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2024-09-19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1

为明确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环境清洁卫生,培养全体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建设文明绿色工程,特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一、垃圾的分类

1、可回收物(指:废弃纸张、报纸、清理后的易拉罐、塑料瓶、玻璃容器、利乐包、快递包装纸箱等)

2、厨余垃圾(指:食堂产生的残羹剩饭、菜叶等)。

3、有害垃圾(指:墨盒、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医务室过期药品等电子垃圾)。

4、其他垃圾(指: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生活用品及其它物品如烟蒂、尘土等)

二、垃圾分类的定点设置及存放制度:

1、在办公区域设置三种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按分类标准将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内。

2、因本单位无厨房,暂未设置厨余垃圾桶。

3、对日常产生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其中可以回收的设置专门区域集中存放,存放一定量之后由废品回收企业回收,其余集中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每日由专人送至固定投放点。

4、因本单位有害垃圾产生量极少,设置专门封闭区域放置有害垃圾,存放一定量之后由专人集中送至固定投放点。

三、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1、安排专干负责垃圾分类的整体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垃圾分类设施及标识的物质保障,并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流程等要求在每个环节设置固定人员进行整理、投放。

2、设置垃圾分类台账,严格按照分类标准统计每日的垃圾投放量,并做好记录。

3、利用LED、标语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垃圾分类的学习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熟知垃圾分类的标准、处理流程及操作规范。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2

日本是世界上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做的最好的国家。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法律用于督促日本民众对垃圾进行分类, 而且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是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桶, 而且当地人们也相当重视垃圾分类, 自觉地把垃圾投放进垃圾桶之前进行分类。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混放、乱放, 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在英国, 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 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 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 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美国、澳大利亚政府也明确要求每个家庭必须将垃圾装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我国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设立不同种类的将垃圾桶将垃圾进行分类;将投放在各种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垃圾处理厂对垃圾的分类往往依靠手工分类, 一直以来显得效率很低。而且特别是在各种垃圾的围绕下进行工作,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当大, 长期以往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能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对部分垃圾进行了回收利用, 大部分的垃圾还是通过传统的焚烧方式和掩埋方式进行处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资源, 长期处理下去就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

在中国, 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厨余垃圾包括剩饭、菜叶等食品类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其他垃圾包括除以上垃圾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的废纸等难于回收的废弃物。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低污染的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资源的再次利用, 符合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设计的自动分类垃圾桶, 就是通过不同垃圾的不同特性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分类。

1 对金属的分类

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将垃圾放在自动分类垃圾桶中, 此时垃圾就随着传送带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在这个模块里有金属探测器和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用来将金属垃圾挑选到金属垃圾桶。当垃圾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中, 金属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 利用有交流电通过的线圈, 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能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磁场, 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 引发探测器发出鸣声。当金属探测器检测到金属垃圾时, 对该垃圾定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根据相关数据将金属垃圾放入金属垃圾桶。剩余的垃圾进入下一模块进行分类。

2 对玻璃的分类

当垃圾从传送带上来到振动平台模块时, 就要对玻璃进行分离。首先在振动平台上将传送带送来的垃圾加以一定频率的振动, 使得质量重的垃圾例如玻璃位于整个振动平台底部, 而振动平台表面就是塑料、纸张这些质量较轻的垃圾。在垃圾进入该平台的入口位置放置一个吹风口, 一直以设定的速率对准出口吹风, 将塑料和纸类垃圾吹出出口, 最后把留在振动平台上的玻璃垃圾扫进对应的玻璃垃圾桶, 完成对玻璃的分类。

3 对塑料和纸的分类

垃圾经过最后一个模块的时候, 就要对纸类和塑料进行分类。因为在生活中纸类垃圾普遍较多, 而且纸类垃圾主要包括报纸、书籍、各种包装纸等, 但是由于纸巾和厕所纸的水溶性太强, 所以归为不可回收垃圾。在该模块中, 把上一模块吹出来的纸类和塑料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大盒子里, 用机械手臂进行搅拌, 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 纸会因为吸收水而沉入水底, 而塑料就在水的表面上, 然后用机械手臂把浮在水面上的塑料分类到指定的塑料垃圾桶。而对纸的分类其实就已经在分离塑料的同时实现了, 所以就可以直接用机械手臂将沉入水底的纸类垃圾分类到对应的纸类垃圾桶中。最后剩余的垃圾就可以归属为不可回收类垃圾, 对这些垃圾就可进行填埋等处理。

经过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分类, 混杂的垃圾就能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 再将分类好的垃圾重新利用。自动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既回收了垃圾资源, 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更会在中国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具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大骐.垃圾[分类在国外[J].科海故事博览 (智慧) , 2010 (01)

[2]仲环.国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J].老年教育 (长者家园) , 2010 (10) .

[3]李露一.日本的垃圾分类[J].社区, 2010 (06) .

