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

2024-10-26

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共10篇)

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 篇1

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古今中外的一些感恩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1: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2:感谢两棵树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宁静、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地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和慵懒下来。一晃半年过去。

一天下午,姑妈家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仅他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就这样,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

那是怎样的两棵树啊!在离姑妈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棵显得十分怪异的榆树,像藤条一般扭曲着肢体,但却顽强地向上挺立着。两树之间,连着一根七八米长的粗粗的铁丝,铁丝的两端深深嵌进树干里。不,简直就是直接缠绕在树里!活像一只长布袋被拦腰紧紧系了一根绳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奇怪形状。

见他好奇的样子,一旁的邻居主动告诉他,起初是为了晾晒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两棵小榆树之间拉了一根铁丝。时间一长,树干越长越粗,被铁丝缠绕的部分始终冲不出束缚,被勒出了深深一圈伤痕,两棵小树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榆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冬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莫名地,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面对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运,小树尚知抗争,而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生活的努力呢!面对这两棵榆树,他感到羞愧,同时也激起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甘——只见他用自己仅存的右手,艰难地从坐了半年多的轮椅上撑起整个身体,恭恭敬敬地给那两棵再普通不过,却又再坚强不过的榆树,深深鞠了个躬!

很快,他便主动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违的课本还有信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听他平静地讲完这段故事,我长久无语。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3: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4: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 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5:感恩的心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又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做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6:感恩父母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

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持……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

我是女儿,父亲和母亲的脚都洗过。给母亲洗脚是因为我深着母亲,想为母亲做点儿事儿。母亲的脚不大,也就是穿三十六号鞋的样子,她的脚很软皮肤也很细腻,我给妈妈洗脚,水凉了就加一些热的……妈妈就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小姑娘长大了。”我抬头看妈妈的时候她的眼中竟含着泪……

给父亲洗脚是因为父亲大病卧床,母亲忙不过来。父母的脚很大,我还记得父亲要穿四十二号的鞋,父母的脚可粗糙了。我给父亲好好的泡了泡脚,给他刮了刮脚。父亲因为病痛的折磨已经很久不笑了,可是那天父亲笑了,笑得像个小孩子……

我永远爱着我的父亲母亲,也请朋友们用行动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虽然我们永远无法还之万一,但我们还是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不要总是想着将来赚大钱来报答他们,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人生无常啊……

再也不想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了……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

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点种就出门,然后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酒店门口,等着那些外国人。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他们跟这些外国游客当导游,而不收费。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

这个瘦小的男孩,等着一辆破自行车,请老外在后座上落座。老外坐上这样的免费旅游车,听着小男孩用稚气的英语介绍杭州名胜,不觉心生爱怜。

有的老外第二年又来到杭州入住香格里拉酒店,清晨起来看见门口还是站着这个小男孩,他们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杭州一样,要不,门口怎么总是站着这个小男孩?

第三年,老外又来了,不觉大惊:“你还在这里?你这个小孩将来一定有出息!”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篇3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透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透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资料,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够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篇4

距今150多年前,一位虽不能说听不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以其丰富的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层在神圣同盟反动统治下的反抗精神和变革愿望,给予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以重大影响;不仅如此,他的艰难坎坷而又光焰夺目的生平,伟大的人格,超人的毅力,也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法国着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他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正直与真诚的大师。“”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一、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莱茵河畔一所破旧的阁楼上。

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显得是一场苦斗。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学习。4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键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作业压死。经济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为怎样挣取每日的面包操心。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岁时,他热爱的母亲死于肺病,贝多芬从此成为一家之主,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甚至不能把养老金交他本人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若干年后他曾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上已经知道了。”

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了,很快波及全欧,吸引了贝多芬的心。

当时的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集中点。1789年5月14日,他报名入学,听有名的奥洛葛·希那哀特讲德国文学──他是雅各宾党的一方首领。当波恩得悉巴士底狱被攻陷时,希那哀特在讲坛上朗诵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鼓起了学生们如醉如狂的热情。大革命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后来虽然他居住的奥国与革命的法国关系很紧张,但贝多芬仍和法国人有亲密的来往。他拥护共和的情绪愈加坚定,这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了有力的影响。

