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韩愈短文

2024-08-29

语文 -韩愈短文(通用7篇)

语文 -韩愈短文 篇1

初中语文教案韩愈短文两篇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语文教案-韩愈短文两篇。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二、《马说》结构内容

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

第1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

第2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

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千里马常有”,而“执策”的庸人却曰:“天下天马!”这强烈的对比,是一个极大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三、《马说》写作特点

1.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2.清晰的条理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 7 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四、《马说》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马,却只能屈辱于低*人的手中,(和其他的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为千里马。

能够跑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谷类,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都无法显露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真不识好马啊。

五、《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谋篇立意

韩愈在这篇赠言中,既对董邵南不得志的遭遇予以深切的同情,又以诚挚的感情,殷切的希望,对董邵南提出忠告。以“董生勉乎哉”的微辞,劝他到叛变未息、割据剧烈的河北之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走入歧途。并让他到河北后,要以忠臣望诸君和义士高渐离等为榜样,劝其主和其他豪杰之士归顺唐朝。固然,这是劝告董邵南的赠言,但文中也明显的表现韩愈主张统一、反对分裂的儒家“大一统”的思想。

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结构内容

文章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劝勉,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韩愈短文两篇》。

第1段,写董邵南在京城不得志,往游燕赵之地,一定会有所遇合,鼓励友人努力。

第2段,写古往今来风俗移易,社会环境变化了,燕赵之行也可能没有什么结果,友人应有思想准备。

第3段,嘱托友人替自己凭吊望诸君墓,并向燕赵豪侠之士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为国效力吧!隐有劝友人不要离开京城之意。

七、《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写作特点

1.多用典故,引经据典,如“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指荆轲、高渐离之类的风尘豪侠;其次还有“望诸君”、“屠狗者”。

2.跌宕起伏,含蓄婉转,作者先对友人的举动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笔峰一转,以朋友的身份规劝他去河北之后能劝说河北豪杰效力于朝廷,写作意图跃然纸上。/ 7

3.韩愈写这篇文章,能因事立意,在较短的篇幅里,表达了充实而完整的思想内容。在赠序这种文体上,脱前人窠臼,颇有独到之处,劝告之意鲜明,语言含蓄、深微屈曲,文笔畅快简洁。

八、《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译文

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董先生来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连续多年不被主考官赏识,空有学识才干,忧郁地到(河北)这个地方去。我知道您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的。董先生要努力啊。

说起来像您这样不走运的,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珍惜的,更何况燕赵之士出于他们的本性呢!可我曾听说风气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您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墓,并且留心观察一下当地的集市,还有过去(像高渐离一类)屠狗的人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吧。”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 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 7、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 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 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发现法。

(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 7 / 7 / 7 / 7

语文 -韩愈短文 篇2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人。三岁而孤,养于兄嫂。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中唐以后国势逐渐衰落的时代,韩愈出身于中下级官僚家庭,在政治上不得志,但是他在古代语文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当然也和他的自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韩愈从小就受古文教育熏陶,所以他特别钟爱古文,创作了大量的古文,并且长期从事古文教学活动,也提出了不少教育主张。他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和国子祭酒,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这段时间,正是他34岁至45岁这10年左右,精力充沛,学问文章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除了在官学任职,他还“抗颜为师”,接收了许多私学门人。皇甫湜的《韩先生墓志》说他“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总之,韩愈一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教学很认真,并且讲究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轼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浩然而独存”。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原道》《原性》《师说》《进学解》等著作中。本文对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并对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进行以下的论述分析。

一、性三品说

韩愈的人性论具体见于他的《原性》一文。这篇文章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但“性之品有上、中、下三”。这就是说,天生的就是性,这三种品级的性都是由天规定的。上品的人“善焉而已矣”,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也”,而下品的人则是“恶焉而已矣”。韩愈认为在性之外还有情,情是“接于物而生”,也分上、中、下三品,区别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上品的人,动得其中,中品的人过与不及,而要求得其中。下品的人则直情而行罢了。虽然性与情都有品级,但韩愈认为性是可移的,也就是说教育是有作用的。对上品的人说,“就学而愈明”,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下品的人,则“畏威而寡罪”。韩愈的性三品说是含有阶级的实质的,因此,教育的作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虽说韩愈的性三品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对于当代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能力、资质都是天生的,天命所定的,是不能变更的东西,因而,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加以对待。他在另一传世名篇《进学解》中对此作了专门论述,以良匠、良医为喻,指出教育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之才。韩愈可算是古代教师中因材施教的典范,不仅进行了理论论述,而且将其贯彻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当代的语文教育确实也要面对年龄、经历、性格、语文资质等都不同的学生,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语文素质,因材施教,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信心,从而学生的发展。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有材可教”,想要有材可教,就需广纳贤才。韩愈认为,培养治国兴邦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为此他不但建议上层统治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重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而且从现实出发,整顿国学,在整顿教师队伍与教学风气的同时着手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为国家广纳人才。他敢于抨击科举制的种种弊端,指出靠科举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会埋没治国兴邦的真正人才。他还要求统治者要爱才、惜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切忌鼠目寸光,摧残、埋没人才,为此他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马说》,用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来说明人才的难得和可贵。韩愈这种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

