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2024-08-05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1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县各级党组织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妇建,有力地推进了妇女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党建妇建互动并进的生动局面,为建设经济强县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XX县妇联2014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50个行政村,50个村均成立村妇代会,设有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9个社区于2008年正式成立,均设有妇联主席,组建率达100%。兴平乡妇联、尉犁镇妇联分别于2010年、2011年被授予自治区级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兴平乡达西村于2012年被授予国家级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古勒巴格乡库克喀依那木村、兴平乡统其克村、尉犁镇努尔巴格村于2011年被授予自治区级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二、妇联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居民和村民的做法

村民自治是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活动,是国家赋予广大村民参与本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民主权力,在2011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县妇联主动与基层办沟通,要求每个村至少选出一名妇女进村委会班子,选举过程中县妇联领导一直在做工作,选举也得到了广大妇女的支持,目前我县尉犁镇阿牙克村党支部书记是女性,村妇代会主任全部进村两委班子。

三、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社区妇联组织建设情况:XX县现有9个社区(2008年新成立社区5个),其中尉犁镇7个,团结乡2个,2008年5月,经过县委的调配,从各单位抽出干部50多人进入社区工作。现每个社区均配有书记1人,主任1人,妇联主席1人,组建率达到100%。同时将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纳入社区党组织建设当中,签订了责任书,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

目前每个社区平均有10人;书记、主任、计生宣传员、社保人员、民政助理员等职位是专职的,妇联主席、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残联等职位有专职有兼职,均为正式干部,享有事业编制,每个社区办公场地为15平方米以上,都能正常开展工作。女干部占社区干部的70%。

(二)我县社区妇女组织开展工作情况:

(1)加强对社区妇女的宣传引导,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社区妇代会以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充分发挥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工作优势,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

(2)推进“文明家庭工程”。结合“六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特色家庭活动,培养城市居民的文明卫生习惯,美化社区环境,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团结友爱,使“五好文明家庭”在标准和内涵上具有先进性,体现时代性,突出特征性。(3)推动“平安家庭”的创建活动。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4)实施“女性再就业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各社区联合镇社保所开展“零就业家庭工程”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女性就业活动,分组分批对就业女性进行免费培训,帮助下岗妇女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为下岗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服务,鼓励她们自主创业。

(三)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兼职较多,有顾此失彼现象。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宽、压力大,社区妇代会都是兼职的,大部分兼计划生育、民政、劳动保障等工作,常常是疲于应付,存在着顾此失彼现象。二是经费困难,开展活动较难。社区都是由县财政定额拨款,因要开展的活动很多,但因经费问题使很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受到限制,凝聚力相对减弱。三是工作对象复杂,存在工作缺位现象。社区内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流动人口等等,工作对象复杂,使社区开展工作难度大,如部分企业,不支持社区工作,不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等。四是希望上级妇联加大组织社区妇女工作培训力度,明确工作职责、任务。

四、“妇女之家”建设情况

(一)加强妇女之家建设

认真开展妇女思想状况调查、抓好区州县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村社区督查工作,充分加强对各乡镇、村(社区)“妇女之家”的管理,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阵地作用,各村、社区利用“妇女之家”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创业技能、传帮带致富、文艺演出、培训等各项特色活动27次,推进社会和谐。目前,58个村、社区“妇女之家”达到全覆盖,“妇女之家”已成为广大妇女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其中达西村“两委”班子每年为“妇女之家”落实活动经费1万元以上,明确要求每季度召开妇女委员会工作会议1次、组织妇女开展活动2次,每年开展农村妇女 实用科学技术、健康知识培训至少2次,促进了其他村、社区“妇女之家”特色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完善妇女维权机构建设

积极构建和完善妇女维权机构建设,推进乡村妇女信访代理员队伍建设,与司法、卫生等部门联合成立各类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服务机构,为受害妇女儿童提供救助。与综治、司法、法院等部门联合召开了1次妇女维权协调会,与多部门联合开展妇女维权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作用。截止目前,县妇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件,结案率达100%。从来信来访性质看:家庭暴力18件,占婚姻家庭类100%,使妇联的信访窗口成为咨询法律、化解矛盾、倾听诉说、解决难题的场所。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

做好禁毒日、碘缺乏等各类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制七进”宣传活动10场次,基本实现了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宣传全覆盖。联合巴州妇联、综治办、司法局开展“法制进乡村、社区”暨大接访活动,围绕“法律温暖、家庭幸福”、《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维权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生动讲解,现场对100余名妇女提出的赡养、婚姻、民事纠纷、妇女维权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来自各部门、乡镇、村(社区)的8000余名妇女聆听了讲座。将维权周活动与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相结合,深入乡村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12338妇女维权热线宣传,举办基层妇女干部维权能力培训班11期,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五、党群共建,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完善基层组织

(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加强“党建带妇建”,乡镇党委班子、村、社区党支部听取乡镇妇联、村(社区)妇代会妇联工作汇报不少于1次,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100%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有办公桌椅、电脑,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上墙。村妇代会主任中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经纪人资格的比率达40%,致富带头人比率达95%。

