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言(对话)描写

2024-09-24

四、语言(对话)描写(通用9篇)

四、语言(对话)描写 篇1

四、语言(对话)描写

作文训练四

语言(对话)描写 【交流激趣】

一、游戏感悟技巧一:语言文字接力赛:

1、快速读读下面的句子:

她()地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 她()地说:“是谁拿走了我的娃娃?” 她()地说:“我心爱的布娃娃不见了。” 她()地说:“你怎么可以弄坏我的布娃娃。” 她()地说:“你能帮我找找布娃娃吗?” 她()地说:“我的布娃娃终于找到啦!”

2、想一想,括号里分别填上什么词语最合适。

3、感悟体验。他们刚才加到括号里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加上这些词后,你觉得有什么变化?

4、总结: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应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心情来写。

二、表演体验技巧二:小剧场

创设情境:星期六上午,小明的爸爸妈妈要出门办事,叮嘱小明一定要认真做完作业才能玩,小明连连点头。下午,爸爸妈妈办完事回来,发现小明看电视看得起劲,作业,他却一个字未写。

1、这事如果发生在你家里,你的爸爸妈妈会说些什么?(请几名学生表演)

2、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们认识了(随和慈爱)的父母,认识了(严厉)了父母。这都是人物的什么特点?

3、小结: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活动自悟技巧三:看看连连

1、在家庭成员中,我最小,大人们对我的学习及生活非常关心。这不,又到了周日,该返校了……

当警察的爸爸:

“在学校吃课间餐,别忘洗手,当心生病。”

当医生的妈妈:

“过马路要小心,遇到红灯亮起来一定要停下。”

当老师的奶奶:

“知道了,知道了。”

当学生的“我”:

“上课要专心,作业要认真,要珍惜时间。”

2、学生总结:人物的语言应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和年龄的特点。【写作指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话运用适当,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绍。

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迂腐,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写作技巧】

一、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呢?让我们先来读读下面几段话:

⒈妈妈俯下身子,轻声对我说:“刚盛的饭菜很烫,小心点儿,别烫着手,啊!”

⒉ “不!我要!我要!我就要!”表妹跺着脚大叫起来。

⒊ “真对不起,失陪了。”李叔叔神情焦急地对我们说,“刚才医院里来了个急诊病人,我得马上去处理一下。”

⒋ “你这老头子,又要疯。这像啥样?叫外人笑话。” 读了这几段话,你是否领悟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下面老师教你几招: 绝招一: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不同,他们说话的特点也就不同。比如从第4段话中,我们可以猜出说话的人是位老奶奶。所以,语言描写时要做到写谁像谁,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绝招二:小小话语见精神

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比如从第3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叔叔一定是个优秀的医生,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们作文时就要注意写好能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话语,让“语言”说话。绝招三:描写宜短不宜长

许多同学描写人物语言时,总喜欢让人物说大段大段的话。这样一来,文章就显得不够简练。我们要学会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选择重点的话语来写,而且写起来的句子最好不要太长。

绝招四:灵活变化好处多

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另外,为了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

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怎样才能生动

1.人物的语言描写要想写生动就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人物的经历、学识、年龄不同,说出的话自然也不会相同。描写人物语言就不能写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例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符合人物的少年儿童的特点。比如我说:“算了吧!只要你高抬贵手,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吗?”“不行,不行!如果我对你讲了私,对别人又怎么讲公呢?”这些话都充满了孩子的特点,直率明了,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天真的性格。

2.人物的语言描写要想生动还要注意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语言描写不能为写话而写话,最终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话的水平高低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深浅。比如“如果我对你讲了私,对别人又怎么讲公呢?”一方面“讲私讲公”的用词具有少年儿童的知识特点,另一方面又极其准确地表现出同学的思想品质。虽然语言不多,但是很有分量,显示出人物一心为公的内心世界。

三.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这个特定条件是由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因而写语言,离不开人物这些特定的条件,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写作时要通过区别比较来确定文章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总之,人物语言要突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个性,切合身分、年龄、地位、职业、修养、经历和性格特征等。不能千人一口。

(2)个性化的语言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由“事”而生的。只有在具体事件中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语言特点。因而要把人物放在事件中去刻画,要在事件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或者说人物的对话要有明确的中心,人物围绕它进行对话。描写时要把握好人物说话的动机,使对话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变色龙》的对话描写就是依据狗的地位不同这一中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褒贬、处置以及对被咬伤者和狗的主人的态度和瞬息间迥然相异,反复揭示其走狗个性。

(3)对话是人物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之间的交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而所表现的情绪、心态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受时间、场合、人的心境、情绪的影响,因此,描写人物语言须把握好特定的情境和人物间的关系,弄清时间、地点、条件和矛盾冲突,使人物的语言符合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并和具体的环境格调协调起来。

(4)描写人物对话须与人物的语气、表情、神态的刻画等其他描写手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5)描写人物对话须简洁、精练、准确、生动,对话罗唆,会引起读者厌烦;对话不准确、生动会使读者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削弱文章的感染力。【词语积累】 表达