在这期间,他从幼年培植起来并得到良师指点的音乐才能成长起来。1795年3月20日,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崭露头角,他对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充满信心。1796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25岁!不是已经到临了吗?”他显得很高傲,但他的最亲密的几个朋友知道,他藏在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是一颗慈悲的心。他写信给密友韦该勒医生报告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多美妙。”

二、正是他该大展宏图的青春盛年,痛苦开始叩门,并且一经附在他身上便永不退隐。1796~1800年间,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大大衰退。在戏院里,他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听清演员的话。这对一位音乐家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在好几年中,他一直隐瞒着,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废不致被人发现。直到1801年,他才绝望地告诉两个朋雪ぉのじ美找缴?桶⒚⒋锬潦Γ“我的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要是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肉体的痛苦之上,又加了另一种痛苦──爱情的挫折。1801年,一个有魅力的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贝多芬曾题赠着名的《月光奏鸣曲》的琪丽哀太·琪却尔第。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这段爱情却使贝多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首先,爱情使他格外感到自己的残废和境况的艰难,以至他无法娶他所爱的人;其次,琪丽哀太的风骚、稚气和自私使贝多芬苦恼。1803年11月。她嫁给了一位伯爵。这打击是摧残心灵的,尤其在贝多芬由于疾病而使心灵变得虚弱的时候,狂乱的情绪更有把他毁灭的危险。他给兄弟卡尔与约翰写好了遗嘱,注明“等我死后开拆”,他差不多要结束他的生命了。

但是此后贝多花还活了25年。他的坚毅的性格使他不肯在磨难中屈服。他在给韦该勒医生的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唯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方能存活。”

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这时而颓丧时而骄傲的转换,都反映在他的一系列的作品里。其中有《悲怆奏鸣曲》,有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在悲壮惨痛的宗教歌……但是他的心灵并不安于愁苦。因此,即使他苦痛时期的作品也有许多欢悦的乐曲,反映着一种青年人的天真,或是热烈的情爱。显然是他的意志占了优势,一种无可抵抗的力量把忧郁的思想一扫而空。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和幸福。他是那样地需要欢乐,当生活中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

这些作品里有好几部进行曲,战斗的节奏特别强烈,这使人想起它所产生的时代。当拿破仑的大军兵临贝多芬居住的维也纳城下时,他在亲友中间兴奋地谈论政局,他所有的同情都倾向于革命党人。熟知他的密友兴特勒说:“他爱共和原则……渴望法国实现普选,希望波拿巴建立起这个制度来,替人类的幸福奠定基石。”于是他接连写下了《英雄交响曲》等一系列富于英武壮烈气概的乐曲。后来俾斯麦听了他的《热情奏鸣曲》后曾经说过:“倘若我常常听到它,我的勇气将永远不竭。”

《英雄交响曲》是以拿破仑为题材并且献给他的,最初的手稿上还写着“波拿巴”这题目。把拿破化描写为一个理想中的革命的天才。当他得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大发雷霆,嚷道:“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愤慨之下,他撕去了题献的词句,换上一个含有报复意味而非常动人的题目:“《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当他在1821年谈到拿破仑被幽禁在孤岛的悲剧时,说道:“17年前我所写的音乐正适用于这件悲惨的故事。”他很高兴地发觉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曲内,对这个盖世英雄的结局有所预感。

