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精选7篇)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篇1
关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一、现状
据了解,目前XX镇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做法是将“干”“湿”垃圾分类处理。
(1)“湿”垃圾、其它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居民区生活垃圾每天上午8:00时之前,由保洁员将楼道前的干、湿垃圾桶,集中到垃圾箱房,湿垃圾和保洁员分拣出来的“其它垃圾”,由群欣公司负责清运。菜场垃圾通过目前现有的14家菜场产生的垃圾运输分类后,由金港村进行填埋生成有机肥处置。厨余垃圾由洁海环境公司上门对各个单位进行收集并运输至柘林中转站的上海夏育环境科技公司,利用高温处理装置对厨余垃圾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转化为杂食性动物专用的动物蛋白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1吨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产生0.3吨蛋白饲料,0.3吨水,剩余的近40%则为生活垃圾运至XX中转站)。
(2)“干”垃圾定期或预约收运。对于居民产生的干垃圾,由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即分成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其它垃圾四大类,垃圾分类之后由物业公司根据情况通知相应处置部门来收运。
二、问题
1、垃圾增量连年增长,科学化末端处置较为缺乏。根据市容环卫所提供的数据,XX镇2013年日均生活垃圾量为281.9吨,而随着城区扩大,人口导入,垃圾每年自然增长5%,2015年预计打到10余吨。按到2015年减量20%,达到225吨的要求,垃圾实际产生量指标相差近100多吨。即将投入运行的江海村的垃圾末端处置估计每天能处置30吨的湿垃圾量,无法满足所实施垃圾分类小区的垃圾量。而目前我区仍实行经分拣回收后的生活垃圾通过“三站一码头”(即 XX中转站、柘林中转站、洪庙中转站运往青村码头),再运至南汇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2015年1月起我区生活垃圾处置中心建成后将自行进行焚烧处理。
2、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淡薄,相关宣传工作未发挥成效。目前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广存在着形式化、单一化、功利化、任务化的问题,没有抓住垃圾分类减量的深层意义以及民众需求来开展。现阶段许多推广活动以做游戏、发礼品的方式来进行,但吸引到的大多是因为奖品而来,游戏过后没有实际效果,相关部门完成任务,结果却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做无用功。2013年实施垃圾分类费用共800余万,成效不显著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以及财政的负担。
3、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不足。政府机构首先并未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实行。以XX镇人民政府为例,各楼层垃圾为“一层一楼”的方式,仅在门卫处设有“五色分类桶”,且未真正投入使用。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前端的居民区,目前还停留在宣传倡导阶段,而目前的宣传培训方式所带来的知晓率、参与率的提高程度并不理想,各类措施一时难以改变居民长期形成的不利于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三、建议
(一)政府带头,制定政策,依托平台教育和新媒体发挥效力 一是加快政策和实施方法的制定。虽不能立法,但仍要出台实际操作和约束机制,发挥政府的效能。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国企或大型企业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教育学习和实施。节省纸张,做到双面复印;改变底楼影印室的模式和浪费的现状;电梯口等需等候场所放置分类垃圾桶,做简洁易懂的图表上墙标示;各楼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对市容环卫与群欣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各单位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等。
三是利用现有全民教育平台,八大类教育同时开展,覆盖各类人 群。
1、宣传内容与材料由全民教育办统一下发,形式自定;
2、家庭教育。据了解,区绿化市容局将垃圾分类的工作与妇联进行合作,镇妇联可牵头开展垃圾分类家庭教育;
3、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
4、来奉人员教育——农村“新村民”收取垃圾清运费试点等措施的推进;
5、职工教育——充分利用版面巡回,增设垃圾分类宣传专栏,利用职工学校平台向职工普及垃圾分类基本常识;
6、青少年教育——由团委与教管办共同指导学校进行校内教育,同时开展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参观垃圾处理公司等;
7、市民教育——利用好睦邻课堂间、睦邻角等社区资源;
8、老年教育——与老年群众文化团队相结合;
9、村民教育——结合宅基课堂进行简单的农村垃圾减量分类教育宣传如屡禁不止的桔梗焚烧等问题(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由区农委开展,镇农业中心也可发挥作用做好对接与传达工作)。
四是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在XX报、“美丽XX”官方微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发布垃圾分类减量的提示。
(二)社区推进,分类试点,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作用
生活垃圾很大一部分来源与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而要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离不开居民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素质的提高。居民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以培养较高素质人群为主,更正较低层次为辅。当大多数人在遵守规则时,会倒逼剩下的人被迫接受游戏规则。目前XX镇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南亭公寓及万隆花苑,在工作开展上初有成效,却也面临诸多问题。在此,建议一是选择新住 宅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新住宅区代替老旧小区的原因:一是老旧小区设施等不完善,二是人群集聚效应新小区普遍年龄层更低,更容易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三是新小区物业管理起点较高,更完善工作也更容易开展。以小部分带动大部分,以培养代替更正。二是发挥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效力,结合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工作,与党建重点工作居民自治以及物业联建相结合。物业与居委负责管理,居委负责宣传,有镇统一制作有实用性的宣传资料(如年历等)分发给小区居民;在小区公共活动场所制作宣传标识,垃圾房边设置醒目提示,楼道宣传栏进行指导宣传;物业加强对保洁员的监督管理。三是做到精细分类,及时回收。从小区清运车辆同步做到分类清运与回收,再到末端处置。四是统筹管理,挖掘效能。小区内可回收垃圾由物业进行统一回收,获得的收益进入物业管理基金,同时也可避免私人回收、翻找垃圾时的二次污染(我区可回收垃圾方面工作由经委负责管理)。小区内设置的固定垃圾桶由保洁员定期清洁垃圾箱外观清理,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也可考虑加入招商广告位。
(三)精简支出,加强监督,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首先,建议取消各类宣传品,所有相关垃圾减量分类的小礼品全部统一为绿色小植物或盆栽(绿化市容所能否统筹?),一方面减少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增加环保理念。各楼组长宣传带动,推动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自我监督意识,前期分类工作可利用现有的平台——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举办的“资源回收日”,在小区内设置五色垃圾桶,由居民将当天的垃圾拎至指定活动地点,共同检查自己分类的是否正确,同样给予适当的奖励(绿化、盆栽)。
