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2024-10-29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通用14篇)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1

听特级教师巡回讲座有感

南平小学

最近,国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走进了我县,我有幸认真聆听了来自特级教师王亚丽老师和省骨干教师范晓芳老师的两堂精彩语文课,感觉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我觉得上课教师应该具备活泼开朗,热情向上的乐观性格。这样在课堂中老师生动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及积极的心态自然而然的会感染到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跟积极性。如王老师和范老师上课时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积极鼓励学生,让我感受到老师特富有魔力的课堂语言,有效的操作活动,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第二,要精心准备,肯花心思,肯动脑筋,耐心总结。肯花时间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肯花时间了解学生,知道他们那些方面容易接受,那些方面需要加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肯花时间在研究教法上,要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适当的游戏与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常教常新。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过很多公开课,其中不乏很多出彩的游戏与活动,往往令人忍不住叫好。这些游戏跟活动教材上是没有的,哪里来得呢?自然是教师动脑的结果;我觉得还得在上完课后肯花时间去分析总结自己这节课的得失。所谓“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就是要处理好课堂人际关系。课堂人际关系包括优化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师生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学生才会崇拜其,乐于与之交往。同时,“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各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是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重难点”,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悔过“自新”教师应对后进生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应尽量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感。

第四,在许多公开课追求新意、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时候,名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最纯朴的方式把“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做了生动的阐释。在对名师课堂智慧的挖掘中,课堂细节中蕴涵的盎然春意最能打动我们。那是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有热烈的争论,有善意的宽容,有师生的教学相长。这来自于名师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名师总是能够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地赞扬,并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有热情的激励;即使答错题,也能体面地坐下,并且每一个问题都能有正确的归因和评价。

通过这次“讲座”,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专业型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2

一、做一个爱语文的语文教师

赵老师在讲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时, 提到的第一条就是求强效, “强”就是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觉得课堂中的活动弄得热闹, 孩子们玩得开心, 这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其实正像赵老师所说:“这些游戏或是课件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根本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只是你这个新鲜的、好玩的游戏或是画面, 并没有真正地喜欢语文本身。”赵老师不时地用解析中国汉字的例子来说明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才是不失语文味的语文课,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学习, 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根本。说到这点, 作为教了十几年语文的我真的自感惭愧, 自认为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 然而我却对这一本本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教材, 没有深入地去挖掘、去研究、去真正地爱它。就像赵老师说的:“作为老师的不去爱你所教的学科, 又怎能让你教的学生去喜欢这门学科呢?”让语文成为“屋”, 我们成为“乌”, 使学生“爱屋”才能爱我们这个“乌”。

二、语文教学路上不跑偏

赵老师说:“语文教学常常会涉及了多种学科的内容, 弄不好就容易跑偏……”这句话看似幽默的笑话, 但却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我们教师一个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然而, 我们教师有时候是不是真正地把握住了每一个学科的本质, 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在本位的学科理念中学习、成长。谈到语文学科的本质, 赵老师说:“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 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应该做的事。”赵老师还用生动的示意图演示解说了这几者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语文课堂或者说语文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字词句篇的过程中, 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又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 提高学生们感悟字词句篇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正确、准确地控制语文学科方向;揭示语文科学规律;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就不至于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了。

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赵老师和洮南实验小学五年三班的学生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 然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疲惫,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赵老师的教学魅力在哪里?回想起来, 我认为还是赵老师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和学生朋友式的谈话交流、不断地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这是孩子们在远远超出常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 还没有感到累的原因。想到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缺失了这些, 才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蒙头大睡、疲惫不堪。又说到习作教学课让教师们挠头, 让孩子头疼, 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 赵老师言传身教为我们总结了有价值的五条经验:有用、有材、有法、有标、有成。让我们在习作教学课上又增添了一份可行的方法。其中“有标”和“有成”让我感触最深, 也是我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