三、1806年,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不经过惯有的拟稿手续,一口气写下了《第四交响曲》──一朵精纯的、蕴藏着他一生中平静日子的香味的花。幸福显现在他眼前了。这年5月,他和丹兰士·德·勃仑施维克订了婚。丹兰士是曾经抛弃了贝多芬的琪丽哀太的表姊妹。七、八年前贝多芬结识丹兰士的哥哥时,她还是个小姑娘,跟贝多芬学钢琴时就钟情于他,到这一年他们才相爱起来。他们的爱情曾经十分热烈而动人。但是,不知什么神秘的理由,使这一对相爱的人不能幸福。也许是他没有财产,地位不同;也许贝多芬对人家要他长时期地等待,要他把这段爱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也许是暴烈、多病、憎恨人生习俗的性情,无形中使他的爱人受难,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绝望。──总之婚约毁了。

然而,两个人中间似乎没有一个忘却这段爱情。1816年贝多芬还说:“当我想到她时,我的心仍和第一天见到她时跳得一样的剧烈。”同年,他创作六阕《献给遥远的爱人》的歌。丹兰士曾把她的肖像赠给贝多芬,题名:“给稀有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在贝多芬晚年,一位朋友无意中撞见他独自拥抱着这幅肖像,哭着,高声地自言自语:“你这样的美,这样伟大,和天使一样!”朋友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再进去,看见他在弹琴,便说:“今天,我的朋友,你脸上全无可怕的气色。”贝多芬答道:“因为我的好天使访问过我了。”

贝多芬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虚假的观念,他的爱情始终是非常纯洁的。

粗野的谈吐和思念,他是厌恶的。他的朋友兴特勒确信“他一生保持着童贞,从未有任何缺德需要忏悔”,不幸他总是成为爱情的牺牲品。他不断地钟情,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贝多芬丰富的灵感,似乎也可以从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的轮回中找到一些根源。

四、1814年是贝多芬荣耀的顶点,在维也纳会议中,他被看作是欧罗巴的光荣。他在庆祝会中非常活跃,亲王们向他致敬;而他则听任他们追逐。有一座塑像生动地表现出他在维也纳会议时的面貌。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划出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的最明显的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就战败他!”

在此光荣的时间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像他这样一个高傲而独立的天才,在一个轻佻浮华的都城里是不受欢迎的。贝多芬抓住可以离开维也纳的机会,想脱离奥国。不幸结果与愿望不符。他的朋友与保护人又分散的分散,死亡的死亡。1818年,他写道:“这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窘的神气。”“要以工作来换取面包实在是一件苦事。”他对出版商负着重债,而作品又卖不出去,当时一位德国作曲家说,他往往为了靴子洞穿之故而不能出门

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冬天起,他和人们就只有纸上的交谈。1822年,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全局都乱了。平时的乐队指挥翁洛夫不得不提议休息一会儿。当大家重新开始时,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但怎样使他懂得呢?没有一个人忍心对他说:“走罢,你不能指挥了。”贝多芬不安地东张西望,想从不同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可是大家都默不作声。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唤他的好友兴特勒,把谈话手册递给他,示意他写。兴特勒写道:“恳求你勿再继续,等回去再告诉你理由。”贝多芬一跃下台,对他嚷道:“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里,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脸,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用餐时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深深的痛苦的表情。兴特勒后来记述这一天时说:“在我和贝多芬的全部交谊中,没有一天可和这11月里致命的一天相比。他心坎里受了伤,至死不曾忘记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

五、在如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更加执着于讴歌欢乐。从1793年他在波恩时起就有一个念头:要把对欢乐的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为了选择颂歌的形式,以及放在哪一部作品里这些问题,他踌躇了一生。要在一阕交响曲中引进合唱固然有巨大的技术的困难;但造成这些延缓和踌躇的更深刻的原因,是这个不幸的人一直受着忧患的折磨,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直到生命的最后日子,他在《第九交响曲》中,才完成了这桩心愿。在那些沸腾的乐章内,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喊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如醉如狂。激情鼓动,仿佛整个人类向天空张着手臂,大声疾呼地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贝多芬时常提起,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奉献于“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造福,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怯懦。他正是为此而奋斗了一生。除了几首1796年以前制作的乐曲之外,可以说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开始耳聋以后写成的。1826年12月,他在弥留之际给韦该勒的信中写道:“……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来后更兴奋。我还希望再留几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将在一些好人中间结束我尘世的途程。”

