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024-10-23

小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精选8篇)

小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篇1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重视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天我看见了一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低中年级读本)》的书,不禁想到:现在的小学是否应该加强一下爱国主义的教育呢?是否应该开设这类的专门课程呢?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最讲爱国主义的几个国家的人民却是最不爱国的。文章列出了几个国家的名称,其中之一就有中国。而最不强调爱国主义的几个国家的人民却都很爱国,其中之一就有美国。文章举的例子是关于国民移民的问题。中国有很多人移民海外,尤其是有很多人想移民到美国,而美国却很少有人想移民中国的。当然这当中不仅仅是爱国的问题,还有经济的原因,但看看我们的邻居俄罗斯,人家面对这样的困境都没有出现移民风潮,有些经济巨头还把财产转回了国内。而中国人还在移民国外,还在千方百计的去美国生孩子。就这些事而言,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而问题的关键一环就是出在小学阶段缺乏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中国现在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爱国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的学校,我们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做些事情的。做好这些事情首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爱国。而要想更好的实现教育学生爱国的目的,除了在各种场合下的适时教育外,开设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容乐观的。其表现为:现阶段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这部分是有缺失的。这里我指的是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不是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在小学的其他学科中,也都或多或少包含着爱国主义的内容,但这够吗?远远不够!你去问学生,国旗、国徽代表什么?怎样才算爱国?我想答案会千奇百怪。而升国旗时要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等,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东西了。比这更严重的是,由于爱国思想的不牢固,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迷茫的时刻,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的扭曲。以至于一些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导致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2014年4月19日,海南琼海市一个仅9岁女小学生自杀,调查才发现是由于女孩的母亲带她哥哥外出看病,她希望随行遭拒而上吊身亡,一时赌气竟然拿生命来泄愤。这是多么可悲的啊!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实际例子,这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要解决学生精神上的扭曲,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爱国是个人的一种美德。”只有学生拥有了这种美德才会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努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而要真正让大家重视起来,就只有提升到正式课程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里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才能使老师真正的重视起来,才能让社会中的人们也受到良好折射教育。反观,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每个人也只能是凭自觉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中国又被别的国家侵略了,以现在的情况,会出现多少汉奸呢?我想一定不会比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少的,看看前一阵子有中国人(听说是香港的)去联合国要求重新实行《南京条约》的事不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吗? 提出这个要求的人,难道不该好好补一下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吗?我想他小学时肯定没有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要出更多的“汉奸”,出更多自以为是的“民族傻子”了。而要实现这必不可少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开设专门的课程。

随着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泛滥,学生的思想也在受到各个方面的思想的冲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父母的错误引导。很多的家长都是这样的,幼儿园时对孩子自信满满,百分之一百的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能上名牌大学。这时家长的表现是过度的表扬,以至于孩子飘飘然不知所措。而到了小学之后,尤其是三年级之后,学习成绩下降,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已经跟不上了的时候,孩子往往表现出不会学习的样子。这时家长会一顿恶批,言外之意连修理地球都不够资格了。然后家长就会说,不用好好学习了,将来在家里也能生活。面对家长在两三年内如此矛盾的举动,许多孩子就会迷失自我,尤其会导致孩子在价值观方面的迷失。这时,老师最需要给孩子们的是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学生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革命先烈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才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那么他们会对自我有一个重新的定位-----我们小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这样将来才能担当重任。那么他们就不会被父母的表扬和批评所左右,从而树立更高的理想。这个崇高理想建立的基础就是老师的教育,而开设一门爱国主义教育课使这种教育更规范、更统一。

河南省的勇救落水儿童的孟瑞鹏同学,就是我们身边很好的例子。与一些人的撒谎行为相比,孟瑞鹏同学的行为越发显得高尚了许多。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有着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可敬行为。这样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相信他一定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想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下做出的。为孟瑞鹏同学点赞!

可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它是一种弘扬社会正气的行为,而在学校中更需要这样的正气。爱国主义教育课就是弘扬这种正气的最好的一个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开设,也是统一小学生思想的必要行为。这对培养既能做事,更会做人的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公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也需要精神上的“钙片”,他们更需要老师给他们正确的人生信念。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国家就是学生们最好的榜样,把他们优秀的事迹和光辉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会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小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让他们树立爱国的思想以及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何等的重要。这将决定他们一生的成功与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迫切需要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迫切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最终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春天。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人,而作为未来接班人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要更好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给孩子们就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因此,重视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开设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总校牧马小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066508 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总校牧马小学

小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篇2

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 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当前, 新媒体以势不可挡之势涌进人们的生活, 大学生、中小学生更是不例外, 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在此背景之下,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占领新的阵地, 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事情, 那么, 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呢?

