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政执法五个规范

2024-12-07

交通行政执法五个规范(精选4篇)

交通行政执法五个规范 篇1

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文件交体法发[2008]5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部内各单位:

近年来,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队伍整体素质逐渐增强,执法形象逐步改善。但同时还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风纪不严整、执法语言不文明、执法文书不统一、执法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良好趵社会形象,部研究制定了《交通行政执法风纪》、《交通行政执法用语规范》、《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范》、《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和《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以下统称为《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并决定在全行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深刻认识贯彻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重要意义

制定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就是要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严明执法纪律,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这是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交,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要深刻认识贯彻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落实,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要广泛深入开展对《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要把《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印发给每一位执法人员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执法人员逐条学习、逐条对照、逐条执行,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各项要求。要通过政务公开公布栏等形式将《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进行公示,积极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宣传《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要将交通执法人员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情况纳入接受群众监督投诉的范围,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结合《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各项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执法用语和执法文书,并针对 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09年6月底之前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整治活动。每个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都要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和消除。排查整治情况要及时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各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009年7月底之前以书面形式向部报告。海事执法规范的落实和监督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

各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对本系统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进行全面的清查和规范;并在本系统开展十次交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聘请专家、具有法制工作经验的人员、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评查小组具体实施。评查小组要按照《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根据每个案卷的实际情况,进行书面综合评议,并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各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飞要对这次案卷评查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于2009年年底前报部。

三、加强监督,落实责任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要将贯彻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和深入推行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结合起来。要结合《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进一步明确交通行政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要将《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各项要求量化为具体的执法标准,将《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签订责任书、责任状等方式,明确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具体责任,对于违反《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要对本系统贯彻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部将在适当时候,对各系统、各地区、各单位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交通行政执法风纪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风纪,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或虽没有执行公务但着交通行政执法制式服装时。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着装整洁、仪容端庄、风纪严整、举止文明。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保持头发干净、整齐。

男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剃光头,不得留大鬓角、长发,不得蓄胡须。女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长发时应当束发,不得头发披肩。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戴围巾、耳套;

(二)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胸针、胸花等饰品;

(三)化浓妆、纹身、染指甲、染彩发;

(四)除因工作需要或眼疾外,佩戴有色眼镜。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做到:

(一)站立时端正,抬头、挺胸、收腹、双手下垂置于大腿外侧或双手交迭自然下垂,双脚并拢;脚跟相靠,脚尖微开,身体不得靠墙或桌椅,不得摇摆晃动;

(二)落座时坐姿良好,上身自然挺直,不得用手托腮,不得翘二郎腿,不得抖动腿。如座椅可旋转,不得随意转动身体;

(三)行走时步幅适当,节奏适宜,不得袖手、背手和将手插入衣袋,不得一边走路一边吃食物、看书报、摇风扇;两,名以上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徒步执行公务时,应当有序,不得搭肩、拉手、挽臂、揽腰。

第七条

指挥车辆接受检查时,指挥手势参照交通警察手势信号执行。第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相对人面前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势动作,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双手抱胸;

(二)用手敲桌台提醒行政相对人;(三)打哈欠、伸懒腰;

(四)与行政相对人有身体上的接触(除正当防卫外);(五)其他不文明或可能引起行政相对人过激行为的举止。

第九条

驾驶车(船)执法时,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车速,与前车(船)保持安全距离,按照规定使用示警灯和扬声器。

第十条

在行政执法过程冲,要求对方出示证件接受检查及要求配合执行其他公务时,应当使用文明用语,出示全国统一的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可行举手礼。

第十一条

保持办公场所、宿舍的整洁。

第十二条

对前来咨询或申请办理有关事项的行政相对人应当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在对外办事窗口以外的办公场所接待前来联系公务的外来公务人员应主动起身相迎,接洽完毕应起身相送。

在交通行政执法对外办事窗口,应当设有必要的座位、饮水机、办事指南等便民设施。

第十三条

升国旗时,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奏唱国歌时,应当立正。

第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举手礼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面向受礼者成立正姿势,并注视受礼者;

(二)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帽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下沿;未戴制式帽时,微接太阳穴处),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成一线;

(三)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第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注目礼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面向受礼者成立正姿势;

(二)注视受礼者,并且迎目送(左、右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三)礼毕时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式;

(四)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第十六条

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交通行政执法用语规范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用语,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用语规范、准确、文明,语音清晰,语速适中。

第三条

表明身份时,使用问候语,出示执法证件,并清楚地告知对方执法主体的名称。例如:

你好!我们是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名称)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行政执法证件,请看清。

第四条:检查车(船)时,清楚明了地告知检查事项和检查依据。例如: 我们依法在这里进行(检查事项)检查,请你配合。

第五条

要求出示有关证件时,清楚简洁地告知所要,检查的证件名称。例如:

请出示你的XXXX证件(证件完整名称)。

第六条

勘验(检查)的现场时,明确告知现场勘验(检查)的事项。例如:

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完整名称),我们正在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请你协助。

第七条

要求提供有关资料时,清楚地告知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所要检查的资料的名称。例如:

根据《XXXXX》(法律、法规、规章完整名称),请提供XXXXXX(资料名称),按规定,我们有义务为你保守有关秘密。

第八条

调查取证时,准确无误地告知调查取证的事项、依据,以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涉及案件定性的问题,凡未经查证属实,不得向行政相对人发表结论性意见。例如:

(一)现在向你询问有关问题,我们依法对询问情况制作笔录,请如实回答。如果你不如实回答,你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根据法律规定,我们现在进行录音(或录像)取证,请如实回答。若你不如 实回答,你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根据法律规定,现对XXXXXX进行抽样取证,请你配合。这是抽样清单,请你签字确认。

(四)由于XXXXXX(证据名称),可能灭失(以后难以取得),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我们现在需要对XXXXX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并将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你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名称)。你(单位)负有保管责任,如证据灭失或转移,将承担法律责任。这是证据登记保存清单,请你核对。如果设有异议,请你在此处签署姓名和时间。

第九条 制作笔录后,要将笔录交行政相对人阅读,要求行政相对人核对笔录,并清楚地告知行政相对人应当在笔录上签署的具体内容。如遇到行政相对人有不识字或其他阅读障碍时,应该当场将笔录内容向行政相对人宣读。例如:

这是我们制作的XX笔录,请你仔细核对笔录内容,如果你认为笔录不全或者有错误,可以要求补正。如果没有异议,请你在此处写明“以上笔录无误”,并请写清你的姓名和时间。(无书写能力的,由行政相对人按手印。)

第十条

在调查取证时,如遇到行政相对人拒绝在有关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应当简单明了地告知拒绝签字的后果。例如:

请你再次考虑是否签字。如果你拒绝签字,我们将记录在案,依法处理。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检查等完毕时,应向对方的配合表示感谢。例如: 谢谢!

谢谢你的配合,再见!

耽误你的时间了,请走好!

第十二条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准确无误地告知违法事实、处罚理由、依据、种类、幅度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例如:

经调查,你(单位)的XXXXXX行为,违反了《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有XXXXXX(证据名称)证据证实,请你主动停止违法行为。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笫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拟给予XXXXXX(处罚种类和幅度)。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你(单位)对以上处罚意 6 见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如果你对以上事实、依据和处罚意见有不同看法,现在可以进行陈述、申辩。

第十三条

适用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要向行政相对人出示(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除准确无误地告知违法事实、处罚理由、依据、种类、幅度,还应当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例如;

这是《违法行为通知书》请你认真阅看,并在此处写清你的姓名和时间。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你享有陈述、申辩权利,你是否要行使这些权利?

如果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权,例如:

根椐《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你有听证的权利,你是否要求听证?

第十四条

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意见进行复核

时,要告知当事人是否采纳的理由和依据。例如:

经过复核,我们认为你在陈述、申辩时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决定予以采纳。

经过复核,我们认为你在陈述、申辩时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不成立,决定不予采纳。

第十五条

宣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告知违法行为事实、理由、处罚依据,依法享有的权利。例如:

经查实,你(单位)有XXXXX行为,违反了《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完整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根据《XXXXXX》(法律、法规、规章的完整名称)第XX条第XX款第:XX项的规定,X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完整名称)现作出XXXXX(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你(单位)处以XXXXXX(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数额)。

第十六条 告知救济权利时,准确无误地告知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具体方式、期限和途径,以及行政复议机关的具体名称。例如:

如果你(单位)不服《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XXX(行政复议机关名称)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十七条

当场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当事人时,应告知当事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例如: 这是《行政处罚决定书》,请你确认签收。

第十八条

行政相对人拒绝签收《违法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时,要明确告知拒绝签字的后果。例如:

由于你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留置送达,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十九条

依法当场收缴罚款时,准确无误地告知缴纳罚款的依据和具体数额,并向当事人开立罚款收据。例如:

根据XXXXXXX(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你现在缴纳罚款XX元,谢谢合作。

这是罚款收据,请核实。

第二十条

对于行政相对人提出当场交纳罚款但不符合《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时,要告知其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的理由。例如:

对不起,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第二十一条

依法向银行交纳罚款的,要明确告知行政相对人交纳罚款的地点和期限。例如:

根据XXXXXX(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你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XXXXXX银行(银行名称和具体地点)交纳XX元。

第二十二条

行政相对人拒绝缴纳罚款的,要告知法律后果。例如:

如果你拒绝缴纳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每日将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并采取必要的方式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当对方妨碍公务时,警告对方不得妨碍公务,并告知法律后果。例如:

请保持冷静!我们是XXXXXX(行政执法主体名称)的执珐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妨碍执行公务是违法的,将会受到法律制裁。请大家配合。

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范

第一条

为规范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水平,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注意自身和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不得检查与执法活动无关的物品。检查完成后,对检查所涉及的物品要尽可能复位。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编制行政执法应急预

案。

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可以根据执法检查的需要,穿着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停车示意牌、警戒带、对讲机、摄像机等必备的执法装备,以及交通行政执法的有关文书、资料。