[4]聂永丰主编,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固废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5]孟伟, 赫英臣著.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6]李国刚编著.固体废物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日常餐厨垃圾;危害;分类处理器;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X7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59-01

一、家庭日常餐厨垃圾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餐厨垃圾十分常见且不可避免,腐烂变质后的恶臭令人作呕,更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大致包括菜、米、面、油和动物的肉骨残渣。其中有机物和水分含量的比例较高,在常温的环境下极易腐烂。餐厨垃圾处置不当,对环境和人所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影响市容、污染环境。餐厨垃圾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水分,因其易受到微生物的分解,从而产生腐烂变质。餐厨垃圾腐烂变质会随着堆放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到了夏季,室内外的温度较高,垃圾腐烂的速度也会越快,这就容易导致大量的渗滤液渗入地表并且会散发大量的恶臭,为细菌的滋生和蚊虫的繁殖创造较为适当的环境。此外,露天堆放的餐厨垃圾作为细菌繁殖的首要媒介,还会给蚊蝇鼠虫的大量滋生创造极佳的环境。

(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肉类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类物质往往带有致病菌,被牲畜和家禽误食后容易导致“同类相食”的同源性污染。人类食用这些牲畜和家禽会造成人与牲畜之间病菌的交叉传染病,危害人体健康,并可能导致某些致命病毒的携带与传播。疯牛病、猪流感和禽流感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病牛、病猪或病家禽的尸体被制成了动物饲料,食用该类饲料的家畜又被人类大量食用后,导致家禽与人之间疾病的交织传染,从而引起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器的设计开发

一方面,餐厨垃圾处置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另一方面,餐厨垃圾也并非就是一文不值。环境资源专家认为,营养丰富的餐厨垃圾是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可以对餐厨垃圾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

餐厨垃圾经过物理脱水和干燥、消毒、杀菌等处理流程之后,可制作成家禽的干饲料,经油水分离等流程后,可提炼油脂用于化工生产。根据餐厨垃圾物理处理方法的原理研制开发出一款处理器(图1),处理器前端有分类处理箱,将收集的厨余垃圾放进分类箱进行分类,并做打碎处理。打碎过后再将其放入计量箱内计量处理,计量处理是将厨余垃圾按照一定的比例计量混合。然后再送入搅拌箱,在搅拌箱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对厨余垃圾杀菌后进行搅拌,接下来再进行脱水处理,当被处理物中含有的水分适量后将其送入待料槽进行二次脱水处理,将脱水后的厨余垃圾再次搅拌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即可制成半成品。将半成品放入粉碎箱内制成粉末状,最后将这些粉末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状的牲畜、鱼和家禽饲料。

在分类的过程中会有含大量水分的液体由分拣池流入分油池,在分油池中,油会自动流入废油回收池,剩下的污水则流入污水管,从而实现了油水分离。池中剩下的厨余垃圾残渣进入机器进行粉碎,粉碎过后放入生物酶对其进行化学作用。经过发酵后,还可生产出有机化肥。此外,还应配备可以除臭的系统,用于去除餐厨垃圾因堆放腐烂而散发的恶臭,紫外线除蚊系统用于杀灭蚊蝇。餐厨垃圾中还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比如糖类、淀粉和纤维素等,这些物质都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因此可以在餐厨垃圾中加入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将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分解。先用高温把餐厨垃圾中的有害病菌消灭,通过接种有益的菌类去改变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可以产生有益的菌体,并获得大量的蛋白(图2)。

图1处理器平面结构设计

图2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器的主要工作流程

三、结语

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既可以减轻垃圾处置站的压力,又能减少餐厨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而就在垃圾回收站里处理这些餐厨垃圾还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避免垃圾泄露,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沟油流入市场。目前,很多家庭已配置了小型餐厨处理设备,但大部分家用小型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转化率并不理想。建立社区家庭餐厨垃圾独立收集系统,并培养人们的餐厨垃圾单独投放意识,以街道、区(县)或市为单位,运用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器设备进行餐厨垃圾的集约化分类转化处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新军等.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生态学报,2011(14):4575-4584

[2]陈锷;顾向阳.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进展[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03):57-61

[3]曾彩明等.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方法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1):31-35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项目“家庭日常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器的设计开发”(201510379058)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4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各种公共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的方便。爱护公共设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结合兰州市文明城市再创建有关垃圾分类的问题,我设计了关于垃圾分类教学。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让学生认识新型垃圾桶,学会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活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生活真方便5、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垃圾桶,了解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3、让“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并成为自觉行动。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美景,谈感受。

清明时节,缅怀先烈,追忆故人,踏青赏春。看视屏,谈感受。

(为下面乱扔垃圾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的意识。)

(设计说明:联系学生实际,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新课,增强学习积极性)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师:(生看扔垃圾图片)想不想继续看?

3、生谈此时的感受。

(设计说明:学生看完两段景象后,对视屏中的两种相反的景象会很敏感,此时让他们谈感受,会说出乱扔垃圾会

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时抓住“垃圾”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出那些垃圾。)

4、学生在说出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来说。这时教师就要做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二、科学分类,为垃圾找家

(一)认识垃圾桶

1、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

2、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标识。(可乐,雪碧的易拉罐上,超市贩卖的塑料袋上……)我们可以通过标识帮助分类。

3、了解法规,认识新型垃圾桶。

小结: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了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

(二)科学“分一分”

1、我是小小志愿者——“飞行棋”游戏,学习垃圾分类。

2、游戏规则:(大屏出示)

(四人一组,依次转动骰子,骰子停下来的时候正面是几,你就走几步。遇到助力锦囊,抽取助力卡片。按要求完成任务,获取助力步数。第一个走到终点,获得助力卡片最多者获胜。)

