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论文

2024-08-07

erp原理论文(共6篇)

erp原理论文 篇1

ERP基本原理

AdrianMello(TechUpdate)译:智德

ZDNet

当想象到一家大型企业的IT系统的时候,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在一个装有空调的大房间里,很多台计算机在进行着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但是从基本上来说,在一家大型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

ERP软件将一个企业的很多不同部门所使用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再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来管理信息,例如员工记录、客户数据、订货单和存货数量,而是依赖于同一个数据库来管理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员工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

好处和应用ERP系统的统一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包括错误的减少、速度和效率的改进以及更完全的信息通道。有了更好的信息通道,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企业的业务运行状况,作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例如,ERP系统可以帮助采购部门的采购员根据客户订货数量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原料的采购。这样做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这样做既保证了原料的采购能够以客户的定货数量为基础,又节省了库存商品所需要的花销。

在应用ERP系统之前,各家公司将重要的商业记录保存在很多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部门通常使用不同的系统和技术来对信息进行管理。这些信息还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被复制多次,这种复制往往不够精确并且跟不上最新的要求。一些信息还有可能仅仅是记录在纸上,这就为获取该信息增加了难度。例如,一个客户有可能打电话到销售部门,希望了解一宗非常重要的订单的货物发送情况,由于没有共享的数据库资源,接待人员就无法迅速的对客户的询问做出答复,他必须要打很多个电话到公司的生产部门或运送部门才能够了解情况。

ERP系统正是为了服务于制造公司的信息需求才应运而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ERP系统已经有了更新的发展,开始向其他行业提供服务,例如医疗、财政服务、航空航天业和消费品行业。伴随着不断的发展,最初在应用于客户/服务器系统之前在主机上运行的ERP系统现在已经开始应用在网络之中,并且还包括了很多的应用程序。IDC对ERP产品的定义是:应用综合用户界面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工具、综合数据库和综合代码库。IDC对提供ERP产品的大约100多个销售商进行了追踪。作为IDC负责ERP和业内应用程序研究的副总裁,DennisByron预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有1000多家公司在提供ERP产品。

当大多数人提到“核心”ERP应用程序或“模块”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管理人力资源、清算帐目和财政、制造以及项目管理功能这些

[1][2][3][4]

erp原理论文 篇2

ERP (企业资源计划)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 全面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1]。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 企业在信息技术上大量投资, 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各个企业集团纷纷引入ERP系统。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推动下, ERP系统成了现阶段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主导应用软件的核心系统, 据《e制造》调查, 85.1%的大型制造企业, 55.1%的中型制造企业应用了ERP系统[2]。因此企业需要员工能够掌握ERP的相关知识。

ERP相关课程的开设对于扩大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中开设ERP课程时间还不长, 经验还不足。ERP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ERP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掌握ERP这一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和工具[3]。由于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ERP系统。为适应企业的需要, 突出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教育的特色, 必须加强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突出实践教学, 以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二、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特点

ERP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体现了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ERP这种集成性和面向供应链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也决定其教学的系统性[4]。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ERP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ERP系统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知识, 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具备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同时, 由于ERP系统涉及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流程, 需要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有一定了解。否则, 学生将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ERP基本原理知识, 最终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课程对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流程, 熟悉ERP系统的实际操作。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原理性知识的讲授, 那么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不容易建立起对实际ERP系统的感性认识, 进而学生对ERP原理也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性的练习, 那么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铺垫, 对实际操作中的内容可能无法理解, 很难将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三、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所选教学内容应体现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同时应符合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部分。

1.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知识主要分为原理篇和应用篇。原理篇的内容包括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企业生产运作原理、ERP原理基础、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物料管理控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成本管理等内容。应用篇的内容包括ERP运作模式、ERP系统实施等内容[1]。

2.上机操作

实践教学以模拟企业为例, 使学生在参与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熟悉各职能部门怎样独立运作, 部门之间怎样相互协调关系。通过上机操作, 使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形成初步的认识。

四、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

企业的ERP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 讲授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必须注意讲授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笔者根据本课程的授课经验,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本课程的一种教学过程, 具体如图1所示。

(一) 先修课程

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在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该先修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 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先修课程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二) ERP沙盘模拟实训

由于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流程不了解, 现有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学生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 因此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在本课程讲授之前, 学生通过一周时间的企业沙盘推演, 可以发现很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对企业的一般经营过程有大致的感性的了解, 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三) 课堂授课过程

将每次授课过程看成是某个产品生产的一步工序, 每一步都要进行控制, 最终使学生上完本课程后能够达到教学要求, 既掌握一定的ERP原理, 又能够熟悉ERP系统的具体操作,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以企业需要为导向, 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体现这一点。

在具体的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首先进行案例导入, 然后进行理论讲解, 最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方法。这个教学过程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

1. 案例导入

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可以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在讲解一个新的概念、原理前, 可以通过案例的导入, 给学生以一定的感性认识, 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高职高专经管类学生的思维更接近于形象思维, 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总是要跟一定的环境与背景联系起来。为了增强教学效果, 有目的地创设一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例如,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 可以活跃课堂。如在讲授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时, 可以将学生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导入,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购买物品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最终可以引导出生产系统的6个功能目标。

课堂导入的案例可以是具体企业的真实案例, 也可以是沙盘实训中的模拟企业案例。因为学生在沙盘实训中的经历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学生在沙盘实训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堂案例来讲解。例如在讲授物料需求计划时, 可以联系学生在做沙盘模拟实训时遇到的物料短缺或者物料库存积压的问题来导入。

2.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可以分为3个步骤:

(1) 从导入的案例中引出所要讲授的基本原理。ERP基本原理是企业的共性, 从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基本原理,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对基本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老师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主生产计划时, 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周或者每天的生产计划量是否均衡?如果不均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主生产计划所涉及的内容。启发式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直观明了。

(3) 将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的企业案例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讲解教材上的例子, 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上机操作

笔者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广州福斯特软件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模拟企业软件。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使用两个模拟企业, 分为3个阶段:

(1) 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数据的录入, 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第一个模拟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 同时对基础数据的重要性有所体会。

(2)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4~5个同学组成, 每个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 可以是营销部、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仓库部门、质检部门等。在处理第一个模拟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时, 每个小组内的同学可以轮换不同的角色, 从而对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操作都能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使用第二个模拟案例, 每个同学独立完成第二个模拟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

学生通过这3个阶段的上机操作练习, 能够了解企业ERP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 能够熟悉企业日常的经营流程以及ERP系统的操作流程。

五、结束语

本课程以“管理技术”为核心, 而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作为高职高专经管类的学生, 企业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熟练地使用ERP系统, 而不是去开发ERP系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ERP系统的能力。

好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离不开一支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 由于这些年轻教师多数缺乏实践经验, 致使他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因此有必要安排授课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ERP系统, 各类高等院校也开始开设ERP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 本文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该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

关键词: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控, 革扬.MRPⅡ/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e制造》杂志社.制造业ERP应用趋势研究报告[J].微型机与应用, 2008 (2) .

[3]常士剑, 姚克勤, 冯东升.“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财会月刊, 2005 (1) .

用友ERP财务会计基本原理 篇3

第一章

总论...............................................................................................................7一、一、四个会计前提...................................................................................................7二、二、十三条会计原则:...........................................................................................7三、三、六大会计要素...................................................................................................8 第二章 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9

一、现金...........................................................................................................................9

二、银行存款.................................................................................................................10

三、其它货币资金.........................................................................................................11

四、应收票据.................................................................................................................11五、五、应收账款.........................................................................................................12六、六、坏账.................................................................................................................13七、七、预付账款.........................................................................................................14八、八、其它应收款.....................................................................................................14 第三章 第三章

货.........................................................................................................14一、一、存货的概念.....................................................................................................14二、二、存货的确认条件.............................................................................................14三、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15四、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7五、五、发出存货的核算(实际成本法).................................................................17六、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一计划成本法..............................................................18七、七、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的方法.....................................................................19八、八、存货数量的盘存.............................................................................................19九、九、存货的期末计价.............................................................................................20 第四章 第四章

资.........................................................................................................21一、一、短期投资.........................................................................................................21二、二、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22三、三、新投资成本.....................................................................................................22四、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22五、五、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23六、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24七、七、股票股利:.....................................................................................................25八、八、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25九、九、长期债权投资.................................................................................................25十、十、可转换公司债券.............................................................................................26十一、十一、委托贷款.................................................................................................26十二、十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7 第五章 第五章

固定资产.....................................................................................................27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27二、三、四、五、六、第六章一、二、二、固定资产的取得.............................................................................................27

三、折旧.................................................................................................................29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30

五、固定资产处置.................................................................................................30

六、期末计价.........................................................................................................31 第六章

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32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32

二、分类.................................................................................................................32 三、四、五、六、七、八、第七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第八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第九章 一、二、第十章 一、三、账务处理.........................................................................................................32

四、摊销:.............................................................................................................33

五、处置.................................................................................................................33

六、期末计价.........................................................................................................34

七、长期等摊费用.................................................................................................34

八、其它资产.........................................................................................................34 第七章

债.........................................................................................................35

一、应付账款.........................................................................................................35

二、应付票据.........................................................................................................35

三、应交税金.........................................................................................................35

四、应交增值税.....................................................................................................37

五、其它流动负债.................................................................................................39

六、长期债券.........................................................................................................39

七、可转换公司债券.............................................................................................40

