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06-17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共10篇)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

许营镇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许营镇综治办

许营镇居东阿、茌平、东昌府三县交界处,辖6个管理区,44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17处重点工业企业,总人口3.5万人,幅员面积64.5平方公里。2010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了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全镇综治工作的现状

(一)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2010年,镇委、镇政府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方面,坚持抓好“组织、决策、制度、责任、督查、考核”六个保障机制建设,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分别与全镇19个部门,44个行政村、13个重点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镇委、镇政府及时调整了综治委成员,重新修订了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核标准。6月份和12月份,镇综治委先后组织两次全镇综治责任人履行责任书情况检查,通过量化考评,督促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共审查各类综合性评先受奖集体26个,个人22名,对1个集体、1名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全镇建成安全社区1个,23个村达到全镇治安模范村标准,占全部行政村总数的52.2%。集 中组织开展了三次严打专项行动:一是5—6月份开展了以维护西瓜市场秩序为重点的严打专项行动,取缔违规经营摊点3处,打击“霸王车”、“黑心秤”等违法案件2起;二是根据季节时令特点,在夏秋两季集中开展了以打击“双抢”和“入室盗窃”为重点的严打专项行动,抓捕疑犯2人,打击治安犯罪4起;三是在“两节”、“两会”期间,重点开展了以“出租屋”、“流动人口排查”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查扣违法车辆两起,排查登记流动人口110余人。全年共发生刑事案件23起、治安案件42起,均比去年有所下降。

(二)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情况。镇委、镇政府对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非常重视,根据市、区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及时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1、镇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对照市、区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通过到侯营、郑家、七集等先进镇镇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坚持从高起点出发,重新拟定了镇综治办规范化建设计划。依托原来的政法大院,新修缮房屋两间,翻修房屋两间,办公用房达到8间;雨灾过后,重新粉刷了墙壁,统一更换了过时的制度、牌匾;更新了办公桌椅和部分办公用具;新做了铁制大型宣传牌;累计投入4.2万元。对照标准自查,目前镇综治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

2、村级规范化建设。采取村级自筹一半,镇财政扶持一半的办法,选择班子好、场所好的村集中力量建设了12个规范化示范村,以此促进全镇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其他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促其建设,经申请验收,达标的镇里给予现金奖励,全镇用于村级规范化建设的投入达82万元。如果按类型划分,一类村共12个,占村总数的27%,有大石、张屠、任庄等。这些村场所好,全部更新的玻璃图版,新门牌、新办公桌椅、有瓷瓦式标语,制度健全,组织队伍网络健全,活动较好。二类村共18个,占村总数的40.9%,有后王、贾庄等。这些村场所不如一类村,有写真塑料匡式图版,旧门牌,有办公桌椅,有标语,组织、制度、网络健全。三类村共14个,占村总数的31.8%,有李楼、孙庄等。这些村场所较差,组织、制度、网络基本健全。

(三)社会管理创新情况。根据市、区部署,围绕“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这一目标,自9月开始筹划建设综治维稳工作中心,10月份进行试运行,11月1日“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新建的许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为三层楼房建筑,办公面积310平方米,有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民政所、土管所、经管站、建委、安监办等九个部门集中办公,设有受理大厅、调解室、联席会议室等。装修房屋、添置办公设施、牌匾,安装电话、配备电脑等共投入60余万元。“中心”紧紧围绕“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升 效能”的目标运作,实现了对全镇综治动态的统一监控、综治队伍的统一指挥和综治工作的统一部署,使全镇应对突发事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的统一工作流程,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更加顺畅快捷的处理。“中心”正式运作以来,年内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2件,成功调处12件;解答群众咨询90多人次。全市维稳工作中心建设调研,许营的做法受到唐华书记的充分肯定。

(四)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情况。为加大技防、人防,实现群防群治力度,2010年全镇安装电子巡更点达到65处,村庄、学校、重点部位巡更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在小城镇重点路口以及中心敬老院等重点单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建立了监控区域。动员全镇99.8% 的农户参加了“平安家园”险,完成参保金额31.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群防群治和综治巡防经费问题;建立了10人的综治巡防队伍,配备白天用巡防自行车10辆,夜间用巡防汽车一辆,落实了巡防队员报酬和人身伤害保险。对东衣、斗虎2个治安混乱后进村,进行了重点整治,建立健全了综治组织网络,实现后进变先进,两个治安后进村全年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按照2010 — 2012 年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整体仗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名制管理,将攻坚巩固计划全 部落实到具体人员,并由科级干部任组长,管区干部为副组长,村、组干部和帮教对象的家庭成员为成员,成立攻坚巩固帮教工作小组,定期开展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工作。全镇排查攻坚巩固目标任务2人,完成攻坚巩固2人,未出现一起邪教人员滋事事件。

