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升国旗教案(精选8篇)
部编升国旗教案 篇1
课
题
10.《升国旗》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本课11个“我会认”的生字:升、国、旗、红、歌、中、起、立、美、立;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读本课11个“我会认”的生字:升、国、旗、红、歌、中、起、立、美、立;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难点
1、学会读本课11个“我会认”的生字:升、国、旗、红、歌、中、起、立、美、立;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
2、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引导法、诵读法、同桌合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读本课11个“我会认”的生字。
2、识记生字,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3、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课时重点
学会读本课11个“我会认”的生字,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课时难点
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口”、“纟”两个偏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修改
一、激趣导入。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不讲话、不乱动,少先队员要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1)指名学生拼读课题。
(2)指名学生带读课题。
①仔细观察升国旗的视频,思考提出的问题。
②指名2—3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①指名2—3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要完整。
①跟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②教师领读,齐读课题。
①指2名学生拼读课题,教师指导。
②指2名学生带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升国旗的1.教师范读课文。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下面大家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板书,指导生字“升”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①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①按照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①同桌相互读课文,互相指出读错的音纠正。
①分句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①自由大声读课文。
①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教师指导正音。
三、认读生字。
课文中的字宝宝很想认识咱们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你认识这里面的哪个字宝宝?指名说,教师及时鼓励评价。
2.引导学生逐个认读生字。
(1)教师带领拼读生字;读到“国”、“红”字,引导认识新偏旁“口”、“纟”。
(2)教师带读一遍,学生读三遍,及时正音。
(3)拼音宝宝很调皮,不知道去哪里了,没有了拼音,你还认识字宝宝吗?指名逐个认读生字。
(4)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认读。
①指名认读认识的生字,教师正音指导。
①跟老师拼读生字吗,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新偏旁“口”、“纟”。
②学生跟读三遍。
③指名读去拼音后的生字。
④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认读。
四、检测认读。
1.字卡宝宝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也来到了课堂上,认识的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出示字卡)。
2.下面我们做个抢答游戏,谁认识老师手里的字卡宝宝,就站起来说出它的名字,老师就把字卡送给他。
①大声读出老师出示的字卡。
②读出老师出示的字卡。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①指名2—3人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把生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升国旗
Shēnɡ
ɡuó
qÍ
zhnōɡ
hónɡ
ɡē
qǐ
me
mӗi
lì
lì
升
国
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课时目标
1、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能给生字组词,说一句话。
2、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课时重点
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课时难点
会写“中、五、立、正”四个字,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修改
一、复习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个字宝宝,还认识了两个新偏旁,这节课,字宝宝说要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把他们忘了。
1.出示偏旁,指名认读,并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出示字卡,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还有几个生字不太熟呢!你们想认识这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吗?
①指名2—3人认读出示的偏旁,并说一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②出示字卡,指名4—6人认读,开火车读。
二、书写指导。
1.学习四会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生字:中、五、立、正,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的占位。
(1)“中”边写边说笔顺,“口”字要写的宽扁,竖写在竖中线上,上短下长。带领认读,给生字组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2)“五”边写边说笔顺,写第二笔竖时要稍微向左边斜一点,横向笔画距离差不多。带领认读,给生字组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3)“立”边写边说笔顺,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横要拉长。带领认读,给生字组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4)“正”边写边说笔顺,边写边说笔顺,三个横向笔画之间距离一样,前面两个是短横,最后一笔是长横。带领认读,给生字组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3.全班齐读生字,分解笔顺。
