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2024-10-24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精选11篇)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1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代号填在后面答题格正确位置。)1.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在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2.世界最高和最低处都在亚洲,最低处在: A.里海湖面 B.咸海湖面 C.死海湖面 D.青海湖面 3.世界第一长河是:

A.长江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刚果河 4.混血人种比重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5.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6.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伏尔加河 B.多瑙河

C.莱茵河

D.泰晤士河 7.世界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8.巴西在西南边境与巴拉圭合作,建成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A.葛洲坝

B.二滩

C.伊泰普

D.白山

9.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10.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咖啡 B.大豆 C.玉米 D.柑橘

11.对南亚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12.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的国家是 A.瑞士 B.丹麦 C.瑞典 D.荷兰

13.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这个国家是()A.蒙古 B.澳大利亚 C.俄罗斯 D.印度

14、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15、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

D.企鹅

①夏威夷州 ②佛罗里达州 ③阿拉斯加州 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①④ 16.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A.菲律宾 B.印度尼西亚 C.日本 D.马来西亚 17.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A.西欧 B.北美 C.西亚 D.东南亚 18.以节水农业为主的国家是()A.伊拉克 B.以色列 C.沙特阿拉伯 D.土耳其 19.被誉为“世界公园”的国家是()A.瑞士 B.法国C.挪威D.新加坡

20.世界上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是()A.俄罗斯 B.印度C.美国 D.南非

21.埃及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A.玉米 B.小麦 C.长绒棉 D.水稻 22.荷兰花卉中驰名世界的是()A.牡丹 B.郁金香 C.菊花 D.月季 23.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A.苏必利尔湖 B.死海 C.里海 D.贝加尔湖 24.玉米的原产地是()A.美国 B.墨西哥 C.埃及 D.巴西 25.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是()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日本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80多座,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00余次,强烈地震感约每3年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主要分布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

(1)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

(2)日本大量出口的物品是下列中的()A.稻米 B.石油 C.食品 D.工业制成品

(3)众所周知,日本资源贫乏,但由于所处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及良好的环境保护,日本也有较丰富的()A.石油和煤炭 B.水能与森林 C.铁矿和煤矿 D.石油和铁矿

(4)日本由中东地区进口的主要原料是()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5)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 海和 洋沿岸

(6)日本的国花是。

27.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12分)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洲 ② 洲

洋 ⑤

洋。

(2)图中甲是

海峡,是联系大洋洲、洲和亚洲的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8.将下列重要的地理事物与其所在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A.亚马孙平原 ①北美洲 B.苏必利尔湖 ②南美洲 C.大自流盆地 ③大洋州

D.莱茵河 ④亚洲

E.青藏高原 ⑤欧洲

29.读“美国本土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

A 山脉;C 河; G 湾。

(2)美国领土与我国一样,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

(3)有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远洋归来,在纽约港靠岸了。卸货工人说进口的货物都是农产品。请你猜一猜这批货物最有可能是()

A.咖啡

B.玉米 C.大豆

D.小麦

(4)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东北部地区是其最大的工业区,该区域内大西洋沿岸的 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5)(填城市)附近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2

一、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

要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任课教师必须要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从表1可以得知,两者基本理念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知识、组织形式、作业评价等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是强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着重强调活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表2中较为详细地对比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为初中地理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在适龄阶段接触到了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仔细梳理会发现有些知识是与初中重合的。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涉及的“地心说”与“日心说”、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关系、影子的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等。有些知识范围甚至高于初中,比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六节“地球在公转吗”中出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六年级下册中出现月相、月食、日食等天文知识。这些宇宙天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科学课程里设有地球仪知识的课标内容,要求为“了解”,教材里出现了“地轴”“北极”“南极”等字样,而地球仪部分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则上升为“运用”,这些都为初中地理学习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有效衔接。

二、准确把握学情,实现高效课堂

初一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基础教育,个体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在家长、学生心中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副科”,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掌握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我们初一的地理教师而言更是不得而知了。依据近两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就地理素养而言,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敏锐、活跃,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例如在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时,有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把麦哲伦的生平事迹都了然于胸,对于这类学生,课本上的阅读注释已索然无味了。相反,有些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都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

一方面,在开学之初,做一个简单的关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测评,如此一来便可知所教学生掌握的旧知识情况了,以便于把握整体教学的知识难度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地理导学案。例如:地球运动部分,教学参考要求是一课时内容,但实际教学时会发现,课时容量较少,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间使用导学案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挥教学机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实现高效课堂。此外,有些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随意地提出一些无效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吗……等等,课堂提问是面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这样的类似问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明显是无效、无价值的,根源就是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小学课程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三、“吃透”教材,找准衔接点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3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4

