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2024-08-23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精选9篇)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篇1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教学目标:

1.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空间的排列形式。

3.培养幼儿的合作、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范作、白卡片(许多)、铅笔、水笔、蜡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空间的排列形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操作法;实物材料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要求。

1.出示范作“纸牌”。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请小朋友四人一组在牌里把小3找出来,认识各种花式。

3.再次分组找6,自由说出它的花式。

4.师出示10,让幼儿指认。

5.提出活动内容。

师:这是我做的纸牌,今天我们来开个纸牌加工厂,请小朋友自己来做纸牌。

6.引导幼儿了解做纸牌的方法。

(1)每人做4张同一数字的纸牌。

(2)先在纸牌的一角写上同一个数字,然后再在中间点出相应的点数。

(3)4张卡的点子排列要不一样。

(4)4张卡片上的点子用不同的颜色来制作。(红、黄、蓝、绿)

7.老师进行示范制作。

二、引导幼儿做纸牌。

1.提出要求。

师:每人做4张牌,做好后愿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

2.指导幼儿制作纸牌。

提醒幼儿每张卡上点子的排列要不一样,要注意用4种不同的颜色制作。

3.检查幼儿做的纸牌。

老师做质量检验员,检查幼儿有没有按纸牌上的数来点相应数量的点子。

听清制作纸牌时的要求。

三、组织幼儿玩纸牌。

1.请幼儿自由结伴,把纸牌合起来,然后再分一分,合作玩纸牌排数序、纸牌配对、纸牌比大小等游戏。

2.老师带幼儿玩一次纸牌,帮助他们理解简单牌游戏的规则。

3.组织幼儿继续玩纸牌,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对数的概念的掌握情况,表扬能分享材料、合作游戏的幼儿。

先完成的一起自由结伴玩牌。看老师跟小伙伴是怎样玩纸牌的。

再次自由结伴玩纸牌。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篇2

声音无处不在,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笔者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试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的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引发他们的兴趣, 再让他们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他们选择最佳的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活动的目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并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3.发挥幼儿的想象 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各种物品 :竹筷 、竹勺 、 木梳、刷子、瓶盖 (铁)、茶杯 (瓷)、 塑料杯、纸、算盘、拉链、塑料袋、 砂纸、鼓、气球、自制纸杯电话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玩一玩,让它们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自由地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的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 搓一搓 , 按一按 , 敲一敲 ……)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

(幼儿: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物品才能产生声音。)

二、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是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玩,再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

师:大家仔细地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

2.吹口哨 。

师: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好吗? (幼儿活动。)

3.敲鼓。

师: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4.摇算盘。先轻轻地摇,再用劲摇,让幼儿比较前后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给动画配音作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1.实际声音再现:

(1) 打雷下雨的声音。(2)刮风的声音。(3)流水叮咚叮咚,青蛙呱呱叫。(4) 汽车的喇叭声。(5)小鸟的叫声。

小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然后猜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

(幼儿模仿。比如节日里鞭炮的声音、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四、探索模拟发声

1.看课件 。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里也有很多的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动画片里讲了哪些事情。

(播放动画片。)

2.示范模仿 。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师: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的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像不像,好不好?

5.合作配音。

新年快到了,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一起举行联欢会

小鸟们飞来了。

(吹口哨或揉搓塑料袋 。 )

小马也奔跑着过来 。

(敲打鼓或水桶。)

小乌龟也慢吞吞地爬了过来。

(用刷子刷砂纸。)

小朋友们也来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庆新年。

你瞧,他们敲锣打鼓可高兴了。

(敲打鼓 、 水桶 、 铁盖等 。 )

鞭炮声啪啪地响个不停 。

(老师扎破气球,气球爆炸 。 )

中班数学活动:纸牌加工厂 篇3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已经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能够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本节教学活动就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

大班孩子对数字的基本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快、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数量,而且知道了单数双数,能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说出谁比谁大多少或者小多少等,但是运用这些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还相对不足。通过日常活动的了解,发现班级孩子在数与量的对应匹配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有的采用一一点数的方法确定数量,有的可以目测数群较快速地进行判断。

