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生活化(精选12篇)
物理生活化 篇1
高中物理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科目, 怎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展现出生活化的方面, 凸显出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指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带到生活中去, 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高中物理的现状及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 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的学习阶段, 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知识, 肯定会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步入高中之后, 物理变得越来越抽象, 理解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很多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越发的感到索然无味, 缺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因此物理的成绩也渐渐的不理想。
2.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第一,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物理教学的方式大部分都是枯燥的理论, 但是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将物理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 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力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工地上的一些起重装置, 然后在讲授时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
第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让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 新颖的导入新课题, 展开生活化教学
要使物理走进生活,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从新课题的导入开始, 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可以不立即开展主题, 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始:“如果发生了地震, 同学们能用多快的反应速度逃出教室”。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 将一支笔从空中抛下, 观察能否接得住。通过上述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想试验一下自己的反应速度, 另一方面也想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2.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建立生活情境
要用物理的眼光观察生活, 将生活中所有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融入到物理的教学内容中去, 一定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 同时还要具有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思考的效果, 充分体现物理和生活的交融性。例如本人见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位农村妇女在取水之前, 在木桶的两侧分别系上一根绳子和两根绳子, 其中一根绳子的另一头绑在小河对岸的树上, 另外的两根绳子握在手里。后来在讲授“力的合成和分解”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这个例子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图形, 授课的效果非常好。
3. 尝试用物理的思维看世界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物理在科技中所占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飞船的返回舱为什么能够平稳着陆”的问题, 因为着陆时飞船和大气层两者之间会产生巨大的摩擦, 与此同时返回舱的温度会快速升高,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时候会喷出高压气体, 以致安全着陆。
4. 使用实物进行示范
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比较困难的就是学生想象不出实际的情境, 也正说明了做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辅助, 通过实物进行讲解, 将物理晦涩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 将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带动起来, 能够有效的活跃教学中的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通过自行车能够分析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车轮轴心弹子的摩擦力, 举这个例子的效果很好;注射器能够说明抽水机的原理;指甲刀用于分析力臂、支点、杠杆的原理十分形象和直观;在学习“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之后, 可以通过介绍医院滴注式输液器的原理, 并且结合气、液体压强的知识做一些说明;可以通过塑料瓶介绍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惯性”的知识以后,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手摇拖拉机中“大铁圆盘”的作用。
5.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 解决各种社会上生活上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加强对物理的应用和理解,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学习过“毛细现象、挥发、潮解”的知识后, 可以讲解础润而雨和农田除草的道理和意义;学习过“温度和湿度”之后可以研究北方植物和南方植物两者之间的区别;学习过密度、沸腾等知识以后, 可以介绍醋和油的密度以及沸点。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就要转变物理教育的方式, 将物理教育回归到生活中去,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建立生活情境, 通过实物进行示范, 用物理的眼光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感觉到科学的真实性。
摘要:物理是一种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要将物理教学和实际的生活紧紧联系起来, 从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教学工作。本文就现如今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生活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如何让物理走进生活的具体方法, 希望能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苗苗.浅析生活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J].华章, 2011 (12) :212.
[2]韩军民.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路及策略[J].新课程 (上) , 2011 (09) :20-21.
