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倡议书优质(精选10篇)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新的学期,我们东升幼儿园又迎来了可爱的孩子们。9月10日教师节即将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对于老师的感怀。新学期新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创造“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良好气氛。
在这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为了让教师节过的更加真实和纯粹,我们东升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向每位家长郑重倡议:请不要向老师赠送任何的礼品、礼卡、微信红包等。因为全体教师共同认为,做孩子的榜样,以真爱呵护、教导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一声问候、一句感谢足以让我们感动及欣慰,您的理解和配合更是老师们强大的工作动力。在此,高州市东升幼儿园向全体幼儿、家长及社会郑重承诺:坚持教育公平,关注全体幼儿,节日拒收除了幼儿亲自制作的手工贺卡和鲜花以外的任何礼物。我园已将此举措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节快乐
如果孩子想向亲爱的老师表达谢意,想让孩子学会感恩,请您按以下步骤,辅导孩子手工制作一张教师节小贺卡,将祝福送给老师,以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与尊重。
1、本周五(9月7日)来园接孩子时,到本班老师处领取东升幼儿园的园徽贴纸logo。
2、周末(9月7日晚~9月9日)在家辅导小宝贝手工制作一张小贺卡,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在贺卡封面贴上东升的园徽贴纸logo;并将孩子制作贺卡的有爱过程和成果拍照或录视频,分享到班级的微信群。
3、周日(9月9日)晚把自制的卡片放到孩子书包里,准备第二天一早带来园。
4、下周一(9月10日)送孩子来园时,到一楼写祝福语和送卡片环节,观看“爱在东升,情暖教师”寄语活动;并引导孩子亲手把贺卡送给老师,并给老师一个热情的拥抱。
很多老师都说:一般孩子自己做的贺卡,不管他们怎么搬家,都会永远保存。因为他们知道,那是孩子最真的一片心。
作为幼师,我们满怀爱心和耐心陪伴着小天使,阳光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同时十分欣喜孩子们的成长!您的认可和支持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舞、最好的礼物!真诚地感谢您对我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高州东升幼儿园
209月6日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2
一、注重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首先,我们对师德进行了充分的解构,提出了各个层面上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位教师都明晰自身师德的内涵与师德要求。我们对师德所作出的解构框架大致如下:教师职业道德由三个块面构成,即师爱(内在的道德要素)、师表(外在的道德要素)、师修(内外不断共同发展着的过程)。我们认为,这样的表述既反映了教师的职业特征,又比较完整地涵盖了教师的道德要素,比较有利于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理解,促进教师的师德成长和师德发展。
其次,我们通过各种师德实践活动来加强师德建设。比如,在师德培养中实施深度案例教学。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提升仅仅依靠理论上的说教、道德理论的学习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师德不是简单判断是非的能力,而是在复杂情境中的选择能力和行动能力。一个谈起“道德”和“爱”能口若悬河的教师,并不一定是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但教师即使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也可能束手无策。所以,教师道德修养最根本的体现是教师的行动,特别是特殊情境中的选择取舍能力是衡量教师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校在多年学陶的过程中,试图解决师德培养中行动与观念之间的矛盾,克服当前师德培养中重观念、轻行动的弊端。在师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通过深度的展示、讨论,提高师德修养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师德案例教学中,让参与案例的教师设身处地展示案例的细节,诉说所遇到的困惑,然后让其他教师参与讨论,理解和体会案例中的两难困境。通过这种深度的案例教学,教师不仅深刻领会了师德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师德情境中学会了选择,具备了选择的能力。这大大地提高了全校教师的道德素养。
二、以研修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在学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下功夫于专业研修之中,在一批又一批业务骨干的努力下,经过多年探索,提出了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学科教学“四动”策略,以“四动”为标志的教学探索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专业研修成果。
所谓“四动”,就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一种具有“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引动、多元互动”为特点的课堂教学形态。为了完善教学中的“四动”实践,全校教师在研修中逐步共识并形成了以“四问”为标志的促动引导法,这实际上是一种推动并帮助教师理解和实施“四动”教学行为的教学询问制度。它通过对教学设计与过程的询问,以自问与他问、互问与查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师生教学行为体现在“四动”教学思想与课题内涵之中,让“四动”在强大的合力下表现出自己强烈的个性色彩。
我们的一问再问,实质上就是对自己的教育心灵与教学行为的拷问,在这样的教学询问与探究中形成了课堂的共识,养成了课堂行为的自觉性以及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相融性。由此,以“四动”为突破口的行知课堂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深刻改变着我校师生的行为状态。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3