二、师生观

韩愈的教师观主要体现在《师说》一文当中。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先肯定了教师的必要性,接着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也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传道”则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与韩愈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一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道”,那就不称其为教师。从师,就是要师从他的“道”。他感于当时的人“耻学于师”,“师道之不闻也久矣”,并不是说当时没有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也不是说当时没有学生从师学习,而是说当时那些教师只是授书和习句读的师,不是他所要求的传道的师。他将“传道”作为教育第一位的任务,把“授业”当作第二位的任务,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韩愈还把“解惑”提到应有的位置,传道、授业、解惑的排列顺序也是十分恰当的。这不仅包含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而且还体现了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的教育理念。这些思想无疑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统观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也只是教授学习语文的技巧、方法,而对语言本身和思想内涵则避之不谈,而我们从韩愈的教师观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当然,韩愈的“道”是传授儒道,这个内容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是过时了。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生本主义,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后者则是当代语文教育中的“道”。语文课堂教育不仅要完成学科知识传递的任务,更重要的是熏陶人性。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道德体验过程。

此外,韩愈还说“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样就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互为师的师生关系,这和荀子所说的权威主义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同。在人们的意识中,“师道尊严”,教师在上,学生在下,两者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的。我们从韩愈的思想中看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也得到了启示。“教师不仅仅是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的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与学生平等地分享思考成果、知识和经验,交流情感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产生新的发现,最终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们的共同发展。

三、学习方法

韩愈对于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有益的意见,主要针对读书和作文的实践。“沉潜乎义训,反复乎句读”,他认为读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玩索,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汲取精华。读书不仅要“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构其玄”,也要“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即既要精读,也要博览。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韩愈特别强调读书要刻苦,要专心致志。他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口不绝吟”、“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读书为学才能有成。韩愈的读书理论给当代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当今的学生语文阅读量普遍较少,而阅读经典的数量就更加少,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在作文方面,韩愈注重文章的艺术性,一面要求“闳其中”,另一面又要求“肆其外”。“闳中”就是思想内容博大丰富,“肆外”就是语言表达汪洋恣肆。韩愈教学生做文章固然首先要求辞理充沛,但同时也求文笔奇雄简约,浩浩汤汤,势不可挡。他的“闳中肆外”的写作方法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加以改造利用。反观现今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的学生作文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有的学生作文感情真挚却语言平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拓宽丰富学生写作的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在通常语境中语言的规范、习惯用法。此外,要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反复咀嚼体会,感悟语言的魅力,积累生动的语言材料,逐步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是韩愈所说的“肆外”。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到、个性化的感悟,把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时间的思想内涵,进而真正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做到“文中有我”,也就是韩愈所说的“闳中”。

怎样做高中语文阅读短文 篇3

2 对问题专攻某一部分文章,根据问题,判断那一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从各个方面钻研,思考,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在考试时的宝贵时间。

3 最关键的,一定是回答时扣紧文章,哪怕原材料搬上去也好,毕竟离了阅读材料,有百分之五十答错,如果紧扣文章,就有百分之九十答对,哪怕有些不符合,改卷老师同样也会只扣一两分,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文章!紧扣文章!紧扣文章!

