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精选9篇)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1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43号 【发布日期】2009-02-14 【生效日期】2009-0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
(厦府办〔2009〕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二月十四日
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标准化为手段的技术性措施不断成为当前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沟通国际贸易、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技术纽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厦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对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要求,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实施、协调发展”为推进模式,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着力构建完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标准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使标准化成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构建与厦门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建立推进经济建设和激励技术创新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服务运行机制,使标准化成为促进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具体目标。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别为10个、15个、20个,制修订市级农业地方标准40项,力争80%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实现标准化;80%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争创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家、省级12家;新增采用国际标准标志产品120项,争取8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设立在厦门,力争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创建10个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标准化专项研究。强化对厦门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相关标准及主要贸易国和地区、重点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并实现研究成果让厦门全社会共享。及时提供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关技术法规资讯、预警服务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等方面的服务。
加强对电子、机械、化工、光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确定“采标”的目标与措施,鼓励企业结合实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标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立足本市企业,建立健全以国内标准为基础,以厦门主要贸易国有关技术法规、标准信息以及台湾标准为特色资源的信息库、数据库,构建权威、高效的市级标准化信息平台。
(三)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承担国家级或省市级标准科研项目、标准化示范项目。
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立足长远发展,积极参与并力争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依靠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成果,创新一批能够反映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争创“标准贡献奖”。
(四)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以贯彻实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切入点,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五)拓展标准实施领域。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从制造业向其它领域的拓展。
⒈加快推行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相关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城市的整体服务标准,提高管理水平。
⒉积极开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优先选择有优势、有特色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列入制造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目录,鼓励企业投入研发,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⒊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加快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工作,逐步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以点带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⒋大力推行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化水准,坚持以“政府引导、行业协调、企业运作”为原则,组织制定适应厦门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标准,推动物流、金融、保险、旅游、宾馆酒店、餐饮、购物商场、交通场站等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示范单位窗口活动,强化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⒌大力开展能源高效利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加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工业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组织领导。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领导,发挥组织推动、业务管理与指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努力推动标准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把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实施标准化战略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标准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建立标准化地方法规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研究等的工作经费以及对企业实施标准化项目的资助与奖励。有关标准化项目的资助、奖励额度,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⒈对国际标准研制中的主要起草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参与标准起草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中的主要起草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参与标准起草的,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⒉对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科研项目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项目,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⒊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承担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⒋对承担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的单位,根据项目的实施年限,按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资助。
⒌对获得国家、省级“标准贡献奖”的项目,分别给予最高8万元、6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⒍对获得“采用国际标准标志”的产品,每项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一单位每年的奖励额度不超过4万元。
⒎其它未提及的资助、奖励项目及额度比对相近项目酌定。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融入企业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对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和产品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科技计划的立项、成果奖励,推荐申报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厦门市优质品牌、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五)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典型事例,认真总结有关单位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经验和做法;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相关专业或课程,开展对企业管理者和标准化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增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和推进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2
各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 省各委办厅局, 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去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8月24日