物理生活化 篇2
物理来源于生活,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生活现象比较直观,在物理教学中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原理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授课,是物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要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制约因素
1.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从重学术教育转向重普及教育,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完善学科建构上,容易导致学习内容偏、难、繁、旧.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形式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从而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2.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
教育是生活的源泉,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实际才符合现代教学的价值取向.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学内容已经严重滞后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显得陈旧和单一,脱离丰满的生活实际.3.教学模式制约学生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从课堂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而言,各环节均偏于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旧有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二、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堂导入贴近生活
物理即生活,生活即教学.日常生活现象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课堂,创设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物理情境,可以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亲切感,进而感知到课堂的活力和物理学科的魅力.在导入液化现象时,我先问同学:初冬的窗户变模糊是什么原因?学生回答说窗户上有水雾了,我顺势询问:水雾形成在窗户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有时窗户上是水珠,有时又是冰花呢?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却怔住了同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2.探究活动体验生活
以生活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活动体验生活、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发现、思考、探究、总结,引导学生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探索物理奥秘.讲授分子间引力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体验式活动,体验活动一是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紧然后挂上重物,学生小心翼翼地挂上十个钩码铅块竟然没有掉落;体验活动二是将烧杯中装满水,然后不停的往水中加大头针,直到有水溢出.在水中加了50多个大头针以后,只见水面突起的弧度越来越大,但未见有水溢出;体验活动三是用铁丝弯折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间系上了一个较松的细棉线,将铁圈放入肥皂水中,看到铁圈中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肥皂膜,用针将左边的泡沫戳破,棉线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向右边.探究式的体验活动,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实验工具,这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真实性,体会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知识的应用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声音不仅是人类交流的主要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如不回头就能知道后面讲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人发声的音调、响度都可以变化,但音色不变.灌开水的时候,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了就知道水要满了,那是因为空气柱长度变短了,音调变高.热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做汽车制冷剂,夏天看到水缸的外面有大量水珠,这是下雨的前兆.作为力学知识的应用,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来工作的.小轿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是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防止车内物体在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的判断.人类进入电气化社会以后,电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小到照明用的手电筒大到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如果没有了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将黯然失色.4.作业设计回归生活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3
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作为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物理教学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对于很多空间想象力不足,思维能力差的女生来说,物理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作为理科高考中必考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在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其次,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参与度,在物理学习中逐渐掌握终身受用的技能.这就要求物理教学要时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随时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解决一些切身遇到的难题.
最后,生活化的教学还能够使学生与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保持一定的联系,能够不断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思想.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当前的物理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他们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1.1 问题导学
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课程引导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时,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或者小球在水平面内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自行分析这些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老师一一进行讲解.通过这种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对“力”的概念有一些比较直观的理解.
2.1.2 情境模拟
另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进行.所谓情境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类似于现实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进行真实的演练.通过现象和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情境拉近和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地进行跑动,老师随机喊停,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运用这样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惯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2.2 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一直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物理实验的进行,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另外,有趣的物理实验过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通常的物理实验多在实验室中,运用比较固定的,大多不常见的实验工具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当然比较标准和规范,但不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也要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如在进行滑动变阻器的实验时,可以尝试用铅笔芯代替滑动变阻器.将导线的一端与铅笔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通过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我们可以发现灯泡的亮度也随之改变.这个实验,虽然运用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工具,但依然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同时,由于实验器材取材于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使得实验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物理实验的生活化,还在于通过实验,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通过“电”的知识的学习和相关实验,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发电技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点亮“七彩灯”装点实验室.通过这些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物理方面的综合素质.
2.3 家庭作业的生活化
2.3.1 设计生活化的习题
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还离不开生活化的习题设计.好的物理习题,不应该只是公式的套用.题目的设计要立足于真实的物理现象,旨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习题的设计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变频空调会比定频空调受欢迎,二者在能量的消耗方面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里的空调,或者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此类的习题,能够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进行习题练习时,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认真地分析,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2.3.2 必要的社会调查活动
另外,物理作业还可以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必要的社会调查,能够让学生了解课本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在当前社会的应用情况.让他们有机会见识到前沿的物理方面的科技水平,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与此同时,社会调查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此外,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大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制造.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物理生活化 篇4
在新课程背景下, 提倡教学要注重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关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及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是由于家长几乎替孩子做好了全部的事情, 减少了孩子接触生活的机会, 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 这使他们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如何更好地实现新课程基本理念, 一直以来是教师们比较困惑的问题, 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 我体会到要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和生活现象相结合