4 概括全文主旨的话,那么在你要回答之前先回到文章多浏览几遍,根据故事的大意可以按照;通过...揭示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怎样解答高中语文短文阅读题 篇4

1 题目所自——也就是考试的题目来自哪里,是来自文中的字,还是来自词,还是来自句,还是来自段,还是来自与全篇,来自不同的地方其答题要求就有所不同。每一个题目,你要分清是来自于全文中的哪一个部分,找到它,在语境中寻求答案。

2 题目所指——也就是考试题目指向东方,还是指向西方?这个方向首先要明白,方向错了,答案肯定不对。题目的方向,当然不是自然界的方向,大体上是说,方向来自有内容的,有形式的,内容形式又可细分为若干,还有内容形式兼得的。内容主要是考察文中的思想,形式主要是考察文中的结构。

3 题目所求——也就是考试题目最终需要什么答案,这是在前两个“所”自清楚的基础上得出的,题目的答案经过细化以后,明白了出处,明白了是要回答内容还是形式,如此一来,答题的标准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短文专项训练 篇5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的原因。

5、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6、用“-------------”和“”从文中分别画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比喻句。

7、“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8、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3.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 做得很专心 很认真 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 他拿起我的作业 说 我看看你的作业 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顿时(近义词)

马虎(反义词)严厉(反义词)

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的手,一双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又用那温柔的手。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又想到。

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6、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这句话?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4.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知道么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a ya wa na)。”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名声大振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3、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心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他的心情。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8、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么?谈一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5.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下来了。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好,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知难而进 B、知难而退 C、适可而止 D、勇往直前 E、无所畏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知难而退:

(2)适可而止:

3、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4、你是怎样理解短文的最后一段?

6.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因为我信奉这句话,所以受益匪浅。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考起来并不费力。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什么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个100分。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啊,我这个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鞭策(cè chè)熟悉(shú shóu)似的(sì shì)告诉(shū)

2、找出文中的五个成语,并说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

3、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可举例说明。

4、你喜爱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1)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2、(1)美在有声(2)美在有色(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3、惊喜、高兴、激动。

4、提示:写出能代表春天的特点的句子。

5、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答案不唯一)

2.参考答案:

1、A

2、(1)可从“每天跋涉30里路”、“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刮风下雨”是常有的事、“年龄最小”等方面抓住“十分坚强”这个词语来回答(2)可抓住“十分感动”“感染力”“打动”几个词语

3、专心 渴望 讲述 唤起

4、对知识的渴求 艰苦 知识 忧郁

5、(略)

6、(略)

7、第6自然段

8、如果学生只答出其中一个问题,也可给满分

3.参考答案:

1、温和(温顺)霎时(顷刻、立即、马上)仔细(认真、慎重)和蔼(仁慈、慈祥、亲切)

2、。,:“。”

3、的 得 地 的

4、(1)勤劳、充满爱意(2)通红的手给我刷鞋,温柔的手鼓励我。(3)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想到妈妈那一切都是为了我。

5、C

6、应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以降低难度

4.参考答案:

1、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即可)

2、shǎng ya zhèn

3、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4、“。”,“ ?。”

5、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很悲伤 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 很开心,悲伤顿时一扫而光。窗子的含义:“窗子”喻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心态。“第一扇窗”喻消极悲观的心态,“第二扇窗”喻积极乐观的心态。

6、“开错窗户”是指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小男孩看到的就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7、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要这样认为,我自认为不如人的地方,也许正是自己的闪光点,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乐观的对待人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即可)

8、(略)

5.参考答案:

1、B C A D E B C

2、知难而退:知道事情的难度而退缩。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

3、(见下表)

4、(略)

6.参考答案:

1、cè shú shì sù

2、日积月累 迎刃而解 受益匪浅 胸有成竹 别出心裁

3、(略)

韩愈的人品述评 篇6

关键词:韩愈 人生经历 人生价值取向 人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韩愈是中唐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世称韩昌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对他的人品还是诗品的评价,自古就有分歧。就人品而言,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薛雪称颂他“匡君之心,一饭不忘;救时之念,一刻不懈。”(薛雪《一瓢诗话》)。而司马光则在不少文章中都对韩愈有微词,其《颜乐亭颂》中的批评尤为集中:

“韩子以三书抵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谓先达、后进之士,玄为前后以相推援,如市贾然,以求朝夕米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观其文,知其志,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如此,彼又乌知颜子之所为哉!”