江苏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去产能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6]50号) , 做好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去产能工作, 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着眼于推动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展先进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分类指导与综合施策相结合、积极推进与稳妥安置相结合, 主动压减过剩产能, 持续淘汰落后产能, 引导退出低效产能, 促进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 加速促进我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工作目标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安全、质量等手段, 淘汰低端落后产能, 有效压减过剩产能, 确保在三年内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使产能利用率回归合理区间, 即:到2018年底全省再压减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 化解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其中, 2016年压减水泥产能38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 化解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
三、工作举措
(一) 严禁新增产能。
严禁备案新增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船舶项目, 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或突破限额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34号) , 2017年底前, 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印发后核准或备案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 凡是未按规定开展产能置换导致新增产能的, 要严肃查处, 国土资源、环保、质监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律不予支持。对国发[2013]41号文件印发前的水泥违规项目, 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告、认定或明确由地方视情处理的, 停止生产许可受理, 已受理的一律不予许可;存在落后设备、工艺、违规产能以及生产淘汰类产品的, 一律不予受理、不予许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目, 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的改造。新上工业玻璃项目, 熔窑能力超过150吨/天的, 应依托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严防借开展协同处置、发展工业玻璃名义建设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的项目。
(二) 淘汰落后产能。
污染物排放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 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责令停业、关闭。能耗超限额的, 应在6个月内整改达标;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 经申请可延长不超过3个月的期限;逾期仍不达标的, 依法关停退出。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水泥产品和无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水泥产品的违法行为。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 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 6个月内未整改或整改仍不达标的, 依法关停退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不到三级及以上等级和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的, 应立即停产整改, 6个月内未整改或整改仍不达标的, 依法关停退出。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修正)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第21号) 淘汰类工艺技术与装备的产能, 要立即关停退出。结合城市规划和沿江产业布局, 鼓励中小船舶企业转型转产, 加快淘汰所在区域的低端低效产能。
(三) 压减过剩产能。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严格执行《水泥行业规范条件 (2015年本)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5号) 、《平板玻璃行业规范条件 (2014年本)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90号)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55号) 及《海洋工程装备 (平台类) 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87号) , 切实加强行业准入管理。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 退出部分过剩产能。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 主动退出综合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产能, 增强盈利能力。引导和支持位于主城区的水泥、平板玻璃企业退出行业或实施环保搬迁、退城进园;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 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 整合产权或经营权, 优化产能布局, 提高生产集中度, 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改造,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支持优强企业利用现有经贸合作平台,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国际合作, 带动我省企业面向全球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四)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 围绕高端制造、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要求, 推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和水平。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 重点生产42.5及以上等级产品。积极发展低辐射镀膜 (Low-E) 玻璃板材、真 (中) 空玻璃、安全玻璃、个性化幕墙、光伏光热一体化玻璃制品等高端玻璃。二是加强技术改造优化产能结构。推广应用更加节能、节水、安全、环保、高效的水泥和平板玻璃工艺技术, 鼓励船舶企业利用现有造船基础设施转型发展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特种船舶等项目, 提升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三是鼓励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推广玻璃熔窑高效燃烧、余热利用技术以及陶瓷窑炉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原料干法制粉和连续球磨等技术, 提高能源梯级利用水平。四是推进智能化生产。推广建设厂区物联网, 在搬运、码垛等重复操作工段推广“机器代人”, 加强对产品质量、污染物排放、能耗等关键参数的可视化管理, 提高质量效益。指导造船企业稳步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以及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并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形成模式加快推广,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共享的数字工艺开发软件、试验平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 构建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 建设船舶数字化研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新模式。聚焦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十大重点领域, 加大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技术攻关、行业标准、新模式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支持力度。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协调。
在省政府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平板玻璃、水泥、船舶行业去产能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执法检查, 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倒逼低端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组织各市认真排查和落实年度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项目并推进实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坚持依法依规原则, 多措并举分流安置职工。
(二) 财政奖补支持。
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每年对全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给予一定的奖补, 优先用于相关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市、县财政也要积极优化专项资金使用结构, 支持企业去产能, 确保相关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三) 落实相关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发挥好政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包括税收优惠减免、金融扶持政策、腾退土地利用政策、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等等。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沟通协调, 确保承担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企业在有关政策方面应享尽享、用好用足。
(四) 加强监督考核。