不可名状

不可言状

沉默寡言

耳熟能详 姑妄听之

姑妄言之

骨鲠在喉

挂一漏万

有口难言

讳莫如深

有口无心

秘而不宣 妙不可言

莫可名状

片言只字

千言万语

三言两语

守口如瓶

无可讳言

无庸讳言 无庸赘述

哑口无言

言归正传

言犹在耳

一面之辞

词不达意

拐弯抹角

含糊其辞 闪烁其辞 一锤定音

言不尽意

隐晦曲折

隐约其辞

支吾其词

异口同声

转弯抹角 大声疾呼

沸沸扬扬

和盘托出

意在言外

极而言之

借题发挥

明知故问

念念有词 直截了当

窃窃私议

窃窃私语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自言自语

矢口否认

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

一言难尽 一言以蔽之 言之有理

头头是道

有条有理

钢铁誓言

豪言壮语 意味深长

老生常谈

空话连篇

话中有话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一语双关

鬼话连篇 夸夸其谈

言过其实

破绽百出

捕风捉影

信口开河

出口伤人

言语粗鲁

大吹大擂 泛泛而谈

轻描淡写

纸上谈兵

胡说八道

奇谈怪论

指鸡骂狗

无中生有

冷言冷语 冷嘲热讽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语

一言半语

三言两语

七言八语

千言万语

少自寡语

轻言细语

轻言慢语

轻言轻语

你言我请

好言好语

豪言壮语

绵言细语

软声细语

甜言美语

甜言软语

甜言蜜语

甘言蜜语

甘言美语

金言玉语

明言暗语

老言古语

闲言碎语

闲言淡语

闲言杂语

闲言闲语

风言风语

风言恶语

风言谰语

冷言冷语

冷言恶语

散言碎语

散言谰语

流言蜚语

胡言乱语

狂言呓语

泪言媚语

怨言谰语

恶劳恶语

粗言粗语

怨言粗语

脏言臭语

简言谰语

温言软语

花言巧语

污言秽语

怨言咒语

言词话语

千声万语

线丝细语

喁喁细语

万语千言

金语玉言

甘言好辞

甘言媚语

长话短说

长话短叙

言来语去

一来二去

一替一句

三言二句

七嘴八舌

言语温和

语气亲切

语言含蓄

出口成章

言之有理

振振有词

有条有埋

头头是道

字字似剑

句句如刀

钢铁誓言

言语粗鲁

语气傲慢

话中有话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无中生有

出口伤人

大吹大擂

天花乱坠

添油加醋

破绽百出

言过其实

轻描淡写

陈词滥调

淫词怪调

恶语中伤

含沙射影

冷嘲热讽

冷嘲热刺

句句有骨

字字带刺

旁敲侧击

指鸡骂狗

指桑说槐

格桑骂槐

吹五作六

语带讥讽

夹枪带棒

夹枪带棍

少说为佳

无话即短

无所不谈

无话不谈

无话不唠

无话不进

谈兴大增

谈兴正浓

吐露真情

谈兴未尽 言

倾吐衷言

口吐美言

心腹之言

和盘托出

津津乐道

慷慨陈词

言必有据

畅所欲言

言无不尽

言犹在耳

言必有中

言不及义

言不尽意

言简意赅

言之无物

言之凿凿

言近指远

言约旨远

言为心声

言不尽意

言不中听

言不由衷

言听计从

言者谆谆

不可名状

不可言状

不可名貌

不可言宣

不堪言状

不谋同辞

不在话下

不赞一辞

不知所云

不根之论

不易之论

一言难尽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一迭连声

一时戏言

一口咬定

一言九鼎

一言蔽之

出口入耳

出言无状

出口僭言

出口伤人

出言不逊

大言不惭

大言弗作

话里有话

话中有话

话中带刺

巧发其中

搔到痒处

负薪之言 【实战演练】

一个男子手拿一把锋利的尖刀,劫持一位过路的女孩作为人质,正在和在场的警察对峙。警察为了将伤亡降到最低,决定派出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谈判专家与之谈判,以将人质从男子手中救出,并将男子从犯罪的边缘拉回来。如果你就是这位谈判专家,你将如何说服这位主动放下凶器?

要求: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也可穿插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②人物的描写要符合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身份。③字数不少于400字。

四、语言(对话)描写 篇2

第一, 设计人物语言必须遵循身份验证原则。每一个人都知道要想解渴就需要喝水, 要想衣服合身就需要量体裁衣, 而要想使人物的语言得体, 就要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地位等因素, 这就是人物语言的身份验证原则。如果在设计人物语言时脱离了这一原则, 这就和吃着肯德基汉堡却希望止渴, 凤姐 (罗玉凤, 网络雷人, 身高1.48米) 穿上姚明的衣服却希望别人赞美她的衣服漂亮又有什么不同呢?

看着天上飞扬的大雪, 秀才吟诗“大雪落地似鹅毛”, 县官对诗“满天下皇家瑞气”, 财主说“下它三年又何妨”, 穷人骂“放你娘的狗屁”。可见, 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 所说的话也就自然大不一样。秀才设喻显才华, 县官颂德念皇恩, 财主无忧雪为乐, 穷人饥寒自怨天。所以,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作文人物语言就必须遵循身份验证的原则。

第二, 设计人物语言应服从个性化原则。语言的个性化原则是指在语言描写中, 用词上应显示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话来, 我想, 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一个说话的人物。”此处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语言”也就是个性化的语言。鲁迅在《看书琐记》中提到的“读者看了对话, 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则更为直观地概括了个性化语言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廉颇因相如官位位列自己之上而口出恶言, 一句“我见相如, 必辱之”, 武将廉颇直率率真的性格特征表现无遗。《雷雨》中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表现出了他生性奸诈多疑的性格。

再来看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写他的爷爷的:

