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名单

2024-09-16

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名单(共2篇)

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名单 篇1

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结果公示

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结果公示

根据《山东省特级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评选第七批山东省特级教师的通知》(鲁教师字[2010]9号),各市严格执行申报条件和推荐程序,向省教育厅推荐了480名教师,经过专家评审和评委会审议投票,评选出史建筑等400名同志为我省第七批特级教师。

现将通过评选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时间:2010年7月27日至2010年8月4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向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提出。提出的异议材料须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办公室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密。不符合程序和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

寄信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

育处

编:250011 邮

箱:where@sdpec.edu.cn 监督电话:0531-81916642 联系人:夏贞鹏

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O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通过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人员名单

通过山东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人员名单 济南明湖中学

王兴武 济南市历城二中附属初级中学

李晓云 章丘市教局教研室

郭道胜 商河县教学研究室

孙迎辉 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李少凌 济南燕山学校

张巍 济南育英中学

胡冬梅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岱 山东省实验中学

钟红军 山东省实验中学

陆彩霞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克芳 济南一中

刘暖祥 济南师范

郝京梅 济南外国语学校

刘笑天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王品木 济南市教研室

江洪春 济南市大明湖小学

李兰铎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济南市小辛庄小学

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济阳县曲堤镇中心小学

济南市小辛庄小学

济阳县济北小学

青岛育才中学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青岛四十四中

青岛开发区六中

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即墨市新兴中学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阎莉 孙娜 张馨 朱悦 王桂莲 张立新 郑勇 林慧 关茜 韩英 刘明成 林诗红 李志刚 李瑞芹 王卫

即墨市普东中学

邱秀玉 青岛市市北区教研电教室

陈怡 青岛第十六中学

王爱华 青岛一中

诸贝贝 青岛二中

青岛二中

青岛六中

青岛九中

青岛三十九中

青岛五十八中

青岛崂山二中

平度一中

青岛旅游学校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

青岛普通教育教研室

青岛市实验小学

青岛市崂山区聋校

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

于卓琳 孙萍 王先军 官福荣 付立金 高守凯 陈文 于振玺 王雁 孙焕利 魏茂林 孙泓 李玲 王丽霞 孙志红

即墨市大信镇碓臼泊小学

曲美玲 即墨市段泊岚镇中心小学

叶传福 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淑英 胶州市振华小学

李美华 青岛世原希望小学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小学

胶州市马店镇马店小学

青岛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胶南市黄山区中心幼儿园

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淄博市张店一中

淄博市张店实验中学

淄川区黑旺镇中心学校

临淄区教研室

临淄区齐都镇稷下中学

高城镇初级中学

沂源县历山中学

淄博一中

淄博五中

张启玉 杨立芳 孟兆山 官慧茗 田淑艳 逄伟艳 苗文芝 孙凤美 王荣桥 于春祥 王爱民 曹雪秀 杜文安 郭明汉 韩建峰

淄博六中

张士亮 淄博十七中

张宏伟 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耿颖杰 桓台一中

苏同安 沂源一中

淄博市教研室

淄博市教研室

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

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临淄金茵小学

桓台县实验学校

桓台县荆家镇中心学校

淄博市实验幼儿园

淄博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

张国宝 王玉强 李传英 孟强 石春霞 赵国防 杨世臣 王凤 李杰 孙秀红 曹秀玲 张华清 张萍 褚衍伟 褚衍文

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

王锦科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高庆堂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时均琪 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

杨列敏 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

滕州市教育局

枣庄市实验学校

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枣庄高新区街道办事处实验小学

滕州市西岗镇中心小学

枣庄市实验幼儿园

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利津县北宋镇第一中学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广饶县中等专业学校

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东营区第三中学(小学部)

厉恩民 马培函 于伟利 郑广杰 韩贵贤 王艳 颜兰清 杨玲 杨守菊 李志欣 孙衍明 崔玉良 王立军 王殿凯 盖维秀

东营市实验小学

刘丽萍 广饶县花官乡花官联小

刘红霞 东营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刘恺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

陈玮 烟台永铭中学

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初级中学

莱阳市府前中学

蓬莱市郝斌中学

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

莱州市柴棚中学

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莱阳市第九中学

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韩明坤 林海波 吕艳芹 谢彩芹 王维珍 周同学 邹红霞 宋华 于健 王欣 孙玉环 王友成 洪志文 王明霞 辛文峰