一、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我园教师队伍目前虽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但由于教师年龄差异大,专业起点不一,部分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不足,青年教师又存在经验缺失的现象。这些不足反倒使我园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此外,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也是提高园内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可见,在制度、机制上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制定合理可行的师资建设规划,并有效落实是效益最大化的保证。
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的总体思路
1.以规划为起点,确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目标
基于对我园师资队伍的分析,我们详细制定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目标:新教师的“合格”培训、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领军教师的“资格”培养,从教师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教师专业的“含金量”。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并搭设平台。推出教师成长档案,制定不同层次教师关键专业素养指标,做到人人有定位、个个有发展。借制定与落实个人发展规划这一举措让每个教师清楚自己的症结所在。让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凝成一股绳,促使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首先,通过召开全体会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困惑及发展需求;其次,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分析制约我园教师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原因,分析我园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运用的共建资源;诊断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优先排序。最后,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愿景等,确立了以师德建设为引领、分层培训为手段、课程实践为抓手的师资培训策略,探索以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师资队伍培训模式,确定了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以及优先发展的领域。
2.以实践为支点,建立可行有效的运作机制
一是实现师德建设为引领的教育机制。我们将师德修养凝炼为爱的教育,对照师德师风,结合师德师能,开展《指南》和《标准》的学习、爱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提倡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师风,形成和润、和雅、和乐的汶幼精神,通过推选汶幼之星的活动,通过获奖教师宣传交流其爱生的事迹,使广大教师学有所鉴,将汶幼精神生动直观地加以诠释。
二是激发教师理论学习的内驱力。我园作为扬州市语言学科教学研究基地,积极发挥市级语言教学研究小组基地园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小组研究活动,分别从语言的不同研究层面入手,带领小组成员的幼儿园研讨语言教学策略。在专家的引领下,语言之童谣教学领域研究成果初显,教师在各类理论学习和实践展示中品尝到了专业成长和提升的喜悦,大大增强了实施规划,加强学习的信心。
三是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我园除了有师徒结对的常规带教模式外,更推进了项目组建设对教师的现场教学诊断、同伴互助以及自我反思的作用。如结合幼儿园童谣课程文化的建设,成立童谣课程研究项目组,结合幼儿园环境改造,成立幼儿园环境美化项目组等,各个项目组统分结合,全力推进,使关注和研究的点更为集中,也有利于积聚各个项目组的资源,放大项目组研究的价值。
3.以管理为保障,探索追求实效的管理模式
一是实行教师分层发展的评聘制度。用评聘的标准引领,用竞争激励,守住“底线”,并提供不断上升的“通道”。我园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市、区三级骨干教师评审的标准和条件,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采用积分制,民主排序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职称评定,同时积极落实相应的职称和骨干教师的经济待遇。
近年来,经过自主申报、竞争、评选,我园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在2013年评审中,我园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又有新的突破,高级教师占比也在同行中位居前列,部分青年教师也成长为成熟教师。园内教师都能在成长与发展的序列中对应到相应的位置和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上。通过这样的评聘方式,增设了教师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梯队达标后升级,层次滚动后发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二是为教师发展投入专项基金。我园在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不仅有全园的统领发展规划,更具有针对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资金投入。近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国培、省级培训和学科专业,开阔视野,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园本教研培训。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1.出机制——初步形成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我园基于幼儿园的实际,把教师的发展规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寻找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坚持不懈地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幼儿园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我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形态初步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教师培养的组织体制、运作机制、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2.出队伍——初步形成幼儿园教师培训团队
