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精选12篇)
语文教师教学 篇1
有效教学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和教师同时获得进步或发展。近来, 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要想真正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 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勤于学习研究, 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原则, 让学生全面发展, 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一个人真正可贵的是他的思想, 语文教师要有思想才有魅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努力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勤于学习研究,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课改要求, 精心钻研教科书,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 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真正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
第二, 培养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 使教和学得到最和谐的发展和最理想的效果。
注重课前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故事、问题、诗歌、实物等多种形式导入, 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尽快进入状态。
讲究教学设计, 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教学, 如能经常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或专题辩论, 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体悟语文, 获得必然是巨大的。
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 启发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前导语、精心设计只是浅层的方法, 真正调动学习兴趣的是, 让学生在学习中解除对可能发生的错误的恐惧心理, 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体会, 有成就感。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环节的连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无限乐趣,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 引领学生思考, 注重讲练结合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阶段, 他们不仅对各种问题感兴趣, 而且已经不满足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 开始进一步探求结论的依据。他们在学习上有一种自尊、自理、自强的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 根据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 要有选择地讲解, 而对于那些教学重难点, 通过设疑、激疑,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造成学生完全被问题所吸引而认真思考, 钻研和探索的课堂情势。有的问题, 学生可能争执不下或者寻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时, 学生迫不及待地期待老师讲解, 老师再尽力讲清讲透, 学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当然, 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练。每节语文课, 学生都应有动笔的机会。练习和考试是手段, 提高质量是目的, 评讲是关键。平时的语文课应当十分注意基础知识系统讲, 系统练;重点知识重点练, 重点讲;重要题型归类讲, 强化练;试卷评析针对讲, 专题练, 这样效果才能显著。
第四, 坚持授人以渔, 提高学生素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要学的, 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各科的学习中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这是他们的一辈子的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课内学习是学生打好基础, 获得自学本领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组织学生学好这些课文知识, 而且应该注重引导学生, 从无字处读书, 读社会这本活书, 从中体会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和生存法则, 道德准则。课文教学应从社会生活中来, 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教师应花时间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学习的“钥匙”。
综上所述, 要实施语文有效教学, 勤于学习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是前提;引领学生思考, 注重讲练结合是保证;坚持授人以渔, 提高学生素养是目标, 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进而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养。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 也是教师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 只有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并真正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才能真正地实语现文有效教学。
语文教师教学 篇2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
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汉语拼音:利用早读、课前预习、上课抽读等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②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③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
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④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
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
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家乡变化进行一个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把学过课的文可以延伸到家庭,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 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教师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连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说,是语言文化的具体化、形象化,语文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语言文化的實践过程,“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 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劣对语文教学质量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就必须清楚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要对教学语言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对症下药,达到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使教学语言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一)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模范性。
语文教师是教语言的,应该注意言传身教,在语言方面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而且,调查结果表明,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的首选因素,并且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说话辞不达意,或者杂乱无章,东拉西扯,要想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力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模范性。规范性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的科学严谨,言简意赅,抑扬顿挫,逻辑性强,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规律,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教学语言的模范就是给学生提供可以模仿、借鉴的“纯洁而又规范”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把饱含着教学内容的教学语言组成一系列使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符号,争取把教材中点点面面的内部语言都恰如其分的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教材内容及教师自己的思想也转化为合乎一定语言规范的,能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教师,文本能在同一时间互相沟通融合,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垫好铺路石。
