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2024-09-24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精选9篇)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1

3D打印:

一台机器打造出任何所需要的设备,尽管这听上去显得有点科幻,但是借助于3D打印技术当下已经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在2014年3D打印出过建筑、手机保护套、汽车、发动机引擎配件等等,3D System的首席执行官Avi Reichental表示:“这是一项能够让我们实现任何东西的技术。”

1986年,Charles Hull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

1995年,美国ZCorp公司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2011年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

2013年11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3D打印公司“固体概念”(SolidConcepts)设计制造出3D打印金属手枪。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

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Glyph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用户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劳,也不会有屏幕贴近眼前的压迫感,会觉得更舒适。目前Glyph的原型产品能达到1280×768的分辨率。

把艺术品挂在家中--Electric objects

Electric objects打造了一块23英寸的1080P屏幕的E01设备,极简造型黑色或白色的框架,2GB RAM 以及双核处理器,用户只需手机 App 或 web 端选择一款艺术品或是自己上传一件钟意的艺术品,就能在几秒钟内,凭借原始影像数据技术,把选定的作品投射到墙面上。

EO1 没有键盘、没有鼠标、没有警报、没有幻灯片、没有提要、没有 Dock……只为了提供最纯粹的艺术体验。它的理念是把产品融入背景,如同一幅油画一样,成为家庭的一部分,而非互联网消费品一样提供娱乐和效率。

.磁悬浮滑板--Hendo Hoverboard

1989年上映的《回到未来II》科幻电影中Marty McFly的反重力悬浮滑板曾让不少人惊叹,而Hendo Hoverboard则将其变成了现实。它依靠四个圆盘状“悬停引擎”磁场来产生升力,虽然目前它只能在非磁导体上工作,但团队希望最终能突破这一限制。

机器战警 Telebot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实验室研发了一个六英尺高、75 磅重的机器人,它的应用,是帮助残疾的警察或军事人员,担当巡逻保安员。Telebot 利用 Oculus 的腕带和感应手套,能实现人类对其的远程操作。这个项目始于 2012 年,现在研发者在给它配备一个外壳。

背包上的移动网络 Instant Network Mini

Vodafone Foundation 在二月推出了一个便携的网络基站 Instant Network Mini,它的全套设备只有一个背包大小,重约 11 公斤。Instant Network Mini 只需耗时 10 分钟就可以完成部署。Instant Network Mini 通过便携式卫星单元充当移动的 2G GSM 基站,用来连接移动网络。它适合给灾害中的救援人员使用。

价值 50 美分的纸质显微镜 Foldscope

Foldscope 是一个纸质的显微镜,包括简单的球面透镜、LED 以及扣式电池。显微镜的各个部件都印刷在一张硬纸上,纸上没有任何说明,用户只需要按照附在上面的颜色编码便可以将其组装成一台显微镜。Foldscope 整个组装过程不到 10 分钟,放大率可达 2100 倍,能够用于诊断多种疟疾菌株及其它疾病,而成本甚至不到 50 美分。

太阳能卫生间 Sol-Char Toilet

世界上大约有 25 亿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卫生设施,美国克罗多拉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为此设计了一个新型厕所 Sol-Char Toilet。它使用太阳能,将废弃物焚烧转化成“生物炭”,用作农业肥料或燃烧物。

太阳能自行车道 Solar FREAKIN

Solar Roadways 这家初创公司在三月发布了太阳能道路的宣传视频,一举成名。这条 Solar FREAKIN 道路采用了钢化玻璃和光伏电池,自动适应冷和热的环境,玻璃下是 LED 灯。这样一来,道路就变得像银河一样美轮美奂。

纳米发动机,比盐粒还小 500 倍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造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小、最快,而且运转时间最长的微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比一粒盐要小 500 倍,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达到每分钟 18000 转,而且能连续旋转15小时。相比之下,其他纳米发动机每分钟只有 14 到 500 转,只能转几秒到几分钟。