我的爷爷虽然目不识丁, 却是天下最好的爷爷, 当我觉得读书很辛苦, 不想学习的时候, 他就会对我说:“孩子,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学习上, 你要有悬梁刺股的精神, 只有努力学习, 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段话中, 爷爷说的话显然不符合他的个性特征, 目不识丁的爷爷, 不可能说出这些大道理, 更不可能用上“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句子和“悬梁刺股”这样的成语典故。所以成功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情感, 反之, 则只会贻笑大方。

第三, 设计人物语言还要注意适应性原则, 即语言描写要适应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并由此产生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当代著名作家艾芜说过:“作家不能强迫人物说话, 而是人物在什么情况下, 一定要说什么话。”这其实也就是对作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适应性原则进行的阐释。例如《雷雨》一文, 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怨愤的对话中, “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 都归我担负”, 不仅表现出周朴园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性, 更把他急于赶走侍萍, 使自己的罪恶不致于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地活灵活现。对于侍萍来说, 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与愤恨则让她说出“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此番对话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人在特定环境下各自心理状态的反映。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 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此处, 王熙凤的话可谓一箭三雕, 表面上赞叹黛玉之美貌, 实际上藏着对贾母的奉承, 顺带还把贾母不宜直说 (甚至可能没有) 的对林黛玉的挂念之意通过自己的嘴传递给了林黛玉。这正是王熙凤在可以讨宠的贾府这一特定环境中、贾母痛失女儿怜及黛玉及黛玉初进贾府的特定时机下, 对处于贾府中最高地位的贾母这一特定对象所说的符合口齿伶俐、机变逢迎的王熙凤个性的人物语言。

托尔斯泰说:“一个正在发怒、情绪十分激动的人说出来的话总是断断续续的, 而且总是不可能用副词的。”这也就是说人物语言要适应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心理状态, 即人物语言的适应性原则。

第四, 设计人物语言还应注重精炼性原则。精炼性的人物语言就是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设计简洁而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 做到言简意赅地表现思想情感。在写作中, 切不可拖泥带水, 言之无物却还无休无止。

例如在《包身工》一文中, 管工叫工人起床时所说的话“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语言十分简洁却形象而又鲜明地表现出了这个凶暴管工的流氓本相。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朱自清父子在车站的一段时间内会说的话, 难道真的只有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写到的那五句话吗?我想不会。这五句话正是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用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 并以此来表达中心的。鲁迅在《故乡》中为闰土再见到“我”时设计的语言更是将人物语言的精炼性发挥到了极致。一声“老爷……”深刻地写出了闰土的精神状态以及封建制度对闰土的毒害, 可谓是精炼性人物语言的典范。而王熙凤“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一句“我来迟了”, 仅用寥寥数语就写出了王熙凤张扬放肆的性格特征, 同时也交代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中学生学习写作, 不妨仔细地去理解体味这些精炼传神的人物语言, 并进行模仿和创新, 从而逐步提高自己作文中人物语言设计的精炼性。

想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彰显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性格, 反映人物心理, 从而成功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我们既要遵循人物语言的身份验证原则, 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也要注意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特定心理状态, 注重从生活语言中精挑细选、精心提炼, 增强人物语言的精炼性。

摘要: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独白、对话的描写, 用来表明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 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写作中, 成功地运用语言描写, 对于刻画人物性格, 反映人物心理, 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物对话描写 篇3

看见小白马一边吃大葱,一边被大葱呛得直打喷嚏,郝奇奇觉得对不起小白马。“我给你换份白菜。”

小牛托起花盘,惋惜地说:“这棵向日葵活不成了。”小东看了看叶子,看了看折了的地方,蛮有信心地说:“叶子没有蔫,伤不算重,一定救得活。”

我轻声地说:“高老师,明天再讲吧。”她笑了笑说:“你今天不会,明天就要讲新课,要再不会,不就越积越多了吗?”

“莉莉,这是我最喜欢的布娃娃,我把它送给你,以后你要是想我的话就看看它吧!”“谢谢你,我一定不会忘记咱们之间的友谊。”两个小孩在机场依依惜别。

忽然,门外跑来一位中年妇女。她焦急地说:“红红,你 家有扁担吗?”“有。”小红爽快地答应:“婶婶,您要扁担干什么?”那位中年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哎,真倒霉,才挑了几担稻谷,扁担就断了。”’话音刚 落,小红像一阵风似的跑进屋里,拿了一根新扁担说:“给。”中年妇女一看,是一条新扁担,就故意问:“断了要赔吗?”“不要赔!”小红干脆地说道。

我激动地说:“吴伯伯,所有的干部都跟您一样就好 了。”吴局长谦虚地说:“抑制不正之风,每个人都有责任呀!”这位老党员的肺腑之言,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阿明啊,念完大学准备干什么呢?”邻居一 位老爷爷问道。“爷爷,我念的是经济系,等毕业了,我一定回来,和大家一起把咱们村的工业也搞上去。”哥哥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怎么啦,孩子?”老伯伯露出关切的目光。“车子刹手 卡住了,我掰不动。”我如实地说。“别着急,我来修。”伯伯搬车,拧螺丝,拆车,组装,累得满头大汗,车修好了。“骑上,试试。”伯伯说。“又灵便又轻 松。”我高兴地说:“伯伯,这是给您的修车费,2元。”“咦,这孩子,谁说要你的钱?”‘可…… ”我脸红了。“孩子,伯伯修车不收钱的,快骑上走吧。”“谢谢伯伯!”我满怀感激地骑上车,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开学初的一节数学课上,我没认真听讲,却做了纸青蛙玩起来。下课了,于老师把我叫到讲桌前问:“你喜欢青蛙吗?”