(二)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教师能否真正传授给学生知识,始终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略的重要标准。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把沉睡在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将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溶入到知识的传授中。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能让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学生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刺激学生的兴奋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思绪飞扬。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使用科学、幽默、诙谐的语言对有趣的材料进行生动活泼的分析和讲述,巧妙地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融为一炉,对学生启发思维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如在讲授《咬文嚼字》一文时,讲这么一则笑话:一秀才夜里被蝎子给蛰了,忙喊:“贤妻,速烯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可连叫几声,却不见有何动静。而秀才痛得实在受不住了,便大嚷道:“老婆子,快点灯!我让蝎子给蛰着了!”于是,同学们在哄笑中对咬文嚼字的可笑,就很容易弄明白了。从而进一步给大家讲明:所谓的“咬”还应看对象、分场合。以下就自然地进行导入课文了。如此,学生就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学习,就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也会很认真的接受文化知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就提上去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怎样更科学的引幽默趣味的语言到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话题。
(三)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与激励性。
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包括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以这些文本为依托,设计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运用文雅精致的教学语言,和颜悦色地和学生交流对话,在平和、互动、有亲和力的氛围中让学生去感悟,让那些诉说着作者生命轨迹、表达着作者人文情怀的花能开在学生的心里。美的文本,美的教学语言,再加上语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就会有主动去感受美的动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审美性的教学语言,在这方面,现代的许多教育大家给我们提供了典范,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魅力就是教学语言充分体现审美性与激励性,他设计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充满诗情画意。如教《求知论》时,余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记雅词,背名句,析精段,学美句。多么精炼工整的排比句,这不仅体现了余老师板块碰撞的教学思路,更体现了他授课内容的层递美。在问答的应接上,余老师的设计颇具匠心,他善于用精妙的语言开拓学生得思路,激励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了《求知论》中的“三列式”句式后,余老师欲让学生学习写话与说话,他先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组精美的“三列式”的句子,激励引导学生接应下去。余老师深情地吟道:“祖国啊!你是展翅的——”,学生很快心领神会地接“雄鹰”;余老师又吟道:“祖国啊!你是腾飞的——”,学生欣然应答“巨龙”;余老师接着:“祖国啊,你是永生的——”,学生齐答“凤凰”。此一问一答,错落有致,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掀起了课堂学习的高潮。一“花”引来“万花”开,诗情画意的美感在教室里回荡。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与激励性还表现在,教师恰当运用褒扬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上。因此要充分利用批改作文和作业的机会,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能让他们逐渐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有的学生写父母对自己不理解的苦恼,要引导他与家长换位思考;对一些学习松懈的学生批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等;对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赠语:“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通过这些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激励性的诗意语言,让学生不断调整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教学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对学生不能批评,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引起学生们的不随意注意,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但批评也要主要对学生的心理调控,语言的运用,绝不是盲目的、训斥式的批评。
应该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综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模范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审美性与激励性,不断完善教学语言,不断创新教学语言,以适应新的课标改革。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有剧作家的思想,用丰富的思想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应有画家的眼睛,以敏锐的观察去发现美的神韵;应有音乐家的灵感,以奔放的激情奏出时代的乐章;应有导演的天才,以非凡的技艺挖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此,语文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育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两方面去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尺讲台,45分钟,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有的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平板乏味,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推究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一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从备课到讲课,都要注意不断锤炼教学语言,让“出口成章”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是广大语文教师学习的典范。“我自己从走上语文教学岗位起,就定下了奋斗目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几十年来,我就是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坚持写详案,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每句话每个词,凭着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终于在语言运用上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与魅力的教学语言,被人称道为‘一讲课就能出口成章,精言妙语脱口而出。” ,总结于漪先生锤炼的教学语言特色,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于漪先生始终不懈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积累,给了我一定的文化素养、较为丰富的词汇量”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有意识的去提高教学语言能力,进而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才有可能把课上的有感染力、说服力。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博众家之长,见贤思齐,勤攻吾缺。
在今天的教育界,各类学科的研讨会、各类学术刊物、各类观摩和交流活动如雨后春笋,对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利的。但交流学习得来的知识,如果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加强练习,恰当的运用,生搬硬套是不会对教学有利的,甚至适得其反。语文教学语言的交流学习更是如此。也许对那些语文教学大家,名家,我们无缘亲身感受其丰富多彩的授课,但是,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优秀的教师,我们利用身边优秀教师资源照样可以对我们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见贤思齐,勤攻吾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贵在“思”和“勤”;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徣“它山之石”,而且要懂得攻自己的“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勤于练习,做到得心应手的运用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不断努力,做到规范性与模范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审美性与激励性的统一,才能更好得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课堂氛围达到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如鱼得水,教学游刃有余的理想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教学语言的新的艺术特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许更生.关键在于语言转化——多媒体语文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5):18-19.
[2]叶蜚声,徐同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50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
[4]于漪.《雨中登泰山》教案[J].《语文教学》,1982(6).