(五)综治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情况。2010年,许营镇积极应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形势,从转变职能入手,着力创新举措,以建立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为抓手,整合信访、纪检、公安、民政、司法等各类资源,逐步建立起运转协调、职责明确的运行机制,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做到排查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在预防排查上,全镇建起了矛盾排查网络,做到了村村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事事有监控,将矛盾化解在萌牙状态。二是建立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天由一名党政班子成员负责处理当日的来信来访,相关职能部门实行集中办公,协助处理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接受各类政策咨询并解惑释疑,做到受理、调处到位。三是对突发告急事件,一律由分管领导包保负责,实行“四定三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对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到“三到位”,即诉求合理的帮助解决到位,诉 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配合处置到位。四是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且极易引发群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综治办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进行现场办公,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农村发展突飞猛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900元以上。但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反映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有的农村基层政权力量薄弱,治安联防队、调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矛盾排查化解的机制和能力还不强。因土地承包、宅基划分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治安防控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差,村级群防群治队伍建立难或形同虚设;四是,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邪教传教和封建迷信等活动时有发生等等。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和工作的力度不够,有的村积极性不高,有等靠要的思想。2.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机制不健全。基层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之间责任交叉出现互相推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另外,基层因干群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矛盾在镇村难以化解。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受农村集体经济 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对防控体系建设的人财物投入不够,队伍不稳定,措施不到位。群众积极参与和自我防范意识差。4.受教育者文化素质低,法治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还不扎实、不深入、不广泛。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造成的原因;有客观制约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认真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同步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教育。一是由镇综治办牵头,组织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对广大干部经常开展以会代训或定期组织开展综治工作教育。大讲中央、省、市、区对维护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通报本镇在维护稳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二是开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民主公开制度,不断推进村民自我管理的水平。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整治,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

(二)完善机制。一是修改完善综合目标考核机制。我镇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考核只占13.5分。应从考核机制上予以重视和加强。二是认真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一票否决权制 已经实施多年,但整体比较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对一些确实存在问题又不能及时整改的村、站所,坚决实施一票否决。

(三)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综治机构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核心作用。要加强农村治安联防队、调解委会等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综治、公安、司法、妇女、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和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配齐村兼职综治工作人员。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保证综治工作在农村的正常运行。三是要选得力干部,派驻综治工作和治安管理相对薄弱的村、指导和协助这些地方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四)加强防控。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治安防范与新农村建设同规划,没有规划的进行完善。二是因地制宜推广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技防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科技含量高、适应农村特点的电子监控等技防设施。并有人值守和熟练操作。三是在建立由政府出资专业巡逻队,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逻队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四是多渠道解决治安防范经费保障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维护治安工作的积极性。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2

厕所是人类生活必备的场所和环境条件。学校作为人员众多的公共场所, 建厕、用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 建厕、用厕往往成为学校工作中被忽视的问题。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规范校园建设, 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灵山县文利镇中心学校决定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厕所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并以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进行评价和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10日。

[调查对象]辖区内15所小学及其附属的14个分班 (教学点) 。

[调查目的]了解、掌握和分析全镇各小学的厕所建设和卫生设施情况, 对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行评价, 以加快校园规划和建设步伐, 提升学校常规管理水平。

[调查方式] (1) 实地观察、测量, 获取第一手真实数据。 (2) 问卷调查, 座谈交流, 走访师生, 广泛收集信息。在分析、研究所取得的素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一、学校建厕、用厕的基本现状

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 每校1份, 回收15份, 有效卷15份。调查卷共设六个部分, 前五部分是数据的填空和选择, 分别是“学校厕所基本情况”“学校厕所现状”“课间上厕所情况”“厕所规划情况”和“分班厕所情况”, 最后一部分是简答题:“你对学校厕所建设有何建议?”我们对所有的调查问卷作了认真的统计、分析, 综述如下。

1. 学校厕所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镇15所学校, 厕所建在校内的有6所, 建在校外的有7所, 厕所的大便、小便处分别设在校内和校外的有1所, 没有厕所的学校, 主校有1所, 分班 (教学点) 有13个, 占分班 (教学点) 总数的92.9%。

2. 学校厕所建设现状

学校厕所的建设现状令人堪忧。砖木结构的D级危房类厕所有10间, 占66.7%;砖混结构的有4间, 占26.7%;仅有四面矮墙、无天面的“露天厕所”有6间, 占40%。厕所的完好度更加糟糕, “基本完好、完好”的仅有4间, 占26.7%, 多数学校的厕所已呈“破裂、破损”状态, 其中达到“损坏严重”和“残损、危险”程度的各有2间, 分别占13.3%, 牢固度“差”的有1间。蹲位设置问题不容乐观, 全镇15所小学, 男蹲位数为0的有1所, 仅设3个以下的有10所, 占66.7%;蹲位数在4~6之间的有3所;蹲位数最多的有8个, 仅1所学校拥有此条件。男女蹲位数对比, 多数学校女蹲位数与男蹲位数持平。女蹲位数少于男蹲位数的学校有3所, 女蹲位数多于男蹲位数的有2所。男蹲位数与学生数的比例低于“1∶20”这个标准的有13所学校, 占86.7%。蹲位数达到配比标准的学校仅1所。女蹲位数与女学生数的比例情况与男蹲位数的比例情况差不多。

3. 师生课间上厕所情况

全镇15所小学, 男女学生上厕所处于“紧张”程度的有14所, 仅1所学校处于“宽裕”状态。教师上厕所的状况与学生的状况基本一致, 即多为“紧张”状况。

4. 厕所规划情况

对厕所的规划, 各校反应积极, 强烈要求新建一批学校公厕。参照国家标准, 按男生每20人设置1个蹲位、女生每16人设置1个蹲位计, 全镇15所小学男性用蹲位现有47个, 缺61个, 应建108个, 面积为432平方米;女性用蹲位现有47个, 缺77个, 应建124个, 面积为496平方米。应建男女蹲位数合计232个, 总建筑面积为928平方米, 按每平方米造价1250元来计, 共需建设资金116万元。