“喜欢。”我低声回答,心里却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

于老师又问:“你了解它的习性吗?”我无言以对。“你喜欢青蛙,但是你却不了解它,你们自然课上不是讲过吗?”我点点头。“为什么自然课讲过了你还不会呢?”我的脸刷地红了,低着头羞愧地说:“我以后上课一定专心听讲……”

有一次,王芳拿着饭盒到茶炉房去热饭,刚走进门,就看见一个一年级小同学在哭,便问道:“哎,你怎么了?”

“饭洒了,中午没饭吃了,呜……”王芳拉着小同学的手,一边替她擦眼泪,一边安慰她说:“别哭了,我带的饭多,足够咱俩吃的了。”

“老师,小草是怎么钻出来的?”她的身边是一群好问的 小天使。“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是让春风抚的。” “你的嘴唇怎么像花瓣,也是红红的?”“嗯,那是让你们吻的呗!”笑声在明媚的春光里回荡着,回荡着……

这次尝瓜会是李老师主持的。他笑着对大家说:“第一个谜语--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流口水,猜一个成语。快,谁先举手!”李老师提高了声调。

“我先猜。”一位同学抢先举了手。

“这个成语叫‘口水直流’。”这个同学侧着脑袋非常认真地说。

“不对,这不是成语。”李老师笑着对他说。

李老师指名叫王刚回答。王刚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成语是‘垂涎三尺’。”

“对啦!好,奖给你一块西瓜。”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是一次春游,我和同学在路上谈起了雷锋,接着又有人讲起了捡钱包。

“这年头,上哪儿找雷锋去?”

“现在要是在地上捡个钱包,你们交吗?”

“交--”一个同学拖着长声,半开玩笑地说,“留一半钱,再交。”

“哎呀,好了好了、我渴得要命。”胖子叫道。

哎,伙伴们身上的钱早就用完了,这回轮到我请客了。

“糟了,我的钱包?”我一摸裤兜,里面竟然空荡荡的。

我从衬衣兜摸到外衣兜,又从上衣兜摸到裤兜,还是找不到那个小小的钱包。我们只得顺原路往回走,路已走了大半,我的心也冷了大半截。这年头谁捡钱包还还呢?唉,找不到也只有自认倒霉了。

“小姐姐,你找什么?”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问。

“管你什么事?”我还在气头上,她还来烦我!

“找钱包?”她一双大眼睛眨了眨,轻轻地问我。

“你怎么这么烦人?一边玩去!”我简直忍无可忍。

“我捡到一个钱包,是你的吗?”声音更轻了。

我瞥了一眼她手中的钱包,眼睛一亮,这正是我丢的!

“是,是!”我连声说着,然后一把抱住她,在她那胖胖的脸颊上留下一个响亮的吻。

“谢谢!”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挤出两个字。

“不用,雷锋叔叔就是这样的。”她挣脱身,摇头晃脑地说着:“再见!”说完便跑开了。

我目送她的背影,直到在我的视野里再也找不到她。一旁传来售货员的声音:“这孩子在这儿等了半天,原来在等你啊!”

我紧紧地握住钱包,滚烫的泪珠已从我的脸上流下,落到那小小的钱包上,我默默地念叨着:“找到了,找到了,小雷锋......

“干什么去呀?”我连忙问。“我去找老师重判。”她解释道。“你要是去找老师重判就得减分,你就得不了100分了。”

我惋惜地说。“没事儿,考试又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学懂了知识。我虽然分数不好,可是我已经真正掌握了知识,下次就不会再错了。”“嗨!既然你已经明白了,在原处改一下不就行了,干吗非得让老师重判呀!”

我有些急了。“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分数降低了可以,但是品质不能差!再说,就是我不去重判,看着这100分心里也不会高兴的。”

描写对话的作文 篇4

千古江山,多少风流人物,唯独是您,让我敬佩至深,感受至深。论才智,古今无人能敌;论口才,天下数一数二;论功劳,能与您相媲美的少之又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短短十字,便已将您的过人之处摆在了一个显赫的位置。

我也明白,自古多少才子,喜欢过些与世无争的生活,独个儿感受万物的气息,这样的生活,自给自足,也够让人神往的。想当年,蜀主三顾茅庐,久立风雪中,为求能得到您的相助。怀着感恩的心,您身上的坚冰融化了,决心帮蜀主一把,等一统天下后再隐居。

“势分三足鼎”,使您才华毕露,声名鹊起。曹操便有使你“转会”的冲动。幸好您未卜先知,早把家人安置好,免了麻烦。大概天下间就有不少嫉才的人,您的出现让三国里的众多谋士患上“红眼病”,这种疾病在您的有生之年里,一直风行。天下两大谋士,除了您卧龙以外,还有凤雏庞统。有了你们的相助,一统天下的希望亮了一片署光。但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庞统的小心眼让您头痛不已。您尽量迁就,用您的宽广胸怀去包容他。宰相肚里能撑船,您当这个宰相也是游刃有余的。