以优师德,高素质、会研究、勤思考、有专长为培养机制,在项目组运作和师徒结对的流程中,无论是“带教者”或“被带教者”,他们的专业自觉、专业眼界、专业自信和专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园现有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位幼教高级教师,市区三级骨干达14人。
3.出成果——初步有了系列的带教成果、研究成果,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
我园童谣吟唱特色不断彰显,多次面向同行开放展示,获得好评。不断发挥语言基地园引领作用,多节原创语言教学活动在省市区获奖。同时常态开展结对园帮扶指导,不断发挥我园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幼儿园通过规划的实施,帮助教师树立不断自我超越的意识,培养教师树立不断学习、自我超越的意识,培养教师持续的学习力,进而在幼儿园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强化教师的专业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使个人发展的同时促进团队发展,进而为幼儿园持续创新、不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文明优质服务倡议书 篇4
二、诚信为本,恪守行规。尊重和保障游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主动向游客提供景区准确的旅游信息,引导游客通过正规购票渠道入园并参与崂山精华线路游览,游客也应正确识别并选择景区正规导游服务,保障自身应有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良好旅游秩序。
三、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文明游览,安全游览,相互礼让,奉献爱心,共同践行“无痕崂山”文明旅游行动,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不乱扔垃圾;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禁带火种进入景区,禁止在景区内使用明火。
XXX
银行优质服务年倡议书 篇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世界体育盛会,也是展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和良好形象的难得历史机遇。××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必然成为“世界看中国,世界看××”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银行是奥运会唯一银行协作伙伴,中国银行××市分行将全力以赴,努力做好奥运会的金融服务,同时我们倡议××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携起手来,以奥运盛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为奥运服务,为××争光,为××银行业添彩。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奥运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市银行业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加强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全体金融从业者充分认识开展迎奥运优质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奠定牢固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积极贯彻××银监局、××市银行业协会迎奥运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各项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做好资源配置,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务求实效。
二、充分准备,制定预案。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奥运会各项金融服务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业务宣传,普及银行卡、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新业务产品等金融知识,让国内外金融消费者了解银行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流程;制定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零售业务服务规范;组织好服务自查、业务系统运行压力测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切实抓好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三、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责任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此要细化分解工作,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措施落在实处。对问题要及时给予协调解决,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发挥积极性,打好主动仗。要加强督办检查考核,有针对性地完善奖惩制度,对责任落实好、工作成绩突出的,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责任意识淡漠、工作不力的,追究责任。
四、全力以赴,完善服务。我们要把做好奥运金融服务作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全力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及时改进和完善银行服务环境和设施,加大员工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严格按照银行法规、制度办事,合法经营;自觉遵守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服务公约、自律公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维护和树立银行业良好的对内、对外社会形象而尽职尽责。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6
亲爱的护理同仁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就已穿好白衣,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让我们共同携手,开始这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10年!
2010年,卫生部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的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到2010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上海虹桥医院将与全体护理同仁们共同努力,争取成为这“136”中光荣的一员!