5. 分班 (教学点) 厕所情况

全镇15所小学有9所学校设有1~3个不等的分班 (教学点) , 共计14个。这14个教学点中仅1个拥有露天厕所, 其余教学点师生用厕均为“开放灵活”“自由解决”状态。

6. 被调查学校对厕所建设的建议

绝大多数学校认为急需划拨专项资金按标准建设厕所, 切实解决师生用厕紧张问题和由此引发的校园卫生、环境污染和师生心理压抑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综述

全镇多数小学厕所现状可概括为“老、旧、简、残、危”。

蹲位数和用厕面积明显不足, 造成师生课间入厕用厕困难, 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没有厕所的学校和教学点, 师生解决大小便仅靠一个“尿缸”, 或挤占居民的厕所, 或“打游击”。部分师生甚至为少上厕而少饮水, 养成憋屎、憋尿的不良卫生习惯。更为严重的是有个别学生因久而久之用厕紧张而出现了忧郁、厌倦、压抑的心理症状, 若建厕工作仍止步不前, 势必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净化工作。

三、厕所现状分析与透视

1. 学校厕所建设落后, 蹲位数明显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 15所学校中, 没有学校公厕的学校有1所, 14所配备有厕所, 但蹲位数量远未达到规定的学生比例数。况且, 我镇小学厕所女蹲位数与男蹲位数相等, 这是不符合比例要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特别是女生上厕所时互相拥挤甚至碰撞的现象非常突出。

2. 学校厕所设备简陋, 用厕环境恶劣

厕所的安全性也成问题, 绝大多数厕所都是砖木结构, 有些已经年久失修,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厕所选址比较偏僻, 很多时候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安全隐患大。在走访的师生中, 对学校厕所所在位置的满意度很低。厕所里面更是一团糟, 可用脏、乱、差来概括:蚊子苍蝇乱飞, 老鼠蛤蟆横行;没有安装照明设备, 没有洗手盘 (或水龙头) , 角落堆放尿桶;清洁方式落后, 没有冲水设备, 没有专人打扫和冲洗。有些学校为了节约用水而对厕所采取定时供水甚至断水措施, 供水设备形同虚设, 久而久之成了“旱厕”。

3. 学校厕所管理缺失

学校厕所出现脏、乱、差的主因是管理不到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厕所管理规定, 由于学校缺乏细节管理, 厕所里没有厕所专用设置, 如厕纸、垃圾篓等, 学生自行使用木枝、硬物或粗纸当厕纸使用, 这些粗糙物直接扔入便道粪坑, 造成堵塞。不少厕所清洁轮值制度执行力度令人怀疑, 表现在有的厕所只打扫而不冲洗, 有的厕所每周才冲洗1次, 更有甚者, 有的学校“谁用厕谁紧张”, 人到了厕所, 脏得实在忍不了才临时打扫一下。至于能够进行消毒的厕所全镇均为零。学校对学生用厕的监管很有限, 学生随意大小便, 地面尿水、粪便时有堆积, 臭气难闻。在这种管理气候下, 学校厕所已成为师生最为恶心的地域, 用厕则是师生最为难熬的时刻。

4.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用厕常识缺乏

宣传教育不到位也是造成学校厕所出现脏、乱、差的原因之一。调查中我们发现极少学校在厕所里张贴卫生宣传小知识, 文化长廊上也没有厕所卫生宣传专栏或展板的影子。在调查人员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用厕卫生, 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文明安全用厕

提高思想认识, 把厕所卫生教育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卫生宣传板报、张贴卫生宣传画和校园广播等形式, 抓紧抓好厕所卫生宣传工作, 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公厕卫生安全, 避免疾病发生, 营造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2. 加大资金投入, 新建标准化公厕

要加快学校厕所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要在资金投入、拆迁征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以确保学校厕所建设能顺利建成和投入使用。

3. 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学校厕所管理工作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3

一、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2012年以来,长汀、宁化、安溪、平和、诏安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大力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加大资金投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潮,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2012年,上述6个县共获得省级以上财政水保专项补助资金1.86亿元,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5万亩,均超额完成当年度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项目所在地的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进了生态省建设进程。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长汀、宁化、安溪、平和、诏安、建瓯等6个县(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能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弘扬“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如,长汀县制定了新一轮乡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责任状和各级各部门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了乡镇水保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作为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治理技术。6个县根据水土流失卫星遥感调查结果,邀请专业机构,科学编制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方案、2012~2015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规划等,做到“一县(市)一方案一规划”。如,宁化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福建(三明)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和地类不同,采取了“五种技术模式”进行治理:一是“鱼鳞坑+山边沟”模式;二是“竹节沟+水保林”模式;三是“筑谷坊+穴播(种)草”模式;四是“坡改梯+草覆盖”模式;五是“全封禁+强管护”模式。

(三)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施策治理。各地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家园清洁等有机结合起来,如长汀县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建设策武南坑、河田露湖美丽乡村;安溪县通过对崩岗实施综合治理,使崩岗区变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工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平和县采用“前埂后沟”技术治理果茶园水土流失;诏安县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治理效果。