有标, 就是把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不是藏在教师的手中, 要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标准可依, 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不再盲目地修改, 不再在老师云里雾里的评语中打转转, 这一点是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难怪学生的习作改了又改, 老师还是不怎么满意, 原来是我们教师没有明确到底你让学生往哪个方向改, 往哪个标准改。

有成, 就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通常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就是笼统的等级制, 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哪儿好?哪儿不好?赵老师提出:分项给分、问题减分、好的地方加分。这样就会很明显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有可取之处的地方在哪儿?同时要多表扬, 少批评,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就会使学生“乐写”, 从而也就解决了习作教学难, 孩子习作难问题了。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3

这场特别的活动便是上海特级教师联谊会发起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特级教师金山公益活动”,在4月7日这一天内共在金山区举行了三场学前教育的公益讲座,有8名市级学前教育的特级教师进行了微报告和集体教学活动,吸引了近千名金山地区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市“第三届农村培训师班”学员。

公益课堂开到乡村里

“粉丝”不远来追随

“今天我也听上应彩云的课啦!”刚走进活动现场,前来听课的年青幼儿园老师便快乐得像林间小鸟。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长期在本溪路幼儿园从事一线的幼教工作,她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能够体察幼儿的需要,进行自主性的教育,深受一线幼儿园老师的喜爱。

这一次,应彩云对着金山亭林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即兴式的现场教学,并针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选择与实施,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无论是临时过来上课的幼儿,还是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教师,都被应彩云的精彩课程感染。

此刻,她仿佛就是这些小朋友的带班老师,那么亲切和蔼,领着孩子们融入绘本课堂的世界。她又仿佛是金山老师们身边的好友或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分享幼儿教育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更是有一群群的幼儿园老师讲将应彩云围住,或合影,或闲谈。虽然应彩云与这群农村幼儿园教师分处上海不同的区域,但频繁地前往郊区与异地进行公益活动和帮扶支教,让她的优秀教育经验播撒至每一处不起眼的大地。

应彩云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到外地的农村幼儿园讲课,有位偏远地区的年轻女教师便早早地了解到了消息,安排日程。甚至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奔波三个小时的车程,就为听上应彩云的公开课,与她见面留影,交流幼教工作心得。

这样的“粉丝”并不少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在上海或外地,每当她到一处讲课时,周边的幼教老师都想方设法获取活动信息,早早地调课,留下空档以便专程去听课。“应老师不仅课讲得精彩生动,而且她对幼儿教育的细致入微,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园老师学习与借鉴。”亭林幼儿园的奚老师由衷地说道,“应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和精神力量。”

作为上海特级教师联谊会的副秘书长,应彩云如今还负责联谊会学前教育方面的公益活动的召集工作。她坦言:“这些年以来参加过不计其数的公益活动,是公益为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让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幼儿教育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群,传向更远的地方。”

园长帮扶“一对一”

“传经送宝”惠及全园师生

同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园长高一敏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特级教师金山公益活动”上,高一敏以“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实践与思考”为题,向教师们介绍了如何在幼儿阶段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何实施?科学活动的几个阶段怎么样……高一敏在讲解中总是结合科技幼儿园的的教学实践成果,真切实在地给金山的幼儿园老师和园长们传授最前沿的幼儿科学教育方法,让他们获得清晰、科学的启发。

高一敏表示,她与金山区的学前教育已经结缘了很多年,每一次帮扶支教,都能欣喜地看到这里的幼儿园教育和管理越来科学、人性化,园长和老师们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金山是徐汇区对口的教育扶持区域,作为扎根幼教的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与成果分享给每一位一线教师,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是双赢甚至多赢的过程。”

在金山亭林幼儿园园长奚新梅的眼里,高一敏就是这样一位智慧平和、富有情怀和胸襟的学前教育家。

她与高一敏正式相识2012年的金山区“领军校长培训班”,那时高一敏是她的“师傅”。两位分处上海不同区域的“一对一”配对帮扶就开始于此。此后两年的交流培训,培训的“受惠”对象已远远不止她们“师徒二人”,更是扩散至金山亭林和徐汇科技两所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

