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2024-08-23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共8篇)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1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专著

薛法根 系列

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 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于永正 系列 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阅读教学卷)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个性化备课经验

贾志敏 系列

贾志敏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管建刚 系列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我的作文评改举隅 不做教书匠

窦桂梅 系列 窦桂梅教你阅读 跟窦桂梅学朗读

王崧舟 系列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听王崧舟老师评课

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10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2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

1.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探索

(1)研究对象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随机发放120 份开放式问卷,向语文特级教师发放50 份、普通语文教师30份、教育硕士20 份、学生家长2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8 份,有效率90%。在行为事件访谈时,随机选择15 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之前做好相关准备。

(2)研究材料与工具

(1)《关于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开放式问卷》。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收集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群体的观念中语文特级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特征。

(2)《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参照徐建平建构的教师胜任力测评研究,分维度和条目,对不符合、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胜任行为特征做出解释。

(3)《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包括研究注意事项、基本信息、访谈问题、操作方法等部分。

(3)研究过程

(1)开放式问卷形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随机向语文特级教师、普通语文教师、教育硕士、学生家长等发放120 份问卷,收集语文特级教师胜任特征条目。

(2)依据评选政策制定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2012修订)》(以下称《暂行办法》)指出:“特级教师是国家表彰优秀中小学教师特设的体现先进性与模范性、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因此特级教师应具备6 个基本条件:“师德高尚”“倾心育人”“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具有指导高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1]。据此,我们对已形成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进行修改,进一步降低胜任特征维度,制定出《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包括三个维度:维度一,教育胜任力———高尚师德、倾心育人、爱心、教改等;维度二,课堂教学胜任力———独特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智慧、教学能力等;维度三,教研胜任力———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等。

(3)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特征。在正式访谈前,我们先进行预访谈,以确保正式访谈的顺利和有效。首先对三位语文教师按照访谈提纲和步骤进行预访谈,录音并整理录音数据。熟练掌握访谈技巧后,我们开始正式访谈。随机选择15 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将被访者的个人信息作好记录,如教龄、性别等。按照提纲,要求教师回忆工作中两三件较为满意的事和两三件遗憾或后悔的事,并引导被访者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所、人物、事情、第一想法、第一做法、结果、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您的影响等结构顺序进行回忆。如需深入了解可进行提问,时间控制在30 分钟内。随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编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模型的建构与验证

(1)研究对象

编制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随机选取江苏省一线语文特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 份,回收有效问卷51 份。参与调查的教师信息如表1 所示,教龄集中于20~30 年,学历以本科为主。城市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人数远多于农村中的人数,且农村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多来自苏南等资源较好的地方。

(2)研究材料与工具

《江苏语文特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五分量表式问题,后一部分为问答式问题,由江苏语文特级教师作答。

(3)研究过程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数据以及相关文献,我们编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根据16 个特征词(提取频次高于60%的),每个特征词编制2 道及以上试题,共73 道题。其中前64 道题均采用5 点计分,顺序打乱;后9 道采用开放式问题提问。

二、结果与分析

1.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探索

(1)胜任特征条目频次分析

整理开放式问卷数据发现,师德、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机智被认为是语文特级教师最应具备的特征能力。选取频次超过25 的特征词21 个,编制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见表2)

(2)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归类整理的思路对15 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将每一个教学胜任特征词看作二分变量计算它们的频次值,访谈中被提及就赋值“1”,未提及就赋值“0”。随后统计每个胜任特征词被提及的频次,然后将其转化为百分制计算,得到每个胜任特征词在整体中的频次值,小于60%均被淘汰。用SPSS17.0 软件描述统计平均值方法对访谈和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使用SPSS描述平均值方法对访谈中和问卷调查中得到的频次值大于60%的16 个特征词进行分析,如表4。

结果显示,16 个特征词的平均值均高于4.0,说明这16 个指标特征均被调查对象认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成为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要具备 《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几个基本条件,即应具备“师德高尚”“倾心育人”“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等条件。如此,对上述16 个特征指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教育的胜任”“课堂教学的胜任”和“教学研究的胜任”。由此初步构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三个维度和十六个特征。

