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发言稿

2025-01-30

战略合作发言稿(通用8篇)

战略合作发言稿 篇1

导语:实现深度的合作。首先要考虑怎么建立你们共同利益,包括长短期的,所谓战略,就是要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略合作发言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良辰美景,宾客云集,我们满怀喜悦,同时也满怀激动,迎来了这次战略合作会议。首先感谢东明石化集团能邀请我作为客户代表在此发言,这对我个人而言一种荣誉,也是对华中石油与东明石化过去合作成果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我向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表示最衷心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成品油零售行业是个资金密集高,管理难度大,产品特性单一的传统分销行业。面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伟大时代,面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增长的历史机遇,河南华中石油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加油加气站管理的能源贸易企业,与东明石化集团一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携手并肩,共同在河南地区开拓一片共有的天地,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商场如战场。特别是在成品油流通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管控严格,行业集中度分化严重,如何能够在一片行业红海中找到企业发展的蓝海之地,是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头等大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华中石油通过近几年与东明石化集团的亲密的合作,坚持开拓终端建设,坚持提高油品质量,逐步在河南地区成长为一家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就在8月份,我们刚刚成为京港澳高速许昌、漯河、驻马店三对服务区加油站的新主人,也成为了河南省内经营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最多的民营企业。

我们的发展,是与东明石化集团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分不开的。我们与东明石化集团的合作,是愉快而富有人情味儿的,我们的联盟是稳固而富有战斗力的。

多年来,东明石化集团乘风破浪,铸就辉煌,经过几代东明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努力,东明石化集团已成为一家极具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东明石化集团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东明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作为客户、朋友、战友感到非常荣幸,倍感欣慰和自豪。

今天,在这里举行这么盛大的VIP战略合作会议,让我们见证东明石化集团的成长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我们坚信东明石化集团与我们合作前景会更加美好,我也坚信,我们一定会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做的更大更强更成功。同时,我们希望东明石化集团能一如既往的提供优质产品,精益求精,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展望未来,与东明石化集团共同成长,是我们真诚的愿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永远如此。我们真心期待着与东明石化集团一起,同舟共济,借力东明石化集团,助力东明石化集团,共同开创事业的新篇章!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因为东明石化集团,所以我们的生意会是长久的,我们的财富会是无穷的,我们这些朋友也必将是永远的。那就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同欢乐,共欢呼,信心满怀、豪情万丈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拥有辉煌的未来吧!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新工厂开工大吉!

祝各位同仁朋友生意兴隆!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战略合作发言稿 篇2

一、美国战略选择的理性分析

(一) 霸权战略

合作平衡战略与霸权战略相比较, 霸权战略是与新保守主义思想和布什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不管是合作平衡战略还是霸权战略, 都是寻求一种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世界秩序, 从而能够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政治制度。目标一致但寻求的方式完全不同。霸权战略认为, 保障在全世界推进美国式民主的最好方式是要维持美国在每个关键地区的领导权。在众多的强国中, 与美国领先地位相比还远远不足, 这要求美国要具有比所有大国联合起来的力量还要强。

除美国所有战略所承担的任务之外, 包括本土防御、威慑和美国力量部署, 霸权战略还需要美国努力完成三个特别的任务:劝阻、确保和强制性防扩散。正如美国五角大楼1992年《国防计划指南》中指出, 美国必须采取一种劝阻战略或者“阻止潜在的对手从正在崛起的阶段逐渐成为更大的地区甚至全球的领导角色。”美国的一些新保守主义记者对美国永久性的霸权也持相同的主张:“更多的政府官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一切与美国力量相抗衡都是无用的, 无论在实力规模还是在技术能力上, 他们都很少能拥有这样的机会, 像中国和伊朗抱有颠覆当前世界秩序的野心。”布什总统在2002年西点军校毕业典礼的演讲也认同劝阻的思想:“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但在我们这个世界, 军事冲突不是常有, 然而美国有, 并可能长期保持。军事实力超出了挑战, 已经破坏了其他任何时代的军备竞赛, 使军控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会限制对手的贸易和任何其他对和平的诉求。”

如果有必要, 美国愿意通过战争来确保美国在亚洲、欧洲和中东等盟友的安全。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 这样才能“足以说明美国阻碍他们挑战我们的领导地位或寻求颠覆已经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 保护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利益。”一位美国的政治学家在《美国21世纪怎么担当世界政府》中写道:“确保是要保证不发生什么, 同时源自主权国家体系框架的需要。因为如果没有超级强权控制他们的关系存在, 一国反对另一国的袭击就总有可能发生。因此, 各国政府趋于采取措施准备保护自身, 但一国为纯防御性的因素采取军事准备可能出现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也许引发他们采取相应的军事措施, 从而造成不信任和强化军事能力的举动成螺旋式上升。”幸运地是, “美国目前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充当反对一系列不受欢迎事件的屏障。它打消了西欧增加军备, 保护自身, 反对复兴的俄罗斯的各种可能。同时, 美国的存在消除了俄罗斯20世纪前半叶的最大对手德国不再采取那种导致俄罗斯在1914年和1941年两次毁灭性的德国入侵的顾虑。”

劝阻战略要求美国单反面在军事上的投入比其他大国军事总投入还要多, 但“美国高兴看到它的防御能力是它其后的六个大国力量的总和。”“实际上, 他们有意在缩小与美国国防战略之间的差距。尽管美国近期面临全球威胁, 但美国将开创它两倍的实力 (甚至三倍或四倍) , 来保持其军事上的霸权。”

然而, 美国当前军事首位意识很容易被夸大化。在2004-2005财年, 美国对军事的投入总计占全球军事投入的45%。这主要是在苏联威胁消失之后, 其他大国国防投入相对减少的结果。假如北约成员国在国防投入上继续维持在1985年的水平, 那么美国的国防费用将超过他们至少10%。

(二) 合作平衡战略

与霸权战略不同的是, 合作平衡战略不要求美国劝阻潜在的攻击者或通过依靠长期单方面的军事准备来确保盟国的安全。这种战略, 劝阻潜在攻击者的任务依靠合作或联盟的形式, 美国受到的牵制较小。潜在入侵者将受到来自美国及其联盟的联合力量的共同抵制, 而不是仅仅是美国孤军作战。从这个方面看, 合作平衡战略将大大降低美国的成本。

