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2024-06-07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共12篇)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篇1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一、目的:

1.通过这一活动认识到,人类的原始环境是自然环境,但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地表自然界就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统一的关系阶段,于是,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相应就产生了环境问题;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引起人类的警觉,所以人类必须呼议--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我们青少年是从类的希望,未来世界的拥有者。通过这一活动,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培养自已保护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保护生活环境的习惯和能力。

二、实施步骤:

1、组织选定的学生召开宣传会,倡议保护环境及废物回收再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2、教会学生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如何回收利用的分类,不仅有废金属、废纸、废塑料,还有一些有机肥类的枯枝、落叶、菜叶等,更是稍加处理即可发挥作用,但有些不可降解类或污染物一定要分开,如快餐盒、塑料薄膜等。

3、建立相应的回收站和加工处理场及垃圾填埋场(本区有回收站及垃圾填埋场,重点在于解决废物的加工处埋)。

三、注意事项

1、学生参加该项活动必须保证学生学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

2、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止被污染。

四、活动推广实施的可能性

实行垃圾分类对于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劳动方式,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的爱心。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篇2

1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技术物流体系

1.1 分类方法

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情况, 考虑居民生活习惯, 结合后端处理情况, 在“大类粗分”的原则下, 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其它垃圾3大类。

可回收物,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 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 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厨余垃圾, 是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餐厨垃圾, 是指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体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 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其它垃圾, 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以外的生活垃圾。

北京市近年来生活垃圾成分见表1。

%

1.2 分类技术物流体系

基于以上分类方法形成的分类物流体系解决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矛盾。单独将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分类、专业收运, 避免遗洒而造成二次污染。不直接填埋, 减少填埋用地;有利于填埋场臭味控制;减少填埋场渗沥液产量及收集、处理成本;减少填埋气产量及收集、处理成本。不直接焚烧, 有利于提高焚烧处理的其它垃圾的热值, 提高焚烧效率, 降低焚烧成本。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是生化处理非常好的原料, 有利于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见图1。

2 生化处理情况

2.1 生化处理工艺技术

生活垃圾生化处理主要有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 通过好氧微生物 (主要是好氧菌) 的作用处理生活垃圾。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 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 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 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 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 产生出更多生物体的过程。好氧堆肥技术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 (一次发酵) 、后发酵 (二次发酵) 、后处理及贮藏等工艺组成。主发酵主要参数为含水率:45%~60%、C/N:30∶1~35∶1、温度:55~65℃/7 d、发酵周期3~10 d。

厌氧消化是指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 产生洁净能源———沼气。同时, 沼液和沼渣可作肥料, 或者可处理加工成饲料。通常根据待处理垃圾中有机固体含水率大小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干法发酵要求垃圾的含固率一般为24%~40%[1] (相应含水率为60%~76%) ;湿法发酵要求垃圾的含固率一般为10%~15% (相应含水率为85%~90%) 。

采用厌氧消化比好氧堆肥处理有明显的优势[2]。

一是工艺技术方面有更强的适用性。有机生活垃圾含水率高, 脱水性能差。好氧堆肥一般要求含水率调节在45%~60%;不进行水分调节, 那么为了提高堆肥温度, 则需要消耗更大的外源能量输入。厌氧消化时, 对水分的要求不如好氧条件严格, 反应温度的保持可通过回收能量的全部或部分来维持, 能实现能量的平衡。

二是经济效益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高, 经过厌氧消化处理能回收大量甲烷气, 实现能源回收。每吨有机垃圾能产生100~150m3沼气[3],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同时, 厌氧消化的沼渣、沼液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肥, 经过适当处理后可成为动物饲料;另外, 厌氧微生物对N、P等营养元素的要求比好氧微生物低, 减少了相关运行费用。

三是环保效益方面有明显的体现。采用好氧堆肥处理生活垃圾会产生臭气和大量的温室气体CO2, 厌氧消化则具有生态、环保的优点。据Kuler等报道[3], 每吨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用“分选+厌氧消化+填埋”方式处理比用“分选+堆肥+填埋”的方式处理产生CO2的量要少0.2 t。

2.2 北京市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情况分析

北京市2012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48万t, 日均1.77万t, 其中厨余垃圾占比约60%, 为日均约1.06万t。结合北京市垃圾分类开展实际情况, 按厨余垃圾占比约30%的保守测算, 则日均约5 300 t。北京市现有厨余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3 450 t, 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 预计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均总处理能力达2.31万t, 以其中30%为生化处理目标, 即日均6 930 t。

北京市现有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见表2。

根据以上分析, 北京市完全实现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缺口还比较大。此外, 北京市目前尚无厌氧消化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据了解, 在建的董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为设计处理能力500 t的厌氧消化) 。而北京市要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 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断提高, 其有机物含量、含水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未来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中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应该有一定的发展。