2.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与验证

(1)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SPSS17.0 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判定数据。用于比较变量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大小的KMO值越接近1,做因素分析效果越好。本研究KMO统计量为0.856,大于0.8。Bartlett’s球形检验用于检验各变量间是否各自独立,Sig值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并非各自独立,适合做因素分析。研究中Bartlett’s值为0.000,小于0.05,球形假设被拒绝。因此,变量间并非相互独立,可以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 的公因素,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所示,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 的公因素,共4 个。公因素1:与课堂教学相关,如教学风格、教学智慧等,命名为“课堂教学特征”;公因素2: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关,如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等,命名为“倾心教育特征”;公因素3:与教师自身有关,如师德高尚、奉献等,命名为“师德高尚特征”;公因素4: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关,如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命名为“教学研究特征”。其中公因素2 和公因素3 可合并为“育”,对学生、对自己的“育”,即“教育的特征”。合并形成的公因素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所划分的三个维度相吻合,就此证明已建构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维度有效。

(2)信效度检验

测试问卷从三个维度划分为三组问题,分别测量。因此,我们以问题组作为单元,分别做可靠性分析,以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克朗巴哈方法和分半信度法同时检测《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的信度。如表6 所示:

信度检测结果显示,三组问题系数值均在0.730~0.940 之间,证明研究测评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和可靠性,问卷信度较好。

三、讨论分析与结论

1.模型体系的讨论分析

(1)模型体系之胜任维度的确立与分析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较多,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做的开放式问卷、行为事件访谈等得出的数据结果,确定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最突出的16 个特征词,如师德、教学能力、教学研究等。由此我们编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用SPSS17.0 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

基于上述数据所得的结果和具体的分析,我们要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的模型,就须从公因素1、合并的公因素2 和3、公因素4 这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和建模。为了更清晰简明,我们将这三个维度分别概括为“课堂教学”的胜任维度、“教育”的胜任维度和“教学研究”的胜任维度。而这三个维度的划分《与暂行办法》《教育法》的精神与要求一致。因此确立的三个维度有效。

(2)模型体系的确立分析与总结

为了能更清晰更深入地探究,我们将这16 个胜任特征进一步浓缩概括为7 个群特征,分别对应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三个维度、七个群特征和十六个胜任分特征。。

划分三个维度的依据主要有三个。首先,基于研究的主题“教师教学的胜任力”,我们以“大教学小课程”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的行为及其能力,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究,包含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思想与行为、自我与他人等整个与教师教育教学有关的领域和行为。其次,根据《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和《教育法》,我们将教师教学的胜任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从“教育”的角度检测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育人能力,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研究”角度检测教师的教研行为与能力。第三,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结果,与已形成的三个维度吻合。质性检测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划分形成的三个维度,可以有效地反应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

七个群特征是对十六个特征的质性概括,分别为高尚的师德、倾心育人、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和文章课题的研究。高尚的师德包括:师德、宽容心和正确的成就动机,要求教师既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更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自我发展的成就动机。同时评选特级教师量化“师德”,要求参评的教师获得师德奖项。倾心育人包括:关爱学生、坚持教改、无私奉献等,要求教师能倾其身心去教育学生。教学风格包括:人格魅力、独特教风和教学艺术,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师教学风格是人格和艺术理念的展现,风格会随着人格和艺术理念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教学风格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具备的,有的教师教学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每一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不懈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教学方法指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灵活使用。教学智慧是教师智慧在教学中的表现,要求教师能够机智、理智、智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求问题转化的契合点。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课前的团队合作、课后的反思,要求教师有想法、有思考,力求创新。文章课题研究指狭义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能够研究课题、发表文章,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可见,成为特级教师既要“教”的好,还要具备“德”,从对学生的“育”上下真功夫,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职业专业发展。

2.结论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体系网纵横交织,由三个胜任维度———教育的胜任、课堂教学的胜任、教学研究的胜任开启并横向串引各个胜任特征,作为该模型最直接、最主要的骨架间联开来。在每一胜任维度下还有各胜任群特征———高尚师德、倾心育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与文章课题研究,纵横于模型之中。由七个群特征牵引出十六个胜任分特征———师德、宽容、成就动机、关爱学生、教改、风格、人格、教学艺术、灵活、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智慧、创新、团队合作、反思和教研等,丰满模型。整个模型为金字塔的立体状,由教学胜任力引出,三个胜任维度横向排开,七个胜任群特征纵横其下,最终指向最直接、最现实的十六个胜任分特征,展现了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行为能力。

(1)教育的胜任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法规,确立了第一个维度“教育的胜任”,包括高尚的师德和倾心育人两个群特征。具体表现为:爱岗守法,具备高尚师德;宽容待人,严格自律;关爱并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平等民主;具备教改精神和能力,不畏艰难,能承担时代使命;注重对学生“德”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问题和处事,教师能身体力行。

