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2024-12-20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共13篇)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一个爱国主义思想传统,重视民族的独立、民族文化的不受侵犯。孔子一方面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反对对外侵略,一方面又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确定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矗此后在汉唐宋明的长期历史中,涌现了很多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为保卫民族的独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尤其是近代以来,。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爱国的志士为了保卫民族主权,为了振兴中华,更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精神。

河北大学韩振峰等同志主编《爱国主义教育辞典》,内容丰富,讲解详明,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为这个辞典的编印成功而欢呼!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2

在中国能否实行市场经济, 曾引起社会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是属于资本主义的,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市场经济, 就是承认私有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手段, 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服务, 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服务。

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必须明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论界对市场经济有不同的看法, 但归结起来可概括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总体, 它主要是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本质上说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的市场经济, 它明确指出了市场经济所属的社会性质, 就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主要运用市场手段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 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与市场经济这一手段结合起来。

因此, 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就必须发展市场经济, 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国家触碰过的东西, 我们就盲目排斥, 这是不对的。而事实证明, 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既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坡的表现

我们采用市场经济, 就是让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企业也通过市场这个信号灯, 灵活掌握市场供求关系, 适时调整战略决策, 这些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优势。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比如, 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经济总量、环境保护、公平和效率等众多问题, 更不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正是在这个薄弱环节上, 给了众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人完全不顾国家法律的强制约束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引导, 作出很多道德滑坡的事情。这些现象主要表现为:

1.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进一步滋长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金钱经济,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追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逐渐形成了“一切向前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把人生的奋斗目标归结为物质享乐, 曾经有人这样概括:“低头向钱看, 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 才能向前看。”在这样价值观的指导下,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更加猖獗, 有的人甚至为了金钱把亲情、爱情、友情都抛之脑后, 金钱是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

2.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蔓延

“金钱万能”的这种观点严重腐蚀着人们的心灵。特别是中国当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一些有权势的人, 在重金的引诱之下, 失去了拒腐防变和抵制风险的能力, 使权力的腐败钻了空子, 他们利用自己手中职权的便利与国内外不法商人勾结, 将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1999年到2012年,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 收受他人财物, 共计折合人民币2044万, 最终法庭对其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依法判处刑罚, 数罪并罚, 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 贩毒、抢劫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

勤劳致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信奉的价值观念。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相应地采用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的原则, 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所得, 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因此, 我国也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采取多种分配方式, 承认和保障其合法性收入。可是尽管这样, 还是有一些不法分子、投机取巧者采用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每年因犯抢劫罪、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犯黄、犯盗窃罪等案件比比皆是, 在每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上, 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都会被揭示出来, 数不胜数, 在此, 我也不一一赘述。总之, 社会丑恶现象还存在着, 给社会、他人和国家带来不安定因素。

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一些道德滑坡现象, 并不是说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就是实行市场经济, 只是在这种条件下有所恶化。我们应该清楚市场经济与道德问题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并不是所有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都会违反道德规则, 总有人能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和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已经确定在我国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四届三种全会对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作出若干规定。我们要想贯彻落实这些精神, 必须要积极投入到实践当中。

可是, 目前人们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些顾虑:担忧搞市场经济后, 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私有化泛滥, 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会不会出现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而要想消除这些顾虑, 必须用正确的理论教育去澄清这些问题, 正确指导人们的思想,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同时, 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让人民充分发挥积极性, 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

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在我国, 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但是具体利益还是有分歧的。解决这些矛盾, 除了国家和政府要制定有关方针政策, 对人们实施强制管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还需一定的时间, 所以我们现在只有通过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 缓解彼此的矛盾。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

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刚不久, 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规范体系还不完善, 很多已有的法规也难以随着经济发展而快速改变。因此, 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为此我们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广泛地建立完备、严格的法律规范体系, 严惩越界者。

2. 教育官员, 优化官德, 为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风气起领头作用

俗话说得好:“家看家, 户看户, 群众看的是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告诉我们掌权的各级领导干部, 其一言一行都对公众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 要有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德, 才能凝聚人心, 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如果党员干部不讲公德, 为了私利, 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内部勾心斗角, 必将失去子民对其的信心和拥护。所以, 当前领导干部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 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加快构建和谐活泼的社会主义市场氛围。