切实加强对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 及时组织项目验收, 必要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有关地区和企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将全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年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 建立举报制度。强化考核机制, 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范围, 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企业要予以问责。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未按规定停止不当干预和地方保护的市、县政府和部门, 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制度若干规定的通知
南府办〔2008〕13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制度的若干规定》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三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二〇〇八年六月十日
南宁市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制度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更好地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是指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前,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用地方式、用地性质、建设规模、规划设计要求、开发期限、配套设施、拆迁补偿安置等提出的建设条件。
第五条 南宁市建设委员会作为本市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签发《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并协调监督实施。
市发改、国土、规划、房产、园林、环保、教育、卫生、市政、人防、房改、民政等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共同参与提出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并协同做好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土地交易中心在编制房地产开发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前,向市建设委员会提请制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属经济适用房项目的,首府南宁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在编制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实施方案前,向市建设委员会提请制定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条件。
市建设委员会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发出征求意见函。各部门应根据相应的管理职责,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条件意见,并对提出的建设条件的内容负责。市建设委员会汇总审核各部门的意见后,形成并签发《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
部门间提出的建设条件意见不一致,且经协商达不成统一意见的,提交南宁市土地招拍挂委员会审定,由南宁市建设委员会按审定结果签发《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本概况:包括用地性质、建设规模和开发期限、建设进度要求;
(二)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总用地面积、实际用地面积、兼容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规划指标以及住房结构比例要求;
(三)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包括对供水排水供电设施、教育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管理用房、环卫设施及环保设施、人防设施、邮政设施等的配置、建设期限、产权界定、移交使用要求;
(四)园林绿化及景观要求;
(五)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要求;
(六)项目拆迁补偿、安置要求:包括总体要求、文物保护要求;
(七)根据项目的实际,其他需要明确的要求。
第八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依据之一,并作为《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共同生效。
规划、建设、房产、环保、人防、园林等部门在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提出的建设条件作为审批的主要依据,对于不符合建设条件要求的项目,不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九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确需变更,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抄报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备案。属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及住房结构比例等主要建设指标和学校、幼儿园等重要配套设施变更的,原批准机关在征询南宁市建设委员会意见后,报南宁市土地储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或南宁市规划工作委员会会议审定。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按前款规定获准变更后,由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对原《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进行修改并重新签发。
第十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的要求同步安排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验收和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在房地产项目开工前制定项目(含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计划,并将计划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将本《规定》第七条第(三)、(四)款所列的事项,在项目预(销)售时向购房人做出公开承诺。承诺的内容应作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合同一并签订。
第十三条 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对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情况实行中期检查,加强对开发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
第十四条 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不按建设条件进行建设的,由有关管理部门责令开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未按要求整改的,市建设委员会可责令其停止主体工程的建设直至整改完毕。
对存在违反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规定而被责令整改的项目,在整改完毕之前禁止转让。
第十五条 对于严重违反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法人代表,自被有关管理部门立案查处或责令整改之日起2年内不得参与南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招拍挂的竞标。
第十六条 开发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违反本规定或弄虚作假的,由市建设委员会责令其改正,作为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在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过错责任。
第十八条 本市所辖六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4
等级 特提·明电 黔府办发电(2011)149号 贵机发 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煤矿安全 专项整治和技术会诊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产煤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全省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和技术会诊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 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县级人民政府将此件转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辖区 内各煤矿企业。)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0 1 1 年 6 月 9 日
省国土资源厅1人 林东煤监分局3人
贵阳市相关部门、专家8人
1人
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1人 省监察厅1人
省能源局1人 林东煤监分局3人
黔南州相关相关部门、专家8人
炼(贵州煤监局总工程师)
铜仁地区行署分管负责人 1人 省能源局1人 省工商局1人 省总工会1人
林东煤监分局、遵义煤监分局各3人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5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9〕145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了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从2009年起,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重要工作。为了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各被审计单位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肃审计报告制度
各地、各级各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无论是否安排审计,都应当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财务决算报表备查,同时事先开展自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自查情况报告。
审计机关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向人民政府报告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后,接受审计的预算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其他预算单位应对照审计揭示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对照检查报告。