[5]狄德罗.论戏剧艺术[J].文艺理论从,1958(1).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7]于漪.于漪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语文教师与语文教学素养 篇4
于漪老师说的好,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 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 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 更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 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 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位置上走下来, 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 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外, 还必须做到:
一、更新理念, 摆正位置
教育家陶行知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 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 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具备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 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人格,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成功的语文教育必定对学生的心灵, 包括情感、道德、意志表现出深切的终极关怀;成功的语文教师必定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带给他们心灵空间更多的明媚和温暖。
二、丰富知识, 加强科研
古语说:“木无本则枯, 水无源则竭。”步入语文教学讲坛的新教师, 如果把读书放在第一位, 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便解决了源头活水的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内容需要做不断更新、充实和适当的调整, 语文教师还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 时代的高度, 不断学习, 不断给大脑“充电”, 积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 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 谙习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 既是专家, 又是杂家, 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如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涉及地理学, 讲霍金涉及物理学, 讲《琵琶行》涉及音乐, 等等, 只有熟悉了这些, 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
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 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 怎么教, 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 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这就需要认真研究, 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管理, 因材施教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了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 铺陈出许多问题, 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 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 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 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 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 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 不得要领, 这样的老师也没能真正领会到学生错误的回答到底错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以上这些情况, 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 又要统得紧。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 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 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管理。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做到: (1) 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 都要充分了解, 以便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教学。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 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适应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总之, 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 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
四、创新意识, 质疑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根据心理学及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发现, 兴趣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能源”之一, 教师教学得法,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能引发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质疑是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展开思维常用的途径。通过质疑问题, 可以有效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 可以说, 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
五、情绪良好, 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 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 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 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 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 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 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胸怀开阔, 兴趣广泛, 为人友善, 心态自然就会平和。当然, 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以为, 如果强调语文教师的非教学素质, 则应把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一条列入其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强竞争使许多人的心理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我们常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却忽略了教育者本身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具备健全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工作者。教师要找准自我, 要学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批判自我, 超越自我。要学会反思, 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在智力活动中, 能使学生表现得信心十足, 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让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有利于形成正确看待问题的习惯, 这样才能遇到挫折不苦恼。反之, 老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心理学实验证明, 让成年人和小孩子做同样的事, 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对小孩子影响相当大。
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 果的事业是珍贵的, 但让我来干绿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他的绿荫的。”本着“绿叶”的精神,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在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下, 我们语文教师将会以“灵魂的铸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知心者、父母的替代者”的光辉形象, “立足学生的全程、应对学生的全面、放眼学生的全体、激启学生的全心”, 去成就理性之人、个性之人、灵性之人, 去培养思考之才、特色之才、创新之才, 定当谱写教育史的又一华美乐章。