假如遵循的合作平衡战略, 美国又拒绝对保护其他大国安全负有义务。那么作为与美国合作, 受保护的日本和西德的地位就成为冷战的怪胎。霸权战略的倡导者们寻求的是维持日本和德国对美国的长期依附关系。相比较而言, 假如没有真正的平等, 合作平衡战略也就变成了期望全面复兴和独立的日本与德国完全致力于传统的国家合作、大国冲突和传统的正式联盟。提升日本和德国地位从依赖美国的保护国到正常的美国盟友政策, 就如同拒绝劝阻政策, 可以使合作平衡战略的成本低于霸权战略。

假如美国采用合作平衡战略, 那么它有时就需要加入到联盟中去干预、反对地区入侵者。从这个方面来看, 合作平衡战略的参与者们与霸权战略的参与者们一样, 都在关注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通过大国合作或联盟的形式提高干预弱小国家的成本。但伊拉克战争的后果, 预防性防扩散战争的思想, 是单边还是多边的, 已经受到了质疑。未来防扩散政策继续追寻短暂的轰炸、入侵和控制来实施。无论防扩散的努力在哪里失利, 迄今为止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威慑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 美国单边主义成本急剧上升

合作平衡战略远不及美国霸权战略的花费, 然而与新孤立主义相比依然昂贵。霸权战略信徒们时常声称, 美国能很轻松地负担得起在军事上的巨额开支, 劝阻和确保将获得保证。然而, 即使这可以实现, 一旦当前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结束, 美国民众是不可能支持长期处于高位的国防开支。在可预见的未来, 即使卫生保健费用增加的几率比美国GDP增长快, 能够得到解决, 但退休人口的增长可能会提升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的费用, 至少要达到GDP的4%。正如一些人提出的那样, 要使美国选民容忍实质性税的增加或削减中产阶级的权利, 需要长期花费在军事上的费用是美国GDP的4%~6%, 这是不可能的。

霸权战略的成本, 不管怎样, 即使它认真执行, 也不可避免地将增加美国的花费, 假如劝阻政策未能成功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 如中国选择发展与它经济实力相称的军事力量, 美国将负担不起这样的军事费用。法国国际关系协会已经预测到2050年大中国区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 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 达到国际经济的24%。北美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居次之, 占世界GDP的23%。美国投资银行高曼萨克斯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紧随其后是美国和印度。第二个等级的可能是俄罗斯、巴西和日本, 处于第三个等级可能包括德国、英国以及其他曾经有经济实力的欧洲国家。欧盟占有全球经济的份额, 与美国相比, 大概从当前的22%下降到2050年仅占到12%。

与霸权战略不同的是, 合作平衡战略避免无力支撑, 避免政府“破产”, 放弃那些注定要流产的努力, 这些努力是建立在长期超出其他所有大国的总花费和支出之上来预防一个多极世界的出现。合作平衡战略是通过增加其他大国的实力以增强美国的实力, 来弥补美国全球分散的军事力量的不足。这也就是美国当前政府所提出的“巧实力”。这种方法已经运用了近70年, 经久不衰。凭此, 美国两次挫败德国和战胜作为强大联盟中一员的苏联。然而, 美国在将来为什么能通过其他国家来决定自身的位置战胜敌对的大国呢?如果发生将来成为地区或全球霸权国家真的入侵, 面临入侵者的直接威胁比来自美国的威胁更大, 那么美国一定能找到联盟, 包括一些大国。美国孤立主义的失败告诫美国人, 就是他们不会把保护一个安全的世界的责任转嫁到其他国家。过去可以与强大的盟国一起承担责任, 将来也一定可以。“美国将对长期分散的全球力量进行调整, 但不反对全球存在。本世纪, 美国首要解决的领域将是缩小全球部署, 最终目标将是引导正在崛起的权力中心进入与美国合作的轨道。”

二、合作平衡战略与美国军事力量

首先, 合作平衡战略对于美国军事的意义。一个适当的大战略一定能形成美国军事任务和发展框架。重要的是, 合作平衡战略要求在力量架构上区别于执行霸权战略的力量架构。上文已经讨论过它们之间的不同。对作为美国单方面的任务“劝阻”的否决, 及对合作或联盟的“劝阻和威慑”责任的重新分配 (美国居于从属位置) , 也意味着美国整个军事力量规模的要求比霸权战略小。要挫败潜在的对手不是由美国独自完成, 而是被美国和它主要盟国的联合力量打败。

合作平衡战略, 正如战略的名称一样有它的双重含义, 需要的力量适合于两种情况。第一, 力量想定合作。世界大国将处于动态联盟中, 有时候在共同关注的地区需要执行联合干预。第二, 力量想定平衡。大国关系恶化, 需要美国介入达到国家联盟的平衡, 阻止敌对国家或集团的入侵。

乍一看, 这两种“想定”似乎要求两种不同的军事力量:一是设计适度的军事力量, 进行有限的干预, 并且由大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主导军事力量;二是设计大规模的军事力量, 战胜敌对大国。但这种情况将不可能实现。因为随着核武器的问世, 在许多大国中, 像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主要的欧洲国家仍然保持传统战争的思想不太可能。大国中任何力量平衡的斗争最可能的是采取“冷战”的形式而不是传统战争形式。像已经结束的冷战一样, 未来的冷战将是武器竞赛、禁运和各种间接的代理人战争的混合体, 不需要维持巨大的传统军事力量, 不需要设计侵略和占领另外一个大国或多个大国。未来的冷战可能会像第一次冷战的结果一样结束, 那将是各种谈判的结果, 是没有军队占领而选择有条件投降的结局。

那么, 国家平衡战略要求具有冷战时期的军事实力而不是世界大战所具有的军事实力 (假如军事力量优势设计是为与苏联从来不太可能发生的传统冲突而准备, 有证据表明, 冷战后期, 美国军事力量已超出准备打世界大战的军事力量) 。当冷战再次发生时, 设计战胜未来冷战的美国军事将类似于以前的军事力量架构, 意欲通过大国合作参加联合行动。同样的威慑力不仅能成功地对抗一个潜在大国的对手, 而且也能威吓少数国家挑战大国合作的权力机构, 包括美国。在未来与敌对的大国进行“冷冲突”期间, 美国军事准备参与到代理人战争中, 也便于参与到大国联合的军事和在关注的无政府地区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合作平衡战略所需要的是一支混合军队, 在大国进行合作和失衡的情况下, 都将发挥同样的功效。