为使全院护理同仁们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上海虹桥护理品牌,在此我向各位发出此次活动的倡议:
我倡议,要达到“三个满意”:
我们要让患者满意:通过护理服务的改善,使患者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虹桥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我们要让社会满意:通过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虹桥医院护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我院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要让政府满意: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虹桥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虹桥医院体现的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为此,我们要做到“两个必须”。
必须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要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在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把患者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尺;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的专科特色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必须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简化护理文书,尽量合理化、表格化,将护士的时间更多的给予患者,真正的做到为患者服务。
蓝天用白云书写飘逸,大地用小草书写翠绿,春天用百花书写生机。亲爱的护理同仁们,就让我们用“亲与爱”来温暖生命的花开,用“善与美”来点缀人间的美丽,用“奉与献”来撰写护理职业的壮丽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此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挑战,竭尽我们的所能,将我院创建成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为上海虹桥医院的护理事业增辉添彩!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7
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普及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奠定精神的底子, 打好生活的基础, 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小学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是为人求知的引领者, 是智力、心力的启蒙者, 是情感、世界观的熏陶者, 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烈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 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 他们求知欲强烈。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引导不当则可能泯灭孩子的求知欲, 或者抑制学生的发展。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 我们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维浇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要用童心和儿童的思维, 用艺术的教育引导他们。
(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智力体力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孩子发展得快, 有的孩子发展得慢。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有的此方面有特长, 有的在彼方面有兴趣。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 当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 有的具有语言方面的天赋, 有的在数理逻辑方面有天赋, 有的在空间方面有特长, 有的在运动平衡方面有特长, 有的对音乐旋律特敏感。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 静待花开。如果一个老师只教一门学科, 上完课就离开教室, 而不能长时间地观察学生、陪伴学生, 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三)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学习法
老师是儿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对象之一, 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 教师能唱会跳, 教师的动情朗诵, 教师的一笔好字, 教师的看书习惯, 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总之, 教师的十八般武艺, 教师的“无所不知”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习的动力。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奠定做人的基础, 奠定求知的基础, 奠定精神的基础, 奠定生活的基础。教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能力, 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启蒙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要具备人文、文学、科学、艺术等全面的基础知识, 需要与社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需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和优秀的师德与规范。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综合的基础知识, 需要有专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职责需要全科型教师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 不仅启蒙孩子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教书更要育人。以学科知识的教育为本, 就有可能导致知识教育为中心, 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导和教育。
有人说教师能够爱学生就是最美的师德, 陪伴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 守望学生就是最应遵守的教育规律。小学生们需要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全科教师, 能够守着他们, 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禀赋, 便于因材施教。
(一)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全科教师的导向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此之外, 还要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 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 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职前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设计上, 其中学科知识的模块除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学科教学设计等, 还包括小学跨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标准导向要求小学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
从我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趋势来看, 也是如此, 对考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要求, 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就有资格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历史、地理、科学、社会、音乐、美术、文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科目二“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外, 还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 优秀的小学教师具备综合型的教师素质
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 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 他们身上具备的共有的素质那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钻研, 除此之外, 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畅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板书和简笔画。除此, 还有音乐舞蹈的功底、图画及美术欣赏的功底, 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和功底, 对小学生心里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等。特级教师于永正以优美的书法、信手拈来的简笔画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娴熟的歌唱技巧,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他能够把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使语文课上得有理有趣。优秀教师的十八般武艺, 也启发我们, 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具备多样的能力, 在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的课程特点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 小学生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
目前小学课程依然是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安排。但是从整体思路上看, 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趋向, 如品德与生活 (社会) 、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本身就是综合性课程, 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都呈现综合化的趋势, 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美国贾斯珀的教学研究项目,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是从冒险故事开始。华德福学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的教育, 用音乐、旋律、节奏和雕刻、绘画等的形式进行语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也明确提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 从教学组织来看, 小学生的课堂更需要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多样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需要教师具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课堂学习中, 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如音乐、图画、故事等模拟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用歌咏的方式学习, 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歌咏、韵律、节奏, 或在旋律中学习。组织课堂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艺术、体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 从课程内容来看, 每门学科学习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组成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从来源上看, 包括校内、校外、社会, 包括博物馆、民俗馆、大自然,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科学、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性的内容, 数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同样也是综合各科知识和多种能力。
