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2024-08-2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共8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设计者: 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 设计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2012 目录 设计任务 3 换热器简介 3 确定设计方案 4 选择换热管的类型 4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4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4(一)、定性温度 5(二)、计算热负荷: 5(三)、估算传热面积A估: 6(四)、试选型号: 6(五)、校核总传热系数: 6 设计结果概要 8 综述: 附图 9 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煤油冷却器,完成下列工艺要求:

v 处理能力:

6×104吨/年 v 煤油:入口温度120 ℃,出口温度40 ℃ v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v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换热器简介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

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则安装在壳体内。因此,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能,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换热器选择原则:通常需要在了解各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与用途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计算,选用适当的换热器。

完善的换热器在选型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合理地实现规定的工艺条件(2)安全可靠(3)有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4)经济合理 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管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20℃ 出口温度40℃;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列管式换热器。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选用Φ25mm×2.5mm的碳钢管,管内循环水流速取1m/s。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组分物性参数 煤油、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理特性 参 数 项 目 温度0C 密度(g/cm3)黏度(10-4Pas)比热容()执导率()入口 出口 煤油 120 40 825 7.15 2.22 0.14 冷却水 30 40 993.9 7.225 4.17 0.626(一)、定性温度,按单管程,多壳程计算,有:。

温度差较正系数ψ 查上图得温度较正系数,故:(二)、计算热负荷: 由此可得:

(三)、估算传热面积A估: 据书表4-7数据初选传热系数,则传热面积(四)、试选型号: 为避免冷却水结垢,需要提高冷却水的流速,故应让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取管内水的流速,传热管为的碳钢制管,其内径d1=0.02m,d2=0.025m。

估算单程管子根数为:。根据传热面积A估估算管子长度。

若用4管程,则每根管程长选用L=6m。,根据以上数据初选浮头式列管换热器型号为:AES-500-1.6-53.7-6/25-4 I。

其中管总数116根,每管程的管数为n=116/4=29根;管中心距t≥1.25d2≈32mm,故取t=32mm ;

正方形错列,壳体内径为DN=500mm,取折流挡板间距h=250mm,传热面积A选=53.7m2。

(五)、校核总传热系数: ²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内冷却水流速: ²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壳程最大流通面积: 煤油流量: 正方形排列的当量直 雷诺数:

普朗特数:

由此可得传热系数为:

² 总传热系数:

取污垢热阻。碳钢的执导率,则:

² 传热面积:,与原估计值基本相符。,即传热面积有19.9%的裕量。

计算表明所先换热器规格可用。

设计结果概要 此次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选用的是AES-500-1.6-53.7-6/25-4 I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其具体参数见下表:

公称直径DN/mm 管 根数 管程流通面积/m2 管长L/m 传热面积A/m2 中心排管数 管程数 500 116 0.0053 6 53.7 9 4 AES-500-1.6-53.7-6/25-4 I列管换热器工艺参数 设计结果一览表:

项目 计算结果 管程 壳程 物料组分 冷却水 煤油 质量流量q(kg/s)8.95 2.1 流速U(m/s)0.989 0.093 雷诺数Re 27207.4 2897.3 普朗特数Pr 4.82 11.34 污垢热阻Rd(m2∙k/W)0.000344 0.0000172 传热系数α(W/m2∙k)4767 336 总传热系数K 255.8 W/m2∙k 传热面积A 44.8 m2 裕度 19.9% 由上表数据可知,本设计中选用的AES-500-1.6-53.7-6/25-4 I换热器可达到工艺标准要求。

综述:

在工程应用中,qv由生产任务决定,u由经济权衡决定。对本次课设任务而言,要想增大传热系数,在具体操作时,可通过减少金属壁、污垢及金属侧流体等热阻中较大者的热阻来。当金属壁很薄,其热导率较大,且壁面无污垢时,则减小两侧流体的对流热阻就成为强化传热的主要方面。若两侧液体的对流传热系数α相差较大时,增大小者对提高K值、增强传热最有效。本次设计任务可通过适当增大冷却水的流速,或者在管内插入旋流元件或者增大传热面的表面积来强化传热效果。