3学生游戏,了解垃圾分类。

4、获胜者分享“助力果实”。

5、老师总结(大屏展示):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毒、其他四类。

(三)游戏——送宝宝回家活动一:智慧大比拼活动二:我送垃圾回家

1、游戏:请将自己准备的废弃物“宝宝”送回家。

2、要求:手持废弃物“宝宝”的同学上台将宝宝送回家里。安全到达与老师击掌祝贺。

三、拓展延伸,为城市助力

1、同学们,将废弃物合理分类,科学的处置已成为世界的一大生活主题,它对维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瑞典,垃圾分类深入社区;美国,对待垃圾采取多扔多收费;德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在垃圾分类问题上也一点不例外。居民将不同颜色的玻璃瓶放入相应的三种回收不同颜色的玻璃制品的垃圾桶,并同时把塑料瓶盖拧下来放入收集塑料制品的垃圾桶。日本生活垃圾的分类更精细化,我们看看日本家庭如何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视屏)

大班科学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5

1、活动目标 送“垃圾回家”活动设计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分析 ] 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来传输信息,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

2、PPT课件《送垃圾回家》

3、幼儿画册《科学》 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PPT课件(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 ? ”“垃圾从哪里来 ? ”“垃圾有什么危害 ? ”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环节二:寻找垃圾处理方法

采用方式:播放PPT课件:(焚烧垃圾)

提问设计:这种方法好不好?会有什么危害?

解决问题: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烟雾,污染空气。

采用方式:播放PPT课件:(掩埋垃圾)

提问设计:这种方法好不好?会有什么危害?

解决问题: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掩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环节三: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PPT课件: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 ? ”“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 ? ”“我们该怎么做 ? ”

解决的问题: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环节四: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 ? 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 ”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 ? 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 ? 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 ? 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 ”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环节五:垃圾可以做什么?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一些收垃圾可以做什么?并观看PPT(幼儿自由发言)提问设计:一些可回收垃圾比如:废旧的纸,玻璃瓶,塑料瓶工人回收后还能做成什么? 解决的问题:观看幼儿画册科学《垃圾分类》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学会把垃圾分类处理。

活动延伸:回家跟爸爸妈妈共同设计一个可回收垃圾箱和一个不可回收的垃圾箱。树立环保意识,在动手动脑活动中,体会环保这件大事。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日本垃圾分类分析 篇6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生态文明,循环经济

1 日本垃圾的主要分类

日本人多地少, 资源匮乏, 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 尽量减少对垃圾的焚烧和填埋处理, 日本实行了一套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日本人对垃圾的分类十分用心, 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的垃圾分类也有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来说可将垃圾分为:“资源类垃圾”、“非资源类垃圾”、“粗大件垃圾”及“有害垃圾”这几大类。

1.1 资源类垃圾

资源类垃圾即可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的垃圾, 它是垃圾资源回收的中心环节。这类垃圾包括的范围非常广, 它涵盖了大部分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垃圾、纸质类垃圾、玻璃类垃圾、金属类垃圾等。对于这列垃圾, 不同的种类对于投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一般的玻璃瓶、塑料瓶、水桶、需要清洗整理排放干净, 而牛奶盒不但要清洗, 而且要晒干、折叠整齐后才能扔。这类垃圾必须放在政府推荐的垃圾袋中, 如果有人放错垃圾袋, 就会被拒绝回收, 只能等待下次投放。

1.2 非资源类垃圾

非资源类垃圾主要是那些不能直接回收利用的垃圾, 按照垃圾的性质也可将之细分为“可燃性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1) 可燃垃圾。这类垃圾大多是不能直接回收的燃烧垃圾, 如厨余垃圾、文具用品类垃圾、橡胶类皮质垃圾等。这类垃圾在整理、清洗、晒干后才能放在指定垃圾袋中。 (2) 不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多是不能回收、需要焚烧或其他特殊处理的垃圾, 如就玻璃灯泡、碎玻璃、菜刀、打火机、喷雾器、废旧陶瓷制品等。这类垃圾也需要分门别类处理:保温瓶、热水瓶、废旧灯泡等玻璃易碎品则需要用厚厚的报纸包, 并且标上“危险”等字样;对于喷雾器等罐装压缩气体的金属制品, 必须在瓶底打洞防止爆炸。

1.3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主要是那些可能还有剧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垃圾, 如电池、水银体温计、荧光灯管。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因此在扔这些垃圾时要要将之与不可燃性垃圾分开装入透明、半透明的袋子中, 并且标上“有毒”等字样, 等待专门人员来回收。

1.4 粗大件垃圾

这类垃圾一般是体积较大的物品, 如小型家电、旧家具、体积较大的金属制品如煤气罐、长度超过0.5M的链状物、其他如自行车、较大的陶瓷类物品等。这些较大的垃圾在处理时必须要购买相关的垃圾袋、贴上相关的标签, 然后提前打电话预约, 并且需要付费处理。

2 日本垃圾分类的特征

第一, 分类精细, 专业管理。日本的垃圾分类总的来说可概括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有害垃圾、资源类垃圾这几大类, 而这几大类又可细分许多子类。以一支女士口红为例, 口红的塑料外壳属于塑料类类垃圾, 口红管是金属属于金属类垃圾, 而残余的口红则属于可燃类垃圾。日本不仅垃圾分类专业, 而且垃圾的回收管理上也很专业。政府每年都会向居民发放带有漫画的彩色年历, 年历上会以不同的颜色标注不同垃圾的投放日。此外日本的垃圾在经过仔细的分类后将会有专门的人士上门回收垃圾。不同城市投放垃圾的时间也是不一的。

