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2024-10-07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8篇)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1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田园风光作文600字

说到田园,乡村往往会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乡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和谐。

从公路上下来,就来到乡下。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在松软的土滩上面,舒服极了,再往下走,你会看到一排排的房屋,让人感觉是那么温馨,甜蜜,那房屋是有一块块砖瓦筑成的,房屋上还挂着窗户,我们可以从家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美景。

每到夏天,屋前的瓜架上就绿油油的挂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爪,让人像是至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中午和傍晚,我们就会搬来小桌子把饭菜摆去桌子上,天高地阔地吃起饭来。

在乡下,每家每户都养几只鸡。凌晨,雄鸡报晓,人们便早早地起来干活。我们小孩子呀!没什么事做,闲着无聊,便每天跟在母鸡后边,盼望着能收获几颗鸡蛋。

大门前,清澈的小溪纵横交错,“哗啦,哗啦,”的流水声钻入你的耳朵里。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水了,通常,我们总会在小溪上玩“漂流树枝”,“溅水花”等游戏,还会时不时的把脚荡在水里。

从高处望去,田野一片翠绿,辛勤的农民伯伯们夏天播种,插秧苗,希望今年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我常常会站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仰起头,看着这美丽的景象,呼吸着这清新甜润的空气,这时我无意间发现,乡村的天空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那么柔软;树是那么高,那么茂盛。此刻,我有着说不完的话语……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它却是能那么安闲,那么恬静。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那高楼大厦,但它却有着一排排温馨甜蜜的房屋。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的大水池,但它却没有一条条充满童趣的溪流。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的娱乐园,但那广阔的土地却是孩子们最好的乐园……

我爱家乡,我爱田园风光,因为它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季节,总是那么美,总是有一道独特、诱人、亮丽的风景。

田园风光作文300字

去年春节,我和表姐是在外婆家过的。在那段时间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淳朴的田园风光了。

记得有一天,我和表姐早早地就起床了,梳洗完毕后,就一起到田园散步。

来到田园,朦朦胧胧地看见葱绿色,这对我的近视眼有很大的疗效。都说乡下的空气比城里的空气质量好,今日一亲身体验,果然如此。天渐渐亮了起来,攻公鸡“喔喔”地把正在睡梦中的人们叫醒,似乎在提醒人们要起来干活了。看,对面农家屋顶的烟囱上,冒出了一缕缕炊烟,一阵凉爽的微风吹过,使人顿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还带着一丝丝稀粥的香味,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似乎来到了世外桃源,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喧哗,只有和平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我们继续走着,走着……

虽然我人在城里,但回想那美丽的乡下晨景,我的心又不由自主地飞回那儿了。因为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可它只能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田园风光作文500字

我的外婆家,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外婆家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面有两棵大树,大树的叶子落下来,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小鸡们在四处玩耍,走来走去;或是看见公鸡在地上走来走去,高傲极了;母鸡带领着小鸡,在院子中觅食;或是夏天的傍晚,在树阴下乘凉。

外婆家的后面有一片竹林,竹林中的竹子又多有茂盛。竹子密得像永远穿不透的天空,一直没有尽头;数也数不清的高耸入云的山;竹叶落到了地上就变成了翠绿色的地毯。小鸡和母鸡有时会到竹林里来觅食,或者是来这里玩耍。

外婆家的前面有一条小河,小河像一面平静的镜子。小河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两旁的柳树;小河真静啊,静的让你看不见它在流动;小河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小河上有鸭子,鹅在游动,河里有鱼在游动。小鸭在唱歌,鹅在挺着高高的脖子,小鱼在水下嬉戏,好玩极了。如果有人在附近捣衣,它们就一溜烟得不见了。

外婆家最特别的`就是那一片田野。田野里有许多蔬菜,蔬菜长得很多很茂盛。大白菜在空中摇曳着,甩动着它的身子;玉米在风中舞蹈,叶子就是它的裙子;麦子在风中摆动,好像在向朋友们招手;青菜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在甩着头。到了秋天,丰收了,所有的植物又开始繁衍后代了。

