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

2024-07-18

医用物理(精选9篇)

医用物理 篇1

引言

医用物理实验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标包含三方面:一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 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理论课中的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二是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进行其他科学实验和熟悉近代医用仪器打下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如何提高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更好的发挥医用物理实验的基础性重要作用, 是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与调整实验内容

1.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中大多数实验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实验技能, 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医用物理实验内容中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 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综合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已使用过的主要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测量某个新的物理量或研究新的物理规律, 与基础性实验相比实验难度有所增加, 要求有所提高。创新设计性实验是指只给出参考性题目和必要的实验提示,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经教师审核通过后,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阶梯模式的教学, 更好的实现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递进式发展教学目标。

2.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

医用物理实验的教授对象是医学生, 其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医学特色,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医学和医疗技术手段上的应用。此外, 由于医用物理实验在医学院校属于边缘学科, 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因此应精选实验内容, 在保证物理实验学科系统的前提下, 删去部分与医学联系不大的验证性实验, 并根据临床医学、药学、影像、检验等专业的特点, 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 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

实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基本依据, 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实验教材的编写应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服务, 结合教学大纲和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 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实践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 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易学性和易教性等特点。教材的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应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此外, 实验教材应与理论课配合, 在完善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选做内容, 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意为启迪, “发”意为激发,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是对“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观的最好诠释。医学物理实验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 但由于受课时限制, 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实验内容, 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效率较低, 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集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信息于一体, 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实验理论教学的时间, 也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 改善了教学效果, 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 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量, 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方能使医用物理实验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可以知道哪些问题明白, 哪些不明白, 听课时就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 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医用物理实验的大部分课堂时间要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讲解的时间有限, 学生提前预习实验,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大概的实验内容等,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并写好预习报告, 教师通过实验课上当堂检查预习报告、对预习效果进行提问等方式, 督促学生重视预习环节、做好预习工作。

总之, 通过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等措施, 优化调整实验内容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从而更好的实现医用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伯乾.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与开放实验[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年第4期:13-15页

[2]王亚平, 洪洋.医用物理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

医用物理 篇2

新医改背景下医用物理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突出课程特色、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评价方式、强化“三基”教学五方面入手,分析了新医改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的影响,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为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 者:周继芳 王光昶 陈涛 张建炜 刘玉红 张婷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物理教研室刊 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新医改 医用物理学 教学

基于微课的医用物理课程设计 篇3

摘 要:微课以其短时、针对性强等特点成为了新兴教育手段。本文借助微课理念,针对医用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点多、章节独立、知识应用性强等特点,以波的干涉规律为例进行微课设计,以期能给该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医用物理;课程设计

微课(microlecture)是结合学科特点经过设计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作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的热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医用物理课程特点,举例进行微课设计,以期对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医用物理课程的作用

医用物理课程是针对医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公共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设置目的是强化物理思想、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学习创新思维,了解现代医学与现代物理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为今后的医学实践和科研提供知识和方法。

二、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

1.涵盖的知识点多。医用物理课程的章节中有普通物理的力学基本定律、振动、波动、热力学基础等内容,另根据医学特点增设了物体的弹性、流体的运动、X射线、激光、核磁共振等内容。因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学习中会感到概念、规律太多不好记忆,知识重点难以把握。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不断重复提问、例题讲解等方式来强调核心内容。

2.章节内容独立。由于知识点多,课程章节较独立,前一章节的学习与后续章节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之前学习中的疑问不影响下个新知识点的学习。例如流体作为第一章,接着是液体表面现象,各章之间没有知识的贯穿。

3.与医学应用相结合。章节内容在介绍物理现象之后引入基本概念和规律,随后对以上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对医学仪器、诊断方法、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并能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医学应用。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与物理相关的医疗技术。

三、医用物理课程的微课设计

物理的学习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文字表述即定义,概念的数学表达式即定义式,基于概念的物理规律的表达式即公式。学习中,很多学生习惯不加理解地记忆概念和公式,那么必然忽略概念间的关系和公式的适用性,使物理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且效率不高。结合以上内容,以医用物理学中波的干涉规律这个内容为例展开微课设计。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微型视频资源的学习能充分挖掘文字和图片包含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地表现出来,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详见表1。