第二, 全民自觉, 人人重视。日本是世界环保意识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人从孩童时期就会受到垃圾分类的教育, 不仅有父母的言传身教, 还有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在日本定点扔垃圾、垃圾的分类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规矩。如果有人不按照指定的要求分类垃圾, 那么他不但会遭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 背负“不履行垃圾分类”的骂名, 而且可能会由于分类不当产生的严重后果者, 需要支付巨额的罚款。

第三, 市场机制, 经济调控。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征税的方法引导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 政府通过征税使得垃圾处理走市场化道路, 让市场在垃圾处理中起主导地位。这种政府倡导的市场机制的垃圾分类制度大致是坚持三个原则: (1) “污染多, 付费多”。日本政府规定企业对自己的商品有回收利用的责任和义务, 如若企业违法垃圾处理法则会被重罚。 (2) “消费多, 责任多”。这种原则具有很大的公平性, 因此深得普通民众的支持, 消费的多, 负担也就多。 (3) “回收多, 收益多”。日本的企业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不但实际得到了更加廉价的原材料, 而且会得到政府会提供的补助金、贷款、甚至是免税。

第四, 法律完善, 节能环保。上世纪90年代开始, 日本政府着力于制定完善的垃圾处理, 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环境基本法》、《容器包装循环处理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进入21世纪, 日本制定的关于环保的垃圾处理法律越发完善严密, 并逐渐形成了三个体系。第一层是基础法, 主要是是各类环境保护法的基础。2000年日本颁布了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 在这部法律中日本详细规定了在垃圾处理中的日本政府、企业、民众在垃圾处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层是综合性法律。以2001年实施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为标志。这两部法律在之前的基础法的前提上提出了对垃圾回收利用扩大化的要求, 后者主要是要求通过清洁生产的方式实现垃圾量的减少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第三层是具体产品的法律。如:为废旧电器制定的《家电回收法》、为工程建筑垃圾制定的《建筑及材料回收法》、为食品和厨余垃圾而制定的《食品回收法》等。

3 对中国垃圾分类改革的启示

日本的垃圾分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至今已拥有了成熟的市场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与日本相比, 我国的垃圾分类尚处于起始阶段, 在制度、技术、法律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都面临转型, 我们要未雨绸缪, 借鉴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 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制度。

首先, 制定和完善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垃圾的处理立法, 并且在此后50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严密细致的法律体系, 而我国只有一部2004年通过的、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垃圾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对于具体的垃圾防治的经济措施、垃圾污染的惩戒制度没有明确要求。因此, 我国应该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制定具体措施, 予以落实。一方面, 在立法上, 我国必须要加快制定配套的垃圾处理法律。在《环境防治法》的基础上对垃圾处理领域里的每个方向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与我国的国情和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 在执法上, 要做到做到执法必严。在垃圾回收和处理上, 我国必须严格执法, 对于那些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乱弃垃圾者, 轻则警告劝解, 重则依法惩处等。

其次, 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增加对垃圾分类产业的投入。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涉及全民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这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自律和居民的自觉。从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来看, 宣传教育是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国也可采取此类措施, 运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广告牌、宣传画、电影等途径向人们灌输垃圾分类的知识。此外政府必须加大对垃圾分类产业的投入。日本政府历来重视企业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 对于那些能够研发新技术的企业, 采取税收奖励, 减税, 甚至是免税的措施, 鼓励企业在垃圾处理中研发新技术。我国也可效仿, 如开设垃圾回收处理的专项奖或者基金, 为那些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实行贷款补助, 引导企业与国际环保机构进行合作。

再次, 制定适合国情的垃圾分类制度,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于我国目前的垃圾分类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因此, 只能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几大类的基础上加强宣传, 使民众能够真正的认可和接受。然后, 再逐步细化。在垃圾分类之后, 政府也必须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处理, 做到真正的回收资源。在垃圾的分类处理方面, 除了要求发挥政府的作用, 还要求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逐步完善。日本的垃圾分类正是如此, 政府并非垄断, 政府在主导的同时采用市场机制, 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垃圾分类领域, 向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和贷款上的支持, 引导民营企业走上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使得垃圾处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走向正常化、自主化、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 (5) .

[2]王晓辉.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填补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5) .

[3]武德庆.日本国情概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9) .

[4]窦林娟, 孙巧慧, 常娜.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

[5]郭晓.借鉴日本垃圾处理经验, 构建和谐环保社会[J].科教导刊, 2010, (3) .

[6]钱展.浅析日本的垃圾处理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社会学研究, 2011, (6) .

[7]彭国华, 袁铿, 彭卫东.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和无害化理[EB/OL].http://www.cn-hw.net/html/32/201004/14453_2.html, 2010-4-11.

[8]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 2011, (8) .

[9]覃振桃.刍议日本垃圾分类处理中的新变化及其启示——以东京都八王子市为例[J].价值工程, 2013, (21) .