其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XX社会群众活动团队进行招标。招标的若干个活动团队经培训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分为督导组和 宣传组。督导组对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们进行宣传和监督,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以寻访团的形式对小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暗访。宣传组由市容所提供材料进行相关文艺节目、互动游戏的设计。加大对保洁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考核制管理,同时通过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来降低保洁员的工作强度,在此基础上由保洁员对居民分类错误的进行二次分拣。同样的,农村退养老人卫生服务工作需纳入考评机制。
(附:推荐青年论坛成员参观厨余垃圾处理企业——上海夏育环境科技公司)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篇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呈现增多和细化的趋势,这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针对垃圾减量分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建模、求解、预测以及相关分析。采取垃圾减量分类措施,并量化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不仅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以通过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量化分析出垃圾减量分类的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法,为大面积推广该方法,实现城市环境美化提供可靠依据。
二、用层次分析法量化不同因素对垃圾减量的影响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是指在一定区划范围内人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量。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将这些因素分析可简化归纳为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两种类型。
选取社会因素及个体因素的7项指标作为影响垃圾减量分类的评估准则并标记因素:P1:教育;P2:激励;P3:督导;P4:家庭收入水平;P5:家庭结构;P6:职业背景;P7:生活习惯;可以用1~9尺度来定量化。
结合定性分析和资料分析,构造比较判别矩阵:
可由矩阵方程Aw=λm:求出最大特征根λmak=7.006。相应特征向量为:
w'=(0.536 0.419 0.565 0.338 0.169 0.254 0,084)T
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为:
w=(0.226 0.177 0.238 0.142 0.071 0.107 0.035)T
可算出一致性指标由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l=1.4879,所以,因此其一致性可以被接受,即该结果满足一致性要求。通过权重表,可以得出社会和个体7项因素的垃圾减量分类活动的量化模型:y=0.226p1+0.1mp2+0.238p3+0.142p4+0.0m1p5+0.10-p6+0.035p7
其中y表示垃圾减量分类活动的效果,即量化为平均每户每天垃圾减少量。则垃圾减量的控制模型为:V=Y0-Y,其中Y0为原先平均每户每天的垃圾产生量。
三、用SPSS来分析四类垃圾组分本身的数量存在什么样的相关性以及各项激励措施与减量分类效果存在什么相关性
生活垃圾样品的采集、制备和物理成分、物理性质的分析方法可参照CJ/T 313—2009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垃圾分类数据来自垃圾分拣中心。对147户采取定时定点集中分类投放方法收集数据
对试点小区的四类垃圾调查样本做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1
数据说明,同种垃圾组分相关性均显著;不同种垃圾组分的相关性关系分析如下:
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呈中等程度相关,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呈中等程度负相关,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均呈弱相关,其他垃圾与可回收物呈弱负相关。
为了看可回收物与其余三类垃圾之间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下面回归系数表3-2。
系统在进行逐步回归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回归模型,结合回归系数表3-3可知,两个回归模型如下:
同时,从其t统计量对应的相伴概率均远小于0.05可以判定,所有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即是有意义的。从模型拟合优度上看,显然应以模型2作为最终的回归方程。
四、垃圾清运量及其影响因素
在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直接干预的是社会因素而非个体因素,因此,考量社会因素中的相关子因素对垃圾清运量的影响具有更大的价值,参考深圳年鉴给出2000-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表的数据做统计分析,可得到4-1表格:
系统在进行逐步回归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回归模型,结合回归系数表可知,两个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1: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71.360+0.232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模型2: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6.066+0.2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8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同时,从其t统计量对应的相伴概率均远小于0.05可以判定,所有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即是有意义的。从表的模型拟合优度上看,显然应以模型2作为最终的回归方程。
从模型2可以看出,为了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应加快扩大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五、垃圾清运量预测
深圳市2000-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为201.9 、219、221.1、324.5、346.97、332.9、359.53、406.98 、440.69、475.96、479.25
设y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t=2000-年份,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面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出:y=160.94+32.27 t+0.028 t2-0.024 t3。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出未来20112020年的垃圾清运量为510.3、531.8、551.6、569.3、585 、598.3、609.2、617.6、623.2、626。
参考深圳统计年鉴数据,2011-2013年的实际数据为482、490、522,对比我们预测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政府对垃圾减量处理的力度在加大,但垃圾清运量依然在逐年递增,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往后垃圾处理带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摘要:对于每个城市来说,垃圾处理问题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垃圾减量化成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深圳市试点小区为例,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各项指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研究了各种垃圾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项激励措施与减量分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垃圾减量分类,相关关系,SPSS,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Dinan,T.M.Economic Eficiency Effects of Alternative Policies for Reducing Waste Dispos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3,25(3):242—256.