(二)加大妇女干部素质教育

认真实施“十二五”妇联干部培训规划,联合县人社局、教科局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科技活动周活动15场次。深入各乡镇组织农村妇女开展远程教育培训8次,对女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13次,参训人员达1500余人。推荐9名基层妇联干部参加疆内妇女干部学校培训,组织3名村致富女能手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进行手工艺实地考察学习。对各乡镇妇女群众举办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维权、养生、民族服饰、妇女刺绣等各类培训20次。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人才等各类妇女人才库。

(三)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县乡村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数据库,建立“三学三比”、“妇字号龙头大户”等各类巾帼示范基地,建立妇女工作志愿者队伍不少于1个,并定期开展活动。各乡镇均成立了手工艺协会,在阿克苏普乡建立巧手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和女性“靓丽工程”示范基地,在古勒巴格乡建立肉孜兰木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塔里木乡建立金针绣花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在兴平乡达西村建立电脑刺绣示范基地,在阿克苏普乡吉格代巴格村建立自治区级现代文化示范村基地,在尉犁镇阿牙克村建立刺绣示范基地。

各合作社、示范基地均投资10万元以上,每周举办一次培训班,每周开展两次有困难编织家庭的帮扶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手工艺品展览和编织技能比赛活动,努力对外搭建新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平台,逐步实现手工制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经营业务范围包括:丝带绣、珠珠绣、绒绣、贴画、绢花、装饰品等手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储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

六、妇联组织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

组织各乡镇村妇联签定了“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承诺书,组织乡镇妇联主席、村(社区)妇代会主任40多人到达西村接受党史、新疆“三史”、达西村发展史以及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县妇女收看巴州“女性与靓丽”电视访谈节目,开展民族团结对子活动。“五•一”烧烤节、“十一”国庆节组织了型民族服饰展走秀节目,向广大群众展示了各民族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内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七一”座谈会、学一位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写一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章、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好歌、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共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完善定期联系女布维谈话制度,做好对女布维、带面纱妇女、着吉里巴甫妇女的教育和培训。把做好整治“三非”活动、促进维稳工作与县妇联日常开展的创建“平安家庭”、“最美家庭”和“最美母亲”、“五好文明家庭”、党的群众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结合。

牵头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三学三比”、“巾帼建功”等各项活动,涵盖了妇女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建设平安尉犁、和谐尉犁,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好载体,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妇联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最佳结合点。

七、2015年工作计划

一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大力开展巾帼“去极端化”行动。二是以家庭为主阵地,大力开展巾帼民族融情行动。三是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己任,大力开展巾帼维权行动、四是以抓基层打基础为关键,大力开展巾帼强基固本行动。五是做好业务督导检查及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六是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完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调到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妇女解决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2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 乡镇财政所组织收入的任务大大减轻, 农税征管职能日益淡化, 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工作重心逐渐从组织收入向管理服务过渡, 变“收钱人”为“发钱人”。比如, 铜川市针对乡镇财政面临的新形势, 从2006年起探索农税征管机构职能转变和工作转型, 将原县农业税收管理局改为农村财务管理局, 隶属县财政局管理, 事业编制, 科级建制, 与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合署办公, 编制7—9人。原县财政局内设的乡镇财政股归并入农村财务局管理。各县乡镇财政所业务由农村财务管理局直接管理, 党务、日常社会事务由乡镇政府管理, 工作考核以农村财务管理局为主, 与乡镇政府共同负责。农村财务管理局的职责: (1) 负责县级以下乡村两级财政及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工作; (2) 贯彻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负责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日常工作; (3) 负责乡村财务管理工作; (4) 负责各项涉农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 (5) 负责“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代管”工作; (6) 负责“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运行管理工作; (7) 负责辖区内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工作; (8) 负责乡镇财政所管理和业务监管、指导、考核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局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将上级下达的各项涉农补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及县级以下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划归农村财务管理局具体管理, 资金拨付由县财政局国库科 (股) 管理, 预算指标建立在相关业务科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局具体负责预算执行审核, 监督管理农业专项资金, 上报农业项目, 并进行绩效评价。同时, 依托“金财工程”网络信息技术, 通过专线与涉农乡镇财政所联成计算机局域网, 实现县乡财政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 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 通过全省统一使用的“乡财乡用县监管”软件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乡镇财政所在电脑终端进行账务处理, 数据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存储在县农村财务管理局服务器, 实现了高效、安全、便捷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理顺了乡镇财政的管理机构, 衔接了上下之间的工作关系, 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二、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 促进乡镇财政职能由收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 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重点不再是单纯的“征收税费”和“上划下拨”, 而是以直接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为主, 乡镇财政“收钱”的职能淡化, “管钱”的职能强化, 尤其是“发钱”的职能凸显。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许多地方积极探索, 以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为平台, 以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为突破口, 推动乡镇财政职能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如:商洛市洛南县对乡镇财政所的办公、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 实行“一厅式办公, 级次式审核, 柜组式作业, 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在岗位设置上, 主要设预算管理、农税管理、涉农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4个岗位, 并明确前三个岗位人员1-2名, 后一个岗位人员2-3名, 各乡镇财政所可按服务规模大小及各所人员情况自行配备。在工作方式上, 通过建立综合服务大厅, 实行一厅式办公、一厅式服务。大厅分为工作服务区和休息等候区两部分, 在工作服务区设业务柜台和工作岗位, 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及文件柜等, 与各级财政系统进行联网;休息等候区为办事群众提供桌椅、报刊杂志、免费饮用水等, 并悬挂资金核算、资金拨付、管理流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业务流程, 缩短业务办理的时间,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建设综合服务大厅的原则及要求上, 遵循以人为本、因所制宜、突出服务的原则, 不搞一刀切。各乡镇财政所对现有房屋进行整合, 有效利用现有房屋建设综合服务大厅, 确保大厅建设规范、布局合理, 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又如:宝鸡市凤翔县利用各乡镇财政所现有办公用房改建成乡镇财政服务中心, 统一外观标识、墙面色彩和室内设置, 统一规章制度、账户开设、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和核算软件, 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监督评议台一律上墙, 方便了群众办理业务和实施监督。新组建的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 统一设置总预算会计、经费会计、综合业务和涉农补贴等4个岗位, 改变了乡镇财政所在业务工作上的分散、失范、低效等。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以服务为宗旨, 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实现了乡镇财政征管型向服务型、办公分散型向集中型、干部专业型向复合型的“三个转变”, 增强了依法理财、主动服务、廉洁自律“三个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优化了服务环境, 使管理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财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方便了服务对象, 干部高兴, 群众满意, 办事程序便捷, 一岗多能, 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促进了思想纪律作风的转变, 干部队伍出现了新气象。

