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档案(通用8篇)
山东省档案 篇1
山东省档案条例
《山东省档案条例》已于2004年4月2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发展档案事业,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医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以及个人从事档案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单位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为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省档案事业,对全省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
设区的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对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在本区域内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
第七条 综合档案馆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分级设置,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分管范围内各种门类的档案以及其他可以由综合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第八条 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设置,应当符合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根据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专门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专门领域或者特殊载体形态的档案。部门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档案。
第九条 企业档案馆的设置由企业自主决定。事业单位档案馆的设置,应当经过其主管部门批准。
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档案。
第十条 单位应当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管理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工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 档案中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
档案中介机构可以从事下列档案业务:
(一)档案业务咨询;
(二)档案整理;
(三)档案价值评估;
(四)档案技术服务;
(五)档案寄存保管;
(六)营业执照核准的其他档案业务。
档案中介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并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归档的,单位文书或者业务部门必须收集、整理,并按照规定时间交本单位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将应当归档的材料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档案。
第十四条 实行档案登记备案制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机构、库房设备、档案藏量以及其他应予登记备案的事项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五条 举办重大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民族、宗教等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事前通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办或者承办单位应当收集和保护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新闻媒体应当妥善保管活动中通过摄影、录像、录音等方式形成的档案。主办或者承办单位和新闻媒体应当在活动结束之日起六十日内,到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档案登记备案;不具备保管档案条件的,应当在活动结束之日起九十日内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十六条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鉴定或者推广、产品试制、设备开箱、基本建设工程和其他技术项目进行鉴定或者验收时,应当有本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档案,应当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验收。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一)列入省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五年,向省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一年,向专门档案馆移交,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列入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于形成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向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移交。
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移交期限;撤销或者破产单位的档案可以提前移交。
第十八条 部门档案馆保存的永久档案,在本馆保存满三十年,应当向同级综合档案馆 2 移交,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合并、分立等使档案管理权发生变化的,应当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发生争议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条 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档案馆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存档案的设施,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并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或者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破损的重要档案及时进行抢救。
第二十二条 档案馆和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档案鉴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
第二十三条 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因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档案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收购、征购、代为保管的档案,应当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所有的档案不得赠送、交换、出卖原件;需要赠送、交换、出卖档案复制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因国有资产转让需转让有关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企业宣布破产时,应当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办理档案的移交或者寄存,企业破产清算费用中应当预留档案整理、鉴定、保管、移交、寄存等费用。
第二十六条 需要出境的档案,按照规定须经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出境日三十日前向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七条 档案馆应当依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第二十八条 省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全省档案资料目录信息中心,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为社会提供便捷服务。
设区的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应当定期向省档案资料目录信息中心报送档案资料目录。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向同级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资料目录。
第二十九条 各级综合档案馆应当逐步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收集、管理、提供利用同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处理完毕的各类现行文件。
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省有关规定向同级综合档案馆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移交各类非保密的现行文件。
第三十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已开放的档案,须凭介绍信、居民身份证、工作证等合法证明;利用未开放的档案和其他单位保存的档案,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档案或者泄露档案内容。
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已开放的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利用档案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损毁、丢弃档案。
第三十一条 利用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档案馆、档案保存单位同意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公布档案。
第三十二条 档案馆提供利用寄存的档案,应当经寄存者同意。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对该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以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
.
第三十三条 档案馆应当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材料。
第三十四条 档案馆提供档案和咨询服务,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单位和个人利用其捐赠、寄存的档案,档案馆应当无偿提供。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擅自设置档案馆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档案登记的;
(三)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档案未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验收的;
(四)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
(五)未按国家档案技术规范要求整理归档或者不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
(六)未按规定向社会开放和提供利用档案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泄露档案秘密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拒绝、阻碍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失密泄密、监守自盗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档案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山东省省、市两级医学会医鉴办共18家单位的医鉴档案管理人员和医学会医鉴办主任。
1.2 调查方法:
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对医鉴办主任进行访谈;对医鉴办档案管理人员则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
1.3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医鉴档案制度建设、医鉴档案存储管理、医鉴档案借阅应用等情况;关键人物访谈主要是对医鉴档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主观认识、意见和建议。