4.指名认读生字,分解笔顺。
5.指导学生书上描红、临写,教师巡查指导。
6.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师生共评议。
①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②跟老师书空写。
③跟老师读,给生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①跟老师书空写。
②跟老师读,给生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①跟老师书空写。
②跟老师读,给生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①跟老师书空写。
②跟老师读,给生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①齐读生字,分解笔顺。
②指名认读生字,分解笔顺。
③在书上描红、临写。
①指名4人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①指名2—3人说一说。
三、作业布置。
1.喜欢读课文的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
——五星红旗画下来。
板书设计
升国旗
Zhōnɡ
wǔ
中(分解笔画)
五(分解笔画)
lì
zhènɡ
立
(分解笔画)
正(分解笔画)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
2、知道升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课时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2、知道升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课时难点
背诵课文。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修改
一、读文导入。
1.前面2节课,同学们专心听课,认真学习,学会了生字,还认识了新偏旁,老师为你们点赞,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2.谁愿意大声的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①指名3—4人读课文,教师及时指导正音并评价。
二、引导分析课文组成。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
3.教师指导朗读,师生共评议。
①指名3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
②指名学生评议。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国旗”两个字重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我们国旗是五星红旗)。
2.指名生读句子,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自己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的?(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多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师进一步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国旗。
5.进一步指导生理解句子: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6.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你热爱它吗?(热爱它,感到很自豪)你能用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1)指名学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2)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2句:
1.引出国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只是把国旗高高升起,还要唱什么?(唱国歌)。
2.大家回想一下,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应该怎样做?(站在整齐的队伍当中,站直、立正)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做到了,全体起立,准备:升国旗、奏国歌(多媒体演示升旗过程,同时播放《国歌》)。
(1)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2)多媒体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重音“徐徐”下打点);引导理解“徐徐”,就是“慢慢”的意思。
(3)指名生读,读准音。
(4)体会句子感情: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啊!分男、女生读。
3.分组齐读第二句,教师指导点评。
(三)学习第三句:
(1)刚才升国旗时,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做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多媒体再次出示情景图及第3句话: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重音“立正”、“敬礼”下打点。)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多媒体将“望”彩色变幻显示,“望”指的是什么?(“望”指的是看。)
(4)我们为什么要立正、敬礼?
(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①指名生读。
②指名几排小朋友读。(指导:读这句话时,也应该立正)
①自读第一句话,注意“国旗”两个字重读。
①指3—4人名生读第一个句子,评议谁读的好。
①指名说一说五星红旗的样子。
②在老师引导下,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①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①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相应问题。
②指名用自豪的感情读第一句话。
③指名5—6人再读,评议谁读的好。
④齐读第一句话。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
①指名说一说,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②全体起立,再现升国旗的场景。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
①指名3—4人读第二句,教师指导正音。
②分男、女生赛读,教师评议。
③分组齐读第二句,教师指导点评。
①跟着老师的指示读第三句,注意重音的读法。
②指名3—4人读第三句,教师指导正音。
③指名说说“望”的意思。
④指名试着说一说,教师补充引导理解。
⑤指名3—4人再读句子。
⑥指名几排小朋友按要求齐读读句子。
四、再读并试背课文。
1.多媒体再出示课文情景图及课文内容。跟着音乐,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2.引背:
(1)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
(2)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
(3)升国旗时我们要怎样做?