接受审计的地方和单位应在审计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及采取的整改措施、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等。
审计机关每年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全年审计整改工作的综合情况,并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审计整改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等。随后,应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或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审计整改结果。
二、健全整改联动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机关与发展改革、公安、监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协助。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违纪违规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代扣罚没款等事项,财政部门要及时扣减拨款,解缴和清收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并由发展改革部门及时清理、调整或停止有关项目;对审计机关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的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税务部门应当依法足额征收;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有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审计机关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有关部门应将对有关问题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书面反馈审计机关。
三、严格审计整改问责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主管部门要对下属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负责。要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考核部门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力的单位或部门,其上级主管机关应及时启动行政问责程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对拒绝、拖延整改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问责,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四、加强整改跟踪检查
审计机关应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的,应查明问题原因,及时督促落实。对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要积极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列入政府督查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督查工作事项,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整改情况及时进行督查,特别是要重点督查违规行为严重、数额巨大及屡审屡犯的单位,以及整改不彻底、不积极的单位。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共同开展督查,以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彻底整改。
六、公告审计整改结果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阳光政府4项制度的要求,在公告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同时,公告审计整改的具体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同时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6
关于印发中国中铁开展节能减排 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股份公司各子、分公司,哈大指挥部: 现将《中国中铁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2作目标及指标、主要措施。各单位应制定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办法,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活动。
(二)措施标准化
措施是开展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关键。项目部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关于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把节能减排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围绕“四节一环保”,编制作业指导书和实施方案,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在节材上,强化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大宗材料实行集中采购,建立材料的进场验收管理制度,严把材料进场关;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原始记录和材料领用台帐,严把材料领用关;采用节材新技术,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减少施工现场钢筋断料浪费;做好周转材料的维护保养,增加周转次数;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时间和对方位置,加强保管,减少放置、储存和二次搬运等对材料的消耗;鼓励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搭建现场办公、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鼓励采用新型材料节材;加大余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可再生。
在节能上,把机械设备节能放在首要位置,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保持功率与负载的匹配,减少无功浪费;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设备单位能耗;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检修,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跑、冒、漏、滴的发生;识别能耗重点因素,加强对能耗重点的管理和监控,必要时加强变频技术改造;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合理限定生活用电,合理布设临时设施,降低非生产性用电数量。
在节地上,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确定施工便道、拌合站、梁场、堆料场等大临设施,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尽量做到移挖作填,挖填平衡,减少取弃土场的征用,实现节地。
在节水上,严格控制生产和生活用水,推行用水计量管理;合理设计管径、管路,采取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用水漏损;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设置施工现场废水回收池(塔),经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减少市政用水;有条件的工地,可利用雨水、河水等资源部分代替自来水用于施工生产;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在环保上,编制施工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处理方案,制定有效措施,减少施工现场的三废排放;对施工区域的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重复使用或合规排放;对生活区的废水应设置隔油池、化粪池进行收集和处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振动控制,确保现场噪音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使用密目式防护网、定期浇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对建筑垃圾应进行分类
(二)具体举措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的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办法。二是要充分发挥项目部的主体作用,构建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建立能源购进和使用台帐,开展节能降耗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要定期开展标准化工地评选工作,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下来,作为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大力推广。四是要加大对项目经理和项目部的考评,把项目部人员的薪酬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机结合,把职业项目经理的考评与节能减排有机结合。五是要加强宣传,营造标准化管理的氛围,形成全员自觉参与的局面。
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是股份公司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全力、深入、持久地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推动股份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题词:科技
节能减排
标准化工地
实施意见
通知
抄送:股份公司总部各部门,工会、团委,中国航空港,宏达中心。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7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我市拆迁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一月九日
为规范拆迁行为,降低拆迁工作成本,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现就我市城市拆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适用范围
凡在我市城市规划区内(含归属各县的土地)进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住宅、商业和工业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益和公建项目以及市政府确定需要拆迁项目所涉及国有土地地上附着物的拆迁工作,均适用本意见。
二、责任分工