龙口市润新小学

王进 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完全小学

孙运真 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

战丽娜 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

张春静 长岛县北长山乡中心小学

招远市西苑学校

莱州市双语学校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海阳市实验幼儿园

诸城市实验中学

潍坊市实验学校

滨海一中

寿光市营里镇第一初中

寿光世纪学校

潍坊外国语学校

潍坊十中

临朐县龙泉中学

青云双语学校

潍坊广文中学

顾雁群 高丽平徐建华 徐国钊 刘海梅 王立红 王晓娟 孙桂香 丁华平郑立平孙志博 于宏 谭艳云 郭俊凤 张建英

昌邑一中

张建龙 潍坊四中

韩忠玉 潍坊中学

韩启君 潍坊七中

李华 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

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

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

青州五中

潍坊一中

诸城一中

潍坊一职专

潍坊师范

诸城市府前街小学

诸城市实验小学

诸城市枳沟小学

昌邑市饮马镇杨屯小学

凤凰街道郭家小学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潍坊市寒亭外国语学校

郭祥勇 张素文 赵晓华 张永刚 张在柱 王月云 刘梅 张秀珍 张术斌 李伟 吕映红 于美霞 王建梅 薛炳群 马秋娟

寿光世纪学校

毕英春 寿光市圣城街道西关小学

张丽 潍城区实验小学

赵红 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孙颖 奎文区早春园小学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青州市云门山回民小学

临朐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

青州市托幼办公室

微山县留庄镇第一中学

邹城市第六中学

济宁市教学研究室

济宁第十五中学

鱼台县唐马中学

济宁市电化教育馆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

济宁任城南张镇中学

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王丽 张爱杰 尹旭晶 衣明艳 郇爱君 王芳 刘海军 张莉 翟磊 吴庆林 李存军 孔祥龙 李雪 穆海亭 杨丽华

兖州市实验高中

陈军 微山县第一中学

裴中军 邹城市实验中学

郝敬宏 梁山县第一中学

周生昌 济宁市第一中学

嘉祥县第二中学

济宁第一职业中专

鱼台县第一中学

曲阜市教学研究室

济宁市实验中学

济宁市实验小学

邹城市东滩煤矿学校

兖州市兴隆庄煤矿学校

曲阜市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

济宁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微山县实验小学

梁山县第一实验小学

金乡县化雨中心小学

房兆春 鲁玉军 魏崇菊 王海红 宋景田 王汉岭 时秋静 唐广新 张学芳 孔艳华 薛晓倩 王文郁 高祥虎 董郁梅 高红翠

微山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刘晓芬 济宁市市中区实验幼儿园

赵瑾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

吕明霞 山东省泰安东岳中学

陈凤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东平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泰山外国语学校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

新泰市新汶中学

肥城市泰西中学

宁阳第一中学

东平高级中学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山东省泰山中学

新泰市汶城实验小学

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泰安师范学校附属学校

郇新业 刘德军 王鲁豫 袁风芹 王晓惠 赵红梅 高翔 吴绪磊 秦祥军 周军 于莉 王茜 李万江 朱洪芸 张立新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曹玉红 宁阳第一中学

赵淑敏 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

夏丽红 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李静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乳山市第一中学

威海市第一中学

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

文登市高村镇中心完全小学

威海市古寨小学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小学

日照新营中学

日照岚山区巨峰镇第二初级中学

日照市实验学校

日照市实验中学

五莲县第三中学

莒县第二中学

日照市第一中学

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袁慧 宋春华 许斐 赵凤芝 毕建凤 于青 邹萍萍 王伟香 马先艳 张红霞 郭洪洁 寇介芳 崔维友 单东升 秦泗胜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海花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赵庆英 日照街道中心小学