死终于来了。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和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中外名人求学励志故事 篇5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

”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牛顿的求学之路

牛顿一**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黃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当代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精选 篇6

这家伙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年代。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公然地抢夺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抢得双泪长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有一次学校拖来了一车好煤,他拿起一块就放在嘴里嚼,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嚼,都说越嚼越香。一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他们就在下边嚼煤,咯咯嘣嘣一片响,全都一嘴乌黑。

1976年,他当了兵,从此和饥饿道了别。从新兵连分到新单位时,精粉的小馒头,他一次就吃了八个,肚子里还有空,但不好意思再吃了。炊事员对食堂管理员说:“坏了,来了大肚汉了。”

后来,日子好过了,一上宴席,他却仍是迫不及待,生怕捞不到似的吃。好多朋友攻击他,说他吃起饭来奋不顾身,埋头苦干,好像狼一样。

他一次一次牢牢记着,少吃,慢吃,吃时嘴巴不响,眼光不恶,夹菜时只夹一根菜或一根豆芽,像小鸟一样。

他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见到好吃的,立刻便恢复原样。每当他从电视上看到鳄鱼一边吞食一边流泪的可恶样子,马上就联想到自己。

当然,仅仅有饥饿的体验,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他能成为一个作家,是因为有个“右派”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听说作家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儿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贵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顿饺子的人,但大学生用蔑视的口吻对他说: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

从此,他就知道了,只要当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饺子,而且是肥肉馅儿。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作家。

为了能一天吃上三顿饺子,他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后来被张艺谋导演看中,改编成电影《红高粱》,并且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结果,这部小说一下子捧红了三个人:张艺谋、巩利、莫言。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

励志故事2:我所记得的那个冷漠眼神

在成长过程中,特别记得一个冷漠的眼神。

在我刚成名不久,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后台遇见一个很有地位的女演员。

我上去很有礼貌地跟她握手说:“你好,我是陈坤,很高兴认识你。”那个女演员在我说完这句话之后,缓缓地转身,轻描淡写地瞟了我一眼,冷冷地“哼”了一下。

我至今都记得她“哼”的那一声,要多冷有多冷。我笑了笑没说话就离开了。我面不改色地往前走,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淡定平静的陈坤,其实我心里已经翻了好几遍。憎恨、愤怒、想证明自己。

那一刻,我在心里狠狠发誓:等着瞧!

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毛病叫“记恨”,那件事让我记恨了很多年。那种刻骨铭心的憎恨和愤怒一直憋在我心里,化成一种动力,催促我不断地强大,成为今天的陈坤。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伤害你,也是你成长的动力。

几年之后,当我凭着认真演戏在业内获得一点儿肯定,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演员之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理解了那个女演员。

她那种轻蔑的眼神,其实是对那种凭人气蹿红,却无实力一类演员的蔑视和不认可。回想那时的我,的确没什么演技,但人气突然很旺,有点儿飘飘然。也许在那个女演员心里,我是一个靠脸蛋成名的空架子,一个所谓的偶像。

从那时起,我深知,一个演员如果想在业内得到足够的尊重,一定要靠人品、靠实力,而不是人气。到了今天,我有时还会在公开场合与那个女演员见面,记恨的情绪已经完全没有了,甚至我在内心深处非常感激她曾经对我那轻蔑的一瞥。虽然当年她并非有意帮我,但那个无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励我走到今天。

到今天为止,假如有一个没实力但人气很旺的明星,在我面前“得瑟”,我依然很不给面子。如果对方也因为心中受挫,发愤图强,能够把我的冷漠变成他成长的动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有时候,微笑和鼓励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压也未必是坏事,只看对面的人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这一切。

励志故事3:贾平凹的故事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又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的话,毕业了,回老家教教书,或许一辈子就这样没有波澜地过完。然而,大二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有一个副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地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稍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的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许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本市的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个人就是贾平凹。