[2]杨桂元,黄己立.数学建模(第一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82—183.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篇3
一、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
2000年-2013年,德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几乎持平,年产生量约为5000万吨,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617公斤,明显高于欧盟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481公斤。由于2005年的垃圾填埋禁令,生活垃圾不能直接填埋。生活垃圾中纸张、玻璃等物资被循环利用,不能被循环利用的部分需要经过生物机械处理或焚烧处理,产生的残渣或建筑垃圾才允许填埋,因此生活垃圾填埋量急剧下降。目前,填埋场主要填埋矿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仅有0.2%左右用于填埋,比例很小。
据统计,2013年,德国生活垃圾回收率达83%,其中的65%被循环利用,另外的18%通过焚烧回收能源。从2000年到2012年,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由50.1%提高到65.2%,《循环经济法案》所提出的“2020年后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保持在65%以上”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培训团所考察的柏林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柏林部分垃圾运往勃兰登堡州EMAB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置。该厂为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共同持股,属国有性质,接收两个州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由于勃兰登堡州规定从2000年起生活垃圾不允许焚烧,因此进场垃圾需要进行机械生物处理后填埋。该厂总填埋容积为100万立方米,年处理18万吨垃圾,经机械生物处理后,6万吨残渣进行填埋,12万吨进入回收循环系统或被制成燃料棒。该厂还建有一座焚烧工房,主要处置医疗废物、油漆等有害垃圾。
港口地区的Schwanebeck 生活垃圾机械生物处理厂和鲁平县废物管理联盟有限公司(AWU OPR),前者每年垃圾处理量为75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于本地,另外的50万吨来自于柏林市。进场垃圾经破碎、分选后筛下物进行生物堆肥处理,稳定化之后填埋,工艺相对简单;后者为收运转运公司,县政府占股51%,欧绿保集团(OLAB Group)占股49%。管理车辆40台,作业人员52人,除基地外还包括一个转运站和一个空箱暂存地。2015年清运量为25000吨,其中生活垃圾7000吨,包装类垃圾5000吨,玻璃类3000吨,废纸类7000吨,另外还包括粪便清运、道路清扫、除雪等业务。
二、生活垃圾法律体系及演变
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生活垃圾管理,是德国垃圾管理与处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德联邦和各州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这些法律均是德国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所制定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为推动生活垃圾管理,1972年,德联邦政府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推动垃圾从无序堆放逐渐走向集中处理。1986年,德国政府对《废弃物处理法》进行了修改,改名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开始引入“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及再利用”理念,垃圾治理的理念从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垃圾治理的战略方针确定为优先考虑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再利用在垃圾处理对策中具有优先权,对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才能进行最终填埋处理。1991年正式通过的《包装法令》要求所有的制造业,当他们的商品包装被消费者废弃后,企业必须负责收集、回收或回用这些包装物,以此促使企业对商品包装承担物资终身循环的责任,同时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避免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1994年颁布、1996年生效的《促进废弃物闭合循环管理及确保环境相容的处置废物法》(简称《循环经济法》)是一部有关垃圾处理的核心法律,也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该法将资源闭路循环的理念推广到生产领域,规定对废物处理的优先次序为“避免产生、回收利用、最后处置”,并确定了“污染者付费”、“生产者付费”等原则。
2005年,德国全面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以此避免垃圾中的有机物对填埋场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对于无法填埋处置的垃圾,焚烧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焚烧成为德国垃圾处理的“支柱”。
德国对生活垃圾管理的理念也影响了欧盟生活垃圾管理的思路。2008年,欧盟实施垃圾处理框架指令。指令中将垃圾管理按照以下五个层级逐级选用,即:避免产生、重复利用、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此举标志着欧盟国家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顶层设计”。由于这一设计的存在,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设计和生产阶段将最大程度地减少原材料消耗,尽可能地回收所用材料,以此促进前端减量。
2012年,德国将本国法律和欧盟垃圾处理框架指令相衔接,出台了《循环经济法》(KrWG),提出了“end-of-waste标准”,废物处理五级优先次序,以及从2015年1月1日起有机垃圾必须单独分类等更严格、更精细的要求。
三、生活垃圾分类及废旧物资回收
目前为止,德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可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图1)。在柏林,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划分为四类,一是塑料等轻质包装废物(黄色垃圾桶);二是纸张(蓝色垃圾桶);三是厨余垃圾(棕色垃圾桶);四是剩余垃圾(灰色垃圾桶)。在这四类垃圾中,仅对剩余垃圾收费。
玻璃分类收集桶一般在道路等公共场所摆放,质地为铁质收集容器,容器上贴有不同玻璃种类的同色标签,按照颜色分为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进行分类收集。
nlc202309080842
除玻璃、纸张等外,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废旧衣物及饮料瓶回收设施(图2)。饮料瓶回收实行押金制度,通过预付费和回收后退回押金等方式,有效提高了饮料瓶的回收率。其它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等定期进行收集,一般一年两次。
据统计,德国每年可回收塑料2100万吨,纸类15400万吨,玻璃1.92万吨。这些材料经过回收,由废物变为原料,产生了可观的利润。德国在该行业的营业额超过2000亿欧元。
四、生活垃圾的市场化机制
德国的垃圾管理采取了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政府无需财政补助,企业是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主体。为了实现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德国政府制定了各种经济和产业政策,包括垃圾收费、押金制度、对再生资源行业补贴等政策。