李淑岩 莒县实验幼儿园

陈修玲 莱城区花园学校

莱城区花园学校

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莱芜市教研室

钢城区里辛镇南朱家庄小学

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临沂第三十二中学

山东省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

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沂水县沂新中学

沂南县第四中学

蒙城中学

临沂实验中学

临沂第十中学

毕淑娟 李利民 张树峰 卢宪翠 崔军华 祝福胜 刘骥 刘金广 刘子江 潘淳 耿顺英 王绪合 伊廷兰 安青 范奉华

十字路镇第一中学

刘晓华 苍山县鲁城乡初级中学

许景敏 临沂第二十中学

姜怀顺 费城镇初级中学

刘廷举 临沂一中

临沂第三中学

临沂第四中学

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临沂第十八中学

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郯城一中

临沂二中

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旧寨小学

平邑县实验小学

费县费城镇中心小学

郯城镇中心小学

沂水镇中心小学

宋青 庄汉进 彭洪兰 相炜 段淑君 宋玉良 唐义航 张则桥 卢培云 陈中杰 刘乃昌 朱环 李学芳 尤东煜 王月玲

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杜以志 苍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马向明 临沭镇第一小学

李秀果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王清群 苍山县实验小学

临沂一小

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沂水县实验幼儿园

沂南县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郯城县机关幼儿园

临沭县政府机关幼儿园

兰山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齐河县第三中学

齐河县黄河中学

武城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宁津县宁津镇第一中学

德州市第一中学

禹城市第一中学

德州市第二中学

夏永瑞 牛纪英 潘旭 王艳 岳海燕 何洁 李洁 张永玲 张景文 徐茂顺 李燕 刘会枝 张兰菊 秦世杰 王玉峰

平原第一中学

柳立河 德州市第一中学

华瑞杰 德州市实验中学

赵洪金 庆云第一中学

郭金廷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宁津县时集乡时集中心小学

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武城县武城镇中心小学

德州跃华学校

德州市北园小学

齐河县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德城区区直幼儿园

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山东聊城第七中学

临清市新华街道办事处中学

临清市实验中学

聊城市实验中学

莘县实验初中

聊城三中

赵淑梅 杨仁春 黄红英 刘国锋 李怀源 李开梅 李寒 贾艳春 马雪红 刁默君 齐素君 王树云 许广民 张庆华 马金燕

莘县第一中学

马冬勤 阳谷三中

马芬 山东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刘晓蕙 聊城一中

赵振林 聊城市教育局

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局教研室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小学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

临清市实验小学

高唐特殊教育学校

莘县东鲁联校王庄小学

冠城镇刘村小学

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董庄小学

滨城区清怡中学

沾化县实验中学

博兴县实验中学

邹平县梁州中学

阳信县一中

邹平县一中

宋协俊 邱子华 周黎明 邱凤春 郑毅 刘修方 王炎冰 赵英华 陈霞 李素香 郭学辉 李红岩 刘菊云 董宝礼 刘庆亮

山东省北镇中学

史建筑 滨州市教学研究室

王文清 滨城区一中

高传利 滨城区逸夫小学

李丽 惠民县魏集镇中心小学

无棣县二实验学校

博兴一小

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

邹平县韩店中心幼儿园

博兴县实验幼儿园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曹县曹城镇中学

曹县魏湾镇中学

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学

单县蔡堂职业中学

巨野县第二中学

巨野县教学研究室

郓城县程屯镇肖皮口初级中学

李守永 张君香 成玉丽 刘莹 李雪梅 颜春霞 孙淑华 闫莹 王丽 韩景现 范效彬 姜翠云 韦红春 李庆玉 丁运河

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杨云阁 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刘相梅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焦成鸽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

张振栋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山东省成武第二中学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巨野县实验中学

巨野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

菏泽市职业教研室

定陶县定陶镇北关小学

单县南城南郊小学

单县实验小学

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德小学

巨野县万丰镇中心小学

范青环 于葆青 徐建国 张林靖 姜亚杰 郝全智 吴福彪 李继良 韩彦秋 刘雪芹 李兆燕 刘朋志 刘喜梅 高献 王爱芝

郓城县黄安镇中心小学

张景林 郓城县教学研究室

王善合 山东省鄄城县鄄城镇第一完小

崔景华 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

郭卫峰 东明县第一实验小学

菏泽市实验小学

菏泽学院附属小学

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山东省鄄城县实验小学

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菏泽市妇女联合会实验幼儿园

菏泽市牡丹区机关幼儿园

山东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山东师大二附中

山东师大附属中学

山东师大附属中学

山东师大附属小学

王中明 李晓英 郜书萍 张君战 熊胜敏 曹慧芳 吴艳华 褚忠刚 汤华财 李玉亮 王兆贞 毛利新 王燕 翟厚岚 苗禾鸣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相虎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爱清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海平山东省教研室