看来大自然里存在一条不变的规律——好人总是早死。面对日益冷清的蜀宫,您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怀着一种“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责任感,您又操起了统一的大旗。统一南方的过程中,您排除万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壮举至今无人能及。可是,您未免太心软了一点。蜀主也知,自己“生儿不像贤”,临终前嘱咐您在迫不得已之时抛开阿斗,让您去掌权。您认为这样做有失君臣礼节,有谋朝篡位之嫌,始终,您安守本分, 就算后主误听谗言,错传命令差点让您送了命,您也只默默忍受。

街亭失守,您知道大势已去,挥泪斩马谡,体现了您的赏罚分明。

描写人物对话的作文 篇5

“妈妈,这本书好看吗?”我好奇地问。

“嗯,蛮好的。看完代序心灵为之震撼!”妈妈边说边看,眼睛还是不离书本。

“你现在看了有什么感受?说给我听听呀!”我摇着妈妈的手说。

“我被作者母亲的行为深深感动,感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和博爱。有其母,必有其女,我相信作者也同样有这份爱!”

我眨巴着眼睛问妈妈:“看了这本书有什么启发?”

妈妈摸摸我的小脸蛋:“妈妈突然觉得肩上有千斤重担。”

“千斤重担,在哪儿?”我朝妈妈肩上左看右看,百思不解。

“它是一份责任,一种奉献。作为妈妈应当爱护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引导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编写成长之书!”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妈妈,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喜欢其中哪个故事?”

“很好呀,赞一个!是一本用心灵和爱编写的好书。我最喜欢(做一个最好的你)这个故事,努力了,拼搏了,一生无怨无悔。妈妈告诉你,我一定做最棒的妈妈,陪伴你共同阅读《黑马》,最一个最好的自己,你也要加油哦。”

生本对话“四抓住” 篇6

一、抓住关键字词, 让学生体会文本

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是用文字的形式, 以一定的语言符号呈现给读者的。只要仔细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 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字词, 这些字词明显地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字词, 反复阅读、仔细揣摩, 认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些词语, 换一个词语来表达会怎么样。这样, 既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地遣词造句, 也能让学生体会文本。

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时, 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 我问学生:“这个绿字能换成其他字吗?用绿字好在哪里?”

生1:如果用“入”字, 只能说明春风来了。

生2:如果用“过”字, 也只说明春风吹过去了, 体现不出春天的景色。

生3:用“绿”字比较好, “绿”字写出了春天到达江南后, 江南的景色一片绿。

“是啊!绿字生动地表现了春景。到江南后, 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色, 绿得可爱、绿得迷人, 引起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我正在归纳小结时, 一位学生站起来了:“老师, 我觉得绿是春天里最平常的景色, 诗人只是实写。这句诗里用得特别好的字, 不是‘绿’字, 而是‘又’字, ‘又’字表达诗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家乡,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这是诗人感叹身不由己、前途莫测, 借描写江南春色之美, 写自己的思乡之情。”我连忙追问:“怎么会有这种见解的?”她胸有成竹地说:“我在网上发现,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基调并不是描绘美丽春色、表现喜悦心情的, 而是诗人因变法被罢官在家, 对险恶的仕途已有了倦意, 此次奉召回京, 对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对家乡怀着深深的眷恋。”这一学生的见解, 给我的启迪是:生本对话演绎的是海纳百川、自由开放的心灵之约;演奏的是各种声音之间和谐共振、彼此融合的交响曲。

二、抓住中心问题, 让学生融入文本

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 学生才会有感悟。我们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倾听文本的声音, 体验文本的情感, 触摸作者的心灵。我们还应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抓住中心问题, 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 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

例如, 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学生精读了课文的第三段后, 仍不能深入地领悟扫路老人豁达的性格和奋斗不息的精神。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我提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扫天游峰的石梯究竟累不累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再次进入文本, 与文本进行对话, 很快, 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有了自己的见解。

生1:扫路老人的工作是很累的, 每天一上一下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 工作量特别大。

生2:扫路老人一年四季、常年累月扫石梯, 每天一级一级地从山下扫到山上, 再从山上扫到山下, 肯定是扫得腰酸背痛的。

生3:游客轻装攀爬石梯都喘气, 甚至到了半山腰就不想再往上攀爬了, 而老人整天拿着那么沉的扫帚, 沿着石梯好不容易扫到山上, 还要马不停蹄地往山下扫。我觉得:扫路老人除了累, 还是累。

抓住了中心问题, 学生依据文本, 出现各自独特的感悟。扫路老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形象, 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越来越高大了。

一个成功的中心问题, 往往能使学生借助中心问题, 与作者沟通和交流, 对文本叩问和质疑, 诱发学生以文本为中心, 与文本进行精彩的对话。从而在知识、文化和精神上丰富学生的“内存”。

三、抓住认知冲突, 让学生深入文本

教材中的有些课文, 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往往会借助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来突出。教学中, 应利用这些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来设置话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深入文本。

例如, 教学《可爱的小蜜蜂》时,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蜜蜂是‘渺小’的, 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对此, 我设置的话题是:“同学们, 作者既说蜜蜂是‘渺小’的, 又说蜜蜂是‘高尚’的, 岂不是矛盾吗?”这一话题的出现, 学生的认知上便发生了冲突, 进而自觉地深入文本, 寻找答案。

然而, 在抓住认知冲突, 让学生深入文本的同时, 应以有研究价值的话题为切入, 以阅读文本为基础, 以点拨引导为保证。

四、抓住前后联系, 让学生解读文本

文本中常出现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且形成鲜明对比的状况, 如能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的前后联系, 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近文本中的人、事、物, 在对比中准确地解读文本, 获得真知。