课程设计不仅仅考察我们对换热器传热过程基本计算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我们对整个传热流程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是对我们课堂知识的一个扩展和深化,将传热的原理,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情境中的工艺条件的影响,以及生产成本等诸多信息进行整合进行设计对我而言是一次综合性的锻炼。

在本次课设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细腻,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平常对一些“不重要”内容的不求甚解等,它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我要诚恳的对待生活!附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2

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同时增强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首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对象、内容。但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输以下内容:

其一,课程除了讲解各种机构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设计,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其二,此项课程作为一项技术基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以便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相对深入的了解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其重要性,即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可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当然,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是比较枯燥的,不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趣味的、愉悦的、轻松的讲解和说明,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学生将难以了解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并投身其中[2]。所以,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开始时,应当注意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讲解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时, 首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日常生活中公共汽车、轿车及其他汽车车门开关糗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各种汽车车门开关方法,进而教师给出不同汽车运动方案设计,对比了解不同汽车运动方案设计的优缺点及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如此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二、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初步锻炼学生

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在组织学生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应当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运动方案设计,逐步培养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所以,在课程开始2周或3周后,最好设置 “机构运动方案小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方案设计,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方案设计过程、设计重点、设计技巧等。对于 “机构运动方案小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思考,进而进行运动方案设计, 如思考自动打开而不能自动合拢的二折伞; 用链条链轮传动的自行车; 固定角度范围内摇动的电风扇等。通过对以上生活实际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绘制二折伞、自行车链条链轮、电风扇工作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而探究优化方案; 再组织学生进行优化方案讨论、总结,如此可以使学生在简单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中, 逐渐锻炼自身[3]。

三、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真正强化学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能力,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系统化的培养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的开展,首先是课程设计开展伊始,教师提出设计主题和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观看主题课程设计短片,并在观看过程中具体讲解课程设计的要点、技巧等。其次,让学生对所学的各种机构的运动形式、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结合短片内容,分析在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方案难以实现的情况等,进而合理选择机构类型来进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并且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写出方案设计的理由、方案设计的优缺点。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每个学生的方案,最终选择最优的方案,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自己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学习中吸取教训,良好的进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4]。

四、结束语

在综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学校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为了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人才,在组织学生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能力。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械进步。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机械运动原理、了解新型机械等,需要提高机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就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来说,需要优化调整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这部分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运动方案设计能力,机械运动,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武丽梅.浅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C].机械设计教学研究,2010(1):190-191.

[2]郑甲红,王宁侠,周志明等.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1):43-45.

[3]曹学民,张立红,任宏涛等.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及体系的思考与改革[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48-4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3

关键词:应用型;管理学原理;教学方案

进入21世纪,随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法,而且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方法。与此相适应,管理学的内容在成熟中不断的更新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作为二本高校系统,在培养人才上需要立足国情,培养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

《管理学原理》又称为《企业管理》,它是综合性大学在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讲授的一门独立学科,属于经管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精密,而且理论知识基础丰富而且成熟,框架明确,知识点众多。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主要有两大目标:

1知识点的掌握。《管理学原理》属于高等院校财经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这要求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时,要注意到基础概念的清晰准确的讲述以及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出发点,一方面在于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空间,例如经管类学生考研的基础课程就很有可能是《管理学原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不利于学生的考研学习;另一方面,学习系统的管理类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模式,以及大家沟通的一种语言。熟练的运用管理学中的概念知识以及语言,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本门课程的讲述必然是需要将基础概念讲清楚讲透的一门课程。

2运用能力。管理学不应该是僵化的理论学习。管理学本身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管理的中心点是人,但是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习成长经历而变化,甚至于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管理没有绝对,只有合适的情境。”做管理要做到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教授管理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讲授管理学这门课程时,要注意通过各种类型的案例和提问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性的解决事物的能力。对管理学的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其中的某些具体方法如网络图法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次,专业语言的应用能力。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应用管理类术语是考量个人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管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学教学手段的创新设计