(2)课堂教学的胜任

课堂教学的胜任是指教师能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智慧体现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行为具体表现为:语文特级教师要有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和处事准则与人格;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具备美学基础和艺术视角,能将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艺术化;具备灵活的个人特质,灵活使用方法,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善于聆听等;能机智、灵活地解决课堂中的矛盾,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化解课堂冲突。同时,要明白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也非常大,要重视学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相互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研究的胜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展开研究,用研究的结果重新指导教学活动。在研究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反思要找出主要矛盾,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可将研究过程及启示写成教研论文。所以,教学研究的胜任就包括解决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文章课题的研究两个群特征。要求教师能坚持每天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总结反思;教学团队成员间,互相帮助,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能将所想所思著成研究论文,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在开放问卷、文献搜集等方法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 软件做数据分析,初步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胜任维度、七个群特征和十六个胜任分特征,这些维度和特征纵横交织,共同构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金字塔模型。模型结构如图1。

再将该模型运用到实际,指导并帮助当下语文教师的工作。胜任力研究改变以往入职选拔测验模式,根据构建的模型能够挑选到较合适的入职人选。本研究模型的确立能够为学校培养、选拔语文特级教师以及语文特级教师绩效考核提供模型,也可以为语文特级级教师集中研修时的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将此模型引入到语文教师的招聘选拔、职业规划中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2012年修订).江苏教育官网.http://www.ec.js.edu.cn/art/2014/1/27/art_4266_142965.html.

[2]Department for Education.Teachers’Standards in England[s].2012(5).http://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e Ordering-Download/teach ers%20standards.pdf.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名师颂(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李英武,李凤英,等.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6]罗小兰.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3).

[7]David C Mc C1e11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3

摘要: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复杂特性决定了特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专业性和教学效果的独特性、高效性。本研究以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联盟为访谈调查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了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条目;通过探索性分析,建构并验证了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体系纵横交织,包括三个维度、七个群特征和十六个胜任分特征。

关键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 胜任力 模型体系 胜任测量分析

为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国对特级教师的要求相应提高,他们要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起到先进、模范[1]的带头作用。当前国内从“胜任力”的角度对学科特级教师的研究还处于零状态,也就说明目前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作用的特级教师群体的研究方式方法还较为单一,完全不能从量的角度具体体现特级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所具备的方法、途径与特征。因此探究特级教师专业化问题势在必行。为了能更深入探究特级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我们引入“胜任力”的方法探索学科特级教师的胜任力,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此也能够指导一线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江苏地区的语文特级教师为例,按照江苏的教育政策,结合国家教育文件和实证数据,探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体系,从而为语文特级教师的培养、选拔以及考核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一线普通语文教师职业规划的制定和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

1.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探索

(1)研究对象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随机发放120份开放式问卷,向语文特级教师发放50份、普通语文教师30份、教育硕士20份、学生家长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0%。在行为事件访谈时,随机选择15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之前做好相关准备。

(2)研究材料与工具

①《关于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开放式问卷》。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收集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群体的观念中语文特级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特征。

②《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参照徐建平建构的教师胜任力测评研究,分维度和条目,对不符合、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胜任行为特征做出解释。

③《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包括研究注意事项、基本信息、访谈问题、操作方法等部分。

(3)研究过程

①开放式问卷形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随机向语文特级教师、普通语文教师、教育硕士、学生家长等发放120份问卷,收集语文特级教师胜任特征条目。

②依据评选政策制定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2012修订)》(以下称《暂行办法》)指出:“特级教师是国家表彰优秀中小学教师特设的体现先进性与模范性、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因此特级教师应具备6个基本条件:“师德高尚”“倾心育人”“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具有指导高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1]。据此,我们对已形成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进行修改,进一步降低胜任特征维度,制定出《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词典》,包括三个维度:维度一,教育胜任力——高尚师德、倾心育人、爱心、教改等;维度二,课堂教学胜任力——独特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智慧、教学能力等;维度三,教研胜任力——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等。

③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特征。在正式访谈前,我们先进行预访谈,以确保正式访谈的顺利和有效。首先对三位语文教师按照访谈提纲和步骤进行预访谈,录音并整理录音数据。熟练掌握访谈技巧后,我们开始正式访谈。随机选择15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将被访者的个人信息作好记录,如教龄、性别等。按照提纲,要求教师回忆工作中两三件较为满意的事和两三件遗憾或后悔的事,并引导被访者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所、人物、事情、第一想法、第一做法、结果、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您的影响等结构顺序进行回忆。如需深入了解可进行提问,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随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编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模型的建构与验证