其次, 选择合作平衡战略美国军事力量面临的挑战。就机动性标准, 可以表明军事力量的任务在更多的局部地区, 作为合作平衡战略的一部分, 是很有用的。极度的野心以及劝阻与确保任务的代价昂贵, 是合作平衡战略对美国霸权战略的严厉批判, 也将被合作平衡战略所抛弃, 保留美国军事五个核心任务:威慑、本土防御、保护全球公共通道的安全、力量投送和远征干涉。第一, 威慑。美国威慑力量的目的, 包括传统的精确制导武器或者说是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武器, 是为了阻止袭击美国本土和盟国。大国合作期间, 大国共同的武装力量能阻止那些极少数国家;大国处于敌对状态期间, 美国和它盟国的军事能力能打败它们共同的敌人。第二, 本土防御。这里再次强调, 类似的能力将服务于合作战略和平衡战略。在大国霸权的时代, 本土防御主要集中在阻止无政府集团的恐怖分子和有政府支持背景的恐怖分子袭击美国。在大国处于敌对状态, 同样的本土防御能力是要挫败敌对大国通过发动不对称战争来破坏美国基础设施或使美国人民恐慌的企图。第三, 保护全球公共通道的安全。保护海上、空中和空间的“全球公共通道”安全是保证美国指挥、控制与力量投送的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不仅是作为大国合作活动的一部分, 同时还是在大国对抗中成为联盟的一部分。第四, 力量投送。在多极化的世界, 美国是远离其他大国和有纷争地区的大国, 因此, 美国对通过安全的全球公共通道来部署美国全球的军事力量给予极大的关注, 美国认为这是与所有主要大国合作的一部分, 也是与特殊的敌人对抗形成联盟的一部分。第五, 远征干预。与其他大国发生传统战争这种可能性不大, 不但考虑到相互之间的核威慑, 而且传统冲突本身暗含的高昂成本。如果陷入敌对国家或大国联合的新冷战, 美国独自或与盟国一道, 也许需要参与代理人冲突。诉诸的最后手段, 就是通过培训当地的军事力量和警察, 要么实行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 对抗由另外一个大国支持的本土力量。在没有大国参与的冷战, 美国作为大国合作的领导成员, 将需要类似的远征能力, 参与联合干预行动, 完成地区安全或人道主义救助。多数的干涉行动, 假如美国主要依靠盟友或已经训练和装备的当地军事力量, 那么远征军队的规模不需要非常大, 使用美军只是作为力量倍增器。

美军如何分配去执行这五种任务, 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海军和空军主要依靠海上和空中补给对威慑、保护全球公共通道安全和力量投送做出反应。假设二战模式的战争不可能发生, “水上”海军、“沿岸”海军在无政府主义区域的作战能力, 也许将依靠航空母舰和其他形式的海军基地来支撑, 用潜艇来保护海上交通线, 这可能比设计用有时代差的舰队与对手的海军发生海上传统战争更有意义。

本土防御, 是为无政府主义的恐怖分子和他国从事破坏、赞助恐怖分子或直接袭击美国做准备。本土防御要在非军事首要反应人和预备队人员之间有个责任区分。贯穿美国的大多数历史, 我们发现, 对美国本土防御做出反应是美国陆军的首要责任。飓风卡特里娜的结果反映了美国应对自然灾害模式的局限性, 在当地和州职能失效的情况下, 动用军队是最好的选择。9·11事件已经证实了美国本土是一个潜在的战场, 以及对20世纪的美好眷恋, 当美军血战海外时, 军人和普通平民已经失去了武装力量才是保护美国本土安全的关键角色的判断力。美军不想扮演国内警察和首要反应者, 但任何其他灾难性的恐怖袭击或被他国攻击的后果, 它需要美军去完成它的使命。未来的大国冲突, 美国不会过多地在海外投送地面力量而使本土防御相对薄弱。使用相同的多效政策推动本土防御和进行海外远征干预, 可能引起敌对国家在美国后防线制造混乱。

在凸显多极化的时代和国内预算吃紧的情况下, 合作平衡战略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它是要放弃离谱的高额军费和始终通过各种手段劝阻潜在的对手和确保盟友的安全来预防其他的大国的崛起, 目的还是在多极化的世界很务实地为美国作为在合作和联盟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准备。自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缺乏一种值得信赖的能指引美国国家安全的政策。要使美国在多极化的明天不至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或完全散失公众支持, 合作平衡战略将弥补美国当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Defense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February6, 2006.

[2]“Excerpts from Pentagonˊs Plan:'Prevent the Re-emergence of a New Rival, '”The New York Times, 8March1992, A14.

[3]George W.Bush, “President Bush Delivers Graduation Speech at West Point” (Washington:The White House, 1June2002) ,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

[4]Michael Mandelbaum, The Case for Goliath:How America Acts as the World′s Gover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05) , 34-35.

[5]美国新保守主义派记者William Kristol and Robert Kagan的一些观点。

[6]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Yearbook2005: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Oxford, U.K.:Oxford Univ.Press, 2005) ;T.V.Paul, “Soft Balancing in the Age of U.S.Prima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30 (Summer2005) , 52.

[7]Keir A.Lieber and Gerard Alexander, “Waiting for Balancing:Why the World is Not Pushing Back, ”International Security, 30 (Summer2005) , 117—118.

[8]Philippe Colombani, ed., "World Trade in the21st Century:Scenarios for the European Union, "Report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aris:Frenc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stitute, 2002) .

[9]Dominic Wilson and Roopa Purushothaman, “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2050。”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99, 10ctober2003.

[10]G.John Ikenberry and Charles A.Kupchan, “Liberal Realism:The Foundations of a Democratic Foreign Policy, ”National Interest, 77 (Fall2004) .

