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元开题报告定稿

2024-10-08

张元元开题报告定稿(共3篇)

国学经典 开题报告(定稿) 篇1

开 题 报 告

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詹金华

2015年10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我们申报的《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经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审查批准,被确定为2015年度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为《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AJKT2015-27;批准文号为:安庆市教育体育局 教研[2015]340号。我受课题组的委托,代表课题组向大家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学经典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结晶。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关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不仅是“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人格修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目标的影响,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修养缺失,诚信缺失,感恩缺失,理想缺失,追求缺失,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文明素养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文明习惯较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也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语言文明方面也做得很不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程度和成功与否。加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

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恒久的,构建了中华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经典学习不是复古,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也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因而,经典学习的目标指向在“趣”(趣味、乐趣),在力(欣赏力、2 审美力),在思(思考力、判断力),在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它的直接目标在三个方面: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营造优秀文化氛围,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尊师长、爱同学的情感;

3.全面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深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文明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国学经典的渗透,让师生耳濡目染于古人的品德和智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端正品行、提升素养。国学经典的渗透以学生的领悟和兴趣为出发点,在良好的氛围中促使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为:

1、动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掘百年名校朴初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深入研究将近两千年历史和积淀的太湖禅宗文化、太湖民风民俗文化,着力研究融儒家文化和佛学文化为一体的朴风文化,从而厘定农村中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既不能过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展示橱窗、宣传栏,教室文化墙、黑板报以及广播、电子屏 等,展示国学经典名言名句,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

2、研究国学经典对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影响。(1)国学经典哪些内容可以提升农村高中生的文明素养。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适合农村高中生学习、诵读的著作、片段或经典语句,是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利用国学经典提升农村高中生的文明素养。

国学经典,内涵深邃,见仁见智。国学经典体现的是传统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批判中吸收,把传统价值观和时代主流价值观最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提升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目的,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今天的价值观来审视、吸收和利用。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学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儒道佛、文史哲和名家、名作的拓展、延伸,开设吟诵、古诗文鉴赏、书法国画鉴赏等课程。

4、研究农村中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开展社区、家庭、老师、学生等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情况,寻找病灶,对症下药。

5、负责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深入研究孔孟、老庄、佛家高僧以及欧阳修、韩愈、柳宗元、曾国藩等历代圣贤大德的教育思想,并和毛泽东、赵朴初、傅雷等现当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并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从 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内涵、规律及特点,辩证施教,科学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全体高中学生,重点是2015级高一新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法: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

3、问卷调查法:从课题立项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完成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达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目标。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社区问卷调查等。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浏览相关网页,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 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理论总结,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四、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文字寓意深刻蕴藉,其中能为学生喜爱、接受并吸收、领会的才是真正有现实意义的。对国学经典的有效筛选,本身就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协作努力。有针对性地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既是课题研究的需要,也符合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作为传统儒学经典,言辞韵律性强,文字简易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和领会;其中所体现的人性观点和关乎中华优良传统的阐述,对高中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更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还有《增广贤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佛学经典、唐诗宋词等等,咀嚼品味,浸润人生。总之,师生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感受国学经典的内蕴和传承,在“自立立他,德行天下”的氛围中提升文明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资源条件,而且以内在的精神和品质对师生的心灵和情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展 示橱窗、宣传栏,教室文化墙、黑板报以及广播、电子屏等展示国学经典名言名句,比如“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空悔读书迟”“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蒿草之下还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堂上二老是**,何用灵山朝世尊”“千经万典,孝悌为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上善若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国学名言警句或者俗语,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兴趣。学生发自兴趣的自主学习,比教师单向传授的效率更高。其次,要在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教师节、五一劳 动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全校性的大型国学经典演讲、诵读、文艺演出等活动,比如诵读爱国诗篇,珍惜时光的文章和课文等;在平时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组织经常性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感受能力。同时,通过国学的诵读和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真善美情愫。

(四)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参观相关人文景点,感受榜样的力量。比如五千年文博园的“二十四孝群雕”,赵朴初文化公园等。

2、自主学习:根据我们学校的校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赵朴初先生的爱国爱教经历,探寻人间佛教思想在传统国学中的契合点。

3、专题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吟唱,书法比赛、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预计在2017年3月份完成。

(一)申报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

(二)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开题:2015年9月到2015年10月,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 2、2015年11月到2016年8月,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各种活动,开始具体研究工作。具体实施活动如下:(1)编写国学经典诵读读本;

(2)文明礼仪宣传活动:通过学校的文化长廊、展示橱窗、宣传栏,教室文化墙、黑板报以及广播、电子屏等宣传渠道,以“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文明素养”为主题,宣传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素养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活动深入人心。