1.2.1 数轴

基础题——初显身手

1.图1中所画的数轴,正确的是()

-2-101212345-1012-1012 ABCD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3.与原点距离是2.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A.2.5 B.-2.5 C.±2.5 D.这个数无法确定 4.关于-3这个数在数轴上点的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2 A.在-3的左边 B.在3的右边 C.在原点与-1之间 D.在-1的左边 5.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这个点最终所对应的数是()

A.+6 B.-3 C.+3 D.-9 6.不小于-4的非正整数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如图所示,是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0 B.a>1 C.b>-1 D.b<-1 8.有一只小蚂蚁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数轴上-4的点A出发向右爬行3秒到达B点,则B点表示的数是()

A.2 B.-4

C.6 D.-6 9.点A 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到B时,点B所表示的实数是()

A.1 B.-6 C.2或-6

D.不同于以上答案 10.下列结论正确的有()个

①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② 最小的整数是0 ③ 正数,负数和零统称有理数 ④ 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A.0 B.1 C.2 D.3

b-10a能力题——挑战自我

1.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

2.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________边的数总比________边的数大.

3.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在原点__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8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6的点到表示数-8的点的距离是_______个单位长度.

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将a,b,•c•三个数连接起来________. 5.大于-3.5小于4.7的整数有_______个. 6.用“>”、“<”或“=”填空.

ca0b32111________-;(3)-_______-;(4)-1.26________1; 23941021111(5)________-;(6)-_______3.14;(7)-0.25______-;(8)-________.

32445(1)-10______0;(2)7.在数轴上到表示-2的点相距8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拓展题——勇攀高峰

1.画出数轴并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

32.如图所示,根据数轴上各点的位置,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数. 1,4,2.5,0,1,7,-5. 2FDBAE34C5-4-3-2-1012

3.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2的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后,到达终点,•说出终点所表示的数,并画图表示移动过程.

(1)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

(2)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

(3)先向左移动3.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1.5个单位.

(4)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6.5个单位.

综合创新训练

四、创新题

1.初一(4)班在一次联欢活动中,把全班分成5个队参加活动,游戏结束后,5个队的得分如下:

A队:-50分;B队:150分;C队:-300分;D队:0分;E队:100分.

(1)将5个队按由低分到高分的顺序排序;

(2)把每个队的得分标在数轴上,并将代表该队的字母标上;

(3)从数轴上看A队与B队相差多少分?C队与E队呢?

2.超市、书店、•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超市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小明从书店出来沿街向东走了5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8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何处?在数轴上标出超市、书店、•玩具店的位置,以及小明最后的位置.

3.淘气在做题时画一个数轴,数轴上原有一点A,其表示的数量-3,由于一时粗心把数轴上的原点标错了位置,使A点正好落在-3的相反数的位置,想一想,借助于数轴要把这个数轴画正确,原点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个单位长度。

五、竞赛题

1.比较a与-a的大小.

2.如图所示,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一个单位长度,点A,B,C,•D对应的数分别是数a,b,c,d,且d-2a=10,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哪一点?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5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即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2分析清楚混合运算最多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是第三级运算。先进行第三级运算,再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按法则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运算能力,计算正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的魅力,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难点

较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情景导入

我们学了哪些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乘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数幂为正

二、解答困惑,讲授新知

1.只含某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2+5-8 =3-8 =-5 2)-100÷25×(-4)=-4×(-4)=16 2.有不同级运算在一起的——从高级到低级运算

先算乘方三级;再算乘除二级;最后算加减一级.(1)2×(﹣3)-5÷×2;(2)-24×(+1-0.75)解:(1)2×(﹣3)-5÷×2,=2×(﹣27)﹣5×2×2,=﹣54﹣20,=﹣74;

(2)-24×(+1-0.75)=﹣24×-24× +24×,=﹣4﹣32+18,=﹣18

3.带有括号的运算—从内到外依次进行运算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3-{[-4+(1-1.6×)] ÷(-2)}÷3 =-3-{(-4+0)÷(-2)} ÷3 =-3-2÷3 =-3

四、做一做

“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22222谨记: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1)小飞抽到,他运用下面的方法凑成了24:

7×(3+3÷7)=24 如果抽到的是,你能凑成24吗?

7×(3-(-3)÷7)=24 如果是

呢?

7×[(3-(-3)÷(-7))]=24(2)请将下面的每组扑克牌凑成24.(-12)×[(-1)-3]=24 12×3-(-12)×(-1)=24 呢?

212(-2-3)-1=24

五、练习1 1.设K=13,在3,3,K,K中添加+,-,×或÷的运算(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是36,算式是 ______.