3. 在全社会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 培育人们的廉耻观念

我们要积极践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成为圣人。

总之, 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失范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有人自我道德优越感太强, 对别人不道德行为大加谴责, 有的可能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这对社会的道德教育都不利, 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摘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 既是发展本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也是世界市场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市场经济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例如, 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 一些人由于利益的驱动, 不顾社会道德准则, 突破道德防线, 做出一些道德沦丧之事, 个人和国家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场经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蔚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6.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3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入职之前,职业道德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与掌握的内容。只有经过了职业道德的洗礼之后的人,才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我国的每一个公民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及为他人服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够得到加强。

一、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的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由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1]。其三者都是职业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意识教育被认为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其是后两者能够得到加强的前提。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包含了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以及职业道德信念四个层次的内容,意在培养入职人员的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和友善意识[1]。而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忽略了对意识教育的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时,也忽略了意識教育,而重在强调规范与行为的教育。这种现状就破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构造,并且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2.没有构建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各大高校。并且每所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设置为必修课程。学校能够为即将入职的学生们提供比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学校并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场所。例如家庭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场所之一。家庭的教育为职业道德的加强提供了前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并且能够为职业道德教育做有利的铺垫。此外,社会及企业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庭主要是提供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而社会与企业为其提供实践的场地,并且还能够检验入职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合格。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途径。要么仅突出学校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条件的作用。要么与之相反。

3.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每行每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必须学习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念。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能够加强后者的作用,后者反过来又能够让前者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去。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只是拿来空喊口号,而是应该将其内容及精髓体现在个人行动中来。但是,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完全体现与运用。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我国需要建立怎么样的一个国家、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方面的问题[2-3]。而职业道德教育与上述三个问题都相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入职人员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

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职业道德标准是入职前必须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否被企业重用,关键在于其职业道德是否合格。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而缺乏职业道德将得不到展现其才能的机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前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成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提供有效途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家庭、学校、社会及企业等相连接起来。让家庭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运用。从而能够巩固学校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社会及企业是职业道德的实践场地。只有将人员发配到社会及企业中去,才检验其对职业道德的掌握程度,是否成为了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员工。每个环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都有其作用。只有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教育途径。

三、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每个入职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对其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与学习的最顶层价值观。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为企业、为社会及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海娟.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03):94-96.

[2]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篇4

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随着轨道交通事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带来了机遇,各铁路企业迅速壮大,职工年龄日趋降低。现在,我们的分厂60%以上都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以加强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青年作为担当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有生力量,积极拥护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深入的改革进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然而,有的青年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认为只要物质生活提高了,管他什么“主义”都行。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的一部分青年思想空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偏离和动摇。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念增强。

市场经济观念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原则,使物质利益的观念空前膨胀和凸现。“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等口号在青年中流传甚广。有些青年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使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任意滋生蔓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严重蜕变。

二、社会转型使青年出现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

成为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使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

二、结合时势,强化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力戒枯燥、单调、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要善于结合时势,以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七一”是我们伟大的党诞辰86周年的纪念日,工厂团委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七一献礼”等系列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回顾党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让团员青年从多层次全方位深刻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党是多么的光荣和伟大。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青年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爱党、爱国同爱岗敬业紧密相连,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充分关心青年的利益,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5

广元市利州区民族小学

刘小贯

李玉莲

内容摘要:

当代少年儿童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21世纪的剧烈竞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不仅是少年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主题词:小学

心理健康

必要性 内容: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的条件下,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格局中生活,物质文化条件优越而少经受挫折。但随着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结构增多,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中的留守儿童更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就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意愿低落,自我调控能力欠缺,逃学、打架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当前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

一、开展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帮助小学生个体顺利成长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各方面的适应状况如何,不仅涉及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进入中学和成人后的种种适应。而小学生维护自我的心理健康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开展和加强农村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

