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定稿

2024-10-06

《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定稿(共1篇)

《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定稿 篇1

第六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

开 题 报 告

题 目:《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作 者:苏亚斌

工作单位:石家庄市四中路小学 指导教师:陈锁明 教授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2014年3月22日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基本要求。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我校于2012年9月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两年来,利用各种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更富时代感,较好地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切实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本次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探索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我校的这项课题研究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过程完整规范,获取了真实可行的数据,探索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般方法、途径和规律,那么,我们将会为其他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目录

一、问题提出…………………………………………………………4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5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途径……………………………………6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11

五、具体操作…………………………………………………………12

六、实验保障与评价…………………………………………………14

七、实验组织机构……………………………………………………15

“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

开 题 报 告

石家庄市四中路小学 苏亚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多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爱国精神。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必须认真坚守、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这种深厚的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民族、祖国美好山河、辉煌历史、语言文化及民族传统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精神。

1、紧扣爱国主旋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小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小学生去继承,中国梦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小学生去开创。

2、紧扣爱国主旋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紧扣爱国主旋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紧扣爱国主旋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增强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些腐败现象,利已主义思想严重泛滥。这一切都严重侵袭着青少年一代,对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历史赋予使命,学校教育义不容辞。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有效推进我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四中路小学议定申报“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紧扣爱国主旋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要把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可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4、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5、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一)研究的内容

“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就是要探索新

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教育艺术,把爱国主义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共识,用爱国主义教育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紧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发挥爱国主义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构建起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的教育体系,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师生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紧扣爱国主旋律开展的学校德育工作,在开展时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中国国情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

(二)研究的途径

“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在我校具体实施的教育体系构建柜架如下图:

1、课程渗透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十分明确地指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还指出:“制定爱国主义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丰富的教材,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宝藏。美国当代教育学家托马斯一里考纳(T-Likcnoa)认为,各科教学对德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这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教师要注意:第一,在自身学科教学中要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以一种“无意”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简言之,要遵循这样“六有”原则:有“意”——有意识地发掘学科中显性或隐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机”——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融溶于载体,做到淡化痕迹、“润物细无声”;有“度”——适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冲淡学科教学本色,学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渗透;有“效” ——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2、活动引导

根据实践性原则,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陷入成人化、程式化的泥潭,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的爱国情感,更不可能将情感转化为学生的爱国的意志和行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使学生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学校的常规活动,包括各种

仪式以及每年的重大纪念活动;②班队活动;③科技文体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⑤读书活动;⑥影视活动;⑦小社团活动;⑧家庭教育活动等。

但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为此要求:第一,强化实践要与提高爱国主义认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将认识、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悟活动中蕴藏着的教育意义。第二,对实践活动要提出严格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计划性,避免自发性、突击性和盲目性。第三,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而且评价总结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局限于一份总结报告,开个表彰大会等,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从以“服从”、“仿效”为特征的他律水平转化为以“自主”、“责任”为特征的自律水平,从而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连续动力。第四,必须避免教育上的形式主义,即形式化的行为操练和机械重复,否则,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活动就变成一种在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者操纵下的没有自主判断、没有行为决策自由的活动。

3、环境陶冶

思想教育不能直接到人们的头脑中直接作业,而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人们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也就是环境。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团体环境等在内的现实环境,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或远或近、或强或弱、或虚或实、或深或浅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其中直接实施德育的 9

学校环境,更是以其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的特点和优势,对受教育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就我校而言,学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氛围:(1)校训、校歌、校徽,象征祖国的五图、五旗、五徽,均在校园中适合的地方体现。(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将“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这八个寓意深远的大字镶嵌于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约束学生言行,提升文化品位;将“壮美山河、品味经典、中华美食、民俗瑰宝、古今科技、国粹艺术”六个版块分列于南教学楼楼道之中,每半层一个小主题;中楼梯布臵名人爱国名言;将北楼以国学教育中的“十德”文化,即“孝、悌、忠、义、礼、节、廉、耻、信、和”为主要内容设计装潢。(3)每个教室都悬挂着国旗,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绒板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5)校园小广播、操场橱窗、手抄报等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窗口。(6)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7)学校课间音乐日日换、天天新。播放《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浏阳河》等老歌;《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名篇;《天地之间》、《学校的小路》、校歌《明天更好》等儿童歌曲联唱;京剧国粹唱响经典等。

