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读书学习名人名言(精选12篇)
古今中外读书学习名人名言 篇1
1.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2.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奇文共赏识,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 歌德
5.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7.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 吴梦祥
8.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2.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1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的知识。——左拉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7.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9.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大全
2.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3.关于爱读书的名言警句
4.100句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
5.读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读书名人名言
7.最有启发的读书名言大全
8.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100句
9.女人读书励志名言
10.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精选】
古今中外读书学习名人名言 篇2
一、孔子尝为委吏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出身于贵族, 但家道中落。三岁丧父, 更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孔子曾说: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为了生存, 孔子不得不一边自学, 一边从事各种能够养家的工作。孔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 史书中也没有孔子接受会计教育的记载。可以说,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优秀会计工作者, 这可以从下面的记载中得到证实。据《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 曰:‘会计当而已矣’”。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分析, ‘当’有三层含义:其一是会计工作中对于经济收支事项要遵循财制, 处理得当;其二是对会计事项的计算、记录要正确;第三是从统治者方面讲, 要善于选择合格的、适当的会计人才。这不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会计定义, 也足以证明孔子的委吏工作做得很出色, 他不仅做了会计工作, 而且将会计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在2500年前能够有这样的高深会计理论深度, 这不可不说是惊人的会计创举。
二、宋代文豪都精通会计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宋代的文学家队伍更是超群脱俗, 他们不仅文采出众, 而且各个精通会计、善于理财。
曾巩 (公元1019~1083年)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也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以散文见长, 也能诗。曾巩不仅文采出众, 对会计也非常精通, 他曾写《经费议》一文, 论述了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宋神宗看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巩把节用作为理财之要, 目前谈论财政者, 都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曾巩认为“用之有节, 则天下虽贫, 其富易致也;用之无节, 则天下虽富, 其贫易致也。”曾巩在议论经费时, 不是空洞地进行说教, 而是采用了因素分析法, 对景德、皇佑和治平三朝费用开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景德户七百三十万, 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佑户一千九十万, 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九十万, 垦田四百三十万顷。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 岁费亦一万亿以上。景德官一万余员, 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 其总三万四千员。景德郊费六百万, 皇佑一千二百万, 治平一千三十万。以二者校之, 官之众一倍于景德, 校之费亦一倍于景德。”曾巩作为一个文学家, 其在会计上的造诣也很不一般。
苏轼 (公元1037~1101年) , 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文学造诣很深, 诗、词、散文、书画等无一不精, 脍炙人口之作甚多。苏轼曾著《省费用》一文, 其主旨大意与曾巩的《经费议》大致相同。苏轼认为国有三计, “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 有不终月之计。”凡“计”均应以费用为中心, 费有计, 则国安。如能节天下无益之费, 使国有储备, 则无大患难。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费用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在苏轼为官的生涯中, 他都能以会计的思维和理财的方法为当地的百姓增加财源,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苏辙 (公元1039~1112年) , 中国北宋散文家, 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元佑初年, 苏辙与户部尚书李常等人主编了《元佑会计录》三十卷, 并为该书作序。苏辙认为:凡节冗官, 精士卒, 克众用, 便国富有余。若冗员充积, 国用奢侈, 积糜耗多, 便会导致财匮不给。《宋文鉴》卷八十七记载:其在《上皇帝书》中以“去冗”为主题, 发表了自己关于节约费用支出的看法。他认为:害财者三, 一曰冗吏, 二曰冗兵, 三曰冗费。而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做到节约支出, 就必须“以简自处, 而以繁寄人。以简自处, 则心不可乱。心不可乱, 则利至而必知, 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 则事有所分。事有所分, 则毫末不遗, 而情伪必见。”即在会计工作中, 手续、程序要简便易行, 账簿设置要少而精, 冗员冗费减少了, 才能节约支出, 使机构运行合理有序。
黄庭坚 (公元1045~1105年) ,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能诗文及词,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公元1101年, 黄庭坚到湖北去访友。在荆州的路上, 正好邂逅自己八年未见的老朋友李辅圣, 心里异常激动。黄庭坚赋诗一首相赠, 诗中以会计的有关知识和老友叙旧, 并和老朋友开了个玩笑。此诗诗名《赠李辅圣》, 记载在《黄山谷年谱》一书中。诗的全文如下:
交盖相逢水急流,
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
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
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
笔研管弦成古丘。
诗人这里运用了在宋朝官厅会计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的知识和老朋友李辅圣叙旧。诗中涉及的“旧管, 新收”本是四柱清册法中四柱中的二柱, 其他二柱为“开除”和“实在”。四柱清册法始于唐朝, 盛行于宋朝, 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在当时来讲, 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四柱清册法写成公式就是: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它相当于今天的: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或: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这也充分说明了黄庭坚对“四柱结算法”是十分精通的。
比黄庭坚稍后的辛弃疾诞生于公元1140年、逝世于公元1207年。出生时, 其家乡山东已被金人所占。其词在数量上超过前辈和当时的作家, 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晚年仿效晋代隐士陶渊明, 过着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 有词为证。
万事云烟忽过,
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