3 焚烧处理情况

3.1 焚烧处理工艺技术

影响焚烧炉的主要工艺参数指标有以下几个[4]。

(1) 焚烧温度:选择850℃~980℃;

(2) 烟气停留时间:大于2 s;

(3) 空气过量系数:在1.5~2.2之间;

(4) 燃烧强度:不同炉型的燃烧强度不同, 一般在6×105 k J/ (m2·h) ~20×105 k J/ (m2·h) 之间;

(5) 炉渣热灼减率:低于5%;

(6) 蒸汽温度:在一定条件下, 蒸汽温度越高, 发电效率越高。

目前,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主要炉型有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炉、回转窑炉等。

几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炉型特点对比见表3[5]。

3.2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情况分析

目前, 北京市现有焚烧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1 800 t。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 预计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均总处理能力达2.31万t, 其中9 240 t即40%为焚烧处理。

北京市现有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情况见表4。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缺口还比较大。北京市在运行的焚烧处理设施采用的都是炉排炉。因此, 今后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应继续发挥炉排炉的优势。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 生活垃圾组成由“多灰、多水、低热值”向“较少灰、较高热值”发展;生活垃圾的形态多为块粒状、片状或纤维状。能堆放在炉排上进行表面燃烧和热解燃烧, 从而适宜选择炉排焚烧炉。另外, 成熟完善的炉排技术也决定了其在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炉排技术日趋完善;炉排技术广泛的应用,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很多大规模的供应商。炉排炉对生活垃圾适应性强, 处理能力大, 宜成规模建设、运行。炉排炉还具有良好的焚烧效果, 配套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 可以达到垃圾焚烧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性能价格比、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运行费用、设备维护的难易程度等角度来看,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应以炉排焚烧炉为上选。

4 结论

北京市将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期。按照北京市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技术物流体系, 生化处理、焚烧处理的缺口都很大。在未来处理设施建设中, 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应该适度采用厌氧消化工艺技术, 其它垃圾焚烧处理方面应该继续发挥炉排炉的优势, 为在“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下构建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的发布, 标志着北京市将进入一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期。针对北京市不断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 就逐步构建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进行了阐述。认为, “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是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进展

参考文献

[1] 盛金良, 操春华.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 2000, 8 (2) :85-87.

[2] 李玉春, 潘琦, 王艳, 等.北京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应用潜力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 2010, 18 (1) :37-39.

[3] 孙艳.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前景广阔[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 22 (11) :12-14.

[4] 张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方案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3 (13) :26-27.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拟实验;环境意识行为;可行性建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带来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高校生活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它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根据高校生活垃圾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如果在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其他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高校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一)高校生活垃圾的概念

高校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包括塑料制品、纸质包装、印刷制品、金属制品及瓜果皮剩饭菜等,覆盖区域为寝室、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及公共活动区等。

(二)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为:

1.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投放;

2.在大量学生聚集的教学实验室等地的自觉分类行为相对显著,而公共活动区及寝室等地有意识的分类行为不明显;

3.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情况下,多数会放弃分类行为;

4.部分学生按要求投放,但学校没有根据分类要求回收,导致分类的垃圾再次被混合。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进一步对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试点模拟实验。

二、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团队成员在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实施地的公寓内,对部分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项目实施的前晚走访了所有将参与本项目的寝室,对研究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团队成员向每个寝室的成员发放白色和蓝色垃圾袋各一卷,以及分类要求说明一份。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说明见表1.

根据试点公寓内参与者的分类行为,团队成员对各寝室的分类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2.

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观察。

一方面在试点学生公寓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几天是将垃圾装入一个或两个同色的垃圾袋中,虽然也有参与者将垃圾装入不同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在第10至15天内,按两色垃圾袋放置垃圾的寝室数量有变多的趋势,同时按要求分类的寝室数量在逐渐增多,大垃圾桶内垃圾碎片变得更少,垃圾袋变多;项目后半段,分类情况有所好转。

此次项目只进行了三周,在项目实施期间,分类率最高为32%,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分类要求,但是有较为明显的分类行为发生,且有上升趋势,表明参与者已开始慢慢接受本次项目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如本项目持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好。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大学教学区和公共路段的分类垃圾桶旁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没有人随意将垃圾丢弃在路上,但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而是随机投放。说明我国对垃圾需投放在垃圾桶的普及教育工作结果是相对显著的,但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目前还不理想。

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高校垃圾主要分布在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公共活动区,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的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湿垃圾的比例比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更大一些,而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制品及塑料瓶,根据不同场地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同,为提高分类回收效率,本文提出针对校园情况对学生产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为:

