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2024-09-19

(1—3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计划(通用7篇)

(1—3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篇1

(1—3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针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建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优化学校语文氛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现状分析:本教研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凭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中研,研中教,边研边学,互帮互促中,探索适合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特色之路。

二、教研目标

1、以校本教研机制为抓手,强化本组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2、以精致型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流程管理。指导教学环节的细则落实,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以学科文化建设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各月研究主题,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中,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三、主要策略

(一) 走“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之路,加强本教研组教师的队伍建设

1、理论学习制度建设: 结合学校每月主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凝聚集体智慧,开拓教师思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作业改革 a.严格控制作业量,减少机械重复,做到量少质高。 b.重视学生作业质量,批改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 c.严格控制教辅材料,实行“双休寻宝”作业布置的四个性。 多样性:改变单一书面作业,增加口头作业,长期、短期作业。 选择性:按照学生能力,分层布置,或强调能完成多少就多少。 趣味性:改变练习专用词,给予童趣化名字命名。 拓展性:多布置小报、剪报等创造性作业。

四、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主讲2周校本教研方案制订伊主任4周赵瑞雪6 周尚景丽8 周课程标准学习张艳10 周课例研究王观戎12 周观看评优课录象马懿14 周作业改革 孙丽菊16 周期末复习计划制定韩芳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篇2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完善学校语文、数学、中心教研组网上工作室,为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实现校本教研的网络化管理。

三、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一)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过程

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成立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各教研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 长:乔文秋

副组长:孙文玉 林桂霞

成 员:吕雪晶 肖海山 杨丽琨 刘广会 王丹丹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每学年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年度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继续坚持每月的某个星期五下午为集体教研时间。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逐步改变以前单一的教材研究模式,拓宽集体研究的内涵。

3.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逐步改变以前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1.实行小组专题制度。每学期各教研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2.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1—3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篇3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全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工作目标及重点:

1、组织教师学好新课改有关文件,使教师们树立全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并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去。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增强全组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确要求,规范教学常规

学期初,组织教师重温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对照要求,找差距,明确本学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1.备课要提前三课时,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难点要合理清晰。要有教后小记,教后小记一定要及时写,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要求写一些实在的得与失。

2.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结合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认真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学互动,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

4.课外辅导要紧紧围绕提优转差这一总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继续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集中学习由教研组长在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时,组织开展专题性的理论学习。自学要求教师做到经常阅读教学书籍、杂志及报刊,并做好摘记。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气氛。鼓励青年教师上好“一课三上、三课一议”活动,在每一次修改中得到不断提升。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一课三议”,一次“三课一评”活动,活动要扎实,活动流程要规范,每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要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活动记录应及时详细,“一课三议”的第三课,执教者应积极向全校展示。通过 “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活动,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力争上出“精品课”。其他教师每学期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班子成员、骨干教师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师徒结对教师分别上好示范课和汇报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在评的过程中反思,以促使每一位教师加速成长。

(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提高写字质量。针对我校写字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本学期将着重抓学生的写字质量。每位任课老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低年级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笔画的教学。中高年级要加强钢笔字的练习。教研组将对部分班级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字质量、习字册的使用等进行专项调研和分析,要组织作品展示,各班要布置版面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各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钢笔字比赛。

三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工作,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适合本年级的教研内容和校本研修专题,做到每周有主题,每次有收获。在教研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主要围绕写字教学展开专题研讨。就这半年来我们对写字教学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三年级是钢笔字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钢笔字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书写习惯、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让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前三学段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每天十分钟,做到天天练。可实际教学是写字时间不足,随意性大,重难点不突出,重视度降低。这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笔画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2.混淆同音字、形近字;3.生字识记不准确,加减笔画的现象较多。如何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指导学生们写好字,是识字教学时老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书写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与纠正下,把“坐姿端正”内化成习惯。一尺一寸一拳头,头放正,身要平,两脚微微分。”写字之前组织学生轻诵小口诀,提醒自己坐端正。再比如先看后写。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写字能力,课堂指导写字时提醒学生不能提笔就写或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占位,整体把握这个字;再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句子中、具体的语境中写字。这样既减少了错别字,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使学生在不破坏对整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前提下先看清楚字再写。

