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对话(精选6篇)
自我对话 篇1
自我对话,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一个人扮演双重或多重角色, 就发现与解决教学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以我和非我展开的教与学的认知对话、思维对话、心灵对话、精神对话。自我对话, 需要“我”和“你”敞开心扉:交流、互动、合作, 自我问答、多方探究、多向思考, 从而达成创造性、生成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以真正实现教学的有序、生态、生动、本真、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堂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走来[1], 教学由“传话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然而, 教师在教学中解读文本和教学设计、决策、反思等过程中却显得沉闷, 最缺少的是自我对话的精神。通过自我对话, 才可能有效地激活教学因子和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凝练出精神之感召力, 酝酿、孕育出文化传递、理性思考的氛围。
一、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对话
教学什么始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要真正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 对教师而言, 集中于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开发文本和创造性地提炼、加工出人的教育之所需的高质量的课堂“食粮”。
1. 理解文本展开自我对话
第一, 教师与文本的自我对话。首先, 胸中要有话可对, 有话题而对。文本的原意是什么?其含义、意义和要求又是什么?作者、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我”以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对文本做出的解释是什么?其次, “我”的解释与文本的“本原”交流、互动。
第二,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以已有的学生经历为前提, 对文本进行经验性、想象性、可能性的理解是什么?我是学习的先行者、合作者、引导者, 再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 对文本做出模拟性和预设性的解释。
第三, 教师、“学生”、文本在前两个解释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 以求得合情合理的诠释。能否实现这一高层次的自我对话, 是对教师的挑战。一方面这样的互动、交流全是教师一人所为。教师既要心里有话可对, 又要亦师亦生、亦人亦物、亦问亦答, 实现自我交流、内隐性的互动。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灵感、敏感的直觉、知识的积淀、丰富的经验等支撑是不会达成的。另一方面这不是教师、学生、文本的现实性的对话, 与课堂中现实性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而更需要教师自我对话活动的专业性和理性, 经过反复不断地整合、质疑、批判、协调, 逐步地走向成熟。
2. 把握文本展开自我对话
文本本身是有生命的事物。它以文本形式承载着编写者的思想和意图, 承载着文本内含的文化知识及其背后的思想意义。教师、学生的解读存在着多向理解的关系, 只有进行多向、多维的对话和交流, 才能读懂原意、并给以创造性的解释、理解, 才能使多向理解走向和谐, 达成基本的统一。
例如, 对于文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数量是不是偏多, 难度是不是得当, 精确度够不够;层次性、科学性、合理性、思维性适合不适合;是不是无意义或重复繁杂的问题;教师的判断是什么, “学生”是怎样的感受, 有怎样的需求等。只有通过自我对话, 在深度的分析和思考中不断地加工、改造、编制, 才能从千百道题中提炼出有效且具有极高示范意义与学习价值的题目来。教师如果没有经历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和折腾, 就很难使学生从没完没了的机械应试操练中真正解放出来。
事实上, 自我对话视野的广度决定了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也决定了对话教学境界的高度。反之, 不经历广泛而深入的自我对话, 只是手捧教材, 对于文字、图表和符号等背后的思想领会不到位, 那么, 最后就只能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或“生搬硬套”。缺少了深度的自我对话, 对文本即使有些创造性的理解, 有点别有洞天的看法和想象力, 恐怕也会马上熄灭, 一辈子只会教教材, 而不会用教材教。
二、教学设计过程中自我对话
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对话。教师要眼里有人、心里有人;要以对话的态度和精神, 把教学过程作为不断认识人、发现人、开发人的潜能与提升生命意义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立足人的现实性, 着眼人的可能性、发展性, 反复地进行自我对话, 使有效教学方案在对话中生成。