“钢铁侠”Exosuit

海底深度达 1000 英尺(约 3048 米)时,水压是陆地的 30 倍,远远超出人类可承受水平。来自加拿大的 Exosuit 是下一代的潜水衣系统,6.5 英尺高,可以让潜水员安全地行走在海平面 1000 米以下。潜水衣内部有一套气压管理系统,提供足够 50 个小时的氧气。四个推进器能节省活动时的体力消耗,通讯设备更可让地面人员通过高清视讯,看到水下情况。

用手机就可以检测青光眼的传感器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可植入式的传感器,植入人眼后,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摄像头就获得眼内状况,因此患者完全可以自行读取读数,它极大的提高了眼压数据的准确性。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提升医疗水平。

英特尔智能轮椅

英特尔的一支实习工程队在四月份发布了一套轮椅定制平台。利用该平台,能够将标准轮椅改装成通过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智能轮椅。这款轮椅可以从人体收集生物信息,例如轮椅使用者的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基本特征。开发团队还研发了一款应用程序,允许用户规划不同地点的地图,并根据其收集到的轮椅机械信息来评估可通过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

高效安全炉灶 Zoom Jet cookstove

世界上有 40% 的人口使用固体燃料生火做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然而,每年有 400 万人死于炉灶的气体中毒。EcoZoom 就研发了高效安全炉灶 Zoom Jet cookstove,它的燃料使用量降低了 60%,气体排放量降低了 70%。目前,它已经在全球销售了 9 万台。

疫苗贴片 Nanopatch

澳大利亚公司 Vaxxas 开发了一种疫苗贴片,它有望取代注射式的疫苗。Nanopatch 仅仅有一个成人的指甲盖那么大,贴在皮肤上,透过皮肤输入疫苗。它可以摆脱传

由印度太空科研机构(ISRO)研发的火星探测卫星--Mangalyaan

“曼加里安”号(Mangalyaan,在印地语中意为“火星船”)在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任务的国家,而整个科研经费仅为7400万美元,甚至要比《地心引力》的预算还要低。

“曼加里安”号的任务仅限于测量火星大气中的甲烷,这或许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这关系到火星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西方的科学家对印度的火星探测任务感到兴奋,因为印度的任务与美欧的火星探测努力完美契合。美国宇航局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计划于2020年合作完成“合成孔径雷达(NISAR)探测任务”,该太空任务将对地球进行观测,勘测发现陆地表面发生的多样性变化。

成本低于燃煤的新核聚变反应堆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概念核聚变反应器,但它变成大型电厂的规模时,将可以与相似电量产出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所耗费成本相当。这一设计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封闭空间里创造了一个磁场从而保证等离子体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引发核聚变的产生,使得炙热的等离子体反应并燃烧。

反应堆本身主要是自我维持的,这意味着它能够持续的加热等离子体以维持热核条件。反应堆产生的热将加热用于旋转涡轮机并发电的冷却剂,这类似于典型原子动力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将安全放在首位的智能手机--BlackPhone

今年的MWC大会上GeekPhone同Silent Circle两家公司联手推出了名为“BlackPhone”的智能手机,不含税价格为$629。这款手机采用了4.7英寸的屏幕,2GHz未知名的四核处理器,2GB的内存,16GB的内置存储,800万后置摄像头,运行基于Android系统上进行量身定制的“PrivatOS”系统。

此外Silent Circle还会为“BlackPhone”提供一系列完善的安全应用程序,包括 Blackphone Security Center, Blackphone Activation Wizard 和Blackphone Remote Wipe等等程序,当你在网络搜索、网页浏览、短信、视频通讯的时候都会提供非常优秀的安全保障。

为派对量身的冷藏器--Coolest

这个冷藏箱造型精致,配备全地形轮子,巧妙设计的凹槽可以用绳子轻易固定更多的物体,在一侧巧妙的集成了可拆卸的防水蓝牙音响,USB充电器,LED电筒,开瓶器等箱子内部集成了砧板以及储物空间,顶部有一个18v电池供电搅拌机,可谓应有尽有。