物理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 而要通过多种形式与生活现象相结合, 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例如, 在讲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一节时,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液化和汽化, 我带了电炉子和水壶进了教室就开始烧水, 学生感觉很奇怪, 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实我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液化和汽化现象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但孩子们大多数从没想过为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对这两种物态变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身边的现象中很清楚地了解水的物态变化, 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学习轮轴的知识时, 学生对轮轴的知识比较陌生, 我就带学生到水房观察水龙头, 到自行车旁观察车把、脚踏板和轮盘、后车轱辘和轴承等,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去体会什么是轮轴, 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 便于接受。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 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实践相结合
物理教学除了将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现象相结合, 还要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例如, 学习噪声的防治时, 带学生到大街上去体会交通工具发出的噪声, 到工地旁去体会噪声的危害, 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 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案,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有关噪声的知识;学习杠杆时, 为了让学生对杠杆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寻找身边的杠杆, 设计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任何一种工具, 结果我们得到了许多方案, 对这些方案我们分别与学生分析是否可行, 学生也发表了很多的意见。
另外我们还搞了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物理科技讲座活动、小制作活动等等, 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陶冶了情操, 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由物理走向了生活。
三、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进行各种物理实验, 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物理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另外, 由于这些本来的用途不是进行物理实验的, 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替代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 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 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 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用盛水的玻璃杯代替透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通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做一些随堂小实验, 通过这些小实验的探究、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 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小实验相结合效果会更好。例如, 讲授《在流体中运动》一节时, 我首先做了三个演示探究实验:探究一: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 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探究二:用双手将一张纸条靠在嘴唇下, 另一端自然下垂, 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 手中的纸条会怎样?探究三:用吸管水平地对准乒乓球吹气, 观察乒乓球怎样运动?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伯努利原理, 然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两个实验:1.跳高比赛, 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 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的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 不借助其他任何器材, 你能不能让硬币跨过栏杆或钢笔?2.把一团纸放在饮料瓶口, 让学生去把纸团吹进去, 结果学生吹了半天也没吹进去, 这个实验即增强学生的兴趣, 又使学生对伯努利原理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一举两得。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就在生活中,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由生活走向了物理, 由物理走向了生活。
四、提供多种信息, 丰富物理课程内容
在物理课程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 选取结合实际的例子, 丰富和充实物理课堂内容, 尤其提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 广泛应用公共媒体或从网上获取有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 使物理成为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课程。例如:在讲液体蒸发吸热致冷时, 我给学生讲了冰箱的原理, 随即留下了课外作业, 让学生上网查找空调压缩机的原理, 以及空调对人健康的影响、空调的耗能与节能问题、空调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空调漏氟对大气臭氧层的影响、空调的结构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寻找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的环保型空调等等问题。这样做既充实了课堂教学, 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更清楚了物理课程与生活、科技、社会的整合, 丰富了物理课程的内容, 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多与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的支持,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现在90后的孩子们, 大多依赖性强, 很多父母太过宠爱孩子, 什么事情都帮他们打理得妥妥当当的, 几乎是替孩子做好全部的事情, 减少了孩子接触生活的机会。因此, 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 鼓励家长当好“向导”, 指导孩子独立地跨越障碍, 独立地思考问题, 使孩子从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逐步具备独立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现象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实践相结合、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等环节, 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人类文明等纳入课程, 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终身的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创建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5
新课程改革提倡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即必须从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入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物理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物理教学向学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努力把教材里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如何创建“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物理、用物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使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等,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创设生活化情景,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1)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热传递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再告诉学生,一些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怎样不上当受骗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将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学习。
(3)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比热的概念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很快就能得出:在同样的电热器下,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在电热器下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有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接下来我提问:如果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他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怎样比较水和其他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并以实验加以验证,分析归纳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使学生活动生活化
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教师应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获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1-02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又反馈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但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在学习时不能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将物理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设计,提倡生活情境化