(四)注重政府主导,带动社会参与。各地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和驻地部队官兵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踊跃投工投劳参与义务植树和水土流失治理活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热潮中来,如中石油出资4000万元,在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1万亩;国家电网福建公司在长汀县通过出资认种、认养等方式,种植“电力林”,高质量绿化更新山林50亩,同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4.5亿元建设资金,持续深化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五)强化督促检查,规范资金管理。大多数重点县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水保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管,认真执行《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水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如,宁化县出台了《宁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宁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资金)审计监督暂行办法》,严格项目公示和县级报账制度,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公示,做到项目建设阳光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同时,强化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在规划设计、招标代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选择上均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面积统计不够实。一是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未经实地勘察核实。我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22万平方公里,即1830万亩,这一数据是根据2008年秋季水土流失卫星遥感调查结果认定的,但对遥感调查流失面积未经实地核实,存在偏差。二是治理面积统计口径不一致。以长汀县为例。该县水保局认为,省级下达的治理面积任务应该是指对流失斑的治理面积,即仅包含强化治理、坡耕地改造、崩岗治理等面积,对采用封禁、巩固提升等治理的面积不应作为治理面积统计;而该县林业部门将9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内采取的树种结构调整、造林更新、森林抚育、封育提升等均作为已完成治理面积加以统计。三是治理面积统计上存在随意性和重复统计等问题。

(二)水保专项资金使用不够规范。一是重点不突出。省级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资金应集中用于流失斑的治理,即主要是对流失斑采取林草措施,对茶果园进行坡改梯改造,对崩岗进行综合整治。但从调研情况看,除宁化将省级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流失斑治理外,其它5个县(市)均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护坡、护岸、水渠等一般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用于采取措施治理流失斑的资金所占份额极少。二是违规超范围使用。《福建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的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主要用于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的项目建设,包括材料费、设备费、机械施工费、种籽苗木费、苗圃基础设施建设费、封禁治理费以及与水土保持工作相关的科技试验推广、技术培训等。但个别县存在超范围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在水保下山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思想主导下,个别县将省级水土流失治理专项经费大量用于乡镇防洪堤、护岸建设,偏离了以流失斑为重点的水土治理理念。

(三)水保综合治理工作不够扎实。一是各级水土部门力量严重不足。在全省各地大规模推进水保工作,有利于形成迅速掀起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高潮。但全省各地水利水保部门在机构建设、人员组织、技术力量等均凸显薄弱。例如:各县因没有相应人手对卫片提供的水土流失面积进行实地勘察核实,难以摸清底数。二是设计部门力量不足。全省22个重点县几乎在同一时间编制水土流失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设计部门仓促设计,难以做到深入实地、现场勾图、科学设计。三是治理标准不一。例如:在各地坡耕地治理工程中,各地治理标准不一。长汀、宁化等县做到路网道路硬化,水利配套齐全;安溪县基本做到“头带帽、腰系带、脚穿鞋”,建瓯市已改造坡耕地还是土路为主,找不出现代生态茶果园的元素。

三、政策建议

(一)树立长期治理的理念。历届省委、省政府均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但从全省流失面积上看呈上下波动态势,变化幅度不大。根据2000年TM卫星影像解译结果,200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3127.31平方公里,占省国土总面积的10.72%;2003年为11320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的9.2%;2006年为9834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的8.0%;2008年为12253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的10.01%;2012年为12180平方公里,占省国土面积的9.95%。上述数据波动情况表明,治理水土流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长期治理的理念,大力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

(二)强化责任。一要强化当地政府的责任。新《水土保持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从调研情况看,除宁化县落实部分配套资金外,其余各县配套资金均未落实,甚至还将专项资金违规超范围使用。二要强化业主责任。要坚持“权利和责任挂钩”,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强化业主责任。对坡耕地改造,要强化业主治理义务,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只能给予定额补助。

(三)改革资金分配方式。省级专项补助资金现有的分类、定额、切块、预拨的分配方式,难以起到应有作用,必须改革现有的资金分配方式,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一是实行“先治理,再验收,后补助”。各重点县(市、区)可根据各自的治理规划,提出年度治理任务,省级根据当年水保专项预算资金情况和各县的治理任务,明确各县年度治理任务(细分为:重度流失、中度流失、轻度流失年度治理具体面积),先按规定的补助比例预拨50%的专项补助资金,其余的50%待治理任务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予以拨付。二是实行“多治多补、少治少补、不治不补”。为调动各重点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建议打破22个重点县的分类界限,对全省22个重点县实行统一政策。

(四)突出治理重点。水土流失治理要突出对流失斑的治理,尤其是省级补助资金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要积极探索“规划、招标、实施、监管、验收、报账”的“六到图斑”工作方法(图斑就是细化到如同地图斑点一样小的流失斑)。一要规划到图斑。现场勾绘图纸,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二要招标到图斑。做到编制的招标文件对应到图斑、招标项目对应到图斑、工程数量对应到图斑。三要实施到图斑。始终坚持各项治理措施都实施到图斑,确保小流域治理实现全覆盖及水土流失彻底治理。四要监管到图斑。坚持以图斑为监管单元,形成“到某个图斑”的管理思路。五要验收到图斑。工程验收坚持逐图斑检查、逐图斑计量、逐图斑登记、逐图斑签字。达不到验收要求,逐图斑整改。六要报账到图斑。工程通过验收后,提交对应到图斑的报账资料,实现报账到图斑的财务管理。确保治理一片,完成一片。

