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共6篇)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 篇1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库
24? 发现后及时拆除。临近芒果收获季节时,因有人数次潜入芒果园偷摘芒果,胡某极为愤怒,便重新安装了电网并通上了电。? 5月9日晚7时许,××农场职工子弟王某饭后出门散步,途经胡某的芒果地旁边时,不慎触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刚好路过该地的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附近群众闻声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并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对其行为应当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定罪处罚。(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4分)?(3)胡某明知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但其却臵他人安危于不顾而私自安装电网,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故意犯罪定罪处罚。(4分)?(4)胡某私自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致人伤亡,而是对于他人伤亡与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4分)?(5)胡某安装电网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触电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2分)?25.案情:? 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18岁,陈某的外甥,无业。?朱某,男,17岁,无业。? 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2009年6月到9月间,陈某带着吴某、朱某数次观察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二人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 为往返路费。2009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吴某搂住许某某的颈部,朱某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吴某又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等处,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陈某、吴某、朱某经过商议,并采取残忍手段杀害许某某,既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又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因此构成共同犯罪。(2分)?(3)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2分)。陈某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2分)。?(4)吴某、朱某直接实施了杀害许某某的行为,同属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且作用相当(2分);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陈某与吴某、朱某居于同等地位,而不属于从犯(2分)。?(5)陈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朱某犯罪,应当从重处罚。(2分)?(6)朱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2分)?25.案情:? 胡某,男,17岁。2009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2009年11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 ? ? 25? 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予车下。?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
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分)?(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4分)?(4)胡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原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5)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6)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能适用死刑。(2分)?25.案情:? 徐某某,男,1992年10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8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闲逛时发现赵某(女,13岁)一人在家学习,便从赵某家窗口跳了进去,要赵某拿点钱给他。赵某说没钱。徐某某抬手就打了赵某两个嘴巴,并说“你老老实实待着,不许喊不许跑!”随后便在赵某家中翻箱倒柜,结果只搜到160元钱。这时,徐某某听见外面有说话声传来,便立即从窗口跳出逃跑。赵某随即大喊抓贼。正好经过此地的王某夫妇听见喊声,便追赶过去,将徐某某抓住并送至派出所。?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评分要点:? 1.徐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分)?3.本案中,徐某某以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构成犯罪,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6分)?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因此,在对徐某某进行处罚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包括死缓)。(5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25.案情:? 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吴某(陈某的外甥),男,25岁,无业。?
朱某(吴某的朋友),男,20岁,无业。?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5000元钱。2008年6月到9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08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便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评分要点:? 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3分)? ? ? 26? 3.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陈某属于主,犯。吴某直接实施杀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属于主犯。(6分)? 4.朱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朱某在参与犯罪过程中未直接实行犯罪行为,只是帮助吴某望风。因此属于从犯。(3分)? 5.对于陈某和吴某,应当按照本案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朱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25.案情:? 于某,男,17岁。2006年9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2007年10月,于某到某烤鸭店打工,与老板黄某(女,40岁)相好后发生了两性关系,并一直保持到2008年4月初。4月电旬,于某开始与刘某谈恋爱,并向黄某提出分手。黄某不同意,要求于某与自己保持关系,否则就要将此事告诉刘某。5月14?E1晚8时许,于某在烤鸭店内再次向黄某提出分手。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黄某恼怒无比,从厨房拿来一把菜刀边骂边向于某猛地砍过来,砍伤