德国垃圾处理厂有“两端”收入。一是前端收入,也就是政府在进行项目招标时,合同所约定的收入或者是每年经核算的费用。在德国,每家每户都要缴纳垃圾处理费,就像水费、电费一样,按季度收取。德国很多城市采用按垃圾箱容器计量收费制。一些回收价值较高的垃圾,如纸张、玻璃,不收或者收很少的处理费(根据城市的不同)。而处理难度大的物质、有害物质和未经分类的物质,则会收取较多的费用。从居民手中收上来的垃圾处理费,政府进行透明管理,用于支付垃圾处理厂的日常消耗。二是尾端收入,即再生资源的出售收入。比如,用有机物制成的肥料,焚烧垃圾产生的发电量,以及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的金属物质等,都可以作为二次能源与再生资源,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并且很多二次矿产的价格与一次矿产的价格相比会更便宜且纯度更高。不过,垃圾处理厂由于需要不断更新设备,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支撑,所以尾端的收入远抵不上投入。特别是一些有害物质和较难处理的物质,基本上是在亏本处理。因此,垃圾处理厂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前端。德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平衡的系统,如果后端处理成本过大,就会有相应较高的前端作为补充。所以,追溯到源头,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时,管理部门也才会根据居民遗弃的垃圾种类,收取不同费用。许多垃圾处理公司纷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期获得更多的垃圾处理权。通过市场化运作和财政补贴,德国政府使垃圾处理变成了盈利的事业,从而实现了政府、居民和垃圾处理企业三方都得利的局面。
五、垃圾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
2003年,柏林市政府决定不再续建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设施,在欧洲招标垃圾处理新技术,欧绿宝公司以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中标。此后,欧绿宝公司与柏林市政府紧密合作,于2005年建成运行了两座垃圾处理厂。如今,这两座垃圾处理厂已处理柏林市50%的垃圾。
培训团在欧绿宝公司考察时,该公司介绍了他们对垃圾处理技术的认识理念,认为垃圾处理技术分为三代(图3):第一代是填埋技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第二代是焚烧技术,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第三代为“绿色煤炭”技术。“绿色煤炭”技术的学名为“机械物理/生物稳定化技术”(Mechanical Physical/Biological Stabilization),是指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无害资源化处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有价值的材料,剔除危险废弃物和惰性物质,并最终将剩余物制成垃圾衍生燃料,广泛应用于电厂、水泥厂等工业企业的技术。
绿色煤炭技术的核心是分拣。第一步:垃圾接收与存储(垃圾储坑);第二步:机械预处理,将垃圾中的金属物质进行分选再生利用(粉碎、磁选、光选、风选);第三步:烘干(通过生物热烘干降低含水率);第四步:分选。一方面,将PVC塑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它种类塑料不进行分选),另一方面,分选出沙石玻璃等惰性不可燃物,制成建筑材料;第五步:将剩余种类的塑料、橡胶、纸、木、纺织物,以及有机生物质等高热值组分,通过微生物活动产热并借助风力实现脱水,形成稳定的“垃圾衍生燃料(RDF)”;第六步:将“垃圾衍生燃料(RDF)”通过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垃圾焚烧技术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处理技术,并配套相关烟气净化系统及渗滤液处理系统。
据欧绿保公司介绍,通过分离出PVC材料即可减少绝大部分二恶英的排放,同时分选出的沙石玻璃等惰性物质可以有效改善燃烧工况,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
六、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处理技术的启发与思考
此次,培训团通过实地考察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处理技术,并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在几个方面引发如下思考:
(一)政府政策推动、相关产业贯彻执行、民众参与支持
德国垃圾分类程度很高,是本次培训学习的重点内容。除了培训讲授外,在日常出行和参观处理设施时,培训团都非常关注垃圾分类设施。对比我国与德国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方面的差距,我们认为,德国的“制胜法宝”是它的“黄金三角模式”——政府政策推动、相关产业贯彻执行、民众参与支持。在管理方面,德国采用了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纯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和政府控股或参股管理的思路。德国没有“物资回收”这个行业,垃圾不能卖钱。但是,德国通过“包装物押金制度”和“绿点制度”,成功地将经济手段引入垃圾减量环节,其效果远比行政管理手段见效。德国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四类,一是塑料等轻质包装废物;二是纸张;三是厨余垃圾;四是残渣(剩余垃圾,类似北京的其它垃圾)。家庭处理大件垃圾需要预约,玻璃瓶等分类后可投放到公共场所设置的玻璃瓶回收箱内,其中只有残渣一类收费,并且收费标准很高,无形中提高了公众自觉减少这类垃圾(残渣)的产生量,达到了垃圾分类的目的。德国的这些管理手段都值得北京在推行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借鉴和思考。特别是作为政府一级的管理部门,如何在垃圾分类中做好引导工作,利用政策推动并引导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很重要。
(二)设施一般远离居民区,操作严格规范
此次实地参观的两处垃圾处理设施已运行多年,采用的处理工艺谈不上最新最先进。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各个工艺的运行相当规范。
德国垃圾含水率低,发酵臭味小,而且设施一般远离居民区,因此厂内部分设施为露天,臭味明显的生化处理车间、进料分选等车间则采取密闭化,关闭车间密封门后,站在车间外闻不到一点儿臭味。在焚烧烟气排放方面,德国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德国吉宝西格斯公司宣称,其设备排出的气体质量优于环境空气质量,至少在二恶英这一公众最为关心的污染方面。这要归功于其垃圾焚烧厂有适当的预处理和在烟气处理方面采用了更多的处理工艺,并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环保设施设备按要求运行。目前,北京市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焚烧厂、填埋场、堆肥厂、综合处理厂等。特别是焚烧设施,大部分为进口炉型,在工艺类型上与德国差距不大。但是在规范化运行和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学习德国先进、严谨的管理经验。
(三)垃圾处理技术世界领先
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面,德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焚烧垃圾处理技术,德国马丁公司、JFE均是垃圾焚烧界著名的炉排供应商。特别是马丁公司,掌握焚烧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并对运行的设备提供长期咨询、改造与维护服务,在余热利用、烟气净化等垃圾焚烧方面也有技术优势。除垃圾焚烧,在有机垃圾处理方面也是较强的一个领域。例如,欧绿保公司的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智康环保公司的二段式固定床沼气工艺。这些我国急需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考虑引进。当然,还要考虑国内外垃圾成分差异,以及技术的适用性等因素。
(责任编辑:李静敏)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投放质量,探索学校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掌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常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
2、逐步实现校园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分类,无害处理。
3、努力形成全体师生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组长:陈万勤校长 副组长:陈提坤副校长
成员:全体行政、班主任、食堂工作人员。
2、健全队伍,加强垃圾减量分类管理。
(1)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队伍,明确各部门、年级、食堂、实验室负责人为学校指导员,具体负责本部门、各班、食堂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
(2)成立班级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队伍,明确班主任为班级指导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成立班级垃圾分类减量绿色小卫士队伍,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自主管理。