纸牌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使幼儿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做纸牌”这一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主动活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分享与自我建构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纸牌,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2.探索圆点的多种排列方式,体验设计圆点纸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扑克牌大小一致的卡片每人5张;

2.印泥、圆点印章(人手一份);

3.数字标记(1-10)。

活动过程:

一、纸牌游戏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纸牌游戏,看老师带来了一叠纸牌,我们来玩一玩。我出示的纸牌上是几个点,你们就拍几下手。

(评析:唤醒幼儿对于数字和纸牌的已有经验,通过游戏让孩子们玩在其中。)

二、创设“工厂设计院”情境,引导幼儿设计新式纸牌

(一)设计纸牌“6”

1.教师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纸牌游戏很好玩,不过纸牌加工厂遇到了问题,现在纸牌加工厂需要招聘设计师小朋友,来设计不一样的纸牌6,看看谁的设计最出色!将你们的设计记录在纸牌上面。

关键提问:你打算设计怎样的纸牌6?

2.幼儿自由设计纸牌6。

3.分享设计师的纸牌6。

教师:这些纸牌哪里不一样呢?你可以说说它排队的样子像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

4.小结:这些纸牌上的小圆点排列的都不一样,但是数量都是6,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评析:通过设计纸牌,引导幼儿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发现数字6的不同排列形式,并分享不一样的设计方式。)

(二)创设情境——加班生产纸牌7、8、9、10

教师:现在工厂急需7、8、9、10四个数字的扑克牌,我们一起来帮忙好不好?

幼儿操作,制作纸牌。

三、创设“工厂质检”情境,检查上一环节幼儿的工作成果

(一)第一次游戏:寻找卡片7

1.寻找卡片7。

教师:扑克牌就要送到市场去了,不过我们先要通过质检人员检查,我们先来验收卡片7。

2.幼儿游戏,发现全班的卡片7,寻找问题卡片。

3.寻找解决问题卡片的办法。

(二)第二次游戏:分组寻找卡片8、9、10

1.增加游戏的难度,鼓励幼儿分组运用经验寻找卡片。

师:现在我们分成三组,寻找合格的卡片8、9、10。

2.幼儿游戏,做一个合格的质检员。

(评析:通过质检的环节,培养幼儿检查巩固的习惯,并在此巩固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四、结束活动——纸牌包装

教师:经过所有小朋友的努力,我们帮助加工厂制作好了新式扑克,接下来我这有漂亮的包装纸,我们来把新式扑克包装一下送到商店去!

活动延伸:

将集体活动中幼儿制作的纸牌,投放到幼儿区域中去,做到集体活动与区域游戏的有效衔接。

游戏一:纸牌比大小

游戏规则:多人游戏,随意摸牌,点数大的纸牌获胜。

游戏二:纸牌翻翻乐

游戏规则:在九宫格内,依次翻牌,首先找到相同数量牌面的获胜。

游戏三:纸牌找朋友

游戏规则:两人合作游戏,一人出题(任意找出一张纸牌),一人解题(找出对应这张纸牌的相邻数),完成则获胜。

活动反思:

游戏是这节教学活动的主基调,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经验,在游戏中产生对于数学的强烈兴趣。

整个游戏贯穿于情景“纸牌加工厂”,孩子们体验了设计师、工人、质检员的工作,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加工厂中各种职业工作的乐趣,如质检员的环节,孩子们很细致地检查每一张纸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数字基本意义的理解,还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质检员们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的优秀品质。

孩子们在游戏中尝试探索数字的多种排列方式,感知了数的基本意义,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如设计师环节,孩子们拿上来的纸牌6设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直线、曲线,有复杂一点的花型、方形、圆形等,还有随意杂乱的形状,当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在黑板上的时候,孩子发现这些漂亮的图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6个美丽的圆点。

本次活动将集体游戏与区域游戏结合,尝试将游戏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不能被局限在集体活动中,将集体活动中幼儿制作的纸牌,投放到幼儿区域中去,做到集体活动与区域游戏的有效衔接。如:纸牌比大小、纸牌翻翻乐、纸牌找朋友,只有将这些游戏落实到区域中,课程游戏化才能做到切实有效!