了于某的胳膊。于某见势不好,顺手操起一把椅子抵挡并将黄某打倒在地。黄某倒地时菜刀脱手但仍然大骂于某,并说要杀死于某。于某便继续用椅子砸打黄某,直至其不再出声才住手。于某发现黄某已死,非常惊慌,遂仓皇逃离现场。?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于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于某在受到黄某暴力侵害时用椅子抵挡并将其打倒在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但在黄某倒地侵害已停止的情况下继续用椅子打击黄某以致其死亡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而属于防卫过当,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分)? 3.于某明知用椅子打击黄某可能会致其受伤甚至死亡却放任不管,以致造成黄某死亡的结果发 生,但纵观全案于某并无希望致黄某重伤或者死亡 的故意,故对其防卫过当行为应当以间接故意犯罪论处。(4分)?4.于某犯罪时未满l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2分)? 5.于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前罪所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 25.案情:? 王某,男,25岁。? 王某于2007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2008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l至3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但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4月1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4月1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保安员立即将王某扑倒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分)?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倒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7分)? 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孝免除处罚。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分)? ? ? 27? 25.案情:? 王某,男,25岁。l998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1年4月26日刑满释放。王某于2005年12月在江某开办的工厂找了份临时工作。2006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名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次日中午,王某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揣着一把剔骨刀(刃长l5cm)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听到江某很不客气地说出“没门”二个字后,王某一下子火了,大叫一声“好,你有种!”从怀里掏出刀来就刺向江某的胸部。江某躲闪了一下,但还是被刺中腹部。江某随即与王某展开搏斗,并抓住王某的手将刀夺下。保安员闻讯赶来协同江某将王某制服。搏斗中,江某的胳膊和手指又被刀划伤。经鉴定,江某的伤情属于轻伤。?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分)? 3.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以刀刺杀他人,欲致其于死地,只是由于被害人的反抗这一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其犯罪行为,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犯罪结果,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7分)? 4.王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前罪刑满释放后5年以内又故意犯罪,且根据其犯罪情节,所犯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而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4分)?25
.案情:? 胡某,男,17岁。2005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l年,缓刑2年。? 2005年ll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 一个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 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Jn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分)? 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4分)? 4.胡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原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 5.胡某犯罪时未满l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 6.胡某犯罪时未满l8周岁,不能适用死刑。(2分)?25.案情:? 徐某某,男,l989年10月21日出生。?2005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闲逛时发现赵某(女,l2岁)一个人在家里学习,便从赵某家窗口跳了进去,要赵某拿点钱给他。赵某说没钱。徐某某抬手就打了赵某两个耳光,并说“你老老实实待着,不许喊不许跑!”随后便在赵某家中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 篇2
一、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现状
我国大学教育的各项制度一直是在社会和学界的质疑声中不断改进的,其中也包括考试制度。有人曾指出,大学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理念出现偏差、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制度存在缺陷、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等[1]。同时,由于大多数高校执行“严进宽出”的教育观念,因此只看重考试结果,不重视考试命题过程;只重知识记忆的再现,忽视对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等[2]。而法学作为大学考试制度弊端体现较为突出的专业之一,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如考试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容难以体现学科特点、考风不正,缺乏规则意识和难以证明学习主动性、难以与职业需要相衔接等等[3]。
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旨在考查和测量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中知识掌握程度的情况。它至少应达到如下目标:1.反映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2.反映出学生对法条的理解和适用能力;3.反映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法学期末考试的考察内容和题型设计也应服务于上述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与预定目标有很大距离,主要原因在于,考试一般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考察知识点较少,考核范围有限;考试内容以记忆为主,考得过死……与法学教育方法相联系,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待突破。
二、国外高校期末考试的特点