据介绍,高一敏不仅将前沿的幼儿园办学思路带到金山亭林,而且鼓励徐汇科技幼儿园的名师走进亭林、传经送宝。此外,高一敏还频繁邀请亭林的一线教师前往徐汇进行观摩学习,每一次徐汇的园本培训、教育学术节、培训基地活动,都少不了金山幼教老师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高一敏还时时关注幼教改革动态,引导金山的老师们关注最新的政策讯息。记得2012年年底国家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高一敏便青睐教研室的专家,共同为金山和徐汇的一线教师们解读文件内容,指导幼儿教育深入发展。

“这对我们郊区的幼儿园来说,无疑是紧跟时代的一场‘及时雨,这对我们把握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建议。”

奚新梅表示,如今两年期的“领军校长培训班”已经结束,但两所幼儿园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只要我们有问题或需求,高园长便会带着她的团队给我们提供无偿的扶助。”

“高园长的公益之心就像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幼教职业生涯一样,永远充满着激情、没有倦怠。”奚新梅感慨道。

上海特级教师联谊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方培君表示,特级教师团队已经在上海多个区域践行了公益行动。金山区学前教育公益活动,不仅让郊区的老师们亲临现场。领略特级教师的教育风采和精神内涵,也给金山区的幼儿园教育送来了科学前沿的信息和专业化的指导。

听特级教师陈海燕执教有感 篇4

乾元中心小学 张建强

一、随感

陈老师的课“老套”、“过时”,但踏实、扎实、亲切。我们自己也不喜欢严肃的老师,而却时常扮演者严厉的角色。陈老师的课整堂课都在于学生交心,想尽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在交谈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预设的目标。她是真正的在全心全意地上好一堂课,她的语言循循善诱,犹如春天的雨露轻轻地拍打在学生的幼嫩的心灵上,激起如许美丽的涟漪,学生的个性在此间得到充分地张扬。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紧扣,目标明确。

对比我们自己的课堂就显得浮躁了,就如同吃快餐、泡面一般——速成。很多的问题、练习都直指课堂作业本或考试要点。至于文章的整体性,文字所表达的意境都已经支离破碎。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老师上课时配着音乐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的情景了。孩子们是那样的投入,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在那一刻我一定是个幸福的孩子。(当然能作为听课老师坐在后面听也很享受的)讲故事我们也会,但我们觉得太“老套”,准备一下也挺“麻烦”的,所以“省”掉了。读词语的方法我们也有很多,但觉得没什么重要的,也“省”掉了„„很多我们认为不必要的东西,学生却很在乎。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讲的重点难点,很有用的大道理等等,讲了N遍都还有学生忘记。但我们的小错误,口误哪怕是那么的不经意,学生却很感兴趣,连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会“过目不忘”,“穷追不舍”。由此想到,我们似乎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牵着缰绳拉学生去我们想要的地方。学生想要学什么?想要怎样的学习氛围,怎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终究不知,也不想花时间去思考。

二、借鉴

陈老师的这堂课,犹如把她的很多件法宝无私摆在了桌子上,任我们摄取。但我的想法是“各取所需”。解释一下这里的“各取所需”:陈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也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些是浑然天成的我们学不了,有些是多年积淀而成的我们慢慢来,有些是日常的我们可以现学现做的。我怕取得太多到时只是占了地儿,于是就用心记下了这几点学以致用:

1、指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用正能量。比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好,会直接说“某某同学请坐好来“等一些带有负能量的语言。而陈老师则会用“某某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等富含正能量的激励语。结果当然是后者的效果胜于前者好多好多,而且屡试不爽。(可以直接拿来用,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2、要学生做到的东西,教师也要身体力行。这里主要讲的是老师的示范作用。要背的课文老师先背出(我这里自己琢磨了一套背诵的方法,在学生那里试验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推广怕闹笑话,需要的就私密了)。要重点朗读的句子、语段,老师要先能示范朗读。甚至需要学生课堂表演的动作,要歌唱的歌词老师也要先学会。

3、张扬学生个性,老师不仅要铺设好软环境,更要做好软环境的保护伞。陈老师的课堂,无论在朗读句子,还是想象上,都很重视引导和保护着孩子们的个性解读。如“讨厌”一词怎么读;在想象说话时,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是很满意,陈老师也是鼓励有加,不急于求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客观规律,我们往往会“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

三、结束语

听教师专业成长讲座有感 篇5

8月26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教育局教科所王文涛主任作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讲座。主题是翻转课堂、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医生比较,医生的专业性很强,而我们老师目前相对而言专业性就要差得多了。中国教育名家窦桂梅曾说过这样让人深醒的话: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静心钻研。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们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读书。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阅读很多书,就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向课堂。读书已经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起点,也定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终点。让书之香韵像春天里鲜花之芬芳一样萦绕在身边,这不是我们老师应该追求的人生最爱吗?读书、思考、借鉴、成长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基于教师个人成长的反思,是教学论文撰写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崭新的研究方式,能推动教师自我唤醒、自我反思,自传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一句话,教育反思,从今天做起。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6

有感

5月9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海南省教培院李洪山主任关于中小学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的讲座,颇有感触。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讲座的收获吧。

一、关于教师成长的类型。

讲座一开始,李主任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试图畅想以后的教师生涯:三年后的我会有什么变化?十年后的我会有什么发展?二十年后的我又会有什么成就.接着 李主任在他的讲座中将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简单循环,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第二类改进循环,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改进设计——教学活动„„;第三类研究循环,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科学研究——改进设计——教学实践„„。听了他的这个分类以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细细一想,过去自己的教研意识很薄弱。

总是认为,“研究”应该是专家们的工作,是理论工作者的工作。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教好自己的书,学生们能够不断进步,也就够了。听了李洪山主任的讲座后才顿悟,其实可以研究就是研究我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比方说研究一下近些年来高考问题中某一类题型如何设题,实际的知识点有哪些,如何规范作答,学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哪些问题等,而这些,本来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做的事情呀,所以,我 们不必把这些课题研究想得那么神秘,我们要做到这些事情仅仅是,拿起笔,把我们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展示给公众而已。

在讲座中,李洪山主任给我们明确了教研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教师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懂教研,会教研。因此,李洪山主任提到教师应该树立五大科研意识:

一)任务意识。李主任在讲座中谈到任务意识,认为必须把教研当成一项任务,结合研究目标与内容分解任务。

二)

节点意识。所谓的节点意识,是将研究任务分解到各阶段,确定完成子任务、子目标的时间节点。

三)数据意识。数据意识就是能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通过用数据来进行推断。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四)案例意识。李主任在讲座中提醒我们注意积累研究实验中的具体案例,用案例来说明自己的实验或研究效果。

五)成果意识。成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展现。作为教师的成果通常展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 第二,教研方面的成果。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教师普遍都很关注。

二、关于课题研究灵感的积累

李洪山主任在讲座中提到了要注意收集平时实践中的案例,而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能说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没有灵感,而是缺乏收集,没有把灵感变成智慧的火花。今天听完报告,心里深感愧疚,时间不都是挤出来的吗,很多同事都可以做到,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

三、关于课题研究的选材

听了李洪山主任的讲座以后,我终于豁然开朗了:原来,课题研究不是一件非得要酝酿琢磨很久的事情,就如课题的选材也可以研究我们自己在平时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课题选题范围越小,越容易切入,越容易写到点子上,当然也可以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来分析。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7