战略合作的困局 篇3

在北京凯远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重大项目投标协调会上,当董事长董晓峰提出,在内蒙炼化项目上准备与武汉遥感光科有限公司默契协调时,一名高管站起来公开反对。

武汉遥感公司,十余年来一直是董晓峰所在的北京凯远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其老板蒋金鹏与董晓峰在生意场上斗来斗去,共同见证了一个行业在中国从引入到发展的历程。

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可以制成高精度的传感器,用来监测温度、应力应变等变量。光学传感器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电磁感应和静电干扰现象,因此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相比,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免维护等优点。

武汉遥感公司和北京凯远就是制造这种高精度光学传感器的企业。不同的是,武汉遥感公司主要专注于光学温度传感器,而北京凯远公司则选择了多元化,涉足了多种光学传感器。

武汉遥感公司注册于武汉光谷,是首家将光学传感器引入国内并自主研发的公司,背靠武汉几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有一定技术实力,股东之一便是武汉某上市公司。武汉遥感公司一直专注于光学温度传感器的开发,主要客户有中石油、中石化、各发电厂、炼钢厂等大型企业,为他们的储油罐、电力开关柜等追求本质安全的设备,提供光学传感器以及火灾报警联动装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武汉遥感公司在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年销售额1亿多元。

董晓峰所在的北京凯远公司也已有十年历史,最初的技术来源于科研院所。董晓峰作为公司掌舵人,带领公司跟随武汉遥感公司进入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但是由于武汉遥感公司抢占了市场先机,尤其是在石油石化行业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作为市场追随者的北京凯远公司,每年在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的销售额,只有武汉遥感公司的三分之一。

进入2010年后,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引入,上海、南京的一些上市公司也都开始投资到光学温度传感器的研发销售中。只是这些新公司的销售额还未见大幅增长。

正当光学温度传感器的众多公司寻求新的竞争策略的时候,2013年开始的经济寒流已经影响到传感器行业的所有企业了:石油石化、钢铁厂、发电厂等开工量急剧下降,不管是电子传感器还是光学传感器制造企业,都遇到了客户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

因为遭遇经济寒流,订单减少后竞争更加激烈残酷,一些新进入光学传感器市场的小公司纷纷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市场。而很多客户在招标时也开始选择低价中标。北京凯远公司、武汉遥感公司也不能免俗,在投标中报价越来越低。

两败俱伤之后,言和

2013年的光学温度传感器行业订单的减少,让董晓峰和蒋金鹏都格外重视每次重大投标机会,不但每次都派出最强的销售团队,而且往往还亲自坐镇最后的定价环节。

2013年夏天,武汉遥感公司采取了一项特殊竞争手段,他们收集了北京凯远的失败工程安装案例和负面用户报告,在投标的时候出示给客户,直接导致了北京凯远公司在该项目的出局。这一下董晓峰不干了,决定以牙还牙,也收集了对方的负面用户报告,并在下一个项目中扳回一局。

2013年的最终结果是大家都不如意,随着双方的价格走低,双方的销售额和利润也都大幅下降。更可怕的是,由于行业内最大的两家公司相互揭短,导致了很多客户开始质疑光学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转而寻求传统的电子温度传感器。这一出人意料的情况,让十几年来经常见面却少有来往的董晓峰和蒋金鹏坐到谈判桌边来。董晓峰还清楚地记得上次与蒋金鹏的会面。

“董总,咱们不能再这样恶性竞争了!”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闹中取静的会所包间里,董晓峰和蒋金鹏刚寒暄了几句,蒋金鹏就单刀直入道。

“蒋总,上次好像是你们的人主动挑起争端,到处宣传我们公司的失败安装案例!大家都是明白人,谁的产品100%没质量问题啊?”董晓峰想起来还有点愤愤不平。

“董总,我承认是我约束下属不力,我道歉。我们两家公司作为光学传感器的领军企业,应该想怎么把光学传感器这个蛋糕做大,而不是相互拆台。”

“是这样,没错。”听到蒋金鹏说到这一点,董晓峰的态度也软了下来,深有同感地回应道:“蒋总,光学传感器有电子传感器所不具备的高精度、本质安全、长距离传输、免维护等优点,早就应该打败电子传感器了!”

董晓峰当初进入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就是认为光学传感器理应迅速取代电子温度传感器。而根据当时的市场调研,电子温度传感器每年有数十亿元的销售额。随着经济的发展,传感器的需求应该是越来越大。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光学温度传感器在中国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规模却并没有大幅增长。

蒋金鹏一下子跟董晓峰找到了共同语言,接口道:“谁说不是呢。电子传感器动不动就发生电磁干扰,维护也很困难。可是,不得不说,咱们的光学传感器的价格比电子传感器高很多。虽然光学传感器本身并不贵,成本比电子传感器还便宜,但是咱们的调制解调器需要使用激光发生模块,规模效益不够啊,价格比电子传感器的调制解调器高很多。这样整体算下来,咱们的光学传感器价格比电子传感器高三倍以上啊!”

“是啊,咱们刚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利润和销售增长还是很不错的。”董晓峰回应道,“但是那帮山寨和模仿厂家的产品鱼龙混杂,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导致了很多客户开始质疑光学传感器的品质稳定性,新的客户群体也都持谨慎、观望态度,这也是市场规模一直无法增长的一个原因吧。”

“共同”的敌人

“嗯,有道理,”蒋金鹏表示赞同,突然话锋一转道:“董总,我们公司的光学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电子温度传感器没啥大的竞争企业,情况还算是不错的吧。可是,你们公司的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竞争对手可是北京震旭公司。他们公司的电子应力应变传感器,销售额可不少吧?咱们两家光学传感器公司应该联合起来跟他们电子传感器行业竞争,把我们这个行业做大!”

nlc202309041907

蒋金鹏的这句话戳到了董晓峰的痛处。

由于意识到与武汉遥感公司在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中品牌、市场上的差距,董晓峰在设立北京凯远公司不久,就与公司管理层一起确立了利用北京的技术优势走多元化道路:公司在进入光学温度传感器领域并取得千万元级销售额后不久,就开始研发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广泛用于桥梁、隧道、大楼、大坝、铁路等大型设施的结构应力检测。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研发完成后,北京凯远公司就搭上了中国土建大发展的顺风车,这部分传感器的销售额在几年之内就达到了千万元级别,与光学温度传感器的销售额基本持平,在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这个新市场的占有率保持第一。