朱熹对韩愈的评价是:

“每日功夫,只是做诗博弈,酣饮取乐而已;至于其做官临政,也无甚可称,其实只是要讨官职而已”(《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

两种评论,各走极端。如何全面、具体、历史地评价韩愈的人品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关于韩愈的人生价值取向

韩愈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父亲韩仲卿、叔父韩绅卿都有着鲜明的庶族地主立场,为官正直。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说韩愈父亲仲卿调补武昌令时,使“奸吏束手,豪宗侧目”;叔父韩绅卿任泾阳令时,也是“破豪家水碾利民田顷凡百万”。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的韩愈,很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他天性聪慧、读书刻苦,“六经”、“诸子”精通,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甘穷厄,汲汲于功名富贵。韩愈三岁丧父,母亲身份不明,早逝或改嫁均无记载,赖长兄韩会抚养长大,十岁时韩会受党争的牵连贬官韶州,两年后韩会病逝韶州。韩愈随寡嫂郑氏北归河阳,旋又因河南发生潘镇叛乱,避居江南的宣州。这些惨痛经历,促使韩愈形成了倔强内敛、重于名利的性格和偏狭躁郁的气质。我们通过他的著作以及史料笔记的记载,不难发现他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局限在做官上,形成了官本位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出仕之欲望。另一方面,韩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是“行道”,立志要继承孔孟以来的儒学传统,做一个大儒,把圣贤人格作为自己自修和继承的目的,凭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干一番事业。其中《赠族侄》所说的“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反映出他早年不同寻常的抱负;《出门》诗:“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豈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写他入长安初涉世时孤独沉闷的心绪,决心用古训来鼓励自己坚持走正确的人生道路,用精神力量对抗现实的腐朽。韩愈早年这种对自我才能的强烈自信,对建功立业的满腔豪情,对力挽中唐道德颓丧之势的执着用世意识,并不是狂妄可笑的表现,而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这正是韩愈“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与积极用世心态的形象概括。

二 韩愈的干谒及与权宦的关系评价

韩愈十九岁时,在饱经亲人吊丧之痛后,肩负着光大门庭的重任,辞别在宣州的家人,踏上了长安求仕的道路。从政对于他来说不只是实现理想的途径,而且是谋求生存所需的手段。他在落第后困守长安、生计窘迫并渴望有人引荐时所写的诗文如《上宰相书》、《应科目时与人书》、《与于襄阳书》等,被人斥为“贪权媚贵”、“急功近利”。从当时环境和历史条件看,是有失公允的。

有唐一代,实行科举制度,但并不彻底,朝廷取士实际上是科举与荐举并存。荐举是指在官员或权贵的荐送下,朝廷不经考试而直接录用的人才。唐太宗时,马周就是西游长安时经中郎将常何荐举入仕为官并终至宰相的。荐举首先要经过干谒权贵,士子须通过诗文让权贵了解自己,由于士子干谒时处于下风,不能不向权贵低头,所谓的文人的气节风度是暂时顾不上的,为了达到被引荐的功利目的,只好自觉贬值,承受人格、个性的委屈、压抑甚至扭曲。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困居长安十年的杜甫不得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身有“傲骨”的李白,到晚年陷入困境时所写的《赠崔咨议》、《天马歌》等,都是直接乞求对方悲悯引荐,获得一官半职。

韩愈始终以干谒为耻,多年后回想起来仍觉羞愧难当。韩愈曾在《与李翱书》说自己当时的处境比颜回还穷,又没有谁可以依靠,不谋求一官半职难以养家糊口,当然不能像司马光那样奢谈“失节”与否的。韩愈在干谒时始终坚持了三点:一是不到权贵府上去“摇尾乞怜”,这点杜甫还做不到;二是坚持“儒服者”之礼,维持了读书人最起码的操守;三是以自己为例,希望有健全国家发现人才、引用人才的制度。他在《三上宰相书》里表现出来的执着信念,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勇于自荐自举的胆略并不是他的缺点,而恰恰是他人格中的闪光点。

韩愈曾作《上李尚书书》,企图为仕进创造客观条件,从宋代至今都受到不少学者指责,认为他在书中对京兆尹李实尽情赞颂,充满谀词。笔者个人认为这种指责有片面性,因为李实当时任司农少卿,又是宗室,且伪装得很好,半年后才暴露其恶迹,韩愈不可能预料得到。韩愈后来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矛头直指李实,并因此被贬到偏远的阳山,恰恰反映他不惧权势、敢做敢为的性格。

三 韩愈的政治理想和对待国计民生的心态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对人民实行仁政,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原道》),反对繁赋苛征,关心人民疾苦。他一生五次任地方官,均有惠于当地人民。他被贬阳山和潮州时,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出己俸百千”兴教办学,千百年来受人崇敬追思。在袁州任刺史时,放免了七百三十一个奴仆。他多次揭露贪官污吏,主张任贤、屯田、改革币制和盐政,主张减免赋税。他的诗《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都是改革弊政、为民请命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史书认为他“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有爱在民”(《新唐书·韩愈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韩愈支持宰相裴度平叛,上书《论淮西事宜状》,担任行军司马,在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镇州军叛乱,朝廷军队被叛军包围,战争形势对朝廷极为不利。韩愈奉命为宣慰使,不顾年事已高,冒着生命危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平息了事态。