(一)、开展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性格的培养。

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别人的姿态、语言、表情、动作等对他人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觉察能力,并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时,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角色转换、目标迁移等方法降低情绪的消极、悲观、抵触、冲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情感。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即充分调动,利用各种因素,充分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激发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人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与人健康、和谐的相处。

化素质三个方面的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人格发展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居核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形成的良好发展,都有赖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

1、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观念,要求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协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相信在积极的人际互动中,学生能通过自我指导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

2、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情操,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随时准备教育目标和效果而克制自己的个人情绪和脾气,抛弃自己的定见,并随时准备研究教育教学的新情况,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知识。

3、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要求辅导人员和教师根据运作的规范、灵活、熟练地运用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与学生接触、沟通,协助他们解决面临的成长问题。

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必定会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与学生相处,从而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开展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6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现在的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做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遵照中央的指示,在教育工作中,一方面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对祖国的过去和现状了解甚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爱国教育也成了重点中的重点。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光荣传统的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从小有了这种思想认识,才能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才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首先要准备好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素材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风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同时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1)让学生每天同父母看新闻联播,通过看新闻了解国家每天发生的大事,了解国家发展的趋势,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越来越迅速,也就需要更多方面的人才。(2)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公益广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3)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历史悠久,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爱国的历史人物。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使孩子们了解祖国的过去,怎样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各民族、各阶层爱国者怎样进行卓绝的斗争。

第二,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采取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育原则,力避枯燥的空洞说教,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收效于潜移默化之中。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利用革命节日进行教育;举办图文并茂的展览会,进行教育。让学生收集剪贴祖国名胜风景、宏伟建筑图片,建设成就图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功业绩图片、革命英雄人物照片等。让学生自办展览,自己作介绍,教育作用更加深刻;召开不同形式内容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写出文章,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读好书,观看有爱国教育的电影,之前认真组织、提出要求,交流方法、明确任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写读书笔记,写出读后感,或讲故事片段等,达到读书、看电影的教育目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这样既学习科学知识、又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孤立而行,必须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有利结合,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样从儿童时代,就把“祖**亲”铭刻在心中,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尊严,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工作。

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芦岭矿小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7

一、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自人类历史上产生国家以来, 爱国主义就成为各个国家高举的一面旗帜。何谓爱国主义?《社会科学大词典》定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祖国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既是道德规范, 又是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 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个人与本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现代汉语词典》注释: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综上所述,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 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和行动。它既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 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和鼓舞、凝聚各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港澳台侨学生是华人的后代、龙的传人, 但又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 受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双重文化的影响, 因此, 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是在血脉相承和传统历史文化中让他们了解和理解中国, 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感, 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热爱祖国故土和人民, 做祖国改革开放的支持者, 做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做和谐世界的中华人。爱国主义在这个特殊的领域, 它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 体现的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二、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历史上,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 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 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 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 需要加强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 培养爱国华侨, 支持祖国建设, 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 对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的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最突出的是美国的“使命观”, 认为“自己作为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 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特殊的责任”。美国宣扬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德国宣扬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日本宣扬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等, 他们都有着最优秀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种思想对弱势国家和民族产生不良结果。表现在华侨青年过多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浸染, 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怀疑、疏离、隔膜甚至产生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质疑, 进而在心理认同上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 向往西方但又不是西方人, 没有了或弱化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归属感。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和强烈民族意识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江河、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历史的关怀和热爱, 还表现为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对同胞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以及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思想。华侨的爱国情感首先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持, 如美国唐人街和中国城。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了近代中国的一切进步事业, 从戊戍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都贯穿着华侨的有力支持。华侨在祖国经济建设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更是人所周知。从1862年到1949年, 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总数25510家, 资金折合人民币6.3亿元 (侯霭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 香港汉荣书局, 1991)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华侨更是把爱国热情倾注于投资建设祖国上。据不完全统计, 仅改革开放前十年,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达52亿多美元 (香港中旅资料研究室, 1989年, 总第374期) 。华侨的爱国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海外的延伸。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培养爱国华侨, 理解、支持和眷恋自己的祖国。