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篇5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语文教师教学 篇6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名师们各领风骚。许多教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了课改的行动,但在激动的行动中有盲动,语文课堂也变得浮躁而复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被挤压。许多老师也感觉如今的语文课看不懂,学不到,如何是好!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我们似乎迷失了语文的方向,一切全是新的,教学目标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要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的方式也是新的,评价的目的也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许多人不禁感叹,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却没有学会怎么教语文。
一、私塾教育和语文教育现状
1.历史悠久的私塾教育的成功
历史悠久的私塾语文教学是这样的:每天上学,进门坐下就是赶紧读书背书,准备先生的检查。检查完了,先生就教新书,主要是教学生读一读,偶尔也是讲解一下难懂的地方,学生回到座位还是读背,接下来是玩,下午是写字,然后是作文,内容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这个时期确实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盛世,四大名著、李白,杜甫,苏轼等等,不胜枚举。
私塾的语文教学是简单的:无非是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便让学生照着写、看书法家是怎么写字的,便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基本上是不讲知识的,不讲什么写作方法的,不强调对内容要有多少理解。然而正是这样符合了学习语文规律,现在的语文教学呢,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私塾教育是直指根本的,也是简单的。它的成功之处告诉我们简单有理。我们要的是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2.语文教育现状
现在语文承载的角色太多了,不堪重负。听说读写,现代的古代的,语言的文学的,要识字还要培养什么美德什么情操什么能力。多了就乱,无所适从。语文教学强加给了许多非语文功能,也可以说是弱化了语文的学习目标。在创新教育大张旗鼓进行时,不管是阅读、作文、生字、口语交际等教学中都大力开发创新研究,人人都写创新文章。对学生进行想象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却是过了分。而忽视了或是弱化了正常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语文的本质
语文的本质就是简单。崔峦先生:“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它不纯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
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要摒弃课堂上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语文教学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才能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受表达形式的美。如《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用62个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段文字中,华雄被斩,酒还没有凉,战斗的激烈,关公的英武,写得何等精彩,文字何等简练,写法何等绝妙。语文要“意”“文”兼而有之,必须读书。
三、教师应还原语文本色,简单教语文
1.平淡教语文
平淡致真。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心平气和,以真心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平淡致静。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
平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又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见平淡教语文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
2.简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语文课要“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言其少也、精也。而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是“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画龙点睛,提纲挈领,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有时要咬文嚼字。
把復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
3.扎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4.轻松教语文
语文教师教学 篇7
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引领学生发展个性, 探究合适的学习方式, 吸收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由于知识结构、教育程度、生活经历及情感和其他形式的因素水平的制约, 学生基础和特点不尽相同, 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和理解能力会有差异, 因此, 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知识和经验、认知水平, 倡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切入点, 走出课堂,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寻求新的发现, 有新的收获。让学生通过听、看、想等, 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立体感知生活, 从生活的主人过渡到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想象, 活跃思维, 提高能力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丰富学生想象力, 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 才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贯彻民主的原则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 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阅读, 扩大知识面, 丰富语言;帮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时机, 组织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为教材, 丰富情感价值联系, 激发心灵碰撞, 丰富学生多彩的内心世界,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体验生活和成长的喜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注重实用语言技能训练, 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理清主线情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维、想象、丰富情感并完成阅读训练。在阅读中首先要理清线索,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 激活想象, 准确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境。可开展以下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利用学科 资源。语文教材中 , 许多资源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田野、市场、商店中寻找发现课本所描绘的地方, 体验作者的感受等。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进行词语的积累, 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课文内容的美妙。
2.整合优化 文本。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些与祖国有关的课文时, 可以组织以“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用画笔, 记下祖国美的景致, 让查阅的资料形成了解祖国辉煌历史的记载等。这样的活动不但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拓展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兴趣。
3.展演自编 课本剧。 目前 ,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我们可以把它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小情景剧。这样, 学生主动识记课文里的语言文字, 增强运用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效果较好。
4.定期召开 小型故事会。 首先让学生自选教材中喜欢的故事, 然后在班内轮流讲说, 根据他们的表现选出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再集中召开小型故事会。这样的做法是经过一番选择、表演、评选才完成的,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表现的机会,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5.课本优秀篇 目朗读比赛。 课本中蕴含许多诗歌、散文 , 这些篇目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哲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开展得顺利, 则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把课本中的每类主题一样的文章编在一起, 形成不同风格的主题汇编, 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朗读比赛, 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6.口语交际 课。课本每册均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内容 , 这就为以口语交际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演。长期坚持, 学生的说、写、演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四、实施语文多元化教学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确定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评价评价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评价改革要将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体现评估的过程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坚持定性评估和组合的定量评价相结合, 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互动评价, 注重全面和综合的评价, 重视交流与反馈, 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赞赏、肯定、委婉批评要准确, 抓住时机。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需要改进的部分, 要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和改进建议;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 明确改进方向。