(3)规范垃圾回收方式和渠道,加强学校层面的垃圾收集和处置工作。
3、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设施。
向各部门、班级等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资料、垃圾袋等,指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校内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班级内分设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食堂提供可重复使用餐具,设置餐厨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剩余汤水桶;会议室设置茶水桶、消毒柜、陶瓷杯(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办公室设置可重复使用的办公用品,自备可重复使用茶杯。
(二)加大宣传、体验实践,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效开展。
1、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教职工大会、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橱窗、横幅、黑板报、班会课、展板、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强化师生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提升知晓率。
2、多途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减量践行率。
(1)开展“光盘行动”,值日教师、少先队监督岗组成检查团,每日对各班午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学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倡导学生争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促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厉得节约、弘扬节俭的良好氛围。
(2)开展“垃圾分类减量,从我做起”主题日活动,以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强化学生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展评活动。通过对一个废旧物品的回收、加工等,变废旧物品为宝,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垃圾的产生。(4)开展垃圾减量分类知识进课堂活动。要求教师将课堂知识,结合有关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减量)的教学内容和主题,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形成课后反思。
(5)开展以“低碳生活,生态家园”为主题的垃圾减量分类专题知识讲座。通过对垃圾减量以及垃圾分类知识的系统介绍,使学生们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有关垃圾减量分类的知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6)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减量系列活动,以《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手抄报》、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带动家庭、社区关注垃圾分类减量,并积极配合,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中,携手共建勤检节约、绿色环保的美丽家园。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各部门、班级要明确职责,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要将其作为建设文明校园、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来抓,积极做好实施和推进工作。
2、加强监督,务实求效。
校领导小组定期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和评价;值日生每日对各班级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各部门、班级要加强对责任区域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及时上报,扩大影响。
各班级要加强宣传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并注重挖掘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及时上报少先队。由少先队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先进经验介绍,扩大影响,使师生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附:分类回收处理:
1、各班级将废旧报纸和草稿纸、作业本、各类可回收纸质垃圾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2、各班级值日生于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将食物残渣、瓜皮果壳、固体废弃物、化学品、过期药、废旧电池、实验废液、废灯泡、灯管等,放不可回收垃圾桶。
垃圾减量分类讲话稿 篇5
同学们:垃圾可以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随着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据网上报道,201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达18215吨,而目前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能力还不足。我们城市人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快装不下了。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但丁有一句关于垃圾的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现代引申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放对位置,把真正的废物和有利用价值的宝贝分开,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因为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废旧电器等的回收利用,我们可以少砍伐森林,少滥采矿山,再生纸、塑料转化油、再生玻璃、废旧电器分离出的金属,使大量原本成为垃圾、废物的东西,重新获得新生。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神秘和复杂,做到垃圾分类也并不困难和麻烦。同学们人人都可以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大家不妨在家里做个小实验,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家里的垃圾桶里,有多少是不必要扔还能重复利用的,或者可以捐献捐赠的,或者可以有偿提供给废品收购公司的?在学校,要注意节约使用文具,比如纸张双面使用,这和节电、节水是一样的道理;出外就餐,可以提醒爸爸妈妈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餐厨垃圾;外出旅游,也可以自己带上洗漱用具,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为了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明天我校将安排一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活动。
希望同学们今晚回家整理一下自己家中不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废品:如:各种废塑料,矿泉水瓶、塑料包装袋、塑料泡沫,废纸类的如不看过期的报纸,不用的废书本纸、废纸盒、玻璃瓶、金属类的易拉罐、铁皮罐头盒和牙膏皮等。以上东西明天早上上学时请同学们带到学校,上午会有废品收购公司的人员到学校进行回收,根据回收的量我们还可以相应地换取一些铅笔。
希望各班同学积极响应北京市提出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号召,积极参与我校的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活动,我们比一比看哪各班的同学参与人数多。明天少先队大队还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计,看一看我们每班有多少名同学带来了废品,参与了此次活动。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篇6