1.令学生自觉将垃圾从源头分为干、湿两类投放。

2.将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干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回收、送至回收部门,其中学生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通过青协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湿垃圾局部集中、进行粉碎脱水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压缩残渣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3.在教学区域及图书馆等地按照书纸类、瓶罐类、其他类三类进行分类,其中旧书旧杂志可以卖给校内的二手书店,或者发布到网上的校内二手平台,进行校内循环使用。

四、对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垃圾回收设施

学校要加大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每个寝室楼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公寓设置专门的电子垃圾回收点,使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投放点,方便清洁人员将不同类别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也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出售给第三方。

(二)加大垃圾处理宣传

在学校内,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宣传,灵活地运用班级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方式,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性,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宣传。可以采用以班级宣传为主,网络宣传为辅的宣传途径,并且相对于女生而言,更要加大对男生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而言,更要加大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宣传力度。由于男生环保意识较低,在男生寝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针对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女生寝室进行寝室内评比。对大一学生增设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对大二大三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辩论赛,对大四学生鼓励环保创新项目等。

(三)建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将寝室、公寓、学校和第三方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学校为公寓分配专业化管理人员,对寝室进行监管,并将寝室分类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集中到一起,每周由废品回收企业、养殖企业定时清运。废品回收企业对从学校回收到的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下一步处理,养殖企业将废弃食物加工饲料,第三方企业将资金回流到学校。学校将资金部分用于校内宣传和改善设施,部分发放到公寓楼作为垃圾处理的储备资金,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寝室和个人提出批评,制定奖励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建出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长期的垃圾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由高校内部建立循环模式入手,更易于向全国范围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子利.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白然辩证法通讯,2000, 22(4): 86-90.

[3]王新科,郑现明,王博铎.高校学生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和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16): 3-4.

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活动方案 篇4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而垃圾分类管理对净化、美化校园是非常重要的。为充分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主题

广州市南沙区冯马小学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现场会

三、活动时间

第六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领导机构

组长:郭剑锋(校长)

副组长:郭兆汉(总务主任)

成员:冯锦辉(卫生部门负责人)、梁有婵(大队辅导员)、何文婷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垃圾分类的意义、简介

(二)有奖现场问答比赛

(三)操作(各班代表对垃圾进行现场投放)

(四)活动小结

(五)发起倡议

(六)对获奖班级进行颁奖

(七)镇爱卫办对本校进行授牌仪式

六、工作人员安排

(一)主持人:何文婷

(二)现场布置:梁银娇、冯锦辉

(三)音响设备:黄金沛、梁文辉

(四)纪律维持:各班班主任

(五)资料搜集:冯锦辉、郭兆汉、梁有婵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环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建设一体化为总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源头分类、循环利用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1、政府主导。实施政府主导、镇村联动、城乡联治、政策扶持、规划引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工作。

2、农民主体。坚持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治理工作的根本办法和基础保障,把习惯养成和素质提升作为衡量环境治理成效的重要社会因素,把握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市场运作。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不断提升促进循环经济和资源化利用的社会绿色发展水平和后续社会化治理能力,走健康的、可持续治理之路。

4、科学治理。坚持全域规划,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强化宣传,并按照“试点→总结→全面覆盖”的方式开展治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20xx-20xx年我镇工作目标如下:

1、7―12月份在镇政府机关、镇直部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2、分析总结试点村工作成效及问题,完善全镇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案。

3、编制完成全镇垃圾分类处理总体规划。

4、形成全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长效管理办法。

三、分类方法

本着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分成四类:

(一)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

(二)工业固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一类,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

(三)可腐烂垃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残留,主要包括秸秆、瓜秧和废弃木材,另一类是指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残次水果、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四)不可腐烂垃圾。是指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等。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旧电子产品、过期药品、过期化妆用品、杀虫剂容器、废油漆桶;其他垃圾主要包括: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贝壳等。

四、具体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主要涉及收集、运输、处理三个方面。

1、分类收集:对于以上四类农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一)建筑垃圾,对于建筑垃圾要求按照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处置,各村科学规划存放区域,集中堆放处理,一律不收集到镇垃圾中转站转运至县处理厂;

(二)工业固废,对各工业企业和村内加工点进行摸排,要求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固废回收,一律不准按照一般生活垃圾处置,违反规定者,由环保部门予以处理处罚;

(三)可腐烂垃圾,对于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瓜秧等,推广秸秆收集,鼓励养殖户和有机肥厂进行农业堆肥,促进资源化利用,减少存量。对于厨余产品,要求分类收集,收集到村指定地点使用指定设施收集,经镇统一转运后,交县垃圾处理厂或就近设置处理厂处理;

(四)不可腐烂垃圾,按照现有转运体系进行收集。

2、集中收运:主要包括村和保洁公司采取安排专人每日到点收集或上门收集每户的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运送到村储放中转点。结合实际,对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分别收集、清运。

