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会讲话提纲

2024-10-25

七年级学生会讲话提纲(共8篇)

七年级学生会讲话提纲 篇1

七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表彰大会讲话提纲

2008.10.17 首先,表示祝贺,祝贺受到表彰的班级和本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下面,借此机会,就做人、学习两个方面给同学们提两点建议和要求。

一、做一个人人喜欢你的人(做人要做人人喜欢你的人,做事要做人人需要你的事)

1、负责 学校校训:负责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两个关于废纸的小故事:(1)“福特”应聘:美国有一个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叫“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的几个人面试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仍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见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名扬天下了,这个公司改名为“福特”公司,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

(2)日本广岛亚运会6万人会场没有一张废纸:1994年亚运会的闭幕式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6万人的会场竟然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大和民族!”(散会后,看看我们460多人的会场会怎样?)

国外,在公共场所,有一些提示语,用汉语标注,如“请不要大声喧哗!”;“请不要随地吐痰”,你知道这些提示语为什么用汉语吗?

2004年,我校有16位教师到澳大利亚进行了培训,我有幸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到很多大学和中小学进行了参观,考察。所到之处,见到的学生都是彬彬有礼,都会非常文明地和你问好、打招呼。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文明程度如此之高。你听不到高声的喧哗,看不到乱丢的废纸。

联系我们的实际:a,乱仍废纸b.路队站不好,不按规定路线走(不走操场,怕踩坏草坪)c.宿舍内不能按时休息,总有宿舍在违反纪律d.餐厅内经常看到有争抢打饭的e.楼道内高声喧哗,跑跳下楼……。

2、合作

来自四面八方,本身就是缘分。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小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被大火封在了一栋楼里,瘸子不能快步走,瞎子腿脚好,但找不到出逃的路,情况万分危急,瘸子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你把我背上,我来告诉你往哪里走,我们联合起来就能冲出火海。”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没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没人就有两种思想”。你成功,我成功,大家都成功。

3、忍让 小故事: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一段时间,释迦牟尼遭到一个人的妒忌和谩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又有一次,当这个人骂累了之后,释迦牟尼笑着说,“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这个东西是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了”,释迦牟尼说:“那就是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谩骂,那谩骂又属于谁呢?”

联系实际:有的同学动辄骂人、动手打人,岂不知“骂来骂去骂了自己,打来打去打了自己”。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多原谅别人,少原谅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4、规则 小故事:

(1)外国小伙子谈恋爱失败的故事。

(2)176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一名学生因为违反规定带出了一本书,他想等他读完后再还上,大火发生后,他有一场思想斗争,还还是不还,最后,他敲开了校长办公室,讲了这件事,还上了这门珍贵的书,校长表示感谢,予以表扬,然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开除这个学生。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更有效。

联系现实:学校制定了十不准规定,与家长签订了协议书,私自离校,私自进网吧,带管制刀具进校园、打架斗殴、偷窃等都是要被开除的。

二、努力学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识改变命运。

小故事:小偷与曾国藩的故事(小偷进入其房间,曾国藩正在背诵一篇文章,可总也背不过。小偷忍不住,跳了下来,背给曾国藩听。可是小偷最后还是小偷,曾国藩因为勤奋学习,成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崇拜的人物。)

人生分化严重的几个时期:上高中、读大学、参加工作 “诸城一中口号:辛苦我一个,幸福几代人” 时刻反思:我来龙源是干什么来的? “三比三不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

讲榜样故事:我们诸城市出了一个感天动地的人物,她就是正在诸城一中读高中的李勤美。

李勤美是我是农村的一个学生。三岁丧母,八岁时候,父亲因为车祸而瘫痪,12岁时候,相依为命的奶奶又过世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无情地压在了一个孩子身上。然而,再的困难也没有难住李勤美这个坚强的孩子。她边照料父亲,边用功读书,她勤奋好学,考取了诸城一中,她在中考后的假期里打工挣了自己的学费。为了照料自己的父亲,她依然背起父亲来上学,在一中周围租房子,现在学校照顾她,给她找了一间房子,她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用功读书。成绩非常好。

比起李勤美来,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最后,希望:

将理想的实现进行到底!将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行到底!将学习进行到底!