例如, 教学《鞋匠的儿子》一文时, 我引领学生抓住文中前后既紧密联系且形成鲜明对比的内容: (1) 美国参议员大多出身于名门贵族, 而总统林肯却是鞋匠的儿子; (2) 参议员们傲慢、心胸狭窄, 而林肯却宽容、冷静; (3) 林肯演讲前, 参议员们是一种态度, 而林肯演讲后, 参议员们却出现了另一种态度。如此地抓住前后联系, 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主线, 能让学生准确地解读文本。

综上所述, 我们只有多策略、多层面地激活生本对话, 才能让学生成为文本的“知音”, 阅读教学的课堂才会更加生动。

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 阅读教学应变“教师独白、学生独听”为“生本对话”形成情感与情感的融合、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对话描写要恰如其分 篇7

一个人每天不知要和别人说多少话,我们把说的话经过加工后写到文章里,这就是对话描写。请看例文《小金鱼》中的一段:

有一天,妈妈不在家,莉莉的小伙伴强强到她家来玩,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说:“我们来换一下。你把小金鱼给我,我把哨子给你。”

“我要哨子有什么用?”莉莉说,“我看鱼比哨子好。”

“鱼有什么好?哨子会叫,可是鱼呢,难道鱼也会叫?”

“鱼为什么要叫?”莉莉说,“鱼不会叫,但它会游泳,难道哨子也会游泳?”

“是真的?”强强笑着说,“有谁见过哨子游泳?不过,鱼会被猫吃掉。那时候,你哨子没有了,鱼也没有了。哨子可不会被猫吃掉,它是铁做的。”

这段对话,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莉莉舍不得把小金鱼换给强强的心情,也写出了强强调皮巧妙地说服莉莉把鱼换给他的情景。“难道鱼也会叫?”“有谁见过哨子游泳?”这些语言都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只有孩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人们是绝不会这样说的。

可是,我们有些同学作文时,不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对话描写,往往只凭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人物的语言。如让目不识丁的老奶奶说出满口的新名词,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出长篇的大道理,使人不相信。

作文指导课教案——人物对话描写 篇8

一、教学目标:

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2、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

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三、教学难点:

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今天上午我们要上节作文指导课,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启发:同学们,你们学过这个语段吗?是出自哪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Yè),即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

这段话写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对话

老师讲:写好对话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同学们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发现了?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是分段写的。

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如:“那怎么——”三个字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板书:1.分段)

老师启发: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说说。

老师总结: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舒服;第二,老师批改作业,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和别人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二页、三页嘛,这一分段,一页就变成两页了。

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不分段,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分段写与不分段写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板书:2.提示语)

什么叫提示语?语段中表明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就是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这句话就是“提示语”。请同学们找出这个语段的提示语。

★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这个语段中的提示语有哪些变化?

(在前、在中、在后)

老师总结: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提示语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提示语嵌在中间,这就加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个发现,对同学们写对话很有帮助。一定要记住哟。

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了。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看,说一说。

★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冒号;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句号;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说”的后面是逗号!还有什么发现没有?老师提示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词,如果我把它们去掉,同学们再读读,会有什么感受?

去掉这些词,同学们再读语段

★提示语里每个表示说的词语前面都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问的,或是怎样回答的。也就是说提示语中的修饰词语是对人物的动作或神态的描写。

刚才我们分析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对话描写的特点,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多媒体展示:

对话描写包括:内容

提示语

对话描写形式:

1、提示语+内容

(牵羊式)

2、内容+提示语

(推车式)

3、内容+提示语+内容

(挑担式)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关于对话描写的什么知识?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

老师总结:如果这些你都掌握住了,你就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了。下面同学们讲屏幕上的这些内容再读两遍,把每个字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你把它记熟、记住的时候,你就会写人物对话了。好,开始读。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个字、每一标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仔细听,模仿范文练格式。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老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刚才所学掌握的怎么样。

下面老师要说一段对话,老师说完后,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

屏幕显示注意事项:

第一;分段写;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老师读以下内容: 黄老师关切得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老师再提醒:请同学们将这段话写在纸上,注意老师提出的两点要求。

(老师巡视同学们写的情况。)

屏幕展示正确格式,并强调“关切地”的“地”的书写。

(四)再次练习,仔细听,展开想象。

老师启发:有好多事情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

下面老师就再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

请看——(多媒体展示)

年轻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年轻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年轻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年轻男:来劲啦,是吧?

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些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

一定要发挥想象。想象非常重要。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

看屏幕上的要求: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老师巡视指导: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修改)

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同学们修改

老师个别指导

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请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写的对话。

分段了吗?提示语有变化吗?提示语有修饰成分吗?时间、地点交代了吗?