初中生总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如果能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以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引出物理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新课程提倡生活情境化,并且在教材上几乎每一节都有情境主题图,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游泳,为什么人走在泳池边的石板上觉得很烫脚,而在水中却会觉得凉快?这样的问题学生都有实际经验而备感亲切,但自己又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如此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大气压强》一课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用一系列动画图片完整地描述马德堡半球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同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使学生似乎身临其境,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直接利用生活中一些不良小贩所用的杆秤短斤缺量赚黑心钱“斩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些情境学生虽然很熟悉,但就是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样的情境会带领学生纷纷讨论并积极参与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手段,落实生活形象化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生活资源为课程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实验。其实,很多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很常见的材料,如饮料瓶、气球等制作了大气压强演示瓶(如图1)。这个实验操作很简单,主要通过吹气、吸气就能生动地展现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2)、覆杯实验(如图3)、试管吞试管实验(如图4)、喷泉实验、瓶吞气球等实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上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是有限的,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除了常规的教学手段,笔者还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来。如初中物理有“家庭电路”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布线方法、家电排列方式等有所了解。事实上,现在的家庭虽然电器设备众多,但很少学生会去观察,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使用过,加上家庭线路的装修走线大多是埋在墙内,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所以在学习“家庭电路”和“生活用电常识”等内容时,笔者会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实际问题,事先拍一些家庭装修电路时的图片,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指导学生在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利用电子白板的图片、视频的插入、拖拽、书写、荧光笔标注、改写等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笔者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帮助学生对家庭电路有直观形象的了解,认识家庭电路、用电安全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留下了很大的展示空间,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作业布置,体现生活实践化
学习了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巩固了教学。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后的课堂练习中,笔者提出问题:中医常用的“拔火罐”治疗方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个广口瓶中,过一会再将瓶子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如何能更快地把袋装酱油倒入瓶中?同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各种事例:如带有吸盘的挂钩、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装过热水的矿泉水瓶盖好后会变瘪、医院中病人打点滴的药液瓶及输液管装置、护士用注射器吸取药液等生活现象,学生学习起来备感亲切,学习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了。在学习《家庭电路》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各种电器的插头样式、用电器连接的导线的粗细等现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音乐门铃的课外活动。在组织学生制作音乐门铃时,四人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副电烙铁,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门铃元件,每个小组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同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谁的门铃最先响起。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动手、虚心请教、团结协作,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虽然在活动课结束时,只有两位学生的门铃在教室中响了起来,但是大家并没有因为下课铃响起而停止操作。没有成功的同学虚心学习,成功的同学主动帮助。第二天,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门铃在教室中响起了动听的旋律,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给门铃做了小屋,大家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互助的快乐。后来有几位学生还拿着自制的门铃参加了学校的小制作作品展,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事实证明,只要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当然,在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时,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选择那些被学生所熟知的、真实的生活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顺利地走入文本,否则学生就会感到费解,致使教学“生活化”走样、失真。
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7
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中的生活内涵,使基础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通过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实践能力,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换言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即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指导教学,使其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物理知识,使物理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和生产实践。通俗来讲,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是为了生活。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注重物理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于生活化教学使物理学科教学更富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对物理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讨
1.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转变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系统而高效的传授,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几乎不重视,这是典型的科学认识论表现。转变这种工具性的科学认识论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过程和体验,唤醒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即从生活世界观出发的生活认识论。这不仅能促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生活化
物理学是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教材编制上需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得出物理理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实践能力,对抽象难懂的高中物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上积极采纳学生建议,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所向,扩大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重视以学生现有经验为依据,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分析研究,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3.教学方式多样化及生活化
物理知识和理论的抽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革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传授、理论讲解以及习题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选用图表、漫画、照片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并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幻灯片、Flash课件、动画视频等,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如通过乘坐电梯、过山车来体验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现象、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静摩擦现象、用常见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实验等,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
4.实践内容生活化
对于实践性极强的物理教学来说,还要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有效掌握物理实践技能,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进行探究解决。物理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实际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十分必要。实践内容的生活化教学,首先, 取决于物理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完善,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条件。其次,在课堂实验之外,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和应用探究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还有利于高中生全面认识社会,实践结论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社会资源、调整经济发展起到帮助。
5.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
促进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保持课堂活力和创新性的基本途径,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平等、尊重学生个体个性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良好互动以及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方面。和谐的教学主体关系,对创建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环境的优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能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个体在新时期社会需求下健康发展影响重大。
三、小结
浅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8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也就是指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依照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加以改造和调整, 使得教学内容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形象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反作用力时, 如果仅仅依靠书面讲解, 很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反作用力, 而联系生活就能让学生形象地体验。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知道生活中有什么反作用的现象吗?”在学生无法解答的时候,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你们有没有踢过足球?当你们踢足球的时候, 会不会感觉到脚疼?”。学生回答:“会”。教师:“那么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想过, 当你们对球施加力的时候, 为什么脚会感觉疼呢?事实上, 这就是反作用力了”。在学生初步了解反作用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延伸。教师:“同学们, 请思考一下反作用力与作用力的关系, 当我们踢球的时候, 脚对球施加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反作用力之间在方向和大小方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问题后,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脚和足球的示意图, 便于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学生回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然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工具进行验证。