保持抬头挺胸状态的警告器--Lumo Lift

总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 Lumo BodyTech 技术工作室致力于带来矫姿势的解决方案,继首款 Lumo Back 腰带之后,在今年 CES 上又展示了第二款坐姿矫正产品——Lumo Lift。这款方形的产品不仅能够对你的脊椎进行监测,在身体放松情况下发出警告,而且能够扮演健身助手的角色,用于记录步数、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

改善和解决维生素A缺乏--超级香蕉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热带作物和生物产品研发中心的James Dale教授在历经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在2005年成功研发了对香蕉鎌胞菌萎凋病(Fusarium wilt race 1)免疫的超级香蕉,并比传统香蕉富含更多的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正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非洲人死亡、失明、免疫系统受损以及脑部发育不健康。而这种超级香蕉能够对比土壤的要求并不高,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

单车变身“电动车”--Copenhagen Wheel 早在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SENSEable City团队就公布了其Copenhagen Wheel的原型。简而言之,这套设备可以独立安装于任何一辆自行车的后轮,然后使其华丽丽地变身为一辆“电动”自行车。随后这套装置正式商用,现面向消费者开放销售。

Wheel上板载的传感器会感应到骑手的使劲程度,并在适当的时候触发启动。这意味着,人们在上坡的时候,电机会给出更大的“贡献”。而当你在平坦的路面闲逛的时候,它很可能就不会启动。

智能篮球--94Fifty

94Fifty 智能篮球同时支援 Android 及 iOS,球员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观察到有关的数据,并提供“运球 Ball Handling”、“射球 Shooting”两项训练项目,从而达到训球员的效果,提升球员的打球技术。

可以吃的包装--Wikipearls

“可食包装”听上去有点矛盾,不过Wikipearls创始人David Edwards看来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式来包裹芝士、冰激淋等。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2

一、“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作为物理基础教育改革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结果和努力目标, “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笔者认为关于“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对生活与课程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所谓“生活课程化”应理解为:在现代社会中, 生活无处不在为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传播知识, 而社会这个大而复杂的课堂也在每天教育着我们的学生,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现实中去学习、去汲取有益的知识营养, 将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师, 而把社会当作一个全人类共同学习的大课堂.“课程生活化”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普通狭义的教室课堂上学习的课程, 偏重知识但不脱离生活, 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科学但不失生活的兴趣性, 让学生感到科学在生活中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

“生活课程化”属学生个体的主体行动, 但由于我国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能适应这种思想, 需要我们的教育给予一定的辅助指导, 这就是以前有过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克服物理基础教育中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物理教育中可将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改编成综合实践活动.而“课程生活化”则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与教学中课程的改革编写及教学的安排上体现课程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课程中体现生活, 让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报道来充实学生, 让生活知识的更新来加快知识的更新.物理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和现实的感性生活方面重复学生的精神生活, 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 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物理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 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观念, 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 联系社会的实际.

二、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实现“生活课程化”与“课程生活化”

生活是课程的主体内容, 课程建设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 使学生生活成为课程的主体内容, 让课程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桥梁, 这是现代化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 同样“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也是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学生的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课程中每一条物理定侓、每一个理论公式莫不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莫不是在生活中出现并生长起来的.课程随生活而定, 而物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挑战性, 同时又能够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着眼于实际, 从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和经验, 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问题的解决, 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主动探索的“经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提供以上的机会外, 还应做到:首先注意讲清知识的来源, 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创新过程, 也是课程教材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其次讲清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 使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更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再次是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里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物理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3

一、“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作为物理基础教育改革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结果和努力目标,“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笔者认为关于“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对生活与课程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所谓“生活课程化”应理解为: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无处不在为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传播知识,而社会这个大而复杂的课堂也在每天教育着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现实中去学习、去汲取有益的知识营养,将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师,而把社会当作一个全人类共同学习的大课堂。“课程生活化”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普通狭义的教室课堂上学习的课程,偏重知识但不脱离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科学但不失生活的兴趣性,让学生感到科学在生活中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