与我国高校期末考试相比,国外高校考试形式多样,方法各异,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较为灵活。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学会将“教育价值”设定为高校考试的出发点,考试需反映学生学习的多维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美国大学课程考试方法多样,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半开卷考试、小组答辩、随堂测验与家庭作业相结合、自主考试、网上考试等。半开卷考试是由学校事先告知考试形式,学生备考时,可以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考试专用纸上总结学习重点,或者记录必要的公式、数据、课堂讲义等内容。在考试时,学生只能参考自己准备内容作答。这种方式通过有限度的允许学生参考学习资料的方式,既方便了学生备考,又能间接考查学生掌握重点的情况。小组答辩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一套试题、一个项目或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有效考查学生们的合作、配合能力。随堂测验与家庭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考试。随堂测验往往以论述或制定框架方案为表现形式,结合以论文或调研报告为形式的家庭作业,由教师综合全班考生的总体情况后,确定考生的分数范围。自主考试是美国较具特色的一种考试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由学生在学校规定考试时间段内决定自己的考试时间。学校不限制考场的考试科目,只将其分为“普通”和“特别”考场两类,进入“普通考场”只能携带必备的考试用具,进入“特别考场”可以携带计算器、事先整理的资料等。因此,同一考场的考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考试科目也不同,极大地体现了考试的“自主性”。网上考试多适用于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类考试多以电子题库为表现形式,题型以选择、填空、判断为主。学生可以在做好复习准备之后,自行选择考试时间。考生在网上考试系统中选择考试科目后,考试系统会自动设置考试时间(如两个小时),并抽取或组合一套试卷供考生作答。在考生提交试卷之后,系统会自动判卷,并生成分数。这种考试节省资源、简便易行、公平合理,是效率较高的一种考试方式。
在德国,考试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能够从各方面测试学生的能力,其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考试、口试考试及研讨课形式。笔试也就是书面考试,教师在一门课授课之初,会列好专业书目让学生阅读。考试时,除了考查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外,还考查推荐书目上的观点、流派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开阔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口试主要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口试一般需要两名教师,或由任课教师和助教进行,以保证考试的公平进行。这种考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查较为灵活,因为一问一答间不仅要求学生熟知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有快速反应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问,因此,一些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高分。研讨课也是一种考试方式,多适用于高年级专业课,只有取得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的学生才能参加。考生一般通过网上报名,课程分两个阶段——论文、报告及答辩。任课教师先拟定几个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选择相同题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篇论文,论文经教师审阅合格后可进行论文的报告及答辩。报告时,由小组轮流或推选代表介绍论文内容,阐述论文观点,然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详细解答的地方进行提问,由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这种考试形式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科研、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也较为广泛。
在荷兰,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都会结合平时成绩进行评定,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发给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该门课程的要求[4]。教师对考核方式有完全的自主权,考试可以以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论文方式考核。除了笔试和论文,学生往往还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演讲。一般来说,一门课的总成绩构成大体上是出勤10%。作业三份,各15%,共45%,论文35%,课堂演讲10%,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在知识、逻辑思维、写作、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改革方案及效果
通过了解国外高校期末考试的先进经验,结合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兼顾学科知识点、司法考试重点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制定了经济法期末考试改革方案,并于2013和2014年连续两个学年在本科经济法期末考试中实行, 效果较好。具体是采取平时口试与期末半开半闭(即一部分题型开卷考试一部分题型闭卷考试)笔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平时出勤和讨论占总成绩的30%,笔试占总成绩的70%。
从考试方式来看,半开半闭这一方式与完全开、闭卷相比,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大、难易适中等几个优点。首先,完全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但不便反映出学生根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完全开卷考试的局限性在于:(1) 对识记性的知识,如概念等,不便以开卷的方式考察,因此在题型设计方面,名词、简答等基础性知识不好出现在开卷考试试卷上。(2) 由于开卷考试学生答题速度较慢,所以在题量的设置方面有局限性。(3)学生依赖性强,往往只依赖教材和资料解题,不容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半开半闭考试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考生可以运用不同复习办法应对考试中的不同题型,既能通过识记获得基础分,又能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对法律的深入理解获得高分。
半开半闭的形式能够弥补上述考试的缺点,同时, 为了突出优势,在题型设计上采取了下列方式:对于考查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知识运用能力的题型,即阐述题、案例分析题、辨析题等,以开卷形式考查;对需要识记或快速作答的内容,如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在试题内容的设置方面,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重要知识点重点考查。2.知识点与司法考试的考点相联系。3.重点法条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理解,兼顾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平时口试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课堂问答等,实践中一般通过随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要求教师根据考试方式确定具体题型、设计考查内容。
实行新的考试方案后,课堂出勤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明显上升。学生改变了“学了一学期,不如最后三天加把劲”的“临阵磨枪”备考思想,与教师的互动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法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及格率较往年提高了8%,优秀率提高了14.5%,经济法考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以后的期末考试中,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单一的知识考试难以评估学生的实务和创新能力,应实施以知识测试和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评估体系”[5],建立统一的学科考核体系应成为今后考试改革努力的方向。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探索新的考试方法,逐步建立并巩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多层次考试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姚玉龙.大学本科考试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2,(10).
[2]刘隆华.论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3]王天欣.高校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费煊.荷兰法学教育状况及借鉴[J].法学教育研究,2009,(1).