1多媒体教学。该课程的讲述要突出重点,并需要将当代社会发生的时事结合到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点很多。首先,教师通过电脑网络,查阅几千种国际公开出版的刊物,迅速掌握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是瞬息万变,利用电脑撰写和修改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介于备课时间;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图片、表格、甚至图画,制成幻灯片后给学生讲解,将十分抽象的理论用具体、形象的图形表示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以及课堂重点;

2网上课堂。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管理学教研组采用了网上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其包含的方式有大学网页上的精品课程和教学互动空间。在大学网页上的讲评课程专栏,学生可以从管理学的空间里下载相关课件、阅读材料、练习作业。

3,课后答疑与网上答疑。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难点,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设置了每星期课后答疑时间安排。此外,随着学生学习方法的转换,教师还会选择在网络上通过网上课堂端口,QQ和email回答学生的提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讲,就是推行“精讲理论+故事理解+强化案例”的教学模式,即对手于主要理论观点和基本原理讲透,通过故事加强学生的应用理解,并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专家教学法。管理学的讲授需要做到与实际发展动态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成功人士的机会,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展4-5次讲座。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教学中选择的案例绝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疑难问题;选用案例需要有与学生讨论的余地,而且要帮助启发学生运用专业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校在学期中间会组织辩论赛,例如“民主式管理VS集权式管理”等辩题。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有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四、考核方法

期末考核是一种强制手段,通过考核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但是,为了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不考试不学习的心态,管理学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

1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60%。管理学教研组建设了自己的试题库,考试试卷随机抽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设计心得 篇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心得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引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化设计。从老师以及学长那里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起初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因为自我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加以实践了。可是当老师把任务书发到手里是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措。可是在这短短的三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苯——氯苯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有课程设计书作为参考,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以及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和计算过程。在这三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些“非泡点一族”在计算进料热状况参数q时,没有任何参考模板,完全靠自己捉摸思考。起初大家都是不知所措,待冷静下来,我们仔细结合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一步一步的讨论演算,经大家一下午的不懈努力,终于把q算出来了。还有就是我们在设计换热器部分,在试差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经历了几乎一天多的时间才选出了合适的换热器型号,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试差成功后那激动的心情,因为我尝到了自己在付出很多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泪史”的见证哈。

在此感谢我们的杜治平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同组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心得2

这次为期六个星期左右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这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虽然设计和学习的时间不长,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所接触的实践任务中最繁琐的、专业性最强的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课堂上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没有落实到实处,是远远不够的。换热器的设计,从课本上简单的理论计算,到根据需求满足一定条件的切实地进行设计,不再仅仅包括呆板单调的计算,还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区分和确定所设计的换热器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还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平和的心态。这次设计工作量大,用到的知识多,而且我们又是第一次设计,所以单独靠自己是不法完满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我经常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甚至争论,这样,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并能因此产生比较合理的结果和方法。大家都明白了,那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同时争论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我要更加耐心的表达我的想法,把问题解析清楚,也要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同组同学无法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果的时候,我们通过请教其他组同学或者与其讨论得到新的想法和正确的结论。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绘图了。由于工程制图不是我们的专业,而且我们将近两年时间没有接触了,差不多都将其内容忘光了。于是乎我们只能捧着厚厚的课本将其仔细的复习一遍,然后再进行正式的绘图工作。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简直让人头疼。刚开始整体的布局规划就很麻烦,要布局得当才能使图既能够画完,又表现得十分清晰。而且因为换热器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它们的尺寸或者厚度很小,画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按照比例将其绘画出来。而且A1图纸又是非常的巨大,我只能早点去图书馆,找个没人的位置坐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最后将换热器图圆满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在这次的换热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的帮助,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的设计任务,我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并让我对化工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还增强了我的查阅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总之,收获还是蛮多的。通过这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不但把之前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加深对该课程的印象。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是我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即将立足于社会的我们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感觉做完之后非常累,但是也感觉这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心得3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课程设计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精馏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对精馏塔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我们从中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我们所查找到的很多参考书中,很多的知识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到的,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还仅限于皮毛,所学的知识结构还很不完善,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理解还仅限于书本上,对实际当中事物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成本方面上考虑的还很不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由此,我在每章节后及时地列出数据表,方便自己计算也方便读者查找。在一些应用问题上,我直接套用了书上的公式或过程,并没有彻底了解各个公式的出处及用途,对于一些工业数据的选取,也只是根据范围自己选择的,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应用。因此,一些计算数据有时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是拥有一个正确的范围及趋势,而并没有更细地追究下去,因而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后面具体设备的选型。如果有更充分的时间,我想可以进一步再完善一下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感谢同学们的相互支持,与他们一起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让我开拓了思路,也让我在课程设计时多了些轻松、愉快。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 篇5