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加强速写训练 篇3

速写课程设置造型能力创作我国现在的高校美术教育,包括绘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等,基本还是遵循着写实造型的路子,这是客观事实,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其实,写实造型无可厚非,在历史上也起到过重大作用,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美术设计人才。即使是现在,写实造型的观念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但是,现在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和3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今这个以信息、数码、流行、卡通为主流的社会中,我们的高校美术设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开设美术专业的高校中,基础造型训练一般包括素描、水彩水粉画、静物、人物、风景等,课程设置上侧重于长期作业,一张素描人物半身或全身像动辄画上2周到3周,固然,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塑造形体,但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磨”素描,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上世纪90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成长,是伴随着信息数码技术的普及,深受动画文化影响下长大的,他们思维活跃,超前,对新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让他们长时间埋头在枯燥的素描基础训练中,是很难办到的,容易让他们对艺术失去信心和兴趣。我认为这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是我们的美术基础训练到了需要改进的时候了。加强速写课程,相应减少素描长期作业的方案,我认为是适应现代美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速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培养艺术感觉,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它工具简单,基本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聊聊数笔能够及时抓住作者当时的感受,造型上高度概括,表现作者最新鲜的感受,不必精雕细刻,也可以做到传神达意。在今天数码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把对象画得具体,有体积感,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有了电脑,一幅人像,通过数码技术,可以做得逼真到纤毫毕现,这在以前,是需要长期大量的艰苦训练才能达到的程度。但是,机器毕竟不能代替思想,艺术最可贵的是表达观念,速写,可以让学生在造型训练的同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在画速写过程中,每个人可以通过夸张、取舍,用适合自己的手法充分抒发自己的感受。由于每个人的感觉不同,画出的面貌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正是艺术具有活力的表现,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使用软件,使每个人的作品雷同的现象。我们进行速写训练的目的,不光是要看学生的手绘造型能力如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看其有没有想法,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速写教学的意义,是通过速写这种训练形式,使受训者学会思考,找到自己的造型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表达。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有了目的的去训练,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为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提供一个基础和能力。

反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体制中,有很大的缺失环节,存在不太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现象。首先,在招生环节,很多院校重视素描和色彩的成绩,认为这是“硬功夫”,把素描和色彩的成绩的比重加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有鉴于此,学生在进校前,会针对美术考试的科目进行训练,主要接受的是素描,色彩的训练,强调塑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速写能力不够重视,速写考分所占的比重较低,有的省份根本没有速写考试,从而使学生认为速写无关紧要,在速写上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造成进校后学生整体的速写水平非常低下。这主要是美术教育部门的招生导向造成的问题,没有把对学生的实际造型能力的考察放在应有的高度。其次,学生入校后,主要的基础课目也是素描、色彩,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长期作业的完成上。速写课程的设置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速写课,即使开设的话也是二三周了事。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速写课不重要,可有可无,画不好没关系。这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速写训练,基本形体都画不准,即使有了好的想法,但不能在手中充分表达出来。这种能力的缺失,会在学生在搞毕业创作或毕业设计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难,东拼西凑搞出来的作品,没有完整的创作观念,技术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自己最初的想法无法得到完整的体现。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主要分为绘画、设计、动画这几个门类,绘画不用说,速写不好会直接影响创作;设计和动画很多人认为造型能力不重要,可以用电脑代劳,但事实证明,速写画不好,不光在塑造形象上会有问题,更可悲的是会使创作手法和理念流于干瘪和平庸。笔者认为,速写能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画速写的过程中,会激发学生对对象的想象力,产生打动人心的想法,这正是艺术创作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方面。我们只要看看每年毕业生的创作作品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平时画速写多一些的学生,其创作水平普遍高于速写功夫弱的学生。这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多元而活跃,对信息的掌握是老一辈无法比拟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更贴近当前社会的时尚前沿,但普遍缺少的是过硬的造型基本功,速写练得少,造成动手能力较弱,表达能力较弱,大大限制了他们成为优秀的美术师和设计师的理想。

诚然,速写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其中的甘苦和辛劳自不待言,经历者自知。学生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接受好的专业思想和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怎么引导,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关键,因此,教学单位和教师应当把速写课提高到一定高度,增加速写课程的设置,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对速写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速写过程中表达各种各样的想法,切实加强学生的速写能力和创造力。教育学生应当把速写当成生活习惯来保持,在生动的生活里不断发现值得记录的感受,抓住每次灵光一闪的瞬间,形成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把速写当成一个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断去磨练自己的艺术感觉和表现技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本本速写本,记录了画家在每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和面貌,会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黄珂.素描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4.