解:∴在3,3,13,13中添加+,-,×或÷的运算(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是36,∴可得出13×(3-3÷13)=36. 故答案为:13×(3-3÷13)=36.

2.你会玩“二十四点”游戏吗?请你把“5,5,5,1”这四个数,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使这四个数的运算结果为24(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写出你的算式: 5×5﹣15=24

1.练习2 计算:(1)232(232)(2)-3[-5+(1-0.2÷23)÷(-2)] 52解:(1)-2×3-(-2×3),=-2×9-(-6)2,=-18-36,=-54.

(2)原式=-3[-5+(1-=-3[-5+15×)÷(-2)] 5321×(-)] 321 =-3[-5-] 3 =15+1=16

六、拓展提升

1.若n是自然数,求(-1)2n-(-1)2n+1+(-2)3的值

因为n为自然数,所以2n为偶数,2n+1为奇数.由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可知:(-1)=1,(-1)(-1)-(-1)=1-(-1)-8 =-6 2.求(1-)×(1-)×(1-)„(1-)×(1-)的值。解:(1-)×(1-)×(1-)„(1-)×(1-)=(1-)×(1+)×(1-)×(1+)„„×(1-)×(1+)=„„

中间的都约分约掉了 =× = 3.对于任意有理数x,经过以下运算过程,当x=-6时,运算结果为_________ 2n2n+12n2n+

1=-1.+(-2)3 5

解析:按照程序的顺序执行,(-6)+3=-3,(-3)2=9, 9×/=3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3.“24”点游戏

九、布置作业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 篇6

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

日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3.分析日本的地形、河流关系。

4.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5.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在我国台湾岛附近岛屿钓鱼岛上打起来注意,想政府购买实现国有化,是谁?

【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台湾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钓鱼岛历史视频

环节

一、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

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

(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引导学生讨论。(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

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

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课件对比中国和日本面积,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对比日本和云南大小)

人口:1.25亿

中国陆上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人口: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现役军人共有133972.49万人;香港人口是709.76万人,澳门人口是55.23万人;台湾人口是2316.21万人。1.25亿

【活动】根据前面的知识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和中国人口密度。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

环节三:课件展示日本地形图,从图中观察,日本的山地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日本地理特征对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结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并且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区域内。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受到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补充思考:中国比较有名的沿海城市有哪些?

环节四:我们已经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岛国,那么日本的国土组成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日本四岛空白图,中国行政区图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有北向南依次确认日本四岛的名称,并标注在填充图上。教师展示日本四岛名称,展示中国台湾岛、钓鱼岛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对比中国海岸线,引导学生思考海岸线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从经济及气候两方面)。

【课件展示】:日本主要城市、富士山、日本樱花。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主要城市分布规律,环节五:【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讲解】富士山实际上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及日本的位置,分析日本群岛在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课件展示】富士山航拍图,关东大地震和坂神大地震照片 讲解灾害。(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人数15万。)

【课件展示】中国汶川大地震 中国在板块构造上位置,思考汶川大地震成因。

环节六:了解一下日本的气候特征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提问】日本和北京气候类型相同吗?北京发生特大暴雨,日本情况如何?

讲解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N~30°N,属于温带地区。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日本呈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岛国独特地理位置,日本呈现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

【讲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它的太平洋沿岸夏秋多台风。中国大陆面积广大,南北距离长,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的多。

环节七:日本的自然资源

【提问】日本当年在我华北实行了“三光”政策,其中“抢光”指什么意思?日本由于地狭人稠,本国资源匮乏制约经济的诸多原因,积极推行向外扩张政策。就资源方面,日本突出的优势是: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讲述】日本的森林资源覆盖率高达65%,一次性木筷全靠进口,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木筷回收,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生产新闻纸、复印纸,大部分以高价出口到我国。而我国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每年生产一次性木筷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2003年,日本专门制定了《环境教育促进法》,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通过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日本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想想为什么? 课件展示中国餐桌使用一次性筷子图片

总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不爱祖国的人,他还会去热爱什么?爱国的背后是我们该为之做些什么!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现在经济迅猛发展,他们作了什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7

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丑小鸭》, 是童话中的奇葩异卉。《丑小鸭》也是历来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语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课和七年级下册第3课都选了这篇童话。但是这两次入选, 教材编者都给《丑小鸭》做了瘦身。如果说就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而言, 原文过长, 编者们不得不删改成“童话梗概”似乎可以理解的话, 那么在七年级的教材中, 作为选读课文, 编者更不应该删掉2000字不到的有着重要意义的开头。低估当今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这是人教版初中教材编选的一个失误。