第七条

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时,应当保持执法车辆(船舶)清洁完好、标志清晰醒目,确保执法车辆(船舶)安全性能完好。

第八条

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时,应当选择安全和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并设立警示牌或以醒目、明显标志物体示意,避免引发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第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面向来车(船),在适当的位置指挥车辆(船舱)到达指定的安全停靠位置。

第十条

如果出现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暴力抗法或煽动围观群众围攻执法人员的情况,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协助处理。

第十一条 经检查,行政相对人不存在违法行为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交还有关证件,对行政相对人和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并立即放行。

如发现行政相对人存在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行政相对人进行批评教育,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如发现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

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交通行政处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交通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交通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

(二)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作出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三)严格履行程序规定,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四)适用并规范填制规定的文书;

(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执法效果,既要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罚,也要纠正违法行为,不得以罚代管;

(六)依法维护当事人享有的合法权利,不得拒绝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的请求。

第二章

简易程序

第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向当事人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并查明对方身份;(二)制作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四)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六)制作统一编号的《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当事人在《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上签字;

(八)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副本提交所属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备案。

第三章

一般程序

第一节

第五条

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的交通行政处罚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交通行政违法行为,应当自发现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案件,可不经过立案环节。

第六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相关材料(现场笔录、举报记录、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等),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七条

对于决定立案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应当指定办案机构和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举报,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将不予立案的理由告知具名的举报人。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不予立案的相关情况作书面记录留存。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九条

按程序立案或者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办案人员应全面、客观、公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并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

首次向案件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第十条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

第十一条

需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出具《协助调查 通知书》。

第十二条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交通行政处罚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十三条

办案人员所收集的证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合法主体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取得的事实,并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

(二)客观事实;

(三)和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关联并对证明其违法行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事实。

第十四条

办案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的,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制作完成后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

询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和办案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五条

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六条

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办案人员应当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声像资料应当附有该声像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十七条

对有违法嫌疑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应当有当事人或第三人在场,并制作《勘验(检查)笔录》,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者盖章。

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十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取证凭证》,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第十九条

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鉴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委托鉴定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设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载有鉴定结论的《鉴定意见书》。

第二十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一条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证据登记保存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当事人一份。

第二十二条

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7日内采取以下措施,并制作《证据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物品;

(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暂扣车辆、责令车辆停驶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并制作和出具《车辆暂扣凭证》或《责令车辆停驶通知 书》。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出具《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必须对公民的人身或者住所进行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可以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或在一定期限内纠正其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填写《回避申请书》,申请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认为自己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3日内决定办案人员是否回避。办案人员的回避,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回避决定作出之前,办案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同意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同意回避申请决定书》; 不同意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书》。

第二十八条

案件调查结束后,办案人员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一)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连同《立案审批表》和证据材料,移送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进行审核。《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二)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或者案件不属于本单位管辖应当移交其他单位管辖的;或者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应当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说明拟作处 理的理由,移送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进行审核,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第三节

第二十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审核案件采取书面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二)案件是否属于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管辖;(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六)行政处罚是否适当;(七)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第三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应当根据下列规定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行政处罚适当、办案程序合法的,同意办案机构的意见,建议报批后告知当事人;

(二)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行政处罚不当的,建议办案机构修改;

(三)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办案机构补正;(四)办案程序不合法的,建议办案机构纠正;

(五)不属于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管辖的,建议移送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审核完毕后,应当及时退卷。办案人员应将《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案卷及审核意见及时报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决定。

第三十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对《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批准后,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违法行为通知书》,以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当事人拟作出行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亮陈述、申辩权或听证权。第三十三条

办案人员可以将《违法行为通知书》直接送达当事人,也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代为送达,还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采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采取留置、公告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后,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制作《陈述申辩书》,如实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按照第四章的规定组织听证。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认真进行复核,提出最终处罚决定的建议。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而加重行政处罚。

第四节

第三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经对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听证会报告书、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建议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第三十六条

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交通行政执法机关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应当由办案机构组织召开,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参加会议。

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应当制作《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并由全体出席会议人本人签名。

第三十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

(四)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印章。第三十八条

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印章。

第三十九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依法采取邮寄、转交、公告等其他方式送达当事人。

第四十条

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2个月内办理完毕。因特殊需要,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办案期间,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如3个月内仍不能办理完毕,经上一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批准可再延长办案期间,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第四十一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对举报所涉及的违法嫌疑人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被调查人和具名举报人。

第四章

听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四十二条

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证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可以在《违法行为通知书》的送达回证上签署意见,也可以自接到《违法行为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当事人以口头形式提出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节

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

第四十四条

听证主持人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指定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的非本案办案人员担任。

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1至2名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非本案办案人员担任,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书记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1名非本案办案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四十五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回避:(一)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三)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听证的。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有本规范第四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

当事人申请书记员、翻译人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是否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报告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

第四十七条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行使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二)审查听证参加人的资格;

(三)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等相关内容进行询问;(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五)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止,宣布结束听证;(六)其他职责。

第四十八条

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听证当事人。第四十九条

与听证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向听证主持人申请参加听证,或者由听证主持人通知其参加听证。

第五十条

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参加听证。

第五十一条

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听证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五十二条

办案人员应当参加听证。

第五十三条

听证主持人有权决定与听证案件有关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听证参加人到场参加听证。

第三节

听证准备

第五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接到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申请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

第五十五条

办案人员应当自确定听证主持人之日起 3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由听证主持人阅卷,准备听证提纲。

第五十六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自接到案件调查人员移

送的案卷之日起5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并于举行听

证会7日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告知当事人组织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名单及申请回避和委托代理人的权利。

第五十七条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听证不公开举行。

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制作《听证公告》,公告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地点等。

第四节

听证

第五十八条

听证会按以下程序进行:(一)宣布案由和听证纪律;

(二)核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证人及其他有关有人员是否到场,并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三)宣布听证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申辩和质证的权利;

(四)宣布听证开始;

(五)办案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说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建议和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法律,行政处罚裁量等进行申辩和质证;

19(七)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办案人员、证人询问;

(八)经主持人允许,当事人、办案人员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可以向到场的证人发问;

(九)办案人员、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按顺序就案件所涉及的事实、各自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有关的问题进行辩论;

(十)辩论终结,听证主持人可以再就本案的事实证据及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征求意见;

(十一)中止听证的,主持人应当时宣布再次进行听证的有关事宜;

(十二)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做最后陈述;

(十三)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盖章。认为错误的,有权要求补充或改正。当事人拒绝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持人可以决定延期举行听证:(一)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由无法到场的;(二)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的;

(三)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延期听证,应当在听证笔录中写明情况,由主持人签名。第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持人可以宣布中止听证:(一)证据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二)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需要由本案调查人员调查核实的;

(三)作为听证申请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突然解散,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继续参加听证的;

(五)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违反听证纪律致使听证无法进行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应当在听证笔录中写明情况,由主持人签名 第六十一条

延期、中止听证的情形消失后,由主持人决定恢复听证并将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听证参加人。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一)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接到参加.听证的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中途退出听证的;

(四)其他应当终止听证的情形。

听证终止,应当在听证笔录中写明情况,由主持人签名。

第六十三条

书记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记入《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经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

第六十四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结末后5日内写出《听证报告书》并签名,连同《听证笔录》一并上报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

第五章

执行程序

第六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处罚的,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

(一)当场处以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二)依照简易程序当场对公民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其他原因,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六十六条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其所在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依法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第六十八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罚款的,应当填写《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申请书》。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人员以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向当事人送达《同意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或《不予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

第六十九条

罚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第七十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制发《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一条

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办案人员应当填写《处罚结案报告》,并将全部案件材料立卷归档,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登记保存。

第六章

监督程序

第七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检举。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诉或检举,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受理和审查,认为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同意后,予以改正:

(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适用依据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超越或滥用职权的;

(五)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第七十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发现本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提出建议,予以改正。

第七十四条

上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发现下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七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和交通行政执法人员

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第七十六条

本规范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本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七条

本规范所称日,是指工作日。

第七十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应当按照《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制作文书。

第七十九条

办理海事行政处罚案件参照《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和《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执行。

第八十条

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第八十一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水平,根据《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交通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到格式统一、内容完整准确、表述清楚、用语规范。

第二章

文书制作基本要求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使用A4型纸制作。文书中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填写单位全称,文头应与盖章单位一致。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制作文书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印制后填写。有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制作。

第五条

执法文书首页不够填写的可附页记录,并标注页号,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并标注日期。

两联以上的文书应当使用无碳复写纸印制,第一联留存归档;

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设定的栏目,应当逐项填写,不得遗漏和随意修改。无需填写的,应当用斜线划去。

对外使用的文书需要作出修改的,应重新制作;重新制作有困难的,在修改处加盖公章。

文书中除编号、数量等必须使佣阿拉伯数字的外,应当使用汉字。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应当使用公文语体,语言规范、简明、严谨、平实不得使用推测性或含义不清的词句。

文书应当使用蓝黑色或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做到文字规范、字迹清楚、文面整洁。

第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案由”填写为“当事人姓名(名称)+涉嫌违法行为性质十案“例如:XXX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道路运输案。

第九条

当场处罚决定书、立案审批表、违法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对外送达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应当编注案号。

编号模式为:行政执法机关简称十执法门类+文书类别十年份十文书顺序号。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交通局2008年作出的第1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编号为:冀石交罚[2008]10号。

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当事人情况应当按如下要求填写:

(一)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公民”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两栏不能同时填写;

(二)当事人为公民的,姓名应填写身份证或户口簿上的姓名;住址应填写常住地址或居住地址;“年龄”应以公历周岁为准;

(三)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填写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等事项应与工商登记注册信息—致,不得随意省略和使用代号;

(四)当事人名称前后应一致。

第十一条

询问笔录、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笔录、听证笔录等文书,应当当场制作并交当事人阅读或者向当事人宣读,由当事人逐页签字或盖章确认。