七年级学生会讲话提纲 篇2

一、抓住小学到初中过渡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到了初中成绩突然下降。也有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到了初中,进步很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从知识内容到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升入初中后,接触的概念越来越多,而学生还和小学时一样对概念死记硬背,却没有真正理解。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善于应用概念,并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正确地表达概念。

例如,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应该想: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小学时学的数是什么数?学习正负数有什么作用?如何表示正负数?正负号“+、-”与小学学的加减号有什么区别等等。

二、培养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数学作为一门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于一体的抽象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它比较枯燥,对之缺乏兴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差一点能不能学好?之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实践证明,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绽放智慧的花朵。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至关重要。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也可以列举一些名言警句,告知学生独立思考对人一生的影响。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这些名言无一不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教学“蜜蜂营造的蜂房的形状是正六边形构成的,并且这种蜂房消耗的材料最少”这道题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呢?

七年级学生会讲话提纲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列提纲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30

写作提纲是一篇文章的梗概,根据写作提纲进行写作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思路更加清晰。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级写作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有效培养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以至于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逻辑非常混乱。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改进的。那么,究竟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帮助学生列写作提纲是培养他们列提纲习惯的前提

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素养较低,在写作之前列提纲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想有效培养高年级学生列写作提纲的习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点滴做起,给学生示范如何列写作提纲。

例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写作题目——《我爱冬天》。在学生写作之前,我列出了这样一个提纲:(一)我为什么爱冬天?(二)冬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三)冬天与其他三个季节相比有何不同?(四)陈述性总结。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写作。根据提纲要求,学生写出了逻辑性非常强的作文,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在长期的训练过程当中,学生逐渐养成了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

在培养高年级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起始阶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为学生列写作提纲,不能嫌麻烦。这是培养学生列写作提纲的启蒙阶段,切不可小觑。

二、让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是培养他们列提纲习惯的关键

经过上一阶段的训练之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会放手,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列写作提纲。这一阶段的训练对高年级学生列写作提纲的习惯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每次写作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先列写作提纲,然后让他们把提纲交上来给我批阅。例如,有一次我布置的写作题目是《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当审阅完学生提交上来的写作提纲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列出的写作提纲都很好,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混乱。于是,我在课堂上对列出较好提纲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利用多媒体把他们所列的提纲呈现给大家看。然后,我让那些提纲逻辑比较混乱的学生重列写作提纲。经过学生反复的修改之后,我才正式要求他们根据提纲进行作文的写作。长此以往,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能力以及习惯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事实上,让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并不是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在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列出更好的写作提纲。这样的做法对我们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督促,可以督促他们在写作之前认真列出提纲。

三、让学生合作列提纲是培养他们列提纲习惯的升华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年级学生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在经过自主列提纲阶段的训练之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当堂合作,列出写作提纲。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和培养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我曾经布置过《我的梦想》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那次我并没有帮助学生列提纲,也没有让学生自主列提纲,而是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列提纲。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个小组的成员均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有的滔滔不绝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有的不断进行提纲的修改。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之后,最终各个小组都提交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有的小组列出的写作提纲是这样的:(一)人为什么要有梦想?(二)伟人的梦想是什么?(三)我有何理想?(四)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梦想?有的小组列出的写作提纲是这样的:(一)梦想有什么力量?(二)我有何梦想?(三)在梦想的指引下将来我如何付诸行动?这些提纲的列举均非常具有逻辑性。

小组合作列提纲的好处有很多,它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清写作思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上述三个阶段的训练是逐层递进、逐步实施的。在我的写作教学当中,我谨遵上述三个步骤,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严格的列写作提纲训练,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成效,班上学生均养成了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列写作提纲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希望我的经验能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七年级学生会议讲话稿 篇4

各位班主任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利用各班班会时间召开七年级全体学生会,主要是想通过今天的会议让同学知道感恩,学着明礼,关注容止,端正学风。

但我首先想给大家讲“容止”,因为,恐怕我们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什么叫“容止”。我想,还是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这个故事,是一位曾在XX中学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先生讲的。