二、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童话是有头有尾的故事。曾获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犹太作家辛格曾说:“小读者要的是真正的故事, 有头有尾的故事, 这是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方式。” (1) 童话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 它的有头有尾主要是受民间故事的影响, 也就是受读者本身的阅读习惯的影响。因此, 保持童话的完整性显得尤为重要。喜欢“刨根问底”是儿童的天性, 安徒生的童话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这种天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此外, 七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成长”。由此看来,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这部经典童话, 只有保持其完整性, 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联系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丑小鸭》被作为带“*”的选读篇目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再次选入, 也许是编者意识到对二年级教材中《丑小鸭》一文删改的不妥, 因而希望将这个童话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向学生呈现。与此同时, 他们又删掉了这个童话的开头。删去开头, 从逻辑关系上是说不通的, 也违背了安徒生本人的原意。课文直接进入“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 他处处挨啄……不仅在鸭群中如此, 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接着写的是丑小鸭在鸡群中所受的嘲笑, 紧接着写“连兄弟姐妹也对他生气起来”。从这个删去的开头中可以看出丑小鸭出生时曾受到其他鸭群的侮辱。但是, 这一段已经被编者删除, 这不免会引起儿童的种种疑问:“为什么兄弟姐妹也对他生气呢?”“难道丑小鸭之前受过欺负?”“丑小鸭在鸭群中是怎么被欺负的?”等等。即便编者在这篇课文的第一个注解中注明了“有删节”, 并简要概括“丑小鸭”的来历, 其实同样陷入编写二年级教材的误区。此外, 在这里编者事实上用了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童话, 迫不及待地直接进入所谓的“正题”。编者也许认为删节部分并不重要, 以自己孩童经验大致可以判断七年级学生的接受情况, 因而他们试图为孩子“代言”, 剥夺了孩子阅读的权利。

三、开头删节部分本身与后文形成很好的对照作用

删节部分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同时删节处本身就值得玩味。首先, 删节部分透露鸭妈妈对丑小鸭的喜爱, 与后文鸭妈妈受周围人对丑小鸭唾弃的影响也排斥它相对照, 更突出了丑小鸭遭受的冷落, 隐含了安徒生从小那颗备受排挤的流浪的心灵。当鸭妈妈看到丑小鸭游水很棒的时候, 不由赞叹:“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话, 他还长得蛮漂亮。”当丑小鸭在养鸭场里被欺负时, 鸭妈妈赶紧说:“请你们不要管他吧, 他并不伤害任何人呀。”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鸭妈妈看到丑小鸭身上的许多闪光点。但这些都被编者们删去了, 于是学生读到的只是连鸭妈妈也嫌弃地说:“我希望你走远点!”这容易让学生对丑小鸭的形象产生误读, “配合”课文的阅读提示, 将主题限定为丑小鸭“始终不屈地奋斗”, 才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其次, 删节部分频频出现“世界”二字, 突出后文丑小鸭从农家小屋里出来, 要“走到广大的世界”中去的梦想。删节部分中当鸭妈妈的孩子们孵出的时候, 鸭妈妈说:“你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吗?这世界伸到花园的另一边, 一直伸到牧师的田里去……连我自己都没去过!”第二天, 鸭妈妈说:“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把那个养鸭场介绍给你看看。”当来到养鸭场看到两个鸭子在争一块鳝鱼头时, 鸭妈妈说:“你们瞧, 世界就是这样的!”可见, 鸭妈妈理解的世界本质就是这眼前的一切。后文写到, 母鸡和猫一开口就是“我们和这世界”,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丑小鸭, 并加以百般嘲弄。而丑小鸭就不同了, 他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 和一般的鸭子是不同的。后文当他离开农家小屋, 说:“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表明他不愿受冷嘲热讽, 心里一直梦想有一个可以接受他的世界。前后对照, 不难看出丑小鸭拥有的天赋。同时, “世界”二字蕴含深意, 也许七年级学生会由“世界”二字生出一个疑问, 他们将在以后与社会接触中慢慢得出答案。如果删去开头, 仅仅在后文出现“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 很容易陷入片面理解的“为了理想, 不屈奋斗”的误区, 并把童话的意蕴机械化。

诚然, 《丑小鸭》与安徒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但绝对不是安徒生的自传式童话。安徒生在写《丑小鸭》的时候就曾因丑小鸭被人欺负之后何去何从的结局而苦恼。后来, 安徒生朋友的孩子“提示”了他:“叔叔, 你把它带到我们家里来不就行了吗?我要认他做兄妹哩!” (3) 而删节后的文章中是看不到曾经的安徒生“不屈奋斗”的童年和青年的。编者对这篇课文的误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将文本肢解, 肆意曲解的后果。