(1)研究对象

编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随机选取江苏省一线语文特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参与调查的教师信息如表1所示,教龄集中于20~30年,学历以本科为主。城市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人数远多于农村中的人数,且农村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多来自苏南等资源较好的地方。

(2)研究材料与工具

《江苏语文特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五分量表式问题,后一部分为问答式问题,由江苏语文特级教师作答。

(3)研究过程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数据以及相关文献,我们编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根据16个特征词(提取频次高于60%的),每个特征词编制2道及以上试题,共73道题。其中前64道题均采用5点计分,顺序打乱;后9道采用开放式问题提问。

二、结果与分析

1.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探索

(1)胜任特征条目频次分析

整理开放式问卷数据发现,师德、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机智被认为是语文特级教师最应具备的特征能力。选取频次超过25的特征词21个,编制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条目。(见表2)

(2)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归类整理的思路对15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将每一个教学胜任特征词看作二分变量计算它们的频次值,访谈中被提及就赋值“1”,未提及就赋值“0”。随后统计每个胜任特征词被提及的频次,然后将其转化为百分制计算,得到每个胜任特征词在整体中的频次值,小于60%均被淘汰。用SPSS17.0软件描述统计平均值方法对访谈和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使用SPSS描述平均值方法对访谈中和问卷调查中得到的频次值大于60%的16个特征词进行分析,如表4。

结果显示,16个特征词的平均值均高于4.0,说明这16个指标特征均被调查对象认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成为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要具备《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几个基本条件,即应具备“师德高尚”“倾心育人”“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等条件。如此,对上述16个特征指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教育的胜任”“课堂教学的胜任”和“教学研究的胜任”。由此初步构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三个维度和十六个特征。

2.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与验证

(1)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判定数据。用于比较变量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大小的KMO值越接近1,做因素分析效果越好。本研究KMO统计量为0.856,大于0.8。Bartletts球形检验用于检验各变量间是否各自独立,Sig值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并非各自独立,适合做因素分析。研究中Bartletts值为0.000,小于0.05,球形假设被拒绝。因此,变量间并非相互独立,可以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素,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所示,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素,共4个。公因素1:与课堂教学相关,如教学风格、教学智慧等,命名为“课堂教学特征”;公因素2: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关,如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等,命名为“倾心教育特征”;公因素3:与教师自身有关,如师德高尚、奉献等,命名为“师德高尚特征”;公因素4: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关,如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命名为“教学研究特征”。其中公因素2和公因素3可合并为“育”,对学生、对自己的“育”,即“教育的特征”。合并形成的公因素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所划分的三个维度相吻合,就此证明已建构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维度有效。

(2)信效度检验

测试问卷从三个维度划分为三组问题,分别测量。因此,我们以问题组作为单元,分别做可靠性分析,以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克朗巴哈方法和分半信度法同时检测《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的信度。如表6所示:

信度检测结果显示,三组问题系数值均在0.730~0.940之间,证明研究测评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和可靠性,问卷信度较好。

三、讨论分析与结论

1.模型体系的讨论分析

(1)模型体系之胜任维度的确立与分析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较多,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做的开放式问卷、行为事件访谈等得出的数据结果,确定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最突出的16个特征词,如师德、教学能力、教学研究等。由此我们编制《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测评问卷》,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

基于上述数据所得的结果和具体的分析,我们要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的模型,就须从公因素1、合并的公因素2和3、公因素4这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和建模。为了更清晰简明,我们将这三个维度分别概括为“课堂教学”的胜任维度、“教育”的胜任维度和“教学研究”的胜任维度。而这三个维度的划分《与暂行办法》《教育法》的精神与要求一致。因此确立的三个维度有效。

(2)模型体系的确立分析与总结

为了能更清晰更深入地探究,我们将这16个胜任特征进一步浓缩概括为7个群特征,分别对应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三个维度、七个群特征和十六个胜任分特征。。

划分三个维度的依据主要有三个。首先,基于研究的主题“教师教学的胜任力”,我们以“大教学小课程”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的行为及其能力,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究,包含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思想与行为、自我与他人等整个与教师教育教学有关的领域和行为。其次,根据《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和《教育法》,我们将教师教学的胜任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从“教育”的角度检测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育人能力,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研究”角度检测教师的教研行为与能力。第三,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结果,与已形成的三个维度吻合。质性检测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划分形成的三个维度,可以有效地反应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