就在北京凯远公司为找到一个新市场欢欣鼓舞时,进入2010年后,公司在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领域的销售增长却出人意料地降了下来,甚至有萎缩的迹象。公司的销售受到了北京另外一家公司,也就是蒋金鹏所说的——北京震旭公司的强力狙击。

北京震旭公司是专业制造电子应力应变传感器的企业。该公司引进并消化吸收了美国技术,而且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具有价格和服务优势,在该领域占有绝对领导地位,一度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销售额达到数亿元,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迹象。

在北京凯远公司开发出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后,北京震旭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遏制凯远的销售:一是加强了与土建设计方的沟通,利用设计方对采用新技术的顾虑和谨慎,在设计阶段就开始给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设置障碍。二是收集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在应用中的瑕疵案例,提交给最终业主客户,导致客户在应用新产品时产生顾虑。三是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试图也进入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领域。

经过一系列的竞争手段,虽然北京震旭公司在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领域的销售还未有大的突破,但是基本上遏制住了北京凯远公司在这个领域的迅速发展。

此刻,当听到蒋金鹏提出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京震旭公司时,董晓峰对蒋金鹏的戒备心理一下子消散了很多,不由赞同地点了点头说:“是啊,蒋总,我们是应该合作共同对付电子传感器行业!您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合作呢?”

“我们应该就此终止恶性竞争,不再彼此揭短!”蒋金鹏顿了顿,接着说,“在今后的投标项目中,我们双方可以商讨一下划分市场,并在投标中相互默契协调,以避免价格太低,大家都没有利润。在马上就要开始的内蒙炼化的投标项目中,你们公司能不能让一下我们公司呢?你们这次报一个高价,我们就能顺利以相对低价中标。下一个项目我们一定会让给你们公司的!另外,我们两家公司也可以探讨股权合作嘛!我们可以用一个整体公司跟他们电子传感器企业竞争,我们双方强强联手,就不怕干不过他们!”

这次董晓峰和蒋金鹏会面,双方讨论得相当愉快。但是董晓峰也没有在现场立刻答应蒋金鹏的所有建议,而是要跟公司高层讨论一下。没想到董晓峰刚在公司高层会议说明情况后,就出现了篇首的一幕。

暗度陈仓

“董总,武汉遥感公司去年主动挑起了恶性竞争,今年又想息事宁人,咱们不能这么便宜了他们!而且就算这次我们把内蒙炼化这个项目让给了他们,也不能保证他们就会把下一个项目让给我们,他们的话不可信!”这名高管继续说道。

“是啊,这个项目标的有两千多万元,是今年的标杆项目。谁要中标对后续项目的示范作用非常巨大。我们可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好好竞争未必就输给他们!”另一名高管插嘴道。

“我看他们的提议未必就不可行。”又一名高管站起来说,“你们看看现在价格竞争到什么程度了?再这么下去大家可都挣不着钱了。总要有一家公司先让步吧?”

“相互通报价格,这不是串标吗?串标可是违法的啊!”另一名高管提醒大家。

“我们肯定不会做成明显串标的啊。稍微默契一下谁知道呢?再说,开行业会议时提倡行业自律、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这样做的企业多了,我们又不是第一个。”有人发表不同意见。

“我昨天刚听到一个内部消息:武汉遥感公司的老板蒋金鹏最近到北京来可不是专程来跟我们公司谈的,我听说他们公司正在跟北京震旭公司接触呢!他们正在商讨进行股权置换和合并,然后冲击IPO上市!听说他们都已经开始起草合作协议了!”一名高管突然出人意料地说道。这句话震惊了会议室里所有的人,包括董晓峰。

实际上,这段时间北京震旭公司也找董晓峰会谈过,用意也是谋求资本合作。但是董晓峰对光学传感器行业的未来还存有一定的信心,公司在光学温度传感器和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两个市场都有不俗的表现,因此对与其他公司的股权合作建议(包括蒋金鹏的建议),并没有太大兴趣。

没想到这次召开公司投标协调会,传来了武汉遥感公司和北京震旭公司的股权合作消息。如果这两家公司合并,新公司在光学温度传感器和电子应力应变传感器两个市场都将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凭借这个新设立的公司的技术实力,他们要在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领域获得突破,也并非难事。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里的投资机会更少,不少投资机构开始看中了光学传感器领域,风闻好几家上市公司也正在做调研。如果有大公司投入大笔资金给一些小型光学传感器公司,也不排除有小公司迅速做大的可能。董晓峰自己也接到过一些大机构的来电咨询。这一切都让董晓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董总,如果这两家公司合并,那对我们公司的威胁就太大了!”有人开始担心公司的未来。

“我觉得没必要怕他们。就算他们合并了,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他们在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市场怎么也比不上我们吧!”另一名高管虽然在打气,但是也显得有点信心不足。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跟他们谈谈股权合作的事情,或者去找个大公司给我们投资。”另外一名高管试探道。

大家七嘴八舌,会议室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艰难抉择

“董总,明天中午一起聚聚?我觉得我们可以坦诚交流,进一步讨论股权合作方案了。”

nlc202309041907

还沉浸在思索中的董晓峰扫了一眼手机屏幕,一封手机短信跳了出来,发信人正是武汉遥感公司的老板蒋金鹏。

董晓峰下意识地准备回个短信,想了想,又放下了手机,旋即又在吵闹的会议室陷入了沉思。

这个蒋金鹏,怎么就没提起跟北京震旭公司的合作呢?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是否要在投标上与他们默契协调呢?是否该与他们认真探讨股权合作呢?这一切会不会是他们的一个圈套?

如果与北京震旭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又会如何呢?两家公司都在北京,合作起来应该更方便。而且震旭公司也更有实力,但合作之后如何协调光学和电子传感器两种产品呢?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会不会就此被他们雪藏?

如果武汉遥感公司和北京震旭公司真的合并了,该如何应对呢?是继续独立自主发展,还是另外接受其他上市公司的投资?