有一天,学生会召集会议,XX校长应邀出席。会议结束之后,她喊住了学生会主席。她问那个男生:“知道为什么留下你吗?”男生惶惑地摇头——刚才,他在大会上有一番出色的演讲,莫非,校长是要表扬他卓异的口才?康校长严肃地告诉他说:“孩子,刚才我坐在你旁边,我观察到你有个不自觉的小动作——抖腿。显然,你不是因为紧张而发颤,而是下意识地在抖腿。你知道吗?这个小动作非常不雅,非常有损你的风度。所以,我提醒你从今天起要努力改掉这毛病。”

后来,学生会主席考取了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涉外工作人员。该中学校庆的时候,风度翩翩的他回到了母校。他在跟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深情地讲起了XX校长当年对他的提醒。他说:“在XX校长提醒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抖腿的毛病;即便意识到了,也感觉不到抖腿有什么不雅。说真的,当时我还觉得XX校长那么郑重其事地跟我谈这个问题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在我改掉这个毛病之后,当我在大庭广众之下看到有人公然开启身体的‘震动模式’,我心里就感觉非常不舒服。可以说,抖腿者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痞气、流气、轻浮气,令每一个观者侧目。直到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不雅’的确切含义。抖腿不是讲粗话,不是随地吐痰,但和讲粗话、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教养欠缺的表现。后来,我听说民间有句俗语:叫‘男抖穷,女抖贱’,还有句话叫‘人抖福薄’。这些说法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你或许会觉得它十分荒唐可笑;但是,老百姓对抖腿这毛病的深恶痛绝却由此可见一斑。再后来呢,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旁若无人》,先生用漫画般的笔法描写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抖腿者邻座的气愤与无奈。我边读边出汗,仿佛被先生无情唾骂的那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就是我本人„„我特别庆幸自己曾是南开中学的一员,这里的‘容止格言’我一生都不敢忘怀:‘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我想,XX校长就是苦心塑造我‘气象’与‘颜色’的人啊!她以自己的慧眼,发现了我身上‘不庄’的毛病;她以自己的慧心,提醒我改掉这个毛病。我是多么幸运,我们是多么幸运,在青春成长的路上,我们被引领着,幸福地会晤到了那个未知的可爱自我„„” 同学们,当我把这个故事讲完的时候,你的心里有没有一点点像作者那样的局促不安,觉得那个人也是你自己?

是的,也许你习惯了,习惯了在教室楼道嘻哈打闹,习惯了随口而出的他妈的口头禅,习惯了吊儿郎当的走路姿势,也习惯了旁若无人的随手乱扔垃圾 但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走出这个学校,走出这个乡镇,走向似乎还比较遥远的理想,未来。我们未来的路还长,可我们脚下的路你可珍惜了?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做了怎样的努力呢?同学们想想吧,不管别人干什么,你总要做出你自己的样子来吧?不管别人怎么上学,你总要有自己的目标吧?你每天走在进教室的楼道里,你可曾抬眼看过楼道壁上的展板?可曾看过那高悬的感恩廊和明礼廊的昭示?那是学校对每一位经过这里的学生的良苦用心。你记着,只要你看到了,哪怕今天回去看一眼,都别辜负他,去想,然后去做,找一找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让他带着我们在未来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遇见一个自己和他人都喜欢的自己。我要告诉你的是:洗脸理发整理衣装是容止,在楼道里轻声慢步是容止,在公共场合不随意喧哗是容止,与人讲话和气不怠慢是容止,为人处世谦和不暴躁是容止,我希望每一位听过我讲容止的学生,都能焕发出与其他年级学生不同的气质!你们准备好了吗?

其次,我想讲一下学风。说出来他是轻飘飘的一个词,做好了他是一股浩然正气。每天早起到校,你有没有认真的安排一下自己一天学习,预习或准备这一天的功课?你有没有很快的做好值日回到教室做早自习的准备?这就是学风。每天上课你有没有认真的听课,记录,将不懂的记下来下课与老师沟通?这也是学风。每天课间你有没有适当的休息或与同学和谐相处或安静的在教室复习,平静的等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有没有在放学的时候认真的完成老师教给的各项作业?这还是学风!只要大家都做起来,都努力去做好,我们的学风也就端正了起来。