一、“口算练习”——体会审题的必要性

上课伊始,华老师先让学生做了几道口算题:

这几道题中既有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还有小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结果只有7位同学全对,订正完毕后,华老师让学生4人一组合作交流做题的得失。看似简单的计算练习,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口算训练和计算能力的考察,也使学生体会到口算题同样要审题,也要具备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草率。

二、“巧设陷阱”——体会审题的重要性

其实,几道口算题只是华老师让学生小试牛刀,而设计的一个小陷阱而已,接下来华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试卷,试卷内容为:

(1) 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 脱式计算1.25×32×0.25

(3) 解方程6.8+3.2X=26

(4) 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 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 如果你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你就笑在心里,等待第5分钟的到来,好吗?

(7) 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 (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这是一张独具匠心的试卷,发下试卷后,华老师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把试卷做完。5分钟过后,很多学生不情愿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统计下来,有14位同学完成了练习。“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这是很多同学不解的关键问题。“老师的第6题告诉我们只用完成第一道题。”有一个完成的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时很多同学才恍然大悟发现上当。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审题太重要了。这种体验远比教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

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

接着华老师让学生完成4、5、7道题,这是华老师设计的3道实际问题,3道题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设计意图。第4道题根据通常解决问题的经验,题目里的每一个条件和有关数据都会在答题的过程中用到,学生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惯性思维,题目里出现的条件和数字没有用完就觉得做不对,所以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没做对,答成了“4小时以后汽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华老师认为,这是以前的经验妨碍了我们,经验是有用的,但是什么时候用这个经验那就是本领。这道题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不能光凭经验,先要把题目看完看清楚后才能下笔,题里的每一个条件不一定在答题中都用到,所以解决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

第5道题是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道选择哪些条件是对解题有用的,学会这样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题意的能力肯定会不断提高。第7道题是缺条件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定势,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悟出题者的深意,这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

四、“总结巩固”———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

最后,华老师引出“审题”诗来结束这节课:“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没读3遍别起动”。这时,学生已经在多次“上当”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仔细审题”的必要性,明白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要先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条件和恰当运用经验等等。平时在做习题时教师总是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然而,学生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题就做,结果是“题目要求没领会就答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在不露痕迹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充分诠释了“无痕教育”的深意。

“中国教师梦-全国特级教师讲座 篇8

9月10日和9月11日,我和安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本真课堂暨阅读与识字”观摩活动。这是一次重视课堂呈现与经验传播交流的学习活动,主讲教师著名特级教师郭学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孟强,本次活动采取先教学后讲座的形式。从创意写作、绘本阅读、核心素养下的1+X的课程以及小学语文组串教学的实践探究等形式进行讲解,让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引领,感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理念与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就我的所思所想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听郭学萍又名“长辫子老师”,她讲的 示范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和写作》课让我记忆犹新,从她的穿衣风格看出她的与众不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文艺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慢慢带入到观察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让孩子观察老师的外貌、穿着打扮,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以及抓住特点的描绘,最后还带着孩子一边进行活动一边理顺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诗意化的语言方向也找到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她本身的亲和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上下来,学生学的轻松愉悦,听课的老师更是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窦桂梅老师的《阿从长与山海经》,我发现窦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说的很少,直接讲解的很少,而是不断用有启发性的教学话语多启发学生说,她始终弯着腰,用一种谦虚的倾听的身势语,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在她的课上我们听到虽然老师说的很少,但是学生很积极,在老师专业的带领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窦老师提倡主题教学,所谓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

孟强老师的组串教学,讲解诗的四个步骤,不是“读诗-介绍作者-翻译是个意思-背诗歌”而是“读-猜-品-比”着四个步骤,张老师在示范课上讲解《渔歌子》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猜一猜,看谁猜得最奇特?”这种方式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唱一唱,演一演来让学生体会意境与情感。