[2]王雷,宫丽慧,刘海静,赵越,倪岩 译著.速写.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1.

[3]朱力,王克.人物速写权威教材(速写入门).上海科普出版社,2009.

注重德育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篇4

中国的现代化呼唤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德”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优秀合格的跨世纪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认真备课,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怀。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注重对学生进行“德”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要数史论结合、古今对比等方法。例如:我们讲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时,就常采用这种方法,然后着重指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亿万中国人民生活在列强政治、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所吓倒。有多少仁人为寻求救国的道路而身陷囹圄,有多少志士为解救国人的苦难而慷慨就义。无论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名震中外的辛亥革命,都没有能够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命运,而只有中国共产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之后,才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建立了独立、自由、民主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终于扬眉吐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史实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些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其次,在讲授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时,我们要着重向学生贯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哪一个朝代没有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更何况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这些世界之最,更是枚不胜举。诸多事实表明:华夏儿女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大地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通过对过去光照千秋的中华民族优秀科技文化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

再次,通过对优秀历史人物事迹的讲述,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今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又是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纵观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报效祖国,曾前仆后继,甘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在讲述时,应让学生从这些人物中找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从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领悟做人的道理。比如:酷刑前,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林祥谦;年仅十五岁,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降的刘胡兰;“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张自忠等。通过对这些栩栩如生的典型事例的讲述,使学生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中被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所陶醉,其爱国之心不引自发。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某些青少年中,出现了过分追求打扮、比吃比穿的现象。为此,在青少年中加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我们要以历史上无数模范人物的艰苦朴素事迹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精神对其启发诱导,从而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使他们自觉养成艰苦奋斗,不追名利、不求享受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历代有名的诗词歌赋,以及革命烈士的遗言、遗书等,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深化教材以外,还要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光彩夺目;各方面成就卓越辉煌;中国古代诗箱浩瀚,不朽之作彪炳青史,令世界各国叹为观止。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烈诗词,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集中反映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谭嗣同“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者,请自嗣同始”,爱国之情何其壮哉。类似的史料举不胜举。教育学生爱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鼓舞,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好好学习的正确观点。

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认真开辟第二课堂。针对教育工作的连续性、渗透性、蕴含性等特点,除了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历史专题教育。比如:利用七一、十一等定期给学生做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在这方面,我们先后举行了题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祖国的宝岛-台湾”等专题历史报告会。使学生抚今追昔,从催人泪下的史实中,受到一次次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篇5

迭部县委党校 罗玉英

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领会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特征,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爱国,顾名思义,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这一概念的出现而派生的一种概念,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而爱国主义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所进行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和主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家园的一种忠诚的热爱,是一种社会和道义的规范。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人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深广。它不仅包括自己祖先和自己至今赖以生存、劳作的这块地域上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而

且包括千百年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所以,它是人们对一定地域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心理存在在人们内心世界所构成的一种具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意识——对家园的爱和作为家园的祖国的爱。从而爱国主义包括了对本民族的爱和对民族的政治共同体祖国的爱。这是爱国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国的眷恋之情在社会和道义方面的强烈表现就是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教育与鼓舞人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本民族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人民和民族传统,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主义不仅是个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始终是爱国主义的历史表现主体,在漫长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共同爱国情感和爱国意志。在励精图治、推进社会变革的同时,创造

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这些构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历史的杰出智慧及才能。

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船坚炮利”下的瓜分和腐败政府的统治下,使旧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陷入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此时,“救亡图存”便成了广大人民和有识之士及一切爱国者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主义的最核心内容。这一内容和精神激起了一场猛烈的救亡运动,开始了各阶层人士英勇的惊天动地、抛头洒血的反侵略斗争。同时一些仁人志士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救国道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但是,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近代,大都停留在朴素的爱国主义水准上,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脱节,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便成了该阶段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构成了该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旨在将黑暗中的中国引向光明。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也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中国现代革命史进一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劳动热情,使传统的爱国