教学内容生活化, 也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和对一些生活现象和事物的认知, 经过教师的引导, 将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借助生活事物和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中, 被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易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因而降低教学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是以生活视角为切入点的,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导入时, 就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案例1】在《摩擦力》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 如两个空的塑料瓶, 一个瓶盖上涂植物油, 另一个没有植物油。教师走进教室后, 拿出这两个瓶子, 叫一名同学上前, 分别用手拧开两个塑料瓶的瓶盖, 然后问学生的感受。学生回答:“有油的那个瓶盖不好拧开, 没有油的好拧开。”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小实验, 然后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瓶盖上涂有植物油的那个瓶子不好拧开?而没有油的瓶盖却好拧开?”随后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一段时间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下面, 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的新内容———《摩擦力》。”这种课堂导入方式, 能够生动形象地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并且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
【案例2】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浮力》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军舰行使在大海上的影片或者宣传片等视频。视频的时间不应过长, 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感兴趣的是视频内容, 这时, 很多学生还没有产生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同学们, 大家想一想, 军舰这么大, 还是钢铁做的, 为什么军舰能够漂浮在海上呢?军舰在海上行驶的过程中, 是不是有浮力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生活化, 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教学方法生活化, 例如情景问题生活化、探究任务生活化等等, 结合情景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方法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基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生活化的改造,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兴趣点, 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相应的生活化调整, 能有效促进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或者通过观察生活事物和现象来验证物理知识等等。
【案例3】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让每个学生回家观察自家电视、冰箱或者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铭牌, 观察铭牌上的功率数值, 然后计算家用电器连续工作24小时会消耗多少度电。这一题目的计算是较为简单的, 对学生来说, 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电器, 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 更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 但是这道题目也有易错点, 很多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如观察电冰箱的耗电量为0.65kW·h/24h, 然后在计算电冰箱连续工作24小时的耗电量时, 运用0.65kW·h/24h来计算, 但是实际上电冰箱的耗电量并不是这一数字。因为电冰箱是间歇性工作的, 而不是连续工作的, 这就需要学生记录电冰箱的间歇性工作频率, 然后再计算。通过这种家庭作业,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案例4】教师布置作业:“太阳能热水器是非常环保的一种家用热水器, 它安全方便。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装100升水, 进水温度是25℃, 经过一天的太阳能吸收后, 水温可以上升到60℃,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呢?”这是一道简单的水的热量计算题, 该题目主要是将学生熟知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相关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题目内容。事实上, 在同样的计算热量公式中, 如果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如将100 升水从25℃加温到60℃, 水吸收多少热量?与该题目表达的本质内容相同, 但是对学生来说, 这种表达方式就显得枯燥,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反, 通过引入太阳能热水器这一概念, 学生更加乐于理解和接受, 事实上, 在这道题的基础上, 还可以进行延伸, 例如, “请大家再思考一下, 太阳能热水器相对于一般的电热水器有什么优点?”这也是作业设计生活化的一种形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 生活化教学也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情景教学手段等提高应用效果。在作业布置方面, 同样需要应用生活化教学, 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 不再仅仅要求学生进行物理习题方面的练习, 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以此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 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开展教学, 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方法也就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 便于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文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特点以及生活化教学的要素, 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12) :164-166.
[2]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5) :52-53.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培养学生终身探究乐趣做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理论:主要是杜威实用主义理论,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在杜威看来,事物的存在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够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够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此后,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批判传统教育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2)构建主义理论:现代构建主义先导皮亚杰指出,知识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并提出了“同化”“顺应”的双向构建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要通过教学,也要通过日常生活和劳动来实现。他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的实质,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在教师的帮助下所达到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差异。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经验多半来源于生活,而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物理的联系,多多创设生活物理教学情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1. 课堂导入融合生活情境
感观教学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如果课堂导入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很贴近,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世界移入到物理课堂。
如,在讲解“浮力知识中的沉与浮”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
(1)问题导入。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船的密度大于水,为什么会漂在水上?热气球是怎样在空中上浮下沉的?潜水艇是怎样在水中上浮下沉的?
(2)实验导入。可以演示如下实验或让学生动手实验:将一枚新鲜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让学生观察它的沉浮情况。再向杯中慢慢加入食盐并轻轻搅拌,观察鸡蛋怎样运动?然后再向杯中加些清水,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故事导入。可以给学生详细生动地讲述我国古人是怎样利用浮力起重来打捞船体的故事。
2. 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生活化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改变物理教学的枯燥氛围,从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能力,达到物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现象,能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列举出很多生活中的现象: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却向前运动;划船者向后划水,船体却向前运动。又如在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将自行车推到讲台上,让同学们探讨哪些部件利用了摩擦力的原理。
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资源不仅限于教材和教学工具,电脑、电视、多媒体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讲解“能量转换”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来代替语言表述,例如“神六”发射,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接受。
3. 家庭作业回归生活
学生不仅要学会物理知识,更要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拉近物理与科学、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实践类作业:在学习“蒸发”知识前,给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是回家洗衣服和晾衣服,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使得衣服由湿变干的物理因素。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蒸发”的知识,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式教学,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调查类作业:学生的寒暑假作业可以是统计小区各单元住户两个月的用电量,并分析用电量不同的原因。
(3)动手制作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亲自动手制作土电话、潜望镜等。
(4)阅读类作业:安排学生自行阅读“热岛效应”“核能”等知识。
三、结语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是从生活中来,理应再回到生活中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学生活化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最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会学生公式定理更重要。做到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恒波.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2014(03).