2. 培养爱港爱澳人才, 保持港澳特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港澳文化是一个中西文化的混合体, 回归前长期的殖民教育使绝大数港人言必称英国、以懂英语为荣。回归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空期”, 使现在港澳的青少年对祖国内地的文化、历史了解不够, 欠缺应有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归属感。港澳回归以来, 在爱国港人、澳人和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殖民教育而产生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港澳人, 现在虽然有“CEPA”、有“自由行”、有在香港推广普通话的计划, 但据有关调查显示, 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香港青年不知“祖国”为何物。由于处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大阶段, 有关当局更多的是注重经济的发展, 而对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情愫的教育, 却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所以, 培养爱国的港澳学生, 就等于培养了港澳的爱国接班人, 培养了拥护香港和澳门长久繁荣和稳定的爱国者。2011年6月21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澳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要求各界社团加强与青年的沟通联系, 支持、帮助青年积极面对困难, 同时发掘及培养人才, 营造有利于年轻一代爱国爱澳人士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环境, 确保“一国两制”的事业后继有人。同年6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访问团全体成员时, 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问题, 希望继续发扬爱国爱港光荣传统, 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 坚决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 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 为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继续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社团凝聚力、影响力, 注重培养爱国爱港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爱国爱港政治人才, 使爱国爱港光荣传统世代相传。由此可见, 中央政府已把港澳特区的人才培养问题, 提到关系到“澳人治澳”、“港人治港”和爱国爱港爱澳事业能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高度, 因而也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绝对不能忽视轻怠。

3. 培养爱国爱台力量, 完成两岸统一, 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台湾问题进一步升温。一些无耻的政客为了政治利益, 出卖国家和民族, 企图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异化。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对台湾地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爱国主义力量, 宣传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 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 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记载以来, 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 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宣扬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宣传台湾中华爱国同心会发表声明支持《反分裂国家法》,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等, 完成祖国统一。展望两岸未来, 我们期待两岸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经济往来的正常化, 进而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大力开展两岸文化和教育的交流, 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往来和交流, 以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 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

4. 培养海外同盟, 巩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结成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 由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组成的联盟。但部分内地高校担心爱国主义教育被误会为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对人身自由的侵犯, 从而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了有意忽略的态度, 不把它列入德育教育的范畴。一部分教师爱国主义教育课教学上照本宣科, 形式生硬;有的还直接表达, 对港澳台侨学生不要提什么爱国主义教育, 读几年书就回去海外, 认为把知识教好就行了。由此看来, 国内教育部门要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检查, 指导各高校统一到统战的高度来认识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有加强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够扩大港澳台侨联盟, 将使其充满生机, 推动着整个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

三、结论

新世纪新阶段, 要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目标, 维护海外港澳台侨胞的根本利益, 鼓励和支持他们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承担起港澳台侨胞的儿女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培养爱国的港澳台侨学生, 不断充实海外的爱国力量, 对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加强高职院校亲情教育的必要性 篇8

关键词: 亲情教育;全面发展;必然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爱父母、爱朋友、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逐渐表现出对亲情的淡漠,在我们高职院校的校园里经常看到学生穿名牌、用手机、吃饭馆。有些学生月消费过千元,全然不知父母的辛苦。我曾接过一位家长的苦言,孩子只有在没钱的时候才打电话回家,并且通常只说一句话:“没钱了,快给我汇钱”。还没等得及父母问话,就挂机了。这样的学生观其形,听其音,真是令人寒心。

为了了解本校学校学生亲情状况,2007年5月中旬笔者对本校120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九项问题:“你每周和父母通话几次?”“你记得父母过生日吗?”“你多久给父母写一次信?”“5月14日母亲节,你给妈妈打过电话吗?”等等。亲情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只有6%的学生母亲节问候过妈妈;7%的学生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85%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仅8%的学生还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有45%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一次;只有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只有21%的学生会经常给父母送礼物;有75%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而69%的学生选择朋友为倾诉对象。这种大学生“亲情打折”的现象在大学里很常见,并非现于本校,攀比消费、恋爱成风等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亲情的冷漠,亲情淡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比如趋利趋势、科技至上、功能扩展、腐败影响、文化多元、生存竞争、费用负担、形态变异、应试压力、流动状态,但其主要原因有:

1. 社会分工改变了以家为本的传统模式,亲情淡化正是伴随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计划生育的实施,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过着“疏于心宽于物”的生活。家庭只注意向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去造就他们美好的心灵。

2. 文化多元化,在经济基础多元化的今天,道德的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亲情淡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凶杀游戏、暴力影视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孩子外面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养成淡漠、冷酷甚至是残忍的病态心理。

3. 社会婚姻自由度的提高,本着人的个性充分的展现,离婚率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太多的再婚式家庭、单亲式家庭、夫妻分居式家庭,雇人代养、隔带抚养等现象,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亲情关怀,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

4. 对下一代的教育普遍重智育、轻德育,亲情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作为,却得不到孩子的反馈和回报。在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下,家长和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眼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而淡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对外界人和事的情感越来越淡漠,出现了许许多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已落伍于世界教育趋势,对教育生态平衡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被现代教育思想抛在脑后了。

5. 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缺失, 受“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失衡,感恩教育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轻描淡写,鲜有成效。这样,孩子只知受恩,不知报恩。大学生亲情的缺失不仅是家长教育的单个原因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我们当今教育制度的缺陷,是我们许多教育方式失败的表现。

孩子进入大学后,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变化,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使他们对家长的亲情越来越淡,这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当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给大学生补上“亲情教育”这一课已是势在必行。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给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大学生必须补上亲情教育课的必要性表现如下:

1. 心理研究表明,导致人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80%,智商只占80%,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就算是重智商教育培养出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其心灵却极其冷漠,不知道体恤他人,关爱他人,更不用说与人协作,而现代社会需要团队协作精神,这样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才又怎么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2. 亲情教育缺席的后果我们已是有目共睹,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孩子们从小没有受到亲情教育,进入大学后,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为了我们社会明天的建设,最起码要让学生理解:父母生养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的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学会感恩。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够感恩的话,又怎么能对他人、对社会感恩呢?在高校公共基础政治课中补上亲情教育这一课已是刻不容缓。

3.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现代教育中,与中国亲情教育类似的“爱心”教育也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论非常强调家庭教育要体现满足青少年的爱与自我价值的需要,并将这一点做为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它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用先进科学的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高校教育不能因为亲情淡化必然出现就任其发展,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负面影响加以消除,这不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亲情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又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亲情这一纽带松弛了、折断了,势必瓦解社会的人性基础,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高校政治教育应把以人为本的亲情教育融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工程,在以几方面切实抓紧抓好:提倡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权理念,发扬尚人伦、重亲情的民族传统,不断提升民族素质的道德保障;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的教育网络,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彼此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亲情关系。

参考文献

[1]加强亲情教育势在必行.南通日报,2004-12-26.

[2]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亲和教育.中华学习网.

[3]重视家庭教育刻不容缓.http:// www.xawb.com /.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9

1、要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

小学、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乏味和厌学。只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将高深道理浅显化,将精彩情节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掌握。

具体做法是要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之产生同感共鸣。如讲述“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1950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的业迹。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再从理论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知之深、爱之切”,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还可组织学生召开“寻伟人足迹,学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和“爱国、立志、成才”演讲比赛会等,讲英雄故事,找自身差距,以“知”导“行”,达到明白做人道理的教育目的。

2、要运用历史和现实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提高对祖国的`认识。

①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教育,奠定爱国思想基矗即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历史书籍,对学生进行国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如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抗战展览馆,观看《南京大屠杀》等影片、请见证人作报告等,使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真正理解“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②寓教于乡土教材之中,使学生的爱乡之情升华为爱国之情。乡土教材对学生说能耳闻目睹,有具体感受,易于理解,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地理状况,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胜古迹,知道家乡今昔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观念

★ 论习惯中学生演讲稿

★ 法纪观念对照检查

★ 理财观念调查报告

★ 党性观念思想觉悟

★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观念的议论文赏析

★ 观念的解释及造句

★ 议论文:过错的观念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10

“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维护祖国统一”