当事人认为笔录内容无误的,应在笔录上写明“以上笔录无误”字样,并签名注明日期。当事人发现笔录有误,可以要求修改笔录,在每一处修改的地方,要让被询问人一一签名,予以确认。当事人要求作较大修改的,可以要求当事人在笔 录后另外书写,并签名确认。

当事人拒绝签字盖章或拒不到场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注明,并可以邀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字。

第十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首页不够记录时,可以附纸记录,但应当注明页码,由相关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

第十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的审核或审批意见应表述明确,没有歧义。第十四条

向当事人告知和送达的通知书、告知书等对外文书必须以处罚机关名义作出,加盖本机关公章。

需要交付当事人的文书中设有签收栏的,由当事人直接签收;也可以由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或委托代理人签收。

文书中没有设签收栏的,应当使用文书送达回证。

第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注明加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印章的地方必须加盖印章,加盖印章应当清晰、端正。

执法文书尾部要求签名或注明日期的,必须准确无误,并由执法人员、审核人、审批人等手签姓名,不得机打。

第三章 具体文书适用及制作

第十六条

现场笔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一)是指用于记录现场有关人员基本情况、主要违法事实和主要证据的文书:

(一)“执法地点”栏应填写执法时所处位置,具体到门牌号、房间号,体现现场特征;

(二)“执法时间”栏应包括起始时间,具体到分;

(三)“主要内容”栏填写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违法行为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主要证据等相关内容,要求准确、全面反映现场的客观状态;

第十七条

举报记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接到电话、信函、来人等各种渠道的举报揭发违法行为所进行的记录:

(一)“举报类别”栏应当根据举报情况填写来信、来电或来访,(二)“举报内容”栏应写清举报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同案人、知情人、证明人等,还应反映出举报人不愿留下姓名或要求保密以及声明其举报材料的可靠 程度等内容;

(三)举报内容若案情复杂,可请举报人递交书面举报材料。

第十八条 立案审批表(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一般程序案件中,用以履行报批立案手续的文书:

(一)“案件来源”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注明执法检查发现、群众举报、电话投诉、上级机关交办等;

(二)“案件基本情况”栏应当写明立案的事实根据,摘要介绍案情和叙述违法事实。如果是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事实,应当写明检查方式、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以及违法标的物的形态、质量和数量;如果是单位和个人举报或者是接受移送的案件,应当将举报人、移送机关陈述、介绍的违法事实如实写明;

(三)“立案依据”栏由受案机构负责人填写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条款,应写明法律全称,并具体到款、项、目,不必提出处罚种类和数额;

(四)“受案机构意见”栏应当根据案情提出“建议立案调查”等明确意见,由受案机构负责人签名并注明提出意见的日期;

(五)“负责人审批意见”栏应当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根据案情提出明确意见。同意立案的,应当写明“同意立案”,同时明确两名以上具体承办人;不同意立案的,应当写明“不予立案”。

第十九条

协助调查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四)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调查案件时,请求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协助调查时使用的文书。

如需要某单位进行协助调查,主送栏填写该单位的名称;如需要个人进行协助调查的,主送栏填写协查人的姓名。

第二十条

询问笔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五)是指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向相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文字记载:

(一)做到一人一录,不得在一份询问笔录中询问多人;

(二)“询问时间”应包括起始时间,具体到分,并注明“第X次询问”;

(三)询问地点应具体到门牌号、房间号等;

(四)询问笔录应当记录被询问人提供的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情况,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事实经过、因果关系及后果等;

(五)询问笔录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不得相互矛盾(特别是时间、地点、数量、金额等具体情节);

(六)询问人提出的问题,如被询问人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的,应当写明被询问人的态度,如“不回答”或者“沉默”等,并用括号标记。

第二十一条

勘验(检查)笔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六)是指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场所等进行检查或者勘验的文字图形记载和描述:

(一)勘验(检查)情况及结果应当包括检查的过程,检查的内容、范围和方式,被检查人或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人员是否到场等内容;

(二)需要绘制勘验图的,可另附纸;

(三)对现场绘制的勘验图、拍摄的照片和摄像、录音等资料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第二十二条

抽样取证凭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七)是指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抽取涉嫌违法物品样品保存作证据或送交有关部门鉴定而制作的文书:

(一)抽取样品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二)抽样送检的样品应当在现场封样,由当事人和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共同签字或盖章;

(三)抽样取证凭证中各栏目信息,应当按照物品(产品)包装、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填写,其中“规格及批号”栏,应当按照物品(产品)包装、标签上标明的批准文号、规格等填写。

第二十三条

委托鉴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八)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对相关专业问题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的文书。

(一)主送栏应当写明受委托机构的全称;

(二)“鉴定要求”栏应当写明委托鉴定的事项鉴定目的及相关要求;(三)委托单位向受委托机构提交的相关材料要齐全。

第二十四条

鉴定意见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九)是指受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专业问题出具的专业鉴定意见和结论。

鉴定意见书应当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第二十五条

证据登记保存清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是指交通行政 执法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进行登记保存时使用的文书:

(一)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由被检查人就地保存;

(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在证据登记保存的相关物品和场所加贴封条,封条应当标明日期,并加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三)文书中应当对被保存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作清楚记录,便于准确判断物品及其价值;

(四)当事人应当签署“上述物品经核对无误”的意见并手签姓名和签收日期,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拒签的,执法人员应当在文书上注明情况。

(五)物品清单空白项应做划线处理,不得空白。

第二十六条

证据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一)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被登记保存的物品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的文书:

(一)当事人姓名(名称)应与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清单中的当事人一致;(二)物品具体处理决定意见应当包括:全部或部分退还;送交有关机关检验或者鉴定、依法予以没收、移送其他机关等;

(三)作出退还决定的,应当有当事人“上述物品已全部退还”的意见记载、接收时间以及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的签名。

第二十七条

车辆暂扣凭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二)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中,经过调查发现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但没有车辆营运证且无法提供其他有效证件,而对车辆进行暂扣的凭证:

(一)“被暂扣车辆情况”栏应填写清楚车辆本身的信息,包括机动车牌号码、厂牌型号;

(二)“与车辆所有人关系栏”,按照调查结果填写与车辆所有人为同一人、近亲属、借用车辆、雇佣关系、车辆所有人的职工等内容;

(三)“暂扣时间地点”栏应写明车辆被扣留的起始时间和车辆被扣留存放的具体地点;

(四)“车辆简况”栏应当注明轮胎、门锁、车灯、玻璃、后视镜是否完好,检查车上其他设备及物品并作好记录;(五)车辆有异常情况的。在备注栏中注明情况;

(六)当事人签名栏:车辆所有人为公民,其或者其代理人在现场的,由车辆所有人或其代理人签名并注明日期;车辆所有人为单位并其代理人在现场的,由代理人签名并注明日期;车辆所有人或其代理人不在现场的,由车辆驾驶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八条

责令车辆停驶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三)是指由于车辆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当事人停驶车辆,停放于指定场所的文书:

(一)“被暂扣车辆情况”栏应填写清楚车辆本身的信息,包括机动车牌号码、厂牌型号;

(二)“与车辆所有人关系”栏,按照调查结果填写与车辆所有人为同一人、近亲属、借用车辆、雇佣关系、车辆所有人的职工等内容;

(三)“责令停驶时间及地点”栏应写清车辆被责令停驶的准确时间和具体地点;(四)责令车辆停驶决定应当填写被责令停驶车辆的车辆号牌号码、该车造成公路损害的地点,写明具体的公路名称和起止桩号;

(五)当事人签名栏:车辆所有人为公民,其或者其代理人在现场的,由车辆所有人或其代理人签名并注明日期;车辆所有人为单位并其代理人在现场的,由代理人签名并注明日期;车辆所有人或其代理人不在现场的,由车辆驾驶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六)备注栏应当注明车辆被停驶时是否已经损坏,损坏的部件及程度、车上其他设备及物品是否清点完毕等。

第二十九条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四)是指经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调查核实,依法对暂扣物品解除强制措施并告知当事人的文书。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时,应当视情况制作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的物品清单。

第三十条

责令改正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五)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违法行为人立即或在一定期限内纠正违法行为的文书:

(一)违法事实表述要简明、清晰,一般要注明违法时间、违法地点、违法行为 性质、数量等情节;

(二)违反的法律和责令改正引用的法律要写全称,适用的专业法有责令改正依据的,应当引用专业法;适用的专业法没有责令改正依据的,应当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

(三)可以立即改正的,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并可将改正结果注于责令改正通知书下方;不能立即改正的,应当写出明确的责令整改期限;

(四)责令改正的内容应当尽量明确。

第三十一条

回避申请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六)是指当事人认为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提出请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退出对该案件的调查和处理的文书。

“请求事项及理由”栏应写明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的具体要求、理由和法律依据。

第三十二条

同意回避申请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七)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同意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文书。

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八)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驳回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文书。

第三十三条

案件处理意见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十九)是指案件调查结束后,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就案件调查经过、证据材料、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报请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文书:

(一)“案件调查经过及违法事实”栏应当注明违法行为发现时间、发现途径、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发生地点、违法行为内容等违法事实、情节和后果以及开展调查取证的全部过程;

(二)“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栏应当由执法人员根据案件调查情况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据以立案的违法事实不存在的,应当写明建议终结调查并结案等内容;对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写明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及法律依据等;

(三)“法制作机构审核意见”栏应当写明具体审核意见,由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签名;

(四)“行政执法机关审批意见”栏由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明确写明“同意承办人意见”或者写明同意作出处理决定的全部内容,不得只写“同意”。第三十四条

违法行为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文书:

(一)主送一栏应当写明当事人的个人姓名或者单位全称;

(二)写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以及当事人违法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对违法事实的描述应当完整、明确、客观,不得使用结论性语言;

(三)写明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全称及具体条款项;