1. 自我对话,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 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任何僵死的、呆板的、条条框框的标准都是有悖于育人的。围绕着教师的教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教, 学生的学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学;博弈的视域, 竞争的境遇, 教师是什么心态, “学生”是什么心态;现实的环境, 是育人还是“育分”;教育哲学的视野, 到底教学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是开发大脑重要, 还是传授应试技巧重要等这些具体的话题展开“我”和“非我”的心灵对话, 从而寻得一个灵动而适切的教学目标。
2. 自我对话, 预设与生成互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包括导入、教学新知、练习活动和结尾诸环节的各个教学要素, 如何协调、怎样平衡, 在于人的能动和机智。教学设计虽是预设, 但应指向生成, 为生成创造条件, 让预设与生成互动、兼容兼顾。我是“学生”, 天性就是学习, 学有本能, 有大量的内容和问题我自己就可学会弄懂, 老师千万不要“越位”或“越俎代庖”, 更不要打破“序”和拔苗助长;我是教师, 教必须依靠学、引导学, 在关键处给以点拨, 不能“缺位”。
3. 自我对话, 使知识活起来
学科教材的知识, 作为一种非生命载体形态的知识, 是“死”知识。教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认识是把“死”知识变成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活”知识的唯一途径。激活之, 靠什么“力量”呢?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不同的认识经验、智慧、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的交流、碰撞。在交流、碰撞中生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动态化的结构。这个结构讲究层次、讲究节奏, 并在灵动的建构中糅合、交汇、穿插, 在看、议、做、讨论、质疑、批判的自我互动中达成。譬如, 激活旧知是课堂导入阶段的要义。靠什么来激活呢?需要“我”与“你”的对话。是不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不断地追问、反问。自我对话中, 当问题情境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里, 就能使印记、文字、符号、图表等还原出生命的跃动和生活事理的逻辑, 才能使旧知识“活”起来。
4. 自我对话, 使思维动起来
教学设计以追求激活思维为最高境界。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胸膛为对话堂, 一个人扮演各种角色, 分析教学的各种要素, 既当师又当生, 既为讲者又是听众, 自导自学, 自讲自听, 自问自答, 相互启发、补充、质疑、辩论, 去探寻可能性和打开思路, 形成激活思维的通径。强调对话, 核心是学生的思维养成。何时设置悬疑, 怎样设置, “学生”会怎么想, 会怎么做;教师希望学生想什么, 做什么。根据学习的经验预设“直觉感受——理论探究——归纳概括——发散思维”的思维活动路线图。教师要善问、会问, “学生”可由什么样的提问去追问、再问和反问;我不直接告诉“你”结论, 而是怎样“逼”着“你”自己去寻问、探问, 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 自我对话到达一定的程度, 就会孕育出思维活动的氛围。
5. 自我对话, 激活主体活动
生命课堂旨在提升生命质量, 对话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果缺少自我对话的意识、精神, 就会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事, 自觉不自觉地“以我为中心”, 将学生视为可控工具, 教学就成了僵死的流程。特别是条条框框和“效率”, 会淹没生命的意义。缺少了自我对话, 就会使教学走进“承包式”的“教学流水线”, 极有可能使学生的分数上去了, 但素质未能跟得上。
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缺少“人”的自我对话。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你”给“我”自由了吗, 给了多大的自由空间, 留下多少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给了多少言说的机会;“我”和“你”怎样互动, “你”的意思“我”还是不明白, 怎样才能明白。教的诉求与学的诉求都需要反复地对话、沟通。我们常常说“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归根结底是人的能动性。一个教学设计, 到底让学生做什么, 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教师应该做什么, 这些不同的责任和任务, 是教师在自我对话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教学决策和教学反思中自我对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 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活动动力系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 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主导者, 教师就需要对影响学习的可能性因素不断地决策。教学决策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决定, 它极具预测性、协调性、生成性和灵动性, 是需要反复不断自我对话的。
1. 正确的教学决策, 需要深度的自我对话
教师在决策前多些内心的自我对话, 少些独断, 使一人决策变成“多人”决策。那么, 如何进行自我对话呢?