玩“纸牌”游戏 篇4

玩“纸牌”游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掌握纸牌游戏的玩法,使学生从玩中学计算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水平。增强学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

1、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纸牌的规则。

教学难点 :

掌握纸牌的规则。

对策:增强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 :

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我们使用纸牌游戏对鼠标的操作实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纸牌游戏 师(讲解并演示)启动纸牌游戏的操作方法是:

(1)先在“程序管理器”窗口中双击“游戏”组图标,打开游戏组窗口。

(2)双击“纸牌”程序图标,此时就打开了纸牌游戏窗口。

2、纸牌游戏的规则 师(讲解):开始游戏时,在发牌区有一叠扣着的牌。暂存区摆着7叠牌,每叠上面有一张翻开的牌。在窗口目标区中有的四个目标空位。游戏就是要将所有的牌以花色为区别、从A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放到这四个目标空位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移动牌和翻开牌。

纸牌能够移动到暂存区的牌上摞起,也能够直接移动到目标位上。移动到暂存区的牌叠上要求按照从大到小按照顺序、红黑相间的规则接在另一张的下面。只有以K开始的牌叠能够直接移动到暂存区中的空位上。

当所有翻开的牌无法移动时,能够在发牌区发牌,寻找能够移动的牌。新发出的牌也能够按规则移动到暂存区或者目标位上。当所有的牌都按照花色区别、大小顺序移动到四个目标位上时,你就能够看到移纸牌成功的表演了。

3、用鼠标玩纸牌游戏的方法 移动牌:正面朝上的牌通常是能够移动的。移动时用鼠标拖动牌到需要的位置。能够将牌移动到另一张牌的下面,也能够将牌移动到目标位上。

翻牌:用鼠标单击要翻开牌的背面。一张背面朝上的牌就会翻开。

发牌:就能当窗口中所有的牌都已无法移动时,用鼠标单击一下发牌区,能够开始翻牌。

将纸牌快速移动到目标位上:用鼠标双击能够移动到目标位上的牌。例如:双击A,就能够使A快速移动到目标空位上。

4、重新开始 师(演示):将牌局重新开始的方法是:单击“游戏”窗口菜单条下的“游戏”一栏。再将鼠标移动,单击“发牌”选项。纸牌游戏重新开始。

5、退出游戏 师(讲解并演示):通常退出纸牌游戏,有两种方法。

能够用鼠标双击纸牌窗口的控制按钮,退出游戏。

也能够用鼠标单击纸牌窗口中菜单条的“游戏”栏,将命令选单打开,再选择“退出”命令。

练习:

使用“附件”中的“纸牌”游戏,实行活动。

全课总结

中班玩沙活动 篇5

山水学前教育集团山水幼儿园——凌玲

设计意图:各式各样的糕点是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并且现在市场上的糕点样式也越来越多了。时常吸引着我们每位顾客的眼光,糕点也肯定是很多小朋友喜欢吃的食物,所以我借以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题材来开展一个中班的玩沙游戏活动——《我是小小糕点师》,从回忆自己的吃过的各种糕点到自己最喜欢的糕点再到如何正确的做糕点,这样的活动顺序肯定每位幼儿都非常感兴趣。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也想到了让幼儿能相互合作、相互传达自己的经验,这样不仅能自己发挥想象力来做糕点,同时也能在相互讨论中学习。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模具以及辅助材料来设计并制作各种糕点。

2、通过相互讨论,传达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困难与收获。

3、感受玩沙活动的有趣性,对自己的制作成功感到欣慰。

活动准备:(1)、模具准备:各种小的拓印模具以及废旧的盒子(水果冻、蛋糕盒等)、洒水壶、挖掘工具等;(2)辅助材料:糕点上的各种装饰物(3)场地准备:沙的湿度适中。活动过程:

一、通过与幼儿之间轻松地谈话,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各种蛋糕。

1、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知道我们要上什么课吗?(对周边环境的介绍,让幼儿有个准备。)不过在玩沙之前,不仅要注意各项安全,老师还有几个问题:你们都吃过小的蛋糕吗?你吃过哪些小的蛋糕?(什么口味?什么形状?······)那你知道蛋糕是怎么做的吗?(结合幼儿生活中的经验来说一说。)

二、幼儿自己尝试做蛋糕,体现相互合作交流。

1、老师已经在这边为你们准备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模具以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来试一试做些小蛋糕吧!(幼儿第一次尝试)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3、集中交流:将你们自己做的小蛋糕给大家欣赏一下吧?你们都用了哪些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做不起来呢?(请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来解说)同时也请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4、把拓印的工具以及另外的装饰物应该如何运用更好一点呢?(相互讨论经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来说明一些观点。)

三、欣赏更多花样糕点的图片,拓展幼儿的经验。

1、刚才有很多小朋友已经做出了糕点,但是还有很多小朋友还没做出来,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糕点的图片,你们也可以参照图片上的样式来设计自己的蛋糕哦!