3、集中处理:可腐烂垃圾由有机肥加工企业或填埋处理处理,不可腐烂垃圾由转运公司集中清运到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五、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从20xx年7月份开始,计划按照2年时间完善体系建设。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宣传始终贯全线,由始至终。各村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各村要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妇女队伍培训会,形成人人皆知、户户参与的氛围,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分发到户。开展校园课堂教育。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垃圾分类课堂教育。课堂教育立足垃圾分类教材,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二)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20xx年6月-20xx年12月)。分两阶段全面推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落实村级保洁人员,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体系。3月-5月,完成第一批覆盖村(试点)垃圾桶招投标、发放、中转房、微生物处理或高速发酵有机垃圾处理设备房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6月-9月按计划完成其他行政村全覆盖工作。9月底处理设施投入使用,8月中旬完成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收集车、转运车等采购(改造)。

(三)总结长效阶段(1月-206月)。镇对各村分类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工作纳入常态化运行和日常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车、微信、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政策措施,倡导低碳节约的生产方式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

(三)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适当收缴农户保洁费等,扩大资金来源。

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篇6

为贯彻教育局垃圾分类教育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垃圾分类教育,提升师生垃圾分类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切实提高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分类工作,将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资源”的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垃圾分类工作。

长:姚前锋

副组长:张家琪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三、工作内容

1.做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学习。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学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大力宣传普及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教育的浓厚氛围。

2.开展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课、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垃圾分类签字仪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垃圾分类教育形成常态。设置垃圾分类专用桶,安排各班级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能回收的垃圾尽量回收再分品种,作再生资源变卖,收益作为班费。以此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育人现场,让学生从校园生活做起,学会分类方法,养成分类习惯。

四、具体安排

1.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题班会活动。2.开展“垃圾分类”启动(签字)仪式。3.开展“垃圾分类”黑板报手抄报评比。4.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垃圾分类对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及助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现实意义,积极宣传发动,把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学校常规和重要内容来抓,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推进。

3.规范实施,巩固成果。垃圾分类工作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并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提高分类实效。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调研 篇7

——以杭州5.10事件为例

统计方案设计

一、引言

“去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量308.67万吨,日均8456.78吨,仅此一年垃圾量就能填满1/5个西湖。”处理垃圾能力近7年没有新增,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出口”问题已日趋严重。根据杭州城管委统计数据,2006年—2013年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10.09%。

当前杭州垃圾处理场所均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新建和改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但垃圾处理设施作为不受大众欢迎的“厌恶性设施”经常出现因公众阻力集中反应而形成的“邻避主义(不要在我家后院)”效应,严重制约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的提升。

而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地址落户余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导致的“5.10”事件,更是让人深思和反省。

因此,我团队将从5.10事件出发,围绕此事件引发的几个切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杭州垃圾分类的现状,了解百姓的想法,准确抓住未来垃圾分类的动向。

二、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1调查目的:

通过对杭州5.10事件的了解,调查余杭百姓及周区民众对垃圾处理的看法和态度,分析整理资料,以垃圾分类现状作为依据,使垃圾分类工作做的更符合民意,从而做到有效减少和利用垃圾,变废为宝。

2.2调查任务:

1、全面了解杭州5.10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解决的方式。

2、全面摸清余杭居民及周区民众对垃圾焚烧厂的想法,对垃圾分类的现状的感受和未来垃圾处理的想法。

3、全面了解杭州城市近几年产生垃圾的程度和趋势,和垃圾分类现状。

4、了解杭州城区及周边地区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对垃圾处理的习惯。

5、了解未来垃圾分类的动向,做好宣传环保工作。

三、统计调查内容

3.1调查时间

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30日

3.2 调查范围

这次调查的范围包括上城区的清波街道和湖滨街道、下城区的武林街道、天水街道和朝晖街道;江干区的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和下沙街道;拱野区的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和康桥镇;西湖区的翠苑街道、西湖街道、三墩镇和周浦乡;余杭区的临平街道、良渚镇、瓶窑镇和中泰乡;滨江区的长河街道等杭州市主要社区街道。本调查小组上述这些社区街道随机离散式走访概查的调查方法。即通过实地走访有关社区居委会及办事处,调阅档案文献,且随机在杭州市

各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面谈填写调查问卷。

3.3 调查项目

3.3.1 分类收集调查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对其中7个试点小区进行每周采样1次,每次称重并分析垃圾分类收集是否正确。

3.3.2 公众意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资料情况调查、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垃圾分类及垃圾桶分类剖析、垃圾分类相关活动支持概况调查、垃圾分类宜传教育概况调查、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概况和处理技术状况调查以及垃圾分类活动影响力调查,以及包括杭州市民对5.10事件的看法。

3.3.3政策实施调查

在以上试点小区进行随机离散式走访调查小区中对于四色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并通过采访小区居民了解分类后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情况政府做的如何,是否有分类垃圾车定期分类回收垃圾。