“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紧迫性。
2、懂得垃圾可分成的大类,并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为环保出力。
3、以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社区,为创深圳文明城市而努力。
活动准备:有关垃圾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危害
1、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垃圾的害处。
2、出示日常生活中,人们扔出的垃圾没有进行处理所造成的危害。
3、小结:垃圾气味难闻,破坏风景;垃圾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垃圾中的病毒、病菌会让人生病。
二、介绍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处理的通常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
三、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四、分类处理垃圾的优点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分类处理垃圾的优点: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占地;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五、认识垃圾分类标记,学会垃圾分类
出示新型垃圾箱照片,说说它的外形特点。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六、培养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方法。
1、在厨房里放一个塑料袋子,贮存厨房里的厨余垃圾。
2、在客厅放垃圾收集桶,投入平时拆下的商品包装、零食和冷饮包装等可 再生废弃物等投入可回收物桶,也可集中起来卖给再生资源回收机构。
3、把厨余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分别投入分类的垃圾箱。
七、用游戏形式加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八、课后延伸。
垃圾减量化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 篇7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垃圾的认识和态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垃圾问题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对于资源、环境的索取和利用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特别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垃圾问题的主要瓶颈在于垃圾产生量的快速增长与垃圾处理方式和处理水平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而垃圾的减量化是解决矛盾、实现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前提条件。
减量化是将管理重点从“垃圾处理”转移至“如何减少垃圾产生以及循环利用”、在源头控制垃圾产出的方式。本文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减量化模式的内涵,提出源头减量化——中间资源化——末端无害化的发展思路,循序渐进地推进垃圾处理机制的变革,思考如何通过垃圾减量化解决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角度建立垃圾减量的运作机制。
1 我国垃圾减量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垃圾处理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在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上主要侧重于垃圾终端环节的管理,即工作重点是街道的保洁和垃圾的清运工作,追求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如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期间,先后制定了不少相关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随着我国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加,垃圾的处理能力就显得相对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随意堆放或者填埋,但容纳垃圾的空间却日趋紧张,即便是填埋处理,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及土壤中或挥发到空气中,则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资金、环保等因素,垃圾焚烧等其他垃圾处理手段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处理要求。
总之,我国垃圾产生量呈总体高位、稳定上升趋势,而垃圾处理能力与垃圾的增速并不匹配,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速低于总量增速。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中推广减量化措施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没有建立垃圾分类制度
垃圾减量化的基本手段是垃圾的分类措施,而垃圾分类不充分、不彻底,是我国垃圾处理的致命症结。垃圾分类的实施者是微观经济主体(即企业和个人),这就必须要求企业和个人对垃圾分类标准有一定的知晓度,而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垃圾分类知识非常欠缺。一些大中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却收效甚微。例如,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方法自1995年开始经历几种(如有机无机、干湿、有害无害),但是市民对每种分类方法的知晓度都不高,分类的具体界定标准也不很清楚,造成目前垃圾处理场内的垃圾依然是包括了餐厨垃圾、塑料袋、废纸、金属、玻璃、渣土等的原生态混合垃圾。这既给垃圾处理造成了难度,也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2 垃圾回收运输系统不健全
垃圾最终是否能被分类,关键在于分类后的每一类垃圾要与它后面的运输和处理挂钩,形成一条从居民到垃圾处理场的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置链,这正是目前垃圾处理过程中所缺乏的。
我国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还仅限于居民区的分类收集,在运输环节这种分类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研究垃圾该如何分类,应该从哪个环节开始分类,职能部门如何在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将分类持续衔接下去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场或者填埋场很少做分类,如焚烧场基本没有分类,只有少数的堆肥场设有完备的分选设备。这一方面与整个垃圾处理的系统流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在进行垃圾分选时涉及成本问题有关。
1.3 垃圾处理管理集中于末端
我国城市管理部门在垃圾管理和处理费用支出上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那就是每年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垃圾处理场、环卫设备的建设、更新和购买,工作的重点也是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监管,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垃圾只是从城市消失,却被简单填埋或堆放在郊区、甚至农村。
这种管理方式只是被动的处理垃圾,不能从源头主动减少垃圾的产生。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人均消费也不断增加,以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垃圾增长的速度必然超过为垃圾处理而建设的环卫处理设施的能力,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才是垃圾处理的根本出路,政府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方面进行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推广工作相比之下就存在缺失。
1.4 缺乏垃圾管理的市场机制