对于董晓峰来说,现在是该做决断的时候了。

郑学州:江苏海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茂银

上海优幼母婴用品有限公司CEO

找有规模优势的传统电子传感器企业合作,是董晓峰所在的北京凯远公司不二的选择!我的判断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传感器行业有数十亿元的规模,仅应力应变传感市场北京震旭公司一家就有数亿元的规模,而董晓峰所在的北京凯远公司已经有十年的经营历史,光学温度传感器年销售额仅3000多万元,再加上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估计两者加起来,年营业额也不过区区六七千万元,市场份额仅约0.7%左右。一个企业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年,市场占有率仅0.7%,更何况是玩家相对较少、市场相对集中的传感器行业,充分说明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管理水平也存在严重问题,必须要有强大的外力方可使其发生质的变化。

第二,目前找董晓峰合作的武汉遥感公司生意规模仅亿元,在市场规模数十亿元的传感器行业中根本就谈不上实质性的影响力,与北京凯远公司是同病相怜——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存在严重问题。即便武汉遥感公司真心与北京凯远公司合作,对董晓峰也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困扰(因为企业并购后的文化融合问题、管理问题,没有过硬的能力是很难处理的),更何况,武汉遥感公司是否真心与北京凯远公司合作,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第三,光学传感器与传统的电子传感器比,之所以份额很低,其原因是“没有规模优势,导致光学传感器的成本是电子传感器的3倍”,而且“还有失败案例,影响客户对光学传感器的信心”,因此,做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是光学传感器必由之路,而快速扩大规模的唯一出路,就是与大型电子传感器企业合作,直接转换市场。

第四,光学传感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小企业蚕食市场,不仅建立规模优势越来越难,而且毛利快速下降,企业已到亏损边缘,如果不马上改变被动局面,企业倒闭只是时间问题,董晓峰没有选择余地!

基于以上原因,与北京震旭公司合作是不错的选择。

董晓峰对行业竞争格局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他的所谓“对光学传感器行业的未来还存有一定的信心”不假,光学传感器取代传统的电子传感器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北京凯远公司就有很好的前景,董晓峰所认为的“公司在光学温度传感器和光学应力应变传感器两个市场都有不俗的表现”其实只是自我陶醉。北京凯远公司都十年了,市占率仅0.7%,北京凯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不俗的表现从何谈起?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如何脱颖而出?北京震旭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光学传感器领域,以他们在电子应力传感市场数亿元的规模和实力,超越北京凯远公司根本不在话下。照此下去,北京凯远公司最多会成为光学传感器行业的先烈,而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董晓峰所纠结的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与别人重组,自己只能做老二甚至是老四、老五,失去了经营的独立性,甚至被吞并,没有了存在感”。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没有明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果董晓峰创办北京凯远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让光学传感技术造福人类,那么重组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是为了财富最大化,那么现在重组是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如果是想自己独立做一番事业(不在乎规模大小、赚钱多少),那么当这个事业很难维持的时候,重组后有了丰厚的资本,再另创新业务也不失为好的选择。因此,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否则硬撑下去,几年后企业倒闭,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吴玉光

深圳中和正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晓峰面临的关键决策问题是什么呢?第一,是和武汉遥感公司合作,还是和北京震旭公司合作?第二,未来,北京凯远公司应采取何种方式发展?

显然,第二个问题更接近于决策的本源,也会让决策者有更宽广的视野,作出最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如果第二个问题想明白了,第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

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只是,董晓峰需要思考清楚以下的问题:

首先,行业不景气是不是长期现象?显然不是。光学传感器的市场主要受到产业周期的影响,而产业周期肯定有涨有落,不可能长期低迷下去。在现阶段,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样的艰难,别人也不会好很多。所以,董晓峰应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其次,光学传感器在未来,会不会逐步取代电子传感器?肯定会,但是没那么迅速。根据电子行业产品发展的规律来看,在进入市场初期,因为技术的垄断、规模效应不明显等,产品价格往往居高不下。但随着技术进步、规模的发展、竞争的压力,价格出现梯度下降的趋势,一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相信,当光学传感器的价格降低到合适水平的时候,必然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第三,战略合作一定会保证成功吗?不一定。就武汉遥感公司和北京震旭公司而言,它们都不是北京凯远公司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武汉遥感公司的合作,利好于武汉遥感公司,因为武汉遥感的产品线更为单一。而北京震旭的优势在于电子传感器,和董晓峰所在的北京凯远公司的光学传感器存在市场的替代关系,最终必然是此消彼长,并不能推动整体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更何况三者在市场上已经有兵戎相见的历史,企业文化显然差异较大。如果蒋金鹏真如传言在和北京震旭“眉来眼去”,董晓峰更应该坚决果断地终止和其战略合作的设想。

nlc202309041907

第四,北京凯远公司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目前,光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难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价格。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有效降低调制解调器的成本?这既可以在技术上加大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向上游延伸,解决调制解调器的成本问题。甚至可以考虑兼并收购一家合适的调制解调器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管理提升,也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目的。

作为战略决策者,董晓峰要理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地位一定要靠竞争得到,而不可能依靠妥协实现。

赵世文

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董晓峰面临着是要跟武汉遥感公司的蒋金鹏达成和谐默契,还是继续独自发展,或者另寻投资人的艰难选择。若答应蒋金鹏,但是又不知对方是否可信、未来是否一定兑现诺言,在项目上轮流中标。若不答应,则面临武汉遥感公司与北京震旭公司合作,未来自己竞争地位更弱。如果就事论事,就问题论问题,这确实是一场艰难的抉择,无论怎样选择都有不确定性,都很难让自己“内心安定”。

暂时放下这个具体的令人纠结的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北京凯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事情,采取了何种竞争策略:在竞争报价方面,两个主要竞争对手随着山寨企业“你降我也降”;在客户美誉度方面,为打败竞争对手相互揭短,相互打压,不惜使行业形象受损;在产品方面是高度同质化,可以说处处与对手都在同一层次上竞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严重不足。第二,北京凯远公司在业务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就走了多元化的道路,规模不大、实力还不是很强的公司同时经营两种产品,分别与两个都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竞争,两线作战,分散了资源投入,导致凯远公司没有在任何领域成为行业领导者,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北京凯远公司是一个缺乏战略规划的公司,战略缺乏导致了凯远今天的两难境地。