五、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 师生和谐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 没有互动, 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特点变换教学方法, 科学安排教学课时, 科学分散教学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赵建林.电教媒体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0.
[2]郭芙蓉.关于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 2004.11.
语文教师教学 篇8
一、中职语文应以专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专业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我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结合到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模拟训练。只有把教学的课程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
2. 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组合本专业的新的模块群,使语文课程更适应专业需要。建立语文教学核心模块,构建语文基本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各专业必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语文知识核心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商贸物流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我根据商贸物流类专业的需要设置语文专门知识模块体系,教学内容分三方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每块教学内容又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
基础课程的内容衔接初中,对应《大纲》规定的能力标准,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职业课程的内容是就专业的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语文教学在结构上采取开放式的模块组合,专业不同模块组合也不同,模块可以在课时上进行定量化,给予一定的“学分”相配合,保障模块有效运用,也有利于“学分制”教育的推行。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中职语文考试不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更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我们不能用分数来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职语文考试要体现专业特点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建立中职语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具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力求让评价充满生活情趣。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定评相结合。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促使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双向互动的评价。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2.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考评。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浅谈 篇9
一.表情达意的准确
所谓准确性, 就是教师的表述清楚, 不模棱两可;阐释明晰, 不牵强附会;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去粗取精, 不断追求准确是每位语文教师一生都在进行的语言磨练。
语言的准确性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首先是清晰简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述应确切、中肯、规范、合乎语法。其次是晓畅明白。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 使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这样才能开启教和学信息传递的双向渠道, 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再次要严密有序。教学语言严密有序、环环紧扣、合乎逻辑, 才能引人入胜。
二.刻画形象的生动
语文教学要能吸引学生, 使他们愉悦、动情、着迷,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化, 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使学生不仅能专心地听, 而且能激起强烈共鸣。怎样使教学语言生动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具体化。在语文教学中, 教学语言是要说“理”的, 而说理难免抽象、枯燥, 学生就会觉得费解, 甚至生厌。因此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 如教生字、记字音、辨字形等, 不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 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攀”字, 总有学生一错再错。于是订正时, 我就给学生讲解了这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大手抓着树木和藤蔓往上爬。通过这样形象的讲解, 学生很快便记住了。为了加深印象, 我还和学生交流了“尖”“夯”“休”等会意字。学生在记住这些字的同时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举两得。
肢体化。教学语言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是一种“无声语言”, 而且也是对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化。特别是表情能及时向学生传递口头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信息。如学生回答问题时, 老师要投去欣赏的目光;学生有精彩的回答, 老师要送去惊喜的表情。优秀的语文教师, 都应有指挥家的手, 画家的眼睛, 戏曲家的表情, 舞蹈家的肢体……
多样化。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的脑筋急转弯、典故、笑话等。教学语言加一点“佐料”, 同样会使叙述增加形象性, 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教《负荆请罪》时, 我用“渑池之会”的故事导入, 让学生猜猜谁是故事的主人公, 学生从这个故事里就初步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再让学生讲讲著名的“完璧归赵”的典故,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情感准备就很充分了。
三.师生交流的真诚
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娓娓而谈, 用商量的语气、探讨的口吻、谈认识、谈感受、谈体会, 以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 平等交谈, 感情交融, 学生就会迅速进入学习佳境。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在讲台上用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勾画出最优美、最细腻的画卷, 演奏出最美妙、最动听的交响曲。“教师以爱生为天职”, 教学语言的真诚感正来源于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 教师只有在心中装满了“爱”, 教学语言才能“甜蜜”而“温暖”, 令学生如坐春风, 如沐春雨。
四.画龙点睛的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 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学习。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要达到这种境界, 妙趣横生、轻松活泼的幽默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氛围也随之显得活跃、和谐和轻松。当然, 教学语言中的幽默, 决不是为幽默而幽默, 而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捕捉教育的契机, 力求借助于幽默, 提高传授和训练的信息容量和强度, 真正作用于开启学生的心智。
语文教师要提升教学敏感 篇10
一、对教学敏感重要性的认识
敏感,是形容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但很多时候,“敏感”一词是以贬义的词性出现,如,“对此事过于敏感”、“不要太敏感”等等,把敏感与猜忌、多疑并列,这是对“敏感”最大的曲解和误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敏感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对事物快捷、准确的高层次反应,是一个人禀赋与长期实践磨练的升华。正由于具有了这种敏感性,才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在迷茫中,在绝境中,在危难时刻善于抓住不易察觉的细节与差异产生顿悟,采取果断措施,作出正确决策,取得惊人的效果。