1.4 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收回后,经逻辑校对无误,用Microsoft 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数据整理后,利用SPSS 11.5 For Windows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向山东省内18家省、市医学会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人员发放医鉴档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18份,收回1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 问卷调查结果:
18家省、市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现况问卷调查内容及统计结果详见表1。
* 1-11项中结果累计频数>18的为可多项选择答案,其他为单项选择。[注]:是指档案丢失、档案损坏、档案久借未还等情况。
2.2 关键人物(医鉴办主任)访谈调查结果:
针对医鉴办主任的访谈,其对医鉴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省内各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工作均由专人负责,医鉴档案日常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之现有需要。二是7家已制定了医鉴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医鉴办,其制定过程中均无上级档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全国或省级医学会的指导意见参考,完全凭着各医鉴办自身的理解自行拟定,内容多则几千字,少至二、三百字,从形式到实质各医鉴办间的规章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三是各医鉴办储存医鉴档案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储存档案的目录各医鉴办间亦各不相同。四是各地医鉴办均未开展系统化的医鉴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但均期待能够尽快对医鉴档案实施开发和利用,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医鉴档案科研价值。但医鉴办自身缺乏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于医鉴档案这样的特殊档案如何开发利用更缺乏法律法规上的明确规定和制度保障,害怕引起无谓的争议甚至涉及纠纷诉讼,导致相关科研活动无法如愿启动。
3讨论
3.1 医鉴办领导对医鉴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医鉴档案管理综合状况已有明显改善。
课题组既往通过定性调查发现,我国医鉴档案管理普遍存在法规制度建设缺乏,基础设施、设备不全,医鉴档案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1]。本次课题组对山东省、市两级18家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工作的定量调查结果表明,医鉴办领导对医鉴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前两年有了较大提高:虽然国家档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华医学会依然没有出台对医鉴档案的管理法规制度,但已有7家医鉴办自行编印了医鉴档案管理规范;18家医鉴办均有专人负责医鉴档案管理工作,虽然17家医鉴档案管理人员称其系兼职(即仍承担其他医鉴工作),但医鉴档案管理工作确实已明确为其本职职责之一,且系其优先和最重要职责;18家医鉴办全部配备了医鉴档案存储橱柜,10家医鉴办(占55.56%)设立了专用医鉴档案室;11家医鉴办已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医鉴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鉴档案存储介质已经由纸质文档扩展至了磁带、光盘、照片和移动存储介质,表明医鉴档案管理工具的现代化进程有了实质性推进;16家医鉴办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借阅工作,提升了医鉴档案的附加应用价值;在档案借鉴和管理过程中,18家医鉴办均未发生过档案丢失、损坏、久借未还等意外情况;医鉴会完成后10日内归档机构占到66.67%,一个月以内医鉴档案归档率达到94.44%。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山东省18家医鉴办领导对医鉴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主动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动医鉴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3.2 医鉴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虽有提高,但既往存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既往研究指出:我国医鉴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法规制度建设的缺失、医鉴档案存储内容不统一、医鉴档案借阅应用和科学研究不足等关键性问题。山东省内18家医鉴办医鉴档案管理工作现况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上述关键问题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有着医鉴档案管理法规制度的建设依然没有引起国家档案局、国家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等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更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山东省内18家医鉴办只有7家制定了医鉴档案管理办法或规范,查阅这7家医鉴办所制定的医鉴档案管理办法或规范后发现,这些办法或规范仅系一些提纲性表述,对于医鉴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开发利用等具体管理环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医鉴档案存储内容不统一现象仍然没有改观。虽然各地医鉴办储存了包括委托书、受理函、医患双方提供的材料、鉴定中专家的签到表、鉴定书、鉴定书送达签收单等基本内容,但各医鉴办间储存医鉴档案内容的差异还是很大,即便是储存档案目录亦各不相同,很不规范。三是医鉴管理设施设备虽有改善,但尚存较大差距。8家医鉴办尚未有专门存储和管理医鉴档案的档案室,占44.44%;10家医鉴办仅在档案目录管理中使用了计算机管理,但仅是建立了简单的WORD文档或EXCEL电子表格,并未有专门的医鉴档案管理系统应用,还有7家连这种简单的计算机档案目录管理也没做到。四是医鉴档案的开放借阅应用还十分有限。虽然医鉴办的医鉴档案开放借阅应用与既往相比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仍有1家医鉴办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17家医鉴办,多数是对公安、检察、司法部门(29.63%)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37.04%)开放,其次是在同级医学会内部(22.23%)开放借阅,仅有1家有过对教学科研机构的开放借阅。
3.3 加强医鉴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尽快出台行业性或区域性医鉴档案管理法规制度,提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权威性。医学会接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已有8年时间,但各有关部门在任务转移后并没有进一步的后续政策与管理措施跟进。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18家医鉴办对医鉴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致认为有必要(72.22%)和很有必要(27.78%);认为应该由医学会、档案局或卫生部(厅、局)来制定医鉴档案管理办法的分别占42.86%、39.29%和17.85%。当前,统领和承担全国医鉴工作的中华医学会,性质上是一个民间社团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但其工作重点一直放在社团分支机构建设与学术活动的开展、创办学术杂志、联合企业创建电子文献数据库新媒体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重要职能上,对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微薄、甚至有可能引来官司涉陷诉讼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无论是人力配备、经费投入还是管理举措,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务之急,就是要呼吁政府档案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制定、颁布、实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办法》。如果短期内这一目标无法实现,各级医学会、特别是中华医学会和各省级医学会要积极主动地组织编制行业性或区域性医鉴档案管理办法或规范。要通过统一法规制度来统一医鉴档案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标准和管理成效;通过统一法规制度来统一医鉴档案管理的人力配置、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内容、标准与目标要求;通过统一法规制度来统一医鉴档案开放借阅的目的、对象、范围、方法和具体形式。以此来提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权威性,为融洽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4 医鉴档案管理规范与创新需要科学引领和科技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主动介入,积极开展相应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医鉴档案,是医患双方最具价值的医疗事故技术纠纷原始争议材料和最终鉴定结论的证明。这份特殊的医鉴档案,对于医患纠纷双方、乃至涉讼各方影响和意义都十分重要。但真正实现医鉴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并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由于医学会此前并无从事医鉴工作的经验储备,也缺少从事医鉴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至今也没有具有临床医学、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多专业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加之医鉴办的日常工作相对比较繁杂和忙碌,寄希望于医鉴办、乃至医鉴档案管理者自身来研究和制定医鉴档案管理办法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实不现实。医学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有专门的卫生管理院(系)、研究所(室),尤其是拥有较多的高层次专业研究人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主动介入医鉴档案管理法规制度的研究制定,通过医鉴办的积极转化应用来实现科研的最大价值,对合作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件双赢的结果。
此外,档案如果不进行开发利用,只能表现其潜在的价值,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3]。我们的既往研究表明,在医疗事故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的背景下,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急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医疗法学、医患关系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研究。包括医鉴档案管理内容的遴选与确定、医鉴管理技术的确定与应用、医鉴档案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传统介质档案与新兴电子档案的特性与建档方法[4]、医鉴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等等,均需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各级医鉴办的全方位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协力攻关,实现提升医鉴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医鉴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岩,王家君,杨凤丽,刘亚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9):589-590.