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这首词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它基本上反映了辛弃疾晚年的生活和心境。这首词的下半部, 以掌管家事而悠然自得, 以计量收支而称心自娱。词中所用“出、入”乃当时官厅会计所用记账符号, “收、支”乃民间会计常用的记账符号。辛弃疾将之用到自己的词中, 自有一番新意。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四十多年前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年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我国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指出:宋代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 不但超越了前代, 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看来, 宋代文豪精于会计, 多才多艺是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
三、数学家成就现代会计之父
在中外会计发展史上, 值得大书特书的会计代表人物是卢卡·帕乔利。卢卡·帕乔利 (Luca Pacioli) 于1445年诞生于意大利台伯河上游的、位于佛罗伦萨东南约80英里的一座名叫博尔戈·圣塞波尔克罗的小镇。此时的意大利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茁壮成长、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黄金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商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空前繁荣,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如火如荼。出生在这样的大发展时代, 可以说是卢卡·帕乔利成就一番大业的前提所在。
卢卡·帕乔利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深为老师们所喜爱。他在语法、修辞学、辩证法课程以及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和古典文学等知识领域所显现出来的天赋才能, 让教过他的所有老师欣慰和兴奋。卢卡·帕乔利首先是一位数学家, 深厚的数学功底培养了他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精确表达能力。卢卡·帕乔利深知数学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数学与艺术、建筑的关系方面, 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数学与经济管理的关系方面。从簿记方面讲, 数学研究者应在建立科学的簿记方法体系方面作出努力, 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经济有效的增长。由于数学固有的精确性表达特点, 帕乔利采用数学方法准确地研究和描述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簿记学知识, 科学地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和会计要素内部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 帕乔利对会计中不科学的成分进行了合理、有效地删除, 并演绎出新的会计理论。从而使其著作《数学大全》 (又名《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 把古代会计推进到现代会计时段。
当他用数学家的视角来透视已经流行的会计方法时, 他神奇般地拿到了开启会计圣殿大门的金钥匙。149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改变了世界会计发展的历史航向, 结束了簿记实务口授心会、单脉相传的时代, 而把簿记实务与簿记理论结合在一起, 使会计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 由于该书的问世, 使经济学从黑暗中解放出来, 既解决了经济计量科学化的问题, 又解决了经济管理科学化的问题, 并卓有成效地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 为新世纪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后人尊称卢卡·帕乔利为“现代会计之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著名诗人歌德,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查特菲尔德等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总统也能胜任会计工作
美国今天的会计发展得益于总统对会计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会计学家的推波助澜, 特别是总统的影响更加引人注目。
1809年2月12日,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穷, 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林肯没有接受过会计的专门教育, 但他的会计工作干得有滋有味。1837年的一天, 邮政部的一名审计人员来到斯普林菲尔德, 审查一笔林肯担任纽萨勒姆会计员时经手的几美元零几分的账款。林肯从容不迫地拿出一个钱袋, 把里面的钱认真地清点了一遍。其结果与这位审计人员查询的数目完全相同。最后, 审计人员接过钱, 写下收据, 非常满意地离去了。这可以说是他熟悉财务会计的重要佐证。除了林肯总统外, 像合众国之父乔治·华盛顿总统, 托马斯·杰弗逊总统等都曾亲手记账, 做过会计工作。正是由于领袖们重视会计, 并能身体力行, 才使美国的会计事业获得了超长发展, 至今, 可以说, 美国的会计事业和会计文化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五、革命导师超前的会计思维
学过会计的人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00多年前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论述流通费用的性质时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 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 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薄记就越是必要。因此, 薄记对资本主义生产, 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薄记就是会计。而“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也就成为大家都熟悉的反映 (核算) 职能和监督职能, 它构成了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马克思认为会计最初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记载下来”, 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出现剩余产品以后, 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职能。马克思指出:“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 已经有一个农业记账员。在那里, 薄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由于这种分工, 节约了时间、劳力和开支。但生产和记载生产的薄记, 终究是两回事, 就象给船装货和装货单是两回事一样。充当记账员的那一部分公社劳动力, 是从生产中抽出来的。他执行职能所需要的各种费用, 不是由他自己的劳动来补偿, 而是由公社产品的扣除来补偿的。只要作些适当的修改, 资本家的薄记人员的情况, 就和印度公社的记账员的情况相同。”所以,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后来演变为“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很显然, 会计具有管理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仍是以会计学的概念体系为主。如资本、资本循环与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虚拟资本、货币、货币计价、利息、利息率、利润、利润率、收入、成本、租金、费用、折旧和价格等。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会计学研究的对象与《资本论》所研究的对象如同出一辙, 不同的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及其运动的研究, 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深刻矛盾, 并展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会计学的研究则在于资金 (资本) 运动定量化和观念化的描述与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金不是物, 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 它体现在一个物上, 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将马克思阐述的这一基本原理用于对会计基本等式本质的分析是同样适用的。