三、以县乡联网为重点, 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 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核心内容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 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方式, 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陕西省2005年先在安康市和岐山县、洛川县进行试点, 2006年在全省全面推开, 2007年选择32个县、2008年选择30个县、2009年选择9个县, 累计71个县1 181个乡镇进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试点, 逐步实现县乡资金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拨款、网上记账、网上监督, 提高了办事效率。全省各地围绕“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主要内容, 从建章立制入手, 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绝大部分市县都建立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乡镇专项资金管理、乡镇财政票据管理、乡镇政府采购管理、乡镇财政资金运行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 确保改革试点的各个环节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为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省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全面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提供硬件支持。按照“每个乡镇1万元、县级财政10万元”的标准给予了一次性补助, 专项用于“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软件应用系统硬件建设。“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 加强了县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管力度, 规范了乡镇收支行为,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了控制新债、消化旧债长效机制的建立, 推动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

四、全面推行“村财村用乡代管”, 对村级财政资金和财务实施有效监管

陕西80%的县区全面推行了“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 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 由乡镇财政所或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按照代理记账、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村设账的原则, 将村级资金纳入管理范围, 实行报账制, 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运行。各地的基本做法大致相同, 都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与乡镇财政所合署办公, 将村级集体财务全部纳入、统一代管, 每个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明确了报账员,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 实现了村级财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泾阳、大荔、旬邑等县结合实际, 积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成效较为显著。如:咸阳市泾阳县坚持“三权、四责”不变, 实行“六统一”,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即资金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和资金审批权不变;村债权债务管理责任不变、村集体资产管理责任不变、村级收支平衡责任不变和会计主体责任不变。统一机构设置, 各乡镇统一设立乡村财务服务中心, 与财政所合署办公, 由村委会与服务中心签定村级账务和资金委托代管协议书;统一银行账户, 按村统一开设村级资金账户, 核算村级财政性资金和村级自有资金;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会计核算, 为各村统一设立“三账四簿”和36个会计科目, 使用“村级财务管理”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实现县乡联网;统一财务公开, 每月将上月村级财务详细信息表册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统一档案管理。按照“报账柜台统一、岗位设置规范、业务技能合格、规章制度上墙、办公设施齐备、档案资料完整”等“六到位”标准建设乡村财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组建了村级财务清理移交小组, 实行财政干部包村, 采取“先启动、再审计、后移交”的办法, 确保清理移交任务的落实。县“村财村用乡代管工作领导小组”每月深入各乡镇检查验收, 查漏纠偏, 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实施。渭南市大荔县全面实施“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 核心就是“三审两签一盖章”, 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算所有村组的财务收支, 村支书、村主任、村务监督理财小组三方审核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 村支书、村主任审核并共同签字后, 由村民监督理财小组签章, 财政所报账。咸阳市旬邑县将村级财务的所有权与管理权进行分离, 由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理账务处理、代管集体资金、代管财务档案, 统一设立一个账户, 分村进行核算, 通过“一个漏斗向下”, 从源头上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 使村级财务管理开始走向了正轨。

五、推广涉农补贴“一折通”, 建立涉农补贴“绿色通道”, 让农民明明白白得实惠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3

1. 乡镇农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乡镇农機站编制被挪用,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 乡镇农机员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忙于乡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造成没有专职的农机管理人员,开展农机化工作没有时间和人员保障。部分乡镇站被合并,人、财、物被统筹,缺乏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培训基地,服务设施陈旧,推广服务手段落后,乡镇农机站服务农业生产的功能被严重削弱。