(四)写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及法律依据,罚款处罚的应当写明罚款数额;

(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及法定期限,并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地址等。

第三十五条

陈述申辩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一)是指在向当事人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执法程序等进行陈述申辩时适用的文书:

(一)问答式的陈述申辩书,其制作要求参见本规范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二)综合叙述式的陈述申辩书,以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内容为主,执法人员根据需要,可以在当事人陈述、申辩后,继续询问有关情况;

(三)当事人委托陈述申辩人的,应当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

第三十六条

听证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

(二十二)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决定举行听证会并向当事人告知会具体事项的文书:

(一)听证通知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方式(公开或不公开)以及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二)应当注明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方式,包括行政政执法机关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并加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第三十七条

听证公告(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三)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公开进行听证时,通知相关利害关系人报名参加听证会的文书:

(一)听证公告一般在网上、行政机关办公场所外明显处张贴;

(二)“听证会须知”栏应当详细填写申请参加听证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满足的条件,清楚告知参加听证会的各项注意事项;

31(三)听证公告中有人数限制的,应当说明限制原因、限制人数;

(四)已经公告的听证因故延期或取消的,应当予以公告,对已确认参加的人员应当及时通知。

第三十八条 听证委托书(交通行政执法支书式样之(二十四)是当事人或第三人不能亲自参加听证,委托相关人员参加听证,代理其行使听证权的文书。

听证委托书应当清楚界定委托权限。

第三十九条

听证笔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五)是指记录听证过程和内容的文书:

(一)“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栏填写上述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二)“听证记录”应当写明听证主持人宣读听证纪律、听证参加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处罚意见;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理由和以及是否提供新的证据,证人证言、质证过程等内容;

(三)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主持人、书记员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名并在尾页注明日期;证人应当在记录其证言之页签名。

第四十条

听证报告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六)是指听证会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报告听证会情况并提出案件处理意见的文书:

(一)听证基本情况摘要栏应当填写听证会的时间、地点、案由、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认定的事实、证据;

(二)“听证结论及处理意见”应当由听证人员根据听证情况,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做出评判并提出倾向性处理意见;

(三)听证主持人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提交听证报告书时,应当附听证笔录。

第四十一条

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七)是指用以记录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对案情复杂或有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集体讨论相关情况的文书:

(一)讨论时间应包括起始时间,具体到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笔录的制作时间不得早于证据取得的时间(如询问笔录的制作时间),不得晚于行政处罚决定书 32 的作出时间

(二)讨论地点应具体到门牌号、房间号;

(三)“案件简介”应当包括:案件来源、违法事实、情节后果、法律依据、当事人意见等。

(四)“讨论记录”栏中要明确每个人的意见;

(五)集体讨论记录要有明确的结论性意见,结论性意见要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的处理决定一致。

(六)“出席人签名”栏应由全体出席人本人签名,体现集体负责制。

第四十二条

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八)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适用简易程序,现场作出处罚决定的文书。

相关制作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四十条。

第四十三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二十九)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依法适用一般程序,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使用的文书:

(一)“违法事实及证据”栏应当写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

间、地点、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手段、危害后果及能够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种类(名称)等情况;

(二)对违法事实的描述应当全面、客观,阐明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即何时、何地、何人、采取何种方式或手段、产生何种行为后果等;列举证据应当注意证据的证明力,对证据的作用和证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三)处罚依据应当写明作出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全称,有款、项、目的,必须具体到款、项、目,特别是项的表述要规范;

(四)引用法律依据的顺序按效力位阶高低引用,效力位阶高优先引用,不得引用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文件作为处罚依据;不得引用未经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处罚依据;

(五)处罚内容应当主次分明、具体明确,写明处罚种类、数额、期限等,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写明指定的收款银行名称和账号,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用斜线标志;

(六)应当对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的采纳情况及理由予以说明;对经过听证程序的,文书中应当载明;

(七)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依法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应当写明;

33(八)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复议前置的,可以只告知行政复议的途径和期限;

(九)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加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第四十四条

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时使用的文书。

第四十五条 分期(延期)缴款罚款申请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一)是指当事人向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请求分期(延期)缴款罚款使用的文书。

分期(延期)缴款罚款申请书中应当填写案件承办人的意见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

第四十六条

同意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二)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同意并告知当事人提出的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申请使用的文书:

(一)写明对当事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和文书编号;(二)写明对当事人作出的罚款决定的数额;

(三)批准当事人延期缴纳罚款的,在该选项前的方框内打勾,并写明延长期限的截止日期;

(四)批准当事人分期缴纳罚款的,在该选项前的方框内打勾,并且每一期都应当单独开具本文书,编写文书编号并写明当事人尚未缴纳罚款的余额。

第四十七条

不于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三)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不同意并告知当事人提出的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申请使用的文书。

不予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应当写清不同意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的具体原因。

第四十八条

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四)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向人民法院请求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所使用的文书:

(一)写明受理强制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的全称,受理法院一般为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执行标的为不动产的,受理法院为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

(二)写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是否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提起行政诉讼或写明行

政复议决定、行政判决的有关情况;

(三)写明当事人应当履行的处罚内容,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处罚内容、复议决定书中确认的处罚内容和法院裁决确认的处罚内容;

(四)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有行政处罚案件的相关案卷材料。

第四十九条 文书送达回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五)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将执法文书送达当事人的回执证明文书:

(一)“送达单位”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

(二)“送达人”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或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委托的有关人员;

(三)“受送达人”指案件当事人;

(四)“送达地点”应明确具体街道、门牌号、房间号,表述准确、规范;(五)送达时间应具体到时、分,由收件人手签;(六)送达回证空白部分应作划线处理,包括备注栏。

笫五十条

处罚结案报告(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式样之三十六)是指案件终结后,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报请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结案的文书:

(一)“处理结果”栏应当对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总结,对给予行政处罚的,写明违法事实、相关证据以及处罚决定的内容;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写明理由;予以撤销案件的,写明撤销的理由;

(二)“执行情况”栏应当根据案件终结的具体情况写明:“当事人自觉履行了法定的义务”“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完毕”、“当事人死亡或者被注销、被解散,经法定程序无法执行相应义务”等内容。

第四章

文书归档及管理

第五十一条 一般程序案件应当按照一案一卷进行组

卷;材料过多的,可一案多卷。

第五十二条

卷内文书材料应当齐全完整,无重份或多余材料。案卷应当制作封面、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封面题名应当由当事人和违法行为定性两部分组成。

第五十三条

卷内目录应当包括序号、题名、页号和备注等内容,按卷内文书材料排列顺序逐件填写。备考表应当填写卷中需要说明的情况,并由立卷人、35 检查人签名。

第五十四条

案件文书材料按照下列顺序整理归档:(一)案卷封面;(二)卷内目录;(三)行政处罚决定书;(四)立案审批表;

(五)现场笔录、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抽样取证凭证、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靖单、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鉴定意见等;

(六)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违法行为通知书等;

(七)听证会通知书、听证公告、听证笔录、听证报告书等听证文书;(八)执行的票据等材料;(九)罚没物品处理记录等;(十)送达回证等其他有关材料;(十一)行政处罚结案报告;

(十二)备考表。

第五十五条 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应当合理保管,分类保存,并注明录制内容,数量、时间、地点、制作人等,方便随时调阅。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或

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卷,可以在案件办结后附入原卷归档。

第五十七条

卷内文件材料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依次用铅笔编写页号;页号编写在有字迹页面正面的右上角和背面的左上角;大张材料折叠后应当在有字迹页面时右上角编写页号;A4横印材料应当字头朝装订线摆放好再编写页号。

第五十八条

案卷装订前要做好文书材料的检查。文书材料上的订书钉等金属物应当去掉。对破损的文书材料应当进行修补或复制。小页纸应当用A4纸托底粘贴。纸张大于卷面的材料,应当按卷宗大小先对折再向外折叠。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

第五十九条 案卷应当整齐美观固定,不松散、不压字迹、不掉页、便于翻阅。第六十条

办案人员完成立卷后,应当及时向档案室移交,进行归档。第六十一条

案卷归档,不得私自增加或者抽取案卷材料,不得修改案卷内容。第六十二条

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 海事行政执法文书式样和制作要求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参照本规范制定。

第六十四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 山东省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范

(试

行)第一条 为依法实施交通行政许可,规范交通行政许可行为,维护交通行政许可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交通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AB角工作制、统一受理和送达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行政许可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第四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将交通行政许可下列内容予以公示:

(一)行政许可的事项名称;

(二)行政许可的依据;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四)行政许可的条件;

(五)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程序及操作流程;

(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期限;

(七)依法需要举行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

37(八)申请人应当提交材料的目录;(九)申请书格式文本式样;

(十)依法应当收费的许可项目和收费标准;(十一)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样本;(十二)交通行政许可的监督部门和投诉渠道;

(十三)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需要公示的其他事项。第五条

交通行政许可公示应当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在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办公场所设置公示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摆放公示信息资料供公众查阅;

(二)在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网站公示,已实行电子政务的实施机关应当公布网站地址;

(三)其他公示方式。

第六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设立服务窗口或者在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统一送达交通行政许可决定。

第七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工作人员有对申请人的咨询进行解答、答复的义务。

第八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内容外,应当将交通行政许可决定公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和监督。

第九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许可事项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交通行政许可有关材料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对收到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初申,确定是否受理该申请:

(一)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交通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实施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同时告知申请人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三)申请材料可以当场补全或者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

正错误;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当场向申请人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实施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已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在收到完备的申请材料后受理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并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注明日期。

第十一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受理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申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实施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交通行政许可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作出准予交通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当场作出交通行政许可决定的,可以不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审查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是否与法定的行政许可条件相一致。实质审查应当以书面审查为主,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当面询问申请人及与申请材料内容有关的相关人员,并由申请人和相关人员书面承诺所提供的材料与所述情况真实;

(二)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容相互进行印证或者根据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与申请材料进行印证;