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 (资本) 及其运动。会计主要采用的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会计凭借货币计价, 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方便, 而且也为人类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从会计基本等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来看, 会计等式所体现的有关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应关系。会计基本等式:
资产=负债 (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该等式体现了以下关系:社会生产活动总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所有物质条件的货币表现就是资产, 这就构成了等式的左部。实质上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物质条件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因此, 会计等式的左部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综合。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就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活动的进行, 必然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会计学上就表现为资金 (资本) 运动, 会计等式在货币形式上就体现了这种运动。因此, 与资产 (生产力) 相对应, 会计等式的右部必然体现生产关系的货币表现。资产减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就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对净资产的占有, 包括对剩余价值 (利润) 的占有和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占有,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关系和人与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与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
革命导师100多年前就预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都证实了马克思的这一光辉论断是千真万确的。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 (上册) , 中国财经出版社1982年版。
[2]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王建忠:《会计发展史》,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国史籍精华译丛, 黄河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济南出版社联合出版1993年版。
[5]文硕著:《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
[6]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载《金明馆丛稿二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古今中外名人买房故事 篇3
《李氏园亭记》中曾有记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地价带动房价,可见,在宋朝购房,经济实力需要相当高才行。苏辙朝内为官几十年,大半辈子都买不起房子。曾作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活了半辈子,还没弄套房。他直到七十岁才买到第一套房子,而且还不是在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侧的一座小城许昌。
欧阳修也是许多年的租房者。从江西老家进入开封府工作,也算是“开漂”,但始终没买上房子。在他致友人的信中说道: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间。”——我来首都工作,自己也没个房子。小胡同里租了一个老房子,日子真惨啊。
国子监工作人员——买房子也需要智慧
明朝弘治时候,南京国子监有33个工作人员。其校长年薪不足二百两白银。南京繁华地段的一居室售价为六百两白银。于是校长号召其他工作人员团购!他把公费的勤杂工、书记员、保安、马夫全部退掉,直接向政府申领这部分人力经费。然后拉着所有在职人员集资,大家一起,才算是买了三十多套房子。
韩寒——远郊100多万的小公寓
韩寒这个最早出名的80后作家,这些年靠写书和赛车发了些小财,但他在博客上抱怨买不起上海市中心的房子,至今只是在上海市郊买了幢lOO多万的小公寓。100万,距离上海市中心的位置,还是很远的。
郭德纲——租了三居室,让一间给徒弟
这些年说相声火起来的郭德纲,算作文艺界的“暴发户”。但在他开始红的2006年,也是租房住的。说相声一共挣下来十来万,买了辆马自达。但是那时候距离买房,还差得很远。夫妻二人租了个三居室,其中一间还让给了一个徒弟。
快男快女——未来无保障,依旧租房住
李宇春虽然这些年收入不愁,但是她认为北京房价还是太贵,买房没有租房划算。张靓颖也是如此。
陈楚生虽然本有实力买房,但是因为和天娱的官司,还要赔付违约金,因此暂时也买不了房。张杰和王栎鑫,则选择了避开北京,在家乡购房。
冠军程菲——只够二三环买个50平方米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 篇4
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他集古人诗句说明之:
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明朝夏寅曾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清朝有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有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以上种种,均说明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多看书,而且要认真学习。然而,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掌握好的读书、学习方法,绝对是人生的成功之道。而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会对您有所增益。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谢希深说:“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经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作家王汶石的“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分解和结合机枪一样,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的联系;第三遍,再浏览,求得一个完整的印象。
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的三条方法:一是同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
苏步青教授提出,治学要取得成绩,就要有好的学风,这种学风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严肃,第二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毛泽东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
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鲁迅先生终身酷爱读书,其读书方法有三: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他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老革命家徐特立,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日积月累法。他学《说文解字》时,把540个部首分作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字。他教学生学这些部首时,只要求他们每天记一字,两年学完。他在43岁时开始学外文,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日学一个生字,一年学365个字。这样持之以恒,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读书时常有‘走马观花’、‘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随读随忘的毛病。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我的读书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二是古今中外法。徐老小时候读过很多古书,后来又出国攻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很渊博。他主张读书面要广一些,古今中外的书都要读。正像他所说的:“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融会贯通统统变成我的。就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后统统变成我的肉。”三是借书摘抄法。摘抄要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分析才能掌握要领。