教学敏感,这个话题源自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一段话:“假如有一位商人、一位植物学家、一位诗人同时在看一朵鲜花,如果他们每个人都遵从自己的思考习惯,那么这同一朵花就会产生三种不同印象,引起三种不同的态度。商人总想着谋利,于是他就会算计这朵花在市场上能卖出的价值,并且和园丁讲起生意。植物学家会去数一数花瓣和花柱,并且给它起一个拉丁文的学名。但是,诗人却是那么单纯,对他来说,这朵小花就是整整一个世界。他全神贯注在这朵花上而忘记了一切。转瞬之间这朵花变成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对着他微笑,引得他同情。在美的享受到极度狂喜的一刻,分享着花的生命和感情。我们在这里见到的,便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态度。”从这段诗意盎然而又充满哲思的话中,明确地感受到三种不同的职业敏感。由此想到,许多名教师、特级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比一般教师具有更强的教学敏感。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是目前教师队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专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学缺乏敏感,此外,教师对教学敏感的缺位也是导致教学低效和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力鼓励教师走专业化道路的今天,教师专业敏感衰退的迹象同时存在。一是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技术要求严重冲击着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结构,处在新的知识和结构没有储备和重构,过时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没有清除和解构的时期,这是很危险的;二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给教师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提供给教师现成的内容太多,养成了教师的惰性,这是导致专业敏感麻木的最主要原因;三是尽管目前教师培训的机会增多,力度加强,但是培训的重点还是放在补充新知识、灌输新理念、掌握新技术上,这些显然也是必要的,但关注教师个性、提升教师教学敏感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教学敏感涉及的主要内容
教学敏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并具有情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专业敏感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敏感。只有教师的教学敏感扎实、牢固了,才能迁移到教育敏感、管理敏感等上面。教学敏感主要包含下列三项内容。
1. 对学科知识的敏感
学科知识的敏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如,当语文教师拿到一个文本,就应当对文本保持一种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敏感,会更多地关注它的语言、结构、内容,发现其特点和规律,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会浸注更多的感情,与文本内容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投入到文本情境中,有着个人感悟和体验等等。这种与众不同的敏感,主要来自于语文教师的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是长期对语言敏感的积累和揣摩的结果。如《贾老师教作文》,留给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贾志敏老师能在学生的口头叙述中非常敏锐地捕捉到语言表述中细微的不当之处,并及时提出恰到好处的修改建议。如,某些词语换个位置更恰当;某个地方加上一个词听上去更确切;这样说比那样说更容易被人接受等等。支撑贾老师作文教学风格的就是其敏锐的语感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2. 对教学细节的敏感
所谓教学细节,一是不容易引起教师关注的学生用于表达需求的一种积极的细小行为;二是学生为了抵触教师不当行为而故意做出的一种细小行为和表情;三是教师为了提醒或提示学生注意的细小教学行为和表情。三者之间的共性是缺乏敏感就不易察觉。教师只有对一些不起眼且容易被一般人忽视的,甚至是稍纵即逝的细节保持足够的敏感,才能够从中发现教学的资源和机会。比方说,教师领着孩子出去春游,看到一个错别字,要引导学生纠错、改错,这就是学科敏感,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但现实教学中,从内心出发关注学生细小行为和表情变化而调整教学行为的教师还不多。可见,关注教学细节还没有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资源和契机,这与教学敏感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3. 对学生信息的敏感
三项教学敏感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敏感。对学生的敏感源自于教师对儿童经验世界的深切体察。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离开学生这个因素,教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保持对学生的足够敏感,教学才有意义,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真正契合学生的心灵和需要,而不至于形成灌输和说教。比如说,看到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和同学关系不融洽之类的事,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因为处在这个时段的孩子的交际广了,需要友谊了。有了这样的敏感,就会向他们推荐一些关于友情方面的书。对学生的敏感,就是对生命的敏感,这是对教学敏感的根本。没有对学生的敏感,其他敏感的作用和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一个教师对生命的理解,对成长的理解出了问题,他的教学敏感肯定也会出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自以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便每天布置很多的作业。这个责任心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对学生的敏感,就是你能够通过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敏锐地捕捉到成长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捕捉可以实施教学的契机。另外,还要强调一个比较高层次的教学敏感,那就是文化敏感、价值敏感。比如说,拿到一篇课文,有的人可能对语言敏感,会发现语言的种种特点,有的人对意识形态敏感,就可能发现,你渲染暴力,渲染对权力的崇拜,等等。再往上说就是对学生一生发展的敏感,敏感地意识到这样一种教学行为会对学生一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常所说的,“教学生六年,看学生十六年,管学生六十年”就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再往深说,语文教师的教学敏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也包括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虽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不可能理解,但是如果教师这方面敏感,先在学生心灵里播下一粒种子,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慢慢思考,并形成一种批判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机智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的课程敏感;在课程敏感的基础上,升华到一种文化敏感、价值敏感。教学敏感,不仅仅需要文化价值敏感的支撑,更需要教师时时揣摩学生的心理,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从而保持教学的敏感。
当然,从教学敏感的内容着眼来思考,教学敏感对一个教师来说,还意味着要有敏感的眼睛,善于观察;有敏感的耳朵,善于聆听;有敏感的心灵,善于捕捉和感悟;有敏感的语言,善于表达和沟通。
三、提升教师教学敏感的对策
1. 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素养不能囿于所学的书本知识,要在实践中提升素养,阅读、思考和写作要成为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习惯,但多数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终生学习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阅读量不够,语言功底不深。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出现纰漏和理解得肤浅。安德森认为,只有在读者的已有知识和输入信息表示的内容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读者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并且知道自己是否读懂。这里提到的“已有知识”就是教师具有的背景知识。语文教师的背景知识主要是现代白话文字、词、句等认知的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等认知积累;篇章、句段、背诵的积累;问题知识、文章学知识的积累;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史知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史知识的积累;语法、修辞知识的积累;写作知识的积累等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和课程学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领悟和丰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的开头:“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当学生问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意思已经表达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添上‘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不是罗嗦多余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有老师予以肯定回答:“有道理,肯动脑筋。”他哪里知道鲁迅先生正是借这种单调、重复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一种孤独、寂寞、无聊的情绪。这足以说明该教师对鲁迅作品背景知识的缺乏。所以,丰富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文化积累是教师教学敏感生存、生长的土壤。