(三)请求其他行政机关协助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四)审查人员到申请人单位、场所或者到与所审查材料内容有关的单位、场所调取查阅有关材料,审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

(五)举行听证,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或召开专家论证评审会审查材料的真实性;

(六)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检验,勘验、检测;

(七)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有关设备设施、工具、场所进行实地核查。核查人员在核查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和公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核查并制作核查笔录。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施交通行政许可应当通过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 39 出决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凡行政许可事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重大利益关系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实施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必要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三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举行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真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四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听证笔录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事由;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三)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等;

(四)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五)利害关系人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六)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

(七)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的审查意见及证据、依据、理由;(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内容及提出的证据;

40(九)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五条

除当场作出交通行政许可决定外,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交通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向申请人送达《延长交通行政许可期限通知书》,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送达《交通行政许可法定除外时间通知书》,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颁发书面凭证,加盖检验、检测印章等。对依法应当转报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变更、延续、撤销、注销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应当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七

条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准予交通行政许可的书面凭证。

办理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使用统一行政许可文书。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办理交通行政许可事项所用文书另有规定且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八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内部办理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分级审议、审签制度。

(一)对属于本实施机关最终审定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的审签:

1、经初审拟准予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负责人同意后,由本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主要负责人审签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指定的分管负责人审签;经初审拟不予许可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须先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以会议方式集体审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分管负责人审签。

2、凡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直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

事项以及依法组织听证的事项,包括拟准予和不予许可的,须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以会议方式集体审议,形成一致意见。审议后准予的事项由本实施机关主要负责人审签,不予许可的事项由实施机关分管负责人审签。

(二)对需要转报上级审定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负责人同意后,由本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主要负责人或指定的分管负责人审签。

(三)凡属于变更、延续、注销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须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负责人依法审核同意后予以办理。

(四)凡属于撤销的行政许可事项,须经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机构以会议方式集体审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分管负责人审签。

第十九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可以成立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审议委员会,必要时对属于本实施机关最终审定且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由审议委员会集体研究审议。

第二十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在作出准予或不准行政许可决定、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后10日内,将有关决定文书副本(复印件)向所属交通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批准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依法实施有效的后续监督管理,履行监督检查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监察、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级及下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行政许可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行政许可工作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受理、查处举报、投诉事项。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由山东省交通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件2

山东省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和服装管理规范(试行)第一条

为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和服装管理,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树立交通执法良好形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苑。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和服装遵循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证件与服装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省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和服装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交通行政执法证件、服装管理制度;(二)统一交通行政执法着装标志式样、颜色标准;(三)负责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发放、审验和监督管理。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和服装的管理工作,其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执法人员证件和服装的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并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仪容风纪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申领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为行政或事业编制的在岗人员;

(三)直接从事一线执法工作,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参加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的交通行政执法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

(五)无违法违纪行为;(六)身体健康。

第六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申领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合格后将有关信息登记造册,报省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执法证件。

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审验内容包括持证人的工作考核、执法岗位培训和奖励、处分,有无执法违纪或者重大执法过失等情况。

市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经初审合格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审验。

第八条 审验合格的,加盖审验标记,持证人继续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没有参加审验或者经审验不合格的,执法证件自行失效,发放单位予以收回,缴省交通主管部门注销。

第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所持交通行政执法证件中注明的执法门类在法定职责和辖区范围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执法门类发生变动的,由所在执法机构逐级上报省交通主管部门重新换发执法证件。

第十条

执法人员证件遗失的,应当立即向所在执法机构报告,同时登报声明作废,并逐级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退休或调离交通行政执法岗位的执法人员,其所在执法机构应当收回其证件,并逐级上缴省交通主管部门注销。

第十一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严格按规定使用执法证件,执行公务时随身携带执法证件,并依法出示。不得超越执法门类或执法范围执法。非公务时不得使用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服装式样、发放标准仍按有关规定执行。服装发放范围仅限于直接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

第十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着装时间:(一)每年的4月1日至4月30日为着春装时间;

(二)每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为着夏装时间;(三)每年的10月1日至11月30日为着秋装时间;(四)当年的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着冬装时间。

第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做到着装整齐;仪容端庄:(一)按照统一规定的式样、内外配套着装,不同季节的标志服不得混穿,标志服和便装不得混穿;

(二)着装时不得挽袖、卷裤腿、披衣、敞怀;

(三)不得戴围巾、口罩、耳套、耳环、项链、胸花、手镯等;(四)不得赤背、穿背心、穿拖鞋;(五)不得化浓装、纹身、染指甲、染彩发;

(六)男不得留盖耳长发、不准蓄胡须、留大鬃角,女不得头发披肩;(七)举止端庄,不得搭肩、挽臂、袖手、打闹;(八)除因工作需要或有眼疾外,不得佩带有色眼镜。第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下列情形下,不得着装:

44(一)非工作时间;

(二)工作时间非因公务外出;

(三)女同志怀孕后体形发生明显变化;(四)非因公务需要出入酒店、宾馆、娱乐场所;

(五)其他不宜着装的情形。

第十六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着执法服装、配发标志和使用交通行政执法证件,不得擅自改变执法服装和证件样式,不得擅自扩大发证和着装范围。

第十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证件、服装及标志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更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不得利用执法证件和服装谋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

第十八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经常组织对执法证件、服装的使用情况以及着装人员仪容风纪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第十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将证件、服装更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作出离岗培训和调离执法岗位的处理。

第二十条

本规范由山东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自公司之日起实施。附件3 山东省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试行)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交通主管部门对本级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以及下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所属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 省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全省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关。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由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第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和车辆,保证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调查处理交通行政执法中的违法和不当以及行政不作为行为,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应当经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执行公务时,应佩带或出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在本行政区域内或本省其他地区发现交通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其执法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纪律规定的行为,有权依据本规范履行监督职责。

第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开展执法监督工作,可参与交通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参加处理违法违章案件的研究,调阅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处理案件的档案,询问有关执法人员,也可采取专题调查或调查核实群众举报的问题等形式进行。

第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调阅执法案件档案、调查有关情况,被调查的机构和人员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应注意听取行政相对人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查处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向本级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发现其他地区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违法乱纪行为,应当劝止并及时通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开展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重点检查下列内容:(一)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以及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情况;(三)执法工作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

(四)行政复议工作开展情况,投诉、举报调查处理情况;

46(五)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六)执法文书使用是否规范;

(七)执法中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自由裁量是否适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正确;

(八)、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着装是否规范,执法行为是否规范、仪容仪表是否端庄;

(九)执法车(船)、执法示警灯、执法服装和执法标志的配备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十)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文明执法、遵章守纪情况;(十一)其他需要监督和检查的事项。

第十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一)实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对新颁布施行的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和交通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施行期满一周年后的30日内,将实施情况,包括配套制度的制定、实施结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书面报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二)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对下级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三)实行行政执法检查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明查暗访、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等方式,定期与不定期对所属执法机构和下级交通主管部门执法情况进行检查。

(四)实行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档案管理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将每年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包括执法机构建设情况、执法制度建立情况、执法队伍建设和培训情况,行政许可情况、行政处罚情况,以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等及时立卷归档,并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五)实行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和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网上受理投诉举报、来信受理等制度,畅通对交通行政执法的问题反映、改进建议、个案诉求等渠道,形成查处工作机制。

(六)实行行政复议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下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47(七)实行重大行政许可、处罚决定和行政赔偿案件审批、备案制度。在作出重大行政许可、处罚决定和行政赔偿决定时,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委托执法机构,应当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授权执法机构应当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八)实行错案追究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

当对所属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及下级交通主管部门作出的、造成管理相对人损害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追究,对典型违法、错误的案例进行通报。

(九)实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所属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和下级交通主管部门进行执法评议考核,并建立评议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十)交通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需要采取的其他监督方式。

第十三条 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需提请有关机关处理的,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向其发出书面通知,受理机关应当将调处理结果及时向交办的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交通主管部门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责令发布单位撤销或者修改;

(二)同级交通主管部门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报争议双方共同的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协调;

(三)对执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冲突,属于交通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应当负责审查和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报告;

(四)对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或授权、委托确属不当的,责令停止执法行为并提请有关机关纠正:

(五)对违反法定执法程序、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予以撤销,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六)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错误的,予以撤销或变更;

(七)执法文书使用不规范,影响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予以撤销,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48(八)对不执行或拖延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督促立即执行

(九)对不履行或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的,督促履行或责令限期改正;(十)对违规配备佩戴执法车(船)示警灯、执法服装标志的,责令立即纠正;拒不纠正的,可暂扣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十一)对执法行为野蛮、粗暴,严重违反风纪规定的,责令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吊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的,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纠正其行力,可暂扣交通行政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其所属单位给予处分或者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一)执法过程中有违法或不当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二)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的;

(三)违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粗暴执法、野蛮执法,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将交通行政执法证件交给他人使用的;

(五)持无效执法证件进行执法的;(六)拒绝、妨碍、阻挠执法监督工作的。

第十六条 暂扣或者吊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必须作出书面处理决定。暂扣交通行政执法证件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吊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须报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被暂扣或者吊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调离执法岗位,并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 被监督单位和个人对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或交通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但申诉期间不停止监督决定的执行。

第十八条 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控告、投诉交通行政执法行为的,应予登记和调查。确认有错误的,应责令有关执法机构纠正。有特殊情况需要暂停执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原执法机构暂停执行。

第十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履行监督公务包庇纵容错误的,由其所在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取消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资格;

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 本规范由山东省交通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起实施。

附件4

交通行政执法忌语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行政执法,不得使用下列语言:

一、执法检查时,使用轻蔑、粗俗类的招呼词语。例如:

喂,开车(船)的,下车(船)接受检查!

喂,快把证件拿出来!

二、发现有违法时,使用讥讽性、歧视性类语言。例如:

你胆子不小,钱多了,欠罚!

你是外地的,还敢到我们这儿耍威风:.