没有战略的企业是很危险的企业,没有战略就好比盲人走夜路,就好比茫茫大海没有航灯,危险之极。

要破解当前难题,北京凯远公司还要从公司战略入手。凯远公司首先要看看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看看传感行业技术变化趋势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看看客户对光学温度传感器,光学应力传感器这两个产品的接受程度,看看公司在整个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想想自己有什么样的资源与能力,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一次快速的SWOT分析,想清楚自己内心以及公司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当以上问题都明确以后,当前面临的问题一定会有清晰的答案。

当然,董晓峰除了从战略上寻求答案外,现实中也要积极行动,第一要跟蒋金鹏坐下来对话,摸清对方的心思,从而有效应对;第二,要发挥企业情报系统作用,时刻掌握武汉遥感公司与北京震旭公司合作的进度,决定是与武汉遥感公司合作,还是引入实力更强的战略合作伙伴,确保企业不被打垮。

战略合作伙伴的形成与合作模式 篇4

战略合作伙伴的前提:所提供材料或产品特点为长期使用、稀缺、关键、大宗类。供方有多年的稳定、优质的供货业绩。战略合作伙伴有效期限为3~5年为限。是否续签,看到期后供货业绩或需方需要而定。

一.战略合作伙伴的申报和确定流程与标准。

1.申报:由采购部门具体经办业务人员提出战略合作伙伴申报名录(含供货业绩、处理质量异议案例、历年的供货量、财务状况、行业价格水平等)。

2.确定:交质检部门会签。交公司招标比价会议按计分制或投票制确定战略合作伙伴。上报分管副总审批。

二.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协议(定价模式、合作内容、执行方式)

1.具体经办人员提出定价模式、合作内容。

2.每年初,公司招标标比价会议对定价模式、合作内容等进行审议,形成会议纪要。

三.战略合作伙伴的监督机制

1.四.战略合作伙伴日常工作的审批权限与执行。

1.根据具体的采购计划,由具体经办人员编制采购订单和合同。采购订单和合同中品种、数量、交货时间、价格等均应符合战略合作协议。

2.采购订单和合同的签字审批权限按公司或部门现有制度执行。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篇5

********科技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中国 北京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产业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甲方:中国********控股(集团)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科技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中国********控股(集团)公司与********科技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坦诚交流、友好协商,本着平等尊重、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原则,一致决定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成全面、紧密、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展开务实合作。双方就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如下框架协议。

一、合作背景

第一条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解决环境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实现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到汽车强国跨越的重要战略举措,对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 9 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为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行动细则,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工业转型战略,鼓励技术创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优惠的财政补贴支持,积极推广终端应用。目前及未来五年的政策环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营造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二、合作各方

第三条 中国********控股(集团)公司(简称“********控股”)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长期致力于大健康业务、国际化业务、商业物业等综合产业经营,拥有品牌影响力、金融资本、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势。********控股积极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下属子公司********集团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是专业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的科技企业。

第四条 ********科技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是一家综合性产业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金融服务、国际国内贸易等业务,经过数十年研发积累,形成了具有世界绝对领先水平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革命性地突破了核心技术制约造成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核心技/ 9 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以及多维度资源整合,********集团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形成了独到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合作宗旨

第五条 各方应本着诚实有信、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原则开展合作,建立互信、惯例与默契的商业合作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第六条 各方应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市场、资本、金融、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充分理解、尊重对方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诉求,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第七条 本协议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应作为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双方签署相关协议的基础。

四、合作目标

第八条 甲乙双方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和资源,积极打造全球最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共同塑造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第九条 甲乙双方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为环境保护、大气治理贡献力量,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9

五、合作方式

第十条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待核名)进行紧密合作,开展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销售推广。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陆仟万元整(¥60,000,000.00),其中甲方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乙方持有合资公司49%股权。合资公司投资成立具体事项,双方另行签订股东投资协议进行约定。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合资公司实行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合资公司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由甲乙双方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选举或任命,公司董事会由双方委派人员共同构成,甲乙双方各自委派一人分别担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为合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六、合作内容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一致认可2015-2017年是中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期,双方将紧抓这一产业发展关键机遇,以城市公交大巴为产品应用定位,迅速抢占市场,实现合资公司的跨越式成长。合资公司目标2015年签订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销售订单5000辆,预计实现交付约3000辆;2016年签订销售订单10000辆,预计实现/ 9 交付约5000辆;2017年签订销售订单20000辆,预计实现交付约10000辆。

第十三条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合资公司以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单位为目标应用客户,重点开拓河北省、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北京市、上海市、广西省及其他任一方具有区位资源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

第十四条 合资公司完成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5000辆订单签订及1000辆成功交付后,甲乙双方可根据合资公司的市场和销售需求,利用浙江********现有经营地点的厂房和土地,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实现年产2亿安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扩增,为合资公司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配套,帮助浙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生产线总投资预计约人民币陆亿元(¥600,000,000),一期投资预计约人民币壹亿伍仟万元(¥150,000,000),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人民币贰拾亿元(¥2,000,000,000),年利税人民币肆亿元(¥400,000,000)。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一致认同,应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创新金融模式,实现产融有效互动、资源优化配置,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解决方案,引导、培育市场和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加强合资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第十六条 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强化金融服务支撑,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9 促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甲乙双方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各自金融管道和资本运作优势,通过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运用产业链融资、订单抵押融资、融资租赁、发行债务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入长周期、低成本资金,实现资金有效利用。

七、利益分享

第十七条 甲乙双方应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清晰、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和合资公司成长收益。

第十八条 乙方对甲方收益的承诺如下:

如一个财务年内合资公司实现销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不超过5000辆,乙方或合资公司向甲方支付销售收入的2.5%或每交付一辆车支付人民币伍万元(¥50000)作为甲方持有合资公司股权收益,按较高者计算。

如一个财务年内合资公司实现销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多于5000辆但不超过10000辆,乙方或合资公司向甲方支付销售收入的2.0%或每交付一辆车支付人民币肆万元(¥40000)作为甲方持有合资公司股权收益,按较高者计算。