这次化工原理设计我们用了两周时间去做,我们这次的任务是做列管式换热器。时间不长,但却学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我起初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因为我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加以实践了。可是当我看到老师说的模板,完全不知所措。可是在这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简直让人头疼。刚开始整体的布局规划就很麻烦,要布局得当才能使图既能够画完,又表现得十分清晰。而且因为换热器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它们的尺寸或者厚度很小,画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按照比例将其绘画出来。即使老师给了模版,个人认为这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老天不负有心人,这我们一次次讨论,一次次的修正中,图纸也一点点的画好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对我们的继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6

近几年来, 随着铁路运输行业向低能耗和低污染方向的快速发展, 空调旅客列车供电制式从传统发电车集中供电模式逐步地向机车直接向列车提供DC600V的供电方式发展, 但目前全国仍有部分铁路线路因受电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 没有修建电气化铁路, 空调列车用电设施仍采用发电车集中供电形式。由于发电车柴油机组在工作时产生大量运转热量需不断地通过冷却液循环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散发, 保证机组的正常, 而冷却液的质量和PH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旦发电车冷却液浓度和酸碱度等技术参数发生变化, 将会引起发电车柴油机组活塞缸套壁穴蚀和机组过热等故障, 严重影响机组正常工作, 势必会造成发电车柴油发电机组停运, 继而导致列车用电设施瘫痪无法使用, 无法保证旅客对车厢客室照明、生活饮水、温度调节、新风量交换、集便卫生等正常乘车需求, 也无法保证列车轴温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电子防滑器、列尾装置和尾部安全防护灯等安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存在严重的行车安全隐患。

1 故障分析及原因

2007年至今, 兰州铁路局兰州车辆段配属32辆发电车已发生了26起柴油机组活塞缸套壁穴蚀渗水故障, 共计更换缸套68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左右。

通过对更换下车穴蚀缸套壁金相组织分析, 发现缸套穴蚀主要是由冷却系统冷却液PH值发生变化后, 发电车司机没有及时对冷却液PH值进行测量, 并按规定调整冷却液浓度值, 最终造成了缸套壁气穴腐蚀, 直至渗水导致机组停机无法使用。

因缸套穴蚀故障发生在柴油机机体内, 且故障产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一般仅能通过检查排放的润滑机油废油是否混水、发电车运转时润滑机油注入口是否产生冷凝水汽和柴油机异常运转声响等方面来判断, 需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较高业务技能, 且缸套穴蚀故障只能在缸套壁产生穴蚀渗漏后才能进行准确判断, 故此, 缸套穴蚀故障重在预防, 重在保养。

2 现行状况

目前, 全路各型发电车上无专用设备和仪表对柴油机组冷却液DCA浓度进行实时测量, 只能依靠发电车司机根据工作经验和距机组上次保养时间, 通过人工方式采用DCA试纸对冷却液进行不定期的测试比对, 并通过试纸与规定色板比对来确定是否需对当前使用的冷却液浓度进行调整, 安全风险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故障提前防范能力低下。发电车司机工作责任心和技术业务水平等人为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发电车冷却液浓度测量的准确与否, 是导致发电车机组过热或缸套穴蚀等故障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 很有必要开发一套发电车冷却液浓度实时检测装置, 对冷却液的浓度进行实时测量比对, 并对浓度不符合规定的冷却液进行声光报警, 提醒工作者及时对冷却液DCA浓度进行调整, 彻底杜绝因冷却液浓度不符合规定引发发电车缸套穴蚀等故障的发生。