唐代中期,佛教蠹国殃民,耗财害政,麻痹人的灵魂。韩愈冒死上书皇帝,撰写了《论佛骨表》,建议皇帝将盅惑民心、罪恶无穷的佛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并表现自己要独立承担因毁掉佛骨之后而可能带来的一切殃咎祸崇。他因此触怒了宪宗,被贬潮州。

韩愈一生,一直反对宦官专权,与他们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写的《上郑尚书相公启》中,曾公开说他“日与宦者为敌”。他任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时,就曾杀了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士,激起了宦官对他的极大不满和攻击,并因此降职为河南令。韩愈对宦官的政治态度,在他修撰的《顺宗实录》中反映得尤为鲜明,书中以大量篇幅,直书宦官劣迹,揭露了宦官手下的流氓无赖的丑恶行径,这在宦官专权的时代,是需要极大勇气和决心的。因为这意味着要冒丢官甚至杀头的风险。

韩愈曾作《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人责备其趋附宦官势力,从当时情况看也不属实。韩愈初到董晋幕府中做观察推官,遇上已有较高职位的宦官俱文珍要上调进京,董晋设宴送别,令韩愈写诗作序相送,纯粹是官场应酬文章,不能就因此断定他谄事宦官,缺乏文德。

从上述可知,韩愈应是一个正直而有良知的人,司马光和朱熹的评价有失历史真实。

至于韩愈反对王叔文集团及“永贞革新”,确实是错误的。这可能与韩愈个人恩怨与宗派情绪有关,被贬潮州时他所写的《永贞行》诗和《潮州刺史谢上表》文,一则攻击“永贞革新”,二则上表谢罪,委曲求怜。他这样做,很可能是出自渴望改变自己当时贬谪处境的自私心态和政治需要有关,当然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四 关于韩愈交友教子的原则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心态

韩愈非常重视友情,奖掖后进不遗余力。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虽然政见不同,甚至有过误解,但一直保持着真挚的友谊。韩愈专门撰写了《马说》一文,举荐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寒士,如孟郊、贾岛等。他不顾流俗,作有《师说》,以师道自居,振兴儒学,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弟子盈门的局面。

有人指出韩愈写了大量的墓志铭,替人歌颂功德,并收取一定的钱财,称之为“谀墓”。为此,仇永明先生撰写了《韩愈谀墓辨》、李光富先生撰写了《论韩愈并不谀墓》,两位先生通过细致的考辨,指出韩愈并未“谀墓”。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既非“谀墓”,也不是为了钱财。今天看来,韩愈撰写这类碑志文章约70余篇,多半符合事实,约20余篇有溢美之词,这主要与墓志铭这种文体本身有关。墓碑、墓志等铭幽之文,一般应死者家属或门生故吏请求而作,作者一般接受润笔(金钱或礼品)之资,势必隐恶扬善,甚至无中生有地对死者进行歌颂。古已有之,不独唐代。韩愈在给某些达官贵人所写的碑志中,确实有些内容不尽真实的情况,这主要有两类:一是被叙述的对象基本上是值得肯定的人物,但称誉过当,有失实之处。他在《衢州徐偃王庙碑》里说:“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诸侯,—出于仁义”。其实,徐偃王行仁义,国谋得到人民和四方诸侯的支持而割据一方。他曾帅九夷以伐宗周,说明他是有政治野心的。韩愈对他过分颂扬,这在当时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是不适宜的。二是被叙述的对象基本上是被否定的人物,韩愈凭个人好感给予肯定或颂扬。如韩宏在平定淮西的战役中,任淮西诸军都统,却乐于自擅,欲倚贼自重,作战懈怠,并没有作出巨大贡献,韩愈却把他描叙得和“纯臣”一般,显然就有“谀墓”之嫌了。事实上,韩愈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至于收取一定钱财,也不能一概冠之为“贪财”,因为当时习俗确实如此。《新唐书·韩愈列传》中记载他:“与人交,终始不少变。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说明韩愈是个重情义、重承诺的人,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亲友托孤于他了。