[2]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351号.2002年4月4日.
[3]孙晓敏.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档案杂志,2008,1:24-25.
山东省市级档案网站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山东档案网站调查报告
调查城市:济南、青岛、菏泽、临沂、威海、潍坊、日照、泰安、东营、烟台。调查方式:网站浏览:电话咨询。调查时间:2007年9月25日——2008年4月30日。
1、档案网站基本信息
1.1网站名称及域名。在调查的城市中。档案网站的名称呈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四种:①**档案网,如中国烟台档案网、菏泽档案网。②**市档案信息网,如日照市档案信息网。③**市档案局(馆),如林沂市档案局(馆)。④**档案信息网。多数档案局(馆)采用此模式,如青岛档案信息网等。由此可以看出,档案网站的命名较为突出档案和信息两词,既体现了其独特专业性,同时也反映出档案是信息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档案工作者都极为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单位、组织、机构或个人提供服务的站点名称,它是一种高于逻辑、便于记忆的internet地址。一般而言,网站的域名能够反映网站的性质或特征。从所调查档案网站中的域名分析看。主要特征如下:①有3个网站的域名中没有www。这说明它们不是自己独立注册的域名,而是地方政府、地区门户网站分配的子域名。如临沂市档案局等。②申请政府域名的有9个档案局(馆),即二级域名为gov,只有菏泽档案网二级域名为com。
1.2网站导航系统。网站导航系统能为浏览者提供便捷,方便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网站的布局及主要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欲搜寻的信息,达到节省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的目的。在所调查的10个档案网站中。只有济南、青岛、威海档案信息网提供了导航系统。其中青岛档案信息网称网络地图,威海档案信息网称快速导航通道,均设置在一级栏目下的醒目位置中,并提供了详细的资源布局;济南档案信息网导航系统则位于其网页的最底端,利用者不易察觉。
1.3访问率。网站访问率的统计是基于各网站提供的访问人数,从访问率可看出各网站的运行情况,促使其加强管理、完善结构和内容。在所调查的10个网站中,有6个网站提供了访问人数统计,其中威海档案信息网底端有访问统计字样,但没有任何数据。按访问率(人/天)=(访问人数2-访问人数1)/两次访问间隔天数计算。各网站访问统计见表一:
1.4版本设置。在所调查的所有网站中。均无繁体、外文版本的设置。档案信息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间的档案学术交流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同样得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保守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其中同样包括国外人员的合理利用。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档案信息网已经领先一步,均设置了档案信息网的英文版本。因此各档案局(馆)应充分认清档案信息化的形势,加快档案网站外文版本的设置。丰富其内容。
1.5更新速度。网站内容更新速度和维护频率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档案局(馆)对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一定程度地说明网站建设的质量。档案网站内容的更新应以事件为契机,不定期进行。调查的网站更新时存有不在首页标注日期问题,让人无法立即了解更新的是何时的新闻,如临沂、东营档案信息网。在所调查的10个档案网站中,更新比较迅速的有济南和青岛。如表二所示。
1.6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是计算机专业术语,指从浏览器发出请求至网站服务器响应的时间差,是衡量网站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受计算机配件、网络等因素影响。响应速度越短,能节省利用者时间,提高利用效率。调查的档案网站中,总体响应速度较快,其中青岛、威海、日照、潍坊较为突出,但也有临沂、泰山等反映较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档案网站主要内容
2.1机构和部门职能信息。在调查的所有网站中,均设立了局馆简介用于介绍本馆资源及组织机构职能,有馆藏介绍、本馆指南、局馆概况等名称之分。其中除济南的综合概述、内设机构设立在一级栏目政务公开的二级类目外,其余的均设立在一级栏目中,可见对这一栏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特别在建立档案网站的初期,以文字说明为主,用于介绍组织机构及馆藏资源的局馆概况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2.2一级类目设置。任何网站都通过一级类目来反映它的主要内容及方便利用者使用,档案网站也不例外。一级类目的数量可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站内容的翔实程度。
从调查结果看,各网站的一级类目数量不一,总体来说。类目设置数量偏低。同时在一级类目的设置中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有些网站设置得较为樊笼而显得不系统,不少类目可以归为一类,如青岛档案信息网中照片银行、琴岛风情、岛城览胜都是照片展示,完全可以归纳为照片档案。相反,有些网站一级类目设置得过于简单。致使二级类目繁琐,如济南档案信息网。多数一级类目中都有四五个二级类目。
2.3档案政策法规。档案政策法规是档案事业的指南,依法治档是法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所调查的档案网站中,均设立了档案政策法规,但部分设置在一级类目。部分设置在二级类目。并且名称不一,如设置在一级栏目中的东营称法规标准,日照称档案法规,临沂称政策法规;设置在二级栏目中的济南称档案法规,青岛称政策法规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档案法规的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档案政策法规的内容普遍单一,如临沂的政策法规中只有档案法一项内容,青岛的档案政策法规只包含青岛市一级制定的法规,像威海一样具有国家、省、市三级档案政策法规的还只是少数。
2.4特色档案。特色档案一般是指档案馆所藏的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独一无二的档案材料,如有关地区历史史实的介绍,有关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诸多特色的展示,有关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的档案等。它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地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各地的特色档案并未为广大市民所了解,其价值也没有得到实现,因此利用档案网络加强特色档案的宣传就显得极其必要。特别是在市一级的档案中,应发挥拥有得天独厚的特色档案来吸引利用者,要求档案部门做好特色档案的宣传。打出品牌,提升知名度;同时特色档案还可以提升档案部门地位,树立档案部门亲民的形象,让市民了解城市的历史,游历于历史当中。在所调查的档案网站中,除东营档案信息网没有任何特色档案的内容外,其余的均或多或少设置了特色档案的内容。
2.5利用服务信息。档案网站是档案馆的外在形象,是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窗口。利用服务信息一
般包括联系方式、查档指南、查档时间、查档手续、利用收费等事项。在所调查的10个档案网站中,利用服务信息名目不一,如济南称查档指南。临沂称档案服务,但仍有菏泽档案网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信息,潍坊档案信息网只在网站不显眼位置设立“联系我们”,并没有实质性的相关内容。而且从设置的内容看,大多比较单一、简单,如威海档案信息网虽设置了服务中心,但内容是有关威海档案技术服务中心档案中介的介绍,并没有相关的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因此,各档案网站有必要加强档案服务信息的宣传,提升档案形象,方便利用者了解查阅档案信息。
2.6网上展厅。在调查的10个网站中。菏泽、威海、东营、临沂四市档案网站没有任何有关网上展览的设置,潍坊虽在馆藏介绍中有档案展览,但并没有任何内容,烟台则在正文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图片展少数内容,其中网上展览办得较好的有济南和青岛档案信息网,它们内容翔实丰富,形式多样。从调查分析看,很多档案馆对网上档案展览缺乏充分的认识,同时也从一侧面反映出档案馆对档案展览的重视程度,而档案展览恰恰是提高市民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宣传和自我推销意识。
2.7其他信息。档案网站信息的充实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所调查的10个网站中,有些栏目的设置增添了网站的可浏览性,值得推荐。如青岛、日照、烟台档案网中的“档案征集”,其中烟台档案网详细规定了征集的范围、方法、相关政策、权益保护、价格标准等内容。还有不少档案网站设立的“档案学会”用于档案学术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和济南档案信息网中设立有“视频青岛”、“视频点播”等声像档案栏目,值得各网站借鉴。
3、档案网站功能
3.1文件检索。档案馆提供利用包括历史档案和现行文件资料,档案网站的提供利用则体现在档案的检索功能上。将已开放的历史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档案提供利用的发展趋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迫切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在档案馆设立现行文件中心是档案馆紧跟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档案馆功能扩展的必然要求。所调查的档案信息网站中,除菏泽档案网外,都设立了开放档案和现行资料查阅栏目,但栏目质量不一,特别是跟北京、上海、南京档案信息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只有青岛档案信息网现行文件资料提供全文检索,余的都只提供目录检索,具体调查情况如表三所示。