第一, 自我对话, 心中有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境遇、生活需要、生存需要和生命价值、意义的追求是什么;教学活动是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特别是人脑的发育规律 (人的差异) ;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本能。作为“学生”, 大都不赞成教师靠罚写和没完没了的应试操练来提高成绩。
第二, 自我对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决策中, 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经验与直觉的沟通;思维养成与考试训练、教学文化与现实需求、智慧与实践都需要协调。因材妙教, “你”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我”如何引领“你”克服困难;“我”不反对训练, 但特别反对没完没了的训练, “你”可知道“强按牛头不喝水”, 等等, 只有反复的自我对话, 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2. 教学反思是有效备课的孵化器, 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本质上, 教学反思即教师就教学问题进行内隐性的互动与自我对话。教学反思, 反过来思考、分析、交流, 自我对话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内心世界里涌动着倾述、倾听、质疑、批判和碰撞。通过反思性的自我对话, 思想在交流中碰撞, 真理在对话中产生, 行动方案在对话中生成。
教学反思需要真诚的自我对话。“我”的责任尽到了吗, “学生”的需求满足了吗, 生态教学、教学平衡与合理搭配的理念扎根了没有?教师应从教与学、严与爱、是与非、预设与生成、对话与讲授、本真与失真、批评与表扬、阅读与思考、规范与自由、分数与素质等各教学要素的辩证关系上展开自我反思性的对话。这些话题在内心世界里进行着深度的自我讨论, 时而问、时而答、时而回想、时而展望,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反思的意义与水平。
综上, 教师的有效教学, 离不开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的深度决定教育教学的高度。自我对话, 自修反思式学习和研究;自我对话, 怀揣着教育的理想, 且思且想, 且问且答, 不断地建设自我和自我发展;自我对话, 教学因你而有效、有力, 也因你而精彩、美丽;自我对话, 教师的一种责任, 承载着一种使命,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实践活动。自我对话走向深刻, 才可能使教学走向本色、自然、朴素、自由、激扬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夏晋祥.“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1) .
自我对话 篇2
Conversation 1
A: Excuse me, are you Miss Green? B: Yes.A: I’m a new student in the school.My name’s John.B: Nice to meet you, John.A: 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Miss Green.Conversation 2
A: Simon, let me introduce you to Linda.A: Linda, this is Simon.B: How do you do? I’m pleased to meet you.C: How do you do? I’m glad to meet you, too.Conversation 3
现实与自我的对话 篇3
如今的当代艺术创作中,由于种种现实的诱惑,很多艺术家已经失去了独立的思想和创作上的真实性。也有艺术家为了拥有艺术创作的现实语境,为了作品阐释上的时代性,更为了日后的市场价值,忽略了自身对时代和个人环境的再认识,涂抹了很多没有感情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创作是“人”“画”分离。虽然当代艺术更多强调观念性,并不强调艺术创作中的道德感,但一个艺术家对创作的真诚度往往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为什么要说这些,这是因为,对罗敏作品进行分析后,我发现罗敏的创作是传统和现代的一种结合,是学院和当代的一种碰撞,是个体存在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对话。
罗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明快、清醒、敏感、爽朗、细致,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而这样的外在形象下,她有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带着一种怀疑、求证的心理,我走访了她的工作室。去她工作室的路上,她跟我讲了很多题材表达上的现实困难,还有如何平衡自己身份和创作的关系,以及写生和自由创作之间的冲突。在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语气轻松且平淡,毫无顾忌,这让我倍感亲切。在她工作室看到她几个系列的作品,有《盆景》、《女兵》,还有去外地写生的作品。进门左边墙上挂着《那曲印象》作品的照片,右边挂着她新画的《女兵》肖像,两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流露出了一种人之初的真、善、美,这是艺术家的目光所及和心理所感。这些作品都是写实的,是美的。似乎这些都表明了罗敏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美和表达美的女性艺术家。