(一)拆迁人的确定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城建局办理前期拆迁手续;公益和公建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办理前期拆迁手续。
2.房地产开发期地项目、市政府土地储备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办理前期拆迁手续。
3.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储备项目由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前期拆迁手续。
办理前期拆迁手续的单位为合法拆迁人。
(二)各区及相关部门责任
1.各区政府负责拆迁工作的组织实施、被拆迁人安置和相关信访工作,并确定拆迁安置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区拆迁办)具体负责拆迁相关工作。区拆迁办受拆迁人委托具体实施拆迁地块的拆迁工作。
2.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拆迁地块的土地申报审批手续。
3.市建委负责拆迁地块控规、详规编制及回迁楼建设选址,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协调推进拆迁工作。
4.市房产局负责办理拆迁地块的拆迁许可手续,对各区政府的拆迁、安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5.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强制拆迁工作。
6.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负责对拆迁安置资金的管理和审计工作。
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全程介入拆迁、确权、补偿等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工作程序
(一)拆迁前期手续办理
经市政府批准拆迁项目,由市长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合审批会议,各部门在1周内向拆迁人核发拆迁所需前期手续。其中,对已明确建设单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用地项目,前期各项手续直接核发给各建设单位;对暂不能确定建设单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市政府确定需要拆迁储备的土地项目,由市规划办出具拆迁用地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注明仅供拆迁使用)、市国土资源局核发临时建设用地批准书(注明仅供拆迁使用)、市发改委下发拆迁用地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由拆迁人制定。拆迁人持上述手续、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向市房产局申请拆迁,并与区拆迁办签订拆迁安置委托协议。
(二)拆迁实施流程
1.调查摸底。由市房产局会同区拆迁办对拆迁区域内房屋、地上附着物、地下管线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征求意见等。
2.房屋确权。由市房产局牵头,市国土、规划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在5个工作日内依据我市房屋和土地确权的有关规定进行联合确权。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对确权过程进行监督。
3.拆迁评估。区拆迁办组织拆迁当事人采取投票或抽签等方式确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向区拆迁办提供委托范围内被拆迁房屋的整体估价报告和分户估价报告。
区拆迁办根据整体和分户估价报告、调查摸底情况及房屋确权补偿标准,对拆迁地块的拆迁安置总量进行测算,报市房产局依法审查和确认后,由市房产局将确认结果报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经批准后由区拆迁办在拆迁现场公示。
拆迁当事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核评估或另行委托评估,当对复核评估或另行委托评估有异议时,由市房产局依法组织鉴定。拆迁成本如发生变化,市房产局需报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迁。
4.拆迁公告。市房产局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下发拆迁通知和封闭通知。
5.拆迁补偿安置。市房产局指导区拆迁办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对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比例数超过60%以上的,由拆迁当事人申请,市房产局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听证。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市房产局出具裁决终结书;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或当事人拒绝调解的,由市房产局做出书面裁决,告知双方当事人。
6.强制拆迁。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拆迁人向市房产局递交强制拆迁申请,并由市房产局组织有关部门、拆迁当事人等进行听证后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强制拆迁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区政府及公安、房产等部门配合。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三)拆迁安置
1.安置方式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益和公建项目及土地储备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期地项目中的工业和商业地产项目未规划原地建设回迁楼的,实行货币化安置。
(2)房地产开发期地项目中的住宅开发项目,采取货币化或产权调换方式进行安置;需要产权调换的,将回迁楼建设作为净地挂牌出让条件,由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企业实施建设。
(3)对动迁居民实施货币化补偿后,区政府可统一组织有购房需求的动迁居民异地团购房屋。
2.拆迁安置补偿标准
按照《盘锦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府第11号令)和有关规定办理。
(四)回迁楼建设
房地产开发期地项目中的住宅开发项目需实施回迁楼建设的,按下列方式办理:
1.回迁楼建设成本的确定。市建委依据回迁楼建设标准,核定回迁楼建设成本,经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回迁楼建设依据。回迁楼建设用地按成本价格出让。拆迁协议签订后,由市房产局依据回迁量确定回迁楼建设规模,市规划办确定回迁楼建设位置,市国土资源局实施供地。
2.回迁楼户型及建设标准。按照《盘锦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房产局关于调整盘锦市城市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意见的通知》(盘政发〔2007〕16号)执行。
3.回迁楼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免收回迁楼建设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自收自支单位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按50%收取)。
四、资金拨付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按市政府确定的筹资渠道办理,区拆迁办按照工作进度向出资人提出资金使用计划,由出资人审核后拨付,并接受市审计部门审计监督。
拆迁过程中,市政府按照国家拆迁服务取费标准,向区政府支付拆迁服务费,并将拆迁残值交由区拆迁办处置。市房产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建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市政府申请核拨拆迁经费。
盘锦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孙国相(市长)
副组长 陈斯来(副市长)、柏荣久(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 杨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国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丁立行(市财政局局长)、郭树林(市监察局局长)、赵佐宇(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孙兴福(市审计局局长)、盖林(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体昌(市房产局局长)、于福先(市城建局局长)、张纯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志焕(市规划办主任)、王尚君(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政准(双台子区区长)、刘世杰(兴隆台区区长)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8
【发布文号】鲁政发[1998]55号 【发布日期】1998-09-01 【生效日期】1998-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鲁政发[1998]55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八五”以来,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牧渔业份额大幅度上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林业由偏重社会效益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畜牧业逐步由耗粮型、高成本的猪饲养为主向节粮型、低成本、高效益、综合饲养的方向发展;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渔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格局,海洋捕捞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业拓展,实现了以养为主的转变。