2、同时出示更多漂亮的辅助材料。那接下来请小朋友继续自己来做蛋糕,可以增添更多的辅助材料哦!没成功的小朋友可以根据刚刚听到的方法继续来做一做哦!另外的小朋友可以尝试利用更多漂亮的辅助材料做出更多的小糕点。(幼儿第二次尝试)

3、教师巡回指导,看看是否每位幼儿都能设计出自己的蛋糕。(教师也将幼儿制作的蛋糕,进行适当评价与鼓励)

四、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1、自己做好的蛋糕要好好保管好哦!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刚刚自己做得蛋糕吧!是不是比前一次更漂亮了?

2、那我们将自己制作的糕点端起来给我们的客人老师们“品尝”一下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泥巴 篇6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中班玩沙玩水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材料:各种玩水的容器。

2、环境创设:来园或自由活动时让幼儿自由玩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自由玩水活动感受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弹子、鹅卵石等。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再玩水。(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二、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灌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还从哪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方式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用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如果要使瓶子里灌满水应该怎么办?

3、在不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往两个杯子里放弹子,请幼儿思考能不能数出每个杯子里放了几颗弹子,为什么?

三、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在幼儿罗里找有水的地方。讨论水的用途。如厕所里有水,厨房里有水,茶桶里有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水,为什么?

四、通过讲述活动让幼儿交流自己获得的有关水的用途的知识。

1、让幼儿介绍水的用途。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冬季的到来,以后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对于乡镇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冷酷的季节,教室没有空调暖气,他们变得缩手缩脚,更不愿到室外活动了,再加上幼儿园里孩子感冒咳嗽的较多,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提高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决定在幼儿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如开火车、跳房子、玩沙包、接力赛等,其中孩子们对玩沙包是最感兴趣的,所以我就随机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2、幼儿在投、掷、跳、平衡自己身体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自主探索沙包的不同玩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准备

1、沙包 若干。

2、两把小椅子。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用谈话法导入,提出游戏口号:沙包沙包真有趣,我们一起做游戏,游戏之中你和我,欢乐多又多。

二、热身活动。

让幼儿和教师随着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动动手,动动脚,我们一起来做健康操。

三、幼儿自主探索沙包 的不同玩法。

要求:沙包有许多种不同的玩法,看谁探索出的方法最多,谁就能得到一颗智慧星。

1、幼儿开始自主或合作探索沙包的不同玩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的每次创新活动。

2、幼儿的玩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头顶沙包学鸟飞或学陀螺转圆圈;腿夹沙包学小兔跳;身背沙包学小虫或乌龟爬或学爷爷走路;<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两手抱沙包学大象走或小蛇扭一扭;两手拿包学青蛙跳;学投球、传球、踢足球;放在胳膊上玩;两手交换撂起来等等。

3、教师总结幼儿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及时的评价与鼓励,粘贴智慧星。

四、游戏大比拼。(综合性游戏)

1、小兔赛跑。

游戏规则:将沙包用两腿夹住,学小兔并脚跳到另一端,绕过小凳子,再跳回来,先到者为胜。

注意事项:在游戏过程中,沙包不能掉下来,若掉下来,就在原地将沙包夹好再继续走。

在游戏时,教师可让幼儿分组进行,并及时给与指导总结。

2、炸碉堡。

游戏规则:头顶沙包走过独木桥;身背沙包钻过山洞;双腿夹沙包越过草地;最后跳起----炸碉堡。

同样,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最后集体炸碉堡。

五、放松运动。

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幼儿跟教师一起做放松操,最后开火车离开。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情绪高涨,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与《纲要》中健康领域中的目标要求相吻合。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玩沙包,我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自己探索出各种各样玩沙包的方法,这一点孩子们做的特别好。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游戏,其实它是第一个环节的巩固与提升,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比较高,能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游戏中去,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整个游戏的氛围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