3 设计方案

3.1 冷却液技术标准

发电车冷却水应当是清洁的, 没有腐蚀性化合物, 如氯化物、硫酸盐和酸, 应当略呈碱性, 其PH值在8.5~10.5。氯化物含量少于100ppm, 硫酸盐含量少于100ppm, 总硬度少于300ppm。

3.2 系统作用原理

发电车冷却液浓度实时检测装置作用原理为:在发电车冷却液循环回水管末端排泄阀处安装PH值的浓度传感器, 通过对冷却液浓度的实时测量, 将测量的数据输入微机, 计算出DCA浓度值, 通过微机分析比对, 判定回水管内冷却液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并实现非正常浓度下的声光报警功能, 及时提醒发电车司机对不符合要求的冷却液补充适量DCA粉剂, 恢复冷却液的PH值浓度值, 彻底杜绝因冷却液浓度不符合规定引发发电车缸套穴蚀等故障, 造成列车供电心脏的瘫痪。

3.3 技术方法和路线

基于发电车应用环境和现有空间布设, 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硬件平台和LED显示器件, 发电车冷却液浓度实时检测系统装置主要包括:

(1) 设计测量发电车回水管冷却液的PH值浓度等传感器及其检测变送电路。

(2) 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至嵌入式微机, 计算DCA浓度;与既有设定好的浓度进行比较。

(3) 通过计算分析, 判定回水管内冷却液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实现LED声光报警 (正常情况显示绿灯, 非正常情况下显示红灯并报警) , 根据测量浓度比例, 及时提醒发电车司机进行DCA粉剂的实时补充。

(4) 通过实验数据和DCA试纸检测比对, 逐步建立DCA浓度测量与计算比对数据库模型, 最终实现一一对应的测量分析, 提高传感器测量浓度和计算机分析浓度的统一性。

4 预期效益

通过发电车冷却液DCA浓度实时监测装置的使用, 可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 通过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切实提高发电车冷却液浓度测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发电车柴油机组过热问题的发生, 从源头上杜绝了机组缸套穴蚀故障原因, 进一步提高发电车柴发机组使用安全可靠性。

(2) 减少冷却液更换频次, 最大程度地杜绝机组缸套的穴蚀故障, 节约发电车维修成本。

(3) 减少处理发电车机组过热和缸套穴蚀等故障的检修台位占用率, 使目前有效台位发挥最大潜能, 同时, 间接地提高了发电车运用效率, 降低了发电车甩挂频次。

(4) 有效防止发电车机组缸套穴蚀造成发电车运行途中柴发机组停用, 无法向列车供电故障的发生, 彻底杜绝车辆用电设备瘫痪故障造成旅客投诉事件发生。

摘要:本论述结合现场生产实际, 论述了铁路客车发电车柴油机组因冷却液浓度不符合规定, 引发柴油机过热停机和缸套穴蚀故障, 并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 提出了发电车冷却液浓度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框架和技术路线, 通过冷却液DCA浓度实时检测和预警, 有效降低了发电车缸套穴蚀故障的发生, 减少了生产成本支出和检修台位占用, 保证了空调列车供电安全可靠。

关键词:发电车,冷却液,监测,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光妲, 吕洪柱, 廉佐证.燃油低烧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8, 06.

[2]李敬有, 张光妲, 邓文新.铁路机务燃油低烧智能数据采集与处理[.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05.

[3]斯沃恩著, 秦洪万主译.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9.