(二)激发写字的主动性

指导写字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主动参与非常重要。如教学《燕子专列》,布置预习时我就对学习生字提出具体要求:1.读准字音、观察结构想办法识记字形;2.把你认为易错的笔画用红笔圈出来。第一课时检查预习环节我直接听写生字,边听写边巡视,对学生有疑惑的字和集中出错的字进行强调。然后集体交流生字学习时的心得。他们观察细致,书写认真,参与度高。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三)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

随文识字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把写字和语言环境,探究字源、理解字义联系起来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好字,还有助于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比如,指导书写《燕子专列》中“跋涉”的“涉”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预习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阅读指导时感悟文本、理解字义。针对课文第二段内容,多媒体出示了燕子迁徙的情景,请学生说说都飞过了哪些地方,体会路途的遥远。再出示“跋”和“涉”的字形演变,这两个字偏旁分别是足字旁和三点水。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跋”是越山而行,“涉”是趟水而过;3.指导书写。“涉”的象形文字构造是水在中间,左右两侧各一只脚。楷书把“水”写在了左侧,“步”写在了右侧。“步”在甲骨文中是一前一后两只脚行进之意,右下边没有一点,如果有一点,就成了六个脚趾。指导后,学生练写、评改。“涉”的指导过程将音、形、义三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涉”的识记和把握。

(四)培养学生掌握规律把字写美观的能力

汉字是造字规律很强的字,有独体字、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书写时要字体居中,突出主笔。如果是合体字,要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每种结构书写规律不同,把握了规律就能举一反三,以一代十。《燕子专列》中“启”和“疲”都是偏旁在左上的半包围结构的字,教学时发挥学生自主性,先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大家共同评议如何把字写漂亮,学生总结出书写时被包围部分不是藏在

部首里,而是超过了部首向右伸展,这才能使整个字左右均衡,字形沉稳,美观。尤其是“疲”字的最后一笔“捺”要有顿笔,要写舒展。再请学生对照例字,结合刚才的评议写两个“疲”,然后独立写好“启”。符合书写规律的汉字还有很多,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平常的作业中不断巩固把这类字写美观。

《燕子专列》在两课时的教学中指导了九个字,把写字指导融入阅读教学,避免因时间集中、方法单一导致的教学效果下降。在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写好字的主动性,培养写字能力。

二、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写好汉字的能力

(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教师课堂指导的写字习惯迁移到家庭作业非常关键。我们要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建立了班级作业书写的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

学生在认真书写、检查、改正后,按5分制在右下角给自己的作业打分。学生们很珍视这个自我评价的好机会,促进了他们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教师评价

书写工整的学生,会赢得一枚“书写工整”的小印章。得到5个小印章就可以换一朵小红花贴在作业本封面上。积攒3朵小红花的学生就可在班级展览栏中选一次你最满意的作业展览。同时,每三周更换一次的班级书写展览中展出其他学科的优秀作业。强烈的荣誉感促使学生们认真书写每一科作业。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爱美之心。我们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书写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利用字帖写好汉字

字帖是学生第二个写字指导老师。我们每天下午有5分钟的练字时间,每天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全班同学和语文老师共同练字。那样的氛围,非常有助于学生养成练字的好习惯。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篇5

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

——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隆化镇回民小学

2010年6月14日

目录

主持词„„„„„„„„„„„„„„„„„„„„„„3 独立备课材料„„„„„„„„„„„„„„„„„„„4 展示课教学设计„„„„„„„„„„„„„„„„„„18 主讲人说课材料„„„„„„„„„„„„„„„„„„20 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24 评课记录„„„„„„„„„„„„„„„„„„„„„27 主题教研引领材料„„„„„„„„„„„„„„„„„28

六年级语文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学校:隆化镇回民小学 学科:语文 主持人:邓志荣

研修主题: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活动时间:2010年6月8日

一、开场白

二、集体备课

三、上课

四、自我反思

五、同伴互助

六、专业引领

七、活动小结

第一部分 主持词

第二部分

独立备课材料

《风筝》教学设计

姜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矛盾冲突中也有亲情;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品读文中富含深意的句子,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一、导入、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去放风筝的快乐场景)这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请1至2名学生进行复述,教师适时进行纠正)2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自学5分钟 师生交流