八、长期借款.........................................................................................................40

九、长期应付款.....................................................................................................41 第八章

所有者权益.................................................................................................41

一、国有独资公司的投入资本.............................................................................41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资本.............................................................................41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42

四、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42

五、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核算.............................................................................42

六、资本公积.........................................................................................................43

七、盈余公积.........................................................................................................44

八、未分配利润.....................................................................................................45

九、弥补亏损.........................................................................................................45

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6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46

一、收入的分类.....................................................................................................46

二、商品销售收入.................................................................................................46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51

一、资产负债表.....................................................................................................52二、三、四、第十一章一、二、三、四、五、六、第十二章一、二、三、四、五、第十三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十四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第十五章一、二、三、四、二、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52

三、现金流量表.....................................................................................................52 报表附注(仔细看一下,掌握为客观题,不要从这里丢分)..........................56 第十一章 所得税会计...........................................................................................56

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56

二、应付税款法.....................................................................................................57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57

四、递延法.............................................................................................................57

五、债务法.............................................................................................................58

六、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特殊点.....................................................................58 外币业务.................................................................................................................59

一、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程序.............................................................................59

二、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59

三、期末汇兑损益的处理.....................................................................................60

四、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60

五、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61 第十三章 借款费用...............................................................................................61

一、借款费用的内容.............................................................................................62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62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同时满足):...........................................................62

四、资本化金额的计量:.....................................................................................62

五、会计处理.........................................................................................................63

六、暂停资本化.....................................................................................................63

七、停止资本化.....................................................................................................63

八、披露.................................................................................................................64 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64

一、或有事项的特征.............................................................................................64

二、常见或有事项举例.........................................................................................64

三、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64

三、或有事项的确认.............................................................................................65

四、或有事项的计量.............................................................................................65

五、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65

六、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的披露.....................................................................65

七、或有负债的披露.............................................................................................66

八、或有资产的披露.............................................................................................66 第十五章

赁.................................................................................................66

一、有关概念.........................................................................................................66

二、租赁的分类.....................................................................................................66

三、融资租赁的认定条件(满足其中一条或数条即可):...................................67

四、承租人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67五、六、七、八、第十六章一、二、三、四、第十七章一、二、三、四、五、六、第十八章一、二、三、四、五、六、七、第十九章一、二、三、四、五、第二十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二十一章一、二、五、承租人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67

六、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69

七、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69

八、售后租回承租人的处理.................................................................................71 第十六章 债务重组...............................................................................................71

一、债务重组的界定.............................................................................................71

二、重组方式:.....................................................................................................72

三、债务重组日的确定:.....................................................................................72

四、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72 第十七章 非货币性交易.......................................................................................73

一、概念.................................................................................................................73

二、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74

三、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74 四、一般纳税企业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交易......................................................74

五、非货币性交易涉及多项资产的处理:..........................................................75

六、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75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75

一、会计政策.........................................................................................................75

二、会计政策变更.................................................................................................75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76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76

五、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76

六、会计估计变更.................................................................................................76

七、会计差错更正.................................................................................................77 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77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含义.........................................................................78

二、日后事项的涵盖期间.....................................................................................78

三、日后事项包括两类:.....................................................................................78

四、调整事项的帐务处理.....................................................................................78

五、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多选题)...............................................79 第二十章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79

一、与关联方有关的几个概念.............................................................................80

二、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80

三、关联方关系的披露要求.................................................................................81

四、关联方交易的类型.........................................................................................81

五、关联方交易的披露.........................................................................................81

六、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82 第二十一章 商品期货业务...............................................................................83

一、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和年会费.........................................................................83

二、划出和追加保证金.........................................................................................83三、四、五、六、七、八、第二十二章一、三、提交质押品.....................................................................................................84

四、开新仓和对冲平仓.........................................................................................84

五、实物交割.........................................................................................................84

六、支付交易手续费.............................................................................................85

七、套期保值业务.................................................................................................85

八、会计报表.........................................................................................................85 第二十二章

合并会计报表.............................................................................86

一、合并范围(实质:达到控制)...........................................................................86二、三、四、五、六、第二十三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二十四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合并前的准备工作.........................................................................................86 三、三个编制原则.................................................................................................86

四、编制程序.........................................................................................................87

五、首次编制合并报表的6笔抵消分录(注:不是会计科目,而是报表项目)87

六、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4笔抵消分录..............................................................88 第二十三章

分部报告.....................................................................................89

一、概念.................................................................................................................89

二、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89

三、确定地区分部应考虑的因素.........................................................................89

四、确定报告分部应考虑的因素;.....................................................................90

五、分部报告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的原则......................................90

六、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90 第二十四章 中期财务报告...............................................................................91

一、概念: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91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91

三、编制原则(遵循重要性原则).....................................................................91

四、编制要求.........................................................................................................91

五、编制中期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要求..............................................................92

六、中期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批露的内容......................................................92

七、在年度会计报表中的批露.............................................................................93

八、编制中期报表时确认与计量的原则..............................................................93

九、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93

写在前面

该文档主要自己用来整理一些会计业务处理,不对文档传播后的后果负责.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二、四个会计前提

1、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持续经营:历史成本、折旧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

3、会计分期: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4、货币计量

我国一般企业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一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三、二、十三条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 ②、可比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企业之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之间相互可比

③、一贯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条件:A、法律、法规要求;B、更恰当反映

④、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②、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有关,它是为配比准备条件的,以便配比结果正确。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掌握)

凡只使本年度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年度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①、谨慎原则:(掌握)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可提八项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

②、重要性原则:(掌握)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掌握)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的判断等。四、三、六大会计要素

1、资产的三个特征,缺一不可(掌握)

①、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利益

②、企业所拥有、或企业所控制的③、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负债的两个特征:①、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②、过去形成

3、所有者权益=股东投入+经营盈余

4、收入(掌握)

①、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不是从偶发的事件或交易中产生。(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而“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则不能计入范畴)

②、三种来源: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B、让渡资金使用权;C、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不在列的如出售无形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

5、费用:要与当期收入相配比。

6、利润:分清几个概念: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二章 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一、现金

1、使用范围

总原则:不能或不便使用银行支付的情况下使用,如:支付给个人的各种款项、零星支出等。

2、现金长款的处理

发现长款时:

借:现金

贷: 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查明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其它应付款一应付现金溢余(应收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

营业外收入一现金溢余(无法查明的部分,经批准后核消)

3、现金短款的处理

发现短款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查明原因

借:其它应收款一应收现金短缺款(应收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其它应收款一应保险赔款(应收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一现金短缺(无法查明的部分,经批准后核消)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4、备用金的两种核算方法

①、在 “其它应收款”科目核算

②、专设 “备用金”科目

拔款时:

借:备用金

贷:现金

日常支出时,不再通过“备用金”科目:

借:管理费用等

贷:现金

收回时:

借:现金

贷:备用金

二、银行存款

1、银行汇票:适用:先收款、后发货或钱货两清的商品交易。付款期限:1个月。

2、银行本票:见票即付。付款期限2个月。

3、商业汇票(期限:同交易双方商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可贴现。

①、商业承兑汇票:非银行付款人承兑

②、银行承兑汇票:开户人签发,银行承兑,手续费万分之五。

4、支票:同城结算,付款期限:10天

5、信用卡

6、汇兑:异地结算,分信汇、电汇两种。

7、委托收款:适用收取电费、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款项

8、异地托收承付:(必须是商品交易)托收起点:1万元,新华书店系统起点为1000元。

拒付理由:

①、未达成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协议的、②、提前或逾期交货的。

③、到货地址未按合同。

④、代销、寄销、赊销。

⑤、验单付款,货物与合同不符,或验货单与货物不符。

⑥、验货付款,货物与合同或发货单不符的。

⑦、货款已经支付或计算错误的款项。

9、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仅限于商品交易。

10、货币资金的控制:职责分工、交易分开、内部稽核、定期轮岗。

1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其它货币资金

指:已经指定了特定用途的银行存款,改了个科目名称而已

1、外埠存款:外地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开立存款专户的款项。

汇出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采购时:

借:商品采购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将多余的资金转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2、银行汇票存款

使用会计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3、银行本票存款

4、信用卡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5、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6、存出投资款

在“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而不是在“其它应收款”反映。

7、在途货币资金

四、应收票据

1、概念:仅限于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计价

①、不带息的应收票据:按面值

②、带息的应收票据:(中期和年末才计价)面值+计提的利息

③、到期不能收回的:按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不再计息

④、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与《税法》要求不同)

3、核算

①、收到时:

借:应收票据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100 ②、期末计息时:(“期”并非专指一个月,它是指中期,可以是月、季、半年、年)

借:应收票据 2 贷:财务费用 2 ③、到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等 104 贷:应收票据 102 财务费用 2 ④、到期收不回时:

借:应收账款 104 贷:应收票据 102 财务费用 2

4、应收票据的转让

借:物资采购 104(到期票面+利息)贷:应收票据 102(目前账面价值)财务费用 2(提足到期利息)

5、贴现: 贴现息=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①、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 96(贴现所得款)财务费用 8(贴现息)贷:应收票据 102(目前账面价值)财务费用 2(提足到期利息)②、到期承兑人未支付时:

借:应收账款 104 贷:银行存款 104 ③、到期承兑人未支付、本单位账面余额不足时:

借:应收账款 104 贷:短期借款 104五、五、应收账款

1、商业折扣:应收账款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确认

2、现金折扣:(总价法)

①、购销业务发生时:

借:应收账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100 ②、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

借:银行存款 98 财务费用 2 贷:应收账款 100

3、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17 银行存款 3(代垫运费等)

六、六、坏账

1、坏账损失的确认

有确凿证据表明(如:撤消、破产、资不抵债、现流严重不足等)应收款项确实无法收回时,经股东大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

2、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除有确凿证据表明(如:撤消、破产、资不抵债、现流严重不足、严重自然灾害、3年以上的等)应收款项不能或收回可能性不大外,以下情况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A、当年发生的 B、计划债务重组的 C、与关联方发生的

D、其它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②、预付账款转来“其它应收款”的,提

③、应收票据在未转入“应收账款”之前的,不能提

④、《会计》与《税法》坏帐准备计提基数的区别: A、会计:“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科目余额,不论是否购销活动形成 B、税法:“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余额,仅限于购销活动形成的

3、坏账损失的核算:

①、坏账损失核算有两种方法: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我国规定:必须使用备抵法(金融保险业例外)

②、对本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的理解(以百分比法为例):不管现在“坏账准备”科目余额是多少,在期末必须把余额调整为:“期末应收款项余额×比例”

比如年初“坏账准备”科目余额是300,本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100,000,那么本年应这样做: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坏账准备 200(补足500)

③、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A、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 B、账龄分析法 C、销货百分比法

4、在会计核算上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A、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及时借记和贷记该项应收账款科目,而不应直接从银行存款科目转入坏账准备科目。

B、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应贷记“坏帐准备”科目,而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

5、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引自:郑庆华2001)

①、如果坏账的核算方法由直接转销法改为为备抵法,应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如果在备抵法下,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由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等,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②、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③、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

七、七、预付账款

1、一般应专设“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对于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记入“应付账款”科目,但编表时必须将“预付账款”单独列示。

2、如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不符合预付性质,或无望收到货物时,应转入 “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入”科目。计提坏账准备八、八、其它应收款

核算范围 其他应收款是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第三章 第三章

货一、一、存货的概念

1、核算范围

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受托代销商品

2、以下两项不作为存货核算:

①、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

②、企业的特种储备、国家指令性专项储备二、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1、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几点说明: ①、代销商品问题:委托方、受托方都算作存货 ★★★补充(了解)郑庆华:受托方的处理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代销商品款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受托代销商品作为存货的增项,代销商品款作为存货的减项,同时增减相同金额,对存货金额的影响为零。这是很特殊的处理方法。

②、在途商品问题:主要看所有权的转移

③、未来购买约定问题:不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不算三、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

适用:规模小、品种少、采购少。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

①、发票与材料同时到:

借:原材料 1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17 贷:银行存款 117 ②、发票先到,借:在途物资 1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17 贷:银行存款 117 ******如果有运费:

借:在途物资 9.3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0.7 贷:银行存款 10 材料后到

借:原材料 109.3 贷:在途物资 109.3 ③、材料先到、发票后到:先不入账,待发票到时再正式入账;如果月末发票还没有到,需暂估处理,下月初红字冲回。借:原材料(暂估价)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3、委托加工物资: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入账

①、拔付加工物资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00 贷:原材料 1000 ②、支付加工费、增值税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8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136 贷:银行存款 936 ③、支付消费税(看清计算方法,消费税与增值税计算基础相同): A、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后直接用于销售的: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1000+800)/(1-消费税率)×税率)贷:银行存款 200 B、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后用于再生产的:

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消费税的计算是个难点,一定要理解。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越来越强,这也是为了增强CPA们的执业水平,避免纸上谈兵。(有兴趣可去http://download.esnai.com 去下载我整理的《从厚变薄CPA考试教材2003版-税法》,第三章是消费税,有详细讲解)

④、收回时:

借:库存商品(或:原材料)贷:委托加工物资(转平)

4、投资者投入

借:原材料 1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17 贷:实收资本(股份企业为“股本”)117

5、接受捐赠:

确认价值优先顺序:A、有关凭据上标明的金额+相关税费

B、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相关税费; C、或者该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终值,不是现值)借:原材料(实际成本+相关税费)贷:资本公积(差额)递延税款(实际成本×现行税率)银行存款(相关税费)******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损赠的: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

待转资产价值

6、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取得或以应收款项换入的存货:

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可抵扣的进项税+相关税费。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

①、收到补价:债权的账面价值-可抵扣的进项税+相关税费-补价

②、支付补价:债权的账面价值-可抵扣的进项税+相关税费+补价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可抵扣的进项税+相关税费。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 ①、收到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可抵进项税+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收益-补价

②、支付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可抵进项税+相关税费+补价

8、盘盈的存货:按相同或同类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本

①、发现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四、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

3、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各批收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收货的数量)]÷(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各批收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移动平均法:

存货加权单价=(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原有的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存货加权成本

5、后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五、五、发出存货的核算(实际成本法)

1、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在建工程等)贷:原材料

******如果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项目,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要转出

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

2、出售原材料:计入“其它业务收入”

3、发出包装物的核算

①、生产领用:同原材料处理

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②、随同产品出售

借:营业费用(不单独计价时)其它业务支出(单独计价时)贷:包装物

③、出租、出借

A、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

借:其它业务支出(出租时)营业费用(出借时)贷:包装物

出租、出借金额较大时可分期摊销 B、收到租金,计入 “其它业务收入”

C、收到出租、出借押金,记入 “其它应付款” D、逾期末退包装物,没收押金,借:其它应付款

贷:其它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如果要交消费税(视所包装的产品而定,例如:烟、酒)

借:其它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消费税 E、报废时,借:原材料

贷:其它业务支出(出租时)营业费用(出借时)

4、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①、一次摊销法:领用时计入期间费用

②、五五摊销法:领用时先摊一半,报废时再摊一半

③、分次摊销法:按使用次数分摊六、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一计划成本法

1、规定存货的分类和计划成本。计划成本一般年内不作调整。

2、平时采购时:

借:物资采购 100(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7

贷:银行存款等 117

3、收入存货以计划成本入账、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4、平时领用、发生按计划成本计算,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原材料

5、月底计算分摊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蓝或红数)贷:材料成本差异(蓝或红数)

******郑庆华的总结(2001):计划成本法的关键是材料成本差异,要记住两句话: 发生时(购入时)超支额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额记在贷方;

转出时(发出时)一律从贷方转出,转出超支额用蓝字,转出节约额用红字。

七、七、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的方法

1、毛利率法(主要适用于商业批发企业)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扣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注意该法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应按照其它计价方法(如:最后进价法),先计算月末存货成本,然后倒挤该季度的销售成本,再计算第三个月结转的销售成本。

2、零售价法(商业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平进购进、储存、销售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核算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八、八、存货数量的盘存

1、实地盘存制:主要优点是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2、永续盘存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3、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①、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注意,此科目在结帐前必须转平。两种情况: A、如果已经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转入损益等,不用披露;

B、如果未经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会计应先自行处理,转入损益等,同时在附注中披露;如果次年批准的结果与自行处理不一致,则要调整次年的年初数。②、存货盘盈

借:原材料(包装物等)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可冲减管理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③、对于购进的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净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九、九、存货的期末计价

1、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4、期末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况之一,应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①、市价持续下跌,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回升的希望;

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的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价值;

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5、计提方法:

①、单项法

②、分类法

③、系列合并法

******不可以对存货整体计提跌价准备

6、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

每一会计期末,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来的应计提的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以补提;反之,应冲销部分已提数。

7、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①、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作账务处理。

②、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损失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冲回或转销存货跌价损失,作相反会计分录。处理方法与坏账准备类似

第四章 第四章

资一、一、短期投资

1、范围:主要包括各种证券投资,如股票、债券、基金

2、特征:①、随时变现;②、不准备长期持有。

3、初始投资成本

①、构成: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买价、交易税金、手续费等。

②、两项要排除在初始投资成本外: A、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B、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未到期的,包含在初始投资成本中。

4、收到股利和利息

①、收到上述AB两项的,冲减已记录的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借:现金

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②、其它情况下不确认投资收益,只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处置时才确认收益。

借:现金

贷:短期投资

5、期末计价:

①、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三种方法: A、按投资总体计提; B、按投资类别计提; C、按单项投资计提

②、如果某项短期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必须单项计提跌价准备。③、当期应提的短投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已提数),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处置:现在才体现短投在整个持有期间的总收益 借:现金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单项计提时)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

******总体计提或按类别计提的跌价准备,现在不用管,月底再一起调整。

二、二、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总原则:按支付净额确定。但不包括:评估、审计、咨询费,也不包括已宣告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1、以现金购入的:

初始成本=价款+税+费用-已宣告未领取的股利

2、抵债方式:初始投资成本=债权-坏帐准备+税+费用±收到/支付的补价

3、非货币性交易:

支付补价的:初始投资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税+费用+补价

收到补价的:初投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税+费用-补价±应确认损失/收益

4、由于追加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

初投成本=追溯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追加投资成本三、三、新投资成本

1、收到分配的投资前累积盈余:

新投资成本=初始成本-收到的现金股利

2、权益法下,新投资成本=初始成本±股权投资差额

3、减少股份,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新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权益份额四、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1、适用: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一般来说,<20%;如果虽≥20%,但不具有重大影响时,采用成本法=(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入账价值:以取得时的初投资成本入账

