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024-08-22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精选7篇)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1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因此,作为班主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成为效国之才。

如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同科任教师沟通,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现行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管是语文、数学、社会,还是音乐、体育、美术,无不蕴藏着爱国主义思想。作为班主任,应经常召开各科教师参加的德育研讨会,认真研究挖掘各科知识潜在的德育内容,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制订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将具体的要求落实到各科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数学教学中,讲授《圆的周长》,介绍圆周率的知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论早六百多年,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中,介绍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平时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音乐教学中,要求人人会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社会教学中,通过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并举;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班主任可把德育内容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科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班主任应把握好升旗仪式这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升旗的意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的升起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象征着华夏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奔向新的生活。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升旗时,军乐队演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高唱国歌,然后在国旗下宣誓:“为了祖国我们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全体学生振臂高呼,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每次升旗后,班主任应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讲话,把本周的德育内容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进一步围绕升旗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组织《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站在国旗下》等征文活动,开展“争当升旗手”的活动,把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对升旗的向往变成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的自觉行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以班队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班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灵活多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要十分注重班队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整体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依托。如通过举办“党史介绍”、“队史知多少”等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系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做新世纪的主人》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纲要活动,如“学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主题队会,利用板报、知识竞赛、讲座等多种形式介绍《纲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哨兵”等活动,在队(组)之间开展道德竞赛,让他们体会实践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以影视教育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电影电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胜过家长的罗嗦,胜过老师的说教。好的影视节目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班主任,可以国家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运用优秀的影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为指针,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虎门销烟》、《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让林则徐、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一个个英雄走进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强国史一幅幅宏伟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注意关注反映新时期建设事业的影视动态,及时引进时代活水,一有合适的影视作品,就千方百计组织学生观看,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征文等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决战》,同学们观后围绕着影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不仅认识到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同时深深体会到没有革命前辈打江山,没有英雄烈士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班主任,每学期都应组织学生观看若干部爱国主义影片,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又一次点燃、升华。

五、以本地资源为德育材料,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现在各地都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历史博物馆等,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利用本地现有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五河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皖东北新四军旧址就在天井的弥陀寺,小圩镇于圩村就有革命烈士陵园。我每年利用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到弥陀寺瞻仰革命史迹;组织学生到县党史室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请一些老红军、老干部到班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耳闻目睹的事实中,增强爱国主义的亲切感、现实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为了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接受性,班主任可在班里明确提出爱祖国要从身边做起,首先要做到爱学校、爱家乡,并同“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爱国真切具体、可行性强。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采取新的方法,注入新的内容。只要我们在德育中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2

1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势

1.1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难度

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是: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文化基础知识不足,个性较强,自主学习、自我管控的能力欠缺;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成才自信;对世界、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缺乏系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能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自我发展期望对学习生活进行自我管理,不愿意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喜欢训导式、纯理论讲解式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有“3+2”中高职衔接的学生,他们生理年龄接近成人,但心理年龄还介于青年和青少年之间,对这样的群体进行思想教育,既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1]。

1.2社会转型期对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社会转型期是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转变,一方面表现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认同和价值冲突等新的问题[2]。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1.3引导高职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现实需要

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加之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爱慕虚荣,不切实际地向往权贵、奢侈生活;另一方面,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的高职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采取排斥、冷漠的态度。这些都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2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在一份有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个方面的问卷调查中,主要针对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其中,在对“你认为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建设的指导意义如何”进行问卷调查时,有80%的学生认为“它对我国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有15%的学生认为“有作用,但是作用不大”,有5%的学生回答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和肯定,它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对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调查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也都表现出了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对共产主义的期待、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肯定。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大部分高职学生所了解和接受,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是很了解或了解不深。因此,进一步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高职院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时代发展的潮流紧密相关,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紧贴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自身办学方向时,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和前提,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促进自身快速稳定发展[3]。