七个群特征是对十六个特征的质性概括,分别为高尚的师德、倾心育人、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和文章课题的研究。高尚的师德包括:师德、宽容心和正确的成就动机,要求教师既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更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自我发展的成就动机。同时评选特级教师量化“师德”,要求参评的教师获得师德奖项。倾心育人包括:关爱学生、坚持教改、无私奉献等,要求教师能倾其身心去教育学生。教学风格包括:人格魅力、独特教风和教学艺术,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师教学风格是人格和艺术理念的展现,风格会随着人格和艺术理念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教学风格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具备的,有的教师教学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每一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不懈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教学方法指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灵活使用。教学智慧是教师智慧在教学中的表现,要求教师能够机智、理智、智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求问题转化的契合点。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课前的团队合作、课后的反思,要求教师有想法、有思考,力求创新。文章课题研究指狭义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能够研究课题、发表文章,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可见,成为特级教师既要“教”的好,还要具备“德”,从对学生的“育”上下真功夫,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职业专业发展。

2.结论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体系网纵横交织,由三个胜任维度——教育的胜任、课堂教学的胜任、教学研究的胜任开启并横向串引各个胜任特征,作为该模型最直接、最主要的骨架间联开来。在每一胜任维度下还有各胜任群特征——高尚师德、倾心育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与文章课题研究,纵横于模型之中。由七个群特征牵引出十六个胜任分特征——师德、宽容、成就动机、关爱学生、教改、风格、人格、教学艺术、灵活、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智慧、创新、团队合作、反思和教研等,丰满模型。整个模型为金字塔的立体状,由教学胜任力引出,三个胜任维度横向排开,七个胜任群特征纵横其下,最终指向最直接、最现实的十六个胜任分特征,展现了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行为能力。

(1)教育的胜任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法规,确立了第一个维度“教育的胜任”,包括高尚的师德和倾心育人两个群特征。具体表现为:爱岗守法,具备高尚师德;宽容待人,严格自律;关爱并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平等民主;具备教改精神和能力,不畏艰难,能承担时代使命;注重对学生“德”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问题和处事,教师能身体力行。

(2)课堂教学的胜任

课堂教学的胜任是指教师能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智慧体现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行为具体表现为:语文特级教师要有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和处事准则与人格;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具备美学基础和艺术视角,能将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艺术化;具备灵活的个人特质,灵活使用方法,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善于聆听等;能机智、灵活地解决课堂中的矛盾,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化解课堂冲突。同时,要明白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也非常大,要重视学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相互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研究的胜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展开研究,用研究的结果重新指导教学活动。在研究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反思要找出主要矛盾,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可将研究过程及启示写成教研论文。所以,教学研究的胜任就包括解决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文章课题的研究两个群特征。要求教师能坚持每天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总结反思;教学团队成员间,互相帮助,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能将所想所思著成研究论文,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在开放问卷、文献搜集等方法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软件做数据分析,初步建构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胜任维度、七个群特征和十六个胜任分特征,这些维度和特征纵横交织,共同构成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胜任力金字塔模型。模型结构如图1。

再将该模型运用到实际,指导并帮助当下语文教师的工作。胜任力研究改变以往入职选拔测验模式,根据构建的模型能够挑选到较合适的入职人选。本研究模型的确立能够为学校培养、选拔语文特级教师以及语文特级教师绩效考核提供模型,也可以为语文特级级教师集中研修时的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将此模型引入到语文教师的招聘选拔、职业规划中去。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2012年修订).江苏教育官网.http://www.ec.js.edu.cn/art/2014/1/27/art_4266_142965.html.

[2]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TeachersStandards in England[s].2012(5).http://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eOrdering-Download/teach

ers%20standards.pdf.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名师颂(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 李英武,李凤英,等.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6] 罗小兰.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3).