一到了夏天的傍晚,外婆就把饭菜拿到外面,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一阵风吹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舒服极了,再也不会感到夏天的酷暑了。

田园风光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显得美丽,表现出了独特的农家风光。

田园风光作文400字

春天,田园的景色很美。现在就让我带你去。

清澈的小河里游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游戏水中,不时的把头扎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草坪上,小草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空气。花儿也开了,有芍药,有凤仙,有鸡冠花,有大丽菊,它们衣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看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山坡下的房子虽然矮小,但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有一家屋顶上炊烟缕缕升起,好像一条白龙朝天飞去,哦,原来是有农家在做饭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在吃晚饭的情景。它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一起,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自然风景画。

房屋门前,有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地,好似一片金黄的海洋。花丛中有一条弯弯的小路,像一条长龙,美丽极了!

啊!美丽的田园风光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首歌,美得让人留念。

田园风光作文300字

随着春天走过的脚步,树更绿了、小草更茂密了、野花更艳丽了,这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

近处,一棵棵大树挺直身板、抬着头,密密麻麻的树叶透过一丝日影,生命特别旺盛。远看这些树木就像一名名威武的士兵,保卫者这里的一花一草。小草碧绿极了,头上戴着一滴滴露珠,在骄阳似火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小草像个高雅的舞蹈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舞姿优美、迷人极了。远处,花儿正在比赛快来瞧瞧!花的种类真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尽。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粉的像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阵阵芳香扑鼻而来,一定会令你陶醉其中。

看看田野,刚才是芽苞初放现在就已呈现绿色了,一切丰收在即的景象。我想:学习不正如耕耘吗?春种秋收,只要我们小时候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献力时一定会为小时候而骄傲的!

这如画的风景真令我向往!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2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1)观察要突出事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描写白云:“像海洋里翻滚着银白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一片断抓住了云朵的形状和大小来写。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一片断是观察了火烧云绚丽色彩进行描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细心观察且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写作时容易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断,如用鹅毛、棉絮、羊毛等修饰雪,但殊不知雪有时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大多数学生观察往往只调动视觉,写景较单一。其实不然,应该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内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触觉写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写风的美,最后从听觉写风里和悦的声响,让人倍感新颖。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讲究修辞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辞。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写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将美丽多彩的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教师在这方面就应注意引导和培养。记得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些其他春花的颜色,因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导,同学们写出了这些句子:“油菜花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玫瑰花红的像火……”虽然句子不是怎么优美,但至少他们觉得运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写作中好多同学都能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他们将夏天比作娃娃的脸,因为她善变;秋又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为她经历丰富。比喻也要创新。有个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恐怕他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抒情可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笔者曾经问学生:“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道:“友谊是一杯美酒,让人陶醉。友谊是一束火把,让人温暖。友谊是一首歌,让人传唱。友谊是……”听完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过排比这一手法,孩子们至少懂得友谊是给人帮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

(3)妙用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学们不爱惜公共设施了,笔者会说:“瞧,同学们,我们的墙壁在哭泣,桌椅在呻吟,窗户在发愁……”,“哭泣”“呻吟”“发愁”这些带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认为用了拟人好,可以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和爱惜公物,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以后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去出游,小鸟在唱歌,树枝向我们招手,小溪在弹奏……”。只有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景与静景,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大多数学生写景时容易写静景。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有动有静便可,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深入。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绿装,小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着动人的乐曲,柳枝亲吻着河面”,其中“鸟叫”“河流”“柳佛”都是动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离开了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来表达。只有景情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触景生情,情随景生;以情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指导;写作

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描写对象,选出能代表景物特点的东西来写

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点。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景物的特点。

描景时,不可能将观察到的全部写入,要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一景物最好是你自己熟悉的,在颜色、形态、神韵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景物,选出这样的景物,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突出景物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安排好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作文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描景作文也不例外,因此在寫景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依次描述出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

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为此,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景物。

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

4.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明理。

例如,《家乡的秋天》一文,在对家乡秋季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又比如《夕阳》一文,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四、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就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联想到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还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这样可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趣味横生,充满文学色彩,更富有感染力。

五、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除了以上五点技法外,如果你的写景作文能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那么你的写景作文就会出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M],2008.