(要求学生走入文本,从具体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

小兄弟可爱、体弱多病、喜欢放风筝、心灵手巧;而我粗暴、野蛮的阻止小兄弟放风筝

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a)请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如: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教师随机将学生的提问打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提问较多允许学习小组至少讨论4个以上的问题)b)小组讨论8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与各学习小组交流

c)师生交流,逐一解决(不要求按顺序,对哪个问题有见解,就谈哪个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适时点拨)

四、探究主题

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学生未必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

五、拓展及作业

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我 :蛮横 粗暴;内疚、歉意 手足之情 小兄弟:可爱 爱玩;忘却 深刻反省

《风筝》教学设计

方淑润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步骤 :

(一)布置预习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①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

(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 的三纬融合是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板书设计 : 毁

我 风筝 弟 情 严厉 自责

《风筝》教学设计

邓志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正确朗读、书写,体会其含义。

2、认识封建思想意识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3、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4、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chà

nüè

bĭng

líng dīng

丫 叉

可 鄙

虐 杀

笑 柄

瑟 缩

zhuì

shù

shí

点 缀

宽 恕

苦心孤诣

嫌恶

什物

duò

tŭ lĕi

吐 蕾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juã biã()

dàng yàng()

qiáo cuì()

jīng huáng()

huǎng rán dà wù()

3、词义

(1)书上注释:伶仃、肃杀、瘦得不堪、笑柄、恍然大悟、瑟缩、苦心孤诣、虐杀

(2)补充注释: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2段)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2、把握感情线索。

默读课文后,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1)在北京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

(2)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

(3)到了中年,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我”感到;

(4)“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越发。

(四)问题探究: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4、写出第四段的记叙“六要素”。

5、发现弟弟竟瞒着“我”偷做风筝,“我”为什么非常愤怒?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6、“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于“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7、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

8、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9、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为什么“我的心反而沉重起来?”

明确:“我”因无法补过,而自责、内疚,想摆脱也不可能。

10、末段中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如何理解?

(五)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了浓浓的兄弟情,作者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之情。

2、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 11 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六)写作特色:

1、绘声绘色地写景。

2、栩栩如生地写人。

3、真挚深沉地抒情。

(七)小结: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

《风筝》教学设计

胡艳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â

惩罚chãng

虐杀nûâ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î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

怒nù

愤怒

堕duî堕落 赚zhuàn 赚钱

恕shù

宽恕

坠zhuì下坠 诀juã

诀别 决juã

决定

抉juã

抉择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 13 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3.朗读

(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第二课时

导入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三)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四)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3.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2.有关天性的名言。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第三部分 六年级课例主题校本教研集体备课

活动时间:2010年6月8日 活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方淑润 胡艳伟 邓志荣 姜洋 主持人:邓志荣 记录人:方淑润 活动过程:一、二、三、主持人宣布集体备课开始,首先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

针对本次课例确定本次活动的训练目标: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读教材,集中确定目标和教学设计

方淑润: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邓志荣:知识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鲁迅作品。胡艳伟: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姜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爱戴鲁迅。我把教学重点定为 “品读课文,感悟亲情”,难点定为 “理解含蓄深刻的语句,多元解读主题”。

第四部分 展示课的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姜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 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 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2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第3、4自然段)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

从“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什么?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过度: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如:

1、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3、“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4、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6、“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

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 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说要“躲”到严冬中去?(生回答)

过度:那为什么有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生回答)

四、探究主题

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业

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第五部分 主讲人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姜洋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迅的一篇散文。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课文的特点

《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诗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学情分析

六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4、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六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

5、目标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

(2)能力目标: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说教学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学以“一个切口、一组问题、几大板块、整体综合”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孩子的调皮与可爱。师生轻松谈话,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幼儿可爱的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教师的对女儿的浓浓亲情的流露,能唤起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而向学生介绍女儿的调皮、贪玩更是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观点的直接证明,从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学法:与教师轻松交谈。朗读全文,圈画生字难词。思考: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我态度转变的原因?(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朗读全文,既积累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问题的思考,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关注,而这一段正是本课教学预设的切入口。)

2、主问题探究,落实重点

21(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的把握,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同时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问题预设:

“鲁迅先生看了讲论儿童的书后,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后情感有什么变化?”