4、校本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我爱我的祖国”爱国主义特色教育校本教材。教材本着“在活动中渗透教育、在游戏中感悟生活、在过程中增长能力、在结果中体验成败”的德育原则,以班队活动课的形式出现,分为“启蒙教育、双百爱国人物、本校特色、家乡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影响世界大事、名胜古迹”七个单元。我们还计划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中国精神和国情教育、国史

教育、国荣教育、国防教育、国安教育、国魂教育、国忧教育、国耻教育和国格教育融入其中,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开阔了学生视野,真正达到了特色教育走进课堂、深入人心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

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自觉践行。

2、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

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完整优化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要从整体、全局、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把内外因、主客观、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与辅导要采用综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技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因地制宜的教育实效。

3、共享性与灵活性原则

素材资源的整理和建设应依靠集体的力量。课题内教师个人素材资源共享,各参研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集中精力组织好某一个方面的专题学习资料。在小学全过程的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加以灵活地、综合地运用,使其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服务。

4、规范性与创新性原则

针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制定出详细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选聘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参与教育工作。同时还应定期开展教育效果的评价工作,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对实验教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构建服务、激励、保障、规范系统,拓

展其功能,确立并更新、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与升华,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1、专家引领法。为提高全员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认识,聘请专家为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参与者进行系统的阐发,以指导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培养与提高升华的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研究的结果则是要切实提高德育水平。

2、资料收集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是否了解我国国情、国史、国防、国安、国忧、国荣、国耻、国格等方面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4、行动研究法。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德育体系,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实践活动的理解与反思研究;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5、经验总结法。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认真整理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五、具体操作

1、确定研究主体和主导人员(1)选定主研成员

吸纳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德育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宣传水平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教师承担此研究课题,教育处人员和班主任为基本成员。

(2)确定参研对象

全体师生员工即为研究主体。

参研教师以自己所带学科的全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方案制定个体研究计划,认真实施。

2、培训参研教师

(1)自觉学习科研理论,开发研究实力。完整学习和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相关文献,学习《“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外出学习他人所长,开拓课题视野。及时地掌握“紧扣爱国主旋律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关联信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3)课题组成员经常不定期地交流研究与实验心得。每月参加1-2次学校组织的实验教师座谈研讨会,解决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2-2014.5)

(1)聘请专家指导小组,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实验操作小组;收集资料,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深刻领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3)申报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立项启动阶段(2014.5-2014.7)(1)研究课题开题。

(2)初步开展研究。运用“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指导,借鉴和探究研究途径,全校铺开研究。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4.9-2015.2)

(1)强化子课题研究,突出案例研究,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开掘。(2)积累经验,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5.2-2015.6)

(1)加强集中攻关,致力打造研究与实验的成果精品。

(2)系统总结提炼,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

第五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5.9-2015.12)(1)验收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

(2)汇集实验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3)申请结题。

六、实验保障与评价

(一)课题组评价

1、课题研究必须立项,开题、结题必须撰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被上级科研部门认可为优秀实验成果。

2、学校对课题组务必保证研究经费落实到位,对实验教师的评先晋级给予制度兑现。

3、汇展教师成果。

(二)参研教师评价

1、精心制作详细的阶段研究计划,相应完成反映计划研究效果的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2、参研教师每年必须有论文或相关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市级以上奖项,研究成果必须受到上级科研部门的肯定。

3、参研教师必须对研究对象跟踪考查,做好个案分析,在其中发现规律,探索经验,形成理论。

4、汇编个人成果作品集。

(三)研究对象评价

1、思想认识水平明显提高,道德情操素养不断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清醒的解悟,并能够身体力行。

2、有一批优秀践行者脱颖而出,全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道德水准普遍提升。

3、学习体会丰富,实践成果显著。

七、实验组织机构

(一)聘请专家指导(顾问小组)

(二)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苏亚斌

组员:张银玲 郭 云 赵彦利 梁小利 刘玉兰

(三)成立实验操作小组 组 长:苏亚斌 副组长:郭 云

组 员:马 靖 曲 璐 张 蔚 雷军霞 胡晓霞 崔晓玲 王丽娟 黄晓伟 张峻岭 张 健 赵会从 伍江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小学实践导引》;

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4、《上海市教委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

5、党的十八大报告

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总书记讲话稿。

上一篇:作文创造性思维下一篇:三年级阅读记录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