垃圾分类看东城 篇7

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为宗旨,东城区致力在更大范围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處理全覆盖,不断涌现出各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优秀典型。日前,本刊记者跟随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前往区内不同类型的单位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了东城区垃圾分类的优秀做法。

第一站: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体验垃圾处理资源化

每天早晨6点,东城区城市运行中心的餐厨垃圾12名收运工人,从位于玉蜓桥附近的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出发,驾驶着“桶换桶”式电动运输车走街串巷,来到餐饮单位后厨,用空桶换满桶,然后返回处理中心。为避开早晚高峰,东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安排在每天的6点至10点、14点至17点两个时间段,一名工人上下午要在餐饮单位和处理中心之间往返三四趟,一次载回4个装满了餐厨垃圾的桶,每桶大约100公斤,一般一天一个人就可以收运两吨的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收运至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后,直接使用提升机运输到二层的分拣车间,有13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桶的清洁和餐厨垃圾的分拣。在散发着异味的车间,分拣员用手在传送带上把掺杂在其中的各种塑料、纸巾、筷子、破碎的餐具清理出来,扔进身边的其他垃圾桶内,为餐厨垃圾接下来的资源化处理打好基础。记者看到,身着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手套的工人,即使是冬天,也是出了一身大汗。从事餐厨垃圾分拣两年的田云山师傅对我们说,“谁也不愿意干这样的工作,但这总得有人干啊。我们干了就要敬业、就要干好。”

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作为中转站,经过人工分拣和简单处理后的垃圾,夜间统一被运输至位于河北省大厂县的资源生态循环基地进行资源化深度处理,最终形成饲料添加剂以及废油,这些废油再由专业公司回收制成环保生物柴油。这个经多方协调建成的资源化基地,2011年7月投入试运行,总占地面积80余亩,其中餐厨垃圾处理厂占地20亩,日处理总量可达200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理工作,东城区成立了餐厨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由城管委、城管大队、交通、公安、环保、卫生、工商、街道等成员组成,初步形成了“广泛宣传发动﹢强力综合执法﹢引入行政监管﹢建立责任机制﹢集中收运处理﹢实施经济调节”的“六合一”管理模式。目前已有200余家餐饮单位纳入这一体系,由政府出资免费配发专用垃圾桶,免费上门对接收运,每日收集总量在35吨以上。

第二站:光明小学──请教绿色环保小标兵

每个星期三的清晨,位于光明路的光明小学,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走进校园的孩子,手里都拎着从家里收集来的各种空塑料瓶或旧报纸、旧杂志。原来,这一天是光明小学有名的“手拉手地球村”环保回收日。

自1998年“手拉手地球村”环保回收日成立以来,光明小学的垃圾分类已走过了13年。13年来,光明小学的环保回收款全部作为了“绿色爱心基金”,捐助贫困地区“手拉手环保小学”、郊区小学“手拉手书屋”、保护母亲河的“中国少年世纪林”工程,以及其他的大型捐款、灾区捐款等。特别是光明小学部分师生在暑假期间,前往曾以本校“绿色爱心基金”捐款的四川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不仅带去了新的捐款,还带去了分类垃圾桶、垃圾宣传册等环保物品,传递了新的绿色希望。

光明小学郭颖老师介绍,在东城区城管委推荐帮助下,学校与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正式签约,几年来每周都能及时上门收集,解决了早期学校垃圾分类后“大件有人收、小件无人问”的尴尬局面。在实现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同时,保护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让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让孩子们的绿色行动转化为爱心捐款有了保障。

据了解,光明小学专门开设了《我是环保小先锋》德育校本课程,其中“垃圾分类”作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今,每一个光明小学的小学生都是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的小老师,不仅在教室、校园能准确分类投放,在家里也都设置了垃圾分类角,和自己的家人一块儿进行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1个孩子能带动6名家长,“一家七口”全体动员践行低碳生活,促进环保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三站:幸福家园──学习默默奉献的分类指导员

幸福家园小区,北京市2010年垃圾分类达标建设的600个小区之一,两年来率先试行三类垃圾、三条处理路线分类处理的方式,垃圾混装混运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厨余垃圾”上门收运,每两天由东城区运行管理中心的专业队伍到小区上门收运,统一运至玉蜓桥附近的专业处理中心;“其他垃圾”规范运输,由物业保洁员使用“桶换桶”式电动垃圾运输车运送到指定垃圾楼;收集的可回收物,可以通过打电话或网上预约的方式,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上门回收。

而这一良好效果的取得,与小区完善的垃圾分类组织体系分不开:宣传、沟通、监督指导工作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由物业公司负责,运出小区的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由街道和区相关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细节的监督和宣传由各楼门组长、老党员担任的监督员、宣传员负责,每日分类工作现场指导和二次分拣工作由12名指导员负责。

叶晓春,幸福家园小区的保洁主管,也是这1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中的一位。对她而言,这份在别人眼中又脏又累的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把垃圾处理好,就会对地球少一些伤害,这是在做好事。”叶晓春说,作为一名指导员,只要做好工作,不管是加班加点,天天与垃圾“相伴”,还是无法回家过年,都是无怨的事。叶晓春还说:“你看我们小区这么美观大方的分类垃圾桶,还有家里使用的分类小桶,都是政府出资免费配发的,而且我们每位指导员每月还能得到600元的指导员工作补贴。所以说我一定要更好地使用、维护好各种设备,认真干好宣传指导和二次芳鸸ぷ鳌!±

目前,东城区108个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总数达到522人,他们做到了着装统一、标志统一、工具统一,正在积极投身到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工作中来,为小区垃圾分类建设带来了新面貌、新成效和新风尚。

制作分类垃圾箱-环境教学课题 篇8

制作分类垃圾箱课题: 制作分类垃圾箱 年级: 二年级 目的: 开拓学生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美化环境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制作美观、实用的分类垃圾箱。重点: 学习制作垃圾箱的方法,使学生由平面形象思维转入立体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难点: 巧妙利用实物形态,进行合理设计和制作。步骤: 1.教师展示垃圾箱的图片,利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垃圾箱的作用以及对保护环境所发挥的功效。2.教给学生一种制作方法,并说明制作方法很多,让学生自由发挥。3.制作过程: 利用方形的纸盒,将外部裱糊,设计一些图标和装饰。挖剪出垃圾箱的入口和出口。也可以几个人一组共同设计制作一个大的分类垃圾箱并贴好或画好图标,放在教室里使用。4.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评作品,看一看哪些作品的造型美观,设计制作有新意。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进一步讨论乱丢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9