“精神的虐杀是指鲁迅先生对弟弟什么的虐杀?” “你有过这样被精神虐杀的体验吗?”

“今后看到有人抹杀儿童天性的行为,你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采取中间突破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恰当的切入口,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

学法: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并朗读“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句话。(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在讨论与思考中掌握知识。)

(2)教法:出示教学“主问题”。探讨文章“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这一主题。(设计意图:以主干性问题促使教学深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并通过教师的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人生。)

学习障碍预测:这个主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鲁迅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而忽略了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对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误解,学生可能容易找出鲁迅对小兄弟的爱而忽略了小兄弟对鲁迅的爱,学生可能不清楚对问题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师帮助对策:在学生阅读全文,划找相应词句后,组织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赏析和朗读,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内容先拟:①引导学生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关注:那么文章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误解中的亲情的体现呢? ②引导学生对“小兄弟对鲁迅的爱”的关注:冲突是双方的,那么亲情是不是也是双方的呢,弟弟也爱鲁迅吗?③指导学生对 问题解答的表述: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就是对自己划找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人信服);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有感情的诵读自己划找的句子,用读来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动听众)。

学法:划一划,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和误解” ?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冲突和误解”,又为何还能体现出亲情?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既培养筛选问题的能力,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3、发现、探究问题,突破难点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评价,引导学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蕴深厚处进军。

(设计意图:把课文作靶子,通过文本意与读者意的冲突,引学生对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学习障碍预测:(1)学生提不出问题。(2)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等待老师说标准答案。

教师帮助对策:(1)适当的方法指导。(2)保证一定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3)小组交流,整合问题。

学法:默读全文,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交流筛选、整合问题,全班交流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4、课外体验与拓展

教法:出示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其一是写一篇“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文章;其二是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

学法:读作业题目,选择作业内容,课外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其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发现美的习惯;其二是以此来引导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第六部分 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 《风筝》一课教学反思

姜洋

鲁迅的文章,历来就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刚进初一的学生就让他们接触鲁迅先生的《风筝》,难点自然不少。这是我第四次教这篇课文,以前教这篇课文时,因怕学生读不懂,理解不透,我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教完后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力求学生能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课文,结果这堂课上得比以前要成功得多。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篇课文有难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古脑地灌输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课文有难点,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风筝》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首先我给学生营造了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切实地抓了阅读这一环节。第一节课基本上用来朗读,既有听课文录音朗读,又有指名学生朗读,还有自由读、齐读、跳读等,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 24 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

其次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谈对课文的理解,我则认真倾听,所以学生发言踊跃。文章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全是学生们发掘出来的。鲁迅的勇于自责、勇于改正错误、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鲁迅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及陈腐的长幼尊卑观念的的批判,鲁迅对小兄弟“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兄弟亲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鲁迅善于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鲁迅所处时代的教育特点、人伦关系特点等等全由学生发掘了出来。很好地实现了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再次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来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理解,对文中表现的亲情的理解,对文中一些语意晦涩的句子的理解等,都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自行解决,不拿标准答案束缚学生,允许答案多元化,这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许多学生的回答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和谐,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延伸拓展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玩过的最难忘的玩具和做过的的最难忘的游戏,同时要求他们说说在自己 25 玩得正高兴时被家长或老师阻止时是怎样做的。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玩过的玩具做过的游戏,说起了自己是如何对付家长和老师的,教室里不时响起欢笑声。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然后我布置学生以《童年的游戏》为题作文。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引用了课文中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开头,可见这句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说话和写作这一环节的设置,更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这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或者提的问题似是而非;有些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在朗读环节中,个别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成功和不足。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七部分

评课记录

胡艳伟:整堂课以读为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以读带讲、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邓志荣: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在读中得到感染与熏陶。

方淑润:注重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胡艳伟:在课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和作者心灵的共鸣。

方淑润: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即从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再回归到运用语言文字上,让不同的语言范例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存,并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被激活,使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主的语言。