(五)制定分类治理标准。省级水利水保部门应认真研究不同流失程度流失斑的具体治理标准,并测算出相应的治理成本。如对坡耕地茶果园改造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研究确定不同类型的治理补助标准。省级专项治理补助资金根据各地完成不同类型的治理任务,按规定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相应的资金规模。

(六)建立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摸清流失底数。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组织有关部门到实地勘察核实流失斑面积、程度和类型,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合理分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涉及水保、林业、农业、国土、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要科学合理地将不同类型的治理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三是省级水利水土部门要会同统计部门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的统计口径、含义和内容,严格核实,避免重复统计。

(本文第一作者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

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报告 篇4

今年以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扎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齐抓共管,按照“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形成了党委、政府统揽,部门单位主管,分级分线负责,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分管政法工作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重点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安工作领导小组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部门职能分别明确了创安和维稳工作职责;

二是提高思想意识。镇党委、镇政府和各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落实综治工作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遇到困难不推诿,受到挫折不气馁,碰到“钉子”不后退,敢于独当一面,做到矛盾不上交,困难不转移;

三是明确工作责任。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全镇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综治工作,同时明确各村和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本地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年初,各村、有关部门与镇党委、政府签定了创安工作和维稳工作责任状,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将综治工作纳入对各村和镇干部的考核;

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镇村街道治安巡防制度、预防青少年犯罪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及重大综治问题联席议决制度等,多次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创安和维稳工作,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办公会议,专题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和部署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创安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构建了科学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是提供经费保障。年初,镇里将综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全镇人平投入1元以上。在上级大力支持下,司法所添置了必备的办公用品及电脑。

六是畅通信访渠道。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互动作用,全面开展大接访、大调解活动。对人民群众的来访做到热情接待,依法依政策进行调解;对群众来信认真办理,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上访钉子户实行“几包一”“人盯人”的办法,严格控制赴省进京上、访。1-10月,全镇共受理纠纷案件21起,成功调处21起,成功调处率100%,其中村级调处纠纷15起,组调处纠纷41起,成功调处率96%。开展法律援助2起,接待法律咨询200多人;

七是搞好重点工程协调。工程协调。对县、乡重点建设项目,镇里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进行协调。成功协调了黄上道路硬化工程、农网改造工程、镇开发区建设工程、黄上电站建设工程、大院四级电站建设工程等矛盾纠纷,为各重点工程项目正常施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对镇里的企业实行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或几个企业,包治安、包稳定、包协调、包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进一步优化了镇区投资环境。

二、严防死守,大力落实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社会治安结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才能搞好。我们主要采取了“五个推进”的办法,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有效构建了全镇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大创建”格局。

一是推进综治工作网络建设。设立了村级综治办、司法调解组织以及村组纠纷信息员,成立了镇区专业巡防队、义务巡防队、维稳应急分队、村级护村队,建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镇、村、组三级综治工作机构,明确了各综治工作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并将有关内容上墙公开,初步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控安全网络;

二是推进法治理念教育。以“五五普法”宣教活动的开展为契机,通过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讲座、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专题会议、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发放法制信件资料3000多份、《“五五”普法读本》180本,张贴治安宣传标语20余条。5月份,在县政法委的统一安排下,协助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在圩场举行了一次联合法制宣传活动,在学校举办了以禁赌禁毒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法制讲课。在镇里多次召开的会议、各种场合下,镇领导经常强调搞好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力宣传,广大镇村干部和人民群众基本形成了“经济要发展、稳定是前提”的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安、人人参与创安、人人支持创安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进“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十都镇创建“和谐家庭”活动方案的通知》和创建和谐家庭计划表,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努力形成人人学科学、用科学、讲道德、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经过自评、推荐、公示等程序,共有3321户家庭成为“和谐家庭”,创建率达98%以上;

四是推进“中心户长”防范制度。心户长“防范制度。在部分村设立了中心户长,由中心户长负责组织周边户加强区域防范和邻里矛盾纠纷调处,实行群防群控,齐抓共管;

五是推进”三安“治理成果的巩固。”五一“”十一“前夕,组织专门人员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分别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了25个单位,发现火灾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10余处,目前所检查的隐患基本整改到位。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检查,配合县交警大队、交通局、农机局等职能部门大力查处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违章行驶、农用车载客等行为,有力维护了镇区交通秩序;

六是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坚持法制副校长制度,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严历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青少年特殊群体的监管,优化其成长环境,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十都镇未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七是加强出租房的清理及流动人口管理。成立了暂住人口房屋出租管理服务站,按照”三查清、一深挖、一实现“的目标和”三不漏“的工作要求,实行责任包干,层层抓落实。1-10月,全镇共清理出租房屋42户,录入微机42户,签订《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责任书》42户。清理登记暂住人口118人,办理暂住证118人。

三、严打整治,确保社会治安环境平稳有序

我们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集中力量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连续开展”扫黑除恶“、”禁赌禁毒“、”两抢一盗“”反邪防邪“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坚持重典治乱,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一年来,全镇共接群众报警90多起,其中治安案件19起,刑事案件1起,同比均有所下降。