一、活动背景:

新华网杭州4月20日电(记者 岳德亮)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物价局了解到,浙江正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置和利用。目前,浙江通过资源化方式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0000吨/日,约占全省垃圾产生量的20%。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任会斌)“每年城市丢弃的可回收的垃圾,保守估计价值25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陈寿朋心疼地说。以上两条新闻使我们想起关于垃圾的回收和再次利用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是个重要的问题,“垃圾无小事”一起来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是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使学生从小养成回收垃圾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制度了此科技实践的课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三、活动准备

1.教师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网(http://me.cztv.com/video-783667.html)。

(2)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3)网络视频、钢琴曲磁带和“表扬章”。

(4)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三彩二白 一空)。

(5)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6)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2.学生活动准备:

(1)了解临安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并收集数据。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垃圾分类的类型。(一)展板内容如下: 前言

同学们,你们了解临安吗?你们了解临安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吗?

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同学们每天在市区 1 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清洁工人们大约每天4至5点上班,晚上会工作到10点。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也相当大。他们中平均年龄将近40岁,有些还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清洁工人们的收入也不多,每月400元,再加上政府的一些补贴,仅供一个月的生活费。临安的这些垃圾除了来自街道的各个小区外,大部分来自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等等,一天之内产生的垃圾量相当庞大,如果不加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临安共有4个垃圾中转站,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街道。所有的垃圾都在中转站装好,统一运送到到填埋厂,不焚烧,不堆肥,全部填埋掉。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你能为临安做些什么呢?(二)照片说明:

看到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你能从他的笑容中体会到清洁工人的劳累与艰辛吗?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垃圾箱哦!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知道临安市区有多少这样的垃圾箱吗?

没有分类的垃圾: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起,这样使那些能利用的垃圾也无法再利用。你能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吗?

大家伙:临安所有的垃圾,都是通过这个“大家伙”统一装好后,再运输到垃圾填埋厂进行处理。你见过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吗?

清洁工人们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清新美丽的城市。他们才是临安城的“大功臣”。

清洁工人们就是这样一车一车,把分散在临安大街小巷的垃圾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中转站。你能感受清洁工人们在烈日和寒风中的辛苦吗?

四、适用年段与活动时间

1.适用于五年段

2.活动时间:一个月(共四周)。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周>):

活动目的:

(1)了解当地垃圾处理情况,并收集数据,增强知识。

(2)通过实践收集数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从小学会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的好习惯。

1.学生主要活动:

(1)向家长了解临安日产生的垃圾有多少?这些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2)走上街头采访清洁工人,向他们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3)带领学生向环保部门联系,向他们了解准确的数据。(4)制定活动方案:(课堂活动)2.教师指导重点:

(1)制定方案时,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抒己见。

(2)每小组一人负责记录方案。

(3)交流方案时,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做小组汇报发言。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第2周>):

活动目的:

(1)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垃圾产生的情况,找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2)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实践活动的乐趣。

1.学生主要活动:

(1)分组讨论垃圾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

(2)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收集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信息。

(3)走访当地社区,向居民了解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4)进行反馈交流课外活动了解到的垃圾回收分类情况。2.教师指导重点:

(1)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

(2)提出课外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采访时,对方不配合不理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4)组织学生课内活动,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

(三)第三阶段(研讨阶段、<第3周>)

活动目的:

(1)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学习。

(2)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怀。1.学生主要活动:

(1)分组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2)按小组准备汇报材料,写出汇报稿。(3)探讨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新方法。(4)举行一次课堂汇报活动课。2.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2)指导学生写汇报材料。

(3)组织开展课堂汇报课,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

(四)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第4周>)

活动目的:

(1)交流实践活动成果。

(2)动员宣传全校的同学、村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

(3)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学生主要活动::

(1)完成宣传稿,举办展览,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方法。

(2)开展“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

(3)开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活动。

2.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与学校联系确定展览的地点。

(2)指导学生开展以“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

(3)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的方法。

六、预期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成果汇报稿、小制作。

七、活动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参加《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科技实践活动以来的前后变化,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发明创造的物品,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3.学生小组评价: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小组根据组员的表现,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科技实践活动体会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 篇10

今年年初,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市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其开展效果如何?为此,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围绕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现状以及主要问题等内容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形式对北京市十六区县范围内的1549位常住居民进行了民意调查,其中41.7%的被访居民所在社区为全市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访市民听说过垃圾分类,然而愿意尝试并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却是少数。

超半数市民认同垃圾分类为环保行为

2011年北京新增1200个小区、1200个行政村和50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在50所学校、10个党政机关、2条餐饮街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面对全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老百姓怎么看?调查显示,52.2%的被访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有无规定都会积极参与配合;25.0%的人认为垃圾分类各环节相关配套还未成熟,目前很难做到垃圾分类;18.5%的人认为如果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应该会严格遵守;4.3%认为大家都不太重视,遵不遵守也无所谓。

明晰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市民不足三成

调查显示,垃圾分类在北京市民中的“知名度”很高,99.2%的被访市民听说过垃圾分类。

正确辨识生活垃圾的类别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在被问及“您知道生活垃圾分为几类”时,47.4%的被访市民选择“三类”;34.1%的被访市民选择“两类”;11.8%的被访市民不知道如何分类;选择“四类”的占6.7%。