田园风光写景作文 篇4

今天傍晚,我来到了老家的田间散步,无边无际的田园里,散发着清新的空气,烟叶、禾苗等农作物,都住在这里,我走在田间小道上,感觉呼吸特别顺畅,十分舒服。

我放眼望去,远处、近处都一片绿茫茫。在田园四周,有许多大树,就像一个个绿色士兵,在保卫自己的国土,有了士兵保护,里面的绿色百姓们都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我站在那里,心想:今晚我要是能睡这儿,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听着青蛙呱呱地叫,蛐蛐们唱着它们自己的歌儿,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妈妈说要回去了,我赶紧深吸了一口气,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田园风光 - 写景作文600字 篇5

清晨,东方刚刚泛白,走在石头小路上,一阵阵凉风吹面,空中带着沁人肺腑的清新。路边绿油油的青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在清晨绽放,草上露珠如豆,一闪一闪,像一颗颗珍珠,十分耀眼。到处都那么静,好像一切都在沉暗当中,随着“喔喔喔”的清脆的鸡叫声,寂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了:鸟儿唧唧喳喳地聊起天儿;小溪叮叮咚咚地唱起歌儿;小溪边的垂柳挺腰杆,用小溪当镜子,梳理起自己的头发。真是山青环抱,鸟语花香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可爱,令人心旷神怡。

中午,天空万里无云,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成了霸主。天气闷热闷热的,不像上午那么凉爽。知了齐声合唱“知了,知了,知了……”树木无精打采地卷着树叶儿,原本欢快的鸟儿叶热的无精打采地趴在树上打盹儿。可孩子们却一个一个跳进清凉的小溪里,来个“水中大战”,这下原本沉闷的中午又变得热闹无比了。

黄昏,蓝色的天空透着宁静,飘着一丝丝淡淡的云,像仙女的纱裙,像梳理过的羽毛,像远处的山峦。只见红彤彤的晚霞已经染红大半边天空了,各种形状的云朵在晚霞的衬托下越发动人,我不禁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太阳公公恋恋不舍地离开天空时,夜晚来临了。月亮在大地上撒下一片银辉,柔美的月光如水一般平静,散落在人们的脸上。天空与星星的组合好似一张蓝色的地毯上镶嵌着无数亮晶晶的“小钻石”,美丽无比。此时如果躺在草地上一颗一颗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不知有多惬意。

田园的风光四年级写景作文 篇6

早晨起来打开大门,就看见了一道道梯田,让我眼前一亮。太阳公公只是微微一笑,便让我倍感温暖。眼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两旁长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芦苇也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他们倒映在水中,好似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光着脚丫站在小溪中,溪水从我脚丫周围流过,让我神清气爽,闭上眼睛,这里会让人忘却所有的忧愁和烦恼,我只好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之中。

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山羊们好似不怕热地享用着自己的美食,小山羊们吃完了他们垂涎三尺的青草,便开始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小溪边的青草都垂头丧气的,没有早上那么精力充沛了,爷爷拿着蒲扇,坐在门前静静的看着远处的光景。小孩子们也都坐下了,拿起鱼竿和小桶在小溪边钓鱼。农民伯伯们在地里辛勤的劳作,一滴一滴的汗水的进了泥土里,然后被风干不见。

夕阳西下,孩子们满载而归,山羊们吃饱了,也踏上了归途。每一家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气。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菜喝酒,有说有笑。晚饭过后,人们在院子里乘凉,诉说着自己的小故事:大人们在谈论农田的事,小孩子就在一旁嬉戏打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 篇7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新疆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图。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图;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 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5]王尚文.此为“之一”,并非“唯一”[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抓住契机 指导学生写景 篇8

先找学生“号脉”探寻不会写景的原因,再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大致总结出三个原因:

1.学生不会赏景。

2.学生不懂描写手法或不懂怎样可以把景描写得更好。

3.学生对景物描写没有兴趣。

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后,就要找“药”了,根据以上的三个问题,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一、寻找时机,课内课外齐赏景

最初我认为赏景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技巧,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得知,很多学生眼中,赏景就是用眼看,评价景物就是好与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课内课外齐动手,先帮学生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不和学生谈论写作一类的事,而是告诉大家我来上课的途中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比如早晨卫生区地面上清白色的扫帚印迹,操场旁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梧桐树以及提到古代诗文中的不同秋意。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开始主动观察景物了,开始只用眼看,接着用耳听、用鼻嗅、用手触摸……由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用心体味。我欣喜地看着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

其次,从书本上印证赏景的方法。如果课外只是感性的感知,那么课内就是理性的总结。以散文佳作《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为例,我先夸赞这两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出赏景时的一些技巧。大致分以下几项:

1.注意赏景的顺序。如是定点观赏还是移步换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等等。

2.观察时要确立重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3.观察时要调动五官并用心去体味。这样写出的景物才会多层次、多侧面、多状态。

4.要观察出此景物与其它景物的不同之处,各自的特点。

明确方法后可以选择常见景物让学生试着去观察,去体味,为后来的正式练兵打下基础。

二、切合时机,感知写作技巧

学会了赏还不够,毕竟怎样把“胸中竹”化为“手中竹”才是最终的目的。写景不能只是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这就涉及到写作技巧。就目前情况看,存在的问题大致是:

1.学生不懂哪些技巧可以使描写更美。

2.学生不知道自己已用的某种技巧。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从课内赏析和课后批阅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第一、抓住课本,让学生明确文学大家常用哪些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不仅赏景要有顺序,写景也要按顺序。写景可按照赏的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思路清晰。

2.修辞让景物活起来。比喻让景物更加形象,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拟人可以让景物更有情态,夸张让情感更浓烈……

3.写景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感,要调动各种感官去积极感受。如《荷塘月色》中视觉——荷叶、荷花,嗅觉——荷香,感觉——《故都的秋》中秋的凉意等等。

4.写景的一切手法的运用必须要符合情感的表达需求。

第二、让学生在周记上小练笔,批阅时要多指出学生已用的描写技巧。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些手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也可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巧抓时机,小试牛刀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后,我没有立即布置作文,否则目的性太强,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容易受挫。

天公作美,一次我正在讲析诗歌时外面忽然下起了雪,同学们脸上掩不住的好奇与喜悦。我灵机一动,知道应该把他们的兴趣从“赏”引到“写”上来。于是我问大家:“雪花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并引导道“东晋大学问家,也是后来的宰相谢安也曾问过他的子侄们这个问题,当时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同学们跃跃欲试,我再趁热打铁:“它有声音吗?有气味吗?有性情吗?……”部分同学这时已相互争论了起来,我便停止讲课,要求大家写一写心中的雪。并在黑板上写出要求:

1.必须用比喻、拟人或其他修辞手法。

2.要写出雪的姿态、颜色、声音以及大家见到雪时的心情。

3.尽可能做到情景交融。

作文收上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写的还不错,如:

它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丝毫不顾及人们那讶异的目光,你挤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发出窸窸窣窣的私语声。

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它的到来总不允许其它东西的存在,它用自己的身体装饰着万物,天地间纯白一片,它用这纯白为自己来到人间接风,偶尔几个倔强的,也被它拉弯了身躯,摧断了脊梁,经过一番打击后,只能低头服输了。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眼中的景物动起来、活起来了,他们笔下的景物有形、有情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他们赏景与写景的决心与努力。

四、把握时机,撞好尾钟

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怎样给这次教学实验画上句号也很重要。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批与评上。

首先,在批阅时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把好的段落、句子甚至某个字在学生的本子上划出来。既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写的比较好,又知道了老师很认真欣赏了他的作文。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其次,上课时特意拿出时间来评。把写的不错的作文摘抄在我的备课本子上,以备上课评读时用,把写得好的文段在班上朗读,并告诉学生为何写得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能对学生进行较实用的作文指导。