“生活课程化”属学生个体的主体行动,但由于我国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能适应这种思想,需要我们的教育给予一定的辅助指导,这就是以前有过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克服物理基础教育中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物理教育中可将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改编成综合实践活动。而“课程生活化”则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与教学中课程的改革编写及教学的安排上体现课程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程中体现生活,让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报道来充实学生,让生活知识的更新来加快知识的更新。物理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和现实的感性生活方面重复学生的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物理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观念,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的实际。

二、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实现“生活课程化”与“课程生活化”

生活是课程的主体内容,课程建设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使学生生活成为课程的主体内容,让课程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桥梁,这是现代化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样“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也是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学生的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课程中每一条物理定律、每一个理论公式莫不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莫不是在生活中出现并生长起来的。课程随生活而定,而物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能够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着眼于实际,从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和经验,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主动探索的“经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提供以上的机会外,还应做到:首先注意讲清知识的来源,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创新过程,也是课程教材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其次讲清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使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更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再次是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里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物理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STS教育思想早已在国外兴起而教育改革也在我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改革家、教育家的关注。终有一天,中国的教育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得全部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把我国教育推向世界水平!

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篇4

近一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作周密部署,使这一活动的开展做到学校有方案、年级有计划、学生有保证,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提高,在做法上统一。通过收集、整理、探究、论证等实践活动,采用实验、演示、探究、阅读、多媒体展示、社会实践等物理学常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一)、调动学生学习航天知识的积极性

开展学习航天知识活动之前,我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总动员,教师谈感受,学生谈想法,亲身的经历,切实的感受更有感染力。很多老师和学生认为,航天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太深奥,很难真正学习掌握。正常高中学生对航天领域的知识不了解,在感觉理解困难的同时也感受到它的神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突出综合性、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航天知识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索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在探究实验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经历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内容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航天知识校本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鉴于我国师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因此,教科书的编者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在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

(五)、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校本课程要在发展学生“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方面,比物理教科书向前推进一步。物理教材中较多的是直接概括;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高中物理课程所研究问题的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且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也有所提高,有些物理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的运用推理和判断。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课程体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内容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5

2016-10-13-李亚军

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全体教师的智慧凝聚下,除了生活适应学科,其他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练习册、感知活动建议、快乐音乐、心育活动建议等百余本校本教材都应运而生。

一、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背景

随着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外特殊教育大力提倡“回归主流”“融合教育”,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招收的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现行的统编教材对他们明显不合适,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也大受局限,若没有系统、科学的安置方法和教育措施,很容易造成环境剥夺等恶性循环性的不良后果。招生对象智残程度的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实际,促使培智学校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且最大程度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二、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需要遵循智障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知识,发展生活技能,生活本身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舞台,教材就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都应为学生现在的、未来的生活服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他强调“亲知”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和“说知”都必须立根于亲知里面,方能产生效力,只有自己有所经历、体验的,才能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真正学问。

2、新课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生活适应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掌握自理个人生活的技能,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及从事简单劳动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以适应日常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需要。

我们将以上目标按照层层递进的主题分年级段设立: 低年级:“生活自理、融入校园”

低年级以生活自理为主,在适应校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年级:“生活自立、融入社会”

中年级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学习日常生活基本常识,适当地参与公益劳动等,逐步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高年级:“生活自强、回报社会”

高年级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生活自理方面,主要分为七项: ①、能表达个人的需要

②、认识及善用日常用品来照顾自己

③、培养合作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及基本礼貌 ④、懂得处理和保养用品 ⑤、注意和遵守安全守则

⑥、运用基本的自理技巧和步骤,照顾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⑦、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2、技能学习方面,主要分为四项: ①、学习适当的社交态度和与人相处的规则 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己的需求

③、能观察事物,运用思考和判断力,解决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④、明白个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尽其所能去参加个体活动,服务社会。