四、开头删节处是整篇童话内蕴完整性的重要构成部分

删节部分所描绘的乡下美景与后文的景物描写构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画面, 体现着生命的韵律。将开头的删节处的一段文字进行纵向排列, 充满诗情画意:

那时正是夏天

小麦是黄澄澄的

燕麦是绿油油的

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

鹳鸟迈着又红又长的腿在散着步

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这是它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

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

有些大森林

森林里有一些很深的池塘……

郑振铎翻译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后, 在译文的序里写道:“安徒生的文字美丽而富有诗趣, 他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 能把我们从忙扰的人世间带到美丽和平的花的世界、虫的世界、人鱼的世界里去。” (4) 而开头的这段夏天乡间的描写, 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想象的王国。后文当所有动物都瞧不起丑小鸭的时候, “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 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空中是很冷的, 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 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 冻得只管‘呱———呱’地叫”;当丑小鸭看到美丽的天鹅, 只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冬天变得很冷, 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 好使睡眠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范围, 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当丑小鸭昏倒在雪里, 太阳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 “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 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 这儿美丽极了, 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时的丑小鸭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夏、秋、冬、春的充满诗意的描写, 展现着生命的律动。

编者将开头夏天乡间的描写一并删去, 其实是割裂了这动人的诗篇。安徒生的每篇童话, 都充满诗情画意。夏天象征着生命力, 丑小鸭出生了, 在严酷的秋冬他受尽了冷嘲热讽, 在来年的春天, 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安徒生在《我的一生》的开篇便这样说道:“我的一生既幸运又坎坷, 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好、曲折的故事。” (5) 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丑小鸭和安徒生的一生也形成了某种同构。在景物的描写中, 寄托了安徒生的情感。也就是说, 编者所做的删节, 不仅将诗意的夏天删去, 而且一并删去生命的韵律, 破坏了童话内蕴的完整性。

五、结语

在安徒生那里, 教训永远不是童话的最大目的。编者对开头进行删节, 教训就以“造作”的方式来产生。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不能剥夺七年级孩子再次面对这部经典童话的权利;删节部分本身与后文就形成了很好的对照。七年级的学生有着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和领悟力, 也不能低估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刚刚走出童年的他们来说, “成长”的意义重大, 保持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的完整性, 将在学生的内心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要: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分别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 可见这篇童话的分量。但是, 编者对人教版七年级《丑小鸭》一文的删节存在不妥之处。由于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开头的删节处是整篇童话内蕴完整性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教材编选时对《丑小鸭》一文开头的删节是得不偿失的。教材编者对经典童话的删改必须慎重考虑, 教师对童话的教学也必须真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

关键词: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丑小鸭》,删节教材编选,得失

参考文献

[1]史荣新编著.安徒生传[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166.

[2]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5.

[3]王泉根主编.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5.

[4]王开东.深度语文[M].广西:漓江出版社, 2009.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篇8

82.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83.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4.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的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85.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

86.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87. 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8. 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89.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90.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91.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坐标图、等值线。

9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93. 春分在3月21日前后;夏至在6月22日前后;秋分在9月23日前后;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

94.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95. 春分、秋分: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96.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则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7.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洲。

98.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99.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100.地球上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01.一般情况下,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102.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103.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恶化,即全球气候变暖。

104.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105.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106.热带季风气候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107.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08.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是指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09.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11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112.温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13.世界上除以上的气候类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9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区:

利用地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列举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并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两极地区的科考与环境保护。

3.走进国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根据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 “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 “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 “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写作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五、教学总目标: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

2、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没有不及格学生。

六、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 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 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 准备充分的素材。

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 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向学校、学生、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七、教学进度表

根据大纲要求同时与新课标同步我对本册章节进行如下 安排:

第一章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课时 我们怎样学地理2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二章

认识地球3课时

世界的海陆分布2课时 世界的地形3课时 海陆变迁2课时 复习1课时。第三章

世界的人口2课时 世界的人种1课时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课时 世界的聚2课时。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1课时 气温和降水3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课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3课时。复习2课时。

第五章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 篇11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海拔高低

主要特征

共同点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过渡)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还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体部位类型。结合投影,讲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对高度)引导学生阅读P39图2-49,指导学生如何辨认山脊、山谷,而后介绍陡崖、鞍部山峰等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P39图2-46,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明显的不足?(线条太多,看起来费劲)

(过渡)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为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显得单调。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2-46和2-47,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得出结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 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三、学看地形图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上一篇:新闻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医生考核鉴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