3.2友情链接。作为评价网站质量的标准,友情链接为广大网站所重视,是网站提高点击率的重要举措,在调查的10个档案网站中,均设立了链接。但设立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区别。有些网站对链接进行了分类,大类中分了档案类、便民热线等,同时又将档案类分为国外、国内省级、市级,如济南、临沂档案信息网。还有如威海和潍坊信息网中添加了部分大学档案馆,在威海信息网中还有两个城建档案馆链接,这些都值得借鉴和推广。但也有部分链接不理想,如何泽档案网中的省内链接的部分网站是山东省档案信息网中提供的档案馆介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链接,另外从总体看。链接个数及链接有效率都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3信息反馈。档案网站应该是交流信息的互动平台,网站信息反馈包括档案论坛、在线答疑、留言板、电子邮件、局长信箱等。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沟通,可以为用户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使网站和服务的质量得以完善,为档案网站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网站点击率。在调查的10个档案网站中,均设置了一定的信息反馈机制,一般都为局长信箱、档案论坛。其中档案论坛作为当今主要交流平台。作用发挥得并不强,在设立了档案论坛的青岛、潍坊、泰安档案信息网中,潍坊与泰安的论坛无法打开,青岛档案论坛的人气也并不旺盛。因此在设立了这些机制后,应该发挥机制的作用,使其成为档案馆与利用者的链接纽带。其中烟台档案网除设置了局长信箱外。还有咨询投诉、请你献策两栏目,值得同行借鉴。
4、总结
4.1 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但我省档案网站建设状况跟其经济地位不符,还有部分档案局(馆)的档案网站尚未建设。特别是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档案部门都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实现馆藏信息网络化、社会化,方便广大利用者。
4.2加强对档案网站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大部分档案网站普遍存在点击率低、更新速度慢、视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网站建设必须实行“制度先行”,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规范、标准、制度;还要求配备专门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网站维护,从而提高网站利用率。
4.3国家和省级档案主管部门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档案网站定位。目前各网站各自为政、名目不一、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规划。不利于档案网站的健康发展。各档案部门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政府规划。对档案网站建设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山东档案标准 篇4
第一条 为了便于本机关正确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使所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情况,维护其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据国家档案局8号令,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机关文件材料是指本机关在其工作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或配合落实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其他对本机关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 本机关文件材料具体的收集门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专门档案(会计档案、人物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和录音、录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文件和资料。
第五条 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分为30年、10年。凡是本机关制发的法规政策性及重要的业务文件材料,召开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主要文件材料,本机关关于机构、人事等凭证性文件材料以及上级、同级和下级关于重要业务的批复、来文、来函、请示等文件材料属于永久保管;其他归档的文件材料属于定期保管。具体参见附件《文书档案分类方案与保管期限》。
第六条 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
基建档案:包括基建项目的依据性材料、基础性材料以及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及图纸等材料。
设备档案:包括依据性材料、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以及随机图样等材料。
第七条 专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会计档案
1、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及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台账(卡片)及其他会计账簿;
3、会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财务报告,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以及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人物档案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为本单位、本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档案材料。
1、名人职务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2、名人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3、与名人有关的证书、奖章、信函、纪念品等
4、名人活动的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5、名人口述的历史资料
第八条 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本单位主要党政领导任职时的照片;
(二)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成果的照片和录音、录像;
(三)记录上级领导和著名人物视察本单位的照片和录音、录像;
(四)本单位组织或本单位领导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和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和录音、录像;
(五)记录本单位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情况的照片和录音、录像;
(六)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和录音、录像。
第九条 实物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荣誉类:单位和单位负责人获得的锦旗、牌匾、奖状、奖杯、证书等;
(二)公务活动礼品类:公务活动中接收的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字画以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物品等;
(三)物证类:反映和佐证本单位、本行业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案件的有纪念和凭证作用的物品等。
第十条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
(一)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全文;
(二)会计电算化材料及会计档案管理软件;
(三)永久期限照片档案的电子版及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照片;
(四)其他音频、视频形成的电子文件;
(五)业务档案中形成的电子文件。
机关对应归档电子文件同时收集其元数据和背景信息。
第十一条 资料的收集范围:
(一)本单位的重要文件汇编;
(二)本系统上级或下级编印的出版物;
(三)与本单位主要业务有关和业务报刊和出版物;
(四)政府公报等政府公开信息;
(五)新闻媒体关于本单位有关情况的报道材料;
(六)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论著、论文及其他作品。
第十二条 凡属机关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机关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十三条 本机关形成的基建档案、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的档案保管期限分别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资料暂行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实物档案保管期限为30年。电子、声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保管期限参照相应内容的文书档案执行。
第十四条 机关应归档纸质文件材料中,有文件发文稿纸、文件处理单的,应与文件正本、定稿一并归档。