3、生活知识方面,主要有两项:

①、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关注自然界事物和社会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②、增加有关个人的成长和身体发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4、品德培养方面,主要有四项

①、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处事态度。②、建立愉快、进取的精神。③、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④、适当地处理个人的情绪困扰,保持情绪稳定。

四、课程结构及模式

我校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校编写的《生活适应》教材为载体。本套教材内容共分五大块,即“自理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生活”和“自然生活”。

课程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即课堂教学训练、校内模拟训练和参与社会实践。

五、课程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发展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个体的“人”转变成为社会的“人”,是我们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针对他们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入手,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切实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丰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内涵丰富,衣、食、住、行、用等等无不涉及,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具有极强的实际针对性,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生活适应课程还打破分科教学之间封闭的界线,通过对各种实用知识的系统化及适当的丰富充实,就从整体上给学生展示乐一张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网,非常符合智障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切实需要,从而有力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2)、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课由于教学时间灵活,教学空间自由开放,学科与活动相结合,课程形态得到了优化。教学时可以把教学地点移到功能室、超市、社区等环境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较好的融合了各类课程的特点,使教学从“正式课堂”走向“非正式课堂”。(3)、注重活动训练,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主要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生活用具和实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知觉,学生自由选择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受知识体系框架的限制。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境活动训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学会感知认识环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 参与管理 教育决策

摘 要:目前,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处于被动局面,上面分配什么任务遵照执行。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只能听命行事,处于被动,更有甚者把校本课程开发当作应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让教师参与,给教师适当的权力,增加教参与性,才能搞好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工作。

学校组织的科层制取向,与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草根式民主”的理念相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学校内部进行改革。

1 优化学校组织结构,促进对话交流

有沟通才有合作才有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也要求所有参与者通过交流沟通与合作,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但是,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层层控制,信息交流不畅,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优化学校组织结构,使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来实现。“所谓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组织中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将组织结构形态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圆筒型转化,从而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弹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可以减少传统结构中层层控制的等级关系,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减少信息交流的阻碍,便于组织成员以及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使每个成员都有权力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中,并且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激发了教师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运行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的充分发挥。

要实现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搭建起数字化校园,实现公共数据和信息库的实时共享;其次,加强学校内各职能部门、各教研室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培育群体协作的精神,把各个部门的员工组织起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形成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再次,校长将权力下移,进行合理授权。校长要尽可能将权力向学校下层组织移动,让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形成以“基层为主”的扁平化组织。

2 转变管理方式,合理给教师参与的权力

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的转移,并非随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颁布就能奏效的,而需要一个实际的“权力释放”过程。有研究发现,地方教育部门把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后,出现了校长把权力截留的现象,校长的权力更大了,使一些校长在管理上更加独断专行,教师本来就很少的专业自主权更被损害,因此在学校内部需要“二次放权”,要求校长把权力下放给教师、学生、家长等,增加他们参与学校管理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力。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2.1 校长要转变管理方式

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新的角色,要求校长要重新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和自己应尽的职责。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校长将校本课程开发权力更多地下放给教师,让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校长要转变管理观念,变学校管理为学校经营,改变传统上“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能向下侵权,损害了广大教师的利益,将权力还原给教师,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型管理强调校长对教师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进行赋权,让所有人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校决策过程中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种民主型的管理具体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般体现为:校长承认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鼓励并引导教师积极的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与教师共同协商有关事宜,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成就,为了使教师能够顺利行使权力,提供具体的支持措施,包括保障教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给予教师物资上的帮助、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等等,校长的管理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2.2 校长应合理地为教师增加参与权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求校长要为教师赋权,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是校长为教师赋权并不是任意而行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校长为教师赋权要有依据。校长要赋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力,首先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内涵等先要了解,然后依据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中为教师赋权的有关精神,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实践经验,确立为教师赋权的依据。第二,校长要清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的内容。校长要为教师赋权必须清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究竟包括哪些,然后针对不同教师的能力赋予相应的权力,并且使教师明白自身拥有的权力范围。第三,赋权的同时赋予相应地责任。在享有每一种权力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地责任,做到权责统一,这样有利于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和评价,也使教师形成权责意识,以免造成教师误用或滥用权力。