张可柱 山东省教研室

山东省教研室

山东省实验小学

姜建春 厉复东 黄红艳

语文教师书巢、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篇2

商友敬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0日第4版)

暑假期间,有几位青年语文老师到舍间闲谈。他们都有志于语文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我这小小书房中的藏书颇感歆羡,而且都有为自己营建“书巢”的愿望,于是作此“书目答问”,供青年语文教师参考。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之中,而第16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40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先是在叶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30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40年代则有《谈修养》和《谈文学》。我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读朱先生这六本书(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印的单行本)。他的文字十分流畅明白,文理清晰,许多深奥晦涩的理论被他一说就清楚了。尤其是《谈文学》中的几篇论写作的文字,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大有帮助。

陈望道先生是修辞学家。他的《修辞学发凡》,应是我们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著作。另外他也是第一个写“作文法”的人。他的《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中的主要部分收在《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之中。

一般人只知道郭绍虞先生是文学批评史家,其实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他的《学文示例》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对文章的比较阅读方面,别开生面。他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郭绍虞论语文教育》一书中。

在上一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师中,黎锦熙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他早在1916年就倡建“国语研究会”,至1978年3月21日逝世那一天的上午,还在准备“语言学科规划会议”的讲稿。他的论著有具体入微的特色,读了之后会发现,我们今天讨论的不少问题,这位老先生早就谈过了。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女儿和门生编缉了一本《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吕叔湘先生当然是语文教育的大师。别的方面姑且不说,就这一本薄薄的《语文常谈》,真是写得好极了。我认为拿它作教本来教学生,不论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一学就通,久久不忘,是“大家”写“小书”的典范之作。此书有三联书店的本子,小巧玲珑,读来饶有情味。顺便说一句,语言学家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三联的小本子,更有情趣,语文教师也可一读。

健在的大师中我崇敬的是96岁的张中行先生。他的本业是语文教学。他的回忆录《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有好几篇,都与他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有关。张先生的专著中,《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等都是关于语文教育的(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另外有一本《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比较少见,收集了他关于语文的零星文章。我以为,张先生对文言文教学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编的《文言读本续编》(与吕叔湘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尤其是三本《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最适合教师的教学。说到张中行先生,不能不提到新近去世的启功先生,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启功先生治学涉及的面很广,他的那本《汉语现象论丛》是极有功力极有见解的好书,语文教师最好能通读一遍。他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有兴趣的语文老师也应该读一读。有什么用呢?长学问长见识呀!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

现在说,语文教育界“诸子百家”的著作。

有一本书要先说,名叫《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它在“改革开放”之初,集中了当时还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名师,让他们作一番自述。名单为:于满川、于漪、叶圣陶、叶苍岑、江山野、吕叔湘、刘国盈、向锦江、何以聪、辛安亭、张毕来、张传宗、张志公、张寿康、卢元、张孝纯、张隆华、陈哲文、时雁行、沈蘅仲、罗大同、林炜彤、闻国新、徐中玉、黄光硕、钱梦龙、程力夫、蒋仲仁、曾仲珊、谭惟翰、黎思明、颜振遥。共32位。如今,21年过去了,不少老先生都已归道山,健在者中最年轻的大约是钱梦龙先生了。这一个群体在近20年来为语文教育事业的确是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的。

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集中了上海地区的名师:

于漪、高润华、陆继椿、钱蓉芬、陈钟梁、徐振维、朱兆麟、杨墨秋、过传忠等人的25篇课文的“上课实录”。这在当时是首创的,更是许多中学老师竞相购买的最新鲜的资料。以后这类书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于漪老师,德高望重。她有《于漪文集》传世,那套书相当厚重。我觉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读起来更方便一些。

钱梦龙老师的课上得潇洒自如,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像看马连良的京剧,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他的著作我手边只有《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光读著作不够,还应该看教学实录的盘片。

小学语文教学,老一辈的,我认为以李吉林老师最好。她把儿童的语文学习放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如鱼在水,如鸟在空,活泼生动,自然成长,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之坦途。她的著作不少,最近的这一本《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是集其大成的,也值得小学以外的老师读一读。