唐代的两性关系比较开放,官吏士子可拥有除正妻外的其他女性,唐代对游妓无禁令,众多士子都与歌妓一定交往,并且成为时尚。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人就是如此,还留下了一些关于私生活的诗词作品。我们不能因为韩愈的《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中写有“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就认为他是夸耀他和小妾的私生活是“溺色”,也不能因为他与歌妓交往就是“贪色”。事实上,士子与歌妓的交往有着十分复杂的心态,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查阅李剑亮先生著的《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以及沈松勤先生著的《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即使如此,韩愈不隐藏他的世俗生活,不美化他的庸俗,这正是他的率真处。

总之,韩愈的人品高洁,正直坦诚,尽管他的身上还有许多缺点,但瑕不掩玉。闻一多先生曾经将他比为鲁迅,看来亦有一定道理。韩愈以自己杰出的创作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卞孝萱等:《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仇永明:《韩愈谀墓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3] 李光富:《论韩愈并不谀墓》,《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4]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短文排序练习题 篇7

1、(答案)最后,太阳好像害羞了,很快不见了。

(答案)五点半左右,日食开始了。

(答案)渐渐地,圆圆的太阳只剩月牙儿那么一块儿了。

(答案)太阳红着脸,不时地在云层中躲来躲去,像是在拼命逃脱追捕。

(答案)可是每躲一次就被“吃掉”一块。

2、(答案)我想妈妈平时很忙,回家还得给我做饭,我为什么不能学着做一做,让妈妈一下班就吃上饭呢?

(答案)中午,我放学回家,妈妈还没下班。

(答案)火很旺,不久,锅里的水就“咕嘟咕嘟”地响了。

(答案)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淘起米来。

(答案)过了一些时候,我闻到一股饭香,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

(答案)淘了两次,我才把米捞到锅里,然后添上水,把锅放在火炉上。

(答案)我等到水开了,就把火弄小一点,将它慢慢焖干。

3、(答案)为了坚持学习,他找了一个坛子,把两只脚伸进坛子里。(答案)特别是那双脚,蚊子老来进攻,真没办法。

(答案)我国的教育家蔡元培爷爷,从小刻苦学习。无论冬夏,他常常看书到深夜。

(答案)有了坛子的帮忙,蚊子再多,他也不怕咬了。(答案)冬天天气冷,他倒不在乎。

(答案)可是每年夏天的夜晚,蚊子又叮又咬扰得人心烦。

4、(答案)我小心地拾起风筝,心里好不懊悔。

(答案)风筝终于又在我们手中乘风飞上了蓝天。

(答案)一阵风吹过,风筝像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斜斜地一头栽了下来。

(答案)我和哥哥激动得又跳又叫,又喊又笑。

(答案)哥哥鼓励我不要泄气,再来一次。

(答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哥哥去郊外放风筝。

(答案)哥哥举着风筝,我拉着线跑阿跑,风筝飞起来啦!

5、(答案)我和小朋友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那些大红枣真叫人喜爱。

(答案)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小花。

(答案)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大红枣,树上好像挂满了很多小灯笼似的。

(答案)夏天,枣上结满了小青枣。

(答案)我们院里有一棵枣树,那是一棵古老而又高大的枣树。

(答案)到了秋末冬初,我们吃着又红又甜的大枣,心里十分感激种枣的人。

6、(答案)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

(答案)小猴子很淘气,一会儿爬,一会儿跳,玩得十分高兴。

(答案)猴子妈妈更加着急,在附近跑来跑去,也找不到小动物来帮忙。

(答案)它一不小心,掉进了地洞。

(答案)后来,猴子妈妈看到了一根很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答案)猴子妈妈带着小猴子到树林里去玩。

7、(答案)我们站在海滩上静静地等着。

(答案)阿,太阳升起来了。

(答案)上个星期五,我们一家人到海滩看日出。

(答案)过了一会儿,太阳像个大火球,一下子跳出了海面。

(答案)渐渐地,东方开始发白了,还出现了一些红霞。

(答案)我们来到海滩的时候,天空还是蒙蒙的。

8、(答案)六点半钟,大队长宣布:“六一”营火晚会现在开始!