一是重拳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露头就打的原则,打小、打早、打了,将黑恶势力遏制在萌芽状态。配合县有关部门在十都镇圩场开展了一次打击森林防火宣传大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畅通”110“群众举报电话,派出所实行24小时值班制。镇区、各村及各单位均安排人员实行轮流巡逻值班,辅设一张”三防“安全网。

三是大力开展”反邪防邪“工作。以镇党委、镇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无,,乡(镇)工作。活动的方案“,成立了反邪防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全镇反邪防邪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宣传资料广泛深入地开展反,,警示教育,通过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抵制,,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年未出现,,修练人员,也未发现外来传教人员,确保了零插播、零聚集、零进京”三个零指标“管理目标的实现,创”无,,乡镇“成果得以继续巩固;

四是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校园周边开展了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处理社会闲散人员无理骚扰师生的行为,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五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严格考查,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强的精干人员充实了综治队伍各个工作岗位,维稳综治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战斗力得到加强。

四、存在的问题

1、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部分单位、物业小区防护措施不到位,平房居民”看家护院“作用不明显,群防群治基础薄弱,盗窃案件仍是城镇居民担忧的主要问题。

2、个别单位领导对综治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3、”创安“工作中存在着私人业主不愿牵头等问题,出现牵头单位”牵不起头“的现象。

4、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5、警力不足,制约着城镇治安防范工作。

五、以后的工作思路

1、抓好”平安乡镇“的创建工作,做到社区有组织、单位有队伍、村里有专人,形成以派出所、社区巡防力量、群防群治组织为主体、各治安小区为点,村(居)委会为块的治安防控组织网络,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坚持早抓、抓小、抓苗头,逐步建立超前预警、源头化解、就地处置、有序调处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

3、健全治安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把动态防范、严格控制作为创建”平安十都“的重要环节来抓,合警力,范运作,整规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把流动人口的落脚点作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用工单位和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

5、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青少年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社会化、规范化。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6、按照”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严格标准,不断创新,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安全文明镇“、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社区“、安全文明单位”“”“等活动。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5

2009年9月12日镇党委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上* * * ###书记做了动员,镇党委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了具体部署。计生办于2009年9月23日召开座谈会,邀请了部分村专职干部参加。对新时期如何做好计生工作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向与会者征求了意见。9月25日召开了计生办全体干部会,通报了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制定了整改措施。10月14日-18日我们单独走访了15位计生专职干部,个别的进行了座谈。共征集建议5条,找出问题3条,制定整改措施3条。

一、存在的问题:

1、针对流动人口问题,服务面不够宽,内容不够多。

2、对人户分离人员的管理口径不一致。

3、对流动人口的法律宣传还有待加强。

二、征集到的建议: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特别是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服务工作。

2、人户分离人员加强与现居住地的沟通接洽。

3、向上级反映非农业无工作单方独生子女的政策归属问题。

4、向上级反映手术费收费不规范的问题。

5、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与服务,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清查,及时准确掌握底数。明确服务管理对象,同时利用《条例》实施时机,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流动人口都有宣传材料。

2、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由副主任———¥¥¥同志专门负责流动人口工作。

3、统一印制人户分离人员信息库,对人户分离人员与居住地进行接洽,并建立人户分离人员档案。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6

的自查情况

2010年镇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区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按照金治区[2010]6号文件精神,我镇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加快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

1、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我镇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

2、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党工委、政府始终把“五五”普法工作和司法所建设纳入了党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创建和谐庙李的底线来抓,落实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对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安排,计划分析、分类指导、交流经验。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法律氛围

1、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我镇充分利用媒体、会议、标语和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对普法工作的宣传力度。

2、结合实际进行法律宣传培训。我镇针对本辖区实际,结合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识,先后四次开展送法律知识进小区,主要宣传《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计生法》、《土地承包法》、《森林法》、《劳动合同法》、《安全法》、《交通法》等,使他们真正受到了法制教育,形成了人人学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良好法治氛围。

3、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我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镇,构建和谐庙李”为主题,大力开展 “法律六进”活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全辖区居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加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积极推进国家机关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进程,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我镇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村”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结合“五五”普法,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

1、始终坚持领导到位。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要求各单位、社区把“五五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坚持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证了“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做到计划制定到位。将普法依法治理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检查,年末有总结,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7

一、黑龙江省涉农资金投入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和市县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一)涉农资金投入增长快、占比高。据统计,2010—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涉农专项资金1645.2亿元(中央1395.3亿元,省级249.9亿元)。涉农资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2.7%,高于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1个百分点。2010年,涉农资金投入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17.2%,2012年已提升到20.7%。

(二)支持范围广泛。近年来,各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理念和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逐步由过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以2012年涉农资金为例,中央和省共投入135项专项资金,在农业生产、政策补贴、财力补偿、流通加工、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7个方面对“三农”工作予以支持。

(三)使用管理情况。按资金支持方式分类,主要有直接补贴、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支持三种方式。直接补贴方式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补贴类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生态、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按资金管理模式分类,主要有两种模式: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分配的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专项资金;相关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分配的资金。按资金投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直接补助、“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多元化投入方式。