这次的教学实验虽花了不少时间,却收获颇丰。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学会了如何赏景、写景,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对于我自身则积累了作文教学的经验、树立了教学的信心。以后碰到类似的教学难题,我都会笑着对自己说:嗯,要不试着找个法子来解决吧,说不定会有一些收获的。

食堂风光写景作文 篇9

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如期响起。同学们正看着无味的课本。突然,“铃……铃……”下课了。原本无精打采的同学们,一听到铃声,马上精神振奋,草草地喊完三部曲,就蜂拥至食堂。

“鸡饭一碟”,“叔叔,我要的椰浆饭呢?”……同学们此起彼落的声音不绝于耳,本来宁静的食堂,顿时沸腾起来。食堂的工作人员个个忙得不可开交,额头上滚动着豆大般的汗珠儿,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衬衫。

买到食物的同学各自找了个位子,准备好好享受美味的一餐。有的同学抵抗不了眼前的美食,竟不顾仪态得狼吞虎咽了起来;有的则慢条斯理的吃,尽情地享受片刻的.休息时间。同学们一边吃,一边和朋友们高谈阔论,畅快言笑。食堂里的谈笑声和喧器声不止。

知情的巡查员忙着维持秩序,他们认真服务的精神实在让人钦佩,但还是有一些顽劣的学生不肯给予合作,不但插队买食物,还恐吓低年级的学生把位子让给他们。巡查员惟有将这些同学列入黑名单,等待纪律老师处理。

迪拜街头风光写景作文 篇10

迪拜街头风光 作者:虞冰冰发表于:XX―05― 22 知道阿联酋的迪拜吗?迪拜街头风光是一望无际的绿洲,那里是沙漠!为什么有绿洲呢?让我来介绍介绍吧。从飞机上俯视,迪拜街头风光就象一个大花园,有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大道,清澈见底的湖水…・・・这里原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漠,是一片不毛之地!可是阿联酋人民并没有气馁,他们知道这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地方是国家用多少代价换来的,因此它们像爱护小孩一样来爱护花草树木,从不攀树枝,摘鲜花。下面我们来公园专有一趟吧! 这里仿佛人间仙境一般,如诗如画。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这儿也是鸟儿的家园,人们乘凉的好地方。而就在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是园林工人正在给树木花草洗澡呢!而就在园林工人投入地工作时,我趁机采访了一下:“叔叔,为什么您还要浇水呢?这下面不是有水管吗?”

我这个小记者随时不忘采访。:“上面有尘土,给它洗洗澡呀”:“哦,谢谢您,你们是弄得很周到啊!瞧这些树木花草更绿更翠了!”在这么美的绿洲上,你一定想不到这是沙漠,这脚下是咸而板结的沙石。没错!这就是阿联酋人用真心和汗水创造的奇迹。 这绿洲包围着的人工水池,正向外喷洒着水花,水池中央竖着一个地球模型,水池的四周小池中飘着几只帆船模型,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是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 篇11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新疆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 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 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图。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 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图;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5] 王尚文.此为“之一”,并非“唯一”[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6] 闾海燕.原始(儿童)思维与比喻、拟人修辞[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

谈初中写景类作文的指导 篇12

如要使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达到一类文的标准, 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文章内容有积极意义, 中心突出。

(2) 写景能抓住特征, 层次十分清楚。

(3) 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4) 语言通畅、生动。

现根据一类文的要求, 下面具体地谈谈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的一般写法。

1 明确写景目的

一篇文章, 如果只是单纯的写景, 那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写景, 必须要确立目的书写一种情感和说明一个道理。总之, 写景应该为突出中心意思服务。

例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 描写了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质朴、向上和不屈不挠, 便突出地歌颂了坚强不屈、浴血奋战的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

再如袁鹰写的《白杨》, 描写了白杨树在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仍然顽强生长的情景, 便突出地赞颂了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支援大西北的无数建设者和开发者。