3.3.4实地走访调查

通过对余杭的中泰乡以及周边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民众对于垃圾焚烧厂的了解程度,以及政府对于此项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以及调查政府对于垃圾焚烧处理厂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是否有一定补贴政策。

四、调查对象及抽样

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是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进行,对象主要以杭州上城区的清波街道和湖滨街道、下城区的武林街道、天水街道和朝晖街道;江干区的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和下沙街道;拱野区的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和康桥镇;西湖区的翠苑街道、西湖街道、三墩镇和周浦乡;余杭区的临平街道、良渚镇、瓶窑镇和中泰乡;滨江区的长河街道等杭州市主要社区街道居民。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研方案,不同的调查项目我们将采取不同的人员安排。

分类收集调查项目:三人进行垃圾分类采样,一人进行垃圾称重,一人进行数据登记分析。

公众意识调查项目:集体进行发放问卷以及回收工作。政策实施调查项目:分成两组同时进行垃圾桶设置情况,以及垃圾车定期分类回收垃圾的调查。

实地走访调查项目:集体进行对余杭当地民众的采访。

六、调查步骤1.选题

2.调查方案设计 3.问卷设计

4.统计调查

5.数据整理与汇总 6.数据分析

7.撰写分析报告

七、实施计划

2.统计调查:(1)问卷调查;(2)得到最终的数据结果和问卷的有效率;(3)访问调查

3.数据整理与汇总:对得到的初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的汇总和整合。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汇总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和图表。

5.撰写分析报告:(1)文献针对性收集;(2)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初稿;(3)对初稿进行修改。

八、经费预算

1、交通费3002、问卷调查费150

3、公关费200

城市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篇8

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任成员,推进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包括制定方案、配置设施、监督检查、宣传指导等。

二、分类及投放要求

(一)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品及包装物,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及包装物,废弃水银温度计、血压计,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2、投放收运。按照便利、快捷、安全的原则,设置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切实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收运处置并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约定收运频率。

(二)餐厨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2、投放运输。设置专门的容器单独存放,明确专人清理,避免混入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建立台账制度,记录餐厨垃圾数量、去向、做到“日产日清”。

(三)可回收物

1、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

(1)主要品种。包括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2)投放收运。严格废弃电器类资产管理,建立台账制度,记录电器电子类资产数量、去向。电器电子类产品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或经专业技术部门鉴定无法修复的,履行资产处置程序后,交由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环保回收处理,并符合规定和要求。

2、其它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啤酒瓶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可乐罐、塑料饮料瓶等)等。

(2)投放收运。应当根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数量,设置专门容器或临时储存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标识明显。要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构建集中管理、规范高效的废旧商品回收网络,将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涉密的废旧资料,按照保密规定和要求进行收运处置。

(四)其他垃圾

1、主要品种。除去以上三种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质品(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不可回收的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2、投放收运。在办公室和公共区域按照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配置分类垃圾桶(篓),引导干部职工形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好习惯。

三、实施步骤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局机关实际情况,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2、召开动员会议。召开局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动员会议,提出实施方案,落实任务要求,并组织观看《**县生活垃圾分类指导视频》。

3、开展宣传活动。完善局机关及各下属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识,完成各分类点位的设施布置,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摆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展板,营造浓厚氛围。

4、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投放点,确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确。

5、检查分类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及不定时抽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通报结果。

四、设施配置

1、楼层内:每层楼各设置一个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双拼垃圾桶和易腐垃圾桶。

2、大院内:在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一套。

农村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围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体系,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为加快建设美丽浙江、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坚持源头减量、分级分类。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倡导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发挥市民、市场两个主体作用,普遍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

――坚持规划引领、就地处置。根据各地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置能力等情况,按照就近就地处置原则,科学编制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统筹相关要素保障,适度超前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坚持焚烧为主、填埋补充。充分发挥处置快、污染少、可产能等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以焚烧为主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对现有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作为城镇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所和焚烧处置的必要补充。

(三)主要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制度创制专项行动、处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文明风尚专项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到20xx年底,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建立匹配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00个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设区城市城区范围内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研究制定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规划纲要,完善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各地要制定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各类专项规划,并纳入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集中布局生活垃圾分拣、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设施,推动城镇生活垃圾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处置,有效破解垃圾围城、邻避效应等难题,实现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健全商品过度包装认定标准,研究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设施建设、考核评价等相关标准。

(二)实施强制分类。制定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确立强制分类类别,制定强制分类行动目标。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设区城市城区范围内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县(市)根据条件稳步推进。重点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以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相关企业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三)推进源头减量。严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混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防止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重新混合收运;实施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初分、处置末端细分;严格执行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开展农副产品、食品、化妆品、礼品和快递业等过度包装专项治理,研究完善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理办法,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实施“限塑令”专项整治;开展果蔬集贸市场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进城试点;探索运用园林垃圾破碎技术,实施林木就地堆肥和利用处置。