垃圾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其关键就是要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要保证投资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我国的垃圾处理是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的模式,由政府部门即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筹安排垃圾的处理,这种缺少公众参与和行政监督的管理体制造成误解,即城市垃圾处理完全是政府的事,公众是旁观者,从而导致生活垃圾增多、乱扔垃圾现象的产生。这种封闭的垃圾管理系统还导致内部缺乏竞争、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等弊端。
2 国外垃圾减量化模式的启示
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管理比较规范,其垃圾分类方法成熟、垃圾排放标准严格、垃圾排放程序科学合理,基本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并积极探索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及对环境的负载最小化,具体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
2.1 日本的精细化推动式减量
日本的垃圾处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理的非常完善、非常精细化的垃圾减量化管理体系,日本政府通过精细化分类手段、限制包装、环保设计、净菜进城等措施积极推进减量化[2]。
例如,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非常细致,第一层分类为五大类,即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类垃圾、粗大类以及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每个子类又再细分子类,以此类推,有些地方达到了十类甚至几十类的分类标准,同时政府免费发放给每个市民有关垃圾分类标准和条款的小册子并定期更新。对垃圾的回收也非常及时,而且每天的时间不同,回收垃圾的种类也不同,要求居民在家庭源头先对垃圾进行预分类。
政府在减量化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既对民众大力宣传减量化措施,同时也引导企业形成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化。据统计,有85%以上的日本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对于那些违规乱倒垃圾者,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轻者交纳罚金,重者追究其民事责任。
2.2 德国的系统化周密性减量
德国以公众利益为重考虑减量、再利用、回收和垃圾的资源化,其垃圾政策的中心是强调产品责任。垃圾管理在德国又称为垃圾经济,其体系设计周密、运作高效,涵盖生活垃圾的分类政策、有关逆向物流的各行业标准、以押金制度为代表的经济措施、相关产业链条的企业扶持措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1986年德国颁布了新的《废弃物管理法》规定基于3R理念的垃圾处理原则,要求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开发节约原材料的技术和重复使用包装;废弃物再循环;通过改进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技术,来提高废弃物管理的环境无害化水平从而试图解决垃圾的减量和再利用问题。1991年推广绿点的环保标识,以促进垃圾减量的经济手段。德国的各个城市也采取不同的垃圾收费办法,具体分为按垃圾容器收费、按垃圾量收费和综合收费等三类,同时搭配一次性容器的押金制度等经济措施[3][4]。据统计,在德国从垃圾处理场的工程师到基层负责垃圾管理的普通雇员,有超过25 万人在从事垃圾管理工作[11],同时德国的各类高校都设有垃圾管理专业,并开展各类垃圾清除的相关培训。
2.3 美国的市场化差别式减量
美国的减量化模式是以联邦政府层面的基本法和州政府层面的实施法案为框架,各州采取有差别的市场化措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的约束性指标和目标[12]。
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垃圾费差别收取的方式。居民缴纳的垃圾处理费与丢弃量相关,丢弃的垃圾越多缴纳的垃圾费越高。当居民按照垃圾分类丢弃垃圾可以按比例获得缴纳费用的折扣。如旧金山市居民和饭店将厨余垃圾分类就能够获得缴纳垃圾费的折扣。特别是各家饭店将厨余垃圾分类清理可每月节约数百美元的垃圾费。费城从2004年开始向回收垃圾的居民按量发放代金券,每户每年可以得到多达数百美元。这些代金券可在指定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中购物和消费[5]。
此外,美国也十分重视运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手段提升公众对于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美国联邦环保局与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专门开设网点, 宣传有关再生物质的知识, 并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11 月15 日定为“美国回收利用日”。
综合日、德、美三国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减量化的成功经验:首先,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制度。其次,政府需要有效组织、宣传与推广垃圾减量措施和分类制度并促进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最后,各国(地区)应根据法律、文化、生活水平等不同因素,采取合适的经济手段激励、约束企业和居民垃圾减量的行为。
3 垃圾减量化及运作机制
3.1 垃圾减量化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下,人们发掘自然资源,生成工业生产的原料,在转换过程中第一次产生垃圾;在对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商品的过程中,第二次产生垃圾;在商品被人们使用及处置的过程中,形成最后的垃圾。基于“采掘-生产-使用-丢弃”的线性生产模式,人们使用越多的资源就会产生越多的垃圾。
因此,垃圾减量化的实质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也就是在第一个阶段减少垃圾量,如采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从源头减少废物料的产生等;第二个层次是采取减量化的工艺设计和工序流程,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如采取新工艺和减少过度包装等措施;第三个层次是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和最终排放量,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处理方法和分类手段,使垃圾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如通过化学方法处理或者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等措施。
3.2 垃圾减量化的运作机制
垃圾减量化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运作不仅需要新的技术,更需要创新的制度和有效的措施,引入基于环境价值链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消费到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所有环节必须相互协调、统筹运作,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垃圾得到合适的处理,其中某一个环节失灵都可能导致垃圾减量成为一句空谈。垃圾减量化的运作机制如图4所示。
3.2.1 从垃圾产生源头开始,建立系统性的减量化体系垃圾减量的本质在于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实践绿色环保的理念。垃圾减量化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经济杠杆为驱动、媒体和社会监督为支撑,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运作体系。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要通过立法促使生产商采取减量化的产品设计,包括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对零部件进行标准化和可再利用工艺、促进生产商回收产品(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商品进入流通环节之前,明确可回收利用部分的比率,避免过度包装、豪华包装和一次性包装等直接导致大量垃圾产生的做法,使企业随意丢弃废旧产品的成本增大。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要重新建立对待垃圾的态度,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提高生活品质。即以家庭为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旧货交易等减量化措施,在减量的同时提高垃圾的资源转化水平。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不高,浪费较严重,其中占垃圾总量的40%左右的可回收垃圾主要是靠民间的拾荒大军手工回收的,而占较大比例的厨余垃圾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可以采取居民垃圾分类、净菜进城等方式进行渐进式的推进。旧货交易则是从经济的角度,通过价格和市场杠杆来形成废品的有效回收和利用。