二、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仍然不足。黑龙江省是转移支付大省,自身财力有限。近年来,尽管该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各种资源要素重点向“三农”领域配置,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了对黑龙江省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总量仍然不足,与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还不相匹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5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的9.8%。中央财政当年用于涉农方面的投入达到12287亿元,其中安排黑龙江省565.9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涉农投入总量的4.6%。同时,由于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各市县对“三农”的投入十分有限。全省除哈尔滨、大庆和十强县等少数市县外,其他市县基本无力投入。

(二)资金投入尚未形成合力。按照分类统计,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共有7大类135项,分属近20个政府部门管理,资金投入呈现点多面广、交叉重复和分配零散的特征。表面看照顾了各个方面的需求,实际上由于没有形成合力,很多涉农项目都投入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涉农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落实和资金使用要求存在差异甚至抵触,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衔接,导致各涉农项目之间难以有机融合,制约了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作用的发挥。

(三)项目安排过于分散。按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各项涉农项目缺少统一的总体规划,资金管理部门只能根据自身职能和建设需求,确定本级分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市县难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去选择合适项目,其结果导致各涉农项目各自为战,缺乏关联机制,不能与各项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加之部分单位还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现象,造成涉农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管理、交叉安排、分散实施,导致涉农项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四)政策支持存在缺位。虽然国家现行的涉农政策已经覆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由于黑龙江省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不同,特别是按照“两大平原”总体方案确定的10个方面38项建设任务要求相比,国家的现行政策还不能满足全面推进落实“两大平原”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需求。比如在黑土保护和治理、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深松整地、农业产业化、良种研发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空白”。

三、整合涉农资金的初步思路

鉴于黑龙江省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现状,迫切需要以整合资金为抓手,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突破部门条框、专项规划以及资金管理办法限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金整合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总体规划、工作机制以及政策支撑体系,从而保障“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一)总体思路。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集中投入。着力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系。搞好整合资金与各类专项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实现涉农资金“投入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目标,保障“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为在全国率先实现涉农资金有效整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整合原则。一是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建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组织领导,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调、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对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结合资金性质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不能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仍按原政策规定和渠道下达;对能够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整合统筹下达,并允许在同类别资金之间适当调剂。三是突出重点、统筹使用。以“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分别制订详细具体的专项实施方案,并与现有的各类专项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机制、封闭运行。对于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进一步完善整合后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整合后的各项资金封闭运行和集中规范使用。

nlc202309031654

(三)整合范围。

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了统一政策、便于操作,除了对“两大平原”覆盖的51个县(市、区)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将全省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整合范围。资金整合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

整合工作要将目前中央、省和市县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梳理,对其中现代农业发展类、农村社会事业类和扶贫开发类3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类。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保护、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节水增粮行动、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区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森林生态培育与保护、农村环保等方面专项资金。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类。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专项资金。三是扶贫开发类。主要包括财政扶贫专项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等专项资金。

四、有关建议

涉农资金项目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现状已经形成固化的部门利益,而整合资金势必触及部门利益。因此,在现行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下推进资金整合,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涉农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组织领导。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省级层面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资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在资金整合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实施。

(三)明确职责任务。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整合资金使用方向,下达年度具体工作方案编制指导性意见,审批各市县年度具体工作方案;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两大平原”改革试验资金整合总体方案以及整合后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加强涉农资金使用日常监管。其他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批复的市县具体工作方案,对本部门负责的实施项目进行检查指导,推进项目落实。

(四)强化资金监管。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坚持推进整合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涉及资金整合的各专项规划、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后的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封闭运行,安全规范使用。

(五)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整合分配绩效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切块分配各市县(市、区)的涉农资金指标挂钩。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及时总结推广涉农资金整合的典型经验,确保涉农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 洪峰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8

县委政法委:

根据皋政法发[2011]34、35、36号文件要求,结合“无邪教家庭创建”活动,我镇在8月初至9月底开展了一次反邪教重点整治活动。活动以打击防范“实际神”等邪教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基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教育转化和警示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力争保持辖区内无邪教组织和邪教人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为打造忠和新形象做出积极的贡献。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忠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重点整治活动,坚持加强党内情况通报和反邪教斗争形势的宣传教育,坚持把反邪教内容纳入党内主体教育活动,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邪教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政权问题,认识到邪教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安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性,充分认识同邪教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领导。镇党委由党委副书记分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上级部门关于防范和处理邪教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调动、激励了全镇反邪教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推动了全镇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防控打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镇党委政府与派出所、司法所、各村委会(社区)、辖区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情报工作,强化对信息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对情报获取、研判、使用及反馈机制。加强对“实际神”等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的防范和信息收集,尽可能减少反动宣传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增加了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排查,我镇没有发现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有关的反动宣传事件和反动宣传材料。同时,积极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的邪教组织活动情况进行摸排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白,经排查我镇没有发现邪教组织和邪教人员。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9