徐老在湖南时,听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布)党史》,就去借了来。在学习下册时,他就是采用抄读的方法。但他不是全抄,而是摘抄,并且做详细的分析,结果他对下册的理解就比对上册的理解深刻。后来,即使在买书不难的情况下,他也主张抄一点书,因为这样可以做到眼、手、心三到,便于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名言警句 篇5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5.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7.他整日忧心,青年学子不再读书,他的忧愁,后来证明没有白费他们都习惯,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际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几米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10.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11.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3.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书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鲁迅
14.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15.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16.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1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8.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1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0.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2.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孟德斯鸠
23.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2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5.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26.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2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中外读书的经典名人名言 篇6
2.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3.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4.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5.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6.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7.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8.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0.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11.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2. 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1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4.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5.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6. 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孟德斯鸠
17.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8.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19.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20.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21. 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2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3.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4. 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美国)富兰克林
25. 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甘地夫人
26.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27.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28.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29.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培根
30. 他整日忧心,青年学子不再读书,他的忧愁,后来证明没有白费他们都习惯,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际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几米
31.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书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鲁迅
32.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33.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34.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35. 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 母亲的中外名人名言
★ 微笑的中外名人名言
★ 有关于读书名人名言经典
★ 常用读书名人名言8
★ 精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中外名人读书小故事 篇7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天而降,从古到今有很多名人读书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外名人读书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
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
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
美国的爱迪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终其一生,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一八八二年,是他发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发明一种东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发明大王,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刚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很讨厌他,因为爱迪生不象别的孩子那样乖乖地听话,而是爱提一些怪问题难老师。有一天,老师被他惹火了,找到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小孩真怪、老问我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这么一来,搞得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果再传染上别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办法吧。
爱迪生的妈妈是理解孩子的。她把孩子领回家来,亲自授课。就这样,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要多的知识。
为了谋生,也为了挣点钱做实验,爱迪生开始卖报。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时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钻图书馆,看书,想问题。这个图书馆座落在底特律,是爱迪生乘火车卖报的终点站。
一天,爱迪生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有位绅士向他走来:“我时常在这里遇到先生,请问您读了多少书了?”