这些在我们还没有做好的时候,你的老师会叮嘱你,甚至批评你,而你的家长会常常唠叨你,这一切,你都非常反感,你讨厌这些人逼迫你!但是孩子们,我想告诉,当你感到还有人愿意逼你,请你记得感恩!因为每一个普通人若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次我跟大家介绍一个人:俞敏洪,是北大著名的教授,他曾说过自己的读书时代故事,下面是他的原话,我读给大家听:

我读书的时代,由于天资并不聪颖,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纵容的老师,现在一概记忆模糊,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敬。在大学里,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春飞扬、爱情萌动的大学时代,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

不过,有两位老师我却记忆犹新,并心存感激。一位是我的系主任李XX老师,一位是我的英诗教授王XX老师。李XX老师教《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狼狈不堪,但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XX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立在西风中背诵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刻。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长进。

我最近在读《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本书,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XX讲述自己育儿经验的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们不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爱的心情“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我家祖辈种地,我母亲从小就念叨着要我长大当个“先生”(老师),所以尽管她自己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我没有取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鼓励我再考。最终,我被母亲“逼”着连考三年,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如果没有母亲当时的严厉,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同学们,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所以,我说,如果有人还愿意逼你,请你记得感恩。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既然无法避免成功前的煎熬,那我们就拿出勇气去享受这个过程。

第三,我想讲一下我和老师们对咱们同学的期许。送给同学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管好自己。要学着管好自己的意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同学们,人生两条路,一条是该走的路,一条是想走的路,走好该走的路,才会有机会去走想走的路。(举例:没有拿到毕业证的,还有没有学籍的,张XX)他们都想走有一条很随便、很自我的路,可惜他没走好该走的路,想走的路也没有机会走了。

第二句话:知道用心。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它不是三天两早起的事,它是一个思考并逐渐成熟的过程,是一个只争朝夕的追逐的过程。所以,同学们不要拿起作业就漫无目的的抄,放下课本就急急忙忙的写,要知道用脑思考,用心体悟,用手书写你真正的理解。这样写的,记的,才会入脑、入心,才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第三句话:学会请教。习惯于请教老师,与同学们切磋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但请教应在自己思考之后。同学们,只学不问不是学问。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在阐述自己见解的同时可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当你被别人帮助的时候,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死的方法,还可以启发更灵活的思路。和老师同学探讨还会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值得回味的情趣。

七年级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篇5

七年级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

(1) 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 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旧四大件)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

①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②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③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篇6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开明、平等。担任官职、册封首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建立、统一、灭亡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灭亡: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起、隋炀帝下令开凿。

3.概况:

全长:2700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①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开创:①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等。

②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2、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其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重用魏征(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等。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1.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治国措施: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结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1.治国措施: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主要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光武中兴”、隋朝“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前期的“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②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制度创新、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政策)

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共同表现: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现实意义(启示):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②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③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程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杜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①兴修水利工程;

②生产工具改进:出现新耕作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都城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城规划整齐,坊市分离。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及其影响: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

★思考:唐朝采取哪些方式,使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兼容并包。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特点: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著名诗人及风格

①李白:“诗仙”;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②杜甫:“诗圣”;淳朴厚重,他的诗有“诗史”之称,反映历史真情实况。

③白居易:他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3.书法:

①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作品《颜氏家庙碑》。

②柳公权: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③欧阳询: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

4.绘画:

①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作品《步辇图》

②吴道子:“画圣”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作品《送子天王图》。

5.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精华,多姿多彩。

★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弉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遣唐使

1.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概况:第6次东渡到达日本。

2.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概况:唐与天竺交往频繁,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曾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

2.贡献:带回并翻译大量佛经;根据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课程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及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

①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③重兵在握: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时间:安禄山和史思明;755-763年。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2.朱温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了朝政。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唐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阶段特征: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制度创新:行省制。

经济重心:唐朝中期开始南移,至南宋完成。

民族关系:民族政权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

(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方面: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经济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

(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辩证看待

三、王安石变法

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

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6.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

(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2)影响: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评价: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对辽而言,不仅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值得肯定。

三、西夏与北宋

宋夏和议(1)双方:北宋与西夏

(2)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和议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混辨析“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程标准: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女真族的崛起

1.金建立: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都会宁)

2.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3.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二、金和南宋的对峙

1.南宋偏安:1127年,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郾城大捷),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和议:

(1)过程: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评价:在很长时间内,双方和平相处,客观上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

★思考:岳飞永远受到后世人民怀念的原因是什么?