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不必说。各国都把小学生的读写算知识作为基础知识, 而读写算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开发学生的算术能力, 是用阅读的方法, 阅读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 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
四我国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呼唤全科型的教师
(一) 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来看, 全科教师是普遍现象
发达国家招聘小学教师不以学科专业为限制。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也是如此, 只要有大学大专的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 目前农村小学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规模大小不一的问题
有的村小班级规模只有几人、十几人, 年级不全, 教师不全。有的村小还存在复式班上课的情况。农村小学教师大都兼教几门课。而村小的存在对于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需要村小的老师具有包班上课的能力, 需要有兼教所有学科课程的能力。加之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 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全科教师有条件、有时间陪着他们, 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 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城镇小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 教师编制比较齐全, 班级建制比较齐全, 班级规模大, 课程还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小学包班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实行包班制教学的学校已经占41.4%, 其中以上海杭州为最。”因此, 从儿童的全面发展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全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综合性的课程知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从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 多才多能;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 小学全科教师将为小学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2014]5号) .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是教师 篇8
编者按: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大众化时代,而且在规模上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大国不等于强国,中国距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缺少一批能与世界一流大学平等对话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此,中国的大学领导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于变革的坚持和对于世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过程中,她不仅面临和其他学校相同的问题,而且遭遇独特的挑战,即如何传承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的优势特色,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改革。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教育学部从提出到成立,都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的一次重磅出击,力图通过资源整合和学科融合,将原来的教育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等单位组合起来,打造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航母,使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实现在全球教育学科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和领先地位。
为进一步理解这些变革的实施背景和运转现状,我们对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校长进行了专访。尽管钟校长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在教育基本理论方面还比较薄弱,但多年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却使他拥有许多科班教育学学者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比如,钟校长对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方面的热点问题比较敏感,能够关注和提出一些有反思价值的问题;同时,因为出身理工背景,他对于教育问题的系统化分析和逻辑性建构,以及探索教育科学研究时体现的一些新思路,也着实令人叹服。
记者:教育部2007年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收获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力资源时,全社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即如何思考并规划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及其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此您如何看待?
校长: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一个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属精英化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为普及化阶段。根据这一标准,中国目前正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其质量观和人才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出现了对于多样化的强烈诉求。社会本身是一个功能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它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分层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学术型和精英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在不断变化,大学的学科专业也在不断调整。因此,人才的内涵必然会随之变化,应该树立富有时代特色和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人才观,重构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元化的质量观。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用一种标准、同一个尺度去考量所有高校的质量,从而得出质量很高或质量滑坡等结论,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在中国,人才观的内涵其实一直是在不断变化的。传统的人才观更看重知识的掌握;上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关于面包和猎枪的经典论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即学校应当提供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面包与水,所谓“猎枪”是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体现了人才观从一维向二维的转变,即从过去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转向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各大学都在讨论、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出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了三维的人才观。总之,对于当前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其他方面工作的评价,应该以多样化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为基础,才会比较科学、合理。
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首先我认为,根据毛入学率划定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培养精英人才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次,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同样需要精英教育,即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应该有一批学校,如“985”大学和相当数量的一批“211”大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精英人才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质量的高端人才的需求。
记者:当前,中国一些知名高校都在争建世界一流大学或知名高水平大学,能否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思考及实践谈谈您的看法。