从孟老师的讲解中我学到讲解诗歌独特方法,同时还学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读写要结合,课堂不是问答,而是一个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一丝,作者在这首诗歌里面所要表达的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教会学生语言运用的表达规律,从多角度进行练习,练习是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听讲座有感 篇9

通过这次的专家讲座培训,我感受的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刚步入教育事业的大家庭,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逐步的完善自我。

感悟一:读书能育己、育人

孔子曾经感叹过儒冠误身,说是自己做事不成的原因是读书太多了。而汪洙在《神童诗》中反驳到: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我理解的是:别说读书耽误人,读书不会对人有负面的影响。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自身狭隘的范围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讲起课来才会字字珠玑、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我们身为教师都不能认真地读书,渊博的知识从哪来?开阔的视野从哪来?又如何能够教书育人?

感悟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就像《老子》中所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如何教学生去学。教学应该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能跳出文本,在生活中学习与提升,在观察和探究中学习,从而,在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获取新的知识,对学习有更多的领悟与体会。

感悟三:让学生在玩中学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10

一、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本节课是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 在上课伊始, 徐老师创设情景, 要将一沓纸分给全班学生, 但是需要把每张纸分成两半, 徐老师一张一张地撕纸, 撕到第三张时, 学生发出声音:“怎么还一张一张地撕?”此时徐老师停下来, 让学生说一说他会怎么分?学生发言:“将纸叠放在一起, 一起撕开, 这样就更快了啊!”徐老师抓住孩子的想法, 强调优化的重要性。教师又设置疑问, 如果要把撕开的纸发给全班同学应该怎么发?学生:“同时发!”教师设置撕纸和发纸的情景, 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多种方案中找出最简单最优化的解决办法, 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统筹与优化的思想, 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徐老师还借助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统筹与优化的阐释, 让学生明确该思想的本质和含义, 第一步:“从整体考虑, 创造多种解决方案。”第二步:“选择最佳方案, 节约资源和时间”。另外, 教师将本节课使用的数学语言“统筹”、“优化”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指出学生平时遇到的“一题多解, 多中选优”, 就隐含了统筹与优化的思想, 这样学生不会对这两个词语感到陌生, 而且更加明确了该思想的内涵, 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统筹与优化的思想解决今天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活动中充分感悟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

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徐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教师出示问题情景:“每次只能烙2张饼, 每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学生答到烙2张饼需要6分钟或者12分钟, 为了让学生展示思考过程, 徐老师就地取材, 让学生用手表示饼, 手心、手背分别代表饼的正面和反面, 在开始烙的时候学生会加上动作, 并且喊出“锅来了!”另一位同学再喊“饼来了!”一声“呲啦!”表示饼的一面烙好了。本节课利用双手作为学习的工具, 让课堂简单有趣,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 体现“人人参与”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烙饼的模拟经验, 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省时间最省资源的方法, 体会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

三、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模型,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烙2张饼的经验, 即同时烙2张饼最少需要6分钟, 徐老师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 猜想还能知道烙几张饼需要的时间, 学生说出烙4张饼最少需要12分钟。这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再次积累活动经验, 在知道烙2张饼和4张饼需要的最少时间的基础上, 学生自然能说出烙6张饼最少需要18分钟。

在探讨完偶数张饼时的解决策略后, 接着探讨奇数张饼的解决方案。教师提出疑问: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这时出现认知困难, 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同时烙3张饼, 如果先同时烙2张饼, 再烙第3张饼, 则需要12分钟。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找到了更省时间的解决办法, 即3张饼“交替”烙使用的时间最少, 需要9分钟。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并且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 得出5张饼需要15分钟的结论。在发现烙2、3、4、5、6张饼用的最少时间后, 学生发现规律:每增加1张饼, 时间就会增加3分钟。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 烙1张饼需要3分钟, 可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烙1张饼, 需要6分钟。通过探讨交流, 学生明确了规律是适用于特定的情景和条件的, 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此时, 徐老师再次设置疑问, 如果没有条件限制, 你能想到烙1张饼最省时间的方法吗?老师用自己的手表示1张饼, 此时一名学生用双手捂住老师的手, 表示使用锅的两面烙1张饼只需3分钟, 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聪明机智, 指出改变环境与条件也是一种优化。在解决烙饼问题时, 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先后探讨2、4、6、3、5、1张饼用的最少时间, 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的“最佳发展序”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感知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