3、投资年度现金股利的处理 ①、如果用来分配股利的净利润是投资前产生的,冲减投资成本。如果用来分配股利的净利润是投资后产生的,确认收益。

②、不易分清的:

借:应收股利(当年现金股利)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差额)贷:投资收益(应享有净利润比例)

4、投资年度以后的现金股利的处理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教材74页要注意的4点,都仔细看一看,理解了;重点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五、五、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1、适用: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一般来说,>20%;如果虽≤20%,但实质上具有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2、账务处理

①、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A、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权益份额 此时,新成本=权益份额 ******如果这个差额是负数,计入资本公积,不存在摊销问题 B、合同约定投资期限的,在期限内摊销;无规定的,10年以内摊销。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成本)(被投企业权益份额)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差额)(差额)贷:银行存款(初始投资成本)借:投资收益—股权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差额)②、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

不管被投企业盈亏,当年分得利润都在 “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科目

被投单位实现净损益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当年净利润比例)贷:投资收益(当年净利润比例)宣布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应得金额)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应得金额)******注意的几个问题:

A、确认净亏损时,以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

******账面价值=投资成本±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跌价准备 B、净损益只通过“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损益调整)”科目

C、亏损时,使账面价值降至初始投资成本以下时,暂停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D、计算净损益份额时,以取得股权后的发生数为基础。

E、应扣除不能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如职工福利基金等。F、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变化前后都是权益法核算),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③、非净损益原因权益变动的处理 A、被投单位受赠的 a.受赠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b.受赠现金: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c.外商投资企业: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待转资产价值

年度终了,在受赠资产交纳所得税后,再按余额转入“其它资本公积”(只有被投企业为涉外企业时这样处理)

B、由于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形成的资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价、拔款、关联交易价差: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几个问题:

①、中止权益法核算时,对中止前实现的净损益,仍按权益法调整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

②、重大会计差错,应追溯调整

③、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改为权益法的,对于新旧股权投资差额应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④、被投单位因变更、更正等调整留存收益的,也按相应期间投资比例计算调整。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

六、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全书重点,这这掌握不了,考场就不要进去了)

1、权益转成本:按账面价值作为新的投资成本。如果分配转换前的利润,冲减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成本)一乙(损益)

一乙(差额)

2、成本转权益: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重点掌握:必考!!步骤要点: ①、对原投资的追溯调整

A、计算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 B、计算应分摊的股权投资差额 C、应确认的收益

D、对以前年度损益的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成本)权益份额

一乙(损益)期间收益一期间差额分摊

一乙(差额)未分摊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成本法下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累积影响数 ******括号里的三级科目不能像这样简写的,这里仅仅是为了排版方便。考试时这样写是不能得分的。

②、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成本)新增权益份额

一乙(差额)新增差额

贷: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额

③、新、旧股权投资差额分别计算:

A、原来:按原摊销计划,在剩余摊销年限内摊销

B、新增:新订摊销计划,在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摊销 ******教材85页例19,非常典型,绝对要吃透七、七、股票股利:

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只是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动。不能确认为收益八、八、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收入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部分处置时,按比例确认。

九、九、长期债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

①、初始投资成本=买价+税金、手续费-已到付息期未领的利息 ②、如果税金、手续费金额较小,可直接冲当期投资收益,不记入初始投资成本

买入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投资收益(或长期债权投资—债券费用)

贷:银行存款

计提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2、溢折价的确定和摊销

①、溢价或折价=全部价款—相关税费—应计利息—债券面值

②、直线法摊销:每期摊销额相等

③、实际利率法摊销:

溢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摊销额逐期增加

折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摊销额逐期增加。

3、利息的处理

①、一次还本付息的:

借: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②、分次付息的:(注意:使用的科目是不同的!)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4、处置:记得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十、十、可转换公司债券

在转换之前,记得提足到转换时之前的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A公司

贷:长期债权投资一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面值)一债券投资(应计利息)十一、十一、委托贷款

1、科目设置:“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二级科目

2、资产负债表中,按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反映。十二、十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

①、有市价的

A、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B、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一年以上 C、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D、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E、被投资单位清理、清算或有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②、无市价的

A、因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被投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B、被投资单位产品不适应市场变化,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C、被投单位因市场竞争,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发生严重恶化,如清理、清算

2、核算:(与坏账准备的核算是一样的)

①、跌价准备分投资项目计提

②、当期应提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已提数),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③、已确认的损失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在已确认损失的范围内转回

④、处理时,涉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的,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第五章 第五章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标准有所放宽)

1、为生产经营而持有

2、使用年限超过1年

3、单位价值较高(没有硬性规定了!)

二、二、固定资产的取得

1、购入: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金+直接归属支出(包装、运输费、安装成本等)A、不需安装的 借:固定资产

贷:现金等

B、需要安装的: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通过在建工程核算,然后转入固定资产。错: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借:在建工程

原材料(工程物资)

应交税金一增值税(进项转出)

应付工资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自建:(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

①、自营工程:主要通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两个科目

A、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试运行收支净额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B、报废或损毁时,净损失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计营业外支出 C、如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竣工决算,再作调整。会计处理: a、进料

借:工程物资—专用材料

贷:现金

b、购进大型设备预付款时

借: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贷:现金 收到大型设备时

借:工程物资—专用设备

贷: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c、领用各种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XX工程

贷:工程物资—专用材料、专用设备

应付工资、福利费

原材料、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d、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②、出包工程:在建工程各科目实际上成为与承包单位的往来结算科目。A、企业按规定预付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时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银行存款

B、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工程

3、投资投资者投入的: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如果投资者投入旧的固定资产,不在账面反映折旧,以净值作为入账价值。

4、租入的固定资产

①、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更不用提折旧

②、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第十五章讲的够细的了)

5、改建、扩建:原帐面价值+改造支出-变价收入

6、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取得的:(看十六章)

7、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看十七章)

8、受赠的:

①、捐赠方提供凭据的,按凭据标明金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②、捐赠方没有提供凭据的

A、存在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估计+相关税费

B、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③、受赠旧固定资产的,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按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

④、会计处理(同样,不确认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 100+各项税费

贷:递延税款 100*所得税税率

资本公积 差额

银行存款 各项税费

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无偿调入的: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必要附带费用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三、三、折旧

1、影响折旧的因素

①、折旧基数;②、净残值;③、年限;④、折旧方法

2、不提折旧的两种情况(折旧的范围扩大了)

①、己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①、年限平均法

②、工作量法

③、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数总和

④、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因此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应当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注意: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4、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管理部门)制造费用(生产车间)其它业务支出(出租业务)贷:累计折旧

5、应当按月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补提折旧。

四、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对比以前:条件真苛刻!)

1、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如果不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发生时就费用化(不计入长期等摊费用了!)

2、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①、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②、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实质性??怎么界定?没法掌握,不考)

③、使生产成本实质性降低

如果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增计金额不应起过固定资产价值的可收回金额。(不一定是全额计入了!)

五、五、固定资产处置

1、变卖:(对外销售)①、先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支付相关税费、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 现金

③、收到销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④、收到保险公司赔偿

⑤、结转清理损益到本期(营业外收支)借或贷:营业外支出

贷或借:固定资产清理

2、对外投资:(今年新变化:也走清理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3、对外捐赠:同对外销售处理方法,净扣益计入营业外支出。

4、非现金资产抵债,(见第15章有详述)

5、非货币性交易换出的固定资产,(见第16章有详述)

6、无偿调出的,先转入清理,然后

借:资本公积一无偿调出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清理

7、盘亏的:今年书上没有这一部分内容了,了解一下吧(现在只剩下一种情况: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盘亏)借:等处理财产损益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8、报废或者毁损等原因而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六、六、期末计价

1、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净值,此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

2、对存在下列请况之一的,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己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②、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己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③、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④、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⑤、其他实质上己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3、会计处理 提取时: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重复: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若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恢复,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发生变化之后,每次都要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并对已经提取的折旧不作追溯调整。

第六章 第六章

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一、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1、不具备实物形态:这是主要标志

2、是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持有的目的是自用,而不是销售

4、获利能力不确定

5、有偿取得二、二、分类

1、可辨认的: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

2、不可辨认的:如商誉(只有外购时才入账)

三、三、账务处理

1、购入: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成本。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与电脑捆绑购入的软件,金额相对较小时,一并计入固定资产;较大时,单独列作无形资产。

2、投入: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

******首次发行股票方式接受的,以投资方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入账。

3、接受债务人非现金资产抵债:(看16章)

4、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看17章)

5、受赠:

①、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凭据上标明的金额+相关税费

借:无形资产 100+X 贷:递延税款 100*现行所得税率

资本公积 100*(1—现行所得税率)应交税金等 X ②、未提供有关凭据的

A、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估计的金额+相关税费 B、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入账

6、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的,注册费、律师费入账。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7、购入的土地使用权,先作无形资产核算,该土地实际开发时再计入在建工程 ******房地产企业:转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8、后续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四、四、摊销:

自取得当月起开始(与固定资产不同),平均摊销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但法律有规定的,摊销期≤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和法律同时有规定的,摊销期≤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

4、都没有规定的,摊销期≤10年 ******尊循谨慎性原则。

借:管理费用一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金一应交营业税五、五、处置

1、出售:将所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或贷:营业外收入)(差额)贷:无形资产

2、出租: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相关费用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六、六、期末计价