校长: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知名高水平大学,其关键是在确定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和制定战略规划时,要体现出一流的意识。我从来不认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提法是少数几所学校的专利。从国外的情况看,研究型大学可以成为一流大学,教学型大学同样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美国每年都会公布一个非官方的大学综合排名,每年都会有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进入排行榜前50名,如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等。这说明,不管哪个层次的大学,只要定位准确,并且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具有特色,都可以建成一流大学。未来,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民办高等院校也同样可以出现一流大学。中国的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定位,在正确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实事求是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自己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资源分布、优势特色,以及国家和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最终确定其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我们在百年校庆前后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解决了制约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瓶颈”问题;在去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活动中,通过教育创新大讨论,这一定位和发展目标再次得到确认,并在校内干部师生中形成了高度共识,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尽管在具体办学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如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办学空间、办学经费等,但我认为,只要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学校的发展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确定的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有其明确的内涵和实现策略。所谓“综合性”和“研究型”,在学科建设方面,是指在文、理为主的学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有选择地发展,形成文、理、工、管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布局,并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是指构建科学的专业体系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人才培养层次适当上移,从过去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同时进一步营造综合化的育人氛围;在科学研究方面,是指从过去的以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努力为社会作出全方位的贡献。所谓“有特色”,是指巩固和强化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特色是大学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载体,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会丢掉的。例如教师教育,首先,这一优势特色的形成已经有107年的悠久历史,并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生命力所在;其次,全国有巨大的教师教育市场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因此我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放弃;当然,强化特色也要与时俱进,要在学科综合和高学术水平的平台上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
坚持内涵发展是实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即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把重心放在对学校的学科结构、专业设置、院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上,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外延扩张,白手起家,盲目追求所谓“大而全”。比如,我校在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文理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发展起了环境科学与技术这个工程学科,由于学科建设起点高,因此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进入全国前列。又比如,我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有人建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也建设相关学科,但我并不认同。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研究团队、科研项目和经费、实验设施之外,还要有其他学科的支撑,机械学科最重要的支撑学科之一是力学,而北京师范大学却没有力学这个学科,如果发展机械学科,很可能若干年后还是排在全国的后面。我不主张采取这种低效益的外延式发展路径。
还应着重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得益于其非常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及多任老校长在任期间对办学使命的把握。上世纪30年代的老校长李蒸曾说过:“师范大学对于国家负有双重的使命:(一)为实施教育专业训练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教育行政人员及研究教育学术专才;(二)研究高深学术,探讨文理教育各科之真理”,即培养教师和发展学术并重。后来,陈垣老校长又提出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改革开放之后,学校提出建成“两个中心”,即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办学思路。百年校庆之际,学校提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创新。
加强学科建设,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并不是要削弱甚至放弃教师教育,而是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的优势和特色,借助于学科综合和高学术水平的平台,瞄准社会对教师的高端需求,培养学科基础宽厚、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比较强的高素质教师。在我看来,所谓学术性与师范性,或综合性与有特色,或强化办学特色与实现综合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综合化的学科优势和学术氛围,为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提供高水平支撑平台;另一方面,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强调综合化发展,把北师大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就是要藉综合化的学科平台和学术氛围,进一步强化社会最认可的北师大的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的优势特色,提升教师教育的水平和层次。我校办学目标中所提出的“综合性”,不是简单指学校规模的扩张和学科数量的增加,而是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强调学科间的多元互补和交叉融合,强调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综合学术氛围,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记者:在您的上述分析中,加强学科建设无疑是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军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又在酝酿并实行对教育学科进行改革,成立了教育学部,请介绍一下其成立的初衷和意义。
校长:近些年,北京师范大学一直试图对教师教育学科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体现为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这主要包括:第一,招收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毕业之后承担相应义务,去基础教育战线做教师;第二,推行双学位制度,学生可以辅修教育学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去做教师;第三,对全校学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包括参加教育实习实践之后,可以拿到结业证和教师资格证书,毕业以后可以当老师,目前还有不少硕士研究生选修这个模块;第四,探索 “4+2”教师培养模式,把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打通培养,本科按照学科培养,学生可以获得文学士、理学士或是工学士学位;乐教、适教者通过考核进入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之后到重点中学工作,这一模式已经实行七年了,就业率100%;第五,传统的课程教学论方向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这种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注重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学部的成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历经三年酝酿、半年筹建,教育学部已经在今年6月28 日正式成立。过去,在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布局中,师范专业是针对中学课程开设的,各个院系基本上都涉及教师培养。本世纪初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整,把几个系和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教育学院,同时还相对独立地保留了教育技术学院和教育管理学院。这次改革是在上一次整合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和教育学科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今后所有涉及教师教育、教育学科研究方面的各种资源都将集中在教育学部。我个人认为这有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长期以来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着人力资源相对分散、学术管理水平不高、政策研究敏感性不强、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教育学科资源,促进教育类相关学科的融合和互补,将为提升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政策服务水平和教师教育质量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第二,这是强化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等方面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进入新世纪,学校确立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不失时机地在整合教育类二级学院和系所的基础上组建教育学部,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院系布局,在学科综合和高学术水平的平台上创新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这将有助于整体提升教育科学综合实力和教师教育水平,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这是改革校内管理体制、改善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尝试。国外大学内部的学院设置数一般在10个左右,而中国大学则达到20个左右,甚至30、40个以上。大学内部二级实体院系设置过多、管理跨度过大,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校级权力过分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决策力和执行力削弱,以及“行政化”、“官本位”等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学部的组建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核心,依托二级学科建设实体学术机构,根据重大需求建设综合交叉平台,通过专业化的行政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力求建立起教师培养培训、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文化产业一体化的新机制。学校将把更多的管理权下放到教育学部,学部内部将做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有分离、又有渗透、各司其职。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由学部行政部门统一行使;学术方面的事务,则完全以教师为主管理;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能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学术机构负责人通过竞争产生,不设行政级别。这将为学校优化治理架构、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积累宝贵的经验。