第十五条 机关联合召开会议、联合行文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其他机关将相应的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副本归档。
第十六条 机关文件材料不归档范围是:
(一)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二)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三)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四)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二OO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文书档案分类方案与保管期限
本机关文书档案是按照-保管期限-组织机构分类法分类整理。所有文书档案文件材料应先按其形成区分开来,同一的文件再按照其价值区分为永久、30年、10年,同一、同一保管期限的文件,按组织机构分类排列。具体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如下:
1、党组(机构1)
永久保管:
1.1党组会议记录和汇报材料
1.2厅党组会决定事项
1.3上级与本厅关于干部任免的报告、批复
1.4关于机构设置、调整、人员编制的报告、批复
1.5上级机关与本机关关于干部职工审查、结论、复议等报告
1.6厅党组表彰决定
30年保管:
1.1本厅收发电报
1.2上级党政机关颁发的针对本厅主管业务的文件
10年保管:
1.1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等普发的文件
2、办公室(机构2)
永久保管:
2.1厅长办公会议记录、决定事项
2.2厅务会议记录、决定事项
2.3厅长碰头会议记录
2.4本厅工作计划、总结
2.5本机关编辑出版的各种统计资料、大事记、组织沿革、年鉴等
2.6本机关关于启用印章、职责范围、名称更改的报告、通知、批复
2.7关于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
2.7.1有领导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材料
永久
2.7.2重要的调查材料
30年
2.7.3无结果的材料
10年
2.8上级机关领导对本单位和本单位对下级机关检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2.8.1重要讲话、题词、录音、录像、照片等文件材料
永久
2.8.2一般性文件
10年
2.9本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2.9.1通知、会议指南、代表名录、开幕词、闭幕词、报告、总结、会议讲座通过的规定、办法,照片、录音录像材料
永久
2.9.2会议讨论文件、典型材料
30年
2.9.3参考材料、参阅文件等
10年
2.10本机关与其他机关联合召开的会议文件
2.10.1本机关主办的会议的重要文件
永久
2.10.2由其他单位主办的会议文件
10年
30年保管:
2.1本机关关于文秘、宣传、档案、督查、保密、政务大厅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2.2本机关表彰通报
2.3本机关领导在调研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2.4国土资源部及省属单位针对本机关工作的有关文件
2.5关于对省人大、省政协提案答复
10年保管:
2.1本机关编制的各种文件汇编、工作通报、国土资源信息等
2.2本机关上报的各类汇报材料
2.3本单位参加非主管部门召开的会议需要执行的会议文件
2.4国土资源部及省属单位普发的文件
2.5本单位与有关单位协商工作的来往文件
2.6下级机关报来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3、政策法规处(机构3)
30年保管:
3.1国土资源规范性文件
3.2国土资源地方性法规、规章
3.3关于法律问题的答复、复函
3.4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卷宗
3.5立法规划和计划
3.6工作总结报告
10年保管:
3.1法制宣传资料
3.2地方立法会签件
3.3依法行政文件材料
3.4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4、规划处(机构4)
永久保管:
4.1关于下达或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文件
4.2对各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建设用地的批复、复函
4.3对建设用地折抵指标和指标置换、开发整理规划的批复
4.4报表
30年保管:
4.1国土资源部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计划的规定
4.2关于全省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计划报告等
10年保管:
4.1关于建设用地问题的预审意见
4.2关于建设用地问题的初审意见
4.3上级关于国土资源规划计划的文件
4.4业务会议文件材料
5、财务处(机构5)
永久保管:
5.1国土资源部、省政府、省财政厅等部门下达的各种计划和预算指标
5.1.1或以上的永久
5.1.2一般性的10年
5.2国有资产管理(登记、统计、核查清算、交接等)文件材料
5.2.1重要的 永久
5.2.2一般的 10年
5.3关于下达投资计划的文件材料
5.4关于批复直属单位财务预算的文件
5.5关于基本建设形成的文件材料
5.5.1图纸、协议、审批手续等
永久
5.5.2一般性文件
10年
5.6本机关及所有单位报表
5.7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定、协议、议定书等文件材料
5.7.1重要的 永久
5.7.2一般的 10年
30年保管:
5.1本单位关于财务管理的规定、办法
5.2关于内部审计的文件
5.3政府采购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
10年保管:
5.1国土资源部、省政府、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财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等的文件
5.2本单位有关财务工作的请示、报告
5.3有关业务会议文件材料
6、耕地保护处(机构6)
永久保管:
6.1关于对各市政府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指标下达和检查考核情况的文件
6.2关于易地补充耕地的批复、通知
6.3关于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批复
30年保管:
6.1关于下达各种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计划的通知
10年保管:
6.1关于对国家和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6.2上级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文件
6.3有关业务会议的文件材料
6.4有关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检查考核的文件
7、地籍处(机构7)
永久保管:
7.1关于土地调查、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工作的批复
7.2国土资源部关于地籍工作的规定、办法、批复等
30年保管:
7.1关于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的批复
7.2关于土地调查、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工作的报告、通知等
10年保管:
7.1一般性工作的请示、通知、报告等
7.2有关业务会议的文件材料
8土地利用处(机构8)
永久保管:
8.1企业改制土地资产评估与处置的文件
8.2关于土地级别调整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批复
8.3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关于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定、办法等
8.4有关统计报表
30年保管:
8.1关于下达土地资产收益指导性指标的文件
8.2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方面的文件
8.3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面的文件
10年保管:
8.1关于全省土地资产收益核查情况的报告
8.2贯彻上级文件的报告等
8.3业务工作会议文件材料
9征地管理处(机构9)
永久保管:
9.1房产、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文件材料
9.2国土资源部对本省建设用地审批的文件材料
9.3关于建设用地工作的通知
30年保管:
9.1对建设用地的审查意见
10年保管:
9.1关于建设用地工作的总结、报告、请示
9.2专业工作会议文件材料
10矿管处(机构10)
永久保管:
10.1关于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
10.2关于颁发、新立、变更、延续采矿许可证的批复
10.3关于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拍卖方面等的批复
10.4关于对各类违法采矿情况的调查、处理等
10.5关于确认采矿权价款的文件
10.6关于矿山纠纷的文件
30年保管:
10.1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方面的文件
10.2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的文件
10.3上级机关有关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办法等
10.3.1需长期执行的30年
10.3.2一般执行的 10年
10.3关于矿山安全生产的文件
10年保管:
10.1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报告、汇报等
10.2有关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1资源储量处(机构11)
永久保管:
11.1关于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的批复、复函
30年保管:
11.1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文件材料