[4]迪克曼, 海因茨编著, 顾季寅, 等译.工业油化学基础-天然油脂技术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5]叶浩文, 等.工程成本控制操作方法[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6]韩之俊, 许前.质量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7]乌晓光, 廖正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9]张海鹰.定量化因果分析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质量, 2006, 0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7

某化工厂分析实验室于2001建成投用, 实验室内原设计8台通风柜, 原有暖通系统采用全新风系统, 原有机组送排风系统均为一用一备。已有设备为:组配式空调机组 (AHU004A/B) 两台, 每台风量8400m3/h, 一用一备。 (2) 离心排风机 (FAN003A/B) 两台, 风量8670m3/h, 一用一备。 (3) 化学过滤器 (DBS004) 一台, 风量8500m3/h。AHU原有暖通系统新风量为8400CMH, 排风量为8670CMH, 暖通系统采用全新风系统。实验室投入使用后于2005年新增6台通风柜, 当时仅对暖通管网进行了改造, 未对原有暖通系统进行能力核算。6台通风柜投入运行后, 系统风量不足, 将原有送排风系统的备用机一并开启。2013年对该实验室进行改造, 于实验室内新增4台通风柜, 对该实验室改造系统方案进行暖通方案设计比选, 确定具有可实施性经济性的最佳方案。

2 项目现场情况

现有空调机房内已无充足空间放置新增的组配式空调机组以及排风机, 且机房上空各专业综合管线密布, 缺少新增风管的安装空间。现有风井内的风管布置图如图1所示, 风井内无法敷设新增的由空调机房至一层分析实验室的风管立管。

3 三种暖通技术方案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3.1比选方案一

在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基础上, 仅为2013年项目新增的四台通风柜, 增加一套新的通风系统。该方案新增暖通设备5台, 分别为: (1) 组配式空调机组两台 (AHU006A/B) , 一用一备, 风量6000m3/h每台。 (2) 离心排风机两台 (FAN005A/B) , 一用一备, 风量6500m3/h每台。 (3) 化学过滤器一台 (DBS005) , 风量6000m3/h每台, 设备布置如图2所示。该方案暖通设备费用约为165万元, 涉及结构专业需于屋面新增设备基础, 并恢复防水屋面, 对EL4.300和EL8.700结构层进行开孔, 并对开孔进行翻边处理, 结构加固等措施, 结构专业费用约为42万元, 施工工期影响天数约为15天。

优缺点分析:该方案具备一定的操作可行性, 投资少, 工期短, 对已有分析实验室内通风柜的工作影响较小。保留原有组合式空调机组、排风机以及化学过滤器, 充分利用现有暖通设备。缺点:不解决原有系统排风量不足的问题, 且无法消除原有系统存在的无备用排风机的隐患, 同时需要新建通风井穿过相应的办公室以及屋面并屋面防水等需翻新。

3.2比选方案二

同时考虑原有实验室通风柜以及新增通风柜所有的排风量, 重新更换原有实验室排风系统。该方案需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容, 扩大原有组配式空调机组AHU004A/B、离心通风机FAN003A/B以及化学过滤器DBS004的能力。根据改造后的LAB所需的总排风量以及总送风量重新对设备进行选型, 改造设备新参数如下: (1) 组配式空调机组 (AHU004A/B) 两台, 每台风量15000m3/h, 一用一备。 (2) 离心排风机 (FAN003A/B) 两台, 风量17680m3/h, 一用一备。 (3) 化学过滤器 (DBS004) 一台, 风量15000 m3/h。此方案需增大现有实验室暖通系统的风管尺寸, 利用现有风井, 无需另外新增单独的空调机房、暖通风管以及竖井。该方案暖通设备费用约为231万元, 结构专业需进行原有设备基础改造及加固费用约30万, 施工工期影响天数约为35天。优缺点分析:由于通风量增大, 相应的通风管以及设备都要相应增大, 而经过查看现场, 由于通风井以及需改造的相应通风管位置十分狭窄, 施工可行性较差, 且涉及到消防喷淋等其他设施的改造, 施工周期较长且专业界面较多, 另外施工将影响到实验室正常运行, 屋面的相应设备基础需要重新调整并屋面防水等需翻新。