又如刘湛秋写的《白杨树沙沙响》, 描写了白杨的普通和不引人注目的特点, 便突出地赞扬了像白杨一样平凡的辛勤的园丁——小学教师。

三篇文章, 同样是描写了白杨, 但由于写景的目的不同, 描写的角度和侧面也有所不同, 读来毫无雷同之感, 并各有一番新意。因此, 我们在写作文时, 也决不能忘掉了根本——即写景的目的。

2 要确定观察点

写景要全面细致。如果只选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 由于目力所及有限, 是难以把景物的全貌描写出来的。因此最好能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这种写法, 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而变换对景的描写方法。

有一篇题为《游龙门涧》的作文, 就巧用了“移步换形”法, 初游时, 他写道:“见山口有一方水塘, 但见悬崖夹道, 怪石凌空, 一道小溪曲曲弯弯穿水流水。”

随着立足点的移动, 景物便不断翻新。写了山涧, “就像大自然神工鬼斧建造的艺术长廊”, 又写“山似苍龙, 溪似白龙”, 又写山岩有“将军”石, “山羊”石, 乃至形似“老汉”、“少女”的块块风化的岩石, 再随着立足点的移动, 又写“五米高的瀑布”, “越过八挂瀑布”。由于作者先交代了“移步”, 然后再“换形”描写很得当, 因而把景物越写越奇, 使读者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3 要抓住景物的特性

写景必须要在实地进行仔细的观察要善于发现细节与独特之处, 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 才能把景物写得逼真生动, 引人入胜。

有篇优秀作文叫《紫金山天文台参观记》, 其中有这么几句:“暮春三月, 莺舞花嫣。巍峨的紫金山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姿色。山顶上, 一座座白色蘑菇状的天文观察室闪着耀眼的光芒。”短短几句, 便把江南的风光特色, 紫和白的特有色彩, 充分地描写出来了。

又如《登天都峰记》一文, 写得也很生动形象, 富有特色。如:“拾级而上, 扶着铁索向天都峰顶攀登。那陡立的石道就像一副云梯从彩云中垂向地面。”又:“回看来路, 陡峭的鲫鱼背落在脚底, ……就像无数航船的栀顶沉浮在汪洋大海的滔滔急流之上。”

以上两例, 都因抓住了事物的特征, 下笔便如流彩溢辉, 笔笔闪光。

4 要有一定的顺序

写景时,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一定要有个安排顺序, 才能条理清晰, 层次井然。

写景可采用时间顺序, 例如由日出写道日落, 自白日之景写到夜景, 都可使用这种顺序来描写。

写景又可采用空间的顺序, 即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 由东到西, 由里到外等等, 可按照方位的顺序有规律的依次进行描写。如写《在天安门城楼上所见》一类的文, 便可采用这种顺序进行描写。

写景也可采用感觉顺序, 即由听觉写到视觉, 又由视觉写到嗅觉等方法, 例如先写闻蜜蜂嗡嗡叫, 再见花儿朵朵开, 后嗅出花儿阵阵香, 就是用了感觉的顺序。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顺序来写。例如一篇佳文《黄山三天》, 就是按这个顺序写的。作者先是从“面”上写, 写了黄山的概貌, 接着再逐一地从“点”上写, 翔实地描写了各种名胜, 如九龙瀑、云谷寺、始信峰、光明顶等等。由于点面结合得好, 便显示出了该文的独具的特色。

5 应情景交融

写景必须要写情, 写情是根本。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必先于情。”写景的文章要打动人心, 如不渗透进作者真实而自然的感情, 那是绝对不行的。

有篇作文是这样写崂山的玉龙瀑的:“只见一道水帘从二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喷冲出来, 倒挂在空中。水帘落下十多米。与凸出的岩石相击, 水花飞溅, 瀑布也分成数股跌入潭中。”而写得更精彩的是下面几句, 在景中深深地蕴含着感情:“太阳照在瀑布上, 耀人眼目, 整个瀑布, 像个跳银白色的龙从天而降, 飘着须, 舞着爪, 猛抬头, 你会觉得瀑布竟与天上飘动的白云吻接, 此时此地, 我深深理解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农家风光写景作文450字 篇13