①金军南下攻宋,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灾难。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②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败金军,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岳飞抗金战功卓著,却遭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心的南移。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先进,配备有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商贸

(1)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2)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以来的坊市制度,经商突破了“市”的空间限制;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出现了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4)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出现“会子”。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从唐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南宋时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②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课程标准: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和金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2.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3.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

隋朝、元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元朝的统治

1.在中央

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全国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在地方

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促进了民族交融。】

3.在边疆地区

对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对西藏: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对西域(新疆):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①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②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③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④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行政机构。

⑤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第12、13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程标准: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大都市: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大都。

2.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3.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4.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词、元曲

1.宋词

朝代

代表人物

特点(或课程)

北宋

苏轼

豪放派;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婉约派;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继承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气势磅礴,振奋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汉卿齐名的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考试写四人全名】

三、史学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

2.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四、绘画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课程)

宋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五、书法:宋元盛行行书。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书法家是赵孟頫。

六、印刷术

1.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2.活字印刷: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又出现木活字、转轮排字法(元•王祯《农书》)、元中期铜活字印刷。

3.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4.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加快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普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七、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发明:战国时期制成“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又制成了罗盘。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代发明了火铳。

(3)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类别

朝代

成就

造纸术

西汉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指南针

战国时期

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

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八、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的驿站更为四通八达。

2.海路

(1)航线: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

(2)海外贸易: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作用

(1)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两大危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后和闭塞;

出现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如荷兰入侵台湾。

君主集权机构:锦衣卫、东厂、军机处等。

边疆行政机构:台湾府、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等。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知道明朝建立,通过皇权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明成祖时迁都北京。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2)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4.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2.考试课程: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4.危害:课程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顺从者。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友好交往和冲突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国力的强盛;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目的:宣扬明朝国威(主要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外来;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3.概况: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⑤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背景:元末明初,倭患危害严重;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

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5.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①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②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④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程标准: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科技名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

覆盖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建筑

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本上修建,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称为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文学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施耐庵《水浒传》

元末明初

宋代梁山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吴承恩《西游记》

明中期

富于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明朝

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程标准: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一、明朝灭亡原因:

1.政治上: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②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天灾)

2.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②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1644年,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和**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二、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

1.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经过: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意义: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省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

1.确立册封**、**制度:

顺治帝赐予五世**“**喇嘛”封号;

康熙帝赐予五世**“**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代**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帝),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在西藏设立噶厦,授**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1793年颁布,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事务;

4.实行金瓶掣签制:**、**等大**转世需通过金瓶掣签。

★思考: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清朝:册封**、**,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等制度,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四、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蒙古族);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维吾尔族);并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土尔扈特部回归: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③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④清朝: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①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

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

④确立册封制度:清朝确立了对历代**、**的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五、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传统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商业: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

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程标准: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一、政治方面——设立军机处

1.原因:议政王大臣削弱了皇权

2.设立:雍正年间。

3.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4.作用:强化了君主专制,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了顶点。

二、思想文化方面

1.大兴文字狱

(1)目的:强化思想,文化专制

(2)影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人们思想,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链接: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2.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三、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③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能够自我供给

④清朝妄自尊大的心理

2.表现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②乾隆时期(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补充:“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一、《红楼梦》

1.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

2.作者:前80回,作者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3.问世: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4.课程: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特色:《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6.价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剧与京剧

1.清代戏剧创作的特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2.昆曲

①明朝形成全国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清朝前期达到顶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③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逐渐走向衰落。

3.京剧

七年级学生作文入门方法初探 篇7

说是写的基础, 学生只有敢于说话、说得流利、准确、有条理, 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写到作文中去, 俗话说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 因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作文训练的基础功课之一。如课堂上的口头小作文、周会课上的新闻播报、班级及学习小组间的辩论会等, 教师要给学生善意的提醒, 告诉他们注意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 尤其是在发言前先理清思路, 删繁就简, 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自己想说的事物或情景。