邓志荣:听了姜老师的课,我觉得她的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朴实。贴近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是一节没有过多粉饰和雕琢的课。我把她的课比喻成一杯白开水,适合所有的人去喝,不像咖啡、茶水、饮料等那样,如果要想改变它的味道,可以自己加调料。我要说的就是这节课既朴实,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八部分

主题教研引领材料

如何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李主任

第一把握读。读熟课文才能进行其他教学。“书不读书不开讲”。第二,中年级阅读中的字词教学主要是联系上下文、工具书、生活实际理解,在句子中找关键词。第三,要注意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要能联系课外的阅读材料。

第二把握好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是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求新、求异,不等于放手不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价值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达到师生与作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

第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去阅读教学偏重于串讲、串问,偏重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用的时间较多,收效却不大。现在阅读教学又偏重于感悟、体验,至于感悟什么,体验什么,教师往往把握不住、目标不太明确。我认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出给阅读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等于说这方面的训练就不要了。有的课文,较适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归纳,我想,是可以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第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当然,在教学中开展活动、开展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语文课不要上成了“快乐大本营”或“天天向上”。语文学习光“乐”不行,教学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不能只是鼓励,批评不得。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好,缺少挫折感。课程犹如食品,课程设计就是挑选最有利学生发育成长的食品。当然,好食品也应让学生吃得得法,吃得适量。”

第六、说到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既不主张多用也不主张不用,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好奇心强,易新奇的、鲜艳的东西吸引,往往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适合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6

王新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一、工作目标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注重学生积累。

在学校充实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一有利的条件下,要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午间、下午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甚至超过新课标规定的数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开展科研,突现重点

1、要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一课三议,将师徒结队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传、帮、带、示范课、跟踪听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2、加强教研论文撰写工作,写好有质量的实验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实践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养。

3、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组织一年级教师对家长开课,围绕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学期初确定本教研组的活动专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提升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品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检查学生假期作业,完成评比工作。2.制定教研组、学科工作计划。

3.“同课异构”活动。

4.研讨主题: 【十月】

1、青年教师参加校“浪花杯”决赛。

2、研讨主题:深挖训练点,巧设课堂练习,提高字词教学效率。

【十一月】

1.研讨主题:语文主题性实践活动的开发与研究。

2.年级组老师公开课及评课活动。【十二月】

1.研讨主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写话教学质量。

2.年级组老师公开课及评课活动。

【一月】

1.年级组老师公开课及评课活动。

2.制定语文课复习计划。

3.学科竞赛:二年级写字比赛。

4.语文学科总结,教研组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研计划 篇7

二年级组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据刘老师介绍该班情况,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部分孩子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差,基础差,需要重点加以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科书全册共8个单元,全册32篇课文,4个识字,8个语文乐园。每单元由课文、课后习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课文内容的安排选文新颖,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且各有不同侧重点。课后题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注意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语文乐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形式活泼多样,有选词写话、猜字谜、扩句练习等,安排了阅读、口语交际、语文生活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全册要求常用字会认376个和16个多音字,会写216个,识字方法仍然采用随文识 字的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生活安排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口语交际;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识字速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难点

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3、教学关键

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中寻找契机,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教改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多开展语文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

周 次 具体时间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安排 第一周 9.1-9.4 入学教育、第一课、第二课 7 第二周 9.7-9.11 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9 第三周 9.14-9.18 识字

一、语文乐园一9 第四周 9.21-9.25 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 9 第五周 9.28-9.30 第八课 3 第六周 10.1-10.8 国庆放假 第七周 10.9-10.10 第九课 3 第八周 10.12-10.16 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9 第九周 10.19-10.23 识字

二、语文乐园

三、第十三课 9 第十周 10.26-10.30 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 9 第十一周 11.2-11.6 语文乐园

四、期中复习9 第十二周 11.9-11.13 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9 第十三周 11.16-11.20 第二十课、识字

三、语文乐园五 9 第十四周 11.23-11.27 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十五周 11.30-12.4 第二十四课、语文乐园

六、第二十五课第十六周 12.7-12.11 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十七周 12.14-12.18 识字

四、语文乐园

七、第二十九课 9 第十八周 12.21-12.25 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第三十二课 9 第十九周 12.28-12.31 语文乐园

上一篇:读书朗诵比赛的策划书下一篇:我的小学时光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