3.2.2 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
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化的前提,混合回收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但我国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垃圾分类标准。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性,政府很难向居民宣传与教育垃圾分类方法,具体也就无法施行。标准制定本身也较难把握,垃圾分类过粗导致处理难度大;垃圾分类过细,虽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但操作成本偏高,推广效果不佳。因此,这里建议在全国各个地方,根据垃圾的成分不同,设定相应的垃圾分类标准,并采取“试错式”的改革方式,即可先简单分类,实行一段时间后逐步细化分类标准,使市民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习惯。
具体以上海为例,由于上海市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辅以较大量可回收垃圾和少量有害垃圾,其中厨余垃圾的含水量较大,与其它垃圾混合造成处理难度增大。
建议可以先易后难,首先采取简易垃圾分类方法,即把生活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三类。湿垃圾主要指厨房垃圾和果皮垃圾等,这类垃圾含水量较大,受季节影响变化也比较大,属于不可回收类垃圾;干垃圾则包括塑料、废纸、玻璃、金属等含水分较少的垃圾,此类垃圾在居民住户的环节难以进行分拣,可以考虑由专业回收企业分拣处理;最后一类的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各种灯管灯泡、含有水银等重金属的物品。此类有害垃圾每户家庭的产生量不大,可以只在小区大门口或者固定位置集中摆放,定期统一回收。在市民养成初步分类的习惯后,再将干垃圾分类的标准逐步提高,以适应回收的要求。比如可以参照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成熟做法,将干垃圾细分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其它垃圾等,避免推广分类初期的技术问题影响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3.2.3 针对各类垃圾建立适合的回收渠道和回收方式
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改变以往本末倒置的资金投入与管理模式,即只重视垃圾处理终端,不重视源头减量和终端的资源化处理。不能为了处理垃圾而处理垃圾,应该在充分重视垃圾产生源头的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同时,建立各类垃圾的回收渠道,形成市场化、资源化的回收模式。可以预见,在未来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都不应该成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主要手段,具体以生活垃圾为例,可以调研每户家庭的垃圾投放时间、投放习惯,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垃圾投放的技术操作办法,由政府部门提出各类垃圾投放的时间、位置、方式等具体安排,并逐步推广。特别地,对于居民住户的厨余垃圾以社区为单位,分类回收。由专人专车到每个小区定时回收,并采取堆肥的方法生态处理。考虑到厨余垃圾可能在运输环节造成二次污染,考虑在居民区附件建设现代化的厨余垃圾生化处理中心,就地、就近解决。对于社会上的餐饮企业的厨余垃圾应该由政府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上门回收,每个餐饮企业将厨余垃圾定时投放。
3.2.4 形成合理可行的垃圾投放收费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的垃圾收费制度主要分为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两种。直接征收就是直接向公众收取垃圾费,按计价方式不同, 直接征收可分为定额制和计量制。间接征收可分为税收方式和公用事业费征收两种,税收方式是将垃圾费收缴附征于一些已有税种中, 如财产税、营业税、人口税等;公用事业费的方式是将垃圾处理费连同水、电、煤或有线电视费一起征收。
我国广泛采取的是垃圾收费定额制的方式。在此种模式下,居民排放的垃圾数量与所缴的费用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忽略了公众在垃圾排放上的差异性基础,因此对垃圾减量化的作用十分有限,居民也没有减少垃圾排放量的动机,甚至以为付了费就可以随意排放垃圾。有调查显示,多数居民不愿意承担垃圾处理新增费用,因此,根据市场原则,确定一定的比例,公民投放生活垃圾没有超过政府所规定的比例,那么就由政府和社会公益部门支出垃圾处理费用,如果公民超过政府所规定的比例,对居民征收相应的费用或者加税,从而使得居民努力减少垃圾的减量排放。还可以仿照美国和台湾的做法,征收超投放垃圾税、规定居民投放垃圾必须购买政府规定的垃圾袋。
4 结论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不仅对建设低碳社会、形成循环经济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垃圾处理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只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和产业环境之后,这个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城市矿山”才会被充分发掘并利用,从而促进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琪.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境经济杂志,2005,10:23-29
[2]曾文胜.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体系详细及启示[J].广东科技,2010(5):22-25
[3]朱梁,王燕.德国垃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12):44-45
[4]章蓬.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与资源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5(6):37-39
[5]林同.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与资源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5(6):34-36
[6]徐建华.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分析[J].基建管理优化,2005(3):28-33
[7]孙昕,金龙,宋立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2):61-79
[8]秦莉,陈波,胡菊,李国学.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94-197
[9]王新军,刘云龙.综合利用固体废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7):29-30
[10]马红霞.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固体垃圾管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12):16-18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推荐阅读:
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08-31
垃圾分类减量知识11-12
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10-22
垃圾分类班会活动方案05-20
大班垃圾分类活动方案08-17
垃圾分类宣传实施方案08-28
局垃圾分类实施方案06-02
小区宣传垃圾分类活动方案06-09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方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