[7] David C McC1e11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8]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4

分宜二小 赵秋艳

5月16---17日我和王敏,刘清华等人到宜春参加了小语观摩活动。听了著名教师薛法根的观摩课《鞋匠的儿子》,盛新凤的《乌塔》。彭峰的《七颗钻石》,吴勇《舌尖上的滋味》的观摩课。每堂课都精彩不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学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名师们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很朴实,却又紧紧地围绕着小学语文课标。他们的课堂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叫人深有“曲终人散有时尽,余音绕梁无绝期”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以为低年级写字是重点,到了中高年级生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了,加上生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渐渐地我就忽视了。可名师们却教育了我中高年级同样要注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写。薛法根老师的《鞋匠的儿子》教学首先让学生听写生字,并通过连词成句的练习和重点字词的区分比较,完成了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盛新凤老师的《乌塔》课堂回味无穷,以练导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方法让一线教师很受用。盛老师设计三个训练三种口语能力让我记忆犹新,即.训练独白体语言、训练对白体语言、训练辨白体语言,通过三个环节(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将整堂课环环相扣。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既朴实、扎实,又让人眼前一亮,看似漫不经心,又是有法可依。

薛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

1、词语积累,2、概括事件,3、揣摩话语,4、情境运用。薛老师让学生分两组听写6个词语,看似是很简单的形式,其实颇具匠心。把6个词语分两类出现,富有内在联系。一组“尴尬、傲慢、羞辱”是写参议员的,一组“出生卑微、毫不犹豫、反对分裂”是写林肯的。薛老师通过纠正、找近义词、找反义词、品析,解决了字音、形、义的重难点,还教学生学习词语要去归类。颇具幽默的言语,使学生对字的学习印象深刻,更为后面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薛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时刻不忘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连批评学生的语言,也不亚于文中林肯的语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师评价:你已经有点像林肯那样,具有演讲的口才了。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全国特级教师居然会在公开课上既直言学生的错误,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又有谁能想到薛老师居然还会给五年级的指导“尴尬”的写法呢!还会有谁能想到薛老师居然能指导学生给“傲慢”找出“谦虚、谦逊、谦恭和谦卑”四个反义词呢!整个课堂,薛老师用自己诙谐幽默的语言征服了孩子们,整个教学一气呵成,令人回味无穷 课后,薛法根老师还作了《散文,如何教得不散》的讲座。他以林清玄散文为例,详解了散文该怎样教。薛老师先分析了散文的特点即“散”,散文的缺点也是“散”,再具体讲述了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类与篇、虚与实、人与我、内与外、言与意、文与声、阅读与生活、起点与终点。薛教师从文学的高度畅谈,从教学的角度引领,深入浅出的阐述令人受益良多。薛法根老师作为当今小语届的重量级人物,他特有的“薛氏幽默”,独有的厚实底蕴、平实心态、朴实话语、踏实作风都令人如沐春风。回顾两天的学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有理由、更有信心踩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向着本色语文之路踏实前行。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个人事迹 篇5

个人简历

ZZ,男,1928年出生,江西湖口县人。大学本科毕业。

从1949年6月至今,经历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1949——1958年阶段:在浙江革大任青年干事,兼任校团工委宣教委员和校直机关团总支副书记,杭州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在浙江行政学院任教育干事,草拟全校学员教育计划;在省委党校任哲学教师,分工唯物辩证法部分。

②1958——1989年阶段:在中学教语文,兼任教研组长、杭州市语文教研大组大组长、杭州市中语会会长。苏

浙赣三省十八所重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首届会长。全国工会十大代表。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生作文比赛评委。着名特级教师。在杭高教过16届高三,深受学生喜欢、好评,教学效果甚好,社会评价亦甚好;兼过20年教研组长,有三次评为市、系统先进集体,总结出的作文教学经验曾由新华社专访发表;当过6届班主任,有3届评为市先进班级,荣幸的是有两届各出了一名院士。由于这样先后12次评为市、系统先进工作者,也由于这样,两次在全国性的语文刊物上作为封面人物。

③1989——2004年阶段:离休后由省教委聘任为浙江省教材编委会顾问兼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所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少数地区试教到全省铺开,历经12年之久,语文教育家、扬州师大教材顾黄初先生誉为“教苑一枝秀”,在语文界享有盛誉的着名特级教师于漪也将这套教材以“新、实、美”三字概括,并都撰文赞许。这套初中语文教材虽然到2006

年夏已全部结束使用,但它在构想上的创新突破和训练网络上的周密精当,在教材建设史上将会留下它的印记。

④2004年至今,以养生保健为主。除运动、娱乐以外,还保留了一项工作,即市教育局关工委讲师团讲师,常去有需要的学校为青年教师或学生讲课,有的讲题已评为“优秀教案”出版。2006年再一次被评为市局关工委先进工作者。

《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篇6

一提起名师,人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读书心得。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本书后,我内心地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除了自身的天资聪慧外,特级教师也曾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努力!她们的成长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知道的事情。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我觉得确实是一味滋补的心灵鸡汤,看完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