“五一”节,我们全家去了爷爷家。

一走进院子,我就被前院姹紫嫣红的鲜花吸引了:红彤彤的石榴花悄然开放,玫瑰红、黄澄澄碗口大的月季欣然怒放,还有那一朵朵像小太阳似的野菊花也很夺人眼球。整个院子散发着花香的.芬芳。

爷爷说奶奶在后院摘豌豆,我迫不及待地向后院跑去。后院的繁荣让我眼前一亮:左边那一排翠绿的豌豆杆上,一朵朵洁白美丽的豌豆花点缀其上,一颗颗嫩绿的豌豆荚挂在又细又长的绿茎上;豌豆旁边是开着紫色小花的大豆,眼下正是大豆的成熟期,枝干上挂满了饱满的大豆荚,沉甸甸的,把枝干都压弯了;挺拔的莴笋,整齐得像排队的士兵;刚冒尖的嫩绿的小菜秧使劲地往上长。右边,橘子树散发着阵阵清香,高耸的枇杷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果子,三五成群,簇拥枝头。枇杷树下的一个小水塘里,鸭妈妈带着几只小鸭子惬意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互相嬉戏,还时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围墙边的野花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蜻蜓,小猫追逐着它们,在不停地扑腾,怎么也叫不住它。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14

乡村的景物数不胜数,有小河、庄稼、迎春花等等,我最喜欢乡下的四季了。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大地,万物都复苏了,小草也探出头来,小河的溪水哗哗的流着,迎春花绽放了,露出了笑脸,油菜花也露出了自己的花瓣,刚长出来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非常漂亮。

夏天,树下到处都是玩耍的孩子,他们一个个在树下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小河里的孩子也多的数不过来,一个个在水里像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庄稼的一片绿色也覆盖了大地。

秋天,到处是割草的人们,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小汗珠,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收割机在麦地里辛勤的工作着,帮农民伯伯干活。

冬天,小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天上飞舞着,像白糖一样软,真的很漂亮。

写景作文指导策略初探 篇15

关键词:写景;观察;布局;妙想;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54-1

一、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只有抓住所写景物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细心观察。只有细心观察,并且进行细致的比较和思考,才能将景物的特征新颖别致地描绘出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景物,启发学生发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身边景物的新鲜别致,用不同感觉、有动有静的笔触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石榴》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抓住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进行描写的。“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一层写秋天石榴树上结出了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层写的是石榴成熟的过程,作者抓住石榴皮颜色变化的特征。用“先——逐渐——最后——”将这一过程描绘了出来,让人体会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变化。其中“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组关于石榴外皮颜色变化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把石榴成熟的色彩特征写出来了,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当。第三层是这样描写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用“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等词语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展示在了我们眼前,读后使人充满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文章之所以能够写得这么细致入微,全在于细心观察、紧抓特征。

二、谋篇布局,理好写景顺序

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去谋篇布局,理好写景顺序。景物的描写,可以由整体到局部,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动到静等。总之,懂的理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有很多种:比如时间顺序,例如写校园内的广玉兰,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的不同摸样;比如空间顺序,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的文章《天安门广场》就为小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样式,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由近及远地描写了天安门——金水河及金水桥——桥两旁的华表,以及广场中央、南端及东西两侧的建筑。层次井然,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建筑群的雄伟壮丽,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该文章的同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以《我们的校园》为题模仿《天安门广场》的写景顺序来写一写,培养学生写景作文的能力。

三、奇思妙想,展开想象翅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情,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所以,在学生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声情并茂地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泉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珍珠泉的形态的奇异。“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接连三个短语,富有动感,使人读后,眼前仿佛出现了变化多端的泉水姿态。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又用“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珍珠泉的神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名泉的绮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又如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秋天》一文中,就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秋风在“打滚”,在“奔跑”,在“抓”桂子的清香;“向日葵低头弯腰”,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玉米可以“举”红缨,高粱可以“红着脸儿笑”。如此想象,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活蹦乱跳,充满生气,使文章出色、出彩。