这是他在一次笔会上讲出来的。讲完后,他颇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自己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

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这只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最后,他笑着说,没有这个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励志故事4:不要丧失信心

我坐在咖啡店的角落想事情。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人轻声打断我,问我他能否坐下来,他想请教我有关创业的事。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倒是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总共工作多久了?”他说快了。我再问他:“你能否举出这15年间,有多少次的表现是超出公司给的目标?”他思考良久,无法举出具体的例子,这时我建议他对于创业的事最好三思而行。“为什么?”他有些失望地问我。我回答说:“如果你没有成功的过去,有什么依据相信自己可以创造成功的未来?因为当你还是员工,所有风险都由老板帮你负担时,你便无法有特别成就;换成自己创业当老板,所有风险都要自己承担时,困难度提高,成功的机会更遥不可及!”

看他有些纳闷,我问他,如果他现在被公司开除,他有能力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东山再起吗?他再一次摇头。我对他说,如果他是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就可以了。

乔布斯第一次的信心,产生于他20岁时创立苹果电脑公司。他拼命工作,让苹果电脑在内从一间车库里的小工厂,扩展成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金的公司,因为他推出了一个很棒的产品——麦金塔电脑。没有人要他冒险去创立苹果电脑,但他做到了,因此他在心中累积了一次相信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在他30岁与苹果电脑分道扬镳时就派上了用场。因为与董事会对公司未来的愿景不同,董事会在乔布斯30岁时炒了他鱿鱼。乔布斯说:“曾经是我整个生活重心的东西不见了,令我不知所措。”但渐渐地,乔布斯发现,他还是喜爱着他曾做过的事情,被苹果革职的事件丝毫没有改变他的兴趣。他虽被否定了,但他还是爱做那些事情,所以他决定从头做起。

接下来5年,乔布斯开了一家叫作NeXT的公司,又开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Pixar接着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电脑买下了NeXT,乔布斯回到了苹果,NeXT发展的技术也成了苹果电脑后来的技术核心。现在苹果电脑又创出音乐产业的革命性产品iPod。一次信心埋下另外三次成功的基础。

我向这位朋友提出我的观点,说明为何乔布斯可以不断成功。如果乔布斯不曾成功地创造苹果电脑,他不可能会有那么坚强的信心,在被革职的人生最低潮时刻,居然还可以连续创造出两个难度更高的Pixar动画公司及NeXT电脑公司。我告诉他:“因为乔布斯有过成功的经验,让他产生足够的信心东山再起;而你却没有成功的基础去产生所需要的信心,来度过成功前的漫长岁月。”

这位朋友听到这里,反过来提出一个问题,他说:“那乔布斯第一次创苹果电脑就成功的信心从哪里来?”他的问题听起来好像不大同意我所说的“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在员工阶段先有成功的职场表现”观点。我告诉他,乔布斯正式登记苹果电脑公司前,已有另外两项成功的表现记录,一是卖出50部自行组装的AppleI电脑,另一次则是制造了一种防电话盗打装置,就是这些成功经验埋下乔布斯日后成立苹果电脑的信心。

从乔布斯的例子来看,一个人能否成功创业,从他还在员工阶段,能否不断超越一个员工应有的水准,应该就可以看得出端倪。因为每一次杰出的表现,最终都会转化成对自己的信心,埋下日后成功的线索。

正如乔布斯所说:“不要丧失信心。这是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惟一理由。”

励志故事5:詹姆斯·卡梅隆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是有史以来的电影票房冠军,我感觉它不是靠金钱砸出来的,它靠的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背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个导演在过去拍了很多的大片,他请的主角都是好莱坞的明星,如阿诺·施瓦辛格。他的电影票房都非常好,并且他因为拍电影也赚了很多钱。但是,他觉得不能老是用那一套来博取观众。所以,他说,我这个动作片大导演现在来换个新思路试试看。

詹姆斯·卡梅隆对电影公司说:“老板,我最近有一个新点子,这个点子呢,就是我们在一条船上,来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且这个片子要拍3小时,给观众看的是3小时的爱情故事。”

一般来讲,动作片两个小时都不得了了,爱情片要拍3个小时,电影公司说:“卡梅隆啊,你脑袋有没有进水?你是不是要从船上先跳下去。”事实上这个电影还没开拍,电影公司的老板就说“导演,你可以去死了!”