在正确选择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的被访市民中,46.1%的人能够正确辨识生活垃圾的三个类别,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可见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市民不足被访总数的三成。建议有关部门尝试在不同类别垃圾箱(桶)上分别张贴详细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解释,即:哪些物品属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或其它垃圾,让社区居民简单、准确地掌握垃圾分类收集的种类和标准,从而全面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标准及方法的认知率和正确投放率。

四成市民单独分开可回收垃圾

调查显示,45.1%的被访市民平时处理家中的垃圾时是将可回收垃圾单独分类(见图1)。仅有不到两成的被访市民采用不同垃圾袋分类收集家中的垃圾,而多数被访者不清楚垃圾分类标准,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调查显示,平时在家中用不同垃圾袋进行分类的224名被访市民中,56.3%的被访市民分类标准是剩菜剩饭分一类,可出售的废品分一类,其它废弃物分一类;24.1%的被访市民将剩菜剩饭分一类,其它废弃物分一类;19.2%的人把可出售的废品分一类,其它废弃物分一类。可见,绝大多数对垃圾进行分类的被访市民能够按照正确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逾四成被访市民认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

调查显示,尽管部分被访市民在家中使用不同垃圾袋收集垃圾,并且占一定比例的市民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但在垃圾的分类投放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按照要求实施垃圾分类。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小区内未实行垃圾分类,只有一种垃圾桶,所占比例为41.8%;其它原因分别为:23.4%的人认为环卫工人收集垃圾时仍然是混在一起处理,所以没必要分类;17.7%的人认为分类太麻烦,不愿意做;13.5%的被访市民不清楚如何分类,不知道该投放在哪种垃圾桶。

尽管全市已有1200个居住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但显然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还不能满足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需求。另外,在居住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并配置了分类设施的646位被访市民中,嫌麻烦而不愿意做、认为环卫处理不当而没必要做的比例都超过了三成。垃圾分类是一项环环紧扣的工作,要实现垃圾分类,必须加强并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的系统建设和运行。目前在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在垃圾回收过程中环卫工人将垃圾混合堆放,就失去了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力凸显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被访市民认为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存在最为突出的三类问题:一是公众环保意识薄弱,占82.9%;二是设施设备不完善,占78.6%;三是职能部门规划不力,占71.5%。至于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得不到妥善处理也是不少被访市民认为存在的问题,选择比例分别为67.1%和62.9%。

有56.9%的被访市民表示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可见,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尤为重要。在多种形式的宣传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和跟踪报道,最易被市民所接受(见图2)。

本次调查发现,公众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尽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也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和热情,但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日常的生活习惯,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垃圾分类收集毕竟是一种与传统的倒垃圾有本质区别的垃圾投放方法,转变观念就成了做好此项工作首要面对的问题。目前还有许多居民将垃圾分类工作看作是简单的废品回收,没有意识到其可能产生的经济、环境效益。此外,垃圾整袋处理对后期的二次分拣工作也带来了一定难度。由此可见,培养公众的垃圾分类习惯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各方参与者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从而逐步实现变“要我分”为“我要分”的过程。

日常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德国,大学城垃圾资源处理,启示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开发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一个高能耗国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我国而言, 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肩负起了防止全球气候恶化的大国责任, 更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事关重大, 而控制垃圾的产生、对已经形成的垃圾进行分类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为创建低碳社会所做的小事情。我国垃圾分类相对比较落后, 早在2000年, 国家就把北京、深圳和桂林等八个城市确定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 从试点情况看, 分类效果差强人意。大学城是一个小型社会, 作为其主要成员的大学师生是觉悟高、素质高的团体。吸收德国经验, 率先在大学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 把大学城打造成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基地, 以此带动全社会一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让每个人都参与低碳社会建设,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生活垃圾分类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经过110多年的发展, 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在德国, 人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 垃圾处理公司每年都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说明》和《垃圾清运时间表》。垃圾分类很精细, 所有垃圾都要求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或收集地点。每栋居民楼都配有四种颜色鲜明的垃圾桶。比如, 在柏林有蓝色、绿色、黄色和灰色四种颜色的垃圾桶。蓝色垃圾桶放可回收利用的纸类, 绿色垃圾桶放玻璃制品, 黄色垃圾桶放塑料包装、金属垃圾和日常废旧塑料等, 灰色垃圾桶放有机垃圾。对于像灯管、电池、过期和剩余药品、化学品等危险垃圾, 政府会向居民发通知, 说明收集这些危险垃圾的时间和地点, 居民必须把这些危险垃圾送到指定地点, 以便统一进行无害处理。另外, 学校和大超市设有废旧电池收集箱。至于沙发、床垫、冰箱等大型家具、电器垃圾, 也需要送到指定的回收场。

二、我国大学城的垃圾问题

国内除了像广州大学城、南京大学城这样相对比较成熟的大学城以外, 也有像广西平果县高校园区这样刚刚起步的高教园区。随着大学城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大学城所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 垃圾处理问题也需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大学城垃圾主要有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旧衣物、废金属、废玻璃等。其中废纸包括旧书、各种包装纸、办公废纸、广告传单、快递纸盒、商业包装废弃物等;废塑料包括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白色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等;废金属包括易拉罐、铁皮罐头等;废玻璃主要包括饮料瓶。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果皮等。有害垃圾主要有废电池、废电子产品等。教学区和办公区最主要的垃圾是废纸和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 食堂区的垃圾主要是剩饭菜、瓜果皮、餐厨等不可回收垃圾。宿舍区的垃圾则比较多样化。大学城是人口集中的小型社会, 尽管其成员素质比较高, 但是对垃圾问题的认识普遍比较欠缺, 环保意识差。比如, 做不到自觉尽量少的产生垃圾, 不能正确地把已经产生出来的垃圾正确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甚至有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这些现象和行为污染了美丽的校园, 影响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环境, 不利于校园和谐稳定发展。