新生代小学语文教师以窦桂梅最为杰出。她的课上得好,有思想、有追求,还健于写作。她最近的这本著作《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写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我觉得中学、大学的老师也不妨读一读。

我还要特别向中小学语文教师推荐一类书,那就是大学教授的“上课实录”。仅就我所见到的,最远的当数上个世纪20年代胡小石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学史讲稿》,由学生苏拯提供的课堂笔记,见《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四十年代,则有闻一多、罗庸两位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笳吹弦诵传薪录》(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942年至1947年,顾随先生在北京辅仁大学讲授古代文学,学生叶嘉莹记了6年的笔记,共十余册。80年代从海外携带回国,整理成书,是为《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从这些笔记中,可以看到名师授课的精妙和严谨,虽然没有录音录像的设备,但也会使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感染。

当代大学名师的上课实录,最近整理出版得不少。三联书店编了一套《三联讲坛》,已出版的有北京大学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大学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之一”则是《话说周氏兄弟》,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清华大学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课堂实录》、华中科技大学王乾坤的《文学的承诺》;广西师大出版社也紧紧跟上,编了一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已出版四种:张世英的《新哲学讲演录》,王一川的《文学理论讲课录》,吴炫的《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最近,北京师大出版社也出版了《启功讲学录》,读这本书等于当了一次启功先生的研究生。

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书店偶然买到一本浙江师范大学的语文教学法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书不厚,花一夜工夫快读一遍,如闻空谷足音。以后又读到他赠我的前于此书的《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此书印书极少,我的一本签名本也被学生取走,看来是不想归还了)。他是较早不满“工具说”而提出“人文说”的,由此而进一步写了《语感论》,到了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老编辑韩焕昌君一下子推出了《语文教育新论》丛书,先是三册: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以后在2001年又出了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这样,语文教育的理论界形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打开了新的局面。

有关语文课程理论的著作,我看到的以下列两种最重要:一是2003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面第一位博士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可谓体大思精,对语文教育的整个大厦,作了认真的清理和评估。还有一本是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此书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多从实际教学取例,深入浅出,也颇见功力。200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也推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先出三种: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我认为:将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请第一线的老师不要忽视。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以其真诚率直的性格和深沉厚实的学养积极投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之中。2003年,他把自己的有关论著编成《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其中确实有许多远见卓识,这是一本是感时伤世的忧患之作。无独有偶,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参与意识更浓,笔端的感情色彩与其理论的阐述相得益彰。

最后介绍的一本好书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这本书是最近读书界争相阅读的热门书,不用我赘言了。

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 最近这这一两年,我到处推荐美国学者艾德勒的专著《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更简洁一点的话,可以读复旦大学郜元宝博士辑录的海德格尔语录《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接下来是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读起来也太艰难,我用简便的办法,读洪汉鼎先生主编的《理论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有关各家的重要论著都在这里了。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解释学。我读到的有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周光庆的《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而更切近我们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大学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此入门,可以;但还应该进一步探究,不能像我这样浅尝辄止。

在阅读教学方面,还有一方面最被忽视,就是教学生诵读。当然不是照过去私塾老先生的办法摇头晃脑吟咏,也不必如今日的话剧演员拿腔拿调地朗诵。我建议老师们不妨看一看南京师大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一书,肯定能为你打开吟诵之门。

下面讲写作。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写作的,以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用力最勤。他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读了之后可以鉴往知来。再打开眼界,则要了解国外的写作教育情况,我手边有一本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写作学”是每个大学中文系都开的课。讲义内容大同小异,搬到中小学来用,方凿圆枘,有生搬硬套之弊。而坊间教中小学生做作文的书已泛滥成灾。我看有两本书最好。一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在30年代写的《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二是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虽都是薄薄的小册子,但都说到根子上,说到点子上,远胜那些大部头的专门论著。教学生写文章,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就行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章是写出来的,多说没有用,至少不起关键的作用。