3 营造合作氛围,让教师在合作中参与校本管理

教师权力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合作、支持的文化氛围,缺乏交流与合作容易导致教师专业孤立,霍根(Hogan,P.)认为,赋权的关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通过这段时间,参与者才能认识到这种关系的价值。赋权的关系还包含着“联系”(connectedness)的感觉,这些感觉是在平等(equality)、关爱(caring)、目的和意图共享(mutual purpose and intention)的境遇下产生的。

教师的行为会受到整个学校组织环境的影响,要营造有利于教师群体合作的氛围,首先,要培养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教师群体合作的前提,在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拿出来共享,教师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流、共同理解、协同创新,在群体的帮助下使教师个体水平提高,教师个体的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发展。其次,教师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之间不存在权威和绝对真理,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每位教师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和交流,形成一种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

总之,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应给教师以管理、决策的权力,只有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能动性,更好地为校本教研出谋划策,也更能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成长,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产出率,从而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蒋名平.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5).

[2] 朱祖林,钱立三,刘盛峰.基于的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7

在不断的尝试与反思中, 我们总结自己的工作, 既有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 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有人说:“数学是科学之母”, 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其实, 他们无非表达的意思就是数学不仅仅是一门严密的科学, 它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 我们会发现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竟是如此紧密, 比如牛顿在研究力学问题的时候发明了微积分, 而微积分的发明和应用又极大促进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 数学的教学侧重抽象化, 而物理的教学侧重形象化。高中阶段物理与数学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1.数学中的几何、三角函数知识是在分析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 比如说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作出的图解往往在解析的时候与几何有关, 而计算受力方向或光的路径时与三角函数就密切相关。2.数学上的思维和方法对物理的学习帮助更大, 但是在无形中体现的。一个数学学得好的学生一般物理是不会差的,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二、物理在体育、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中的美

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可物理学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一点乐趣。实际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兴趣, 才是学好物理并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开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主要从物理学与体育、文学、艺术等方面联系来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激情。比如“满眼风波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这词中就蕴含了参考系的知识原理。例如, 物理与体育的关系更加密切。橄榄球具有流线型的外形, 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可以减小空气的阻力, 提高运动速度, 同时橄榄球的外形便于运动员抓住球, 方便运动员带着它快速奔跑。跳高运动从形式上经过了很大的变化, 从最开始的跨越式到俯卧式, 再到最后的背跃式。最新的背跃式可以让运动员的重心更好地通过栏杆, 从而顺利跳过。但无论何种姿势, 助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助跑的目的是提高水平速度, 这样通过栏杆的时间可以尽量缩短, 提高成功率。同样, 在跳远运动中, 现代的运动员发明了起跳后空中滑翔的动作, 目的是尽可能地保持水平速度不变, 这样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位移达到最大, 充分利用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再如链球。根据圆周运动的特点, 线速度等于角速度乘以半径, 在同样的角速度的情况下, 运动员可以尽量加大链球的运动半径, 获得足够大的圆运动的线速度, 提高成绩。刘翔的栏间距感觉是世界一流的, 频率非常稳定, 同时他跨栏时压腿技术是一流的, 既能恰好通过栏架, 又不减小水平速度。同时, 刘翔有一双世界上先进的跑鞋, 上面的鞋钉可以拆卸, 根据跑道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可以提高地面的反作用力。基于这些物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我们把物理知识放在实践中, 让学生唾手可得, 很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具体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的:

(一) 注重平时课堂上的适时引导, 加强训练

心理学指出:顿悟式解决问题是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心向, 努力发现手段与目标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正是问题赖以解决的基础。所以, 在实验完毕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辩论, 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 灵感的激发。当个人的思维受到其他人的启发和刺激后, 就更容易散发开来,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民主, 鼓励和启发学生针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争辩, 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