高中物理小实验要生活化 篇10
一、注意安全性
安全是物理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 无论开展那种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论, 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来自于思想意识上的重视, 来自于实验器材的稳定性, 来自于操作行为、操作程序的规范性, 每次学生实验前, 教师都要尽最大可能、尽量全面要求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作全面的安全指导. 物理实验中涉及安全问题主要是电学、压强等. 如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 注意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必须经过用电器才能接在电源两极, 必须让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 从“- ”接线柱流出, 如果接反, 电流表的指针就可能被打弯. 使用试电笔时, 如果被测电器电压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 千万不能接触电笔前端的金属杆. 测试水的表面张力时, 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水、杯子、眼药瓶、薄纸、剃须刀片、汤盘. 取玻璃器材要做到轻拿轻放, 取、用剃须刀片都要注意不要划破手指等. 实验过程中, 行为要规范, 需要将刀片放在一小张薄薄的餐巾纸上, 然后将上面有刀片的餐巾纸浮在杯子水面上, 这些操作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二、选择操作性
结合学生生活的物理小实验, 需要选择哪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是学生生活中找到器材的、具有操作性的小实验来做.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 处处可以找到物理实验器材, 物理中力学、机械能、功、电、磁场等部分的许多小实验, 学生都可以课外进行. 如让很小很轻的乒乓球沉到水底、又怎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这个小实验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浮力、重力、压力外, 好处是操作性强, 实验器材简单、好找. 乒乓球自身质量小, 比重绝对小于水, 外界力量的作用是不会沉到水中或者水下的. 但是通过流动的水流对乒乓球的压力, 能够将很轻的乒乓球固定在水底, 一旦阻止水的流动, 乒乓球就会浮在水面上. 选一个大小适中的漏斗, 不应太大也不宜太小, 要恰好能把兵乓球放进去. 漏斗下边放一个足够大的接水容器, 防止淌下的水过多而溢出容器. 再如验证磨檫生热的现象, 学生就更容易利用生活素材来完成, 用两根橡皮筋, 然后双手将橡皮筋快速拉伸, 几秒钟以后即刻将拉伸的橡皮筋, 紧贴在自己的额头上, 就会发现拉伸的橡皮筋有点热; 再让橡皮筋迅速缩短, 并立即让它与自己的额头接触, 与前边比较就会觉得有点凉.
三、具有探究性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通过生活实验探究物理知识,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是学生理解、运用、掌握物理知识有效的学习方式. 如通过生活小实验探究受迫振动和共振原理, 取三张长度不同的纸条, 标上A、B、C, 手持三条长度不一的纸条前后晃动, 使之作受迫振动. 探究手动的频率与纸条振动的频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通过调整手动的频率, 使纸条A、B、C的振幅依次达到最大. 当振幅最大时, 手动频率与纸条自由振动时的固有频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探究“产生共振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从这个简单的生活实验中, 不难发现, 物理生活小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 操作越有可能, 学生就会越想探索所验证的结果, 实验的教育价值就越大. 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小实验,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能够把学生引入奇妙的世界,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仔细地观察、认真的思考. 要求学生“用筷子提起一杯水”来探究“摩擦力”, 要求学生“用一张纸托起一杯水”来探究“大气压强”等.