从司法考试看电大法学人才的培养 篇3
【摘要】本文提出从强化司法理念、学习专业知识、锻炼法律实务等方面入手将电大法学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实的法治信念、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全面人才。
【关键词】司法资格考试 法学专业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01-03
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制度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制度,它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在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缺位的时候,补充进去,成为新的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而一直以来通过大学法律专业学习进入法官、检察官队伍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单纯强调提高律师素质,忽视法官、检察官素质的提高无异于饮鸠止渴。因为每个人所能接触的最直接的法律莫过于法官、检察官对身边案件的判决、认定了。法学专业的学生要想进入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工作,首先必须通过司法资格考试,那么高等院校结合这种考试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强化司法理念
英国法官告诫说:“当你走上这条路时,你必须记住,有两个伟大的目标要达到:一是要看清法律是正义的;另一个是它们被公平地执行。二者都是重要的,但其中法律被公平地执行更为重要。如果因为不道德的法官或道德败坏的律师们而得不到公平地执行,就是拥有正义的法律也是没有用的。”
1.1 灌输法律是公平、正义的
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尽管对正义有无数不同的解释,但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目标,可以说整个司法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公平、实现正义的历史。尽管法律的公平、正义是理想化的,但它是法律的基础和人们追求的目标,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平等、不公平尽管是现实的,但有志于此的人应该尽力消除它。对司法理念的灌输,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根据他对法律的诚挚的理解来解释法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76页),特别注意的是正义应该是法律努力达到的目的性道德价值,通俗点说正义的雇主应该愿意考虑雇员的要求,正义的教师应该愿意把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与学生们分享,也就是关注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当具备了这一理念时,也才能以此为尺度或准则对各种行为进行评论或评价。
1.2 培养高尚的品格
“学法律、运作法律的要有一种善恶观念,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一种拯救人们于苦难之中的情怀。”从小到大,人们所接受的不论是系统教育还是非系统的言传身教中都包含了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的区分,法律的学习者及今后的实践者都需要这种潜质,用自己的形象来维护法律的尊严。这就要求法学专业的学生学法律就要先学会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有许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还保存着心中“理想”的清纯,但他们很快在不知不觉中被现实同化,心中坚守的神圣信念逐渐蜕变成:“打官司就是打关系”、“关系是最重要的”,逐渐地,从当初的法律专业工作者蜕变成法律的“门外汉”和“关系高手”,就可能成为法律最危险的破坏者。
1.3 要有强烈的使命感
仅仅培养一种公正待人和关心他人的精神态度其本质并不足以实现正义,因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可能得到了一柄双刃剑:一是凭所掌握的法律中的一些精神及自己所知道的法律知识和经验来获得优势;二是在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中寻求法律的夹缝和空隙,从而把法律看作是一个可以揉捏的东西,为自己所用。培养学生不懈追求法律公平正义、良心之信念,在尽到法律服务的时候,要给人更多的法律知识,对现实问题多一些敏锐、少一些麻木,多一些大声疾呼,少一些随波逐流,这就是一种使命,是我们对历史、对社会的使命。
2 专业知识学习
刚进入专业学习时未必能用专业知识来判断是非曲直,那么就用我们的理性、我们的良知来判断,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牢固树立了司法理念之后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
2.1 专业知识的积累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包括对法学理论的探索、法规条文的解释。就目前来看,学生在这一方面花的功夫普遍较大,所做的努力也较多,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学习。即不论是法学教育还是法学学习都要和我国的法学研究现状和国家形势密切联系,立足于记忆和理解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关注法学的热点问题,阅读有关的法学专著和论文。
2.2 拓宽知识面
法律涉及到经济、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它和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中不能放弃对其它知识的了解,否则学习很难深入进去,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商法中很多内容多半涉及到经济领域的知识,如《证券法》的规定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证券的发行、买卖等技术规范。
2.3 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对于一个案例的分析,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最后的结论,而应该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看到世间事千奇百怪,教师不可能穷尽一切讲授给学生,所以要学会用一定的方法处理问题,特别是针对那些超前于法律、法规、引起争议的现实问题要学会作出理性选择,并引发思考,从而对我们的法治进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法律实务锻炼
3.1 布置随堂案例
目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结合理论分析案例的工作已做得较充分,在教学环节中再把学生从案例引回到理论,透彻地理解条文、掌握理论,不要把法律这种活生生的东西变成了书本上死的文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使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快融入实际生活中以获得实际经验。
3.2 加强实践性
法律教学当法律规则的抽象形式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时,常常显得捉摸不定甚至似是而非。尤其是在司法考试中出现的特之又特的案例,让考生包括法律专业的学生们在考试时无从下手,但一看答案仿佛恍然大悟,原来它的原理竟是自己滚瓜烂熟的东西,却不知该用在何处。如果一味停留在对法规的机械记忆,则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无措状态。因此,在法律教学中开设法律实务课,加强法律实践的培训,为他们走入社会提供前期准备平台。可以把教师在接触实践时代理的一些案子拿来让学生讨论,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探讨有争议的现实问题
现实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每当出现新的社会问题、经济现象时,对社会科学的冲击、影响是比较大的,比如电子商务带来了交易的全新革命,从而导致交易方式、交易结果都有了迥异于以前的变化,法律也应随之变化、发展。再比如试管婴儿、克隆人的法律身份等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3.4 增设“回归教学环节”
即当学生从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实习归来后再进行一次理论的升华,实践的总结,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过去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是割裂了的部门法,实习中尽管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不知如何使用。实习回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实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予以辅导,使他们能深刻地理解过去所学到的原理,活用法规。