2. 改进培训模式,增添敏感内容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不可谓不重视,给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培训后留给教师的感叹往往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培训后很少有行动。”为何?因为目前教师的培训内容不外乎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形式主要是请专家讲座和指导。这些内容和形式显然也是有必要的,但不难发现这些内容都属于教学技术的范畴。而教学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培训就必须符合教学艺术的要求,遵循教学艺术的规律。艺术很多时候是一种天生的资质,像一些名师,即便拿来他们的教案全文照搬,课堂效果还是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教学天赋学不来。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理解成一个技术问题,培训中要从教师的个性差异出发,增设教学敏感的内容。方法一,剖析成功的案例。苏霍姆林斯基到课堂听课,敏感地发现孩子们回答问题很干瘪,很枯燥,不形象不生动,怎么回事?他反复研究发现:孩子们生吞活剥记住的只是一个个词语,而词语所表达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课堂上被割裂了。孩子记忆没有形象,没有情感的支撑,只剩下词语的外壳。也就是说,从学生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把通向大自然的大门关上了。于是苏霍姆林斯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花园、田野、池塘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要注意收集,认真剖析,从中得到启示。方法二,注重教师经验世界的敏锐感知。好教师通常都对经验世界非常敏感,而且会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然后提炼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准则,去应对丰富的、复杂的教学情境。方法三,经常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同一教学现象产生不同的敏感进行对照比较,并对产生的不同敏感反应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争论、剖析让每位教师都得到教学敏感的训练,这是教师培训的必要环节。
3. 强化职业使命,倾注更多爱心
随着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要不失时机地强化教师职业使命感。强化职业使命感的主要途径是树立教学的事业心,教师不是生存的依托,而是事业的驱动,事业在于奉献。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敏感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分数和升学率,还包括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培养教学敏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爱教育、爱学生。因为你热爱教学才会全身心扑在教学上,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探讨每一个环节,完美每一个细节。所以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学敏感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目前,教师关爱学生问题出现偏差。在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部分教师无原则地放任学生,宽容学生,故意放大优点、掩盖缺点来迎合家长。“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正确理解“亲严疏宽”,爱学生应该是尊重其人格,宽容其失误,纠正其错误,鼓励其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宽严相济永远是教师爱学生的不二原则。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负责,对学生成长的负责是爱学生的最真实体现。
语文教师如何提升教学水平 篇11
一、精心设计教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的方向标、路线图,教案设计水平对整个教学工作影响较为深远。好的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将优化教学设计作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广泛搜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教师可以通过浏览教学网站、查看其他教师博客等方式,了解各种先进的理念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使其与自身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充分兼顾各种因素,认真分析高中生语文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要认真分析教学手段的改进,使信息化手段在增强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流程的紧凑、时间的安排等,使教学设计更加精致、精细,要扎实有效推动教学设计质量的提升,从而为课堂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广泛汲取精华
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广大教师一定要将教研活动作为汲取教学精华的有力抓手。
首先,教师要树立强烈的教改教研意识,要积极参与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通过听课、参加讲座等方式,了解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增强教改意识。
其次,教师要善于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校会定期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探讨,教研组、备课组也会组织相应的活动。教师一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其他教师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方面的技巧,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再次,教师要善于从各类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中搜集对自身教学有利的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和教学改革脉搏保持一致,将各种先进的经验及时运用到教学之中,通过广泛汲取精华的方式充实自我,提高水平。
三、深入研究学生
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情感、基础、能力,为打造因材施教的语文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首先,研究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卷面测试的方式获得最为直接的信息,然后针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环节制订弥补计划,开展拾遗补缺。
其次,对学生学习情绪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哪些学生学习中有抵触情绪、自卑情绪、封闭情绪,这些是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不利因素。教师要通过细心疏导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自信、更有激情,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也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书写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构思能力等多方面为学生画像,寻找学生能力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从而开展针对性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发展水平。
四、强调模式改革
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进,在师生关系角色定位上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乡土情结》教学为例,笔者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提供思考题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进行启发点拨。思考题为:本文表达的“故园之思”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乡土情结的,在表现手法与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可以帮助点拨,让学生学会思考,深入研究教学难点,这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抓手。
教师还要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补充更加生动丰富的信息,提高学生直观感知效果,这对有效理解教材内容也具有积极的帮助。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主要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促进功能,体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从而让教学工作不断向深入推进。
五、调动积极情感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教师要认真分析、加以筛选,化解不良情感,激发积极情感。让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实学生内心,促进学生学习更加投入。
首先,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之处要予以表扬,进步之处同样进行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既可以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自卑心理,同时也使他们加深理解、提高能力。