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母语,感恩于母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母语日。这番苦心,源于世界7000多种语言当中,每年有70种归于淹没。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他事实存在的,就像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在逐年递减,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也将走向消亡。正像窦老师所说“集体无意识”。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而她也在“公开课”这一“熔炉”中,获得了“熔炼”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上公开课,真的是“痛而后快地成长。” 第五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7

一、通览文本, 把握“典型性”结构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追求一种言意统一的境界, 这要求我们在教材解读时首先关注课文“写什么”,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槐乡五月》是一篇笔触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 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的景色美、人情美,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好客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如何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什么”, 乔老师在教学中首先立足于课文的整体结构, 引导学生在三读课文中, 抓住文本结构的典型性, 把握文章的主旨, 让学生知道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和要表达的情感, 在得言中得意。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 走进槐乡, 去感受那里美好的景色吧! (配乐朗读课文) 欣赏了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

生:文章写得很美, 槐乡也很美。

师:想不想读?

生:想。

师:好, 那我们请四个同学分自然段来读一读课文。 (师指名生读, 相机正音)

师:读到这里, 你对槐乡五月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生:槐乡真是太美了!

生:槐乡的槐花可真多啊, 真香啊!

生:我觉得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师:快速浏览课文,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你现在的感受?

生: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学生都放下手, 点头表示赞同)

师:大家也认为是这一句吗?

生:是。

师 (出示课文,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是啊, 这就是槐乡五月。一起读。

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概括全文。

诵读是“得意”的最佳路径。一是范读, 课始, 乔老师优美深情的配乐朗读, 引领学生走进槐乡的山山洼洼, 初步感受槐乡的美;二是指名读, 请四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完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再谈感受;三是浏览读,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文的中心句“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样, 在反复的阅读交流中, 将文本的典型结构特点与教学的切入巧妙地融合, 让学生在走进文本、纵观全文的基础上又走出来, 读懂了文章的主旨, 明白了“课文写什么”, 不会再衍生出更多的旁枝末节, 在此基础上方能展开有效的阅读、交流和对话。

二、涵泳字词, 品味“特色性”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文本语言, 品味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是“言意兼得”的必由之路。但回眸目前的课堂教学, 有不少教师过分追求内容理解和人文灌输, 而忽视引领学生涵泳语言、内化语言、建构语言, 以致得“意”却忘“言”。而乔老师在解读教材时, 注重对文本中“特色性”语言的揣摩、赏析, 引领学生关注文中用得特别好的词, 表达很有特点的词, 在字斟句酌的品味、积淀中做到了得“意”却不忘“言”。

师:第一小节中, 有哪些表示“香”的词?

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 (出示句子“中午, 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清香、醇香、浓香……”) :不错, 请你再来读读这三个词。

(生读, 一个比一个读得响亮、投入)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清香只有一点点香。醇香、浓香就是很香。

师:噢, 清香就是淡淡的香……

生 (站起来抢着说) :这三个“香”, 一个比一个香。

师:说得真好, 这三种“香”啊, 一个比一个程度深, 香味是越来越浓啊!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

“清香、醇香、浓香……”这样递进式的词语组成, 是学生没有遇到过的, 乔老师紧紧抓住了这个富有特色的“陌生化”语言构成, 让学生在品味中体悟其中的内涵, 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除此之外, 乔老师还抓住了文中一些“会意性”词语,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反复体悟, 如对“浸”字的细读处理, 就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这个“浸”字你读懂了吗?

生:就是浸泡, 就像把衣服浸泡在水里。

师:课文说整个槐乡都浸在哪里?

生:浸在槐花的香味里。

生:“浸”就是沉浸。槐乡到处都是槐花的香味了。

生:整个槐乡被香气包围了。

生:槐乡到处都弥漫着香气。

师:说得太好了。槐花的香气无处不在。

三、揣摩句篇, 迁移“规律性”表达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也是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一篇课文适合学生去学习训练的点很多, 作为教者无法也不能面面俱到,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做到尊重、取舍和开发。教学中, 乔老师精心设计了自主创作诗歌的环节, 从课始的导入到课中的欣赏诵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创作, 在“读厚课文, 迁移表达”中言意兼得。这也是乔老师这堂课中最出彩的一笔。

课始, 乔老师让学生体会“乡”的内涵, 同时给后面的引导创作诗歌埋下了伏笔。课中, 乔老师让学生去诵读体会槐花的香, 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诗的韵律美。课尾, 乔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创作诗歌, 赞美槐乡的美, 进一步训练学生迁移表达的能力。

师 (出示一组描写槐花的词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师:还记得《水乡歌》吗?