罗敏曾参加过一些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她的作品也确实充满女性色彩,但她及其作品给我的感觉已经超越了女性身份。她没有刻意从女性的视角去创作,相反,她甚至在刻意脱离这种性别的局限性,一如她希望摆脱表面的职业身份一样。然而这种精神和现实的矛盾,是她无法逃脱的。从自由创作开始,她的作品就充满了这种“逃逸”的嫌疑,与其说她在描述看到的事实,不如说她在追求一种个体的主体性。这跟当下众多艺术家的创作语境是一致的,她把自己置于一种“他者”的情境中,把自我、家庭、社会以及其中的种种关系进行了化繁为简的观照,这更多是从生命本质观和艺术历史观出发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罗敏的绘画是现实主义的,是对人和外界关系的一种思考。
对于画如其人的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画”和“人”两方面进行分析。尤其对罗敏这样一个善于用隐喻和间接表达的艺术家来说,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现实更难以让观者捕捉和发现。罗敏的作品大概有几个系列,“石榴”“盆景”“女兵”“游泳”等。纵观这几个系列,我们会发现,她在创作上不断更新:从绘画语言上来说,她的创作面貌越来越清晰,表达越来越轻松;而从主题上来说,这些作品又一脉相承,“对象”和“自我”的相互关系一直处于艺术家这个“观者”的视线内。“石榴”系列是她自由创作的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打破职业的局限性,将视角放到普通的事物上,通过近视的观看方式,让石榴充满生命的笃实感和混沌性。后来,她又创作了“盆景”系列,我们可以从盆景的现实语境出发去理解罗敏的作品,盆景是作为家居的装饰品,而在罗敏的作品中,它们被描绘成实实在在的生命体,艺术家给这些实际意义上被人忽略的事物予以人性的关照。罗敏发现了他们,更确切的来说,也是她发现了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描绘上,没有了“石榴”系列的鲜艳,画面语言更加的纯粹,每个“盆景”有了石头般的厚重感。其实,不管是“石榴”还是“盆景”系列,罗敏的作品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没有同时代女性艺术家过于感性的细腻感。她笔下的植物充满了拟人的个性和坚强的生命力。
“女兵”和“游泳”系列,是她近来的新作。这些作品跟先前的画面不同,从题材上说,她开始转向对日常生活中“人物”的关注。如果说“石榴”“盆景”是一种私密的、内向的观看,那么在新的系列中,艺术家的视角开始由内而外,更具开放性。这样划分或许牵强,因为艺术家几乎同时在进行着这几个题材的转换,只是近来更多倾向于后者。在“女兵”系列中,罗敏的思维依然没有离开紧密的日常生活,透过对新入伍女兵的再现,她想到了自己青春年少时,青春总是匆匆复匆匆,稍纵即逝。在她工作室,我看到她拍摄了很多新女兵照片,卸掉都市的时尚,穿上绿色的军装,更像青春的小伙子,可爱朴素但不娇媚。看着她们的照片,我相信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且无奈的。罗敏对此没有说太多,笑着说她们像自己,看着她们就像看到自己的青春年代。从语言上来说,对“女兵”肖像的绘画,跟“那曲印象”、《祝福》等作品一样,罗敏用她略显厚重的笔触再现了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同的是,“女兵”是她一直以来都熟悉的人物,而且跟自己有着切实的关系,有更多的感情在里面。
罗敏的创作一直富于变化,没有固定的题材。虽然不能确定她以后绘画题材的重心,但我个人认为,“游泳”是她创作上的一次解放,跟写生时候的人物绘画不同,感受不同,出发点不同。在“游泳”系列中,有以下几个特征:绘画技法更加娴熟,笔触自由淋漓、挥洒自如,用色也更加纯粹,构图更加大胆。“石榴”“盆景”“女兵”等多是在寻找和确认自我的存在,是艺术家心理现实的写照,而“游泳”中的人物没有了艺术家自己的心理映照,如果有,也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渴望。这些明朗、纯粹、清澈的画面,似乎是艺术家创作心理的一次蜕变,从关注自身到关注他人,关注更客观的精神现实。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艺术家罗敏超越了身份、性别、职业等种种的现实限制,进入了一种更自由的创作状态。
从罗敏不同系列作品的变化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她创作上的不断进步以及艺术家视角的不断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得出她生活和创作的心境经历了不断明朗化的过程。
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体的经验和感受,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我,再现自我的精神现实,构筑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是近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普遍特征。罗敏也不例外。她不拘泥于已有的创作手法,善于从日常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创作的素材和意义,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个性的视角,将自己和现实统一在朴实而凝练的画面中,无任何矫饰之感。生活中没有纯粹的自由,艺术表达的过程就是对现实自由的一次次突破,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注入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精神现实。无疑,罗敏在创作的自由度上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程度。
自我对话 篇4
节目的受众定位
吴郁教授在《谈话的魅力》一书中说道:“受众对大众传播所传达的各种内容也会加以选择、判断, 他们一般只接受一些与自己的信念相符合的信息。”因此, 一个栏目能否成功、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准确的受众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一档优秀的访谈节目首先必须对社会和受众做深入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栏目的受众群体, 最后要明确目标受众对访谈类节目的需求。