10年保管:
11.1关于地质资料汇交的文件材料
11.2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11.3关于矿泉水管理工作的文件
11.4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2地质环境处(机构12)
永久保管:
12.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文件材料
12.2本单位关于地质公园建设的文件
12.2.1批复或重要的通知
永久
12.2.2一般性文件
10年
12.3矿山环境、地质环境监测等文件材料
12.3.1批复或重要通知
永久
12.3.2一般性文件
10年
10年保管:
12.1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质的文件材料
12.2本单位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文件材料
12.3上级机关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文件
12.4地质环境工作总结
12.5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3地质勘查处(机构13)
永久保管:
13.1关于下达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计划的文件
13.2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工作的文件材料
13.3关于探矿权新立、变更、延续、保留、注销、转让、吊销、备案等文件材料
13.4关于地质勘查资质的文件材料
13.5地质调查备案的文件材料
13.6关于探矿权监督管理的文件材料
30年保管:
13.1关于油气矿业权监督管理的文件材料
13.2地质勘查管理文件
10年保管:
13.1工作总结
13.2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4测绘管理处(机构14)
永久保管:
14.1关于下达测绘工作任务的文件
14.2关于测绘资质认证、年检的文件材料
30年保管:
14.1关于测绘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办法等
14.2关于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批复、通知
10年保管:
14.1国家测绘局关于测绘管理工作的文件
14.2关于测绘市场治理整顿的文件材料
14.3关于测绘统计工作的文件
14.4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4.5测绘工作总结报告等
15执法监察局(机构15)
永久保管:
15.1关于违反《矿产资源法》案件价值鉴定
30年保管:
15.1关于土地市场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15.2有关表彰通报
10年保管:
15.1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的文件
15.2上级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的文件
15.3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5.4工作总结报告
16科技与外事处(机构16)
永久或30年保管:
16.1关于科技奖评定的文件材料
10年保管:
16.1有关科普宣传工作的文件
16.2关于社团管理的文件
16.3关于干部出国审批的文件
16.4工作总结报告
16.5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7人事处(机构17)
永久保管:
17.1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本机关机构设置、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17.2本机关关于人事任免的文件
17.3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17.3.1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 永久
17.3.2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30年
17.4对本机关有关人员的处分材料
17.4.1受到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永久
17.4.2受到警告处分的30年
17.5职工录用、转正、聘任、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等文件材料
17.6人事考核、职称评审工作文件材料
17.7职工调动工作的行政、工资、党团组织关系的介绍信及存根
17.8人事工作统计报表、职工名册
17.9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30年保管:
17.1人事工作制度、规定、办法等文件
17.2上级机关关于人事工作的文件
10年保管:
17.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文件材料
17.2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17.3工作总结报告
18机关党委(机构18)
永久保管:
18.1党、团、工会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8.1.1工作报告、总结、换届选举结果
永久
18.1.2重要专项活动的报告、总结等
永久
18.1.3党团员、工会会员名册,批准加入党团、工会组织的文件材料
永久
18.1.4情况反映、工作简报
10年
18.2党团员奖惩意见、决定等
18.3党、团、工会组织统计表
10年保管:
18.1关于政治思想教育文件材料
19离退休干部处(机构19)
10年保管:
19.1上级机关关于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19.2本机关关于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19.3本机关关于离退休干部文体、医疗保健等工作的文件材料
20.纪检监察(机构20)
永久保管:
20.1纪检、监察工作中形成的综合性报告、调查材料
20.1.1重要的 永久
20.1.2一般的 30年
20.2对违纪干部的处理报告、决定、通报等
30年保管:
20.1上级机关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文件材料
20.1.1重要的 30年
20.1.2一般的 10年
20.2纪检监察工作计划、报告、总结
10年保管:
20.1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文件材料
20.2专业工作会议文件材料
山东省档案 篇5
齐河县学校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一、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学校简介(学校校长、教育办公室主任要亲自审核、定稿,做到数据上总分口径一致,与省表14项指标、国表十项指标、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标准相一致)、学校迎接山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路线图(两条,10份)、学校各类校舍分布示意图(注明每间使用面积,10份)、校舍档案;固定资产账、仪器器材账(存放于各仪器器材室);图书流水登记账;分班学生数统计表、分班花名册、寄宿生和就餐学生数统计表;专任教师登记表。
二、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一)入学机会
城区学校需提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相关文件(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近四年(2011-2014)的学生情况登记表、学生资助等资料。
学校需提供留守儿童的文件(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活动资料(咨询工会)。
特教中心需提供现场和近四年(2011-2014)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档案资料、统计数据(与普教科资料一致)。
初中应有近四年(2011-2014)高中招生文件(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资料。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新生招生文件资料。
(二)保障机制
学校应有《齐河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细则》和《齐河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领导小组》、齐河县教育局转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教师工资增长情况资料(咨询人事科、财务科)、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情况资料(咨询核算中心)。
(三)教师队伍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的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是否担任班主任、任教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等)、师生比统计数。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校长、教师交流文件(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参与城乡交流、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交流的校长(教师)工作计划、活动资料、总结等。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参与校长、班主任和教师培训的文件、活动资料、总结、培训经费支出情况(咨询核算中心)等。
特教中心应有教师津补贴文件、资料(问人事科,37人,0.39万)。教师进修学校需提供现场和校长、班主任、教师、新教师培训文件、过程性资料。
(四)质量与管理