可是,卡梅隆是一个很好的推销员,很会推销他自己。

他说:“老板啊,我过去拍摄的片子当中有哪一部不赚钱的?你告诉我?”老板想了一下,事实上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导演说:“老板,请你再相信我卡梅隆一次。”

基于他过去成功的经验,所以电影公司说:“好吧,你试试看,但是我们要控制预算。”卡梅隆说:“预算其实也不是很大,反正场景不过就那条船而已。”

可后来,每天的成本高达25万美金,有时候甚至超过50万美金,这个电影拍了近1年了,花完了所有的预算。

这时,电影公司觉得不应该相信卡梅隆,应该立刻停止投资。

老板说:“卡梅隆,我们就收工了。”

卡梅隆这时候真正显示出了一个男人的本色,他告诉电影公司:“这样,你给我的报酬,我不要了。”

卡梅隆决定做出最大的牺牲——放弃几千万美金的薪酬,为了证明他是对的!电影公司最后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答应影片继续拍,但用导演的工资投入。

电影大火以后,公司感到不好意思,付给卡梅隆的红利高达1亿美金,18亿的票房中分了他1亿美金。所以卡梅隆现在不用拍任何电影了,他可以去小岛度假,我们称他为“岛主”。

关于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的书 篇7

韩信传

刘邦传

乾隆传

戚继光传

赵匡胤传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伴随一生的励志美文

励志英语语法

成功是说出来的

职场大长今

李世民传

岳飞传

做事先做人

让孩子更有志向的100个励志故事

致加西亚的信

卖产品先卖自己

乞丐囝仔

经典励志故事全集

最成功的142个励志故事

一生的资本

励志智慧书(羊皮卷)

每天给点动力・励志故事2

励志经典系列--用心生活

成就你一生的励志故事:明日的传奇

名人名言励志馆

励志人生典藏版:我敢说你行

我们做的好

成功=想法+方法

成功之钥

给中学生的50封信

给小学生的50封信

一分钟中国经典励志小品

你是第一

千年智慧书

用心生活

永不放弃/励志经典

做到更要做好

办法总比问题多

自己拯救自己

挫折是书

最伟大的励志故事

奥运精神励志书

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全三十册)

卡耐基经典励志全集

我读励志故事

挫折是书

别为小事抓狂励志经典系列

看励志故事学英语

挫折

一生的忠告全集

感悟人生全集

成熟

如何做个赚钱的总裁

励志人生

让孩子受益的励志故事

效率!效率!

今天最重要

社会是一所大学

袖珍励志经典(全套8册)

人生必修的48堂励志课

影响一生的10部励志图书

枕草纸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西方十大励志经典

打造强者的心态

成功法则全书

女人不抓狂

成熟的品格成熟的人

爱因斯坦的智慧(中英对照)

中外励志故事神一样的俞敏洪 篇8

中外励志故事 神一样的俞敏洪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

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人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这一切,俞敏洪是怎样做到的?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演讲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书名就让人惊心动魄。

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怅惘,希望在哪儿?他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老婆恨铁不成钢,骂他窝囊废。

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还差5000美元。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1989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3/4美元而奋斗。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雨,同学加好友王强窜到他家喝酒。北大的高音大喇叭正在广播。

“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王强急呼。

果然,广播里在说“俞敏洪”如何如何。呀,是北大对英语系教师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说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这么重,公开侮辱,俞敏洪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

北大曾经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公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是面子。北大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第二天,俞敏洪走进教室,学生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1991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这个曾给他荣耀、自信、自卑,让他梦萦魂绕又伤心不已的北大……