记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虽只寥寥数语,却点透了大学与大师的密切关系。对此,您有什么体会?今年两会已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和政府对于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这一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您认为应从哪些层面进行突破,能否预测一下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
校长:首先,我非常赞同这一精辟论断。大学的核心是学术,而学术发展的根基在于教师,包括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他们的学术造诣。一所大学要想实现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次,梅贻琦先生关于大学与大师的论断,是在大学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前提下的深入分析。我们现在强调大师的重要性,关键是如何培养大师、稳住大师。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上大学的确比过去容易多了,但高等教育面临的压力却依然很大。一方面,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值变化很快,社会公众迫切需求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即要上好学校、好专业;另一方面,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好大学、好专业太少,这就构成了目前的主要矛盾。怎么去解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多办好大学、好专业。然而,尽管这是治本之策,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特点之一就是需要积累、周期性长,提高质量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诚然,如果经费充足并规划得当,可以很快地改善硬件条件;全校干部教师团结拼搏,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一所大学的人文底蕴,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学风的形成也非常重要,这绝非一二十年或者二三十年可以形成。因而我认为,社会公众要求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矛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存在,以至出现了“下移”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好初中、好小学,甚至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隐藏在择校风、辅导热、“条子生”等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家长和学生们对于好学校、好教师的认可和追求。
教师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很多重要举措,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比如,如何确定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如何平衡学科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理论要求和实践能力要求?如何对毕业生进行入职教育、职后培养和培训?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今后绝大多数教师都要在大学培养,要求他们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第二,教师来源多样化。过去,教师是由200多所师范院校培养,采用的是单一型、封闭式的培养模式;现在,不仅师范院校可以培养,综合性大学也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形成了开放性的竞争格局。这是大势所趋。第三,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以前,师范大学主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养,而职后培训主要由地方教育学院负责,今后要由分离走向衔接,大学应承担有计划、系统性的教师职后培养培训任务。第四,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既要具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也要具有通过认证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前两个趋势,欧美国家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至于后两个趋势,我个人认为也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
记者:今年3月20日,您出席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成立仪式暨高层论坛。在会上,您和与会的其他校长都认为大学校长的工作面临许多挑战,能否具体谈一下您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
校长: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一下我对大学校长基本素质的认识。作为校长,除了诸如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等最基本的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四个重要素质。第一,规划能力。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校长需要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明晰学校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第二,管理或组织协调能力。大学与政府机关、企业不同,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并存。学术权力是以教授为代表的,保证大学特性和教授治学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松散性权力;行政权力是以科层制为特点的,保证学校整体高效运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权力。两种权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如何平衡这两种权力,对大学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三,社会活动或社会公关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它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校长应该通过社会活动让政府和社会了解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现实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第四,学术造诣。具备一定的学术造诣,可以使校长与教授及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学校做行政决策以及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时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其次,谈一下我对大学基本功能的认识。目前,大家公认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我个人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的。《高等教育法》中有三个条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不可否认,大学的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发挥大学的辐射功能,主动服务社会;但与科研院所不同,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还承载着人才培养的功能。比如,大学的科研过程也是让学生介入以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这些问题上往往是知易行难,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教材,重学术、轻管理等现象,其原因之一是教学工作周期较长,成果显示度低。因此,要把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把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课程、实验等,需要在管理、政策、激励机制以及教师考核制度等方面予以导向和倾斜,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在明确了上面两个认识之后,再谈一下当前遇到的主要挑战。第一,观念上的挑战。即如何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注重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并力图使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战略目标等在全校干部教师中形成高度共识,凝聚人心,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发展上的挑战。即如何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近些年,通过坚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北师大1 600多名教师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经超过78%,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今后的重点是优化学缘结构和培养领军式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缘不同的教师一起共事,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碰撞和交锋,有助于学术创新。在学生层次结构上,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的比例已经调整到42:48:10,今后的重点是改善培养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留学生中学位生的比例。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即如何将优秀人才和研究成果推向世界,增加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国际声誉。当然,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空间和办学经费问题也是重要的挑战。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有关。众所周知,每一所大学校训的形成,其背后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诸多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您认为应如何让学生切身体察先辈们构筑的精神?