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显著改善,但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林牧渔结构不尽合理。畜牧业、渔业在四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优势不突出。二是各地结构调整大而全,小而全,趋同现象严重。农户信息不灵,盲目发展问题比较突出。各地没有形成较大的、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带、经济区,缺乏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三是品种结构中优质品种率低,产品质量不高;果品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苹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亟待改善,传统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产品档次不高,大宗常规品种产量高效益较低,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珍、稀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四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滞后。在全国领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数尚少,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流通渠道不畅,产销信息不灵,市场体系不完善。五是有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等问题时有发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为尽快解决上述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就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综合发展农林牧渔各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农业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基础产业,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加速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任何时候都不放松粮食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注意农业内部各业及品种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地区之间结构的关系,使各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地区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使之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把依靠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吸纳、接受国内外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
二、二、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目标和区域布局
(一)农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促进农林牧渔四业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2370亿元(1995年当年价,下同),2010年3500亿元;2000年农林牧渔四业结构调整为40∶2∶38∶20,2010年调整到30∶2∶45∶23,畜牧、水产两业比重达到68%以上。建设胶东沿海、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区三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区。
(二)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稳妥发展饲料作物,使种植业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值比2000年调整到40∶60,2010年调整到30∶70。
粮食,2000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180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4500万吨,2010年总产达到5000万吨。
棉花,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花生,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
蔬菜,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万亩左右。
果品,面积控制在1500万亩左右。
种植业总体布局大体分为四大区域: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区。在确保粮油、水果等农产品重要产区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人才、技术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使之成为全省外向型农业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区。二是黄淮海平原开发区。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形成以粮棉、畜牧、蔬菜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基地。三是鲁中南山区。要在稳定粮田面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山区丘陵多、名特优稀产品资源多的优势,建设成为富有山区特色的粮食、花生、果品、烤烟等农产品重点产区。四是黄河三角洲地区。要通过全面开发,综合利用,充分挖掘其巨大潜力,建设成为国家农牧渔重要基地和三元种植示范基地。
(三)林业结构。以营林为基础,坚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重点建设好沂蒙山区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沿黄防护林、治沙造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济南保泉绿化、黄河三角洲造林绿化及沿京九林业带等九大生态工程,形成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个绿化体系,建成经济林、速生用材林两个基地。到2000年全省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森林覆盖率达到25%,2010年达到30%。在布局上,山区优先发展干杂果,积极抓好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平原以营造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为中心,发展林粮间作和四旁植树。沿海和岛屿要因害设防,以防风、防沙、防雾、保护农田和沿岸设施为重点,建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城镇搞好大环境绿化、市区环境美化。
(四)畜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稳步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0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2010年达到45%。2000年肉类总产达到700万吨,2010年1000万吨。2000年工业饮料产量550万吨,2010年600万吨。要全面加快牛、羊、猪、鸡等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加强肉蛋奶等基地建设。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全面发展。加快饲料工业的发展,积极推广青贮氨化、生物发酵技术,提高作物秸秆转化率,发展草食畜禽。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积极发展高起点、深加工、外向型畜牧业。
(五)渔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加快发展远洋捕捞,搞好水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到2000年,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0%,2010年提高到23%以上。2000年水产品总产达到710万吨,2010年910万吨。在布局上,淡水渔业以沿黄、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坑塘涝洼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网”养殖及能够形成自然种群品种的移植增殖。海水增养殖要坚持鱼虾贝藻并举,重点突破海水养鱼。半岛北部沿海重点发展海藻和海水鱼增养殖,其它沿海重点发展虾贝类的增养殖。远洋捕捞继续抓好西非、南北太平洋开发,向印尼、南美和大洋州等海域推进。
三、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发展名、特、优、稀、珍品种。全省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是:
(一)种植业。粮食:小麦、玉米、大豆、稻谷、优质小杂粮;优质薯类;油料:优质花生;蔬菜:品质好、耐储藏、加工兼用型、无公害、设施栽培和出口创汇蔬菜和食用菌;饲料作物:青贮玉米、苜蓿、籽粒苋等高蛋白饲草;优质水果。
(二)林业。优质干杂果品;花卉、盆景;森林食品、药材、香料;野生动植物保护、种植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营林;森林旅游;木片、人造板及木浆造纸等综合精深加工利用。
(三)畜牧。优质高产肉牛、肉羊、奶牛、奶羊、肉鸡、肉免、肉鸭、瘦肉型猪等畜禽及产品;牛羊猪的良种改良;特种畜禽养殖;饲料添加剂原料、预混料、浓缩料生产;高效低毒、无残留兽药产品、微生物制剂。
(四)水产业。外海和远洋捕捞,开发南北太平洋资源,并积极开拓南美、南大洋;高效创汇水产品养殖增值;水产苗种及鱼用饲料生产。水产品精深加工、保健食品及药用品的开发生产。
(五)农副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林业、粮油等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一批资产负债率低、产品市场好、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
限制和控制发展的产业产品是:
种植业,稳定蔬菜面积,提高蔬菜单产,限制占用耕地扩大蔬菜面积,控制大路菜生产。
林业,限制劣质干杂果品及其它林产品,严格控制木材采伐和小规模人造板企业生产。
畜牧业,限制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狭窄的畜禽产品;限制发展低效、高残留兽药。
水产业,降低近海捕捞强度;适当控制低值鱼类的繁育和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限制低效益、低技术含量、污染重、耗费资源高的项目。
四、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把粮棉油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市地自求平衡,省内自给有余的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稳定粮田面积。采取最严厉措施保护耕地,确保全省耕地面积不少于1亿亩;不断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省划定的800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得随意侵占。
3.抓好农业开发示范区和商品基地建设。(1)在荣成、桓台等已实现小康的8个县(市),进行农业现代化试点,探索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和路子,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2)新建立一批农业商品基地。继续抓好32个商品粮、34个优质棉基地县和67个粮棉大县建设。“九五”期间把商品粮贡献量达5000万公斤、棉花产量15万担以上的53个县全部建成基地县,使全省商品粮、优质棉县分别达到75个、44个,商品粮、棉的贡献量达到全省的75%以上。
4.提高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和质量。切实搞好传统产业的品种更新改造。下决心压缩那些产量高、但质量差的品种,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积极推广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模式,扩大饲料饲草资源,推动畜牧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坚持养殖、捕捞、加工并举,以名、优、特、新产品为重点,加快浅海滩涂和内陆水域开发,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和远洋渔业。当前,要以劣质果改造、优质菜上市和优质肉牛、肉羊、瘦肉型猪繁育,作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切实抓好。