1、账面价值全部转销(转入当期损益)的情况

①、有新技术替代,并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②、已过法律保护期限,且不能再带来经济利益

③、其他足以证明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2、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作相反分录。

3、计提减值准备:(比照坏账准备的处理方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七、七、长期等摊费用

(苛刻,不满足条件的,一律进损益)

1、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相关税费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的,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2、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3、不能使以后受益的,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4、注意: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已经不存在了,八、八、其它资产

(掌握为多选题)

1、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

2、银行冻结存款

3、临时设备

4、涉及诉讼中的财产

第七章 第七章

债一、一、应付账款

1、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是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

2、现金折扣:总价法核算。

3、无法支付、无须支付的(划出应收账款),直接转入资本公积二、二、应付票据

具体处理原则同应收票据。

******对于带息应付票据,应计提应付利息,并增加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票据三、三、应交税金

1、增值税(因为是重点,在第四个问题详述)

2、消费税

①、销售应税消费品: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科目

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10(100*10%)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10 ②、用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其他方面

借:长期股权投资(或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③、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具体处理请参见第三章存货

④、进出口产品的会计处理

A、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的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免税的,就不用再计算了

B、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先交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消费税 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营业税

①、其它业务收入的相关的营业税,计入其它业务支出

借:其它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营业税

②、销售不动产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房屋不动产所交纳的营业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③、出售无形资产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4、应交资源税:应税矿产品和盐

①、销售产品或自产自用产品的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的)生产成本(自产自用的)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②、收购未税矿产品的,计入原材料成本

借:原材料等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③、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资源税处理:(可抵扣,类似增值税处理)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贷:银行存款

加工成固体盐对外销售时: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5、土地增值税

范围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它业务支出

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

6、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7、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金”,只有这一个)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8、城建税

①、计算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②、实际交纳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9、所得税:详见第11章“所得税”,按规定先征后返的,冲减收到当期所得税费用。

10、耕地占用税(不通过“应交税金”)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四、四、应交增值税

1、准予抵扣的进项税

①、增值税专用发票

②、(进口物资)海关完税凭证

③、购进免税农产品或收购废旧物资金额的13%的扣除率计算

④、运费7%(免税货物运费不能抵)

2、不抵扣的:未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用于免税项目的;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非正常损失的;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

3、科目设置:

“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专栏“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

4、账务处理

①、一般购销业务

国内采购、进口物资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销售、提供劳务、分配给股东

借:应收账款(应付股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②、接受投资(同时收到增值税发票的)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股本

资本公积

③、接受应税劳务

借:管理费用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④、购入免税农产品(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是计算出来的)借:原材料 8.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贷:银行存款 10 ⑤、视同销售:

委托代销、代销、用于非应税项目、投资、分配给股东、福利、无偿赠送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成本价+计税价格*17%)

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营业外支出

贷:原材料(按成本价转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计税价格*17%)⑥、出售包装物(类似于视同销售)借:现金

贷:其它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⑦、非正常损失,除转销材料损失外,同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⑧、交纳时

A、当月交纳当月的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B、当月交纳以前各期的未交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C、“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下增设“转出多交增值税”和“转出未交增值税”

5、小规模纳税企业

①、购入物资:支付的增值税额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计入购货成本。

②、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按公式“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还原为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借:应收账款 1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6(注意:不用分专栏)

五、五、其它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利息费用按月计提,一般通过“预提费用”科目

2、短期债券:(≤1年)

借:现金

贷:应付短期债券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短期债券

借:应付短期债券

贷:银行存款

3、预收账款:预收业务发生少的企业,可不设“预收账款”科目,直接记在“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但:作报表时还要分开。

4、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时:

借:应付福利

贷:应付工资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应付福利费

5、应付股利

企业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确定并宣告股利分配方案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6、其它应交款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教育附加)其它业务支出(矿产资源补偿费)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贷:其它应交款六、六、长期债券

1、科目设置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债券溢价

—债券折价

—应计利息

2、发行费用>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

发行费用<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时,视同溢价收入,分期摊销

3、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借或贷: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4、折价的摊销(摊销方法:可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

借: 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5、溢价的摊销:做相反分录。

6、计息

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利息(分次付息、到期还本时)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

7、偿还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应付利息(分次付息时、最后一期利息)贷:银行存款七、七、可转换公司债券

1、使用会计科目: “应付债券一可转换公司债券”

2、在转换为股份之前,按应付债券核算

3、在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按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转入股本和资本公积

借:应付债券一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贷:股本

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八、八、长期借款

1、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分情况处理:

①、为购建固定资产地而发生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②、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损益。

③、其它情况,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处理不太一致)

贷:财务费用等

2、划转出去或无须偿还时

借:长期借款

贷:资本公积九、九、长期应付款

补偿贸易:从国外引进设备,再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

1、引进时: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

2、交付验收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还款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等

第八章 第八章

所有者权益一、一、国有独资公司的投入资本

特点:全部为实收资本,没有资本公积。

二、二、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资本

1、初建:投入资本全部记入“实收资本”,实收资本等于注册资本。

2、增资扩股:新股东的出资额大于约定注册资本比例份额部分,记为资本公积。

三、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

1、发起式设立:筹资风险小,筹资费低。筹资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2、募集式设立:筹资风险大,筹资费高。溢价发行的,筹资费用从溢价收入中支付;面值发行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四、四、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

1、资产评估:所有资产以评估价值重新入账、差额扣除递延税款后,计入资本公积。

借:有关资产科目

(调增项目)

贷:有关资产科目

(调减项目)

递延税款

(未来应交所得税)(33%)

资本公积

(资产评估净增值的税后净额)(67%)

2、原有企业净资产折股: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评估后的净资产总额。

3、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①、编制当年1月1日至成立日止的年度会计报表,作为建新账的依据。

②、在评估基准日到调账日期间,资产数量已发生了增减变化,调整时应当区别情况进行处理。

A、原评估资产数量减少,减少部分原评估确认的差额不再调账

B、如资产增加,增加部分按照取得资产的实际价值,确认其账面价值五、五、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1、变动条件:

①、符合资本化条件并报批

②、按法定程序报批减资

2、增加实收资本的三种基本途径:

①、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会计上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②、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会计上处理为: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③、所有者投入;会计上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④、发放股票股利的 借:利润分配—转作普通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

3、实收资本减少的核算原因:A、资本过剩;B、发生重大亏损,需要减少实收资本

①、收购溢价发行的股票的:

借:股本

资本公积(首先减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减完资本公积后再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还不够减时才减本年利润)贷:银行存款

②、面值发行的:

借:股本

盈余公积(直接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还不够减时才减本年利润)贷:银行存款六、六、资本公积

******区别:形成来源不同:A、资本公积:投资者投入 B、留存收益:利润转来

1、股本溢价

形成:投入资金超过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形成。

借:现金

贷:股本(股份公司)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股份公司)借:资本公积(非股份公司)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非股份公司)******发行费用大于股票冻结期间利息收入部分,先减溢价,剩余作长期待摊费用

2、股权投资准备

三种形成原因 ①、: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企业受赠

②、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

③、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企业权益份额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为负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X(股权投资准备)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出售或转让股权时确认,转入其它资本公积,之后才可用于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3、受赠现金:可用于转增资本(内资与涉外企业的区别)

借:现金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外商投资企业:(要交所得税的!)

借:现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年终清算时,按实际应交数与计提数的差额调整: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4、接受非现金资产损赠

①、受赠时:

借:资产 100 贷:递延税款 100*税率 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差额

此时的资本公积不能转增资本,待处置后转入“其它资本公积”后才能转增

②、处置时:

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5、拔款转入:当拔款项目完成时,借:专项应付款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留待以后作为国家股转增资本)

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借:银行存款 外币*现行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差额

贷:实收资本 外币*约定汇率或现行汇率

7、关联交易价差:因关联交易显失公允而视为对本公司的损赠。这部分资本公积不能用于增资,也不能用于补亏,待上市公司清算时再处理

8、其它资本公积

以上情况以外的,各准备项目转入金额,包含豁免的债务。

借:有关科目

资本公积—以上各项准备

应付账款

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在资本公积中有三个明细项目不能用来转增资本,即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和关联交易差价。

七、七、盈余公积

1、盈余公积的组成

①、法定盈余公积:按本年净利润的10%提取 ②、任意盈余公积:由股东大会决定

③、法定公益金:按本年净利润的5—10%提取

2、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3、盈余公积的用途

①、补亏:不必作专门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②、增资:转增资本后剩余部分不得少于转增后注册资本的25%

借:盈余公积(派送新股)

贷:股本(股票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不论正负)

③、发放现金股利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3、公益金的用途:集体福利设施、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账务处理:按照规定以法定公益金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为了反映剩余的可使用公益金数额,以实际使用数额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福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在处置时,原分录冲回 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八、八、未分配利润

科目设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方反映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为未弥补亏损九、九、弥补亏损

1、以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未弥补亏损时,不需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

2、制度规定企业在发生亏损以后的五年内可以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贷:本年利润 100

3、以前年度的亏损5年内未弥补完的,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十、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对以前年度会计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1、不调以前年度账,只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归集所有调整事项,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不调以前年度报表,只调整本年度报表的年初数

第九章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一、一、收入的分类

1、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分:

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

其它业务收入:(比重小)主要包括转让技术、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收入等。******注意: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的范筹二、二、商品销售收入