3.3比选方案三

在保证原有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一套新系统, 新增系统同时考虑第一次改造时增加的六台通风柜的通风量。此方案需新增主要设备: (1) 组配式空调机组两台 (8500m3/h每台) , 一用一备。 (2) 离心排风机两台 (8670m3/h每台) , 一用一备。 (3) 化学过滤器一台 (8500m3/h每台) , 设备布置如图三所示。该方案暖通设备费用约为188万元, 涉及结构专业需于屋面新增设备基础, 并恢复防水屋面, 对EL4.300和EL8.700结构层进行开孔, 并对开孔进行翻边处理, 结构加固等措施, 结构专业费用约为42万元, 施工工期影响天数约为20天。

优缺点:该方案能解决原有遗留设计问题, 且, 具备现场施工操作操作可行性强。项目投资较方案二节省, 工期相对较短, 且对已有分析实验室内通风柜的工作影响相对方案二较小。同时能保留原有组合式空调机组、排风机以及化学过滤器, 充分利用现有暖通设备。缺点:需要新建通风井穿过相应的办公室, 需做好相应隔音处理, 屋面新建基础同时注意屋面防水的处理。

综合以上优缺点分析对比后, 经与业主的使用方, 维修部门等多方讨论后, 最终确定采用方案3进行深化设计。

4 结束语

实验室改造暖通系统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考虑相关专业影响, 项目投资费用, 可施工性, 对现有生产的影响诸多方面的影响, 选择合理经济切实可行的系统方案。在方案讨论阶段需多与业主的使用方, 维修部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 切实考虑项目时间情况, 设计出最优的的实验室暖通改造改造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方案煤油冷却器设计方案 篇8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分析

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形势福建省石油化工产业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布局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重点建设湄洲湾、漳州古雷两大石化基地和福清江阴、三都澳溪南半岛石化园区等,不断推进闽台石化产业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石化产业集群。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总投资约1000亿元,计划五年内建成,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2011年上半年基本建成调试,下半年正式投产。漳州市将依托古雷港石化区,实施以中下游促上游、上游带动下游的双向发展推动战略。一方面,重点发展烯烃或芳烃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推进石化产业向中下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石化上游产业特别是油头项目落地,带动中下游产业聚集,发展面向闽东南、粤东和珠三角等市场的塑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聚酯薄膜、特种改性聚苯乙烯、ABS等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

福建省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企业需求最大的前三个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分别占需求总数的19%、14%和14%。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专业。根据调研,仅湄洲湾石化基地建设就将直接创造11万多个就业岗位,相关产业的发展将间接产生近25万个就业岗位。按此计算,年平均需求为3万人左右。2011年下半年,漳州古雷对二甲苯等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急需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石油化工生产、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石油化工仪表使用、石油化工设备维修、石油化工产品营销等化工类专业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海西”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办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福建省“海西”石化类专业办学状况目前,全省有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石化类本科专业4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601人,在校生1370人;6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及油气储运技术等石化类专科专业6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337人,在校生841人。从整体上看,福建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还不适应石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亟须加强。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海西”石化产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业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海西”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石油化工应用型技能人才,对促进“海西”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福建省只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建有专门的化工专业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化工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不足,实训基地规模较小,不能形成工程化、工业化生产环境氛围,与实际吻合度不够,实训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要求;二是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学生很难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东西;三是缺少标准化的实习实训操作规程,导致实践教学沦落为简单的职业培训。所以,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标准的现代化工实训基地显得尤为必要。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

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设计实训内容,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由此确定所需要的实训条件。要强化实践性教学,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按照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岗位工作体系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除基础实训室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实训基地应本着企业化特征和前瞻性理念,建成具备学生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开发及共享等六大功能的现代化学习和训练中心。

学生实训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训、岗前模拟训练和毕业实践,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化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本领。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通过仿真性和综合性实训,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面向学生、社会、企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学生毕业时可同时拿到毕业文凭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社会培训功能立足海峡西岸闽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培训,培养适应化工行业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漳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小规模生产功能广泛联合和吸引周边区域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生产绿色化工产品的车间、化工操作单元的小型

摘要:通过研究“海西”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章分析了石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 并以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实际情境为基础, 设计出实训内容, 提出了构建“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斯杰, 邱添乾, 等.海西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2]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06, (8) :54-55.

上一篇:修理厂实习生协议下一篇:世界读书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