主义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飞船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新时期。现阶段爱国主义,就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首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同为维护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安定和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为亿万人民造福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亿万人民为之团结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如果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

极大的劳动热情和献身精神,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2008年以来的大事、喜事、难事、灾难……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其次,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开拓进取,建功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我们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但我们的经济实力以及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都与此很不相称。在当今遍及全球空前激烈的竞争中,仅仅为祖国的暂时落后而忧虑、哀叹、发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应该是立志、自强、奋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不甘人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更应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畏艰险,勇于献身,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南。但是,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中纪委下发的七个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只能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束缚,敢于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奋力探索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

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和保守、倒退的国粹主义、狭隘、自私的民族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

首先,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祖国是个与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紧密相联的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爱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在这里,国家利益、祖国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既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使自己的祖国兴旺发达,那么,热爱祖国与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就应该统一起来,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我们提倡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我们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反对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要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求人们自觉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也要求人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损害和侵犯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既要求本国人民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也要求他们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当然,我们首先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一方面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改变祖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另一方面要求不懈地工作,努力争取台 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才能对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尽到自己的国际主义责任。

再次,爱国主义具有先进性与层次多样性相统一的特点。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与层次多样性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现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真实写照。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客观上决定了社会不同集团和层次的价值取向差异及利益要求的多样性。他们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在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上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取舍标准和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和冲突的。但是,这种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与现实中多层次性的差异还不是不可超越的,需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所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把握爱党、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更要把握人们思想境界多样性与爱国主义的先进性的统一。从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在建设 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疑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感梁和召唤起民族的共同意志,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宏伟的事业,它要求彻底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需要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需要组织浩浩荡荡的建设队伍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投身于其中。正是基于这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一再重申“ 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的政治主张,形成了今天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性质就是爱国主义,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最大、最广泛的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奋进。

其次,爱国主义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是各族人民共

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聚感情、责任和内心信念为一体的精神支柱,具有集感情的感染力与内心信念的意志力于一身的特点。当人们为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爱国主义热情被点燃时,这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升华为对祖国的深切责任感(建国60周年大庆)。为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在动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腾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再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结果,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同时,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求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景和追求。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用社会主义制度和精神的文明,激励并鼓舞人民的决心和斗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投入到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所以,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全

民族的精神和凝聚力的状况。所以,新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仅要在全民族提倡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来教育人民。当前,一个以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爱国主义热潮,正在十三亿中国人民当中兴起。这是历史的潮流,这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发展。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感动中国10大英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的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自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

望。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小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篇6

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调研

季晓林

路宽

海胜利

一、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的现状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素材。档案馆是青少年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学生在档案馆“第二课堂”中可以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和加深对书本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探索欲。目前,全国各地的档案馆,围绕创建中小学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例如,为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专设“学生课堂”,在暑假期间,结合《上海乡土历史》的课程内容,推出了“弘扬民族精神,了解申城历史”为主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城市记忆”、“解读上海”、“叩开档案神秘之门”、“档案伴我成长”等四个系列活动。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宁夏学生联合会承办的“全国各民族中学生暑期同心营”的300多名学生,来到自治区档案馆“全国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黑龙江牡丹江市档案馆组织小学生开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主题实践活动;上海杨浦区档案馆则为中小学生开展了“档案记录我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家庭档案讲座活动。

天津开发区档案馆,积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充分利用馆藏、场地、设施以及人才等资源优势,为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创造条件。通过提供档案陈列和专题展览、学术报告会、讲座、实习、合作等形式的教育及社会实践,建立中小学“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连续多年组织青少年队日活动,参观、了解档案馆,特别是开展了暑期青少年读书夏令营活动“走进档案馆”学习参观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二、档案馆开展中小学“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第二课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观念的陈旧、方式的单一以及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第二课堂”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对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认识亟待提高。在传统观念中,档案馆就是保管档案的地方,公众对档案馆作为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认识程度较低。有相当多的公众对此毫不知晓,甚至持否定态度,认为是不务正业。此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一些地方尚未真正纳入同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总体框架,建设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缺乏通盘考虑和总体规划,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未能摆上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议事日程.导致资金匮乏、规划滞后、发展缓慢。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重要档案史料的仿真制作、实物征集和设施设备配置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光凭档案部门自身是难以解决的。