学校的课程表应符合《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料齐全、规范,学校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张贴规范,教师和学生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内的活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张贴规范。
学校应准备好教学常规资料。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的学籍档案、巩固率统计情况(初中98%以上、小学99%以上)。
学校应有近四年(2011-2014)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95%以上)资料,文件普教科已下发。
学校应有遏制择校的文件、措施等资料,文件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
学校应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措施等资料,文件是《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见邮箱内文件汇编PDF格式,下载即可。
三、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
请将文件(见邮箱,鲁教督〔2013〕4号)、家长问卷、统计资料存档,满意度不低于90%。
四、注意事项
(一)以上档案资料是省督导评估重点查验资料,其他资料根据学校实际放好即可,以备省专家评估用。
(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评估以14项指标为主,到学校逐项打分、记录是否达标;师资配备指标实地验证。(最新评估纪实表附后)
(三)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入学机会、保障及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项指标为主到学校实地验证。(评估细则附后)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工作涉及校长50名,教师350名,家长500名,请各单位届时配合做好问卷调查、访谈工作,确保我县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省文件附后)
山东省档案 篇6
在完成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毕业工作时,请认真核对毕业生名单,并在领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向学校上交整理完备的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档案整理要求如下:
(一)学生个人档案资料整理:
一、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申请毕业后需填写自我鉴定,按照要求填写完毕提交后,学习中心(函授站)老师需要在档案管理的自我鉴定审核页填写中心意见和负责人姓名。学习中心(函授站)初审,山大总站终审通过后系统自动加盖准予毕业和学院公章,导出核对无误打印毕业生登记表。
二、成绩单:从平台导出所有毕业学生成绩单核对无误后打印。
三、档案袋:导出全部毕业生学生信息档案袋标签,将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医学类学生的实习报告装入贴有该生信息的档案袋,粘贴密封条后随毕业证书一起发放,由学生个人交人事相关部门。
做好毕业生档案发放工作,制作毕业生档案发放表,确保发放一个毕业证书同时发放一份个人档案,做好发放记录存档工作,以备工作检查。学校永久存档资料整理:
每个学习中心(函授站)按照层次分为专升本和高起专(两总卷)、再按照专业和学号的顺序组卷,要求与文件目录一致。
一、文件目录:在平台档案管理中选择需要办理毕业的全部学生,核对无误后打印并将成绩单及学籍卡按文件目录中顺序页码组档。
二、成绩单学籍卡:敦促学生在申请毕业时务必完善学籍卡内容后从平台导出所有毕业学生成绩单学籍卡,选择混合打印模式核对无误后彩色打印。
三、备考表:注明毕业时间、专业、人数、学籍卡和成绩单的总页数,做到与文件目录内容一致,核对无误,立卷人签名或者加盖人名章,审核人加盖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名章。
注:
1、继续教育档案首页为文件目录,其次为个人成绩单和学籍卡(每个学生成绩单及学籍卡各一份,放在一起),尾页为备考表。除首尾页外,目录内所有成绩单和学籍卡均按照文件目录页号顺序整理,每个学生占2页,例如:档案中第一个学生的页号:成绩单为1,学籍卡为2。
2、人数较多的单位每满150人组成一卷。
山东省档案 篇7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至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到765万人。然而,由于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许多毕业生在离校前仍未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从而成了本文所关注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未就业毕业生”)这一群体。毕业后,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即由学校发往就业单位或相关人才服务机构,而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问题随之产生,做好这一群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意义重大。
二、潍坊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潍坊是山东省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作为一个生源大市,近几年年均输送专科以上学生6万人左右,从潍坊生源未就业毕业生数量来看,这一数据也一直居山东省首位。仅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潍坊市已累计接收潍坊市共接收未就业毕业生档案85875份,其中,2014年接收26831份,2015年接收33132份,2016年(截至7月)接收25912份,全年估计可接收30000份左右,目前,潍坊市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室现存档案已达123162份,数量多,管理任务繁重。
鉴于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潍坊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10年依托潍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名,按照有关要求设立了标准的档案室,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自主开发了档案管理软件,购置了必需的硬件设备,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服务。自档案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待各类阅档人员8635人次,为升学、入伍、出国留学、各类考生等人员开具档案存放证明15000余人次,转出档案82549份,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广大未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赞誉,中心多次荣获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多人次获得相关部门表彰。
三、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本人对档案不重视。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加上高等学校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逐步弱化等因素,导致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现在未就业毕业生身上尤为明显,有些未就业毕业生甚至离校前不办理档案转递手续,更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档案任凭学校“发落”,离校后又对档案不理不睬,形成了人档分离、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不仅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造成要使用档案时而找不到档案的情况,尤其是给工作后的转正、定级、缴纳保险、工资调整等问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高等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不规范。
由于高等学校存在学生档案管理队伍薄弱、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普遍情况,从而致使高等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档案不负责任,让未就业毕业生自带档案离校,然而为了谨慎起见,很多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个人自带的档案,这就给自带档案的未就业毕业生下一步顺利办理就业手续带来了隐患;二是各高等学校的档案袋信息标注内容多少不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只标注了毕业生的姓名,没有任何其他毕业生相关信息,为了保证后期档案查询的准确性,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人员须开封档案获取相关信息,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三是有些高等学校档案转递方式存在不安全因素,2014年12月1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明确要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严禁个人自带档案转递。”,但是有些高等学校贪图自己方便,依然通过邮局、快递等邮寄方式转递档案,这不仅会增加地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三)生源地档案管理存在弊端。