(四)健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财政、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回收生活垃圾的中低价值可回收物,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依法依规建立强制回收制度,编制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名录。支持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鼓励企业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快递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

(五)加快设施建设。落实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相关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市域统筹,到20xx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镇生活垃圾设施无害化处理能力2.3万吨/日,新增城镇生活垃圾运输车辆1080台、运输能力1.1万吨/日,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收运中转设施152座,对已封场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生态化改造和修复。

(六)强化示范带动。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逐步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和水平。积极提供简便易行的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工具。居民社区要通过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督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将“湿垃圾”(滤出水分后的厨余垃圾)与“干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区)和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开展定点定时投放和清运试点。

(七)积极宣传引导。制定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行动计划,编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手册,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开办互动栏目,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公交站点、建筑围挡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浓厚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广泛宣传典型经验,推广样板示范,增强生活垃圾科学分类的正能量。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和妇女组织作用,提升宣传引导效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 篇10

---******市实践调查

调查开始和发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坐落在粤西的**的**市也一样。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随便扔在马路边,人行道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一麻袋一麻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连居住楼下门前一样有很多垃圾,在雨天后或在水里德垃圾还发出一阵阵恶臭,垃圾随风飞扬、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污水外溢,造成二次污染,奇怪垃圾桶却少之又少,逛了整个**都没几个。由此进行了一项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于2010年8月20日在发放20份有关城市(***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11份。

据统计,被调查者中的学生占63.6%,其它36.4%;有36.4%的人对**市垃圾处理流程了解一点,63.6%的人不清楚;没有人对垃圾分类有正确的认识;63.6%通过报纸、书籍了解垃圾的分类的,36.4%的通过网络、人际交流或未了解过;54.5%不怎么注意平时进行垃圾分类,27.3%经常,18.2%从不;72.7%没有留意按分类垃圾箱的指示扔垃圾,27.3%每次都会;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同垃圾分类有极大的好处;54.5%不愿意把垃圾分类后放进垃圾箱,45.5%愿意,因为有利环境;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态度都是积极的;被调查者基本都是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后,保洁人员收集。

接着调查了环卫阿姨,家庭父母,一位妇女坦言:垃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采访和采风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的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也从不听说过要生活垃圾分类,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点,或者直接放在自己的楼下,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中运去填埋,其中没经过什么的处理程序,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

我还与本市的大学生访谈,“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市也没那么多垃圾桶盛装,还很占地方!”家住物管楼里的何栋彬学生一脸无奈地说。他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如何处理也不是很清楚、了解。但他们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有自己的体会,也深感自己无能为力,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尚未形成,缺乏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和手段。本市的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也基本没听说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特别是老一辈,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还是直接扔掉最方便。生活垃圾未经过分类处理而就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式处理垃圾,浪费了资源。用环卫工人简单收集,浪费人力物力,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我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基础设施单一,无分类收集,填埋后无害化效果也不理想,先进的垃圾堆肥技术未被启用,生活垃圾尚未形成有利于垃圾从源头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治理体制和机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政府投入不足,公众对垃圾处理缺乏应有的熟悉,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研究力量薄弱。同时由于前端减量的资金投入不足,法治手段薄弱,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落实难度很大。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缺乏资金支持,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也难以调动垃圾产生单位主动减量和企业参与新技术开发和投入的积极性。

法律不健全且执行不力也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垃圾分类技术管理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研究却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和配套法律法规等不足。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配套法律、法规只有一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其颁布于2009年,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地方性法规不到位,缺乏政府和政策扶持。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市民对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不了解,无法具体实施等。在法律方面,则存在地方性法规不到位或立法有空白、各地立法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前些年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是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我们也并不是束手无策、无法可依的。法律是存在的,但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就是这些要求不高、尚待完善的法律,在现实中也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本市政府也没有认真执行。

本市的生活垃圾之所以没有进行分类,简单的说一方面是因为市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执行、监管、宣传力度不够,从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等;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不允许造成的,**市经济落后,熟悉不清,资金不足,尚未从源头控制。人们生活水平低,教育水平低,见识少,这也就造成市民素质比较低——先把平常生活搞好,其他事先别管!。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

1、提高熟悉,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应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熟悉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强化领导意识,齐抓共管,落实项目,落实资金,促进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出台配套政策,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为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提供保障。

2、全面发动,大力宣传。垃圾的收集与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认清垃圾带来的危害,让全市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建议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公开信,召开动员大会,争取社会支持,为垃圾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奠定基础。