校长: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学校办学历史越长,人文积淀越深厚,办学传统、校风学风也就体现得越突出,有些内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总结的十六字办学传统:“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并不是学生读了之后就可以做到,他需要体验一种生活,在生活中接触学校的教师以及校园环境,接受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不是单靠说教或灌输就可以实现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启功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对北京师范大学校风和学风的一个总结,主要蕴含了做学问和做事情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学为人师”,是指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该成为后学的师表;所谓“行为世范”,是指思想和行为要成为社会的楷模,这个校训归纳得非常精辟,且最后两个字紧扣师范。此外,这一校训还与我们“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后者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高深的学问和良好的自我修养,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总之,不管是办学传统、校训还是育人理念,都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访谈人物简介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名誉副校长。1969年北京四中毕业后去延安插队,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1987年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1998年7月起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4月底,经国务院批准,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对于钟校长而言,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已从最初的工作需要(担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指导,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则需要明晰并研究办学规划、理念、思路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管理等方面),逐渐转变成一种兴趣。虽然并非教育学科班出身,但自上大学以来,钟校长就一直没有脱离过高等教育领域,已在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9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卫生部在卫生系统掀起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高潮。此项活动的主题就是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达到患者、社会、政府、护士、医生、医院都满意。此项护理工作改革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改大形势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院正积极响应上级卫生部门的号召,在全院各病区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今天又再次召开动员大会。我代表外一科倡议:全院各病区的护理姐妹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投入到当前这项护理改革的活动中来,为争创“示范病区”而努力工作!就目前医院的条件而言,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我们不畏惧,不退缩,我们外一科全体护理姐妹们有着必胜的信心,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创建“示范病区”的具体措施:
1、作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者,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观念,迎接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扎实的工作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
2、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有关“通知”和“活动方案”精神,明确此项活动的主题、要求和目标,才能把此项活动开展好。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技术服务规范》和我院护理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科护(来源:好范文 http:///)理工作情况,扎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做的问题。
4、公开服务项目,让患者知情、参与评价。
5、我们要着装规范、整洁,仪表端庄,用语文明,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我们要为患者提供礼仪、温馨的服务,落实人文关怀,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6、根据各班工作量,修定岗位职责,并做好弹性排班。
7、加强护理人员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让大家尽快掌握操作规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8、根据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逐步落实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9、加强科室护理质控管理,确保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 篇10
_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在全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我们向全地区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_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实施重点保护。精心组织久河卓舞、扎塘果谐等优秀非遗节目和杰德秀邦典编织技艺、泽贴尔编织技艺等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参与区内外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勤劳勇敢的_人民战胜高原的蓬勃气势和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党的以来,_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技艺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_文化强地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教师节倡议书优质】推荐阅读:
优质教师节收获08-14
教师优质课06-29
优质教师队伍07-30
优质高校教师信06-14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收获优质08-19
幼儿教师优质课听课体会07-02
优质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8-11
如何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09-12
德明中学教师节倡议书06-08
中学绿色教师节倡议书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