《对话中原》从推出以来便以“关心河南发展、了解中原文化的群众”为目标, 探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分享璀璨瑰丽的中原文化, 关注受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节目开播到现在, 基于准确的受众定位, 也尝试拓宽新的谈话角度, 来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对话中原》在创作灵感上是进步的, 它在锁定自己目标受众的同时, 也能引出更多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和视角。找准一个特定的选题领域, 培养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 为今后栏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话题及嘉宾的选择
在明确受众定位的基础上, 访谈类节目应尽量寻求选题的独特性。只有独特的选题, 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虽然现在访谈类节目讨论的话题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仍然应该选择一些社会热点和受众贴身的话题进行讨论, 把目标定在解决问题、发掘背后信息之上, 致力服务于广大受众。
《对话中原》的话题及嘉宾的选择,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公众人物, 选择在艺术、体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 例如邓亚萍、刘国梁、李瑞英等;2.普通人但不普通的故事, 例如:1977年恢复高考时, 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河南人, 或者虽不是河南人但正在为河南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七七级大学生, 了解他们现在的工作、生活情况;3.河南籍将军、名人的后代以及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的典型人物, 挖掘他们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4.对相同事件的讨论我们要有新锐思想, 例如“钓鱼”、“兴奋剂”事件, 我们要用通俗的话来说高端的问题。总之, 话题选择要遵循“三有”原则, 即有情、有用、有意思。目前, 《对话中原》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挖掘河南戏剧、演艺名人资源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栏目的表现形式
访谈类节目的表现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嘉宾和观众围绕一个话题在主持人的控制下各抒己见, 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话题阐述清楚;另一种是访谈过程中加入外景拍摄的资料, 作为谈话的由头或者谈话中对某些问题的补充和延伸。《对话中原》则是两种形式的结合, 但是在形式的结合上略显粗糙, 没有很好地突出现场感。访谈类节目一般都是录播节目, 《对话中原》也属于该类, 录播节目如何给观众带来一种现场感呢?笔者认为《对话中原》栏目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合理布置谈话场景, 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对话中原》栏目应选择与演播室背景颜色相协调的沙发, 并且沙发的摆放位置应将主持人和嘉宾的席位排成弧形, 营造出一种朋友在自己家里聊天的氛围, 也让嘉宾看到这样的场景布置, 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下。场地的设置和观众参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众的位置离嘉宾远, 观众的参与性就不强;反之, 离得比较近, 观众的热情和互动性就会比较强一些。《对话中原》栏目录制的演播室, 观众离嘉宾的距离就稍微有点远, 这样就会影响到观众的参与性。
巧妙运用多种表达手段。例如画面、资料、空间转换、才艺展示等。电视就是用画面语言来说话的, 在访谈节目中加入画面, 让画面发挥它真实记录事实、表情达意等作用, 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资料包括与访谈嘉宾有关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影像、文学作品等, 编导可以自己进行选择, 以达到展现嘉宾某一方面特点的需要。特定的访谈时空, 有助于主持人控制现场, 形成良好的双向交流。但是, 每一期节目都在规定的时空里进行访谈, 时间长了, 观众就会缺乏新鲜感, 所以, 在节目中可以根据节目的需要进行时空转换, 使节目更具看点。同时, 可以在节目中加入才艺展示, 例如, 《小香玉, 只有香如故》一期, 小香玉现场演唱, 台下小香玉的同学随后也走上台去一同演唱, 引来全场观众的共鸣, 使节目达到了高潮。编导只要保证每期谈话节目不失其特点, 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手段, 这样才能让观众感觉到节目的新意, 感受到节目所要表达的情感。
栏目的后期制作与播出时间。栏目的后期剪辑, 应尽量保持录制节目过程的原汁原味, 保证节目的完整性。播出时, 要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有一种自己“亲临现场”的感觉, 这样才会更真实, 才能吸引住观众。同时, 还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 让网友在网络上也参与到节目中来, 这样可以引起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和关注, 同时也确保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要求, 从而栏目策划团队可以选择相应的话题进行访谈, 使节目更加受欢迎。此外, 栏目的播出时间也会影响栏目的收视率, 《对话中原》的播出时间为每周六上午8:40, 节目时长40分钟。在该时间段安排节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收视率。应该根据受众的作息规律, 合理安排播出时间, 势必会扩大其影响力和收视率。