(二)目前档案馆的公众性、开放性功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馆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多又地处机关大院之内,让公众望而却步,方便之门没有敞开,严重阻碍了爱图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和“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发挥。办了展览没有人看,看也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受众面非常小,使其社会功能大打折扣。

(三)设施不完善。目前部分档案馆的展室狭小,一次接待量不足,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不能完全进入室内参观。另外,展览内容也比较陈旧、形式单调.一些非常原始的布展方法还在使用。由于展版面积过小,大量相关内容都挤在一起.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很难顾及,视觉、听觉效果差,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目前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较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载体不够活泼,形式缺乏创新的现象,同时没有统筹好不同年龄学生、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宣传教育。缺少以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割裂了档案与现实的联系。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多少年一贯制,没有新内容,令青少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教育难以持续开展下去。

(五)档案部门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懂政治、历史、文化、法律,又懂摄影、美术、计算机等专业的“通才”,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精通档案保管利用的业务性人才。

二、关于开发区档案馆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调研

(一)调查方式

调研主要采用随机发放问卷和上门访谈和邀请参观反馈三种方式,其中上门访谈,主要是派人到开发区六所中小学调研的方式进行,调查人员类型涉及教师、档案人员及校长,通过现场访谈,了解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相关情况;邀请参观,主要是组织学生及家长参观开发区档案馆展厅,调研对象为学生及学生家长;随机调查主要通过对开发区六所中小学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旨在覆盖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学生、老师、家长。此次不记名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访者信息、档案馆开设“第二课堂”看法、对“第二课堂”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时间,以及对“第二课堂”建设性的意见等。旨在掌握学生对档案馆创建“第二课堂”的态度及个性化需要、发现档案馆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服务模式和内容,提高档案馆创建“第二课堂”的服务水平。调查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据统计,此次上门访谈的人员数量是22人,被访问者都对档案馆创建“第二课堂”表示同意、支持,40%的学校负责人对该提议,表示很感兴趣,希望学校与档案馆之间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参观档案馆的学生及家长,之前大多数人对档案馆不了解,组织参观活动是在暑期开展的,通过各种宣传,先后组织了三批,只有14位学生及家长参加,可见档案馆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或者说学生对档案馆缺乏了解。

通过对各中小学生随机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170份问卷中,小学1—3年级学生为45位、小学4—6年级学生为45位,初中生为50位,高中生为30位。基本符合开发区中小学生的生源比例。对于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为68人(占40%),愿意尝试的学生为72人(占42.4%),无所谓的学生为17人(占10%),不感兴趣的学生为7人(占7.6%)。

对于调研学生参加档案馆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初衷时,回答是扩大知识面的学生达到87位(占51.2%),回答是增加了解社会机会的学生达到48位(占28.2%),回答是好玩和学校安排的学生为分别为25位和10位。可以看出档案馆 3 建立中小学“第二课堂”符合了大部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只占极少数(占5.8%)。

对于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学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城市记忆类档案、爱国主义教育档案、照片、音视频、电子档案和家庭档案上,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兴趣浓厚,给学生展示的档案资源尽量要反映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和环境。此外学生普遍对特殊载体档案兴趣浓厚,这要求档案馆开展“第二课堂”,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等先进传播系统,通过丰富的照片、视频和实物等档案资源,便捷、快速的实现学生的需求。对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方式,学生们表现出接受档案知识手段的多样性,参加各类档案知识培训、观摩各类档案制作、参观档案展览、命题体验、收看专题讲座、档案知识竞赛等同学们都有选择,很多学生都是全选,表现出学生希望“第二课堂”的传授档案知识能够手段多种、形式多样。

对于档案馆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 ”开展活动的时限,学生希望1个月活动一次的为56人(占32.9%),希望1个季度活动一次的为50人(占29.4%),希望1个学期活动一次的为49人(占29%),希望1年活动一次的为15人(占8.8%)。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希望档案馆“第二课堂”活动频率是越多越好。

24位学生对于档案馆开展中小学档案“第二课堂”,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他们提出: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开展,切忌千篇一律。多让学生亲手实践。尽快开展,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如辩论会、感恩会、学习议论会等。增加知识性、趣味性。要有动手制作和体验的机会,生活中会实际用到,可增加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课外活动。懂得区域的历史,渊源。多一些视频、图片,让大家更加感兴趣。增加知识有奖竞赛,让它变得更有趣味性。结合感恩教育。