离开北大第二天,宿舍就被学校收回。他拖家带口,打游击一样租了四五次房子,刚开始租农民的房子,教农民的孩子英语、数学、语文,用来代替房租……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

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晚上回家,他老婆一面数钱,嘴里一面念叨着:“来了三个……来了三个……”

他在一旁看着,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

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

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 篇9

1968年3月,原苏联西南部索契市第一中学,海姆高举着手,示意老师提问自己,他刚刚动手试验了一项搞笑的发明:他想用磁力让一只青蛙悬浮于半空中。

索诺斯基老师让他站起来,海姆向周围的同学们做着鬼脸,展示着自己伟大的成就。他站在课堂上,将一只青蛙放在课桌上,然后将一枚巨大的磁铁高高地举起来,青蛙神奇地被吸了起来,虽然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但令现场的同学大跌眼镜。

海姆的解释让大家瞬间释疑:他将一枚巨大的铁块塞进了青蛙的身体里。索诺斯基老师对他的恶作剧表示反感,他大声地怒斥着他: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你这样折磨它,它会生气的。

海姆下课后遭到了惩罚,许多同学对他的这项发明嗤之以鼻,认为他只不过是个十足的小丑罢了。

海姆又对铅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铅笔中的石墨,如果将来有一天,将固体石墨变成液体石墨,岂不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他将石墨刮了出来,加入了各种液体。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制的实验室中实验时,因为一场火灾而烧焦了自己美丽的头发,他为此懊恼不已,劝告自己再也不要痴狂于这些无聊的梦想了。

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后,他对这些别人看似无聊的游戏更加痴迷,他与同伴合作,想从铅笔的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为这是一种公认的最薄的、最坚硬的、也是传导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项技术,但他们都无法成功剥离出石墨烯。

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用一根胶带,采用撕裂的方法从铅笔的石墨中成功地分离出了石墨烯,这个结果的问世,震惊整个世界。

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获得了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古今中外励志故事30例 篇10

中外励志故事 海蒂·拉玛半世艳星半世科学家

“比我聪明的都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没我聪明。”这句话虽非出自海蒂·拉玛之口,却是她的真实写照。

在黑白片时代,她那张轮廓分明的脸被誉为“上帝的杰作”。然而惊世容颜给她带来的,只是一生的跌宕起伏。唯有她在科学发明上的杰出贡献,印证着她的一句妙言:“电影往往限于某一地区和时代,而技术是永恒的。”

美貌竟是她成为巨星的绊脚石

海蒂?拉玛本名海德维希?爱娃?玛丽娅?基斯勒,1914年11月9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犹太银行家,母亲是一名钢琴家。但与大多数名门闺秀不同,海蒂的神情中总有一股桀骜之气。

她迷上表演时,就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选修的通信专业,跟随著名戏剧导演马克思?莱因哈特去了德国。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外形,她在17岁时,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街上的钱》。

1932年,一家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公司邀请海蒂担当《神魂颠倒》的女主角,并承诺将这部电影推向国际市场,唯一的条件是,她必须依据剧情__出镜。为成名她答应了。由此,她成为世界上首位__出镜的明星。

在这部影片中,海蒂扮演一个老男人身边渴望爱情的年轻妻子,她精致的面容、奔跑在树林中的曼妙身体,在震惊观众之余,也带来了铺天盖地的非议。这部影片被很多国家禁播,海蒂却一夜成名。

对于裸体镜头,海蒂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她幽默地说,“如果你运用想象力,可以看见任何女演员的裸体。”她说得对,奥地利的军火大亨曼德尔很快把他的想象力化为行动,迎娶了海蒂。随后他一掷千金,拼命收集这部影片的拷贝,不允许任何人对他的海蒂小姐再有任何的“想象”。

五年后,海蒂在米高梅三巨头之一的路易?梅耶的引荐下,成功打入好莱坞。“海蒂?拉玛”这个艺名,就是这时米高梅电影公司为她取的。一入电影圈,海蒂的美貌就引起骚动。然而福兮祸所伏,她的演艺事业再难有长进。究其原因,还是她太富魅力的容貌,使所有片商都为她准备了花瓶角色,海蒂自然得不到多少磨砺演技的机会,总是与跻身一流女星的道路失之交臂。