在释疑的过程中, 教师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锅来啦!”、“饼来啦!”、“呲啦!”的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 学生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另外, 教师教会学生要感谢传递知识的老师, 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在课的最后教师激发了学生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 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信这是一节让学生受益匪浅的数学课。

整节课突出地体现了徐老师主张的简约教学的特点, 简约但又不缺乏深度, 教师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即基于问题情景的参与策略、贴近儿童生活的趣味性策略、设置悬念的启发性策略、自主选择策略等, 全面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从儿童的真实生活中来, 回到数学的美妙中去的课, 是一节立体生动让人回味无穷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徐长青.简约教学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N].中国教育报, 2010-5-21 (007) .

听禁毒讲座有感 篇11

今天,学校举行了禁毒讲座,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都到了5楼的教室,盘腿坐下,只见一位年近70的老爷爷缓缓走上台,今天就是他为我们讲座。

讲座开始了,老爷爷讲到有许多的年轻人抱着吸毒没有关系,我自己能戒掉的心态去尝试吸毒,老爷爷还说,就算是做了戒毒的治疗,那至少也要坚持好几个月不吸毒,才有可能完全戒掉,多的可能要几年才行。老爷爷重点强调了,如果你第一次吸一点,第二次就要吸双倍的量才能得到满足,第三次就有很多倍了。

老爷爷还强调了,最小吸毒的在11岁。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11岁就会吸毒?他是如何接触到毒品的?我想了又想,上网查了资料,判断出了几种原因:

1.好奇心理 青少年以为吸毒新奇,刺激,好奇心驱使他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

2.炫耀心理 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3.交友不慎 青少年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听梁衡讲座有感 篇12

与《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作家零距离接触,真是三生有幸。

四月十九日上午,梁作家在七中多功能报告厅作了两小时的讲座《狭义文章:<散文>的做法》。因上课耽误,我只听了四十多分钟,却解开了我从教二十多年的困惑。我自认为自己是行家看门道,并不是凑热闹的。

梁作家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语言精辟,一语击中要害。他把讲座的内容高度概括为:二为,即写作目的。为思想而写(立意、思想、主题);为美而写(意境、语言)。三层,即意境(美感:三层)。形境:描写、叙述的美;情境:抒情的美;理境:哲理的美。五诀,即方法五诀。形、事、情、理、典。既有自己的写作经验谈,又有他人作品的解读。

他用独特的方式,告诉听者书是好东西,读书人最有力量。读书人能推动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像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邓小平、鲁迅等人,都是有文化之人。我心里想:“是啊,历史上记载文化低能成大事的人虽有几个,像秦始皇、项羽、成杰思汗。跟有文化的人比起来,真是少之又少。

我没有理由不与书打交道。尽管我没有什么大出息,只能说我说明自己读的书不多。读书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生存。

梁作家的讲座,对我我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真是受益颇多、我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解读课文,不会让教案牵着鼻子走。可能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得到娱乐,就算学生少拿几分,又会怎样呢?当学生真正爱上了语文,比语文考试多拿几分都好。

梁作家在讲座中告诉听者,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理境。因为“理“可以让人过目不忘。这是我之前毫无察觉的。

再就是要多读书(背书)。书背多了,文笔自然流畅,写作也会水到渠成。

梁作家为我今后的人生指了一条大路。他的说法和做法,都是没有斧凿之痕的。学习他,没有压力,只有动力。

中国的安徒生曹文轩也到过七中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句话——长文章都是折腾出来的。虽然言之凿凿,但对我的启发不大。

遗憾的是沈石溪作家来七中讲座,事后我才知道。因此,我在想梁作家的讲座,对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没有去听一听,不会感到遗憾吗?