三、德国生活垃圾分类对大学城垃圾资源处理的启示

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师生对垃圾的认识

德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环保教育, 学习垃圾分类, 环保已成为德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都会产生垃圾。我国大学城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 垃圾量大, 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容易导致教学区和生活区蚊虫滋生、臭味扑鼻, 破坏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像电池这样的有害垃圾如果处理不当, 有可能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资源, 最终对人类自身和各种生物造成危害。所以, 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讲座、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垃圾的可危害性, 让师生认识到垃圾处理与自己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其次, 要促使师生控制垃圾的产生。德国垃圾管理的思路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对垃圾问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控制垃圾的产生。大学城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容小视, 很有必要通过加大宣传工作, 促使师生自觉减少不必要的垃圾。具体来说, 可以动员师生使用自己的餐具,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让师生认识到垃圾的可利用性, 垃圾并不是一无是处,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 经过资源化处理, 或手工加工, 让它们变废为宝。

2. 创造垃圾分类的客观条件

尽管生活垃圾初始分类特别精细, 但德国人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和垃圾处理公司创造的良好条件。德国每栋居民楼都安放有四种颜色的大垃圾桶, 用来放置不同的垃圾, 对于一些像废弃电池、家用电器等特殊垃圾, 垃圾公司会设置专门的回收场。我国垃圾分类相对比较粗放, 大学城一般只设置两种垃圾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其实如果把垃圾分类做得再细致一些, 适当增加垃圾桶的种类, 在教学区增放装废纸的垃圾桶, 回收旧报纸、办公和学习废纸等;在食堂区和每栋宿舍楼下增放装厨余垃圾和剩饭剩菜的垃圾桶;在教学区、宿舍区和校园过道上增放装各类饮料瓶的垃圾桶;在宿舍管理处设置回收废旧电池和废弃电子产品的收集箱, 定期交给城市环保部门做统一处理。并且把这些垃圾桶做成不同的鲜亮的颜色, 在垃圾桶上张贴可投放垃圾的名称和对应的图片, 让人一目了然。还可以指派人定期收集垃圾桶里的废纸和饮料瓶等卖给废品回收站, 所得资金用作开展环保教育工作的经费, 也可以奖励给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个人和集体, 或用作助学金发放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正在建设的和将要建的大学城和高校区, 更要在建设之初就做好规划, 合理地投放垃圾桶, 为垃圾分类创造先提条件。

3. 先行处理可循环利用的物品

对于旧书、旧衣服等旧物品的处理, 可另辟蹊径, 发掘其利用价值。应尽量在大学城内实现循环利用。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摆放专门的书架, 学生把想丢弃的旧书放到书架上, 供其他同学免费取阅, 阅读完之后再放回到书架上。一个同学想丢弃的图书可能正是另一个同学想阅读的书, 大家都把旧书放到书架上, 既可以实现旧书循环利用, 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一些生活用品, 可能用过一两次就闲置下来了, 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可定期设置小型跳蚤市场, 让学生们把闲置物品转售出去, 而不是随便丢到垃圾桶里, 造成资源浪费。废旧衣服也是大学城内不可忽视的垃圾组成, 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可在宿舍区设置旧衣物收集箱, 定期把可继续使用的旧衣物邮寄给偏远山区有需要的人, 既能帮助贫困地区民众解决穿衣问题, 也能减少大学城和高校区的垃圾量。总之, 要解放思想, 结合实际情况, 多想办法、多出对策, 就近实现可循环利用物品的资源化。

4. 实行垃圾分类监督措施

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有很强的自觉性, 具体到垃圾分类, 每一个德国人都能做得很好。德国有一些保障垃圾分类顺利进行的措施, 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行为最轻的处罚是警告, 警告无效则罚款, 如果仍未奏效, 垃圾公司则会给违规居民换上混合垃圾桶, 而垃圾公司对混合垃圾桶的处理收费很高。这样, 人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 同时也是垃圾分类的监督员, 大家相互监督。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师生之间每天提醒、不断提醒, 共同做好垃圾分类, 久而久之习惯成为自然而然遵守的规则。为保障垃圾分类有序进行, 各高校成立监督小组, 发展监督志愿者。校方可统一采取奖惩措施, 对垃圾分类的先进个人和班集体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对放错垃圾的师生追究责任, 给予一定的处罚。比如, 打扫校园卫生等。总之, 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保障垃圾分类顺利展开, 让垃圾分类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 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四、大学城垃圾资源有效处理的意义

率先在大学城实行垃圾分类, 创建干净文明的校园,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现校园和谐稳定发展。既能展示我国大学城师生的良好形象, 也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把大学城建成环保教育基地, 组织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参观学习, 培养各界人士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热情, 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创美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政益.德国处理城市垃圾的经验与启示[J].政策瞭望, 2014 (06) .

[2]梅雪芹.直面危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3]张海云.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04)

上一篇:答辩心得体会下一篇:时间宝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