1.2推广经费欠缺,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员工工资福利无保障,待遇低,队伍不稳,农机专业人员不足30%,人员老化。培训经费欠缺,人员知识陈旧,推广工作成无源之水,影响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1.3乡镇农机站工作量比较大,负担重 随着中央强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益事业的不断增多,乡镇农机站越来越不堪重负。目前乡镇农机站承担着组织管理、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信息统计、购机补贴、农机抗震救灾、组织跨区机收、提供服务信息等大量公益性农机事业,没有经济来源,负担比较重。

2.完善乡镇农机站建设的建议

2.1进一步深化乡镇农机站的机构改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结合我省农机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乡镇农机站改革,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强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跨乡镇的区域中心站或片站,使其承担跨乡镇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和各类公益性服务,在乡镇农机机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人员没有明显超编的情况下,使功能和服务水平有明显增强。

2.2求真务实,理顺乡镇农机站的管理体制 一是要明确界定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职能,确保在编、在岗从事公益性职能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落实到位。二是要在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上把担负公益职能的人员编制、人事、工资关系统一划归到县农机主管部门管理。

2.3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把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省农业主管部门与地方共同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4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农机推广方式 要利用农机项目建设一批农机乡镇示范基地;要制定政策强化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农机工作的重心下移,赋予乡镇农机站更多的职能和权力,更多的经费投入;要鼓励、支持科研和农机生产部门把更多的成果与技术嫁接到乡镇;要探索出一条在充分发挥县级农机部门农机推广技术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完善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的思路,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服务方式合同化、服务任务目标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机制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搞好服务、搞活服务。

2.5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经费 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要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开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篇4

XXX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记XXX县XXX乡妇联

XXX乡妇女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发展为重点,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各界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的实施。几年来,XXX乡妇联在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XXX乡的经济振兴、促进和巩固全乡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乡妇联重视政治思想建设工作,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工

作首位,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法律法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WTO知识,学习历届妇联会议精神,坚持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妇联干部头脑,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为把妇联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乡妇联狠抓了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并把学习十六大精神与贯彻“两纲”、“两法”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开展“巾帼系列行动”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同时不与“六农”、“六送”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紧密联系,编制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干部职工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002年,XXX乡妇联在全乡妇女中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新时期农民素质活动,对3名先进个人和“五好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在全乡广大妇女中初步形成计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乡妇联认真传达上级妇联组织的各次会议精神,团结动员和带领全乡广大妇女在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在妇女干部和群众中掀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特别是在2002年,全国发生非典型肺炎传染病疫情,乡妇联号召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抗击“非典”活动,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乡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例。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开展妇女工作发展妇女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妇联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乡妇联始终坚持把加强妇联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

抓,以增强妇联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村妇代会建设。村妇代会是妇联工作的基础。现全乡7个村全部建有村妇代会,配齐配强了村妇代会主任,进入村支部和村委会的人员逐年增加。村妇代会做到了制度健全,并能够积极参与“村为主”开展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典型示范村”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村妇代会组织活力,按照上级妇联组织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争创先进妇联组织组织活动。被列为“典型示范村”的有2个。三是实施妇女工程项目。以项目抓机遇谋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改善生活环境。乡妇联积极争取一些扶贫项目,组织实施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260口,争取到省妇联1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用于妇女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实效。

三、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三项主体活动

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

乡妇联把“巾帼扶贫”、“巾帼扫盲”、“巾帼成才”纳入竞赛活动内容。全乡有2524名农村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占农村干部妇女劳动力总数的90.6。在“巾帼扫盲”方面,乡妇联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抓好妇女文化科技培训,特别是2003年7月,组织各村妇女120名参加“绿证”培训班,讲授有关农业适用技术。乡妇联还配合有关单位办扫盲班20个,组织468名文盲妇女参加扫盲班学习,脱肓380人;配合乡农技站、林业站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妇女400人次,通过培训,掌握1-2门农业适用技术的妇女占参训人员的96,掌握三门以上适用技术的妇女占参训人员的80,25名妇女获得了绿色证书。在“巾帼扶贫”行动方面,乡妇联、各村妇代会主任、女科技示范户、女党员分别与贫困妇女结对子帮扶,共帮扶180户贫困妇女,现已脱贫。在帮扶过程中,乡妇联还将计生“三结合”纳

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在扶贫注重对计生“三结合”户给予优先照顾。

大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

以“巾帼文明”、“巾帼创业”、“巾帼成才”作为出发点,以此激发全乡广大妇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识,增强道德建设,收到明显效果,有力推动全乡“三个文明”建设。

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增强“家庭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弘扬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大力宣传六盘水市公民公民首先行为规范,走村串寨,调查了解妇女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解一些民间纠纷,让她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三下乡”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差的情况下,义务就诊,检查身体。

为增加妇女群众的知识,乡妇联还邀请了市妇联有关领导为全乡农村妇女讲解有关妇女“五期”保健知识,时时关心妇女同志的身体健康。同时,乡妇联节假日还走访一些生活上比较困难的老年人,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每年“三八”、“六一”期间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全乡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宣传贯彻“两纲”、“两法”,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搞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乡妇联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作为妇联的基本职责,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两法”、“两纲”的宣传,增强妇女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共开展法律知识宣传25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册,受益人达3000余人次,妇联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五”普法、平安工程等工作。在禁毒、“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妇女组织的作用,宣传动员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禁毒、抗击“非典”大行动。