(二)大力扶持名牌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水平。要像工业部门抓名牌那样,抓好农产品名牌的扶持。各地要将当地的名、优、特产品排出名单,制定具体政策,给予扶持培植,重点在畜牧、果品、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保护地栽培、反季节生产,促进大众产品高档化,名特优产品优质化,使之升级上档次,形成规模优势,成为省内外的名牌产品,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出口创汇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进一步培植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走专业化、名优化之路。要通过几年时间,培植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区、经济带。
2.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在建设重点龙头企业上有突破。要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有计划地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对原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防止一哄而起,盲目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省里切实抓好50家省级龙头企业,组织大型产业集团。各地按照规划,重点抓好500家区域性龙头企业建设。
3.不断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契约制、合作制、会员制、股份制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4.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推广莱阳、莱芜、宁津等地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力争到2000年在全省初步构建起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框架。
(四)大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1.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在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建立健全一批辐射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鲁南、鲁西蔬菜集散地发展和扩建一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强交通、仓储、冷藏等市场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网络。
2.搞好农村流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联合运销组织和队伍,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国有商业系统和供销社,要积极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在城乡建立销售网点,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3.加强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各地要尽可能采用先进通讯手段,尽快建立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确定生产经营。
4.切实搞好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服务。省计委安排一定基本建设经费,健全完善全省信息服务网络,把农业结构调整纳入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轨道上来,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销售过程的信息化。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增加农业科技储备,抓好良种产业化工程。省里继续安排专款,用于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的研制、引进、示范。完善首席专家负责制,确保小麦、玉米、棉花、蔬菜、肉牛、瘦肉猪、水产、林果等十大攻关示范样板工程顺利实施。重视和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增强科技储备,为农业科技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泛推广间作套种、冬季农业、旱作农业、节水灌溉、保护地栽培、配方施肥、组培脱毒、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先进农业机械等适用技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科技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抓好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3.把发展持续农业提到重要位置。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综合措施,杜绝农业污染和海洋污染,防止农业生态的恶化,保护好农业的土地、水利、品种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4.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抓好农科教结合,广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技知识,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科技教育工程和百万农机手培训,对农民进行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实现“九五”期间把全省青壮年农民普遍培训一遍的目标。
(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以治水为重点,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兴利和除害两手抓,单项治理和综合开发相结合,抓好抗旱、防涝、蓄水、引水、节水,全面提高水利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
2.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增产粮棉提高效益为中心,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施两大跨世纪工程(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抓好黄淮海平原和黄河滩区农业开发,南四湖、东平湖开发。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开发区基本建成现代化农业样板区。
3.以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生产环节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继续发展高效适用的农业机械,特别是注重发展集体与合作所有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的科学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搞好农艺农机结合,使我省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到2000年实现机械化作业。
(七)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1.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当前大多数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价格下滑,农民增收减缓的新形势,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把结构调整当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措施来抓。2.改革旧的农业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强化市场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结构调整是一动态过程,要引导农民和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使产品和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
3.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各地要增强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和统一规划,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决策,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要立足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县级,因地制宜地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4.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通过信息引导和政策引导,搞好试验和示范,依靠典型带动农民自觉地进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综合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篇9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川办发[2009]1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8〕38号),创建一流政务服务中心,搭建高效便捷、服务优良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办事平台,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推行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是2009年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省政务服务中心、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搞好调查研究,强化督促检查;省政府督办室要对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行督查督办,加大考核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流政务服务中心,现就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提高效率为主线,通过建立公开、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可问责的服务机制,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努力创建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使之成为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和推进政务公开的综合平台,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