四、讲究开放性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探究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 例如, 因地制宜开展的小型水电站运行调查, 首先调查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水电站建设位置及周围的地质结构、水电站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走访当地用电需求等, 确定能否建设小型水电站; 要求学生运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电功率等原理估算发电量, 确定小型水电站建设规模.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 认识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 增强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重要性. 大多数的学生有兴趣的物理问题存在在家庭、学校、社会中, 家用新型电器、家用炊具、公共设施中的新装置、新型通信工具等有大量的物理现象与原理,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 提高物理实验的开放性, 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五、包含趣味性
通过猜谜语、说成语学习物理, 如, 学习“平面镜成像”, 请学生猜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里外不是人”. 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这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物理学家———伽利略”时, 让学生猜谜语“存款不计息”, 打一物理学家名字. 学习比热、重力时, 要求学生用物理名词填成语, 今非昔 ( ) 、 ( ) 火朝天, 不知轻 ( ) 、 ( ) 大无穷等,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对物理事实有了具体、明确的认识, 能够为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打下一定的基础, 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学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发、运用丰富课程资源,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荣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才智, 2016 (3) .
生活化物理教学活动初探 篇11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物理探究活动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概念定义:本文中的生活化物理教学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观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应用物理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知识引入生活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物理知识引入生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初中学生的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趣广,往往仅限于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学生要深刻理解书本中的规律和原理,只是靠做题是不行的。如果引入生活常识,让他们动手就会有趣的多。比如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用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入生活后,学生广开思路。有的学生是把家里的鸡蛋拿来测量,鸡蛋的体积。有的测量茄子,萝卜等物体的体积。课外活动总结的时候非常活跃。学生们兴致非常高。
(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安装简单一个照明电路、或者制作个望远镜,测量体积,制作个小滑轮等,让他们感到物理知识很有用,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能产生成就感,满足感以及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主设计一个物理过程,研究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细节,并且观察记录其现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使学生勤于思考,从思考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生活化物理教学不是先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再让学生加以证明,而是让学生通过在各自不同生活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总计根据物理知识,观察生活,调查研究,设计实验,收集资料等,自己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和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強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及同学关系。在生活化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当引导,组织研究;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结合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物理教学,是学生自己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是个主动求知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生活化物理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六) 树立自信心。物理生活教学,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是脱离实际的,这样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制作,解决生活问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更加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生活化物理教学教学中应注意事项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物理生活化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协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初中段物理学科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得出结论,并对实验进行合理评估等一系列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二)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自己创设物理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物理知识本就是从我们生活中来,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好奇感,便是他想要学习和探究某个问题的第一动力,例如在《体积》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体积的测量,不规范体的体积测量。比如鸡蛋,让学生自己回家去找并把实验记录在表格中。通过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一般一个鸡蛋的体积大小范围值。现在的学生一般是很少关心这些生活小事的,通过鸡蛋体积的测量,学生也会关心生活,增加了兴趣,同时也拓宽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情况。并且把理论化的问题和生活结合起来。如果单纯让学生连接一个电路,就显得过于抽象。如果把电路学生家庭生活中可调节亮度灯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有兴趣的多,从而总计动手去设计制作,学生自己要求动手,在过程中将知识生活化,真正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及时评价总结物理生活化活动结束后,尽快让学生进行展示,以实现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方法和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对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比较、推理、概括和总结。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肯定。例如湿度对蒸发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兴趣和特长,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发挥才能和潜能的条件。
(四)结合本地实际。教师根据本地情况,尽力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比如图书资料,实验器材等;组织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举办各种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活动。
(五)全面发展原则。一个班的学生的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教师研究个性,发展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组织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全面发展。根据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安排其指导小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篇12
物理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 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率地进行物理学习, 适时地将物理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在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物理是以对自然界的观察与研究而产生的一门科学, 它是与生活现象紧密相连的。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将物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连, 不仅可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深化了学生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例如在惯性这一课中, 惯性的定义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可是究竟什么是惯性, 惯性的现象是什么?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 这时, 在课堂上就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 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纸飞机在离开手之后还可以继续飞行呢?并没有给与它外力啊, 其实这是因为纸飞机与手一起运动, 手停止运动后纸飞机离开手, 由于惯性, 纸飞机依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纸飞机可以继续飞行。在课堂上介绍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例子以及生活现象, 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应用生活的有效性以及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 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物理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源于生活的普遍性, 促使学生乐于在物理知识的殿堂中寻求学习的快乐,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理论依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要老师善于利用。”