大屏幕展示隗玙璠的对话描写片段:

“嘀嘀”,公交车到站了,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孩子一拥而上。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一位年轻的女士忍受不了拥挤,对他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士愤怒地说,眉毛挑得好高,脸气得通红。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年轻男士火冒三丈,并且又挑衅似的往年轻女士身边靠了靠。

女士脸色更加难看,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哎,你挤着我啦,你!” “来劲啦,是吧?”男士毫不退让,抬起被挤得没处搁放的胳膊,好像要打女士的样子。

“算啦,算啦!年轻人,”一位旁观的老人心平气和地劝他们,“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两个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车上安静下来。

同学们将这个语段大声念一遍,体会体会。

老师启发:

同学们,在表达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运用提示语修辞词语时用词有些重复,多次用到谁谁谁“说”,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窍门,我们可以将说换成别的同义词啊。

同学们说说,“说”的同义词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同义词替换“说”

表示“说”意思的词:道

问 念

劝说

唠叨

嘟囔

请求

反驳

呻吟

吆喝

打招呼

请同学们将以上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老师启发:说前面要有表明说话者动作、神态的词,老师也提供给同学们一些这样的词,请同学们积累下来。

提示动作、情态词

不假思索

脱口而出

得意洋洋

奇怪

纳闷

话音刚落

一本正经

自以为是

半信半疑

疑惑不解

满有把握

羡慕

形影不离

若有所思

眨巴眨巴

神秘地微笑

恍然大悟

老师总结:

同学们要写好对话描写,也要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积累对话描写的写法,积累对话描写的相关词语。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篇9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于永正

师:(显示大屏幕)这儿有,你们的讲义里有,同学们看,这是从一篇很著名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选的一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写得非常棒。请咱们班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以前没有读过,拿到手就去朗读,有点难为你了。

生:(朗读)又一次,在伯父家里,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胡唇上的胡子一动一动的„„

师:(纠正)嘴唇,嘴唇上的胡子,再读这句话。生:(朗读)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晓得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捧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碰壁呢?是不时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那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有趣吗? 生:有趣。

师:很有趣,你读得也很好,刚刚拿到一篇课文,就读得那么棒,真是难为你了。幸亏你的朗读水平高,不然的话就读不好。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写周晔到鲁迅先生家作客的一件事,你看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一篇是人物的什么呢?

生:(齐声)对话。师:(板书:对话)除了最后一小节,其他的都是人物的对话。所以阿,学会写对话,相当重要,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过程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写好人物的对话。再说啦,人物的语言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非常重要。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发现写的作文字数不够,我有个诀窍:字不够,对话凑。(笑声)脊柱没有?不要跟别人说阿,这是诀窍,发现字不够,就写对话!东扯葫芦西扯瓢,说就是了。张三说,哈哈,我今天真高兴,玩得多痛快阿,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玩的吗?在什么什么地方,一说一大套,三说两说,三行五行就下来了。于老师跟你们开个玩笑。不过也可以试一试,不纯粹是玩笑。周晔在写对话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她写的对话加了人物的神态,还有动作。师: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那叫什么,知道吗? 生:这叫人物的神态、动作。

师:老师告诉你,这叫提示语,记住它。(板书:提示语)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作者写提示语变化很多,它们在说的话的什么地方,迅速看课文。比如说第一自然段的提示与在什么位置?

生:在前面。

师:在说的话的前面。一起把这句话念一念。生:(朗读)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师:对了,这是一个发现,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呢?再看。生:有的提示语是在后面的。师:在什么后面? 生:在说的话的后面。师:找一句,读一读。生:(朗读)“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师:还有呢,再找。

生:还有的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师:找一句读一读。生:(朗读)“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根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师:读得好,看看,提示语镶嵌在说的话的当中了,还有,没有提示语的,哪一句没有提示语,一起读。

生:“那怎么——”

师:这一句省略了提示语。为什么可以省略呢?因为不写谁说的,大家业务知道是谁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省略提示语。这些发现对于我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再迅速的看一看提示语的位置,看得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这个“说”后面用什么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快。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变成什么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当中,“说”后面一般用什么号?

(生回答,略)

师:把这些记住了,对你写对话很有帮助,这又是一个发现。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还有什么特点?

生:动作。

师:动作是提示语的一个内容,它说错了,说错没关系。生:是一问一答。

师:一问一答,作者写的时候怎么样啊? 生:分段(板书:分段)

师:对啦。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是分段写的,分段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它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第二,读者眼睛不疲劳。当我们读完一段,比如说,读到这个地方,“就是有一点不像”,(在屏幕上指示)不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个短暂的休息过程,所以,我们的眼睛读这样的文章不疲劳。还有个好处,不要跟别人说,显得文章很长(生笑),老师不是让你写三页吗,一分段,三页就变成四页啦。最重要的是清晰,读者读起来很省事。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好对话也很重要。看,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知道,写对话很重要,好多是在对话的过程当中进行,对话完了事就没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同学们,可写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了。只要早上一睁眼,就跟爸爸妈妈说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早晨》;回到家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就叫《晚上》;中午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叫《中午》„„有说话就有作文。咱们下面看看能不能掌握周晔写这篇短文中对话的要求。拿出自己的作文本来,听写两个人的对话,一个老师和一个同学的对话,做好准备。我的要求:第一,要分段,也可以不分段,但我希望你们能分段。第二,希望你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相当的重要。开始了。(师读)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王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听见没有?

生:听见了。师:开始记了。(语速放慢)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开始空两个字,分段哦。王老师关切地问。注意这个“地”阿,说,、问、道、喊、叫,这些词前面如果用“地”的话,大多数是土字边的“地”,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下面这句话怎么写,在什么位置写,“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写好了吗?(拿过一生的作文本)好,写好的举手,(多数人举手)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检查一下,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问题,请你指正。好咱们看这个同学写的。(把作文本放到投影仪下)王老师关切地问,冒号,前引号,你们休息好了吗,问号,后引号。另其一行,空两个字,休息好了,叹号,两头加引号,同学们齐声回答,句号。后面变成句号了,这个同学完全正确,格式也符合老师的要求,和他一样的请举手。(多生举手)太棒了,到底是育才小学六(1)班的同学!看来写好对话对你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下面请大家听段录音,这段录音有几个人在说话,通过听他说话的声音,你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表情啦,动作啦。再想象一下这几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如果你再加个结尾,就是一篇作文了,想不想听啊?好,大家听听。(放一段录音)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你挤着我了,你!男:来劲了是吧!