四、情真景美,情景完美交融

田园风光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16

“下田喽。”

邻居王爷爷一声吆喝勾起我下田走走的兴趣,奶奶抡起铁锹准备下田,我提着竹篮,跟在奶奶身后。

乡间的空气可真清新,泥土也十分松软,踩在脚下,还能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我蹲下身子,惊喜地发现了儿时的许多小伙伴。那披着绿蓑衣的小精灵应是蚱蜢吧,它可是跳高健将,一下子能蹦到我的膝盖上,倒着实吓了我一跳。我时常喜欢捉两只蚱蜢放在玻璃瓶中,看它们如何打斗,有时我伸下一个细枝条,和它们戏耍一番,它们倒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正准备向前走,忽然被脚下的一株草吸引。我小心拔下一株,放在眼前晃悠着,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全身翠绿。凑近鼻尖,还有一股独特的幽香,我暗暗赞叹这株不知名的草的绝妙之处。

“快过来看看咱家的小麦。”奶奶向我招招手。我像一只小蚱蜢一样,蹦跳着去田边。呀,真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啊,好美!我低下头轻轻抚摸着麦穗,果实累累,一看便知是奶奶辛勤劳动的功劳,今年定是个丰收年呀。“这些麦子就是我的孩子呀,得小心对待着。”奶奶幽默的话语逗乐了我,我乐呵呵地一遍一遍叫着:“麦宝宝,麦宝宝!”我又低下身子玩弄了一会,不久手就开始起痒了。原来麦宝宝也拥有莲花一样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田边还站着两个看麦人。他们的装扮可真特别,头戴一顶竹篷斗笠,爷爷常说竹篷斗笠凉快。他们身穿迷彩服,颜色亮丽,一看便知是两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伫立在麦田边,好像在议论着什么,偶然听见了几个关于麦子的词,便立刻猜到他们在议论麦宝宝,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

四年级写景田园日记 篇17

“你见过五颜六色的七彩花生吗?”9月10日,我和小记者一起去贾汪高科技农场,采摘了七彩花生,挖了紫薯。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向七彩花生和紫薯田冲去。

开始采花生了,我想小小的花生有什么难拔的,刚开始,我抓住花生的茎,一拔,没有动静,再使点劲儿一拔,还是没有动静,然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一拔,花生不但没拔出几个,茎却被这样一拔拔断了,我还差一点摔了一跤。我感觉不像在采花生,像是在拔萝卜,好像花生宝宝们在和我作对,玩儿起了拔河的游戏。妈妈看到后笑着说:“采花生不能使太大的劲,先用手抓住花生的茎,然后用脚围着茎的一周用力踩一踩,最后再拔。”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去拔,果然轻松许多。可是拔了十几棵,我没有发现一个彩色花生,外皮全是黄白的。这时农场主说:“七彩花生的外皮和普通花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你打开一颗花生,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我打开一颗,惊喜的发现一个紫色的花生宝宝躺在壳里睡觉呢。不一会儿,我还挖到了紫红色、粉红色、白色、黄色的花生,听农场主说还有蓝色的,可惜我没有拔到,有点遗憾。

采完花生,我又在红薯地里挖了好几个紫薯和黄薯,农场主说紫薯营养价值非常丰富,黄薯又软又甜,口感很好,是同学们最爱吃的食品之一。

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篇18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出这些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延伸实景,把握结构”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不如“舍远求近”,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动静结合,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范围小,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有物能写,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它们的位置如何,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明确的空间方位顺序也是习作中要训练的重点。一般来说,描绘景色都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中,围绕一个中心,重点写四周的写作方式是十分适合学生练习的。以《公园的一角》为例,先指导学生确定景色的中心点——公园里的喷水池,然后有顺序地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写四处典型的景物,条理会十分清楚。此外,移步换景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但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一个阶段写景作文能力巩固后,逐步开始练习。

上一篇:描写热闹菜市场的日记500字下一篇: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