三、纠正违法行为,对方没反应或对方动作慢时,使用侮辱性、训斥性语言。例如:

喂,你聋了吗?

要死不活的,你还不快点?

四、当对方要求解释执法依据时,使用拒绝性、羞辱性语言。例如:

我没功夫听你罗嗦。

你还有完没完,我不是已经答复你了吗?

你问我,我问谁?

有什么规定,你自己没长眼睛,不会看吗?

五、纠正违法行为,对方辩解时,使用拒绝性、训斥性、威胁性语言。例如:

少罗嗦,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50

交通外业执法工作规范 篇2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交通外业执法工作,确保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交通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依据法定职权作出的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交通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做到符合法定职责,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

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超越职权的;

(二)滥用职权的;

(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四)适用依据错误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显失公正或者明显不当的。

第四条 交通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不得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第五条 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备合法的执法主体资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调整范围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与客运经营、货运经营、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关的执法工作(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上岗资格证的考试发证和违规处罚除外),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内河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的车辆的调查、处理,公路管理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实施。

除上述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规定情形外,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规费征稽、港口行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和工程质量监督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本规范施行后,新的法律法规对交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进行案件调查、现场检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时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主动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二)依法扣留车辆时,应当保证被扣留车辆的安全,提醒驾驶人员妥善处理随车物品;

(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救济方式和途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七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强行拦车;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和机动车车辆号牌;

(三)违反规定扣留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或者物品;

(四)违反规定使用公路监督检查车辆以及示警灯、发声器;

(五)因自身过错与当事人或者群众发生纠纷、冲突;

(六)从事职责范围以外的活动;

(七)收取罚没钱物不出具专用收据,不如实填写金额;

(八)敲诈勒索当事人;

(九)失职渎职、滥用职权;

(十)对检举人、举报人打击报复;

(十一)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二章 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第八条 交通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装,佩戴执法标志,携带执法身份证件。

公路监督检查车辆应当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装备齐全。

第九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前应当明确执法的任务、方法、要求和自身安全防护措施,检查执法装备。

第十条 交通执法人员上路检查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备执法装备:

(一)交通执法人员应当配备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制式头盔、执法文书包等装备;

(二)公路监督检查车辆应当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示警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灭火器、急救箱以及录音、录像、摄像等装备。

第十一条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2年第6号)和省交通厅、公安厅《关于加强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的通知》(冀交体法字〔2005〕067号)的要求,管理和使用公路监督检查车辆。第十二条 交通执法人员上路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本辖区内进行;

(二)在设区的市同一条公路上,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有一组稽查人员上路稽查,路政管理人员可以依照管理权限上路巡逻;

(三)不得双向查车;

(四)穿着反光背心,开启公路监督检查车辆示警灯;

(五)驾驶公路监督检查车辆巡逻时遵守交通安全法规规定,确保安全;

(六)应当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选择安全和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检查,避免引发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七)在雾天、雨天、雪天等能见度低和道路通行条件恶劣的情形下不得实施检查;

(八)保持联系畅通,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

第十三条 交通执法人员上路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

(一)不得在机动车道(没有划分机动车道的道路不得在道路中间)拦截、检查车辆或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

(二)遇有行为人涉嫌交通违法但拒绝停车接受检查的,不得站在车辆前面强行拦截,也不得踏上车辆强行控制驾驶人停车;

(三)行为人涉嫌交通违法驾车逃跑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追缉。可以采取由前方执法人员拦截、记下车号事后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或者通知车籍所在地交通管理部门协助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交通执法人员上路检查时发现机动车涉嫌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应当使用规范的交通指挥手势指挥机动车驾驶人路边停车,按照执法权限和检查内容查验驾驶人的从业资格证、机动车驾驶证、车辆的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交通规费缴讫凭证等内容,需要检测的进行科学检测。

第十五条 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使用如下规范用语:

(一)对涉嫌交通违法的机动车进行检查时,根据检查内容可以对驾驶员说:你好!请出示

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机动车驾驶证;

(二)责令交通违法行为人纠正违法行为时:你或者你单位的××(列举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法》第××条的规定,请纠正违法行为,谢谢合作;

(三)对涉案物品进行登记保存时:你持有(控制)的××(物品)为本案证据,依法对其进行登记保存;

(四)对涉嫌交通违法行为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你或者你单位的××(列举具体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法》第××条的规定,依法对你或者你单位的车辆(或者其他物品)进行扣押;

(五)告知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时:你有权××;

(六)对交通违法行为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你或者你单位的××(列举具体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法》第××条的规定,依法对你作出××处理决定;

(七)要求交通违法行为人在执法文书上签字时:请你或者你代理某某在(指出具体位置)签名;

(八)经检查未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时:谢谢合作。

第十六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时,被检查人、被调查人以及其他人员拒绝、阻碍执法人员行使职权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执法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第十七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工作做好记录并定期进行总结讲评,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措施。

第三章 调查取证和认证工作规范

第十八条 交通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认为违法行为有可能存在的,应当围绕下列事项开展调查。

(一)违法事实是否存在;

(二)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查清违法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节;

(三)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查清案件的当事人,即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和法律责任的承担者;

(四)案件当事人为公民的,查清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内容。案件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查清该法人或者组织的名称、住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查清当事人是否具备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

第十九条 调查取证要根据案情收集一种或者多种证据。收集证据要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取胁迫、欺诈、引诱等手段收集证据;

(二)收集的证据必须真实,禁止伪造证据;

(三)收集的证据必须具有证明力。

第二十条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证据之间要形成证据链条,能够互相佐证。每件证据都要起到证明案件相关事实的作用;每一案件事实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第二十一条 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多种。

第二十二条 交通管理部门收集或制作的书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二)收集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三)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 交通管理部门收集的物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原物。收集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收集其中的一部分。

第二十四条 交通管理部门收集的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

(二)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二十五条 交通管理部门收集的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包括证人或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二)有证人或者当事人的签名;

(三)注明出具日期;

(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或者当事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十六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应当在执法现场立即制作《现场笔录》,对当时发生的情况进行文字记录。

《现场笔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生时间:如实记录现场情况的发生时间;

(二)地点:具体、准确记录下现场的地点;

(三)执法人员:记录参与现场执法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注明执法身份证件号码;

(四)记录人:记录人可以由检查人员兼任,也可以由另外的执法人员担任;

(五)事实情况记录:用第三人称陈述句语气详细、全面、客观、真实地描述执法现场的情况,不能作主观推想和猜测,不能定性,不引用法律条文,不提出处理意见;

(六)当事人意见:承认以上情况的,填写“以上情况属实”;否认事实情况,可以提出意见,也可以不提出意见;

(七)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不少于两名执法人员在备注栏注明情况,有其他人员在场的可以由其他人员签名见证;

(八)笔录制作时间:填写制作现场笔录的起止时间,应当现场制作。

第二十七条 交通执法人员在调查案件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要如实记录询问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一)询问时间:如实记录询问的起止时间,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至某时某分;

(二)询问地点:记录的地点要具体、准确;

(三)询问人:记录下参与询问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注明执法身份证件号码;

(四)记录人:记录人可以由询问人员兼任,也可以由另外的执法人员担任;

(五)被询问人:记录下被询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者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被询问人证明身份证件的名称及号码;

(六)询问的具体内容:询问采取一问一答方式。“问”与“答”要分行记录。询问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 篇3

第二章常用执勤执法用语 第三章执勤执法基本要求 第四章道路执勤基本规范第一节交通事故现场处置第二节疏导交通堵塞

第三节先期处置治安、刑事案件第四节执行交通警卫任务第五节执行交通管制措施第六节受理群众求助 第五章道路执法基本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第三节查处机动车超载违法行为第四节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第五节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第六节查处驾驶违法机动车第七节查处无证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第八节查处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第九节查处军车及特种车辆违法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交通警察在道路上的执勤执法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维护交通参与者和交通警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行维护交通秩序、纠正和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执行交通警卫任务、接受群众求助等任务,适用本规范。第三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应当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随身携带人民警察证件和执勤执法装备。执勤车辆应当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装备齐全。

第四条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

对模范遵守法纪、严格执法的交通警察,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执勤执法的,应当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条省、市(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坚决查处交通警察违法违纪问题。第二章常用执勤执法用语

第六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的执法用语:

(一)对交通违法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检查时:你好!请出示驾驶证、行驶证。

(二)责令交通违法行为人(含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下同)纠正违法行为时:你的(列举具体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XX条和《实施条例》第XX条的规定,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谢谢合作。

(三)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时:你的(列举具体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XX条和《实施条例》第XX条的规定,依法对你处以XX元的罚款。

(四)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罚款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你的(列举具体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XX条和《实施条例》第XX条的规定,依法对你处以XX元的罚款,记XX分或者扣留你的驾驶证或者机动车。

(五)告知交通违法行为人应享有的权利时:你有权陈述和申辩。

(六)听取交通违法行为人陈述和申辩或交通违法行为人表示不再陈述和申辩后,要求交通违法行为人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签字时:请你在(指出具体位置)签名,并于十五日内到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载明的罚款代收机构缴纳罚款(或者XX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如有异议,请于六十日内到XX单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三个月内到XX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对交通违法行为人作出相应处理后,或者经检查未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时:请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谢谢合作。

(八)对于交通违法的机动车驾驶人提出当场交纳罚款时:对不起。依据法律规定,我们不能当场收缴罚款。

(九)对于交通违法驾驶人拒绝签收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时:拒绝签字,法律文书同样生效并视为送达。并在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强制措施上注明当事人拒绝签字。第三章执勤执法基本要求

第七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应当配备下列装备:

(一)交通警察应当配备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警用文书包、手持台、警务通等装备,必要时可以配备枪支、警棍、手铐、警绳等武器和警械。

(二)执勤警车应当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警示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照相机(或摄像机)、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灭火器、急救箱、牵引绳、拦车破胎器等必备装备;根据需要还应当配备枪支、防弹衣、防弹头盔、简易破拆工具、防化服等装备。