其次,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疏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人生发展定位,确定学习的中长期目标,以前程前景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动力,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无论何时,积极情感始终是推动语文教学深入开展的强劲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整合资源才能有效突破。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研究,实现教学技巧方法的提升,推动教学效率提高。
结合语文教学浅谈教师的教学幽默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幽默,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而教学幽默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就需要提高教学幽默艺术的修养, 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巧。
一、教学幽默的本质
什么是教学幽默呢?先看一个例子。在2000年高考作文 (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中, 有位考生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人们为某太阳城建筑方案争执不下。有的主张建成圆形, 其理由是圆形在同等面积中最省材料;有的主张建成三角形, 其理由是三角形采光好, 而且比圆形环城易于防卫;有的主张半圆形, 其理由是要考虑太阳的辐射, 应建一道防辐射屏障;有的主张建成不规则形, 易于防震。在七岁及七岁以上公民投票中四个方案票数相等, 恰在这时电脑又发现有一位小公民正在过七周岁生日, 所以投票委员会立即请他投票, “一个眼睛大大的男孩嘴上还沾着生日蛋糕的奶油, 胖胖的小手在设计图纸上画了几圈”, 不规则图形方案因多了这一票而获得通过。这是一例用荒诞法构成的幽默。
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艺术的闪现, 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能愉悦身心, 启迪心智, 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 融合于教学之中, 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既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 又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 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 而“神”则是教育, 也是寓庄于谐的———其外部表现是“谐”, 给人以娱乐的感受, 而本质的内核是“庄”, 给人以教育和受益。如上述的幽默小故事, 其“形”或“外部表现的谐”, 都是说几种建筑方案的确定, 而其“神”或“本质的内核———庄”则是:任何事的存在与确定都是有原则、有条件的, 否则就是“儿戏”。教学幽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哲理, 给人以启迪, 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幽默的功能
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幽默本身就像“激发剂”, 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无论是讲授深奥的哲学原理, 还是教读声情并茂的小说或散文, 抑或推导高度抽象的数学公式, 都会时时夹杂一些幽默的语句, 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得到启示, 在兴奋之中获得知识, 受到教益, 激发起学习的强烈兴趣。
2.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幽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3. 能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本身就是让人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哲理, 引入教学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解决问题迅速, 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 则思路阻塞, 动作迟钝, 无创造性可言, 的流露, 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 乐观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 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5. 能消除疲劳。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 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 关键怎样消除这种疲劳, 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 引起欢乐和愉悦, 则能消除疲劳, 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对此, 心理学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 娱乐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 根据负诱导规律, 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得到了休息, 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三、幽默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挖掘教材内容中幽默的因素, 并用语言、体态、动作把它表现出来。
2. 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 达到加深知识理解, 启发学生心智,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采用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 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
3. 在组织教学时使用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说几句幽默的话, 做一个幽默的动作, 可以让学生舒缓心理疲劳, 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
4.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习需要有信心, 无论是成绩好的“优生”, 还是成绩差的“差生”, 都需要给他们学习鼓劲、打气, 磨炼他们意志、恒心, 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对学生来说, 尖刻地数落, 粗暴地训斥, 常常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反感, 口服心不服。
四、教师要提高运用教学幽默的本领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运用教学幽默的本领呢?教学幽默的本领需要特殊的修养和学习才能提高。一般来说, 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素质,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 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前提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 教师除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 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外, 还应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交朋友。
其次, 搜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急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笑话等。如五十步笑百步《孟子》;两小儿辩日《博物志》;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春秋》, 等等。这些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
最后, 注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幽默往往是巧妙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能够表现出幽默内涵的常用修辞方式有:借喻、影射、含蓄、讽刺、双关、跌宕等。
五、运用教学幽默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幽默是教学中的幽默为教学的内容目的服务的, 带有较强的教育性, 不为幽默而幽默, 笑笑罢了。因此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注意幽默的目的性。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 增长智慧, 陶冶情操, 修养德性。
其次, 注意教学幽默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幽默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砌, 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 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和需要, 巧妙地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 使教学幽默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最后, 教学幽默应注意适当。教学幽默是一种很美的教学艺术形式, 但它的美在于使用适当。
【语文教师教学】推荐阅读: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12-23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08-08
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生成06-20
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08-07
语文教师使用方言教学09-1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08-02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10-09
教师课堂教学小学语文07-20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06-16
教师语文教学误区对策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