3.指名学生试背诵(自己喜欢哪一句或自己记住了哪一句就背哪一句)。
4.师带学生边背诵边表演(会背的同学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边背边表演,不会的同学请继续看书)
5.全班同学边背边带动作表演。
①跟着音乐齐读课文。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说。
③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说。
③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说。
④指名背诵。
⑤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背诵。
⑥全班同学边背边带动作表演。
五、师带领学生总结。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①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课文内容。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升国旗
五星红旗
国歌声中升起
向着国旗
立正
望着国旗
敬礼
课后反思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检阅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敬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3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4、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棵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知大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1、出示《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板:检阅)
师:检阅一般是在国庆节或重大节日里国家领导对各路军队进行的阅兵仪式,有的国家还会派出部分民众队伍参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有展示国家装备和威严的目的。
师:参加的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
2.认识生字,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博 羡 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均匀。博 左小右大,羡 慕 上小下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生回答上述问题,并请同学说出读音不清楚的地方。3.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一起读课题。
1、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词
鸦雀无声 情不自禁 检阅 羡慕 隆重 盛大
2、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略)
3、说得真好,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掌声,大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板)
(二)、走进博莱克
1、为什么他们能赢得观众如此的称赞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10—16自然段。生汇报(略)
2、师:博莱克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走得多好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在检阅时那种全神贯注的样子,主要是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师: 博莱克走得这么好,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自豪,自信……)
3、谁能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面对博莱克这么出色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想说:“博莱克,你真棒,如果每个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我想我们的国家一定很好。”
生:我想对博莱克说:“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 生:我想对博莱克说:“你是一个很勇敢、自信、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你拄拐了,还能与队伍保持一致,为儿童队争得了掌声。你真了不起。
5、我们都这么佩服博莱克,那么观众对他怎么说呢?往下读
6、博莱克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真棒呢?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晨曦微露、烈日当空、夜幕降临时,博莱克是怎么做的?用上神态和动作描写。想一想怎么说? 看大屏幕,生说:
6、师:正是因为它坚持不懈,勤奋苦练,才有了今天的表现。国庆节到了。(生接读)---------步兵过去了,(生接读)------------
在队伍的第一排,(生接读)________
7、博莱克的行为让我们感动,也让成千上万的观众感动,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称赞他__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
1、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用双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事情非常难办呢?用波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生汇报:儿童队员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我从“劝他…………….2、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是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3、多么为难的一件事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有什么好主意?
生:读7段,从这段知道队长没有歧视他。。。尊重他。给他信心。师:队长的主意真好,谁再来读读队长的话。
4、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么?从哪里体会到?还有谁想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高兴,你高兴什么(问题解决了)
5、谁来把队长、队员的话分角色读读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是大家最后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生读:)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6、小结:同学们,关爱、尊重,犹如温暖的阳光,唤来生命的春天。正因为儿童队员们懂得关爱与尊重,不歧视任何人,难怪观众们会这样赞扬他们: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延伸。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博莱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队员们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观众说:
五、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1、出示残疾人图片:
师: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觉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
2004年9月,他领着20位聋哑演员,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以《千手观音》舞震惊全世界,在他们辉煌的背后,这些聋哑演员们不会忘记,教练、手语老师是如何手把手地教,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孤寂无声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她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我想对教练说,感谢你们这么帮助这些姑娘。
我想对聋哑老师说,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她们也不可能登上舞台。
我想对姑娘们说,你们真了不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
3、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残而不废,身残志坚!课文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儿童队员们的美丽的心灵和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形象。同时还抓住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谁能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种写法。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检阅,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怀揣一颗美好的心灵,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四、小练笔: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地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检阅前后的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于是,他拿起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怎么写的,请你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教案部编版 篇3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程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3。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喜欢动画故事,我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图片和动画,在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阅读后孩子对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了文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能力。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习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渐渐”一词。
2了解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准备
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生字卡片;
学生:(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彩笔;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谈话导。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初学了《乌鸦喝水》一,和小乌鸦见了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小乌鸦衔来了许多字词卡片来考考大家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过关吗?