毕业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由学校转递回生源地,生源地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没有专门的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以山东省各地级市为例,只有潍坊市和青岛市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管理毕业生档案,其他地市则由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就业促进科、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等综合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使毕业生档案的管理相对比较混乱;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既不专业对口也未经过系统档案管理培训,业务水平偏低,造成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薄弱,档案管理标准要求较低;三是档案管理不规范,《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对档案的管理做了标准化的规定,但是有些地方的档案管理条件、管理方法等都与标准相差甚远;四是地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了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后无处追责、无法追责的尴尬局面。
四、做好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档案意识教育。
良好的档案意识,是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毕业生档案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不断加强档案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班等方式,让毕业生主动走近档案、认识档案,从主观上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档案里都有什么材料,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有大多,建立起个人档案一旦丢失,会导致阻碍相关就业手续办理的隐患思维,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档案意识,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档案,让档案助力自身发展。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1. 学生档案管理服务要精细化。
高等学校要建立专门机构承担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学生档案管理条件,探索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人员吸纳进档案管理队伍,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专职档案管理队伍,使学生档案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2. 未就业毕业生档案信息整理要标准化。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完成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后,为了更加方便档案的转递接收,应在档案袋上将毕业生的关键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如姓名、性别、毕业年度、所学专业、生源地等)进行清晰的标注,同时将相关信息整理成电子文件。2012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按照统一的格式制作标签粘贴到档案袋上,如图1所示。另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电子标签帮助转递档案必会很快得以实现。
3. 毕业生档案转递形式要规范化。高等学校要自觉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通过机要交通或者专人送达的方式将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转递到生源地档案管理机构。生源地档案管理机构也要坚决拒绝通过邮局、快递、物流等非规定渠道转递的档案,假以时日,更加规范化的档案转递体制自然就会形成。
(三)有针对性的提高地方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1. 建立健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
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需有专门部门来承担,可推广借鉴有关地市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健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按照有关要求建设标准档案室,购置相关设备,配齐软硬件。与有关部门、高校多联系、勤对接,利用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报到高峰期,广泛宣传档案业务及知识,摸清服务对象所想所需,建立起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
2. 建立高素质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尽量吸收专业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基本要求。同时,未就业毕业生档案来源都为高校,单位性质虽较为单一,但单位数量较多,面对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地方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时,不仅要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对口,而且还要具备对外交往和协调能力,便于更针对性服务于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做好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和地方都应认真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体系,努力推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向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山东省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档案转递程序的通知[Z].2012.
[2]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Z].2014.
[3]吕志东.贵州省黔南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集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山东省平原师范附属小学 篇8
厚重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已形成了以“五让六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即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办学目标;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为校风;以“让激励充满校园”为教风,以“让自信相伴每天”为学风;以“会求知、会做事、会健体、会合作、会创新、会做人”为培养目标。学校还拥有了激昂上进的校歌,寓意深刻的校徽,特色鲜明的校旗,内容丰富的校报,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
优化教学设施,打造数字校园 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并高标准配备了相关设施和器材。目前,学校拥有2个现代化多媒体功能室,2个微机室,42个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数字投影教室,为所有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学校300余台电脑都接通了Internet网,实现了“班班通”,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现了“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网合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科研兴校,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和根基。平原师范附属小学确立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究之路,结辑印制了集师德、教学教研、总结反思、成果展示为主题的30多个集子。搭好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地的“基础性教研平台”、以校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为抓手的“激励性教研平台”和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实践性教研平台”。通过树名师品牌、优势学科品牌、课题研究品牌,形成了“一组一品名,一科一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平原师范附属小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与此同时,还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组建起十几个兴趣小组。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月”、科技体育节、“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了知识能力、故事大王、读书汇报等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