如一个财务年内合资公司实现销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多于10000辆但不超过20000辆,乙方或合资公司向甲方支付销售收入的/ 9 1.5%或每交付一辆车支付人民币叁万元(¥30000)作为甲方持有合资公司股权收益,按较高者计算。

如一个财务年内合资公司实现销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大巴超过20000辆,甲乙双方按照第11款原则另行商定乙方或合资公司向甲方支付的金额作为甲方持有合资公司股权的收益。

第十九条 本协议第十四条的约定仅适用于2015-2017年合资公司销售的8米以上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8米以下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利益分享,甲乙双方按照本协议第十三条的原则另行商定乙方或合资公司向甲方支付的金额。

八、工作机制

第二十条 甲、乙双方应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网络,加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市场拓展、金融合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交互的叠加价值。

第二十一条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并加强合作互通机制,组织技术、市场、金融、财务、法务等相关专业团队,共同设立专项工作小组,保证双方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的顺利推进。

九、保密条款

第二十一条 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或其他渠道获知的有关对方的商业秘密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9 第二十二条 除本协议规定工作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商业、技术或其他资料信息。

第二十三条 双方的保密义务不因本协议的中止、撤销、解除、终止而终止。

十一、签署生效

第二十三条 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两份,由各自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并加盖本企业公章后正式生效。

第二十四条 双方应根据本协议确定的原则和相关规定,就具体合作事宜另行签署相关协议以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项目进程。

(以下无正文)/ 9(本页为签字页)

甲方:中国********控股(集团)公司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人: 日期:

乙方:********科技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篇6

代表人:

乙方:

负责人:

为建立长期、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缓解乙方会员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甲乙双方本着“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决定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于为乙方会员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促进企业、金融机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 为有效执行本协议,甲方、乙方同意建立定期或不期协调例会制度,以保持联系,沟通信息,解决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条 甲、乙双方将积极探索并推动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产品,运用全方位银行技术,扩大金融服务功能。

第四条 甲方愿意将乙方推荐的企业作为重要的基本客户,在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为推荐企业提

供金融服务。

第五条 乙方向甲方推荐资信良好、履约能力较强的会员企业,甲方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金融政策以及内部信贷审批制度的规定,对乙方推荐的会员企业进行审查,并对审查合格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具体融资方式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具体授信手续按下款额的XX收取。

第六条 乙方在推荐时,应向甲方提供推荐企业的联系方式、基本资料,并为银企之间的合作努力进行牵线搭桥,尽量发现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甲方为乙方会员企业提供授信后,乙方应尽可能及时地向甲方提供该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动态信息。

第七条 为保证甲、乙双方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将风险降低,乙方需向甲方提交XXX保证金,待继有秩序性合作关系后半年退还所有保证金,具体时间定以签约日.收款人为甲方主要负责人账号:(XXX).第八条 甲、乙双方对在本协议签订及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条 甲方所有事务委托XXX面签,对接,收款,乃此协议唯一主事人。

第十条 本协议一式贰份,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或加盖印章,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

擅自更改、撤消或终止协议。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

年月日

《化工管理》杂志战略合作伙伴 篇7

联系人:姚建董事长

电话:0513-85565205

邮箱;ntsmsb@163.com

北京天达京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世英总经理

电话:010-52317218

邮箱:serve@bj-tianda.com

江苏普格机械有限公司

联系人:吕镇江总经理

电话:18962265570

邮箱:jiangsupuge@163.com

常州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范炳红董事长

电话:0519-85865959

邮箱:sale@fanqun.com

株洲科瑞变流电器有限公司

联系人:丁劲松董事长

电话:0731-28891155

邮箱:info@kori.cn

北京高中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马玮总经理

电话;010-51293388

邮箱:bvc@bvc.cc

江苏圣泰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郭峰董事长

电话:0510-83395058

邮箱:shengtai9508@163.com

广州市万灵霸环保产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胡妙霞总经理

电话:020-87320188

邮箱:sales@wlbcn.com

华尔卡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

联系人:泷泽利一社长

电话:021-53082468

邮箱:m-feng@vst.valqua.co.jp

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义军总经理

电话:0716-2852392

邮箱:hbcf@vip.163.com

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谢学瑞总经理

电话:0813-4665830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联系人:李嘉院长

电话:0813-7806216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

联系人:江政辉总经理

电话:0534-2622704

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

联系人:向平总经理

电话:0838-6102926

萍乡市双凌陶瓷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乃坤总经理

航空啤酒:不考虑战略合作 篇8

亚啤生产的航空啤酒,在新乡,无人不知。多年来,航空啤酒产量和销量稳坐新乡啤酒“一哥”的位置,牢牢守住自己的陣地。即便在啤酒巨头的围攻下,亚啤的负责人仍表示:“我们没有任何进行战略合作的想法。”

2010年11月2日,百威英博在卫辉市唐庄镇投资27亿元,分期建成年产量100万吨的啤酒生产基地。这是河南啤酒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资,也是国外资本首次在河南独立建啤酒厂。百威英博的“圈地运动”对于锁定本地市场的亚啤而言,无疑是一种侵犯,百威英博单单是年产量就是亚啤的5倍。面对没有硝烟的战争,亚啤一位高层冷静地说:“船小好调头,我们航空啤酒一向以质量说话。”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向走高端品牌路线的百威进入二三线城市,醉翁之意不在酒。河南有着连贯东西南北的区位优势,百威是以此打下根基,辐射周边省份,扩大其在中西部市场的占有率。

2010年,亚啤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量达24万吨,同比增长3.2%,位居河南省前列。但是由于去年啤酒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动力价格以及运输费用均处于高位,使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亚啤的产销量及收入有所放缓,毛利率降低。

同时,河南正处于啤酒行业的整合期,航空啤酒面临着外来啤酒巨头瓜分市场的压力。目前,燕啤、青啤在新乡占有一定的份额,获利也比较明显,以多年来形成的规模优势,改变着新乡人的口味。

面对激烈的竞争,航空啤酒也改变自己的经营战略,调整产品结构。“我们提高高档啤酒的比例,在当前啤酒毛利率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利用高档啤酒比例抵消成本压力,是提高盈利水平的最有效措施。”亚啤一位负责人说。

上一篇:初一语文《智子疑邻》教案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鞋子的聚会》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