我亲临现场,倾听梁作家的讲座,受益够多的。可能是我贪的原因,对梁作家的讲座的课件,我还想再花时间消化。因为幻灯片上的内容,是浓缩的精华。

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篇13

2月23日上午,有幸在馆陶宾馆聆听了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宗树兴教授是河北省教科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中,宗教授就双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原因、双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教学对双有效的落实、双有效实施的区域和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双有效教学与三维十度的关系、实施三维十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宗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听完后深受启迪。邯郸市永和中学副校长张建华围绕“校长听评课”做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三维十度评课表进行了细致讲解。

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我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回来后我们积极组织讨论会,深入学习讲座精髓并认真落实张局长“十字”要求,总结感悟,明确方向,制定工作方案,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维十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照三维十度评课表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和课堂呈现等不同层面下功夫,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与双有效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提升。

魏僧寨实验小学 张庆全

听李强老师讲座有感 篇14

近几个周末利用下班前的时间公司组织了员工培训活动,培训主要是以播放名师培训讲座的形式进行的。前三周播放的是李强老师的课程,听过之后感想良深:

一、企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在这个话题里,李强老师提出了“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观念。现在的人才培养主要靠社会中的历练,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能占15%,而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经历却能对你日后的成功起到85%的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对我们每个人的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投身于目前的工作,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日后的成就不断做积累。

二、企业与员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企业里的员工如同沧海一粟,只是企业中的一员。但是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所服务的企业。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积极努力地工作,都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贡献力量,那么在他成功的同时,也无疑为企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李强老师讲座里面的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无论你有多么才华横溢,可是你工作过的企业并没有因为你的存在而辉煌,那么你所说的话将没人相信。”由此可见企业和个人原本就存在着薪火相承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李强老师的一句话很经典:“企业打造品牌,我们才有未来”。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为企业、为自己的成功而不懈努力吧!

三、如何理解企业里的制度

其实现实中的规章制度只不过是用来规范行为的一种观念。“制度是自律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人人都按照标准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那么制度和法律将变得不再生硬,也不会再有人觉得自己在制度和法律的约束、限制中工作和生活。其实最自由的生活往往是那些最自律的人才能享受得到的。所以即使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摆在眼前,我们也要按最标准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准则去规范自己,因为那更是为了自己能享受到快乐和自由的特权!

四、工作中的四种境界

认真(1-3年)、务实(3-5年)、求新(4-7年)、合作(7-10年)。括号里标注的是我们应该用几年的时间去体会这几个简单的词汇。4组词、8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也是一直指引着我们迈向成功的真理。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正因为简单易懂,所以才成为了普遍被人们接受和运用的理论。让我们把这些推动我们向上的真理运用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吧!相信我们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五、谦虚是成功的原动力

谦虚是人生中最大的美德。人在谦虚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新的起点。大海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它低于地平线,才海纳百川。其实人生事事是考题;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人人为老师。连孔子都认同“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谦虚的重要意义。只有时刻保持“空杯”的心态,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六、要为自己而工作

努力工作并不单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更是为了那些爱你、支持你的人们,无论何时我们都一直拥有前进的动力和向往成功的理由。“你得不到的永远给不了别人,你不会的永远教不了别人。”只有自己先得到了才能把自己的那份分享给别人。而得到的无论是金钱、荣誉还是经验、知识,首要的前提是我们做事要用心、工作要努力,因为我们是在为自己而工作!

不要徘徊于过去的彷徨和失意,其实我们一直有勇气和动力,让我们载着梦想,就从这里出发,为自己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吧!

上一篇:描写冬雪的古诗句下一篇:新入职职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