3.5 训练实战技巧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律师技巧、职业道德、实际操作能力、思维的机敏以及雄辩的口才即所谓“术”的训练。但在学习过程中力戒仅追求“术”而忽视对“学”的研究,如果单纯把法律当成一种职业技巧来学习,那未免有点太功利、太实用了吧?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另一个误区。实际上“学”和“术”是两个不同学习阶段的重点,我们所培养的法学专业人才应该是综合了这两种素质的学生。
这样通过专业训练和经验的积累使角色担当者(即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的行为更合理化、规范化。在法学专业的学生中间今后不乏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队伍的人员,尽管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着与法律专业无关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不论什么人最终都要进入社会,要与法律发生实际接触,要通过实际生活获取经验,那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最起码可以使学生们更快地进入“准生活”、 “准操作” 阶段。从而使法律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坚实的法治信念、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全面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LordDenning.TheToadtoJustice[M].London,1955.
2 江平.江平文集.做人与做律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3 贺卫方.司法理念与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4 王晨光,陈建民.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J].法学,2001,(7).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 篇4
A.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拒绝回答的权利 B.对被指控的罪行进行辩解的权利 C.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 D.保持沉默的权利 2.弹劾式诉讼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告不理 B.法官处于消极地位 C.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D.审判公开进行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称为()。
A.审判管辖 B.地域管辖 C.立案管辖 D.专门管辖 4.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是从()。
A.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B.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C.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D.提起公诉之日起 5.下列案件中,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的是()。
A.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B.贪污贿赂案件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6.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是()。
A.国家安全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监狱 7.关于刑事判决与裁定的区别,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判决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解决案件的程序问题 B.-案中只能有一个判决,裁定可以有若干个 C.判决只能以书面的形式表现,裁定只以口头作出 D.不服判决与不服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不同 8.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A.确有悔罪表现 B.确有立功表现 C.没有再犯新罪 D.没有故意犯罪 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如果被告人在押的,被告人释放的时间是()。
A.判决宣告后 B.判决生效后 C.上诉、抗诉期限届满以后 D.如果案件进入二审,二审判决生效以后 10.公安机关在一盗窃案现场收集到犯罪嫌疑人张某书写的一张字条,收缴了被盗电视剧录像带、DVD光盘、书籍等,被盗超市提供了被盗物品清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该字条是书证 B.电视剧录像带和DVD光盘是物证 C.收缴的被盗书籍是书证 D.被盗物品清单属于证人证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两项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1.我国人民法院分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1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包括()。
A.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B.涉外的刑事案件 C.判处死刑的案件 D.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 13.公诉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共享的诉讼权利有()。
A.上诉权 B.参加法庭调查权 C.参加法庭辩论权 D.申请回避权 14.姚某因抢夺他人财物被甲市A区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在侦查期间,姚某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公安机关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侦查羁押期间自查清姚某真实身份之日起计算 B.在查清姚某真实身份以前,不允许其聘请律师为他提供法律帮助 C.在查清姚某真实身份以前,暂时停止侦查活动,D.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按姚某自报姓名移送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15.下列各项中,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A.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B.犯罪行为实施已过多年,超过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 C.行为人已满14周岁 D.法院违反回避的事实 16.下列各种人员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I。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公诉人 D.证人 17.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某市A区无业人员古某在该市B区内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后在该市C区被抓获。本案的一审法院可能是()。
A.A区人民法院 B.B区人民法院 C.C区人民法院 D.某市中级人民法院 18.在人民法院中,无权对回避申请做出决定的人员和组织有()。
A.审判员 B.合议庭审判长 C.人民法院院长 D.审判委员会 19.公安机关将正在实施盗窃的杨某先行拘留后,经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于是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在对案件审查后,不能做出的决定有()。
A,退回补充侦查 B.批准逮捕 C.不批准逮捕 D.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20.刑事审判的主要特征有()。
A.审判程序的被动性 B.审判人员的中立性 C.裁判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D.诉讼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21.刑事诉讼代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允许特定的诉讼参与人依法委托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其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制度。