(3)国学经典诵读、诵唱专题活动。

(4)“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文明素养”征文比赛。

(三)结题阶段(2016年9月-2017年3月)

1、撰写结题报告,编印材料汇编。

2、展示课题成果。

3、召开结题报告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课题组组长:詹金华

课题组副组长:张云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太松 陈春阳 吴洁红 查吕求

何洪霞 杨 升 段文革 程学红

汪剑东 章裕庆 王柳芽 余业新

吴 瑛 胡锦霞 张叶红 商德武

胡文芳 张 瑛 王岩松 杨友颂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詹金华、张云二位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组织管理,负责召开相 关协调会议和人员分工,负责制定研究方案,负责开题和结题等相关工作,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具体分工如下:

(一)詹金华、张叶红、吴洁红、胡锦霞、王岩松:负责本课题的策划,动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掘百年名校朴初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研究将近两千年历史和积淀的太湖禅宗文化,着力研究融儒家文化和佛学文化为一体的朴风文化,从而厘定农村中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

(二)张云、程学红、商德武、胡文芳:负责研究国学经典对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影响。

(三)王太松、何洪霞、吴瑛、汪剑东:负责研究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学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儒道佛、文史哲和名家、名作的拓展、延伸,开设吟诵、古诗文鉴赏、书法国画鉴赏等课程。

(四)杨升、王柳芽、章裕庆、张瑛、杨友颂:负责研究农村中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开展社区、家庭、老师、学生等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情况,寻找病灶,对症下药。

(五)余业新、陈春阳、查吕求、段文革:负责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深入研究孔孟、老庄、佛家高僧以及欧阳修、韩愈、柳宗元、曾国藩等历代圣贤大德的教育思想,并和毛泽东、赵朴初、傅雷等现当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并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 内涵、规律及特点,辩证施教,科学育人。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图片资料、学生文章、个案分析材料、数据展示等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交流学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通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中国学经典的体现、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等方式,将国学经典的传授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九、课题研究经费

本课题由学校自筹经费组织实施。

十、结束语

同志们,本课题顺利立项,我们是既感高兴,又深感压力巨大。高兴的是,争取一个市级课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课题能够顺利立项,充分表明我们学校在市、县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也表明国学经典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课题一旦启动,就意味着我们课题组的全体同志,将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劳动,将要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同志们的日常工作很忙,能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令人钦佩,但作为组织者来说,总感不安;另一方面,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对国学经典知之不多,对课题的研究缺乏经验,课题能否顺利结题,还取决于大家的努力程度。不过,既然有幸搭上了快车,就 没有下高速的意思。我相信,只要我们我们齐心协力,加强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求教,迎难而上,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张元元开题报告定稿 篇2

向禄丰县教研室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09年8月27日开始申报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科甲小学《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立项,于2009年9月1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选题的意义、现状

1、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从而在数学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收获与发展。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实践意义:

进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一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趋向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2、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系统论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的设计,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前期文献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研究内容

从数学的角度讲,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更有利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和创新。为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09年9月开始,在科甲小学选取三(2)班进行试点;

第二阶段从2009年12月开始,在×××小学先4—6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对照实验;

第三阶段从2010年3月开始,在×××小学所有班级中推广实验。

实验前先对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探究教学设计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中每学期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撰写论文,收集典型的教学设计资料。

在研究中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追踪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实验的成效。

六、课题组织及成员分工

方式:本课题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集体承担,既分工又协作,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团结一心、产生合力。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长:×××

顾问:

核心成员: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三)数学教师参与实际研究,写心得、收集整理材料 ×××××××××

(四)成员工作分工(建议)

×××,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落实、开展和总结性评价;

×××、×××,项目主管,参与管理和研究; ×××、×××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并参与研究及论

文写作;

×××××××××负责课题推广日常工作及指导。

七、预期成果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面的论文、案例、心得体会、课堂随笔。

八、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国家教育部 2002年5月

2、《课程改革和课程评价》 陈玉瑶等 2003年6月

3、王慧斌.开放性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教学,1990(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G35,1990(6)

4、《新课程,新理念》陈旭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

6、范黎明.浅谈数学开放题与教学的课堂文化,数学教学,1998(5)

7、《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8、张远增等.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几点认识。数学教育学报,Vol.9(4),2000(4)

总之,课题开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特申请开题。

××××××小学

张元元开题报告定稿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部分农民富裕起来,但由于其综合素质不高,所以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或者一味的努力赚钱,没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对于孩子,只给予足够的经济满足,对孩子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或由家里的老人照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归到学校和孩子自己身上。由此带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护缺失,导致生活、教育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厌学、贪玩、等等。