1、确认条件(必须同时全部满足)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A、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例如大多数零售交易)B、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的情况: a、发出商品与合同不符,又未根据条款弥补 b、代销的,取决于受托方的收入是否取得 c、尚未完成安装或检验

d、合同中规定了退货条款,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 C、仅保留次要风险的,如满足以下②③④条,应确认收入。

②、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账务处理

①、商品已发出,发票已开,暂不确认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交税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销项税额 1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②、有现金折扣的情况:先以总价法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收到货款时,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 115 财务费用 2 贷:应收账款 117 ③、代收款项的处理:直接计入负债科目,不计入收入,3、特殊销售业务

①、需要安装检查的销售:安检完后确认收入;如果安检较简单时,发出进就确认

②、附销售退回条件的:

能够合理估计的部分,确认收入;可能退货部分,不作收入,仅做发出处理

不能合理估计的部分,期满确认

③、代销:

A、视同买断方式:跟据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B、收取手续费:按委托方价格出售,只收取手续费;受托方按劳务收入对待

④、分期收款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⑤、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发出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 回购价大于原价的利息分摊(可看作是一种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 10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10 回购时:

借:物资采购 1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 贷:银行存款 128.7 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30 贷:物资采购 30 ⑥、售后租回

A、如果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售价与账面价值差额,记入“递延收益”,按折旧进度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B、形成经营租赁的,“递延收益”按租金支付进度比例分摊。

⑦、房地产销售

******有建造合同的,按建造合同原则处理

法定所有权转移的,风险和报酬未转移的情况:

A、合同规定,仍有责任实施重大行动,行动之后再确认 B、有重大不确定因素存在,待消失时再确认收入

C、售后,仍有某种程度的继续涉入,涉入期间不确认收入

⑧、以旧换新:销售的新商品,按销售处理;换回的旧商品,按购进处理

⑨、现金折扣:按总价法核算,实际发生时再计入财务费用

⑩、销售退回

A、未确认收入的退回: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B、已确认收入的退回:冲当月收入、冲成本

a.本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b.以前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非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c.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按日后事项原则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d.销售退回包含折扣时,应相应冲减

三、提供劳务收入

1、不跨年度的,按完成合同法确认

2、跨年度的

①、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包括: A、总收入、总成本能够可靠计 B、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 C、完工程度能够可靠确定

本期应确认的=全部*目前完工程度—已确认的②、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收入=预计可收回金额;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差额就是本期损失

C、不能得到补偿的,不确认收入,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

③、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

4、特殊交易劳务

①、安装费收入:与商品分开的,按完工百分比法确定;或与商品销售同时确认。

②、广告费收入:媒介拥金发布时确认,制作拥金在制作完成时确认

③、入场费收入:活动发生时确认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让渡资金使用权收入一利息收入

借:中长期贷款

贷:活期存款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2、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使用费收入

①、一次付清,不再提供后续服务的,收到时一次性计入收入

②、一次付清,提供后续服务的,分期确认收入

分期收款、分期确认收入

五、建造合同收入(2003有变化,关注一下)

1、建造合同的四个特征:了解一下,能做选择题就行了

2、类型:固定造价合同、成本加成合同

3、合同分立与合同合并

一组合同,符合合同分立条件的,必须分开处理;符合合同合并条件的,必须合并处理

①、合同分立,同时需满足:A、B、C、掌握标准:能做选择就行

②、合同合并

4、合同收入组成内容 A、初始收入 B、变更、索赔、奖劢形成的收入

5、合同成本组成内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6、确认和计量(类似提供劳务收入)

①、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用完工百分比法

②、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不能得到补偿的,费用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不确认收入

六、期间费用

1、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可不设“管理费用”科目,并入营业费用核算。

2、营业费用: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手续费

七、利润

1、利润的组成: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2、营业外收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①、营业外收入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没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受赠、债务重组、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这些计入的是资本公积。

②、营业外支出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提取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时间自己总结一下:八大准备都是计入哪个科目的?

3、投资收益

4、补贴收入

①、增值税退税:在实际收到退回的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补贴收入

②、国家规定,财政扶持的:

期末计提:

借:应收补贴款

贷:补贴收入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

5、所得税(具体处理在11章讲)

七、利润分配

(今年教材对于这一部分,一带而过。不知什么意思,补充一点,为了便于以后有关章节的学习)

******12个二级明细科目:

其它转入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储备基金

erp原理论文 篇4

博仁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家庭小家电生产企业,注册资本达二个亿,其主要生产电饭煲、电饭锅、电火锅、电炖锅、榨汁机、微波炉等系列产品达70余种,年销售额在十个亿左右。公司从成立就非常重视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现公司拥有注塑机、铣床、磨床、车床、冲压线、自动检测线及各种检验测试仪等先进生产设备80余台,另有十余条先进的生产线。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高层管理者发现越来越难掌控公司的事务,生产成本据高不下,销售利润提不上去,规模效应无法体现出来。公司高层管理者,已经发现了这一管理瓶颈。公司老总四次去取经后,发现很多这么大规模的企业,都用了ERP系统来管理公司的事务,有些还取得了不错的成功。为此,博仁电器有限公司的屠总决心也要在公司开展ERP项目,用信息化工具来帮助自己公司的提升。

项目进度:初识ERP

屠总从其他公司取经回来后,马上召开各部门经理会议,商讨在企业内开展ERP项目事宜。但是,各个部门经理,包括屠总自己,对ERP的认识都非常的缺乏,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误解。他们主要存在如下疑惑:

一、ERP是软件 OR 管理工具?

一说起ERP,各个部门经理都认为这只是一个软件,跟WORD、EXCEL一样,没什么区别,最多比它稍微复杂一点而已。所以,他们一致认为,ERP只要交给信息部的人负责就可以,信息部的人学会了,再回来教他们即可。

顾问评论: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ERP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确切的是,是个工具的集合。在ERP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管理工具,如物料需求计划模型(MRP)、安全库存管理思想、产品与排程管理、质量控制流程、成本计算规则等等,这些工具在上ERP以前,由于手工统计、计算的限制,在没有信息化工具帮助的前提下,其应用的不是很好。有些企业只用他们的简化方法计算,结果跟实际偏离太大,有些企业甚至不用这些工具,而纯粹靠经验来管理。

若现在把ERP交给IT部门负责处理,则顾问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项目必定以失败告终。先不说没有实际公司管理经验的IT人员能否把这些工具吃透消化然后再教各部门人员,就那其中任何一个工具来说,若没有企业员工的配合,IT人员也无法把他应用的好。因为ERP中任何的一个管理工具,都有一支或者几支管理流程与之配套,如MRP的计算,就有物料管理流程、销售定单管理流程、提前期管理作业等等,只有这些都管理好了,MRP的运算才能够准确。而这些若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能够做到吗?

所以说,ERP与其说是一个软件,还不如说是一个工具,一个管理企业的工具,更加不会误解。若把ERP当作一个软件来用的企业,百分只九九都会失败。剩下只能叫上帝保佑了!

二、ERP是帮企业赚钱的 OR 帮企业省钱?

屠总有种惯性的思维,就是要开始某项投资时,总会考虑这项投资能够给企业赚多少钱,这是商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是,当屠总问起ERP我投入100万进去,他能给公司赚多少钱呢?恐怕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种思维,用到ERP项目上来说,有点牵强。

顾问评论:

企业投资某个项目,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其带来收益,但是,收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即我们通常说的给企业赚钱;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给企业投资者增加利润。从这方面钱,若说是赚钱,也可以说得通。但是,我们平时都强调ERP是一个帮助企业省钱的工具,因为其主要的成本,是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如通过BOM管理、MRP运算、安全库存与采购计划管理,帮助企业降低存货水平,降低存货成本;通过质量管理控制,进货与出货检验程序,减少不良率的发生,降低返工成本,减少客户扣款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达到增加企业收益的目的。

但是,若高层领导者只关心ERP如何帮企业赚钱,如何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如何帮助企业开发客户,那么高层领导者要失望而归,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入错了门,ERP在帮助企业提高销售收入、帮助企业开发客户方面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若企业管理者,在实施ERP项目之前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最终会误入企图,走上ERP项目的不归路。

三、ERP适应企业 OR 企业适应ERP?

把ERP当作软件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一味的强调让ERP软件来适应企业的现有流程。博仁电器有限公司在讨论现有流程的合理性,是否要进行流程重组的问题上时,大部分人对现有的管理流程非常满意,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更改,要把现有的流程一成不变的搬到ERP中去。

顾问评论:

若说月亮是国外的圆,肯定要被大家扔臭鸡蛋。但是,若说月亮是国内的圆,空白也是不对的吧。但是,现在博仁电器有限公司就在犯这种错误。一味的肯定自己现有的流程,不愿意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任何改变,这对ERP项目来说,是致命的。

ERP是种套装软件,其至所以被管理学者看好,主要是因为其套装软件中,包含着许多身经百战、多家企业尝试过的成熟的管理流程,这些流程在其他公司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ERP本着成功可以复制的理念,要通过这些标准流程来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改善流程。若企业不吸收这些成熟的管理思想、管理流程的话,那上ERP根本是无用功。

不经过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就无法取得ERP项目的成功。这是ERP业内公认的一句真理。所以,企业若不想业务流程重组,不想改变现有流程,那还是乘早放弃上ERP项目的的打算。等到自己有改变公司管理流程的决心与魄力时,再来提ERP项目。

四、流程驱动 OR 需求驱动?