二、要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 从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作文如习字,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摹本”,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优秀作文的优点和魅力的。而这些“摹本”来自于语文教材、优秀的课外读物、同学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乃至影视作品中的优秀片断等。在阅读的基础时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找出有特色的词、句, 领会涵义, 并摘录下来, 并尽可能多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学生在研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作文, 首先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和现实描写

作文题目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的题目, 也可以在原有题目上进行创新。例如, 在教授七年级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的作文时, 我在班上播放了开学前对学生家长进行走访的录象资料, 看到自己的家长在辛勤的劳动之余还对自己报着那样殷切的希望, 不少学生都潸然泪下, 然后我再安排他们回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父母, 如家里的老照片、父母的生活用具、习惯动作和语言等, 并注意寻找这里面的故事。经过这样的观察, 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就显得比较轻松, 作文内容也显得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四、提高作文命题的针对性, 给学生适当的拓展空间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以后, 普通的作文题目或许可以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效果, 但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的时候, 应尽可能选择其熟悉的人或事命题, 内容要贴近学习和生活, 题目要新鲜这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另外, 在拟定作文题目的时候, 教师要适量布置一些补充题目作文的练习, 补充题目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广泛的拓展空间, 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素材进行写作。例如, 我曾经给学生出过《我真希望》这样一个题目。看到这个题目, 学生们首先感到的是兴奋, 因为他们希望说的心里话太多了, 只写一个希望似乎都不过瘾, 我给学生讲解完作文的要求以后, 学生们很快就动笔写了起来, 有的学生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因为他们一家三代住在5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 拥挤不堪;有的同学希望父母能多关心自己, 因为他的父母一直起早贪黑地做生意, 淡薄了家庭亲情;……, 这些内容都贴近他们的生活, 所以可以尽情发挥, 从而调动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 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度过从小学到七年级作文的过渡期, 还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作文时的障碍, 使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学好作文、爱写作文, 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8

一、诱导学生阅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教师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激发阅读的兴趣。

(一)让学生有阅读的渴望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进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想学的动力时,身心就会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诱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多倾听学生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多向学生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每天上课前我安排一个三分钟的演讲,内容一般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然后由学生评价、打分。学生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他们必须搜集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有了兴趣后,读书还要有好习惯。怎样培养阅读的习惯呢?

1.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标记和批注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标记和批注,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当他再次读到这本书时,重温以前的见解和疑问,做到“温故而知新”,收获就会更大。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迅速略读的习惯。要大量地阅读,如果每本书都精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大现实的。略读的方法有:①看标题、内容提要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主题和宗旨,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②研究目录,弄清楚书籍的大致结构。除了以上的两种略读方法外,还有许多。七年级的学生如能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化难为易。

3.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读书的准则,即一定要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写出来。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多积累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二)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低年级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安排“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安排晨读、午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二、引入竞争机制

学生读了大量的书,总会迫不及待地与同伴分享,可开展书友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彼此读过的书,让学生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生活。此外,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避免跟风,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根本不管书的质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学大师的作品,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让学生受用一辈子。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孟母三迁”的佳话成为环境育人的最佳范例。学校常新的宣传橱窗,醒目的名言警句,先进的管理理念,活跃的学生团体、广播站、校报,体现学校及学生特点的校服、校徽及校史荣誉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等等,这些良好的校园环境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奖励惩罚要恰当

坏习惯成癖可怕,令人生厌;好习惯养成可爱,讨人喜欢。奖励惩罚对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鞭策的作用。学校要有严肃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明的奖励制度以惩戒坏习惯,表扬好习惯,对学生的好人好事和闪光点,要及时给予奖励表彰,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使其充满成功感、幸福感;对恶习劣迹、错误的行为,要旗帜鲜明,立即给予严肃、恰当的惩罚和批评,采取果断措施,促进学生清醒,幡然悔悟。应用这两种手段,好习惯因奖励而自然养成,坏习惯因受罚而逐渐改掉。

总之,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很多,当然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久工程,是一个整体工程,希望在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帮教、团结一心的支持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河南中考满分作文:你是我的太阳下一篇:中外数学史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