位一体的校长负责制。即:校长的行政指挥权,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权和党总支的监督保证权。研究表明,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是增强学校凝集力和效能感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全体干部必须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条例规定。坚决制止“三乱”,坚持收支两条线,杜绝小金库。党员干部工作上要向前靠,生活上要向后让,不与群众争名争利。全体干部既要踏实工作,早出成果,又不能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在思考处理问题时,必须以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前提。

四、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机制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机制。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创新提出“新老教师结对”办法。

所谓新老教师结对是指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学校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互助合作的对子,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讨,以促进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新老教师结对不同于传统的师徒结对,它是基于教师终身发展的理念提出的,旨在促进新老教师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新老教师签定协议,共同制定发展规划。新老教师结对是一个新事物,为了保证这一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新老教师结对规划及工作办法》,明确提出新老教师结对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把参与这一活动的情况纳入对教师考核范围,并与教师的工资晋级、职称聘用挂钩。《规划及工作办法》提出老教师要利用这些形式,加强继续学习,争做骨干教师和师德双馨教师;年轻教师要利用这些形式,迅速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力争“一年成熟,三年成才,八年成名”。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主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新老教师自主结成对子,并签定协议,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老教师的发展规划。目前,我校结成了57个对子,参与结对教师占一线教师的70%以上。

2、课堂观摩,相互学习。

课堂观摩是新老教师结对的主要内容,《规划及工作办法》规定,老教师每月至少要听年轻教师3节课,年轻教师每月要听6节课。课堂观摩的内容主要有:新课程理念的贯彻状况、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及相互衔接、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课堂观摩之后,新老教师就要围绕该课内容进行说课、评课,这是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的重要时机。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师徒结对中存在的老教师话语霸权现象,年轻教师能够畅所欲言,与老教师平等对话。可见,这种形式对于保持年轻教师的创新意识、推动老教师的改革意识有着积极作用。区学科带头人××*老师说:“年轻教师××*的一句课堂用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她对学生说‘你能不能到到黑板上演板’,显得与学生非常亲和,学生学习如坐春风。而我总是用命令语气让学生回答问题,态度很生硬,搞得学生很紧张、焦虑。”

3、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

新老教师深入课堂后,往往能够发现大量问题。比如,“如何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分类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等等。这些问题以往是视而不见,或者即使意识到了,甚至下决心解决,但结果往往是不了而了。

现在,由于签定了协议,新老教师双方的目标及权利、义务很明确,大家的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自身发展。新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识明显增强。地理组年轻教师××*老师主讲了一节研讨课,老教师××老师觉得她的课堂评价单一,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们觉得有必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模式”开展研究。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她们上网查资料,还买回了一些有关新课程评价的图书,提出了“绿色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其内涵是,在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的理念下,创造适宜评价的课堂文化氛围,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坚持发展性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建立多元智力评价机制和激励性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心理素质提高的三元合一。

后来,××*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走进新课程‘一课一论文’”活动,取得了优质课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等奖的好成绩。××老师的相关论文获得了市一等奖。

4、及时总结,共同提高。新老教师结对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项活动开展的如何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学校成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长”的领导班子,确定了“每周研讨每月教研组长向教务处汇报教务处制定月度进展表和印发简报每学期总结表彰”的运行机制。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了新老教师结对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开展。

五、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头等大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学校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年份学生的特点,寻找有效教育教学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1、把对学生的关心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增强学校亲和力、凝集力。对教师关心学生的典型事例要予大力表彰,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2、鼓励教师根据本人特点和学生情况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

3、加强德育与教学系列的配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配合、学校与家长的配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心理辅导、发展引导,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5、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多种形式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对学生效能感的培养。

在学校教代会上的讲话 篇5

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参加工会换届选举大会。我们两校之间一直保持着“互通、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今天的大会,是*****全体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能在本次大会上致辞,我深感荣幸。

各位同仁,*****全体教职工在第*届工会委员会的带领下,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这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离不开工会委员会所发挥的作用。我作为兄弟学校的工会主席,在片内会议的交流中、在片内组织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我们****工会良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借此机会,我也要感谢*****工会领导对我本人工作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片内活动的工会会员。

在座的各位代表可能同我一样,已然感受到政治形势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当前,在党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工会组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凸显,尤其是教代会(即工代会)制度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起到较大推动作用。现今对召开教代会的要求很高,每一项操作都要求合乎规定,程序规范,要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唯有如此,教代会通过的每一项决议才有信度和效力。面临新形势,我们每一位工会干部和工会代表应当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归属感和荣誉感,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为努力的工作书写工会工作的崭新篇章。

今天的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如何让工会委员会这一教代会的组织领导机构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是在座的每一位代表共同关心和期盼的问题。我有三点想法愿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要让工委会成为联合党政部门的黏合剂。

工会委员们应强化服务意识,统一思想、明确分工、有效发挥“桥梁和纽带”这种黏合作用,充分运用工会组织的特点和长处,扎实开展工作。内部要注重与学校其他各部门、各团队的配合协助,外部要团结各方力量争取支持,凝心聚力配合学校党政为学校谋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要让工委会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剂。

工会是群众组织,不象行政部门那样具有相应的权力,让人服从,但它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教代会是实施民主管理的最好的载体,工会要加大参与学校决策的力度,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监督,推动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因此,工委会围绕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代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协调、配合学校行政机构有效制订校规政策,辅助行政命令的实施,助推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要让工委会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润滑剂。

工委会要努力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沟通汇报工作,做好关爱送温暖、化解矛盾、安怃情绪等协调服务工作,减轻学校行政管理压力。要想教工所想,思教工所思,急教工所急,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抓起,主动为教职工分忧,甘愿充当“发动机润滑油”的角色,努力把教职工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深谋远虑,我们的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学校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希望青阳二中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上一篇:煤炭销售中心年前工作计划下一篇: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