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

西方名著浩如烟海,难以赘述,不如删繁就简,只介绍一套书《西方名著入门》。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一套丛书,共九册。第一、二、三册是文学,第四册评论,第五、六册是人与社会,第七册自然科学,第八册数学,第九册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此书精选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的名著片断,并加以解说。原是供西方中学生阅读的。特别值得介绍的是第一册书前有主编撰写的《致读者》(16页)和《导言》(114页),务请各位读者认真一读,真可谓“金针度人”、“指点迷津”之作。如果要对西方学术思想有一简略的了解,也不妨读一本《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再说中国传统文化,最近倡导“国学” 的风头很健,目前除了被按下头去读经的儿童之外,真正潜心研读者不多。我们语文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去拿”。对中国文化作系统讲述的著作不少,但我却愿意介绍两本简而明的读物:一是1947年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此书原是供中学生读的,文字浅易而清晰。但你一读会发现,该介绍的他全介绍了,而且功力相当深。比读《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收效大,而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1986年版)又枝蔓太多、琐碎。

还有一本则是台湾学者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它是与美国艾德勃《西方的智慧》相配套的普及读物。他不以时间为线索,而列出一个个问题(哲学、科学、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社会、经济、美与艺术、爱情友谊、人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讲述,最后对中西智慧的异同作一对照表,读起来饶有趣味。韦先生另有《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也值得细读。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很重要,有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管怎么说,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是没有一本书可以与之抗衡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另外,杨伯峻先生有《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读起来更简便。最近还看到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也出了《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至于台湾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差错不少,不敢恭维,比他差的还有,那就不说了。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我们语文教师是需要备一部在手边查查的,中华书局有影印本(1963年版)。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还出了一种排印大字本,读起来更清楚。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是可以备一部的,如嫌它10本太多,可以精读王伯祥先生注释的《史记选》共20篇(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他的注释极精,来历都说清楚的。《汉书》以下,非研究古代历史的,不必多花工夫。还有一套编年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纪》。也卷帙浩大,难以全读,可以读选本。

《老子》只有五千字,却十分费解。如果拣看得懂的说,方便;通盘了解极难。中华书局有朱谦之先生注本,我看台湾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译今注》和《庄子今译今注》都不错,有中华书局的印本。《墨子》的权威注本是清末大儒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其中《非攻》篇选入中学教材。《荀子》中有《劝学》篇选入中学教材,《韩非子》则有一些寓言选入中小学教材,还有《晏子春秋》中也有一些故事选入教材。教师都应该窥其全貌,心中有底。

《世说新语》,虽说是一部笔记,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语言艺术的精品。往往一两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甚至达到它的内心深处。阅读和写作,都应该以它为典范。此书有两种注本,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详细些;徐震堮的《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简约点。都值得一读。

《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好的一部文学总集。所选诗文上至汉代(诗则从屈原宋玉开始)下至南朝,最优秀的作品都搜罗殆尽了。譬如《古诗十九首》就首次出现在《文选》之中。此书有通行的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是唐代李善所注,共六册。

唐代以后,诗人文士辈出,各种别集众多,尤其是宋代以后能够刻印成书,更便于流传。我们由此可以转入文学作品的选注本中去了。

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本和注本

要说正宗地系统地,如同大学中文系那么沿着先秦两汉的顺序研读中国古代文学,(这当然要在很大的工夫和精力)那就要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甚至文学批评史与历代文论选串在一起读。但这些年来,大学生立志者不少,真学有所成者不多,“心有旁骜”也。如今亡羊补牢,再潜力来读,也未尝不可,但不必急于求成,日有所获,数年之后也大有可观。

我读到的文学史都是老一代人写的,新的所知不多,而得益最多的则是刘大杰先生1957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三册,我曾将它抄过一遍,至今抄本还珍藏在柜子里。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一根线贯串在心中,有“历史感”。作品呢?我看以50年代北京大学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比较完备。好处是选得多而精,注得详细又有来历,不同的解释放在一起供你选择,还有不少背景材料。可惜唐宋以下就断掉了。

唐以前的诗,《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本丛书”本子,到处都能买到。

唐诗选本极多,有名的是《唐诗三百首》,其实远远不如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马先生此书的好处是注释要言不烦,评析短小精要,都能点到要害上。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也有同样的优点。

同样的,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读本丛书”本)也是注得好,评析得更好,而且钱先生的解说语言出神入化,自有一种独特的趣味。

宋词的正宗选本是朱祖谋老先生的《宋词三百首》,唐圭璋先生加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龙榆生先生是朱祖谋(彊村老人)的嫡传弟子,他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现代)名家词选》,都十分精到,可以买来读读。