屠总在交流会上,还提出了到底是应该流程驱动还是需求驱动的问题,可见,屠总在ERP上还是比较用心的,找了不少的资料。但是,这两个概念其实大部分是商家操作的概念。

顾问评论:

随着ERP的深入发展,各种专有名词满天飞,让本来就对ERP知之甚少的企业用户门,更加无所适从。其实,流程驱动与需求驱动,两者的区分没有实际的意义,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操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如在会计学上,我们讲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不就是核算与监督吗,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而企业需求与流程就好象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一样,需求是基础,流程是用来保障需求的实现,若没有了需求,就好象监督没有了对象,流程也就无从谈起;若没有流程的保障,需求就好象没有绳的野马,会四处乱窜,伤人伤己。所以说,没有谁驱动谁的说法,流程与需求,对ERP来说,都重要,或者说是互相驱动,需求促进流程的改善,流程的改善促进需求的的实现。

所以,企业在考虑上ERP时,不要被这些花哨的概念所迷惑,而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看ERP产品能否真正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五、20/80的困惑

屠总还对另外一个问题感到疑惑,就是很多企业在谈到ERP实施时,都提到了20/80原则,即只要用ERP管理好企业20的流程就能够给企业创造80%的利润。

顾问评论:

20/80原则是比较实用的原则,其反映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企业的销售利润,基本上是企业的20%的客户创造的;而20%的销售员的销售业绩占整个销售团队业绩的80%。这是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至今没有人能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但是,其是确实存在的,并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决策。

而在ERP实施中,也贯彻这个原则。这是因为ERP项目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实施时,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个运作及员工的利益,所以,会受到他们强大的阻力。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用户尝到ERP系统的甜头,如何才能让他们最快的接受系统,如何才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才能降低系统变革时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这是企业同顾问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实施ERP时,第一阶段就要抓住这影响企业生存的20%的重点、难点需求与流程,ERP先帮助企业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效益体现出来了,则自然而然,员工就比较容易接受系统,项目的阻力也就会少的多。

erp原理论文 篇5

现在对于物料编码的资料也比较多,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如一物一码等原则笔者在这里就不再阐述,笔者这里着重根据自己的工作经理,谈谈物料编码的十条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一、物料编码应反应分类。

编码的主要用途是帮助用户进行检索,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呢?读书管读书的检索方法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检索时,都是按大类、中类、小类检索的。如要查询一本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可以通过文学(大类)、小说(中类)、古代(小类)找到对应的书架,然后在去找相应的读书,这大大的减少了我们检索的范围,提高检索的效率。

在ERP系统的物料编码中,我们可以成功的借鉴这种做法,把物料的分类信息加入到物料编码中。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只把物料的大类信息放入到编码中,如有的企业,因为物料比较少,只把物料分为包装材料、零件、成品三大类,则可以分别用B、L、P三个英文字符作为编码的第一位,用来区分物料编码的种类;而有的企业,因为原材料比较多,在管理中,分为了大中小类,如在零件这个大类下,又区分为木材制品、钢材制品,而在钢材制品下,又区分为螺丝套件、剪刀等小类,如何,就可以把大中小类的物料编码都放入到物料编码中去。

如此编码,当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包装材料信息时,只要输入包装材料的分类码,如B,再加上一个通配符(有些ERP系统查询时,自动支持模糊查询,不需用户输入通配符),则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包装材料信息。编码原则如此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查询的需要。

二、编码应考虑扩展性的需要。

企业不断的在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增加,其物料也会随之迅猛的增加。所以,杂设计物料编码时,也要考虑的未来的扩展性问题。

一般,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利用流水码来解决扩展性的问题。如我们把产品分为大中小三类后,并通过两位流水码来表示具体的物料,如LGJ01表示某种款式的剪刀,但是,若现在企业中,剪刀已经有了90款,而未来预计还可能有20款剪刀,怎么办?若把最后的流水码设置成为2码的话,最多只能表示99种款式的剪刀(不考虑流水码00),而实际有11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把流水码的长度增加,增加到3位,这就可以表示999款剪刀。

同时,大中小类的类别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企业小类分的细的话,可能26个英文字符还用不够,怎么办呢?也通过流水号来实现,如可以用两位来表示小类,其中,第二位表示小类,如,LGJ1-001,第一位表示大类零件,第二类表示中类零件,第三类表示小类零件,如此,就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多少有别,巧用“其他”分类。

在考虑到物料的分类过程中,有时候一个小类只有一个物料,甚至一个大类都只有一个物料,针对这种情况,若给其一个大类或小类编码的话,给人一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感觉。我们在编码时,没有必要为这种罕见的物料进行专门的编码。完全可以把这些罕见、少用的材料合并在一起,用其他类来表示。

一方面,可以减轻用户记忆的压力,毕竟要记住这些意义不大的字符,有点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其物料比较少,而且不经常用,把他们归为一类,不会影响用户的查询效果。

利用其他分类,就给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企业若在物料编码时,给每个种类的物料都编一个其他的分类,则,把一些常用的零件按其正常情况分类,把罕见的材料、不经常用到的材料和很难分类的材料,都合并到其他类中,可以减少用户很多的工作量,并且使用效果不会受到影响,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四、编码信息不能够反映材料的具体信息。

我们说的物料基本信息,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物料的种类信息,如包装材料还是零件;另外一种是物料的具体信息,如其规格、尺寸、颜色、供应商等等。我们在物料编码中,要把种类信息纳入其中,而对于物料的具体信息不应该纳入其中。

有些用户,喜欢把物料的供应商放入到编码信息中去,如此的话,看到编码就知道该下个哪个供应商。这看起来是蛮方便的,但是,实际上,会产生其他很多的错误。

如当该零件有多个供应商时,则会需要编写多个编码,供应商越多,编码越多;其次,当该零件多个供应商没有区别,每个客户都可以使用时,则编写BOM会遇到麻烦,不知道用哪种零件为好,虽然,可以指定一个供应商为默认的供应商,其他的作为替代件来解决,但是,这也与企业实际管理有点差异,替代件的话,永远会只在被替代件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而有是企业需要进行供应商之间的平衡,若如此编码,ERP系统就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可见,若把物料的具体信息放入到物料编码信息中去,企业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般情况下,只有客户指定需要某个供应商的零件进行生产,才会考虑把这个供应商的信息放入到编码中去(有时候,有些客户会出于种种原因,如企业某个供应商是其子公司等原因,要求企业指定有某个供应商的零件),遇到这种情况,企业为了管理上的准确问题,可以把这些材料分离出来,进行独立的编码,把供应商的代码也可加入到物料信息的编码中去,除此之外,不要尝试把供应商信息纳入到物料的编码规则中去。

物料的其他信息,如颜色、规格等,也如同上面的例子,一般也是不纳入物料编码的规则为好。

五、最好不使用中英文结合的编码方式。

打中文速度快,还是打英文速度快?当然是英文速度快。

打中文准确率高,还是打英文准确率高?当然是打英文准确率高。

中英文混输快,还是光输入英文或者中文速度快,并且准确呢?当然是后者快而准确。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在编码中,加入几个中文汉字呢?

有些企业由于用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平时不怎么接触英文,所以,在物料编码时,他们希望通过利用中文来进行表示,

这在实际工作中,非常的不方便。

一是打汉字比较容易出错,如用拼音打字时,普通话不标准的话,把尺(chi)打成了ci,还找不到尺这个字呢。一不小心输入了次,还找不到对应的物料,那不麻烦。

二是速度慢,查询我们要求的就是快而准确,若我们在输入编码时,非常的费时,而且容易出错,那我们要物料编码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物料编码时,我们一般都不建议用户利用中文汉字来编码,这不是说我们鄙视汉字,而是因为汉字输入比较麻烦。

当然,若企业用户对于英文不是很熟悉,我们可以使用最原始的拼音来进行编码,取每个汉字的第一个字符,就可以进行编码。如包装材料,我们可以用拼音字符B来表示,辅助材料我们可以用F来进行表示等等。

其次,在进行物料编码时,我们若采用中英文或着汉字跟拼音结合的方式,更是大忌。切不说汉字输入麻烦,每次进行中英文或者汉字与拼音的切换,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六、在编码信息中,避免使用特殊符号。

有些人大概QQ等软件工具用习惯了,时不时的喜欢用特殊符号来进行说明,来强调某些东西。如有的用户喜欢利用@符号来进行区分相关信息,如零件的分类信息。有一家客户,其从事电子通讯产品的生产。他们在编写编码原则时,把其他难以分类的材料都归属到其他类,用@符号来进行表示。这个符号看起来很时髦,其实,输入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对于平时不怎么接触电脑的人来说,看看容易,输入难呀。

还好在键盘上还直接有,就是输入比较费力一点。有些客户在做表单时,更喜欢用希奇古怪的符号,如键盘上根本没有的符号,他们以前在利用WORD进行物料编码时,可以通过WORD的插入特殊符号时间,如上下标等来表示物料信息,而在ERP软件中,很难支持这一点。所以,企业在物料基本资料的整理时,要能够规范一下物料编码。把这些不规范、难以输入的编码,都剔除掉,用简单易行的编码,取而代之。