让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就是炸碉堡的游戏,难度不够大,孩子们的活动强度还不够,这主要与我选的器械有关。另外,在这节课的目标确立上,我觉得应该再加上一个情感上的目标,比如说,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精神。

中班数学活动《玩纸牌》 篇9

让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数学”

马金宁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幼儿园)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将一些数学的知识概念通过“区域”这个平台隐含在幼儿的活动之中,通过让幼儿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也从“教”孩子学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使他们从入园之初就与数学交上了朋友,体验到与数学交朋友的快乐和有趣。

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

1.内容要有趣味性

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这是他们初步接触数学,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为此,教师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游戏,准备简单而又充分的游戏材料,放进数学区域内,供幼儿自由操作,不断探索,如:喂小动物。小班幼儿因为常常被成人照料,因此他们也有照料别人的意愿和经验,可这样的机会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少之又少,于是,喂小动物成了他们情感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一开始,有少部分幼儿会根据小动物的嘴巴形状来喂与嘴巴形状相同的“食物”.后来,其他幼儿不管动物嘴巴的形状,只管把“食物”塞进去就行了,慢慢地,在其他同伴的提醒下,他们也渐渐学会了按嘴巴的形状来喂相同形状的“食物”,就是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区分,所以说,区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2.内容要有层次性

幼儿在数概念上是有个体差异的,如何让大部分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中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以接龙游戏为例:我们准备了几种层次的操作卡片,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纯粹的实物卡片接龙;第二种:纯粹的数字接龙;第三种:纯粹的点卡接龙;第四种:实物与数字或实物与图形再或实物与点卡接龙;第五种:实物、数字、点卡、图形混合接龙;有了这几种层次的操作材料,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与自信,使他们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能不断提高自己操作的层次,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向着自己的数学最近发展区迈进。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活动要有预设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并给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就可以了,剩下的由幼儿自由发展。一开始,我们也走过这样的弯路,比如,我们为幼儿在娃娃家里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床、娃娃、衣服、椅子、餐具等材料,旨在让幼儿区分大小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但由于我们事先没有给孩子们这样的提示也没有组织幼儿讨论娃娃家的游戏到底应该怎么玩,一切都是幼儿自己发挥。于是,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效果,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师刻意准备的大小不一的材料,只是凭自己的兴趣随意取放。后来,我们进行了反思,对活动的名称、材料、活动的规则与玩法重新进行了设计,并组织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进行讨论,使他们在游戏时能学会观察材料的变化,学会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一些有趣的变化。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不仅会将娃娃家的材料按“大小”进行适当的匹配,有的孩子还会根据材料的颜色、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搭配呢!

2.活动要有生成性

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数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除了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外,还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适时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有一天早晨,欢欢和旁边的乐乐玩积木,玩着玩着,欢欢提议,我们来打麻将,好吗?她的提议得到了乐乐的赞同,于是,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地一边说着“麻将牌”上的名称,一边出牌,玩得不亦乐乎……观察至此,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真正的麻将牌来帮助幼儿感知数量和分类呢?于是,我找来了一副麻将牌,先挑出了3以内数量的“饼”即我们小班数学中的点卡,让幼儿来玩“小猫钓鱼”(一个传统的牌类游戏):两个幼儿轮流出牌,出到与前面相同的点牌,就把这两张牌中间的牌全部拿到自己这里来,最后比比谁赢的牌多就获胜。果然,数学区角内这副麻将牌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慢慢地,我把数量扩大到5,也不单单是“饼”,还有“条”,我还找来了扑克牌,挑出1~5纸牌若干张,教孩子们玩“小猫钓鱼”和“配对”等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对数字和点的认知越来越敏感。

三、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

在进行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表现,选择性地与幼儿互动。我们还设计了观察量表,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之间的对话;师幼之间的互动等等。一段时间后,我们归纳和汇总了这些观察记录。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了一个数学能力发展小档案。通过这些小档案,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轨迹,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词下一篇:调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