22.指定管辖,是指出现管辖不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或者管辖权发生争议而又协商解决不成等情况时,上级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权。
23.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就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针对犯罪行为人提出的损害赔偿之诉。
24.强制措施,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现行犯所采取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性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5.简述回避的事由有哪些? 答:回避的事由包括以下情形: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分)(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2分)(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2分)(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1分)(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1分)(6)参加过本案侦查的侦查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检察院工作,不能再担任本案的检察人员。(1分)(7)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能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1分)26.简述提起上诉的主体有哪些?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起上诉的主体包括下列人员:
(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4分)(2)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近亲属。(3分)(3)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3分)27.简述何为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有哪些种类? 答: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活动。(3分)补充侦查在程序上有三种:
(1)报请批准逮捕案件的补充侦查;
(3分)(2)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2分)(3)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2分)五、案例分析题(20分)28.某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五年。某区人民检察院不服一审判决,以量刑畸轻为由,径直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阅卷,认为该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各存在哪些问题?并请说明法律依据和理由。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 篇5
A、《大清民律草案》
B、《民法通则》
C、《中华民国民法典》
D、《侵权行为法》
(2/10)、“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c)。(4分)
A、法理学
B、法学专业
C、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D、法律与道德的调整内容是一致的
(3/10)、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范,体现了(c)。(4分)
A、社会性
B、阶级性
C、国家意志性
D、科学性
(4/10)、当监护人设立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b)(4分)
A、法定监护人
B、指定监护人
C、委托监护人
D、其他监护人(5/10)、关于宪法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4分)
A、中国古代典籍中“宪法”一词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宪法”一词含义相同。
B、现代“宪法”没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现代“宪法”没有规定国家根本制度。
D、中国古代典籍中“宪法”一词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宪法”一词有不同的含义。
(6/10)、从不同的角度对法的渊源进行理解,法律具有权威和约束力的根源是法的(c)。(4分)
A、历史渊源
B、形式渊源
C、效力渊源
D、思想渊源
(7/10)、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b)。(4分)
A、立法
B、司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8/10)、在民法基本原则中,具有“帝王条款”之称的是(d)(4分)
A、公序良俗原则
B、平等原则
C、意思自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9/10)、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后甲因急事用钱,要将自己在合伙中的份额转让,乙和第 三人丁均欲以同一价格购买,甲应该(a)(4分)
A、卖给乙
B、卖给乙或丁
C、卖给丁
D、卖给乙、丁每人一半份额
(10/10)、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a)(4分)
A、单一制和复合制
B、单一制和结合制
C、联邦和邦联
(1/10)、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4分)a
A、错误
B、正确
(2/10)、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a)(4分)
A、错误
B、正确
(3/10)、宪法是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渊源。(b)(4分) A、错误
B、正确
(4/10)、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因此审判活动必须受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影响。(a)(4分)
A、错误
B、正确
(5/10)、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b)(4分)
A、错误
B、正确
(6/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a)(4分)
A、错误
B、正确
(7/10)、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资产阶级国家民法典,是近代民法的标志。(b)(4分)
A、错误
B、正确
(8/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b)(4分)
A、错误
B、正确
(9/10)、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b)(4分)
A、错误
B、正确
(10/10)、一般认为法律权利具体包括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三要素。( A、错误
B、正确
(1/5)、债发生的根据有:(abcd)(4分)
A、侵权行为
B、无因管理
C、合同
D、不当得利
(2/5)、宪法的作用有(abcd)(4分)
b)(4分) A、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B、宪法维护国家统一
C、宪法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
D、宪法为经济发展规定方向
(3/5)、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abcd)环节。(4分)
A、法律遵守
B、法律执行
C、法律制定
D、法律适用
(4/5)、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有:(acd)(4分)
A、民事法律关系内容
B、智力成果
C、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D、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5/5)、宪法和普通法律相比有如下特征:(acd)(4分)
A、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 篇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
试题