七、长短应适中。

物料编码不应该太长,若太长的话,一方面是不容易记忆,要用户记住一长串没有互相没有联系的字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把痛苦强加在用户身上,不然,到最后,他会加倍的还给他们。另一方面,进行输入查询也比较麻烦。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编码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2位,若像身份证这样18位的话,输起来够让人头疼的。

那如何能够使得长度不超过12位呢?用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物料编码中,编码时,不要想把全部信息都纳入其中。在上篇文章中,笔者也强调过,在编码时,只要考虑物料的大中小类即可,如此的话,12位已经足够使用;若把物料的颜色、尺寸、供应商等信息都包括进去的话,20位都不够。

2、在物料编码时,每一为都要仔细考虑,这时候不要怕被别人说小鸡肚肠。在满足扩展性要求的基础上,位数越少越好,能够7位解决的,就不要用8位。别看只差一位数字,要知道物料编码在ERP各个功能中都要用到。根据有人统计,一个采购员用户在修改采购单、库存查询、对帐等操作时,平均每天需要用到的物料编码都是数以百计的,有的更达到千次的使用率,若这么累积下来,看看一天要多输多少字符,若每个编码都节省一个字符的话,一个月下来,可以节省多少时间。

3、可以为不同种类的物料设置不同的编码长度。企业在设置物料编码规则时,可以为不同的物料设置不同的长度,没有必要为了统一而把一些无用的编码加入其中。如企业某种物料的编码至少要11码,而有的物料只需要9码,则为了追求统一,把这种物料的编码加入两位没用的编码,而达到11码时,是没有必要的。

4、同类产品编码务求统一。对于同一种产品的编码,长度最好一致,这主要是出现在流水码的问题上。如把01简写成1等,这些做法不是很合适。因为若长度一致的话,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一些简单的错误,如漏写一码等明显错误。

八、应有防错功能。

各位对于身份证号码应该都比较熟悉,如身份证号码339005197805051818,18位为效验位(识别码),通过复杂公式算出,普遍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所以,在编码时,最好也能够具有自动防错功能。

1、能够根据类别等信息,自动判断物料编码的生成是否符合规则。这一般都是根据系统的功能加以区分。如把一材料分为零件、钢制品、螺丝大中小三类,分别为L、G、L代表,则人工输入编码后,系统就会帮助用户判断该材料的大中小类别分别是什么,提醒用户输入是否准确。

2、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身份证一样,只要用户按照前面的信息输入相关的内容,ERP系统就会根据某种算法,生成一个校验码,并依附在原由的编码后面,以保证物料编码的准确性。

ERP系统为什么要提供这个功能来保证物料编码的准确性呢?为什么其他的内容没有这个功能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深刻了解物料编码准确性,对于ERP系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九、应容易记忆。

物料编码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帮助用户快速的查找物料的,若用户不知道该编码代表什么产品、代表哪类产品,那物料编码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所以,物料编码在编写时,要考虑其如何才能快速被用户了解并被他们接受。

有些企业喜欢用数字来进行编码,这我不是很赞成。如用10表示零件,20表示包装材料;10表示零件下面的一个小分类钢制品;最后两位流水码。如某个零件的编码即为101001。这个编码看起来比较难接受,也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刚到公司的新员工,到企业的材料多、众类细的时候,不好记,也就会影响其推广。

笔者喜欢利用英文字母或者拼音字母结合阿拉伯数字使用,如此即方便记忆、理解,输入又比较方便。如LG1001,第一位L表示零件,第二、三位表示钢材制品,001表示流水号。用了拼音后,只要对用户讲解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一般就不用特别的去记忆,用户就会知道某个代码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erp原理论文 篇6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简称ERP)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 就一直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派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构建基于ERP实施动机视角下的关键成功因素模型, 并以新亚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 从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 并为其它未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系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ERP实施动机视角下的关键成功因素

在ERP实施动机的研究方面, 结合我国企业ERP实施现状和相关研究, 可把ERP实施的动机总体分为以下四类:经济类动机、战略类动机、运营类动机和社会类动因。

而对于ERP系统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 研究成果较多, 相关学者包括国外学者Welti, Bingi, Zhang等以及国内学者仲秋雁、张喆等, 由于篇幅限制, 本文总结以上学者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 并对所有文献中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按照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序, 分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项目实施团队、业务流程再造、员工认可和参与、数据准确性。

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决定了ERP绩效的实现, ERP绩效的实现是ERP实施成败的重要评价标准, 由此可见, 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最终可以影响企业系统实施的成功水平。

造成ERP系统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人员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包括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动机, 企业投资ERP系统的动机对系统实施成功评价的标准有着重大的影响 (王汉新, 2006) 。因此, 本文认为ERP的实施动机将会影响/决定部分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 进而影响ERP实施的成功。

结合ERP实施动机、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以及我国企业ERP实施的实际情况, 并在与多名具有丰富ERP实施经验的专家顾问进行交流和沟通后, 得出ERP的选型、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项目实施团队、业务流程再造、员工认可和参与、数据准确性是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 而ERP实施动机决定了ERP的选型和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程度。

二、案例研究

2.1新亚公司ERP实施前的管理问题

新亚公司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制造口腔正畸材料的企业, 产品的生产模式是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这种模式产生的问题有:1、物料管理难度大, 手工排产困难, 响应速度慢;2、订单处理量大, 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责任相互推诿;3、大量的技术文件、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同时, 在新亚公司内部, 产供销的各个部门之间相对独立, 造成部门信息延迟不畅、各部门的协调困难, 最后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生产计划排单困难、人均产能工时不均衡、物料投入多、部门间经常因传递的不及时导致订单延误多、各部门数据统计周期长且准确率不高, 品种多追溯困难、成品库存较大并占用大量资金等大量问题。

2.2新亚公司ERP实施过程

借鉴Parr和shanks (1999) 对于ERP实施阶段的划分, 本文将新亚公司ERP实施项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新亚公司通过与各软件供应商接触后, 对比国内外软件的优缺点, 结合新亚公司的内部现状领导层决定选用国内ERP开发商开发的软件, 且在神州数码ERP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并由其进行实施。

在ERP选型完成之后, 新亚公司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为核心的项目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还包括公司执行总裁、总经理、部门经理等公司核心人员。在指导委员会的一致讨论下, 选择了具备一定IT知识且沟通能力较强的公司总经理为ERP项目实施的项目组长, 三大部门经理担任项目副组长负责监督和协调, 各部门副总经理担任项目组一级成员负责落实和绩效评价。

2.项目阶段。项目组副组长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 参与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且项目得到了公司项目组组长的全力支持和充分授权。项目组在ERP项目实施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任何阻碍或存在故意抵制ERP项目实施的, 一律约谈责令其改正或撤职处分, 对于积极配合的部门和成员按绩效评价标准给予奖励, 每月评选出一名项目实施工作积极分子给予公开表扬和奖励。

此外, 总结项目经历及调研, 发现新亚公司在ERP项目实施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项目实施团队采取的对应解决方案如下: (1) 数据基础薄弱。鉴于此, 项目实施团队做了大量工作来对基础数据进行信息化和标准化, 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结构从而明确信息结构,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员工对ERP认识不够导致缺乏对ERP的认同, 部分员工采取有意无意的对项目实施抵制。为此, 项目实施团队专门针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多次ERP培训。 (3) 业务流程再造受阻。ERP的实施必定需要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定义和梳理, 从而准确规划出各部门的岗位职责。

3.提高阶段。项目提高阶段是ERP系统的应用阶段, 该阶段是对系统进行评估、优化、维护的阶段。

2.3案例分析与小结

1.动机分析。在本案例中, 新亚公司引入ERP的目的是借助ERP系统理顺管理问题及其软件功能来规范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管理, 实现对生产物料的采购、流转、流程管控进行精确表述, 从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 新亚公司ERP实施的动机主要是经济、战略和运营的角度。

2.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在ERP实施动机的影响下, 结合公司自身的实施基础, 新亚公司选择了国产神州数码ERP, 新亚公司ERP实施项目的成功证明公司ERP选型的成功, 也正是ERP成功选型成就了ERP项目的成功。因此, ERP的选型是新亚公司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 在ERP实施过程中, 公司始终将ERP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行, 由项目组长领导的项目实施团队,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最为棘手的基础数据、业务流程再造及员工抵制问题采取了高效的解决办法, 从而保证了ERP项目的成功上线。因此, 高效的项目实施团队也是新亚公司ERP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业务流程再造的顺利进行以及ERP项目获得员工认同也是促进ERP实施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三、总结与建议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基于ERP实施动机视角的关键成功因素, 结合新亚公司ERP实施项目的实践, 证明ERP实施动机决定了ERP的选型、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程度, 结合业务流程再造、项目实施团队、数据准确性和员工认同, 共同构成了新亚公司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基于研究结论, 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作为其他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ERP系统的中小企业的参考: (1) ERP系统实施前要对企业进行调研, 识别ERP系统实施的动机, 对实施动机的类型和强度进行划分。 (2) 在明确ERP实施动机的基础上, 把握ERP实施动机与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ERP实施成功率。 (3) 企业在进行ERP选型的过程中, 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来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ERP系统。 (4) 企业管理应通过一些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参与到ERP实施中。 (5) 建立高效权威的项目实施团队。

参考文献

[1]曹群.DF集团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2]王汉新, 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员行为分析[J].商业IT, 2006.

[3]张喆, 等.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 2005 (12) .

上一篇:金属焊接与切割试题下一篇:办公室文员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