乡妇联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对来信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听讲、细心解答,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来信来访反映妇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和伤害的案件,配合公安、司法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不良行为,进一步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积极推进“两纲”的贯彻实施。

几年来,乡妇联一直致力于“两纲”的实施,乡妇联协助政府积极推动“两纲”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上级教委、卫生、爱卫办等部门实施的《“两纲”分实施计划》和《妇女儿童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纲要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妇幼保健、普及教育、改水改厕等有关计划。进一步落实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村妇幼保健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破伤风。

为解决贫困女童的入学难问题,乡妇联在上级妇联的支持下,争取华夏银行、香港慈恩公司、特区移动通讯公司等单位的贫困儿童助学款,解决贫困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配合教育部门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使全乡儿童入学率达到现在的98.6,其中女童入学率达到96.4。

几年来,XXX乡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乡镇妇联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郊区工委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镇妇联结合我镇“十一五”规划和我镇妇女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

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原创: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结合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根据各村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特点发展壮大一村一品发涨格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泥沟村的养殖、中沟村的制种以及野麻湾西甜瓜新城洋葱等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一村一品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二是以素质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女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妇女即使受益者,更是建设者,提高广大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收和改变村容村貌提供有力保障。镇妇联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女经纪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经济协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三是抓好农村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当前我镇乡风民风总体看是好的,但各村还存在打牌、迷信、以及婆媳不和不赡待老人等丑恶现象,因此镇妇联加强对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树立和培养文明新风,利用三

八、春节等节日和动员冬训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并结合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美德在农家活动,教育妇女,并积极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妇女的文化生活,陶艺俄妇女情操,把那些有不好恶习的妇女解救出来,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农村文化的全面进步。每年镇妇联将要举办2次大型文体活动,并要求各村妇代会也要举办1-2次寓教于乐各种活动

2、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为妇女提供就业平台,迎合发展趋势,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妇女权益维护二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5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或外地妇女劳动力来本地就业。

三是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全镇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

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原创: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3、抓好新农村、新家园、新女性创建活动,一道妇女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镇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妇女主任为成员,妇代会小组长为具体实施检查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三)创新载体,开展活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传统竞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农村妇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总结推荐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乡镇妇联工作总结 篇6

2014年度妇联工作总结

我镇2014年度妇联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县妇联的具体领导下,在全镇妇女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我镇的经济发展和振兴,广大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功不可没

在当前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为了使广大妇女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积极引导妇女们投身到这项空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号召下,极大的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科技致富道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据不完全统计我镇2014年实现了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200多人次,妇女手工培训50余人,月嫂培训10余人,帮助贫困单亲母亲3人,两癌患者3人,做到长期专业和季节转移相结合。在镇内,广大妇女的就业领域更加广阔,帮助更多妇女实现了创业和再就业,岗位不断创新,从业女性发展到全镇各个领域。特别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批妇女进入了新兴的奇特产业,光辉村的“鑫农种植合作社”等个体私营经济中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广大妇女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为推动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二、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造新业绩。

我们利用“法制宣传年”和“妇女主任上讲台”普法有利契机,在宣传《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我镇全年解决妇女投诉20余起,无非法上访人员,我们利用微信等平台媒体,宣传材料及宣传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引下,明辨是诽、善丑、美丑,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气的促进者,进一步推进了和谐家庭建设及和谐社区建设。通过法制宣传和创建和谐家庭活动,我镇的广大妇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建设五好文明家庭。她们勇于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爱憎分明,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敬老爱幼,促进邻里团结,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倡导社会新风尚,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我镇的基层妇女积极通过培训和整顿,他们的作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表簿册完备,图板上墙,增强了基层妇女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妇女干部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在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了他们“半边天”的作用。

2014年12月30日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达连河镇妇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深化“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和谐家庭创建行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不断提高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妇女为建设美好龙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创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机制。

针对妇儿维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妇联充分发挥维权职能,强化妇联维权力度。为使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得到快速高效公正处理,我镇妇联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绿色通道,为妇女儿童维权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针对来访妇女缺乏法律知识,文化水平不一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耐心认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达到群众满意。二是在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维护弱势主体权益,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解答,悉心劝导,帮助来访妇女儿童树立正确的法律观。三是要求工作人员公平调处,维护稳定。充分发挥调解职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结汇报)努力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为提高广大妇女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司法、计生和关工委等部门进村入户、走向街头义务宣传《婚姻法》、《哈尔滨市妇女保障条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并将妇联维权相关知识制定成小册发放到群众手中,有效传播关爱妇女新风,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妇女生活的良好氛围。为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维权职能,妇联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在镇妇联设调解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沟通妥善化解纷争,实现妇女维权的无缝对接,有力推进妇女维权工作。

二、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和谐文明家庭”建设。为优化“和谐文明家庭”的创建氛围,充分利用道德教育平台,开展道德教育,全镇有25户家庭被评为哈尔滨市“五好文明家庭”,他们都是敬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典型事例。为我镇精神文明,家庭和谐建设树立典型榜样。