3、合理分类,定期收集。建议学习国内外分类收集垃圾的先进经验,多设分类垃圾箱,或设定期定时收集的垃圾摆放点,引进奖励机制,按期按时投放者奖励,否则罚款,资源垃圾投放达到一定数量者给予奖励。定期定时分类收集垃圾的摆

2放点可先在规范的小区内试行,然后再向全市推广。收集时可派监督指导员指导分类或由监督员大体分拣,这样把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把不可回收利用的送到垃圾场或焚烧或填埋或堆肥(危险品另外处理),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减少了垃圾的生成,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4、全程治理,推进减量化。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指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其中“减量化”要求控制好垃圾的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一次性豪华包装,尽量不用外包装。垃圾减量化后再进行集中填埋处理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建一个填埋场需要大面积的空旷地带,且一个耗资几千万元的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并且产品在包装、运输及垃圾在收集、运输、建场、治理的成本方面数目巨大,假如减量化再进行填埋处理,能延长填埋场的使用时间,间接地降低了垃圾的处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建议逐步调整垃圾治理战略,积极引导垃圾减量化,实行以垃圾减量化为核心的治理方针,做到从源头减量,从源头控制,对社会生产、流通及消费全过程制定严格的垃圾减量措施,使垃圾中的部分资源返回经济循环,变废为宝,削减初级资源的消耗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5、积极探索,变废为宝。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是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三种方法,填埋法因费用低、方法简单而被普遍使用,填埋后的垃圾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沼气,建议把沼气收集起来作为燃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还会节省很多能源。另外把垃圾堆肥作为绿色肥料,把蔬菜在净菜销售前的下脚料、骨壳类垃圾、食品产业废弃物等加以利用,还可产生大量的再生资源。

6、走产业化道路,良性发展。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引导社会来利用垃圾资源,发展垃圾产业,提高垃圾收集与处理水平。适当征收居民排污费,动态监测羊耳峪垃圾场的堆积量和污染情况。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各方面资金来进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切实保障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从各个方面对从事垃圾回收利用的生产、流通企业给予支持,实施企业治理,使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7、而这些的措施良好执行的前提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做后盾。教育投资少致教育水平低,人们的素质低。因此,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帷幄,把经济拉上去,经济好了,教育投入高,人们的素质上去了,还有人们收入也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更会关注生活环境了,也就会注意到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就会比较容易解决了。多宣传,多听话,多关注,我相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会成功!

结束语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国家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资源估算,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政策、技术、融资障碍分析,以及减少以至消除这些措施和促进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市场化、资源化的建议等。中国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的实施,对促进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科学化、资源化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将为中国履行国际公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地方环境和全球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也就对**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很大作用。

黄鹤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篇11

一、活动背景:

在新的时期,环保潮流逐渐朝社区的层面深入,也是切实提高居民文明生活素质,提升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使居民正确认识垃圾如何分类,让环境保护进入文明社区建设管理体系,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的把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我们有必要在社区建设提倡垃圾分类。普及居民的垃圾分类的好处,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实施,我校将发挥学校独特的作用,发动全校学生积极投入该项活动,以青少年学生率先的活动带动学生所在的家庭,所在的社区,学生的家长、社区的居民共同投入。让真正的环保走进社区,走进生活。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绿色小卫士在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学生的宣传、行动将垃圾分类活动引入家庭,深入社区,大力普及垃圾分类,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通过开展“绿色小卫士在行动”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和小区居民懂得垃圾分类是对创建绿色家庭及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身边事,有利于自我,有利于社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整体环境。

3、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正确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16日到10月22日

四、活动主题:

争做环保小卫士 垃圾分类我能行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在校园内悬挂醒目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渲染“垃圾分类”气氛,扩大宣传影响。(卫生老师负责)

2、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垃圾分类”活动倡议,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把学校“垃圾分类”方案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垃圾分类”活动安排。(大队部、一中队负责)

3、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活动形式:

(1)举办一次“垃圾分类”手抄报进行“垃圾分类”设计比赛,学校进行专项评比。(各中队教美术的老师负责,把优秀名单、选2幅优秀的作品给大队部)

(2)召开一次“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会。(各中队班主任负责,按要求传照片在群里)

六、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学校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组长:蓝建伟

副组长:喻凤姣、刘会芳、吴栓银、徐晶 组员:各个任课老师

活动对象:黄鹤小学全体师生

长沙市天心区黄鹤小学

垃圾分类活动策划方案 篇12

一、总体要求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要围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降低生活垃圾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展开,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结合实际、技术合理、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治理机制。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我乡各村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密集度、生活垃圾成分、性质和日产量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按照方便群众、宜于清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和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生态治理,鼓励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垃圾分类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治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先期以村为试点,在5月1日前完成试点工作,随后在全乡范围内展开,5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户(组)分类、村(组)收集、分类处置,乡(村)转运、县集中治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工作目标。