2010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与本案有()。
A.利害关系
B.直接利害关系
C.—般利害关系
D.间接利害关系
2.第一审案件的诉讼费用要预交,预先交者是()。
A.原告
B.被告
C.人民法院
D.诉讼代理人
3.第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
A.起诉权
B.上诉权
C.审判监督权
D.参与权
4.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理由是()。
A.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争议
B.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判决
C.生效判决确有错误
D.未生效判决确有错误
5.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
A.督促程序
B.公示催告程序
C.离婚案件
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
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包括
()
A.海事、海商案件
B.专利纠纷案件
C.涉及台、港、澳同胞及其企业、组织的经济纠纷案件
D.诉讼标的大,或者诉讼单位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
2.上诉的形式要件包括()。
A.有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B.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C.必须提交上诉状
D.必须对一审判决不服
3.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C.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D.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4.免证的事实包括()。
A.众所周知的事实
B.自然规律和定理
C.推定的事实和预决的事实
D.已为有效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
5.根据双方当事人是否出庭,判决可分为()。
A.对席判决
B.缺席判决
C.生效判决
D.未生效判决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人民法院调解必须遵循——、合法原则。
2.按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必须组成——进行审理,不能使用独任制。
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
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4.某一案件在起诉时按照诉讼标的金额确定了级别管辖后,不因在过程中诉讼标的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所造成的对原级别管辖标准的突破而变更级别管辖,叫做——
———.5.抗诉的主体是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的——.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陪审制度
2.共同诉讼
3.第二审程序
4.除权判决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2.简述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
3.简述开庭审理的程序。
4.简述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甲从事电器修理业,其所开的电器修理铺位于北京西城区。该电器 修理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其兄乙(居住北京海淀区),乙实际上并不经营电器修理。甲雇佣的修理工丙(常年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区),为客户丁(居住在北京东城区)修理一台电视机。修好后,丙按照工作程序要求在电器修理铺前试看时,不慎电视机爆炸,造成电视机报废,丙自己没有受伤。相关各方就如何赔偿该电视机损失发生纠纷,未能达成协议。
现丁向法院起诉。
问:
1.丁应以谁为被告?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3.若出现了管辖争议,在管辖权争议未解决之前,其中一个享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案件就作出了判决,对此判决及判决所涉及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试卷代号:209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A
3.B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自愿
2.合议庭
3.有重大影响
4.级别管辖恒定
5.人民检察院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2.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种类,经过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3.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4.除权判决是指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仍无人申报权利的,或者申报被驳回的,公示催告申请人可以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1)书证(2分)
(2)物证(2分)
(3)视听资料(2分)
(4)证人证言(1分)
(5)当事人陈述(1分)
(6)鉴定结论(1分)
(7)勘验笔录(1分)
2.简述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
(1)参加诉讼的根据不同。前者参加诉讼的根据是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
权;后者参加诉讼的根据是对原告被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分)
(2)诉讼地位不同。前者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后者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而是和本诉讼的一方当事人站在一起,但又有独立诉讼地位的参加人。(3分)
(3)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前者享有原告的一切诉讼权利;后者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参加人。(2分)
(4)参加诉讼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否参加诉讼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不得强制;后者可以自己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2分)
3.简述开庭审理的程序。
(1)开庭准备(2分)(2)宣布开庭(2分)(3)庭审调查(2分)(4)法庭辩论(1分)
(5)法庭辩论后的调解(1分)
(6)合议庭评议(1分)(7)宣告判决(1分)
4.简述审判监督的特点。
(1)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3分)
(2)审理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3分)
(3)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分)
(4)没有设置专门的审判程序,不是适用一审程序就是二审程序。(2分)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1.丁应当以甲、乙为共同被告。(1分)因为电器修理铺的实际经营者是甲,而真正的业主是乙,丁在本诉讼中有权分别向甲和乙中请诉讼权利,即可以将甲和乙作为共同被告(共同诉讼人)。(2分)
2.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法院都有管辖权。(2分)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分)
【刑法学电大期末考试题】推荐阅读:
电大宪刑法学期末考试09-01
刑法学总则期末复习11-03
刑法学考试答案06-26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10-1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 》 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98)05-13
刑法基础司法考试08-01
武大刑法博士试题集09-14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详解带答案和解析09-27
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相同特征罪名总结08-16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