情况报告

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于8月17日12时30分前在我省XX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这次台风给我镇各行业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现将我镇有关防御台风和救灾复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我镇农作物受灾面积15780亩(包括水稻、花生、番薯和蔬菜等,水稻受灾面积超过10000亩);房屋损害共293间(包括全倒塌的和损坏的);林地受损面积为9680亩(含折断的和受浸的林地);虾池受灾面积为18470亩;堤围损坏面超过9300米;我镇XX村委会有渔船吹走3艘、沉没4艘,另有12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XX村委会有10户鱼排受损,全镇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二、防风救灾行动情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做好预警和防风工作。一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8月15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镇提前进入防台风的准备工作阶段,先后发布两次预警信息。8月16日上午,区三防办将防风四级应急响应提高到三级

应急响应,我镇也相应发布了相关信息,并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做好防风准备。当天晚上10点半,随着台风临近和确定“启德”台风将正面袭击我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之前的三级应急相应提升到一级最高级别应急响应。二是做好抗风部署工作。区三防办立即召开全区镇(街)一把手防风会议,部署全区的抗风救灾工作,所有干部职工进入全天候待命状态。会后,根据市、区两级政府要求,镇党委书记XX同志等镇主要领导立即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更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更新台风信息。三是全面做好台风来临前的安全隐患排除工作,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同时,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镇党委书记XX同志等镇主要领导组织带领我镇干部,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群、转移危房户和空巢老人,并对我镇存在险情的重点堤围和海岸,展开安全隐患排除工作等做好一系列的防御台风工作准备。

2、全镇动员,组织到位,全力着手开展抗风工作。8月16日下午开始,区挂点我镇的各对口单位领导都亲临各自挂点的村委会,协助和指挥一线防风工作。随着防风级别的提高,我镇也相应做好了准备工作。8月16日上午,我镇发布通知要求各驻点干部和人员必须下到各个村委会,协助村委会做好台风来临前的准备工作。当天晚上11点,再次发布紧急信息,要求所有干部职工进入防御台风以及迎战状态,高度戒备,随时展开抗风救灾工作。

3、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灾。8月17日中午,“启德”台风在离我镇不远的XX沿海登陆,给我镇带来了狂风暴雨。我镇

全体干部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进入抢险状态。下午3点,区领导XX等同志会同我镇党委书XX同志等主要领导在XX会议室召开了全镇抗风救灾会议,要求全体干部分组到各个村进行抢险工作,对重点堤围和海岸进行抢险,协助群众开展自助,并对XX公路进行全面清除保障道路畅通。会后,全体干部根据工作要求,分成应急抢险队、协助村民救灾小组和道路畅通保障小组等工作小组,根据各自工作任务立即展开救灾抢险工作。

三、积极应对,恢复生产生活

许营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0

一、健全组织,壮大基层工会队伍三年来我镇共建工会4个,其中机关工会1个,民营企业工会2个,外出务工工会1个,发展会员1450人。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按规定建立了工会组织,基本做到了“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各工会组织中,班子成员齐备,组织机构健全。各工会班子成员都是经过民推民选的有较好群众基础和较高素质的复合型干部。此外,同步建立了工会经审、女工等组织,其中女工成员占25%。在各工会组织中,四个工会的职工平均如会率达95%以上,其中机关工会和民营企业工会的职工如会率均为100%。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动工会工作

1、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三年来,围绕我镇中心镇建设、农民增收、“十一五”规划编制等重难点问题,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全镇职工进言献策活动。职工们利用中心小组学习、部门会议、职工会议、参加建议征集活动等形式,群策群力、畅所欲言,三年来收到累计建议100余条,对党委、政府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工会为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做到“工作创先进,服务创优质,岗位创一流”,每年还开展了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我们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农业战线上的会员为农民朋友现场示范;我们到企业一线,组织生产战线上的会员开展劳动竞赛;每年“五一”前后,我们还将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并对全镇表现突出的会员进行表彰。

3、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等活动。三年来,我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共组织工会会员和村组干部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等重要法律和市区两级相关文件精神两次,培训干部上百人次。同时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开展了“送观念、送技术、送服务”到村活动,农业战线的职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农村宣传科技兴烟、科学种植和养殖,为农村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搭建维权平台,切实保障会员的各项正当权利一是对辖区内所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走访,督促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有条件的还签定了集体合同,使职工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到目前为止,我镇长期用工在15人以上的企业与职工合同签定率为100%,其中集体合同签定率达70%。二是积极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工会的组建和维权工作,~年选举产生了以王菊英同志为主席,徐秀菊同志为副主席,郑友向等10多名同志为委员的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吸收会员10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8%。自同年开办外出务工人员维权专线以来,我们先后电话解答了外出务工人员咨询的问题上百人次,办公室接待来访数十人次。针对我镇双龙村一会员在渝怀铁路工地务工被拖欠工资一事,镇工会多次找承包方联系,做思想工作,终于使该会员领取了应得的工资。截止目前,镇工会已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拖欠工资等维权6次。三是采取措施保障会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年来我们会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行村(居)务公开和厂(校、院)务公开,到目前为止村(居)务已公开了12次、厂(校、院)务公开了2次,维护了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将关心帮助困难职工落到实处。三年来我们共组织慰问困难职工30余人次,困难职工受助财物5万余元; ~年镇工会为八名特困职工子女考入大学人平解决800元困难补助 ;为会员在民族医院进行一次体检。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和企业,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0余人次,帮助解决会员具体困难20余人次,较好地成为了困难职工的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和第一帮扶人,最大程度地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做到了工会就是家。

上一篇:对新的一年的寄语下一篇:杜伦大学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