三、档案馆创建中小学“第二课堂”思路研究

当前,档案馆蕴藏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档案馆的硬件设施也得到改善,把档案馆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特色。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发挥档案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教育功能,开拓创新,让档案活起来,利用丰富的馆藏和多样的形式,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小学“第二课堂”。

(一)丰富馆藏,完善中小学“第二课堂”软资源的收集工作

档案馆是永久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基地,是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近年来,随着民生、重大活动、照片、音视频特殊载体等档案的接收进馆,人们与档案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量的档案信息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素材。借助于档案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增强爱国爱乡情怀,使档案馆成为学生直接触摸历史的“第二课堂”。

目前,开发区档案馆拥有馆藏档案50多万卷,内容涵盖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开发区机关,群众团体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同时,馆内还珍藏有大量地方文献3000册,反映开发区城市建设的城建档案5.8万卷,反映区域发展和社会各项活动的照片档案5.6万张,声像档案500多盘,实物档案1400多件。此外还有珍贵的“开拓者之声”口述档案和劳模档案。这些馆藏档案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

档案馆可通过依法接收和有针对性征集,积极丰富、改善和优化馆藏结构,围绕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努力做到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富有特色,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中小学“第二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提升基地的层次和品位。

(二)拓展职能,做好中小学“第二课堂”硬件平台建设

档案馆可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进一步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争取把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为中小学指定的参观场所,档案馆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备为开展基地建设和中小学“第二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为例,档案馆于2003年11月启动运行,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馆藏容量100万卷。档案馆设有对外服务及查询阅览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数字化加工区、档案珍品展厅和档案整理中心,可满足档案用户查询、借阅、移交以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民生档案一站式服务等需求。开发区档案馆配备了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可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第二课堂”的正常开展。

1、拥有宽敞的对外开放空间(一楼共享大厅)和档案精品展厅、容纳230人的报告厅、容纳126人的培训教室等,可供中小学组织主题团日、队日等各类活动。

2、档案精品展厅被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区“区情区史教育基地”、“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基地”等,可为师生提供丰富而系统的教育资源。

3、一楼大厅能接入互联网,并可查询政府信息公开文件。

4、档案馆、图书馆及情报一体化管理,可使学生共享图书馆空间和资源。(三)建立机制,制定“第二课堂”各项保障措施

1、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联动机制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开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第二课堂”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落实人员职责和活动经费,组织讲评、总结、表彰等活动,促进形成教育主管部门、档案馆、各中小学校等各方密切合作的良好机制,推动中小学“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安全保障机制

以物业为主档案馆协调,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保护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牢牢把握“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对“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建立完善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

3、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费保障机制

为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此项经费拟由三方面构成(以开发区为例):

一是开发区财政支持。基地建设初期的投入,纳入区域财政预算,作为专项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二是专项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开发区文教卫体局、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开发区各中小学等,各自从办公经费中列支一部分。

三是广开门路,创新机制,积极尝试新的运作模式。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在自愿的基础上,给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第二课堂” 一定的财物捐赠。力争形成政府投入、各相关方出资、社会捐赠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格局,将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落到实处,确保活动良性发展。

(四)打造精品,形成档案馆中小学“第二课堂”品牌效应

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第二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与时俱进,重视宣传,使档案活起来,注意挖掘提炼,要善于从档案里找故事,把枯燥的档案 6 变成有趣的故事;要善于用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加强档案与现实的联系,使档案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内容鲜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活动。

1、开设档案专业课程

档案馆现有名人档案、劳模档案、口述档案、重大活动档案、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及各种编研成果,通过讲课的方式介绍和宣传馆藏,让学生了解档案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对档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①档案馆检索系统培训,利用检索系统,培养学生整理和使用档案历史文献的能力;

② 摄影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照片档案集; ③ 开展与学生建档有关的各类培训等。

2、组织观展

①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以及地方重要节庆活动,以爱国主义为布展主题。以馆藏档案为主要依托,集中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侧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场景等。适时组织参观档案史料图片展、档案知识展、城市记忆展等;

② 在档案馆一楼的声像档案阅览室,收看《老开发讲故事》、《感受泰达》、《开发区——大有希望的事业》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了解老一代“泰达人”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区、爱国、爱党情操;

③ 在档案馆二楼电子文件处理中心,参观机房,有关专业人员现场讲解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相关知识;

④ 档案库房人员和物业人员带领学生参观档案电动密集架、先进的自动化消防系统和恒温恒湿设备,了解消防知识,学会看消防布控图,掌握在火灾时如何快速逃生等基本技能;