二、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行政审批标准化
1.行政审批项目标准。统一规范省、市(州)、县(市、区)行政审批项目;按照统一确定的原则、分类、标准和名称组织开展市(州)、县(市、区)行政审批清理;公布省级部门行政审批目录,市(州)、县(市、区)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省、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或标准统一。
2.行政审批项目公示。在各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统一公示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负责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公示部门负责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
3.行政审批流程标准。编制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标准流程。各级分项目确定标准办理环节、步骤,科学设定整体办理时限和各环节标准办理时限。市(州)、县(市、区)部门受理并转报上一级部门审批的项目,由终审部门编制同一流程。
4.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标准。确定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标准文本,统一省、市(州)、县(市、区)行政审批项目办事指南。
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按上述要求予以公示、编制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
(二)办事制度标准化
5.实施首问负责制度。设置首问岗位,规范首问岗位职责,建立首问岗位设立标准及其职责标准;统一推行首问事项登记制、服务双岗制、去向留言制、首问岗位定期报告制、首问岗位流程跟踪制、一次性告知制;确定首问岗位接受办事咨询、登记办事事项、指导填报材料、实施当场办理、分送其他岗位、案外告知引领、送达办事结果的标准化职责体系。
6.推行限时办结制度。按照行政审批流程统一确定标准办理时限,通过运行行政审批软件系统自动推行限时办结,并对超时办结直接生成问责;统一实行法定办理时限公示制、承诺办理时限公示制和延期办结告知制。
7.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统一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考评奖惩制度,制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及奖惩标准,统一公示并严格执行。
8.完善并联审批制度。统一确定并联审批适用的范围;按不同类型建立并联审批通用标准化流程,确定并联审批实施部门标准化职责体系及其协调运行机制;完善“绿色通道”、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特事特办办事制度。
9.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统一设立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统一确定投诉范围;制定投诉办理标准化程序。
(三)政务服务标准化
10.服务类型标准。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类型标准化体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政务服务类型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和其他社会组织服务事项,建筑和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社区惠民帮扶、为民办事、法律援助和其他公共服务。
11.服务模式标准。按照拓展服务内涵的要求,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服务体系,确定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模式和规范。
大厅接待服务:接受申请人咨询并指引、引领至特定部门窗口。
全程代办服务:接受申请人委托全程代办行政审批事项或公共服务事项。
延时办理服务:对特殊事项组织延长办公时间及时办结。
预约办理服务:根据申请人预约,在非国家法定工作日,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特别通道服务:对涉及灾后重建或扩大内需重大项目,以及密切关系民生的紧急事项,建立特事特办特别通道,简化办事程序。
上门办理服务:涉及惠民帮扶、民政、社保等公共服务事项,为方便群众,组织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或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送政务服务下乡。
信息查询服务:设立标准化信息查询系统,提供政策法规信息、省(市、县)情及投资指南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办事指南及流程信息、审批结果公示信息或者其他政务信息查询。
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设立法律顾问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为申请人提供涉及办理事项的政策、法规咨询服务。
12.政务服务电子系统标准化。完善行政审批软件系统,建立省、市(州)、县(市、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通用、并与部门专网兼容对接的电子运行平台,逐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查询;承载限时办结制度运行流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网上直接生成问责;统一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站风格、栏目等,形成便于监管、方便查询、互联互通的网站群。
(四)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标准化
13.选址
政务服务中心应建立在本城区位置居中、交通便利的地方。
14.面积
省、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根据本行政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按照深入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全面履行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等事项的服务职能,创建高效、规范、便民的一流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的要求确定。
15.场地外观
(1)升立国旗: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楼主楼楼顶或广场中心升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悬挂国徽:在政务服务中心单位名称的正上方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单位名称: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名称统一规范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立的便民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识式样、字体、风格等按省统一规定设置。
(五)政务服务中心设施标准化
16.交通指示牌
县以上城镇设置政务服务中心交通指示牌,指示牌大小、颜色可根据本地城镇整体风格自行设计制作。
17.政务服务公告牌
县以上城镇在主要出入口(交通要道)设置政务服务公告牌,对全省投资服务热线电话“96196”进行中英文宣传告示。公告牌式样、风格、内容等按省统一规定,由各地制作设置。
18.柜台设置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布局、柜台样式按省统一规定设置。
19.工作人员着装和工作牌
省、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自行统一本中心工作人员着装。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工作牌包括单位名称、工作人员2寸免冠彩色照片、工作人员姓名、职务等信息。
20.首问责任岗
政务服务中心和各窗口都须设置首问责任岗,并挂牌明示。
21.窗口吊牌
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都须设置窗口吊牌,公告窗口部门、主要审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承诺时限、电话号码等内容,白底黑字。
22.政务公示牌
将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承担的职责、负责审批的项目、审批的法定时限和承诺时限在政务服务中心显著位置公示;将每个审批项目的办理环节及逐环节的办理时限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网站和办事指南上进行公示;将行政审批办理状况适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公示。
23.有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和报刊、图书阅览室。
三、工作步骤
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于2009年3月启动,2009年底基本完成。省政务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实施方案分项制定有关指标和标准,形成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体系,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制度,制定各项服务事项规范和办事规程,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各项部署。各市(州)、县(市、区)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实施办法和措施,整体推动,逐步落实。年底前,组织对省、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完善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推荐阅读:
厦门市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府办〔2007〕242号)10-15
(夏地税发[2015]14号)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地税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10-14
厦门市人民政府印发《厦门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8E10-18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厦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06-27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销厦门市整规领导小组保护知识产权工08-22
厦门市燃气工商供用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08-20
厦门分等收费标准07-30
厦门市7月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通知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