打造品牌主持人
作为节目主持人, 首要任务是要把握好节目现场的整体走向, 引导嘉宾达到最佳的谈话状态, 使主题的表达趋于完善。怎样使主持人很好地控制整个节目的谈话过程呢?笔者认为, 作为谈话节目, 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策划和采编能力。谈话节目中的任何一个话题不是主持人现场张嘴就来, 都有一个精心策划的过程, 如果主持人与前期策划脱节, 只能靠主持人在问题的表面进行再创作。现在很多谈话节目都对采访嘉宾进行前期采访, 并且把其作为话题的切入点, 从切入的故事、画面片段到话题的衔接, 再从话题的衔接到现场的衔接, 最后再到话题的终结。如果主持人没有这种贯穿始终的思想, 那么在访谈中间就不能很好地和嘉宾沟通, 就很难进行话题的深入。国外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都是从记者成长起来的, 因为他们具备这种策划、采编的能力, 在实践中积累的很多经验, 使他们的社会阅历、专业素养、认知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而能够很好地驾驭整个节目。
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作为主持人来说, 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功, 但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 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整合能力。不仅要能说, 而且要会说。能说是每个主持人都能做到的, 但是会说就要看主持人的个人语言表达水平了, 谈话节目主持人就要具备很强的即兴表达能力, 包括对词语的选择、语法的运用等。同时, 倾听能力也很重要, 主持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嘉宾谈话, 倾听不仅是对嘉宾的尊重, 同时也是主持人捕捉信息的需要。只有听清了对方的谈话内容, 才能了解对方的心境、态度, 才能及时捕捉到嘉宾想说的和不想说的, 灵活应对, 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现场的协调驾驭能力。作为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 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驾驭访谈现场的能力, 善于倾听嘉宾和现场观众提出的观点和问题, 并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进行再次提问, 逐步把主题引向深入。主持人除了要引导话题深入外, 还要协调好现场的各种关系, 使主持人、嘉宾、观众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双向地交流。特别是在录制节目的现场, 录制每期节目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即使主持人事先准备得很充分, 有时现场也会出现突发事件, 这时如何控制访谈场面?只能依靠节目主持人。访谈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 这就要求主持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将话题进行到一定程度, 并且在既定的时间里圆满地完成谈话。同时, 在谈话过程中要想保持话题的“新鲜”, 主持人就要善于抛出话题, 收回话题;要激发嘉宾的谈话热情, 让嘉宾和观众在思想上产生碰撞, 真正实现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所以,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协调驾驭能力是谈话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一种职业技能。
有幽默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斯威夫特曾经说过: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笑话中讲出来的。在访谈过程中, 节目主持人的幽默, 不仅可以放松访谈嘉宾的紧张情绪, 调节现场气氛, 而且在谈话过程中, 当嘉宾有些疲惫时, 主持人的幽默也可以使嘉宾的情绪重新调动起来, 现场的氛围重新活跃起来。
任何一个访谈节目的成功, 都与其节目主持人密不可分。《对话中原》栏目应尽快找到适合自己栏目风格的固定节目主持人, 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位品牌主持人。
自我对话 篇5
performance today.I know I am optimistic and confident.sometimes I prefer to stay alone, reading, listening to music, but I am not lonely, I like to chat with my friends, almost talk everything ,my favorite pastime is reading, playing cards or surfing online.At school, I learn how to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entertainment.Thank you for the attention,that’s all.Would you please simplify the question?您能把这个问题说得简单些吗? Would you please say it in another words?您能用别的话来表达您的意思吗?