⑤ 在图书馆五楼组织观看爱国影片,如《张思德》、《建党伟业》等。

3、收看专题讲座

①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图书馆等提供的专题讲座; ② 开展档案利用和延伸服务的专题讲座; ③ 红色历史文化讲座等。

4、进行观摩活动,增强动手能力

① 在档案整理操作间,观摩文书、照片、实物等档案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一件件散落的文件,是怎样经过档案人员的双手变成一盒盒精美整齐的档案的,让学生们加深在平凡中见证伟大的道理;

② 在电子文件处理中心,专业人员对初高中年级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动漫制作等讲解,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

③ 观摩信息检索系统,培养学生查询、使用历史文献的能力等。④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小档案,如《成长记忆》、《我的小秘密》、《我们这一家子》等。

5、开展命题体验,增加活动感受

结合学生特点或重大节日、活动等,进行多种命题实践,如《我的书画》、《我的游记》、《我爱我家》、《我的生日》、《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和我的祖国》等,学生提前备好资料,到馆后档案馆专业人员给予建档指导,让学生现场制作。并协助其配制图片、加以文字修饰,使其图文并茂,便于收藏,在培养其档案意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兴趣。

6、组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档案夏令营

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建成中小学生的档案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全面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将来走出课堂,步入社会,提供帮助。

7、培养一批志愿者讲解员

一方面可以缓解大批学生参观时档案馆讲解员紧张的问题,保证讲解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志愿者认真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通过给中小学生进行讲解,奉献爱心,锻炼自己,增强自信心,体现自身价值。

8、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成为新途径

设立独立网站,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栏,举办网上展厅,展示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编辑成短信。通过电信网及时向社会公众转发;探索利用广播电视网低价亲民、传播迅速、普及率高的特点,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

9、表彰奖励

把奖励机制引入中小学“第二课堂”,对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 8 校和学生个人,适时给予奖励,并在每年进行总结、表彰,如对表现突出的学校授予“档案教育实践优秀集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授予“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

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外文化、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特别是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进一步完善,配合学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第二课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整合档案资源,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加有效地发挥档案、档案馆和档案工作的作用,强化档案“资政、育人”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功能,使档案馆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担当未来的桥梁。

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再思考 篇7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时代感

(1) 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时期, 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由少到多,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丰富, 由低级到高级。因此,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具有层次性。但在目前, 我国从中小学到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没有拉开差距, 缺少层次性。我国目前中小学阶段爱国主义精神内容都千篇一律地民族英雄的民族事迹, 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到了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也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中小学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而没有进行太多的扩展、深化和创新。

(2)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时期, 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同, 因此,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 而我国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历史而忽视现实, 体现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仅仅是局限于古代爱国主义者与现当代的革命英雄历史事例, 而忽视现实。第二,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关注成就而忽视问题, 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强调的多, 而对建设中已经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的少。第三, 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传道而忽视解惑, 体现在: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式、僵化式的内容, 不能准确把握人们在现实中的思想疑惑和不良思想倾向。第四, 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国内而忽视国际, 体现在:我国高校忽视了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理论的教育, 导致现代大学生国际知识薄弱, 国际意识不强。

2.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弱

教育目标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点, 从而直接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在实施过程的实效性。目前, 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相对独立、活跃, 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 不断更新, 并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且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等方面也存在多层次性。目前,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设置并未明显区别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 并未深刻考虑当代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以及当代社会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设置应正确体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 正确体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选择, 以及准确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当代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运用不同的形式, 采取不同的方法。

(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设置注重认知目标

我国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评估是用卷面考查的结果来衡量,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政治理论概念的识记、背诵与理解, 使大学生成为了“理论学者”, 导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情感和行为在方向和水平上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品行, 从而使大学生由他律到自律。高校仅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卷面考查结果衡量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不科学的, 还应该有计划地,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 结合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综合考查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3.教育方法滞后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出于20世纪80年代, 他们思想相对独立、活跃、文化素质高、抽象思维较强, 且人生价值观趋向复杂和多元化, 因此, 高校使用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 略显滞后性, 其教育效果不佳。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上升到理性高度,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视角, 帮助大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 使其懂得爱国与人生价值的辩证关系。

二、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系统化、层次化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

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思想活跃, 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思想发展具有系统化、层次化等特点, 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构建和选择上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 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明显。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系统化、层次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强烈的忧患意识教育