(三)执勤摩托车应当配备统一制式头盔、发光指挥棒、停车示意牌等装备。

(四)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装备,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但应当在全省范围内做到统一规范。第八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应当做到:

(一)警容严整,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动作规范,忠于职守,严格执法。

(二)查纠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先敬礼,使用规范用语。

(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严格执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做到文明执法,主动提醒交通违法行为人遵守交通法规。

(四)依法扣留车辆时,应当采取措施,保证被扣留车辆的安全,提醒驾驶人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妥善处理随车易变质货物。第九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穿着反光背心,执勤警车应当开启警灯。

(二)驾驶警车巡逻执勤,应当按规定保持车速和车距,保证安全。

(三)在公路上执勤时,不得少于二人。需要设点执勤的,应当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临时选择安全和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避免引发交通堵塞。

(四)保持联系畅通,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

第十条交通警察在雾天、雨天、雪天等能见度低和道路通行条件恶劣的条件下设点执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包括全封闭的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上执勤,不得少于三人。

(二)需要在普通公路上设点执勤,应当在距执勤点200M、100M、50M处连续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

(三)需要在高速公路上设点执勤的,应当将执勤点设在出入口、收费站和服务区;因特殊情况需要在路段设置执勤点的,应当在距执勤点2KM、1KM、500M、200M、150M、100M、50M处连续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并确定专人负责安全警戒。第十一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注意自身安全。

(一)除执行堵截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等特殊任务外,不得在行车道上拦截、检查车辆或者处罚交通违法行为。

(二)遇有交通违法行为人拒绝停车接受处理的,不得站在交通违法车辆前面强行拦截,或者脚踏车辆踏板,将头伸进车辆驾驶室,强行扒登车辆责令驾驶人停车。

(三)除交通违法行为人驾车逃跑后可能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以外,交通警察不得驾驶机动车追缉,可采取记下车号,事后追究法律责任,或者通知前方执勤交通警察堵截等方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交通警察上路执勤执法前应当明确执勤执法的任务、方法、要求和自身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安全防护装备。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执勤执法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措施,认真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严禁下列行为:

(一)违法扣留车辆、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和车辆号牌。

(二)当场收取罚款不开具罚款收据,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金额。

(三)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四)违法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

(五)非执行紧急公务时拦截搭乘机动车。

(六)打骂或者故意为难交通违法行为人。

(七)因自身的过错与交通违法行为人或者围观群众发生纠纷或者冲突。

(八)从事非职责范围内的活动。第四章道路执勤基本规范 第一节交通事故现场处置

第十四条交通警察遇到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应当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做好现场调查、调解工作和相关记录,制作事故认定书,需要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的,应当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尽快清理现场,恢复交通;不需要进行处罚的,应当责成当事人立即撤离现场,恢复交通。第十五条交通警察遇到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立即向上级报告,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二)控制交通肇事人,将无关人员疏散至道路以外,视情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防止引发新的交通事故。

(三)处理事故的交通警察到达现场后,做好先期处置移交工作。

(四)勘查工作结束后,协助勘查人员清理现场,恢复交通。

第十六条交通警察发现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及时向驾驶人、押运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了解运载物品的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随时向上级报告。

(三)迅速封闭现场和道路交通,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确保紧急救援通道畅通。

(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施救工作。

(五)遇有发生危险品泄漏的事故,在了解所载物品性质前,交通警察不得进入警戒区域。第二节疏导交通堵塞

第十七条交通警察遇到交通堵塞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先期处置措施。

第十八条交通警察接到上级指令后,应当按照工作预案,选取分流点,并视情设置临时交通标志,积极指挥疏导车辆。

交通堵塞时,交通警察以指挥疏导交通和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为主,一般不处罚交通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交通警察发现违反规定占道挖掘或者未经许可擅自在道路上从事非交通行为妨碍通行的,应当及时制止,立即向上级报告,积极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第二十条交通警察发现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或者堵塞的,应当在距现场最近的出口提前实施分流;造成单向长时间堵塞且分流有困难的,应当在对向道路实施借道通行分流管制措施。第三节先期处置治安、刑事案件

第二十一条交通警察遇到正在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或者根据上级指令赶赴治安、刑事案件现场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嫌疑人。

(二)组织抢救伤者,排除险情,疏散围观群众。

(三)划定警戒区域,保护现场,维护好中心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确保现场处置通道畅通。

(四)进行现场询问,及时组织追缉、堵截。

(五)依法扣押违法犯罪证据。

(六)及时向上级报告案件(事件)性质、事态发展情况。

(七)做好向治安、刑侦等部门的移交工作。

第二十二条交通警察发现因群体性事件而堵塞交通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维护现场交通秩序。

第二十三条交通警察接受堵截任务后,应当迅速赶往指定地点,并按照预案实施堵截。

第二十四条交通警察发现有被通缉的犯罪嫌疑车辆,应当扣留,并控制嫌疑人员,向上级报告,做好向有关部门的移交工作。第四节执行交通警卫任务

第二十五条交通警察执行交通警卫任务,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一)遵守交通警卫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不同级别的交通警卫任务的要求,适时采取交通分流、交通控制、交通管制等安全措施。

在确保警卫车辆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社会车辆的影响。

(二)维护交通秩序,严密控制路面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交通违法行为。遇有可能影响交通警卫任务的特殊情况或者车辆、行人强行冲击警卫车队等突发事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车辆和人员,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三)警卫车队到来时,应当按照任务要求合理站位,密切注意道路交通情况,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四)警卫任务结束后,应当按照指令迅速解除交通管制,加强指挥疏

导,尽快恢复道路交通。第五节执行交通管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行交通管制措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预案进行。

第二十七条执行交通管制措施,应当提前告知群众,设置警示标志,提供车辆、行人绕行线路,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工作,维护交通秩序。第二十八条遇有突发事件或者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或者自然灾害性事故时,交通警察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由上级机关根据工作预案决定采取限制或者禁止通行等交通管制措施。第六节受理群众求助

第二十九条交通警察遇到遭受不法伤害、意外受伤、突然患病、遇险的人员或者公共财产需要紧急保护等《110接处警工作规则》所列举受理的群众求助,可以要求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提供帮助,积极配合做好施救工作,维护交通秩序。

第三十条交通警察遇到职责范围以外但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求助时,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在相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处置时,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一条交通警察遇到职责范围以外的非紧急求助,应当告知求助人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求助。

第三十二条交通警察指挥疏导交通时不受理群众投诉,应当告知其到相关部门或者机构投诉。第五章道路执法基本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发现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靠路边停车,查验驾驶人的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牌照、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合法证件以及交通违法信息。第三十四条交通警察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

第三十五条交通警察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做出当场处罚决定的,应立即发还驾驶证、行驶证等有关证件,放行车辆。第二节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查处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应当使用酒精检测仪、约束带、警绳等装备。

第三十七条查处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发现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应当及时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并要求驾驶人出示驾驶证。

(二)对确认没有酒后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放行。对确认有酒后驾驶嫌疑的驾驶人,要求其下车接受酒精检测。

(三)使用酒精测试仪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驾驶人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应当告知检测结果;受测人违反测试要求的,应当重新测试。

(四)测试结果确认为酒后驾驶的,应当依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理;测试结果确认为非酒后驾驶的,应当立即放行。

处理结束后,禁止饮酒后的驾驶人继续驾驶车辆。

(五)测试结果显示为醉酒后驾驶或者受测人对测试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及时将受测人带至医院做血液检测,并通知其家属或者单位。

第三十八条对醉酒的驾驶人应当带至指定地点,强制约束至酒醒后依法处理。

第三节查处机动车超载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对有超载嫌疑的车辆,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并要求驾驶人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

第四十条经检查,确认为超长、超宽、超高的,当场制作简易处罚程序决定书。

超限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车辆,对交通安全影响轻微的,依法处罚后放行;对交通安全有严重影响的,依法扣留车辆。

第四十一条对于有超载嫌疑,需要使用称重设备核定的,应当引导车辆到指定地点进行。

检测结果为严重超载,驾驶人表示可立即消除违法状态,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待违法状态消除后放行车辆;驾驶人拒绝或者不能立即消除违法状态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车辆。

对于跨地区长途运输车辆超载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对于运送瓜果、蔬菜和鲜活产品的超载车辆,应当当场告知驾驶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采取扣留车辆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四十三条对于客运机动车超载的,在依法处罚之后,应当责令驾驶人或者车主消除违法行为。第四节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

第四十四条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应当使用测速仪、摄录设备等装备。

第四十五条交通警察在公路上查处超速违法行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公路上设置测速点的,应当选择安全且不造成交通堵塞的地点进行。

(二)需要在路肩上设置测速点的,应当在测速点前方200M处设置警示标志、警示灯。测速点与查处点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0M。

在高速公路上查处超速违法行为,应当通过固定电子监控设备或者装有测速设备的机动车进行流动测速。

第四十六条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交通警察在测速点通过测速仪发现超速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查处点交通警察做好拦车准备。

(二)查处点交通警察接到超速车辆信息后,应当提前做好拦车准备,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拦车。

(三)对超速低于百分之五十的,依照简易程序处罚;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采取扣留驾驶证强制措施,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第五节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

第四十七条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应当使用摄录设备、清障车等装备。

第四十八条发现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驾驶人在现场的,应当责令其驶离。

驾驶人不在现场的,应当摄录取证,在机动车挡风玻璃或摩托车座位上张贴违法停车告知单。严重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应当指派清障车将机动车拖移至指定地点,并告知驾驶人。

第四十九条驾驶人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的,应当摄录取证,依法对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第五十条交通警察在高速公路上发现机动车违法停车的,应当责令驾驶人立即驶离;车辆发生故障或者驾驶人不在现场的,应当指派清障车将机动车拖移至指定地点并告知驾驶人;无法拖移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