老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几个人在说话? 生:三个。

师:说说他们都是什么人?

生:我认为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老人。师:老人可以,女人、男人不好听,换一个词。生:一个妇女。师:一个妇女。生:和一个年轻人。师:哦,年轻男士。(请另一生)你说说看。生:一个女士,还有一个先生。师:一位女士,一位先生。生:还有一个老者。

师:老者,长者,你看,多会说话。是不是她说的更好听一点?你看,到处都有我们的老师。说话也是一门学问,她说的就中听,她改的也中听。你想象一下,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呢?我想每个同学脑海里一定出现一幅画面。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再想象一下他们两个年轻人听到老者的劝告以后,他们二位又会如何呢?事情怎么结束的?想好了吗?注意,加个开头,加个结尾,他们说话时加上提示语,在写对话是如果能够做到分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是一片好作文呀,拿起笔来,暂时不要起题目,写好以后再起题目,好不好?快,抓紧时间写。要不要再听一遍?

生:不要。

师:写吧,动作快啊,我给大家七分钟的时间。(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你们的讲义后面有文中的对话,可以参考。把你们想象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来,暂时不要写题目。(看一生)一天早晨„„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上。(看另一生)他想象的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的车站里,没上车。我看有没有不是公交车的?(拿起一生的作文本)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菜市场,早上卖菜的地方,菜市人当然多了,熙熙攘攘的。我看这边有没有想别的地方的,哦。上班的路上,好的。(来回巡视)抓紧时间,快,加油。有的同学想象人物的动作非常好,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大家都分段了,而且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这很好i。写好的请举手,一二三四五„„好,放下,最后给大家再延长两分钟,写好的同学各人读各人的,放声读,开始。没写好的加油。(部分同学开始读出声来)都好了吧,检查完啦,写好的同学给文章加个题目。咱们交流一下,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水的作文写得漂亮。(请一生)这位男同学的作文我一直没看,咱们看他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注意听,由题目马?

生:(摇头)有一天,一位先生和一位女士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争吵。师:注意,在他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商店,继续读。生:妇女说:“嘿,你挤着我啦,没长眼啊?”“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先生说。妇女说:“哎,你挤着我了,你!”“来劲了是吧?”先生说。老人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一听,他们俩脸红了。

师:听老人这么一说,两位年轻人脸红了。两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显得很清晰。第二,提示语交代得明白。还有你光说,谁说啊,女士说,老人说,交代这个话谁说的,这是最重要的,你等一下注意听别人写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交代他怎么说的,你到座位上去听好吗?谁来读?

生:在公交车上。

师:题目是《在公交车上》。

生:一天早晨,是上班高峰,在公共汽车站,一位女士生气地说:“哎,挤什么挤,没长眼哪?”那位先生一听,火了。

师:(指刚才男生)你站起来,那位先生一听,火了,这就是想象出来的,听见没有?坐下听。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哎,你挤着我啦,你——”说完,女士又挤了过去。

师:看,又加了动作,那位男同学注意听,“哦,你挤了我了,”女士说,又挤了男士一下,(做挤人状)这个动作想象得多好啊!往下读。

生:“来劲了,是把?”先生越听越生气。“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地调节他们。师:接下来提示语在当中了,“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的调节他们,逗号。往下读。生:“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听完老人的话,女士和先生的火气都降了下来,排队上车了。

师:听见没有?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想一想他怎么说的,什么表情,什么动作。谁愿意读?你来,先读题目。

生:《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师:用文章中人物的话做题目,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生:早上,一位女士、一位先生和一个老人,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过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女士和先生都挤了上去。

师:真是的,老人都不顾了。生:“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女士凶巴巴地说,两眼瞪得大大的。听见没有?你加上去就好了。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说完,先生把女士往旁边一挤。师:哦,又挤了一下,应加个“又”字。生:又挤了一下。女士又开口了:“哎,你挤着我啦,你——”“来劲了,是把?”先生大声吼道。

师:大声吼道。多形象啊,不是一般的叫。生:大声吼道,眼睛瞪得比女士打两倍。(生笑)师:听见了吧?你瞪得大,我瞪得比你还大,(生笑)有个词叫以牙还牙,现在是以眼还眼。(生笑)(拍该生肩膀)你光看人家笑自己不笑,真是沉着老练。

生:“算啦!算啦!”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两位年轻人听后,脸顿时红了。

师:从他们脸红就知道,他们接受了老人的劝告。同学们,他们的作文有三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第二,标点符号用的正确。第三,提示语写得好。刚才阿,我们是听一段录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根据声音想象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声音想象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这是一种想象。下面呢,我想请一个同学跟我合作一下。你们推荐一个男同学,善于表演的,我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顾名思义,哑剧只有动作、神态,没有语言,你就根据我们二人的表演,想想我们会说些什么,刚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现在是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如果这个练习你做好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写对话绝对不成问题了,今后写作文,你一定会把对话写得很精彩。

上一篇:有关创新创业的演讲稿 创新创演讲稿推荐下一篇:mpa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