Would you please speak a little/bit louder?I can not hear you clearly.您说话声音能大一点好吗?我听不清楚。
当你正在球场或者公交车上突然接到了面试电话,此时没有任何准备,建议你首先试探看看是否可以给你个准备时间稍后再进行电话面试。可以用到的句子:
May I call you back half an hour later? May I have your phone number and recall you?
1、what is your major﹖My major is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I am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modification of nano materials″.2、Which university are you attending﹖
I am attend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grade 23、Have you received any degrees﹖
Yes.FirstI received my Bachelor degree in Chemistryand then an Master degree.4、What course did you like best﹖
computer chemistry applications.I was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course and I think its very useful for my present work.5、Do you feel that you have received a good general training﹖
YesI have studied in an English train-ing program and a computer training program at school.6、Have you ever been employed﹖
I worked as an assistant in my school last year.7、Have you done any work in this field﹖
I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basic office skills.In addition, I learned show to cooperate with my colleagues.8、What are your greatest strengths﹖(实话实说好了,不必客气,但应注意语气和表情,不要给人炫耀之感。)
I feel I am hardworking, responsible and diligent in any project I undertake.9、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you to be happy﹖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me is having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my family members and my friends.My family has always been very closeknitand my friend sand I spend a lot of time together.Without that I would be much less happy than I am.10、What makes you angry﹖
Dishonesty.Its unacceptable.11、What are your personal weaknesses﹖
Im afraid Im a poor talker.Im not comfortable talking with the people whom I have just met for the first time.That is not very good for businessso I have been studying public speaking.12、Are you more of a leader or a follower﹖
I dont try to lead people.Id rather cooperate with everybodyand get the job done by working together.工作要求:我能胜任
13、Do you think you can make yourself easily understood in English﹖
Yesin most circumstances.14、What salary do you expect﹖
Shall we discuss my responsibilities with your company first﹖I think sala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job.15、Any questions﹖
When will I know your decision﹖
自我对话 篇6
近来,赖声川正拉着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何炅一起排练上演新话剧《水中之书》,诗意的名字下,凝聚了他的哲学思考:在水里写书法,一边写字一边就化归于无形了,就像有些生命中发生的事一样,我们是否应该执着于此呢……