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只顾着自己做生意赚钱,经常让孩子帮忙。破坏孩子的学习环境;还有的家长交友不慎,使孩子也身受其害。家长的大量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自己的生意和娱乐上了,相对关心孩子的时间就少了。

有部分教师及同学的不接纳,损伤了学生的自尊,逆反心理及渴望得到别人重视的心理,导致他使用不做作业,扰乱课堂纪律等不良行为。而不良行为又导致学习成绩红灯高挂。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缺乏改进自己的意愿。

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即金钱加棍棒,先哄,哄不好就打。也有许多家长缺乏自觉教育子女的意识,随意性很强,或随意打骂,或娇宠无度,或放任自流,由此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

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教学设施不齐全,师资老龄化严重,教师流动行太大。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打乱现象,课上“惹事生非”,干扰老师教学,课下打骂同学。即“问题生”。问题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班级管理的成败。一个好的班级风貌的形成,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问题生的好坏多少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当然也就是影响着班级孩子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随着改革春风的热潮,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开放,大部分人群都涌向大城市打工赚钱,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导致了越来越多问题生的出现,直接给农村教师以无形的压力,在这种现状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已经发现并开始予以重视,如韦淑娟的农村小学问题生现状分析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及在范文网上发表的农村小学生学习教育的现状问题等都提到了问题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现在讲究的不仅是学习成绩好,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要求的早已出现,为我们转化问题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本课题的研究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发现自己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

3、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国内外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关注和投入问题生的研究中,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本课题提供了参考资料。

4、本课题主持人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本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的成员也都从事班主任工作以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5、本课题的选题切入口小,与班主任工作实际相贴近,而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是班主任,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非常利于开展行动研究。

6、我校有强烈的班级管理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五、理论依据

1、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当今物质早已得到满足,可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1],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及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明了缺失需要与成人需要的关系,这种思想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2、现今教学新观念

有些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上的缺失日益明显,孩子作为祖国的明天,我们应该也有责任对其更加关注。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六、课题的界定

问题学生:是指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差、心理有问题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七、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问题生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中得到改变,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习惯,尤其是从心理上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上的转变。

2、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对问题生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学生体验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实现班级的和谐、心灵的相互融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3、镇领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为问题生的转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提高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不仅仅成为良好的教学者、更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八、研究内容

(一)问题生的转化

1、感化

作为老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采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方法去传授知识,让学生学在其中更是乐在其中。

2、以心换心

让学生知道,你很关注他,很看好他,多鼓励。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就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二)班级管理的好坏

1、班主任自身的能力方法

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学生的配合,班主任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班级教育教学的核心、灵魂。

2、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

班级的好坏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九、研究途径

(一)加强培训学习

1、请专家来我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引领课题研究。

2、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详细解读,明确分工,并定时培训。

3、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培训,相互学习,通过学习,增强教师对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二)在活动中突出问题生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1、交流探讨课题研究的心得。每月一次交流实施心得,以便反思、改进和总结。

2、学校为课题研究的教师搭建思考的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多读书,多思考,进行论文的撰写、交流、评比并把较高水平的论文作为推广学习的材料,引领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

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我们首先从文献资料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对问题生与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日常班级中的问题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前、中以及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做对比分析。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循环往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要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为研究而行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转化问题生。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个别突出的问题生进行特别关注研究,并发现其的良好转化,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让教师总结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从而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修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最终形成相关论文和总结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2013年9月4日——10月4日进入课题实施第一阶段,做好了初期调查问卷,并对发现的问题生进行分析研究。

2013年10月5日——11月4日各成员根据分工的不同学段的问题生展开课堂、课外、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观察研究。

2013年11月4日——12月4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并对本学期的研究进行总结。

2013年12月5日研究成果汇报。

2014年3月4日——2014年4月4日召集学生会全体成员会议,收集学生平时的日常行为表现、思想认识情况。

2014年4月5日——2014年5月4日召集学生会会议。观察问题生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惯进行了测验。

2014年5月5日——2014年6月4日召开班主任教师会议,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学生有关日常行为、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

2014年6月5日——2014年9月4日分散在家进行理论学习。2014年9月5日——2014年10月5日初步完成了探索适合我校实际问题生转化与班级管理好坏之间的关系。

2014年10月5日——2014年11月5日总结问题生的转化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材料、各个阶段的报告。

2014年11月5日——2014年12月4日细化、完善课题材料的整理与汇总。并撰写“农村小学阶段问题生德转化与班级管理好坏研究”的结题报告。

2014年12月5日——2014年1月5日初步完成“农村小学阶段问题生的转化与班级管理的好坏研究”结题报告。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5年1月6日——2016年2月6日进一步修改、完善结题报告。

上一篇:创特色建精品 促进江津旅游跨越发展下一篇:村干部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