当前, 强烈的忧患意识教育应体现在国民正视落后、承认差距, 居安思危等态度上。在新世纪新时期, 我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就国内而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但是,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贫穷和落后问题仍继续困扰着我们。就国际而言, 我国面临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威胁。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只有认清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严峻的形势, 才能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才能把爱国热情落实到具体的爱国的行动上, 才能卧薪尝胆, 继续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 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防患于未然, 才能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2) 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因此,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方发达国家, 凭借在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推广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挑战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动摇我国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 弱化国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 都需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否则, 中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任由西方国家宰割。由此可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

(3)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其本身素质和人格状况, 直接联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健全人格和健全的责任感, 能保证大学生爱国情感的长久, 免受西方个人为本位价值观的冲击, 促使大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正确处理国家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促使大学生把个人发展目标, 个人价值的实现, 职业选择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加强民族文化观教育

一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的民族, 就意味着这个民族丧失了未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等前沿技术推广西方文化, 导致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的出现, 从而导致我国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观念无形中丧失殆尽, 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民族文化观如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前途。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民族文化观教育, 使大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从而提高大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渗透的能力。

(5) 加强国家主权教育

主权是国家身份最重要的标志, 没有主权, 就易受西方国家的欺凌, 从而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客观上对我国国家主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而影响人们对祖国的忠诚, 削弱人们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加入区域性、国际性的国际组织、让渡部分主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国家利益, 从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有利于保证我国人民的民主, 有利于保护我国人民的民权、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

2.充分利用互联网新载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相对独立、活跃、文化素质较高, 抽象思维能力较强, 人生价值观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 高校使用过去传统繁荣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略显滞后,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载体, 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有利于教师与大学生间沟通。

高校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且应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1.

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 篇8

【摘 要】高校研究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明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高校研究生群体必须具备的素质,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史党史、以中国梦为代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方面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爱国主义青年学者。

【关键词】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 必然性 主要内容 有效途径

高校研究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明确拥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高校研究生群体必须具备的素质,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史党史、以中国梦为代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講话等方面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扎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功能,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紧抓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爱国教育契机,利用新媒体媒介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等多个角度改进现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和方法,努力培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爱国主义青年学者,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一、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性

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大国的道路上,国家重视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科技领域的研究生,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作为我国21世纪的高层次预备人才和实现中国梦的科技后备突击队,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素质与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研究生科研工作和学习的创新培养,往往容易忽视对研究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体现,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的卓越贡献,有助于增强高素质群体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爱国、爱党情感,把研究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重“和”,重“人”,重“德”,倡导国家民族利益至上,道德自我完善,修身养德,积极进取等,对研究生的健康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功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国史、党史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参与国际论坛等,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潮。因此,研究生本身的政治敏锐性和国家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让研究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近现代反侵略反斗争历史,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果,了解党和国家的复兴之路、筑梦之路,从政治原理和理论角度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意识。

(三)以中国梦为代表的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促使科技创新人才对祖国富强、民族繁荣、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前途命运出发,发表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指引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应当将学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扎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详细而系统地给研究生讲解,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我们党和国家选择的道路、发展方向和共同理想,更好地增强研究生群体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渗透到思政课中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育人优势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导师学术造诣高,使研究生更易于接受导师的指导和教育。二者关系不仅是教育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更是“师徒”传承的工作伙伴关系,导师能够对研究生产生爱国主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此外,与本科生和辅导员的关系亲密类似,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导师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紧抓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爱国教育契机

高校应当根据地理和校情校史,精心组织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民族特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研究生参观、调研、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每年的重大仪式和纪念日,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宣誓仪式、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建党节、“12·9”运动纪念日,结合实际开展高雅的又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用直观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多层次、多角度培养爱国情怀。

(四)加强新媒体媒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机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其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不断凸显。对这些新媒体客观审视,认真梳理,科学谋划,合理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实效性和吸引力。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新阵地,如创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建立健全媒体评述、资源共享的信息监管,净化清朗网络空间,鼓励研究生做“意见领袖”,发声正能量;运用新媒体技术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原理讲解得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更能引起学生参与理论探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5/201210/142974.html,2010-11-17.

[4]应艳,胡刃锋.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及路径探析[J].前沿,2014(21):178-179,199.

[5]喻明达,王书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61-63.

[6]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72-75.

[7]上官苗苗,王立仁.浅析导师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51-55.

上一篇: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下一篇:四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