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报告观察结果和自己得出的结论, 或让学生在讲台前进行实验, 其他人观察讨论, 这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的评价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 在实验习题中应尊重学生的设计

课后布置有关实验设计的练习。有时一个实验习题会有若干种设计, 也不必强求一律。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但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还可交流, 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验设计能力。

(三) 对书本上的实验题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勇于创新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0-01

一、校本课程资源中的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教师作为物理课程的实施组织者,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地位,因为从本质层面而言教师自身即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有效做好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教师来讲极为必要。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专注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摒弃以往将知识授课作为教学重点的模式,通过探究应用教学,着重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在物理知识的积累方面,教师除却要精心备齐教材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应当深化准备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的新型知识,因此这也要求教师方面,必须不断地就新知识予以详细的了解把握,积极开发课外资源,依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汲取课程资源。

其次应就课程标准做好细致的研究,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使用的具体行动指南,只有就其做出良好的把握,方能促使教师自身不过度的拘泥于教材内容,创新性的就教材予以把握使用。另外通过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能够辅助教师及时的更新自身观点,产生新的教育行为,并在实际教学中付诸运用。

再者应组织教师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方面,每一个教师均具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而通过集体备课,即能够促使教师在交流中真正的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所在。

二、校本课程资源中的教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主要参考材料,围绕教材展开多种形式内容的开发设计,良性吻合了新时期物理新课程研发的理念及目标。基于物理知识同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教师在作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日常活动作为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组织做好研究开发工作,促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观察认识到物理规律。其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应将物理知识同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做出良性的结合,令学生明确的意识到物理知识其实就存在于日常的科技生产、社会生活之中。

诸如在讲授《压强与浮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会不会有天飞机将会被飞艇所替代?”,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方面感到十分新颖,充满着强烈的的好奇探究心理,为了辨别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便会踊跃的投入到教材的研究中,不仅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整体氛围,同时也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物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大大的将课堂空间还予了教师与学生,使得教师与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三、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初中物理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教育,应当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体目标,切实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优化物理教学成效。由此可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同样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态势存在。

(一)良性把握学生的学习经验,做好经验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生的学习经验,即是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体现,通过在日常生活之中,因频繁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使得学生自身对于相关物理现象皆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认知。诸如在很小年龄时,学生既能够运用放大镜或平面镜,来进行折射天阳光燃烧纸张,作为一项日常的小游戏。因此教师在现实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经验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即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如,在讲授《弹力》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即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了自制的弹弓,令学生通过观察弹弓使用的方法,并以此牵引出弹力产生的具体过程。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弹弓极为熟悉,具有着相应的经验,研究起来十分容易,所以这都为新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另外教师在提问问题时,也应注重利用学生自身生活经验,来作为教学的辅助条件。在问题提出时,教师要保证问题来源于生活的实际,也是学生熟悉的物理事物,可以经得起思考与推敲。

例如,在讲述《内能》范畴知识的时候,教师即可相学生提出:为何反复揉搓手掌,手心会发热?而在讲力的作用为相互的时侯,可以先引导学生拍打桌面后提问:手掌为何会有痛感等等,以此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以此类日常的物理课堂活动,令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解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良性把握学生的兴趣资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存在疑问,那么便会激发思考意识,从而将注意力良性的转移到学习之中。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尽可能的设置相应的疑问节点,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向倒置漏斗之内的乒乓球吹气,引导学生观察在吹气之后乒乓球不会被吹掉,促使学生们产生疑问,从而出现探究的热情。以此类设置疑问激发兴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样方能有效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基于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的物理课程资源差异,所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灵活的进行物理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使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许格静.浅谈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145-145,151.

[2]吴占富.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2(1):82-82.

[3]杨芳.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J].物理教师,2012(2):28-29.

生活中的物理 论文 篇9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前言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

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物理有关。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

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一般的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我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

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活跃学习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收款证明范本下一篇: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2012年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