生:记得。

师:我们一起背一背。 (生背《水乡歌》)

师:今天, 老师想请同学们也来编一首《槐乡歌》, 老师这里有三段, 你可以选一段, 用上刚才的词语。

(屏幕出示:“槐乡什么多?槐乡什么美?槐乡什么香?”)

(在配乐中, 学生自由完成创编)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语文特级教师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28-02

1 语文特级教师流派风格中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是语文教育思想的践行者。通过研究他们的理论和特点可以使我们了解语文教育的现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今天,我们可以在语文特级教师流派的风格中发现很多与后现代课程观相吻合的地方。找出这些观点,可以为语文教育提供思考相关课程问题的新视角。

1.1 重视学生生命的整体意义

后现代主义课程关注重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时也强调学生情感、智力需要和人格的整体发展,并主张在课程中找到蕴涵其中的人文价值。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要求教学在学生获得某种认识成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发自内心的理解。这一点几乎在所有语文特级教师流派中都得以体现,其中以“情感派”和“大语文教学派”表现得最为突出。情感派以于漪、吕志范、程翔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教之以情,授之以趣”。教师往往能够把语文的育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注重以个人情感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促成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化。以张孝纯为代表的大语文教学派,其精髓是以课堂教学为枢纽,将语文学习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这样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充分的知识性、深刻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性、浓厚的趣味性和正确的示范性,对学生生命的整体意义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1.2 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训练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非常注重对非良构性知识的利用,它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差异性,并将其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只是靠埋头苦读和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在不同情境中反复的运用和实践来掌握灵活的知识。这一观点在“导读派、思维派”和“得得派”中都有所体现。在导读派代表人物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中,“以训练为主线”和“练习课”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视。以宁鸿彬为代表的思维派更认为:语文学习离不开“读、思、练”这三个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思维训练寓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而得得派的“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的关注。这三个流派审视问题的角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发现了实践训练对于语文课程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1.3 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学习、意义的获得不能由教材决定,也不能由教师或学生个人单独决定,意义的获得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通过互动、对话与交流实现的,意义是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反复双向作用中实现的,或者说学生所获得的意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不断进行共享和共进中实现的。这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的重视在“语感派”和“点拨派”的风格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语感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语言为根本任务;他提出的“四步四法七课型”的语感教学法将学生对于语感的把握和学习看做是一个生成的过程;通过师生、生本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步骤地实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蔡澄清为代表的点拨派也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看作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不同的是其重视“点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点拨实际上是一种互动与交流的形式,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与活动规律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引导,以促成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1.4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必须是自觉的和主动的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也正应如此。教师通过问题的选择、情境的设计和文本呈现方式的改进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这一点在语文特级教师流派中的“自学派”和“教读派”的风格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自学派以魏书生和林华斌为代表人物,其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该派总结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更是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智力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以读为主,读中学写,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读派,其代表人物潘凤湘和陈仲樑主张抓住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者中“读”的环节,通过教学生如何科学地读,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中国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语文特级教师各流派风格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的观点和思想是奋战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特级教师群体在他们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具有可行性的课程理论,这些理论观点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2.1 为了人文的关怀而设

传统的语文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最高目标。它将人的情感、需要和体验抛之于课程设计之外,肢解了学生作为人的整体性。而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看来,知识不应该成为课程的绝对聚焦点,课程的目标还应该重视对人的关怀,对人生命的整体关注。由此,我们应该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关怀纳入语文课程的设计之中,使语文课程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学生对知识的占有,而是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以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让学生自己与知识进行对话,从而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生命的体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为了知识的生成而设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带领学生接近和到达知识的金字塔,而至于这座金字塔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多大的距离、何时才是到达这座金字塔的最佳时机,这些问题都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则认为学生不单纯是接受和发现已有知识的学习者,而且还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更多的关注到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是事先存在的,也不是自上而下教授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也就是说,知识的金字塔不是事先就在那里等着学生去到达的,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建立起来的。

2.3 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式”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实现,反而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对话中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带领学生去面对确定的知识,而是去追寻解读知识的方式。这样,以往教师和教材的“话语权威”和“知识权威”被消解,学生的个人体验得以彰显。语文教师成为教学中“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以往课堂中那样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自我意义的建构者。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意识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方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到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学生。

参考文献

[1]燕良轼.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员工目标管理责任状下一篇:生命在于运动作文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