(答案)晚上九点,营火晚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答案)“六一”的晚上,我穿着整洁的衣服,佩戴着鲜红的红领巾,兴高采烈地到学校参加营火晚会。

(答案)营火在燃烧,映红了我们的笑脸。文艺节目开始了,各中队都表演了自己排练的节目。

9、(答案)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地大雨泼下来了。

(答案)下午真闷热,天边的乌云推到了头顶。

(答案)可是,只一会儿便雨过天晴。

(答案)一阵狂风,天色阴暗,看来要下雨。

(答案)又是一个亮堂堂的天地了。

10、(答案)我家的客厅虽然不大,但是布置得整齐、美观。

(答案)这个小小的客厅是我们吃饭、学习ⅱ娱乐的地方。

(答案)一进门,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风景画,画的是万里长城。

(答案)左边是两张单人沙发,中间摆着茶几,茶几上摆着一盆朔料花。

(答案)挨着书柜是通往卧室的门,门后是我挂书包的地方。

(答案)右边的桌子上摆着电视机,旁边还放着爸爸的书柜。

11、(答案)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答案)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答案)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答案)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答案)一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答案)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12、(答案)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答案)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答案)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答案)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答案)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

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答案)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13、(答案)品字行上升,品字行下坠,品字行斜过蓝天

(答案)最难忘是老鹰带小鹰学飞

(答案)鹰爸爸,鹰妈妈,中间是很小的鹰.逆风飞,迎风飞,并拢翅膀直线坠下,再鼓动双翼直线上升

(答案)爸爸妈妈并排并肩,后面是儿子

(答案)在我们心里,鹰是空中的音乐

(答案)不管多么绝望、悲伤,只要看到鹰从天上飞过,心就不会死

14.(答案)湖上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腰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答案)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缀着绿

色图案的绿缎子。

(答案)她在微风吹动下,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答案)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口粮,好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答案)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

15.(答案)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答案)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答案)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答案)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答案)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16.(答案)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答案)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答案)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方法。

(答案)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答案)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大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17、(答案)一天,村民集合在小山下,看到它摇摇欲坠的样子,担心它总有一天要倾倒下来,把村庄压

碎。

(答案)由于风吹雨打日晒,小山不时落下石块,威胁着村民的安全。

(答案)英国威尔斯有个谷口村,村外有座小山。

(答案)经过商量,他们锻铸了一条巨大的粗铁链,把整个山锁起来。

(答案)山下有一家酒店,两家快餐店、两个咖啡馆和一个书店。

(答案)后来,人们称之为“锁山艺术”。

18、(答案)湖当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答案)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从湖面吹来,好凉爽啊!

(答案)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答案)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

(答案)在湖水的游泳区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玩得很开心。

(答案)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看见一片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大塔。

19、(答案)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答案)鲁班一心想为人们做个既能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答案)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答案)于是,他照着荷叶的样子,用竹条扎成架子,蒙上羊皮,做了起来。

(答案)后来,鲁班终于想出好办法,制造出现在这样的伞。

(答案)鲁班的妻子瞧着伞,高兴地说:“要是能让它收起来就好了。”

20、(答案)狼说:“好,我放了你。不过你得告诉我,为 什么你们松鼠这样欢欢乐乐,总在树上蹦蹦跳跳,而我总是闷闷不乐?”

(答案)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小心跳到一只睡觉的狼身上,狼地跳起来,要吃掉松鼠。

(答案)狼把他放了。松鼠上了树,对狼说:“你老闷闷不 乐,是因为你凶恶。我们欢欢乐乐,是因为我们善良,不做坏事。”

(答案)松鼠请求说:“放了我吧!”

(答案)松鼠说:“你先放我回到树上去,我才告诉你,要不然我实在怕你,讲不出来。”

21(答案)妈妈赶忙拉住小军的手,说:“先洗洗手,再吃饭。”

(答案)他放下书包就要去端饭碗。

(答案)小军听了妈妈的话,先去洗了手,然后再吃饭。

(答案)妈妈高兴地说:“对了,这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答案)下午,小军回到家,看见桌上已经摆上了饭菜。

22、(答案)它飞到河边看见一只小羊在吃青草。

(答案)小羊看见老鹰飞下来的情形不妙,回头就跑。

(答案)有一只老鹰肚子饿了,出来寻找食物。

(答案)它便飞下来,想把小羊吃掉。

(答案)小羊大声呼救。

(答案)羊妈妈听见了,急忙跑过来,把老鹰赶走了。

(答案)老鹰用力想把小羊抓住。

23、(答案)达马没留神,脚一滑,掉到水里去了,绿娃大声呼喊:“救命呀!”