三、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

广泛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妇女充分就业。在区妇联的精心组织下,全镇有50多人参加了各类培训,其中村妇女主任培训是由哈尔滨市及依兰县组织开展的,给广大妇女干部上了生动难忘的一课,让我们村妇女主任能真真实实的把工作干好干扎实,我镇今年10月有2位妇女主任参加了哈尔滨市妇联组织的“村淘、互联网+”培训活动,为妇女在网络平台创造商业契机,实现网络化产业联动机制。

四、加强阵地建设,重视“妇女之家”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7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铜川市所辖一县三区, 其中3个国家贫困县 (区) , 1个省级贫困区。目前共有34个乡镇, 543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44.96万人。近年来, 市财政收入虽增长较快, 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乡村基层财政, 多年来由于财力原因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行。目前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乡镇财政建设无法引起乡镇领导足够重视

乡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直接承办者, 是全面贯彻中省市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 落实扶贫济困方针,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间载体。乡财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有限的财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 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与具体业务上分属乡镇和县 (区) 管理, 有的乡镇领导对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不甚了解, 认为乡镇财政就是领导的会计、出纳机构, 因此, 随意调、派、换财政工作人员, 使得乡财政业务骨干人员系统外流动性较大, 严重影响了财政整体工作的连续和规范化管理。

(二) 乡镇事权和财力不对等

农村税费改革后, 铜川市的乡镇、村几乎全部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维持基本运转, 自身可用财力较少, 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本市经济发展中等县、中等乡的一个中等村为例分析, 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需要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及补助1.46万元, 村级组织办公费0.6万元, 计划生育费用0.6万元, 突发性事件支出 (主要指防汛抗旱、检查评比支出) 0.3万元, 生产经营支出 (主要指为发展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0.4万元, 其他支出0.64万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2008年全市543个村的平均收入 (含各种转移支付收入) 为2.4万元, 尚有缺口1.6万元, 543个村的缺口总计1 303万元。乡、村在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上经常争抢,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 更谈不上兴办一些农村公益事业。

(三) 财政约束软化, 乡镇机构膨胀, 财政供养压力剧增

目前, 铜川市乡镇人员普遍超编严重, 虽经过历次机构改革和多次清理, 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监管“缺位”。乡镇一级政府无论乡镇规模大小和当地资源状况如何, 都要设置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部门, 增事务增机构, 减事务不撤机构, 导致机构和人员极度膨胀, 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二是乡镇政府“越位”。在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 乡镇机关进人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管, 在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 人员进入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国家政策“错位”。一方面, 国家对大、中专生的硬性招聘安排, 对本来过剩的乡镇机构人员没有裁减, 使原来3-4人就可保证运转的单位, 短期内人员增加较快;另一方面, 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等也增加了乡镇财政供养, 在撤乡并镇的改革中, 虽然下达了精简人员的目标, 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安置办法, 工作难以开展, 最终还是越减越多。

(四) 债务监管化解机制不健全, 贫困地区债务负担沉重

至2005年底, 全市乡镇累计负债达34 503万元, 乡均负债235万元。其中村级债务24 155万元, 平均每村债务近45万元。巨额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一类是旧债。主要是有的原乡、村干部为创政绩, 以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名义向银行或个人借贷兴办企业, 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形成的;有的是村集体为“普九”、“两基”达标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乡镇机构膨胀, 收支缺口较大, 为弥补日常开支而举债形成的;还有的是原基层干部吃喝招待等缺少监管所形成的;有的是垫付税款、弥补赤字、担保扣款形成的, 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回收。二类是新债。财政采取许多奖励措施积极促进旧债化解, 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 新农村建设又加剧了乡镇举债, 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举债, 比如, 农村道路建设, “村民打底子, 政府铺面子, 财政补助为水泥路面15万元/每公里, 沥青路面10万元/每公里”。就铜川市的实际情况看, 大部分是山区路面, 这样的补助标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缺口, 乡镇政府为完成任务只有举债。由于缺少收入来源, 因此旧债还未还清, 又添新债。加之目前缺少化解不良债务的利好政策和财政支持, 许多乡镇账户多次被法院查封, 因欠费而被断电、停电等更是常事。在加大财政风险的同时, 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

(五) 乡镇财政理财积极性难以提高

税费改革后, 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 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村级基本无收入。乡镇财政是上级财政给什么钱, 花什么钱, 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依赖性很强。虽然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期望值很高, 总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但乡镇苦于财力的原因, 往往事与愿违, 结果是群众不满意, 政府自己也不满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 乡镇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 更多的是等、靠、要, 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而发展。在一无区位优势, 二无资源优势的乡镇, 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