2复习检测。开火车认读。
3区分“渴”“喝”。(示题)()望
()牛奶()水
口()
望梅止()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上时注意力易分散,上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并思考: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同桌讨论、交流。(师相机板书:找水喝,喝不着)
3师点拨:⑴“口渴”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⑵“到处”的教学。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⑶朗读指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打开书,把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抽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学生评价)⑷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勾出来。⑸(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当乌鸦嘴伸向前准备的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⑹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⑺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学习第二、三段:1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默读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想办法,喝着水)3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4分组合作做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作个记号)交流。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6说话训练。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7朗读指导。(强调许多、一个一个、渐渐、喝着水了)8有感情地齐读二、三自然段。(师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通过动画再现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的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朗读感悟文。
三、合作讨论,拓展思维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2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4师小结:乌鸦聪明,同学们更聪明,通过认真读书,积极开动脑筋,不但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就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也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方法最好呢?明天与小朋友们交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既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四、串讲故事,积累语言1文有趣吗?请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2学生自己试讲。3同桌互讲。4推荐同桌上台讲述。(播放乌鸦找水全过程的动画)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一个引导学生理清文条理的过程,又是一个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阅读教材所创设的良好环境,正确地识字,在识字中理解文意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盘点收获,拓展延伸。1这节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一盘点,使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使学生一有一得,天天有进步。
作业设计
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故事新编: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乌鸦是怎么想办法喝到水的。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部编一年级秋天教案(模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2.大雁图片。(教师)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
2、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接下来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4、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二、学习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然后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 然段?(3个)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3个开头空两格处。出示课件)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品读课文
1、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让学生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1个句号。)同学们太棒了!(3)天气怎么样了?(凉了)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了”在本课读轻声。
(4)树叶怎么样了?(黄了)一片片树叶又怎么样了?(从树上落下来)课件播放黄色的树叶。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5)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课件出示:“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6)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2、品读第二段: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2个句号。)(3)天空什么样?(那么蓝,那么高)
导语:(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4)天空上有什么?(一群大雁)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6)大雁为什么南飞? 大雁南飞: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7)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呢? 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的休息空隙,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队伍。
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8)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9)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10)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三、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让学生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2个感叹号。)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3什么季节来了(秋天)
(2)为什么说秋天来了呀?(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南飞)
6、老师总结: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南飞是秋天特有的特征。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齐读第3自然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板书:
秋
天
《你看》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 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
揉过(róu)
翅翼(yì)
忧戚(qì)
枉然(wǎng)勃发(bó)
谐奏(xié)
飘逸(yì)
挽(wǎn)
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摇曳:摇荡,晃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三)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2)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狐狸给谁分奶酪?为什么分奶酪?)
3.师引导:狐狸到底给谁分奶酪?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自然段。
谁能把这一段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1自然段,边圈画出本段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捡到、奶酪、哥儿俩、开始、拌嘴”。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捡、俩”是三拼音节,“始”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自然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段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9段。
①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9段,边读边圈画出本段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仔细、瞧了瞧、咬一口、别急、嚷起来、剩下”,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仔”是平舌音,“剩”为翘舌音,“嚷”是后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9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读得好的同学再奖励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奶 始 吵 仔 急 咬 第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第、急”。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第”字第七笔是横折;第
八笔是竖折折钩;“急”的笔顺要注意,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横折。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部编升国旗教案 篇7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 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 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 师过渡:要想知道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 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① 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总结“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② 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③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 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① 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 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③ 积累AABB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 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 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 巩固识字。
(1) 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 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 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 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 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 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 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 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 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 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 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 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 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 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③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提供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小结: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 植树造林 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 快乐
部编版最新教案《济南的冬天》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等词语。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泉城”济南。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4.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文中的遣词造句,感悟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老舍,了解“泉城”济南。
2.播放朗读音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及重音。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课学过的知识,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中使用的各种描写手法。
4.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济南的感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教学难点
1.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写景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肃穆,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尤其如此。可是,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中部的济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冬天是美的,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充满想象的美的享受。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韵味。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北京人,满族。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资料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3.知识链接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侧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明显流露出作者情感。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济南(jǐ)
.髻(jì)
.着落(zhuó)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地毯(tǎn).人才济济jǐ.
同舟共济jì.
伦敦(lún dūn)..
贮蓄(zhù xù)..肌肤(jī).镶(xiāng).澄清(chéng).
澄澈chéng
. 澄沙dèng.