3.2有利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阶段正好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也是纠正具有偏颇性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能够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民族观念,使自身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未来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成长为符合国家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高职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我做起、知行合一”。记住要求,就是要能记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基本内容,要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了解这24个字的基本内涵,要让这24个字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引领他们全面进步。从实践来看,学院的具体做法可概括为“1456”工程:一个主渠道、四项工程、五支队伍、六个平台。

4.1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学体系的主体,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方面的内容。学院成立了思政教研部,专门负责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和管理,全面实施思政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探索思政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在有关课程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教学。

4.2推进四项工程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并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好四项工程教育。一是推进思政工作理论研讨和方法探索工程。自升格为高职学院后,学院坚持每两年召开一届大学生思政工作研讨会,至今已召开五届,每届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思政论文征集和优秀论文评选,出版论文专刊。二是推进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在校园里设立文明监督岗,由各班学生轮流执勤、挂牌上岗,对校园里不雅言行实施监督,靠学生自己约束、监督,效果显著。三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制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四大板块”即主题教育活动、人文艺术活动、职业素养提升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四是全院大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即百场心理辅导报告,千名干部下班级,万名教师进宿舍),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三贴近”: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时加以引导;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解决其实际困难;贴近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及时地进行沟通和疏导。

4.3带好五支队伍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创新方法,激发活力,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投入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实行思政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三是辅导员队伍。制订《辅导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对辅导员的选拔条件、待遇、职责、奖惩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努力提升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能力。四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队伍。学院心理咨询室现有5名心理咨询师,均取得了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各班级还配备兼职的学生心理疏导员。五是学生干部队伍。严格选拔程序,把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学习好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通过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4.4搭建六个平台

一是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学院在校外如会宁会师塔、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省博物馆等地建立十余家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增强了思政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二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平台。学院共青团组织与企业合作,建立十余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三是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推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八十余家,将思政工作延伸到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四是军营实践体验平台。学院成立了预备役指挥连及应急救援分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积极参与各项救灾任务和校园维稳工作。五是学生社团平台。成立数十个学生社团,涉及文体艺术、专业科技、公益服务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六是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立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开设了思政教育博客和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建立了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

摘要:从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倡导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薛铭.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刍议[J].职教论坛,2011,12(14):63-65.

[2]孙志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79-82.

[3]王继华.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探析——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3,11(2):123-128.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3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本导向,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时期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12-03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培育现代公民理念的基本途径,更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方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赋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层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冲突显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吸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也体现出了极具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

(一)“人化”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实质

人类社会经历了早期的神化教育、物化教育,今天进入了人化教育。在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元文化思潮和思想意识在整个社会中激烈碰撞,对社会主体已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更容易在繁杂的文化思潮中迷失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观的理解、认同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人化教育倡导人性复归,将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旨在追求“成人”的终极目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授受”和善意诱导式的说教层面,而是应该真正契合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实践“人化”教育的“化人”意义。

(二)“人本”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理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曾经提出,“人最想得到的目标,自觉不自觉追求的终点,就是变成他自己”。“人本”即以人为本,这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同时被认为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最高准则。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物质追求和消费意识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遭遇瓶颈,实效性大打折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作为主体性的地位,激发大学生潜在的自我能量,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建设水准,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力的推动被动消极的完成自我改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人本”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和接受,主导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正能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

“正能量”原为物理学科专业名词,是指促使事物发展的正向力量,而今成为全体社会民众需要补给的“营养”元素,其中大学生尤为突出。众所周知,我国高校从90年代末开始扩招以来,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也从原来的“稀缺资源”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但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竞争激烈、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困扰着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以化解大学生各项负面情绪,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采用贴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大众化语言,将传播正能量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四)“中国梦”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与时俱进,内容是与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1]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造就一大批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校应当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梦”深深扎根大学生心中,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时代之需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文化价值的建设还相对比较滞后。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是受社会民众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和总结而来的可供后世传承的思想精华。[2]任何社会都有符合自己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灵魂,是一定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体系。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和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在大学生中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价值观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高校以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核心工作就是价值观教育。[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转型全面展开。在此期间,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由传统不断向现代转变,由模糊而清晰,并趋于整合,演变的过程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价值观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既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又体现时代新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价值支撑和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勉励大学生“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推广者和实践者。