(六) 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人员身份复杂。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财政干部的身份出现了双重性, 即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原财政所人员, 一部分是原经管站合并过来的事业人员, 干相同的工作, 身份、待遇却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接受双重领导。大部分乡镇财政干部在业务上接受财政局领导, 在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领导, 工作随意性很大, 很多干部反映工作很难干。三是干部缺乏流动。除少数领导干部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外, 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流动, 从上班到退休, 永远在原地踏步, 一没变动工作地方, 二没职务升迁机会, 无活力也无动力, “工作一辈子, 反正是科员”, 干部无激情, 也无热情, 惰性强, 工作得过且过。四是人员年龄老化。农村税费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后, 财政系统干部只出不进, 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 年轻人少,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最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级财政, 担负着维护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乡村级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职能。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 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这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及时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地方财政发展壮大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财权的划分问题, 由于县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 乡财政管理体制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模式。一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上级财力调控力度。特别要强化省级政府在调节省以下财力分配方面的责任意识, 在建立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时及时完善省以下财力差异调控机制, 促进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 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财力补助力度,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在逐步简化财政管理层级,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 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直管县的直管村经济, 激活各个“造血细胞”, 增强各乡村的“造血”功能, 加大其对其他县乡镇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不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比如, 对经济发达、较发达、税源丰富地区, 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税种划分县乡间财政收入和事权, 并各自负责本级支出;但对经济欠发达, 地区自身财源少, 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的乡镇, 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的体制, 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对落后地区收入规模小、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乡镇, 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 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五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确保村机构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肩负基层党政工作和村民自治的双重职责, 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 地方政府对村级经费具有一定的补助责任, 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六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示范县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 科学界定乡镇的财权与事权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基层缺乏应有的财力, 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责任, 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进一步明晰财力与事权划分, 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笔者认为, 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该享有的财力要予以充分保障, 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予以明确划分, 彻底解决乡镇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 强化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 促进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保障民生出发, 将适合县 (区) 级管理的事权收到县 (区) 级, 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乡镇, 并匹配相应的财力。一是凡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事权, 都应下放到乡镇。二是将适合乡镇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划归乡镇, 作为其固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确定后, 在体制执行中如遇到事权结构发生变化, 应及时划转收支基数, 调整财力分配关系, 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有效统一。三是凡属于县 (区) 级财政承担的支出, 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到乡镇。四是对事权未下放但须乡级协助开展的工作, 依据乡镇和县 (区) 级部门职责划分及工作量, 合理确定经费分配比例, 由县 (区) 财政局商县 (区) 级相关职能部门后, 将经费直接拨付给乡镇级, 实现“财随事转”, 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 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 同时减轻乡镇的负担和压力。六是针对乡镇的各种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 由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和提供项目资金。七是县 (区) 市政府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 应足额安排专项经费, 不得要求乡镇超财力配套资金, 增加乡镇负担。

(三) 增强财政约束, 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在合理划分市县乡收入, 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性的同时, 采取可行措施化解乡村债务。一是对债务进行细化认定, 制定化债计划。乡镇债务虽然已进

本栏目由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开办

行了清理, 但笔者认为至少还要进行细化认定, 并制定针对性的化债方案, 分期分批逐年化解。并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债作为国家的欠账进行化解。二是建立偿债准备金, 专项用于化债。各乡镇除在年度预算中, 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外, 还可以从行政事业性收入、国资收益等非税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 专项用于化债,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偿还债务, 最终实现对债务的有效化解。三是建立债务化解责任制。把债务化解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 彻底杜绝乡镇政府举债搞建设和形象工程、超前消费现象的发生。四是上级财政要适当补助乡镇化债。争取中央在政策一致性的前提下, 在债务化解的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财政困难较大地区倾斜。上级财政对县乡财政债务要区别情况, 分类处理, 共同承担起化解县乡债务的责任。五是坚持量力而行, 控制新增债务。乡镇在支出安排和建设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量力而行,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坚决不能举债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六是建立乡镇债务监管机制。对乡镇债务化解情况、新增债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并加强督办, 确保乡镇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同时, 制定确保县乡财力稳步增长的奖惩机制, 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化解乡镇债务较好的给予财力性的奖励, 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清偿债务的积极性。

(四) 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提高监管水平

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 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管理模式。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 遵循“统一政策, 分级管理, 确保收支平衡;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不变;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五点原则。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 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当前必须把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 结合铜川调查实际, 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后应充分发挥监管九项职能:一是在区县财政局指导下, 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统一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账乡管”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农村基金会的清欠。七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八是负责各项惠农补贴的核定兑付工作。九是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实现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切实心系农民, 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五) 进一步改革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以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安排一定的财力从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三个方面对乡镇实施转移支付。对当年体制收入未达到乡镇级支出基数的乡镇, 实行基本运转转移支付, 根据综合考核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控消政府性债务的情况, 确定转移支付额;对公共服务等不定部分实施一般定向性转移支付;对区域产业布局做出贡献的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 尽力实现财力下移。一是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 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 应尽可能的向乡镇倾斜, 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 解决乡镇实际困难, 支持乡镇发展;二是对由于产业规划布局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要给予加大倾斜, 特别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均衡乡与乡之间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 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一是多渠道盘活存量集体资产, 增加财政收入。对发展势头好和有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使其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 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荒山、荒坡、荒地等资源的潜力, 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 搞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四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积极引进外资企业, 大力培植新的财源。

(七) 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新机制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奖补办法, 积极采取措施, 在组织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基础上, 总结试点经验, 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大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 精兵简政, 切实加强乡镇的机构建设