以海蒂的智慧,自然明白问题所在。她曾通过媒体发牢骚:制片人需要你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站在那儿,并且看起来很蠢。这句话后来在美国娱乐圈经常被引用。

即使到了彩色片时代,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等新偶像崛起时,年近50岁的海蒂仍然在《霸王妖姬》中以美貌颠倒众生,令许多正值妙龄的女演员自叹不如。

海蒂在好莱坞令人惊艳地呆了近四十年,和包括克拉克?盖博在内的数名奥斯卡影帝合作过,却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惊世容颜却无一部传世作品,不免令人叹息。

六次失败婚姻找不到一个自信男人

曼德尔是海蒂的第一任丈夫,他追求她三个月后,来了一次闪婚。海蒂婚后想再拍电影,曼德尔不肯松口,这个嫉妒狂也不让妻子随便外出。海蒂对闺密埋怨说:“我连游泳和上街的自由都没有。”慢慢地,婚姻成为痛苦的枷锁。

更糟的是,虽然曼德尔和海蒂一样,都是奥地利犹太人,但他支持纳粹,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相交甚好,而海蒂坚决反对纳粹。他们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赚取更多钱财,曼德尔甚至时常带美貌的妻子参加交际活动,讨好纳粹高层。他永远不会想到的是,海蒂因此获取了纳粹军事保密通信领域的众多前沿思想。用无线电信号遥控鱼雷,以及无线通信干扰技术属于当时德国的最高军事机密,但曼德尔与武器专家谈论相关技术时,毫无防备地让海蒂旁听,甚至当速记员。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通信专业出身的海蒂在数月后,也学会了用无线电信号控制武器。后来,她谋划逃往美国时,顺便也把纳粹无线通信方面的这些“军事机密”带到了盟国。

1937年德奥合并,海蒂下决心离开曼德尔。为了不引起怀疑,她没带行李,而是在陪同丈夫出席晚宴的过程中,以身体不适为由退席。然后,海蒂用迷药迷昏了随从侍女,跳出盥洗室的窗户,乘火车连夜逃到了法国巴黎,结束了她与曼德尔的婚姻。

之后,海蒂先后与作家吉恩?马基、英国演员约翰?洛德、乐队指挥欧内斯特?斯托弗、石油商人霍华德?李、律师刘易斯?鲍尔斯结婚。她的一儿一女,都是与约翰?洛德所生。

中年以后,海蒂对几次失败的婚姻不无感慨:“我决不能再嫁给一个在我面前老是自惭形秽的男人了。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男人可以做我的丈夫,同时不会自觉卑贱。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自信男人。”

但她的人生悲剧是,最终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男人。

唯有技术发明永垂史册

在海蒂的演艺生涯中,她总是被美貌困扰,她抱怨说,电影公司往往在宣传中突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观众根本不留心她的演技。为了证明自己也有智慧,海蒂竟花了一段时间投身于科学研究。

二战期间,参战各方都想提高鱼雷命中率。他们常会用无线信号引导鱼雷。而敌方也可以通过干扰无线电信号,让鱼雷偏离攻击目标。早期的通信,是同时在一个单独频道上传输,敌方探察到引导频道,就可以有效地干扰信号。

海蒂认为自己能解决单独无线信号频道的技术瓶颈。她的设想是:在鱼雷发射和接收两端,同时用数个窄频信道传播信息,这些信号按一个随机的信道序列发射出去,接收端则按相同的顺序,将离散的信号组合起来。与此同时,由于接收端只需对数个特殊频段的特定序列信号敏感,对一般的噪声免疫力很好。敌方又不可能实现全频段干扰,因此可实现“反干扰”。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海蒂苦苦思索。

上一篇:大学创新活动之主持稿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