“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高的书了。”爱迪生看了看这位很有点古怪的绅士,认真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绅士大笑起来,有点使爱迪生感到惊异。过了一会儿,那绅士又认真起来:“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请问你读书时,有个什么确定的目的吗?据我观察所见,你以往读的书与今天读的书,性质就不一样,你是不是随便乱读的呢?”
小爱迪生忽闪着明亮的眼睛。“不!我是按照次序读的,我下了决心,要读完这个图书馆里的所有的藏书。”讲完这番信心十足的话,爱迪生直盯着那绅士,盼望着他做出一句评判性--不,表彰性的话。不料,那绅士却说:
“啊!你要读完这图书馆所有的书,情神可嘉!但是,你这种读法是会浪费精力的。经济实效的读书方法是,先应有
一定的目的,之后再去选书读。从今以后,你要定一个方针、计划呀,有了方针、计划,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一番话,犹如一道阳光透过心扉,射入了爱迪生求知欲强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记住了那位绅士的指点,开始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了。
在研制改进打字机的一个部件的时候,他就把有关打字机的书全部借来,系统阅读,并且很快解决了问题。在发明电灯的日子里,他常常钻进图书馆,把各种杂志书报上的有关文章阅读一遍,而后根据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统计说,为了研究发明电灯,爱迪生在图书馆使用的笔记本达二百本,共计四万多页。这种带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积累知识的学习、读书方法,给爱迪生带来莫大的好处。
勤奋读书的中外名言警句 篇8
2. 良书即良友,今日明日,直到永远决不改变。——屠博
3. 里面没有书籍的屋子,好象没有窗户的楼房。——南恩
4. 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机会。但是许多人遇到了机会并不知道。——杜宁
5.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6. 善良的人生是受爱所引动,受智慧所指引。——罗素
7. 人生最难学的便是过哪座桥,烧哪座桥。——罗素
8. 人生如梦……我们醒而睡着,睡而醒着。——蒙田
9. 倘使没有自负的话,人生就索然无味了。——罗休夫柯
10.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萧伯纳
11. 走你的路吧。不要去理会别人怎麽说。——但丁
12.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13. 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莫尔
14. 怠惰,一切都难办;勤奋,凡事皆顺利。——富兰克林
15. 若是你 喜爱生命,就不可浪费时间。—— 富兰克林
16. 物有定处,事有定时。——富兰克林
17. 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 爱默生
18.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弗·培根
19. 一个人的愚蠢就是另一人的财产。作者: 弗·培根
20. 为某个信念而死并不难,难的是实践信念。——萨克雷
21.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22.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23.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24.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25. 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工作十八小时。——勒南
26.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27.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28.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29. 我们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奋斗得来的。——达尔文
古今中外有关于学习名人名言 篇9
2. 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意大利)谚语
3.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4.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清)王永彬
6.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汉)王符
8.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9. 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舒畅愉快,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别人和自己。——高尔基
古今名人努力学习的故事 篇10
车胤年轻时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亮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学习读书名人名言名句 篇11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普良尼施尼柯夫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学习就像耕耘,只有在过程中多佬出汗水和心血,才能收获自己满意的果实。——冯宇欣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只有注重过程,才有美好的结果。——胡雄争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没有坚持,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白干。——严丽莎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态度决定一切,行动表明一切,思想主导一切,信心激活一切。——胡欣悦
总有一个位置属于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王玉
如果肯钻研,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马逸越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为此,你必须付出努力。——方正
志当高远脚踏实地。——杨子渝
有汗水,有仔细有心,前面的`路没有转角。——范华倩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姜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相信自己有梦就会有希望。——金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表示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篇12
2. 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清)蒲松龄
3. 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普希金
4. 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马克思
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7.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8.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9. 多读名家著作,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同样是必要的。——郭沫若
【古今中外读书学习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古今中外名言警句07-20
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摘抄08-17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也有着一些对失败的名言07-08
古今中外有关战争励志的诗歌和名言警句09-04
古今中外音乐鉴赏05-17
古今中外廉政警句大全06-03
古今中外青春励志的故事05-23
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10-26
古今中外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500字)10-08
古今名人经典励志语句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