不论其它,至少在致力文化事业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赖声川的执着。在赖声川身上,有着众多头衔:著名华人戏剧家,“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上剧场”艺术总监、乌镇戏剧节常任主席,曾任台北艺术大学戲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还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褪去这些标签,对赖声川而言,在他的生活中,满满都是戏剧、佛法和家庭。
对待艺术与为人处事要回归“初心”
艺术创作于赖声川而言,意义非凡,他认为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有太多乐趣在其中。
正如他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创意是一个神秘的旅程,我们都是探险家。人类的创意作品涵盖我们所有的希望和恐惧,所有的需求和欲望,所有的思维、情感和疑惑。从古到今,艺术家、科学家,任何创意人,都有无数需要表达创意的理由,也找到无数的表达方式。
《暗恋桃花源》诞生三十年,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对此赖声川曾说“最棒、最有票房的作品,一定是在最没有功利心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他认为,任何作品的成败,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动机”上面,即一个人当初创作一个作品的动机是什么,最后出来的成果,必须以此动机作为评论的依据。
赖声川解释道,如果你的动机是写一个票房十亿的电影剧本,那最后你的成败就看是否有达到十亿的票房。如果有人说这是一部烂戏,你不会受影响,因为那不是你创作动机中的目标;反过来,如果你的动机是因为单位需要创作一个作品去参加某个奖,那最后的评比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动机,重点就是它有没有得奖,而不会去讨论票房如何市场如何艺术价值如何。
“如果你真的是从心目中想写出一个最好的剧本,不在乎其他任何,那最后出来的东西就很有可能是一个好作品。至于这个作品能不能进入到市场,能够赚多少钱,这并不是你在乎的,因为不是你当初的动机。”在赖声川的经验中,这样的作品反而应该是在市场中最有机会的。
这种对待艺术的心态,赖声川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做人做事。
他认为在生活为人处事中,这个道理也无所不在,“我们跟人交往,或者我们做任何事,我们的动机是什么?这就会深深影响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我们所交往的这些朋友。”
家风培育与自我修炼需利他精神
赖声川注重修行,在他眼里,他的人生中,戏剧、佛法和家庭是完全连在一起的。“很多人对佛法并没有很正确的了解。在我的认知里,佛法并不是宗教而是一个道路。它就是一个寻找生命,寻找宇宙间真理的一种检视方法,以及一种训练自己心的方法。”在赖声川看来,我们都有运动员锻炼中心,却很少有自己内心锻炼的中心,佛法就是一个内心锻炼中心。
而在当下物欲膨胀的社会,如何弘扬好家风家训,如何修炼一个向上向善、自在圆满的自我,赖声川则认为都要回到价值观问题,“我们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是尽量争取一切,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还是我们愿意尽量奉献给这个社会,给人类?”
他认为,这两种价值观就是自私以及利他的两种不同精神。一个社会如果是自私主导,它就会出现各种乱象及不公平;而一个社会如果主导它的精神是利他,一切就会回归和平与和谐。
正如在赖声川的认知里,“文化”这个名词也是中性的,可以高雅,也可以低俗。“文化就是一个族群的表现。而文化是进行式,于是它可以从低俗恶质变成高雅。其中最重要的共识就是价值观,即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被大众所认同的?”他作了一个对比,一个族群是崇尚“抢”还是“让”,我们是抢劫的民族还是礼让的民族。这就是文化表现的两面。
一言以蔽之,即好的家风,修炼向上的自我,都离不开正面的价值观。
说起自己的家风,赖声川提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会昌。用他的话来说,父亲赖家球先生是会昌小地方出来的,“说实话,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论是在国学方面、书法、甚至外文能力,包含到欣赏外国诗词及文学的造诣,都让我想不通他怎么学到的。”
他表示,从小在家里就感受着严格的中式家风,同时也完全接受西方开放的风气。“这其实是培养艺术人才不错的环境!”赖声川认为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
家风需要言传身教,代代相传,赖声川认为父母跟孩子相处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跟我孩子从小沟通,我从来不把她们当孩子,也就是说,我从来不认为她们有任何大人的话是听不懂的。于是我们一向来都像是朋友,有着畅通的沟通管道。”他认为,一家人能沟通、互相没有隐瞒,也因此能有更多的依赖和信任,反过来,大人在小孩身上也可以学到更多。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力量。
【自我对话】推荐阅读:
学生与自我对话07-08
作文,学生自我心灵真诚的对话11-07
商务英语中自我介绍对话12-03
英语对话 关于安慰朋友失恋的搞笑简短对话09-10
对话战役英雄观后感作文_对话战役英雄作文05-21
互动对话07-18
对话模式10-14
对话独白10-16
编者对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