个人承诺书

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为认真落实学校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美好家园。伊宁市第一小学全体教师特作出如下承诺:

1、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社会。

2、做到明辨是非,不信教,不参与念经,不封斋,不做乃麻孜、祷告、弥撒等宗教活动。

3、不参与地下讲经班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

4、不向学生传播宗教思想,胁迫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

5、不利用课堂或讲台散布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言论。

6、不在校园内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散布极端宗教主义言论。

7、不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

8、不收听(看)反动宗教、封建迷信、伪科学的音像制品及广播;不传看、传抄宣扬民族分裂主义及非法宗教活动的电子出版物、图书、传单。

9、不在校内张贴带有宗教色彩和不良政治倾向的宣传画、标语等。

10、不将民汉师生之间发生的矛盾作为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处理。

每位教师都应自觉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使者,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使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承诺人签字:

伊宁市第一小学党支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本科院校相比更为突出和必要。当前一些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局限在“一般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强调作为社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对于各行业不同的行业规范直接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则很少涉及。其主要表现为: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边缘化趋势

在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面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比方说会计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估计的。

2.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一些院校在学生考察、接触有关行业和生产经营实际方面很少有相关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在访问内蒙古某集团一个部门经理杨先生(化名)时他说学校就职业道德问题很少与他们联系。还说“学校教师认为学习、品德优秀的学生未必是企业最认可的学生;反之,学校教师认为学习、品德一般的学生,往往企业会肯定他们的表现。”这说明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反差。

3.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往往放任自流而对实习过程不加控制

据调查了解,很多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实习还是很重视的,他们各自主动与符合学生专业的企业联系,签合同,让学生到他们那儿去实习深造。但也有一部分院校的某些专业因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行业去实习,从而对学生的实习置之不理,学生到了大三实习期间时就自己找一个工作单位,开始打工生活。其中有的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企业、事业单位,有的可没那么幸运,随便找个单位能挣钱就行。其间,学校老师一概不过问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期一过,给老师交一份实习报告就算完事。因此也就不存在对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提高和养成。因为在校期间忽略了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尤其是所学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个体和行业间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对社会上一些贪污贿赂现象、欺瞒欺诈行为表现出盲目佩服的心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校期间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当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目前,不仅在校学生职业道德出现了一定偏差,社会上也存在不把职业道德当回事的现象。针对职业道德滑坡现象,内蒙古的一些企业频频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加强其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在市场竞争中,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就越能满足社会需求,也就越能获得社会信任,在经济活动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内蒙古伊利等企业开始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而作为给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应加强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学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具有深厚的职业性,不同专业不仅有相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有其特殊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只强调专业理论课,很少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具体内容,所以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所学专业到底可做什么工作,更不懂得其职业道德规范。这样,就出现了前面提过的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出现反差的状况,即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企业根本不了解其职业道德规范,使得企业很无奈,频频采取措施来加强其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必须了解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对从业者都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营销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认真、细致、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即专业教育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上深深的职业烙印。教师应多抽出时间参加专业培训或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相应专业的大集体中去,亲身体会其职业氛围。这样,不管是德育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在讲授时都能举出一些学生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例子,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比如举一些本专业领域内的伟大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也可使学生养成认认真真做事的工作态度。

三、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注重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23条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毕业生的质量,而毕业生质量的外在表现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而实际训练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专业实习,在实践中,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加强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遵守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职业实践的锻炼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院校的专业开设是根据市场需求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职业特色较鲜明。但对于学生来说,既没有感性认识更没有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学校应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既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又可以突破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具体的认识。

学校应设立足够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并在课程优化与改革中加大实训的授课比重。实训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岗位、能力要求。实训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成绩,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指导。这方面内蒙古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做得就比较好,自从把学校的《校史展览室》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之后,指导教师带学生现场演练解说,然后让学生轮流做讲解。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际操练,每当学校安排校内外的参观者来参观校史展室时,学院也让学生当讲解员,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学生通过这种具体操练,就能够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即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合作、大公无私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访问旅游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杨明(化名)时,他说:“我觉得给我们提供这样实际操练的机会很难得,因为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的东西,平时也没有机会到别的地方练一练,因此每次轮到自己讲的时候都特别珍惜,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相关的知识,想办法给参观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讲解也能看出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欠缺,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总之,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就必须了解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必须加强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丹.大学生职业道德读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建华.浅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

[3]郭少东.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1).