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和设施布局

(一)治理方式

我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是:分类治理和集中清运相结合,片区治理与就近简易治理相结合。

(1)分类治理:①户分类:每户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两个,分别标注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垃圾装桶时进行初分。②分类收集。由群众自行将初分后的垃圾投放至垃圾生态治理池中或定时沿线收集的垃圾车。③村(组)分类处置。垃圾生态治理池中三类垃圾(可降解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分类员分类处置:可降解垃圾在堆肥治理后在村组确定的生态治理区就地填埋;可回收垃圾交由再生资源公司收购或废品收购站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转运至乡垃圾转运站。④转运。我乡将垃圾中转站中的不可回收垃圾集中转运至县垃圾治理厂。⑤集中治理。县垃圾治理厂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科学治理。

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街道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带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重,有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生活垃圾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就近简易治理。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池,垃圾收集分类后就近进行“无害化”治理和填埋。在河流和邻近水源地附近不得搞集中填埋,防止污染水源(如铜岭村、桅杆村、断桥村)。

(二)设施布局

(1)建立村垃圾分类治理池、收集转运站,配备垃圾清运员、垃圾分类员和垃圾清运车。在各村人口密集处,根据实际设置垃圾分类治理池和分类收集转运房。每村至少设置1个垃圾收集转运站,人口密度较大或行政区域较大的村,可结合实际设置多个垃圾收集转运房。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每50户配备1个垃圾分类治理池,不低于每500人配备分类治理员1名,不低于每1000人配备垃圾清运员1名。在平杨公路沿线建立3个垃圾分类收集池,在桅杆村活动室周围建立垃圾中转站1座,各分类分类垃圾池的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由我乡垃圾清运车运至县垃圾治理厂治理。保洁员、分类员、清运员要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相互联动,各村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行保洁员、分类员和清运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实行身兼数职,兼职兼薪;实行“一岗多责”保洁员、分类员和清运员既要负责自身的环卫保洁工作,同时要承担环境监督、分类治理知识宣传和乡村道路安全监管的职责,实现“人员减量化、职责多样化”的目标。

(2)户分类垃圾桶。按每户2个分类垃圾桶的标准配置。

(3)运输工具配备。结合实际,在交通方便,地域较小、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原则上配置机动三轮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在交通便捷、地域较广、人口相对较多的村,原则上配置小型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每个垃圾中转站配置大型垃圾清运收集车,鼓励采取对外承包、租赁、社会融资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式解决。

(4)可回收垃圾回收网点布局。全乡设置1座农村生活可回收垃圾固定回收站;结合实际,在村布设固定或流动回收站,流动回收站1周至少进行流动回收1次;建立起分类员—回收站—回收中心的回收治理模式。

四、资金筹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所需资金巨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出资,加快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在运行经费筹集上,要按照“受益群众筹一点、垃圾回收换一点、乡财政补贴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农户按照每人每月1元(五保户、低保户可免收)的标准缴纳保洁费;乡机关、街道商户、乡级单位的保洁费用标准由乡参照相关收费标准确定并收取;财政投入按照“科学测算、以奖代补、包干使用”的原则,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所需人、财、物进行科学测算后,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初乡人民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包干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所有费用、车辆、人员队伍由各村统一确定、调配、安排、使用。

保洁员、分类员的聘用,要尽量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局倾斜;在垃圾清运车辆对外承包或租赁时,要将垃圾清运员一并纳入统筹考虑解决。

五、工作职责

按照“属地管辖”原则,乡人民政府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的建设、运行工作;各村、社区负责垃圾保洁员、清运员、分类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工作乡政府的指导下做好垃圾分类治理设施的选点、建设工作。

垃圾分类员、清运员:垃圾分类员负责对分类治理池的生活垃圾每天进行分类治理;垃圾清运员负责每天定时沿清运线收集农户初分垃圾至垃圾生态治理池和至少每2天对垃圾生态池分类后的垃圾进行转运。

垃圾分类员和清运员共同负责将可降解池中堆肥垃圾清运至村组确定的生态治理区填埋治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的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落实“三个延伸”和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的根本性举措,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是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中心工作。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将此项工作列入本单位当前的重要中心工作之一,及早谋划,认真研究,扎实推进。村、社区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把环境治理编写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里,可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发动村(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居)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确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推动我乡治理工作再上台阶。

(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对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严禁出现闲置、浪费;在建设时,要与前期建设的各种垃圾房、池结合考虑、统筹安排,进行升级、改造,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作用。

(三)履职尽责,协作配合。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切实按照工作安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禁不作为;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对接,强化配合,主动服务,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快速、全力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全面、圆满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

(四)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乡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宣传资料和手册,加大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及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各村通过院坝会、户主会,深入宣讲相关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拥护、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营造良好氛围。

上一篇: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美文下一篇: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