(二)创新教育方法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来源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本质上是一种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文化客体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活动。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仅部分接受”和“虚假接受”的现象。思想政治实效性低下意味着应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于“授”“受”双方都是不应有的损失。反思这一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陈旧过时,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关照的是人的思想问题,但不应是虚无的存在,应在务虚的同时更应务实,把看似晦涩枯燥的理论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和书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接受度颇高,在大学生中也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观导向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一方面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改观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引导社会思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应时而生。青年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正确引导社会思潮的流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阶级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具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前途意义的价值体系,理应成为主导思想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一)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机制

目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持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发挥了科学理论灌输的渠道和功能,但效果欠佳。行为科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源自自我需要,自我需要是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机制,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和理论需求的调查研究,注重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受,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其次,要抓住大学生成才的渴求与需要,教育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后,尊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为大学生自我学习教育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充足的条件。

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说过:“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的,是人之成为人所需的。”[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经实践证明了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益且实用的理论体系,是社会所需和人之所需。鉴于此,建立积极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机制是目前亟须且完全可行的。

(二)建立制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科学而系统的育人工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的全员参与,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教育运行机制。[5]应以科学的分工为前提,以有条不紊的工作开展为支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果。这不仅需要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杜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作用的一蹴而就,而且需要建立学习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反馈来激励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持续进行。除此之外,建立必要的实施保障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组织保障还是在实践方面的经费等物质性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意识的引领作用固然非常重要,但若是只停留在认识层面而不予以实际性的落实,就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和理念。而这恰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缺乏的。这种缺乏导致相关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兴趣消退,淡化了高等学校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很难得到全面发挥的。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学习长效机制、学习监督机制和学习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配合的作用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发挥各自的作用协同配合。高校党政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动力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全心付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保证,各个教育环节积极有效地密切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得以在大学生中获得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高校单一教育的问题,家庭和社会都游离在应有的角色之外。事实上,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觑。宋庆龄女士就曾经用这样的一段话诠释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意义,“孩子长大成人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外化式的引导,而家庭教育则是内化式的铭刻,只有内外无缝式的衔接与相互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能科学持久的给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 注 释 ]

[1]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N].光明日报,2013-7-2.

[2] 张志祥,胡子鸣,张音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20-122.

[3] 王芳,邢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38-40.

[4] 林光彬.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1-18.

[5] 姜运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线装书局,2011.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4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的栋梁之材.

作 者:张玉珍 作者单位: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辽宁,沈阳,110032刊 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年,卷(期):“”(12)分类号:G41关键词:德育 德育实效性 互联网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5

一、挖掘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并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彰显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五年级上册北大版教材中《伟大发明》可详细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让学生知道的我国四大发明,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整整早了400年。由此产生的自豪感,便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师要利用各种社会焦点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教师不但可以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联系社会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神舟飞船”的载人发射成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载人飞船的资料以及杨利伟的简历,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屏,让学生明白杨利伟之所以能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为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与艰辛,而支撑着他的正是强烈的爱国感情。学生们从杨利伟的经历中经受了精神的洗礼,懂得了爱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目前要认真进行学习,长大以后才能为了祖国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