[4]董素玲.专业思想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

[5]方晓红.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12

一、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概述

(一)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最早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拥有判断信息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拥有如何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简而言之,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 确切地说是一种综合能力。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讲,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 (即知识能力) 、信息意识 (思维能力) 、及信息技能 (技术能力) 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概括, “要想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讲, 信息素养的培养, 是理论、思维、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同样也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就目前来讲, 信息素养包括了对信息的获取、搜索、交流、表达, 并通过思维意识表现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 这是运用信息素养的最高要求。

(二) 信息素养教育。

早在1984年, 教育部就规定在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2002年, 教育部将其改革为信息素质教育。目前, 对于高职信息素养教育被称为是信息素养的灵魂, 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及信息处理能力教育等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模式。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它与专业课程教育相互交错、密切结合, 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重组”, 加强院系课程间的密切联系, 注重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一) 信息意识不够。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应。所谓信息意识就是对所存在信息的一种反应, 是信息素养的首要因素。意识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实践, 决定着人们的选择和判断。信息意识就决定着人们对信息得到处理和判断, 是信息素养首要环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认识不够。据调查统计, 60%的学生对于信息源———提供信息系统了解甚少, 只有32%左右相对了解。表面上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信息来源不够重视, 实质上是信息意识不够。因此, 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信息意识强烈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在“信息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同、所处环境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 加强对信息的猎取、捕捉、汲取能力, 加强对信息的来源、去向及价值的了解和判断能力。

(二) 信息处理筛选能力较差。

信息处理筛选能力是指学生在浩瀚的信息里面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是人们猎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与分析能力, 以及信息交流传播能力等。研究调查表明,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由于其学校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性所致, 利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浏览器进行信息查询的能力较差, 因此加强其对信息的处理筛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就学生查阅资料, 图书馆是他们的首选场所, 然而如何在图书馆通过简便的方式搜索到满意的答案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苦恼的问题所在。有些学生干脆就直接阅览休闲读物, 失去了到图书馆的意义。因此经过相关课程进行培训和锻炼培养其信息处理筛选能力。对于增强其信息使用工具、获取相关知识、加工处理信息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信息素养工具掌握不够。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及全球信息通讯网络的形成, 而且与国外的接轨导致外文信息越来越多。加之互联网8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语, 图书馆文献查询也多以英文为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性较强, 往往忽略了英语的学习与培养, 这就给信息的摄取带来了些许不便。因此, 加强英语水平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英语能力的培养, 当然不能忽略专业知识的深入。二者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英语是掌握信息的敲门砖, 那么专业知识就是寻求信息知识的方向。

三、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趋势。

教育是推进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最有利的手段之一。信息技术又是教育在进行到一个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得知识共享成为可能, 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频率和速度, 为新事物的产生及更新换代起到了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的人才, 而培养终身学习者又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 这就需要确保学习者具备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学会学习。高职高专院校要求学生实践能力较强, 相对而言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掌握信息知识的获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要素, 也是基础,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 才能将专业知识进行延伸, 才能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继续进步, 才能在今后复杂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教育系统承担的重大责任之一就是使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手段和能力,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必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深化和拓展。

(二)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标尺。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指出: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因此, 学生信息素养的水平已经成为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杆。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 在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掌握如何筛选、获取、处理信息并对信息有效利用, 是抓住机遇, 掌握社会需求, 应对挑战的关键,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翁菊梅.大学生信息素养[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肖明.信息资源管理 (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范志超.大学生成长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对必要 篇13