建立权责一致的乡镇机关, 逐步减轻财政供养压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行政成本。一是精简乡镇党政机构。按事设岗, 按岗定人, 一岗多责。结合乡镇实际, 合并乡镇财政所、农税所、地税所、国税所, 设立乡镇财税服务中心,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管收与管支脱节的问题, 增强乡镇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集中乡镇的人力、财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调整事业机构设置。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分类, 将公益性职能重新整合、综合设置, 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生产经营性业务分离出来, 走向市场。从而将乡镇现有的职能属于企业的放给企业, 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 属于社会的交给社会, 属于村组的转到村组。过去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企业, 都必须剥离出去, 自我发展。三是将财政所上收县 (区) 财政局统一管理。如铜川市有两个区财政将财政所上收区财政局统一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财政所上收后不仅有利于县 (区) 财政在业务和干部人事上的统一规范管理, 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且财政干部由县 (区) 财政局统一调配, 可以结合年龄、学历、能力等综合情况, 使财政干部能够在全县 (区) 范围内合理流动, 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 增强干部活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提高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四是建立乡镇机构编制长效管理机制, 严控人员编制。建立乡镇机构编制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对每个乡镇逐一核定编制和人员, 做到编定到人。在实行严格控制入口、乡镇间互相调剂的基础上, 实行“渐进式”消化办法, 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对分流人员分批逐渐消化, 确保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超编人员的分流任务。

(九)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

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8

——题记

出路,—幅精雕细描的画卷

富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改革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畏艰难,科学决策,大刀阔斧地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于是,一项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富县实际,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出台。

富县以“创新机制,增强乡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目标,针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机构设置与工作要求不对等、资源利用与工作效率不对等”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把这场改革分为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在2008年结合乡镇政权建设,对基层站所进行整合;第二步是在2009年上半年,通过调研考察,合理设置基层站所;第三步是在2009年下半年,学合各乡镇实际,实施了站所人员聘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三年乡镇机构改革期间,县委书记刘天才、县长蔺治斌和他的一班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亲自调研、考察,细心推敲,精心组织、现场办公:分管领导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实施,各基层干部职工大力支持与认可。仅县委常委会和各类改革的会议达数十次,现场调研和现场办公达百余次,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改革,—幅幅千锤百炼的画面

富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强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管理、维护稳定”职能为目标,对乡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和规范设置。简化了办事程序。实行集中办公,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责权统一的高效工作机制。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竟争上岗,推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全员聘任,实行实名登记制,确定了全县13个乡镇“三办七所”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调动乡镇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县乡财政分灶的新路子,完善财税体制。按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思路,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比较活跃的富城镇、茶坊镇和张家湾镇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工作。

改革的雨露使各乡镇面貌新颜绽放,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昔日的几排年老失修的瓦房早已消失不见。通过改革,13个乡镇站所全部搬进了崭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大楼,宽阔平整的篮球场,美丽多姿的花园,碧绿柔软的草坪,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味美可口的廉政灶,使得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服务意识更加增强了。

乡镇机构改革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在羊泉镇,镇长带领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果农打药;在交道镇,党委书记主动帮助农民办理手续;在北道德乡党委书记主动询问群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困难。富县现在的干部由原来“管理农民”逐渐向“服务农民”转变,群众对干部和基层组织越来越信任,干群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靠山”。羊泉镇鹿首村村民宋银云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肝病,她找到镇政府,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合疗报销一些医药费继续为丈夫治病。羊泉镇社会事务力硷室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个多小时就为她办理好了相关手续。现在羊泉镇干部们对待群众的事情“热情、快捷、高效”,已成为工作常态。

记者采访了富县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尉龙斌,他讲到:把分散的、在外边住的站所,统一都整合到乡镇一个院落里去办公,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这是富县站所整合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按照站所的职能,把站所相近的职能进行合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整合后,充分下放乡镇对站所的管理权,把过去由部门管理的站所下放到乡镇管理,使乡镇职能得以强化。

启迪,一本发人深思的画册

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成绩是斐然的,改革过后更是发人深思的。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富县通过探索和尝试,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取得实效,最核心的是要强化乡镇政权的职能,否则就成为“单位换牌子、业务换名字、干部换位子、工作老样子”的搞形式、走过场。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富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政权建设进程不一,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是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改革涉及到领导干部的去留,一般干部的岗位调整,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是推进改革的基础。镇机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富县乡镇机构改革一是切实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权责统一、协调一致、便民利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乡镇站所管理缺位的问题,实行集中办公,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三是激发了基层干部学业务、学技术、比服务的内在动力,四是既改善了乡镇和基层站所的办公生活条件,又节约了土地,办公用房等资源,减少了运行成本。

但是,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县委书记刘天才讲到:从富县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30万亩苹果仅有80名技术员,蔬菜、畜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为缺乏,这个问题富县将通过加快引进、加强培训两个途径解决,二是乡级财政尚未建立,工作服务的实力十分薄弱,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增强乡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基层站所的考核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乡镇干部的待遇偏低,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调动他们安心工作,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实习班主任工作内容下一篇:学院教学工作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