故障车辆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复,且不占用行车道或者骑压车道分隔线停车的,可以不拖移车辆,但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

第五十一条拖移违法停车机动车,应当保障交通安全,保证车辆不受损坏。

第六节查处驾驶违法机动车

第五十二条发现无牌车辆,交通警察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并查验车辆合法证明和驾驶证。

驾驶人有驾驶证,且能够提供车辆合法证明的,告知其到有关部门办理移动证或临时号牌后放行;不能提供车辆合法证明的,应当依法扣留车辆,并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

第五十三条发现有拼装或报废嫌疑的机动车,交通警察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

检查时应当按照行驶证上标注的生产厂家、发动机号、车架号等内容与车辆进行核对,确认无违法行为的,立即放行;确认为拼装或报废机动车的,扣留车辆和驾驶证,并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

第五十四条发现有被盗抢嫌疑的车辆,交通警察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

检查时,应当运用查缉战术、分工协作进行检查,并与全国被盗抢机动车信息系统进行核对。

当场能够确认无违法行为的,立即放行。

当场不能确认有无违法行为的,应当将人、车分离,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进一步核实。

第七节查处无证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

第五十五条交通警察发现当事人驾驶车辆与准驾车型不符,可以扣留机动车,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交付当事人,要求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进一步处理。

第五十六条交通警察发现当事人无驾驶证或者持假驾驶证的,应当依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处理。

第五十七条交通警察对驾驶人拒绝出示驾驶证接受检查的,可以依法扣留车辆。

第八节查处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违法行为

第五十八条发现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车辆有交通违法行为的,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停车接受检查,除要求驾驶人出示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外,还应当要求出示其他相关证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九条对于擅自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区域,或者不按指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行驶的,应当当场予以纠正,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处罚。

第六十条对于未随车携带《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应当禁止其继续行驶,并引导至安全地点停放,及时调查取证,并责令提供已依法领取通行证的证明,依据《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实施处罚。

第六十一条对于未申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擅自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扣留运输车辆,调查取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处罚。

第六十二条对于未按照《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注明的运输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员、装载数量和运输路线、时间等事项运输的,应当引导至安全地点停放,调查取证,责令其消除违法行为,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实施处罚。

第九节查处军车及特种车辆违法行为

第六十三条发现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的,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当场告知驾驶人违法行为基本事实,填写“军车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抄告记录单”,并要求驾驶人当场签名;当事人当场拒绝签名的,利用声像设备取证后,在“军(警)人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上注明。

对正在执行紧急公务的军队和武警部队车辆,应当立即放行。

第六十四条发现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车辆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并记录车牌号抄告相关单位;非执行任务的,应当依法处罚。

第六十五条交通警察在纠正军队、武警部队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和特种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做到事实清楚,严格按程序办事,快速处理,避免与驾驶人发生冲突,尽量减少群众围观。

第六十六条发现机动车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应当强制拆除,并收缴其非法装置。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交通行政执法五个规范 篇4

各市、县(市、区)交通局,连云港、南通、镇江市港口管理局,厅属各执法单位:

作为展示交通部门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交通行政执法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大力规范交通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不仅是交通部门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交通部门加强机关作风和交通行风建设,加快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和服务优良、人民满意的机关,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省委和省厅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针对近来媒体曝光的少数交通行政执法单位的违规违纪案件,根据今年机关作风建设和当前行风建设工作对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提出的新要求,省厅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希严格执行。请各市交通局和厅属各执法单位将贯彻意见书面于4月底前报省交通厅,年底前向省交通厅书面报告执行情况。附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的意见》

二OO六年三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

执法水平的意见

交通行政执法内容多,涉及面广,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很强,一直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既是全面提升交通依法行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交通部门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和服务优良、人民满意的机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五”以来,全省各级交通部门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委法治江苏建设纲要为抓手,大力实施依法治交通战略,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去年以来交通行政执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片面执法,乱处滥罚,利益驱动,执法不到位、不规范、不文明和与民争利、失信于民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使交通行政执法形象受到了损害,有的甚至还产生了恶劣影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省厅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解决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执法作风建设,现就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执法动机和目的大讨论,明确执法定位。树立正确的执法动机和目的是执法的前提。各级交通部门要通过组织执法人员撰写执法心得体会、开展执法讨论、执法典型案例剖析、论文评比、召开专题会议、反思执法现状、征求社会意见、分析解剖问题等形式,在所有交通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中广泛开展执法动机与执法目的大讨论。讨论要紧密结合交通执法实践,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对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权力部门化、执法趋利、以罚代管、粗暴执法等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讨论和剖析,一要使交通部门和各执法单位的领导以及全体执法人员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力,深刻理解公共权力必须用于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力必须用于服务人民、依法行政主要是控制行政权力等正确的执法权力观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执法荣辱观。二要围绕执法实际,认真梳理自查,重点解剖在执法动机和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剖执法中是否存在权力部门化、执法趋利、权力与利益挂钩、罚款与工资奖金挂钩等突出问题,并迅速采取整改措施。

二、开展执法整顿,纯洁执法作风

从4月1日起,在全省交通行政执法领域开展为期3个月的执法整顿。重点整顿三个方面。一是整顿执法队伍。坚决按照国务院规定,彻底清退临时工、合同工执法人员;严 格控制使用协管人员,协管人员不得从事行政许可、调查取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新上执法岗位和转岗的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合格,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方能上岗执法。对被投诉举报较多、执法态度粗暴、与行政相对人普遍关系紧张的执法人员,要暂停执法,下岗学习;对明显违反治理“三乱”规定和明显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吊销或暂扣执法证;触犯刑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整顿执法行为。首先要整顿规费征收行为,禁止任何地区、单位和执法人员,擅自提高或降低规费征收标准,多收或少收交通规费,禁止采用任何手段抢征规费。对规费征收中发现的开具“大头小尾”票据等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其次要整顿调查取证行为,行政处罚中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采用单一证据外,其他一律要采用复式证据;确认重大违法行为,应当有三种以上证据并构成证据链。在调查取证中不得先确认行为违法,再收集证据加以证明,不得采用诱导行为人违法的方法,非法取证。再次要整顿处罚和强制措施审批程序。5000元以上的大额罚款和吊销经营证照的行政处罚必须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罚款处罚一般不得低于规定的下限,5000元以上起点的大额罚款,确有法定事由和情节,可以给予减轻处罚的,必须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凡涉及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程序中要求履行相应审批手续的,审批权不得层层下放,更不得事先盖好负责人的审 批签字章。三是整顿执法作风。要彻底整顿在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和“冷、横、硬”的工作态度。特别是执法一线和窗口执法服务的人员,凡存在上述问题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要限期调离原岗位。坚决查处和纠正在少数交通执法部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制定文明执法细化标准,树立文明执法先进典型,对交通执法人员的外在形象、行为举止等进行规范和约束。尤其是要继续严格执行交通执法人员“五项禁令”,使“五项禁令”继续成为约束执法人员的直接规范。对于违反“五项禁令”的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和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要使交通行政执法成为传播文明的载体,树立交通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慎重行使自由裁量权 在规范交通执法行为的过程中,要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正确处理好执法原则性与灵活性、执法动机与执法效果、部门执法与社会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初犯与累犯、轻微违章与严重违章、偶尔为之与长期为业等违法行为的区别,对初犯、轻微违章、偶尔为之等违法行为要淡化处理,以教育为主。在执法中,要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开罚单;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开口罚款。既要执法又要和谐,切不可以牺牲交通部门与社会形成的和谐 环境和部门形象为代价,而实施所谓的“依法行政”。要进一步拓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的范围,对可罚可不罚的轻微违法行为一律免罚,并适当降低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和标准,从严控制罚款。要切实纠正以罚代管,只处罚不纠正违法行为的错误做法。对一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要加以控制。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充分体现过罚相当,坚决纠正轻违章重处罚、重违章轻处罚,不违章也处罚的乱用裁量权的行为,使处罚裁量真正体现立法原意,体现处罚价值。

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全面做好交通部门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工作。根据各地政府部署,在对交通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的基础上,要明确界定各级交通部门的执法责任,将交通执法职责、目标、任务、要求分解到部门、岗位,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评议考核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水平,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损害要赔偿的权力运行机制。通过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交通依法行政的各项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要根据依法行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赋予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工程以新的内涵。各级交通部门在继续坚持严格依照法定依据,执行法定程序,适用法定文书实施交通行政执法的基础上,要围绕执法主体、执 法行为、执法程序等探索建立新的规范化工程运作方式、制度和机制。同时要研究建立执法行为规范化工程评价标准,围绕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处理等主要内容形成评价体系,引导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对执法行为、执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执法检查、执法案件统计分析、执法文书评查、投诉举报查处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执法不规范行为,并对执法错案追究过错责任。

五、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交通执法水平的根本保障。各级交通部门要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厅关于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意见的同时,继续加大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推进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要继续实施执法人员岗前强制培训制度。所有新上交通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省厅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省厅将修订岗前培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调整岗前培训内容,市、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送培人员的资格审核,确保岗前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二是要切实做好执法人员在岗更新知识培训。各级交通部门和执法机构要把执法人员在岗培训作为今年执法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一个不漏的对全体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一遍,培训内容应当以职 业道德、廉政建设和基础法律知识、业务管理知识为重点,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省厅将建立在岗执法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考核制度,结合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和执法检查,定期不定期对各地在岗执法人员更新知识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六、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交通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交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是交通部门实施行政执法“阳光工程”,接受社会监督的重大举措。实践表明,行政执法公示制的推行,对推进交通执法单位作风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公示制的推行力度,结合交通政务公开的实施,把交通行政执法主体及职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等向社会进行全面公示,尤其是要把交通行政执法便民措施、交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程序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执法公示的重点内容,使社会对交通行政执法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既不断增强交通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推进实现交通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又不断增强交通行政执法的社会知悉度,为交通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上一篇:施工工作台账制度下一篇:开放英语作文及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