关键词:吸毒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学校

近年来, 随着新型毒品的大量出现, 吸毒人数大幅增长, 并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据报道称:在数以万计的吸毒者中, 85%以上的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 有的l2岁就开始吸毒。由此可见, 吸毒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更触目惊心的是对青少年的侵蚀尤其严重。禁毒宣传教育有多种渠道,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吸毒早期预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 随着青少年吸毒人数的不断上升, 吸毒者日趋低龄化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中, 个人成长的主要基地是学校, 将孩子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也是学校。学校的作用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各个成员系统的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和科学知识。当孩子一旦过了学龄期, 家庭的影响便由学校取代了, 并且上升到主要地位, 成为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以学校为基础,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 是针对青少年为吸毒易染人群的需要

当今是一个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 对于本身就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来说, 更容易迷失自我。据调查所得, 吸毒人员中在17-20岁就开始第一次接触毒品, 而初次使用的比接触时间年龄还早, 大多在15-19岁之间。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吸毒预防, 特别是青少年, 开展校园毒品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二) 是针对青少年缺乏正确认识毒品的需要

虽然青少年掌握了有关毒品的一些知识, 但根本未能正确认识其中的一些真正含义。在多数学校, 毒品预防教育迟迟没有纳入教学主渠道, 对毒品的危害教师未能作出深入的讲解。升学的压力促使部分学校未将毒品预防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他们看来, 在校学生吸毒情况并不不突出, 所以更加不注重毒品预防教育的效果, 使得青少年没法完整正确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三) 是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的需要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在小学和初中的九年时间是每个孩子的义务教育时间。学校在这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面, 必须有计划地开设有关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课程, 有效的采取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便能使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毒品的有关预防知识, 使得禁毒预防的全民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为了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就必须在每一位公民走上社会之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 从而自觉的远离毒品。

二、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一) 借鉴外国经验, 丰富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形式

在西班牙实行了一项从娃娃抓起的禁毒教育计划, 这项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家长承担主要责任是对6岁以下的幼儿, 6-12岁的小孩应懂得毒品是坏东西, 学校应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12-14岁的初中生学校则设置“生命价值”的课程, 14-16岁的高中生, 学校明确要求他们对社会上美好与丑恶的现象具有“自我明辨”和“自我确定”能力, 实践“对你的行为负责”的生活准则, 达到计划中相应的要求后, 青少年可获得毒品预防的合格证书。由此可见, 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应制定长远规划, 规划应按学生的年龄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制定。进行常识性的教育在小学进行;禁毒的法律知识、基本拒绝毒品的技能教育可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培养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则在高中阶段进行。

(二) 确定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 确定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正确的交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对不良刺激的承受力和抵抗力, 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正面引导青少年的娱乐方式, 让学生养成和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学生对毒品的抵御能力提高。

2. 确定毒品预防课程的内容

在素质教育内容中, 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传统的应试知识教育应与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让现有的基础教育嵌毒品预防教育入。从事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和教学应由每个学校抽专人来完成。开设正规的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在各每个学校中, 特别是以初、高中和大、中专在校生为主, 安排足够的课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毒品预防教育。教师在讲课时要将理论知识同现实材料结合起来, 包括讲解毒品的种类、来源、危害、成瘾的原因, 毒品预防的政策和法律知识, 抵御毒品的方式、方法, 国内外的毒品预防斗争等。

(三)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

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需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这批队伍中的教师必须掌握系统和全面的禁毒知识、禁毒预防教育方法和技能, 并且能够影响和帮助学生主动的建立抗毒防线。由此可见, 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步, 通过各种形式, 例如培训和座, 让教育者掌握毒品方面的知识以及禁毒教育的方法步骤。对禁毒教育辅导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 一旦考试合格, 便对经过培训的教师授予禁毒教育辅导员的资格证书。每个学校要确保负责毒品预防教育的老师必须通过专业培训。

任何教育工作的开展, 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 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也一样。每个学校要从思想上的高度认识到此项工作, 还要给予资金上的保障, 特别是安排专项的资金, 以保证毒品预防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 马永清.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预防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2]朱军, 梁燕.关注吸毒低龄化[J].检察风云, 2006, (12) .

上一篇:回归天真作文下一篇: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