(2)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设若: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3)词语辨析
“宽敞”和“宽广”两个词都表示“范围大”的意思。“宽敞”侧重指立体空间,多形容院子、房屋等,适用范围较小。“宽广”侧重指平面面积,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领域、胸怀、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答案示例:“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首先,全文布局精心,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其中“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对济南的总体观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6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示例: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3.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4.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答案示例: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的魅力所在。①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答案示例: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3.第5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答案示例: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水的暖。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水的清、亮。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里“这块水晶”的比喻?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视线由下而上进行仰视,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开篇将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接着有写水色,处处渗透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济南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温晴。选取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暖、绿、清亮。
二、新课导入
老舍先生曾在《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儿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泉城,去感受它的冬境之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
答案示例:(l)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成是“看护者”,将小山表现得十分可爱而又充满温情。(2)用人们的感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以及人们对于春天明天就会到来的幻想,不仅描绘了神态,更突出了心理活动。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绿与雪的洁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赋予雪后的山和雪以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娇俏的情态。
3.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答案示例:(1)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日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练习三参考答案:
1.“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其次,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比喻的突出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4.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这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请分析“卧”字的妙处。答案示例:用“卧”字更能传神地表现出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宁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①五彩缤纷。下过雪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银、青、蓝、黄、粉,各色俱有,五彩缤纷。这许多色彩,作者是靠“温晴”这一基调把它们统一起来、组织起来的。不管哪种色彩,作者都用它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描绘得那样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这些着色的事物很容易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和想象。
②交相辉映。作者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还十分注意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搭配。他常常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相互映衬,彼此对照,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文中有的景物本来就很美,相互映衬后,显得更美。例如,以青黑的矮松映衬树尖上的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草色的“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微微露出的粉色。这些映衬,色彩鲜艳夺目,都是生花妙笔。文中也有些景物,如“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本来并不怎么美,但一经映衬,也就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了,变成了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看到老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丹青高手。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析这篇散文表现的主旨。
答案示例:作者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思考分析: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答案示例:(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写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也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既有与老天商量的口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又有一种赞许的口气,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传达出作者喜爱、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深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和动静之态,也自然流露出热爱之情。
2.课文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此处“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艺术匠心。
答案示例:(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经常采用的结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就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令人见之顿生寒意之感。可读过全文,却知“响晴”取代了暗晦,煦暖替换了阴冷。文末又写“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而不由心生欢喜,确实胜人一筹。
(3)标题里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济南的冬天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清亮得发蓝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
文题“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命意?开头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写江南雪景的文段,和《济南的冬天》里的雪景描写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好?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答案示例:《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选段中多为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课堂小结
读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个大作家的温润情怀。你看,作者眼里的济南冬天是“温晴”的,是“慈善”的,周边围住的小山把济南放进一个“小摇篮”中,济南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是下点小雪,也让济南的小山变得“太秀气”,况且济南的水还“冒着点儿热气”,整个天地“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可以受到一种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学习本文同样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首先,课文非常美,文辞美,景物美,意境美,感受美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验;其次,作者通过语言文字,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山水水,表达出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可以品味“温晴”“温暖”“安适”“宝地”“慈善”“最妙的”“太秀气”等词语,品味“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句子,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天发自内心的热爱,体会到一种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
或许济南冬天实际上未必如老舍描写得这般美。但平凡之景进入文学家的眼里,便会成为美好的诗意风景。这是因为文学家有发现美的眼睛,内心有美的情感。这就是作家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吸收文中的精神营养,培养人格、气质。语文的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每课的学习中。
这几节课,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春》,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唤醒自己热爱生活的真心,睁大善于观察的慧眼,拿起精于描绘的画笔,记下四季的美好风光,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藏在心中的欣赏、赞叹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雪染小山如少女描绘精彩
济南的冬天雪卧城外似名画语言优美
水暖藻绿显精神情景交融清亮湛蓝如水晶
【部编升国旗教案】推荐阅读: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08-31
新课程要求标准教案《国旗国旗真美丽》12-27
国旗国徽国歌教案07-25
综合我爱国旗教案09-13
法制渗透教育教案国旗12-05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案11-11
小学生国旗法教案10-18
一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升国旗》教案06-2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01-01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国旗红》及教学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