所以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联想生活现象,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惑。努力使课堂教学成功达到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高度。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生活即教育。教师应该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反对死读书, 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可以在物理课堂中解放天性, 发散思维, 既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科学素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介绍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初中物理生活化恰恰符合了这项规律。在物理的新课程标准中, 要求物理教学应该以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为目标, 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做到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深化课堂内容的理解,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初中的物理生活化教学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呢?立足中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从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实验教学, 拓展广度, 物理活动五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 立足学生阶段实际, 更新教学设计整体思维
基于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 刚刚接触物理还有着一定的新鲜感。所以教师在准备生活化教学设计之前, 不应该设立太高的起点, 使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就感到困难, 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 教师可以在大纲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适当舍弃那些对于学生而言, 偏、难、杂以及对于整个教学实践价值很小的内容,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生活化的总结应用和物理实验的探索上,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以及重要性, 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喜爱程度, 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在授课过程中, 有些物理规律、定义以及公式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 或者是根据实验总结的, 在讲授这些抽象内容时,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逐步探索, 揭示知识的来源以及将知识应用到常见的现象中, 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例如, 学习功率时,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收集家里电器的标签, 例如索尼电视:220V 50HZ 46W;电热水器:220V 50HZ 880W等等。了解不同电器功率的不同, 在观察比较这些电器的过程中, 思考造成功率不同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之前陈旧的“授人以鱼”式教学, 而是利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观察思考的能力, 初步了解讲授内容, 加深了学生理解。所以立足中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更新以前所做的教学设计的整体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在吸引学生兴趣, 深化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 达到逻辑能力的完善。
(二)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课开端的优劣关系到整节课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作为新课导入, 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以吸引学生兴趣为目的, 贴近学生生活, 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关注课堂中知识的讲解, 达到高效率的学习。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用“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科普类节目中涉及该课内容的片段, 或者是引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却没有思考过的物理现象, 作为本节课的开端。通过这些手段作为课堂新内容的敲门砖, 使学生可以在开始就能集中注意力, 有动力, 有兴趣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深化理解课堂的知识要点, 做到有目的地学习。
(三)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展开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
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物理现象, 大多数时候, 学生并没有主动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所以让物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展开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内容, 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例如,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在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热水后, 再将瓶塞盖上时瓶塞会跳起。教师可以将它作为“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知识点的实例, 鼓励学生思考并且实验如何才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在讨论之后, 教师可以进行解释。这是因为在倒水的过程中, 外界的冷空气进入保温瓶内, 当瓶塞盖上后, 冷空气被封在瓶子内并且与热水发生了热传递, 冷空气的温度升高, 气体受热对外做功, 继而把塞子抛出瓶口。如果想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可以先轻轻塞上瓶塞, 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 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 把冷空气从保温瓶中赶出去, 然后按紧瓶塞后就可以了。将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之中, 会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乐趣, 促使学生愿意接受并且喜爱物理学习。
(四) 结合媒体教学手段, 拓展实验探究的生活化广度
教学形式的单一必定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枯燥, 所以在课堂之中融入多种元素, 让物理课堂可以变得丰富多彩, 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兴趣, 乐于探究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媒体教学手段, 拓展实验探究的生活化广度, 使物理课堂变得多样化, 增强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能力, 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PPT中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 增进知识和学生间的距离。例如, 在讲光速的时候, 教师可以展示雷雨天的图片, 解释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验证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利用图片直观地介绍了这一现象,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危险的实验, 因为学校设施可能并不是那么齐全, 或者所要做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个时候, 就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个相同的实验为学生播放, 既节约资源又避免危险的发生, 同时也因为视频的吸引, 使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度提升。
(五) 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 巩固事半功倍效果
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让物理课堂走进生活, 适时适当地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用性, 巩固课堂内容,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组织学生举办相关物理知识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认真观察思考, 并且利用自己身边的便利条件进行物理探究。像在讲授大气压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提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好一个杯子, 一瓶水和一张硬纸, 在物理课堂上让小组间进行实验, 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记录现象, 并思考原因。使小组间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行辩论比较, 得出现象以及结论:水并不流出, 纸片也不下落, 这是因为大气压的存在。接下来由教师介绍大气压的存在以及生活中因为大气压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这样的讲授使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具有更深的理解, 使知识变得立体化, 学生的记忆力加深。
结语
初中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有助于学生立体地, 全面地, 有效地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课堂中讲授的内容, 发散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上, 教师在扮演着“授人以渔”的角色, 所以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今后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 以及对于物理学习的喜爱程度, 使学生可以在物理课堂上真正地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生活化】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06-23
物理知识生活化举隅06-04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06-19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10-27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策略07-01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09-14
物理生活情境07-01
生活处处是物理05-24
从生活走向物理06-25
物理教育与实际生活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