《古文观止》流行数百年,先秦两汉收得太多,唐宋八家以后又收得太少,清代以后一篇没有。为了教师进修备课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曾编过一套《古代散文选》三册(1962——1980年出版)这书选得精,编得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可以用来进修。

明清两代的诗文,有好作品,但缺乏好的选注本。如明末的小品文,实在是好。张岱的《陶庵梦忆》,篇篇精彩,好在也不古奥,直接读下去,也能懂。

笔记小说是明清两代文人最喜欢的东西,老师们没事随手翻翻,如《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谈狐说鬼,庄谐并出。还有谈掌故的,讲见闻的,以及读书札记,都能增长知识,读着读着,古文就过关了,甚至还能下笔写上一小段。何乐而不为呢?

对我们教师来说,鉴赏比批评重要。这里要向老师们郑重推荐我的老师刘衍文先生和他的儿子刘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他们好像在组织一场场讨论会,对古典文学中的一连串问题,召集古代的名家,各抒己见,然后再总结出自己的见解。看起来生动灵活,有趣又有道理。他们的话锋,穿透二三千年历史的迷雾,往往能显现古代诗文的真面目,功力是深透的。

杂学旁搜

有些书,很难归类。但我们教书时少了它就显得底气不足。为了补充,就得多读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性读物。有些大师,有专门的学问,但能写出极浅近通俗的普及型读物,这就大有益于后辈。最近,北京大学的袁行霈先生等,主编了一套“大家小书”交给北京出版社出版,就是这一类最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收藏和研读的好书。现已出版四辑:

第一辑: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王力《诗词格律概要》、陆宗达《训诂简论》、柴德赓《史籍举要》、张中行《文言津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季镇淮《司马迁》、周汝昌《红楼小讲》、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共10种。第二辑:俞陛云《诗境浅说》、江绍原《民俗与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李长之《鲁迅批判》、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沈祖棻《宋词赏析》、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说》、黄裳《旧戏新谈》、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共10种。

第三辑: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罗常培《语言与文化》、龙榆生《词曲概论》、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姜亮夫《敦煌学概论》、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林庚《西游记漫话》、陈从周《梓翁说园》、黄裳《笔祸史谈丛》,共10种。

第四辑:周作人《我的杂学》、竺可桢《天道与人文》,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朱光潜《诗论》、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翦伯赞《史料与史学》、龙榆生《词学十讲》、沈从文《野人献曝》、费孝通《乡土中国》、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共10种。

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教书的人要在讲台上直挺挺地站着,肚子里没有一点书撑着是不行的。反正,我能说的都说了,读不读是你自己的事了。

语文教育学方面的期刊

《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语文月刊》(华南师大)《学语文》(安徽师大)《语文教研》(浙师大)《语文教学之友》(河北廊坊师院)《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各省教育刊物、教科刊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中学部分:

于漪 宁鸿彬 钱梦龙 魏书生 欧阳代娜 张富 赵谦翔 程翔 蔡澄清 李镇西 程红兵 韩 军 张孝纯 姚竹青 黎见明 洪镇涛 武镇北 颜振遥 顾德希 钟德赣 洪宗礼 程汉杰 陆继椿 李元功 陈钟梁 陈日亮 潘凤湘 吴心田 小学部分:

丁有宽 王企贤 曲卫英 李吉林 张玉洁 郑祖读 袁瑢 斯霞 靳家彦 滕昭蓉 霍懋征 窦桂梅 贾志敏 孙双金 王崧舟 薛法根 于永正 支玉恒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情感派: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导读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九原则”:三个“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育人”,第三是“教书”。教学中主张民主和科学。魏书生认为,民主化主要是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化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科学地教,学生科学地学。教学结构上,构建了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语感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张优化语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建立“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新模式。提出“三主一副”的教育思想:“三主”即以精粹语言(蕴涵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代汉语精品的语言)、目标语言、伙伴语言为主线,“一副”就是语文知识,以增强对语言的理性观照为副线。

大语文教学派。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与各种学生活动,学语文与学做人,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观点。张孝纯“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姚竹青创立了“十能”语文教学体系: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上一篇:「中诗英译」诗--渭水秋风下一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