3.教师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等等。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也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在五年级北大版教材中《我们生息的国土》,让学生认识家乡、祖国以及世界的社会常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恰当进行专题演讲,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四年级北大版教材《认识家乡》中“看看城市的样子”,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家乡山水,人文情况,让学生了家乡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地理特征,学生在认识家乡的时候将家乡的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和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就会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教学策略与方法,巧妙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最大程度地在品德课上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延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互助合作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学习,讨论交流。如《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北大版教材《勿忘国耻》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交流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祖国的更深认识,教师也要让学生懂得全国各地人民英雄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现身,永垂不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能够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也提升了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能够渗透爱国主义的认识,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模式等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多种情境,如电教视频、多媒体课件导入、故事叙述等,在品德课上有计划地安排一个主题探究内容,如《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北大版教材《光辉的历程》的教学中,课件展示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八大”发展历程,视频播放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本身包涵丰富的内容,趣味性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简言意骇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起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抓住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时事教育,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形成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航空母舰热点材料、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自主制造、奥运会的承办,可以做为学生分析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成就、富强而带来的自豪感;可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习热情,将来更好报效祖国。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全国十大道德模范”事迹,让学生深刻体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需要。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情感,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和品德的全面发展。利用海域的“钓鱼岛事件”和“黄岩岛事件”的发生,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不受外敌入侵,才能有国格,有人格,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达到的效果比单纯的说教更深刻。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核心价值观,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处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基于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思品教师,笔者结合学校思品学科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拓展课外,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融入实践、融入学生生活,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学生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一、立足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引领

(一)挖掘教材,坚持思品学科教学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涵盖面宽、内涵丰富。为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融入教材相关内容中去,加大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力度,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具体要求延伸和扩展。

在实践中,思品教师应积极整合思品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尝试在各年级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如,七年级开设“真善”主题教育,进行“身边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八年级开设“法治”主题教育,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九年级开设“时事”主题教育,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时事聚焦平台途径等。

(二)形式多样,坚持思品学科教学形式服务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价值准则内容较为抽象、概括,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自觉联系实际生活,自觉融入自身生活,实现价值观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使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景再现、小品表演、故事会、辩论会、模拟法庭、5分钟时事聚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引发学生获得来自自身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价值观教育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提升能力,坚持思品学科教学目标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能力目标的实现,使知识目标更为坚实,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为明确。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关键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对是非、正误、主次、真假、善恶、美丑清澈明了,能够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以提升学生思品学科能力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从七年级的课堂教学开始,每节课安排一次“学生主题交流讨论”,每单元安排一次“小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类似活动提高学生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拓展课外容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强化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

思想品德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切实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要求。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定期设置课外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发挥合力,坚持家校联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统一

习总书记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家校结合,安排家政作业。比如,在讲授孝敬父母长辈时,安排学生为父母做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去拥抱父母,和父母说句感谢的话语等,并请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活动感悟等。

三、改革评价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效既无法用分数来衡量,也不能只停留在认知上,要综合考查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项状况。所以,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上,应改变过去那种考试成绩说了算的做法,尝试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自我评价、组员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突出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让多元化的评价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加油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细雨,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产生内在动力,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传授美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

参考文献

[1]朱智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内容的契合点——以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教材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9.

德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篇7

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但是这一进程带来的积极性与前进性,并未消除其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带来的一些消极效应,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的课题的提出,使得社会思想道德领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库、人才强库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切实把荣辱观教育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四有”新人。

“八荣八耻”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和课堂。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三会两课”和语文、历史、汉语和音、体、美等课程中,科学设计和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县情,组织政治理论教员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主题,进行专题座谈、理论研讨和巡回辅导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特别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充分融合起来;和3月的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月、5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将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的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让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紧密围绕迎接自治区“两基”验收这一中心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入文化、科技、劳动、艺术等教育活动中。通过创作、排练、评选童谣、“龟兹花朵”节目、书画、小制作,开展诗朗诵、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征文活动等贴近青少年的形式,增强亲和力,知荣明耻,我们先行。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区分层次,整体衔接。既要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引导他们从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做起。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记录身边事关“荣辱”的鲜活事例。褒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贬斥有悖于“八荣八耻”要求的言行和现象。表达心中的道德理想,用行为播洒心灵道德的阳光。

上一篇:我国将放开导游自由执业下一篇:爱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