(答案)十月的一天,绿娃带着他的弟弟达马过独木桥。

(答案)对岸住着解放军,他们听见喊声飞快地跑到河边,把外衣一脱,跳下水去。

(答案)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不怕疼,一个劲儿跟激流搏斗,拼命朝达马那边游去,终于救起了小达马。

(答案)河水冰冷刺骨,河里石头多,急流冲来,人站不住,身子就碰到石头上,疼得很。

24(答案)每天,小燕子吃饱了,就待在屋檐下,缩着脖子闭着眼睛打盹。

(答案)燕子妈妈生了一对小燕子。

(答案)用翅膀搂着他们睡觉,捉虫子为他们吃,还给他们唱歌听。

(答案)一天,燕子妈妈对他们说:“孩子呀!你们也不小了。小翅膀也长起来了,应该学学飞呀!要不然,将来会成为没有用的废物。”

(答案)小燕子长得很可爱,燕子妈妈非常爱他们。

25(答案)我连忙走上一步向老师问好。

(答案)生爱师,师爱生,我心里真快乐。

(答案)同学们也一个跟着一个地向老师问好。

(答案)我走进校门口,远远看见老师在教室门口。

(答案)老师也向同学一个一个地问好。

(答案)同学们心里也都很快乐。

26、(答案)郭萍为了澄清自己,把藏的票拿了出来,是张最差的票。

(答案)郭萍拿了电影票从办公室走出来,走到门口,先挑一张票,被张红看见。

(答案)郭萍开始发票,张红对位置不满意,说郭萍藏好票。

(答案)张红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开始和同学议论。

(答案)同学们愕然,张红也愧悔交加、无地自容。

27、(答案)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答案)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答案)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答案)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答案)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

(答案)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28、(6)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懂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2)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7)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

(4)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1)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 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

(5)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29(答案)我顺着霞光往南望去,看傲然挺立的高山的山壁上,也洒上了一层光。

(答案)当我再次抬起头仰望天空时,竟然有几颗忽隐忽现的小星星在调皮地着眼睛了。

(答案)我向西边望去,只见天边有一片红霞。霞光照在山顶上,树染红了,雨亭也染红了。

(答案)我望着那如绸的霞,听着大院里的树叶“沙沙”的响声,已如醉痴。(答案)我坐在阳台上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已悄悄地躲在山后了。

30、(答案)鸡尾,是盛产哈密瓜的新疆

(答案)你看,她多像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啊

(答案)鸡头,是物产丰富的东北三省

(答案)鸡背,是一碧千里的内蒙古草原

(答案)我有一张鸡年的邮票

(答案)鸡腹,密布着许多海港和名城

(答案)雄鸡的心脏,正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31、(答案)豆豆听到同学的呼唤,也兴奋地跑到花园空地上。

(答案)大家用手指着美丽是烟火,又叫又跳,开心极了。

(答案)过春节了,到处都是一派喜洋洋的景象。

(答案)天黑的时候,小朋友们去看放烟火。

(答案)看!那烟火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绿的,就像流星从天而降。

32(答案)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

(答案)王吉文仔细一看,原来是师长。

(答案)他正在想着,忽然看见远处出现一簇人影。

(答案)马上坐着两个人,牵马的那个人肩上背着两枝步枪,一手牵着缰绳,手搀着一个病号。

(答案)但是这伙人走到跟前,他却失望了。

(答案)人影近了,还有一匹马。

33、(4)耳边响起国歌,我兴奋得几乎抓不住绳子

(1)第一次升旗,将永远留在我记忆之中

(2)这星期轮到我班升旗了,老师会选谁升旗呢?

(7)我暗下决心,从现在起,我也要为国旗争光

(3)老师选我当,我真自豪

(5)随着国歌,红旗上升

(6)我向国旗走去

34、(答案)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证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证据越来越多。

(答案)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还有一定的局限。

(答案)比如说,对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而一味强调微小变异的积累。

(答案)但生物究竟如何进化仍是众说纷纭的。

(答案)早在上一世纪达尔文就指出生物不是由“上帝”创 造的,而是由公共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或多或少的有着亲缘关系。

(答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进化理论越来 越不能解释丰富多采的生物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因此进化论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35、(答案)我便到小水湾去钓鱼

(2 答案)每次到那里去,我都钓回满满一网兜。

(答案)小水湾里鱼可多拉,柳条鱼、麦穗鱼,还有金鳞尾巴的鲤鱼。

(答案)鱼可爱咬钩了,我那侵在水中的网兜里,鱼越来越多。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下一篇:教师进岗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