根据以上设计,通过水波干涉的图片和视频引出波干涉概念,时间大约2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总结干涉条件,时间约2分钟。根据振动合成的有关相位差与振动加强和减弱的知识,通过类比、总结、推导得到波程差与干涉加强和干涉相消的关系即干涉规律,时间约6分钟,教学流程如图1。

浅谈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篇4

1 医用物理学教学的现状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长期以来, 医学物理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般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 医学知识掌握较少, 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时安排不足。医学专业的物理学学时少, 在全国各高校非物理专业是个普遍现象, 医学院校更是如此。正如赵凯华先生所说“每当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时, 非物理专业就要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三是由于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全国各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实验仪器老化、实验内容陈旧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实验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相当数量的学生认识不到物理学的重要性;而且受中学物理学习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得好不好完全由做习题来检验, 导致学习非常吃力。基于以上种种问题, 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医学院校必须加快物理学教学的改革步伐。

2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改革教学目标

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入手。医学物理学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遵循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 又要考虑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这就对医用物理学教师提出了不断学习, 不断充电, 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医学物理学的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相关技能, 然后将其融合到广泛的医学实践中,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这就是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改革的定位。

2.2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 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 让学生了解、明白, 会定性分析即可。而对医学相关的内容要细讲,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例如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单分子探测与纳米技术的应用、计算神经生物学等,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充分表现物理学的魅力是医学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同时可开展相关知识的课堂讨论和医学物理专题讲座, 如血液循环力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知识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认识CT、核磁共振 (MRI) 、心电图机、脑电图仪等现代医疗器械, 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新的物理技术,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迫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2.3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物理学教学, 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 在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结合医学实例给学生讲解, 例如:在讲人体力学时, 着重讲解人在搬重物时, 为什么第五腰椎易损伤, 而形成椎间盘突出。此外,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我们也进行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及能力的特点, 在教学前先将讨论题目告知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题目进行资料查阅, 收集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并写出简要的阅读笔记,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对没能讲到的同学, 在课堂结束前请他们上交所写的笔记,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批阅, 在下次课上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还能增强课堂的活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发现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4 改革教学手段

今天大多数的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而根据现有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这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因而需要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让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扩充了认知空间, 缩短了认知过程, 优化了课堂结构, 变单一的教师教授为教师和多媒体共同对学生施加作用。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 除教师讲解外, 多媒体还向学生提供文字、数据、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刺激, 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比如, 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及血压的变化、空吸作用, 全反射、色散、触电的形式、过程, 既可以以声、画演示, 又可以以颜色、数据、箭头、文字提示, 大大缩短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2.5 改革实验教学

开设演示实验组实验。医学物理学教学多以大班上课为主, 演示实验很难开展, 但演示实验对教学又很重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 我们采用了开设演示实验组的方法, 即在一个实验室里摆放一些演示实验, 如:转动惯量测试仪、振动合成仪、驻波演示、静电除尘、光的干涉与衍射演示等, 安排学生在一个实验的单元时间内通过老师的简要介绍, 自己阅读说明书, 自己演示、体会。通过实践, 学生反应很好,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医学物理学除安排一次演示实验组实验外, 我们还应该保留一些基础实验, 如:长度测量、多用电表及示波器的使用、粘度系数的测定等。开设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实验, 如:旋光仪测浓度、显微摄影、霍尔效应等。开发一些新的实验, 如:多功能传感器实验等。对于仪器、设备过于昂贵的实验, 如:X线、CT、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 可安排在附属医院以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

2.6 改革考试要求及内容

改变现行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形成多方面的课程评价系统。一是形式多样的平时考核与统一规范的期末统考相结合。平时考核教师可以各显神通, 如平时作业、读书报告、科学小论文、小课题研究等均可作为考核方式;而学期末的统考, 采取统一考试, 统一阅卷, 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二是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的考试方法, 即学生在考试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本。这一方法既减轻了学生背概念、背公式的负担, 又培养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查阅资料整理笔记的能力。三是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对于实验课教学, 除了平时的实验预习和实验操作考评外, 还形成了理论考试与拓展实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四是对于部分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流考核, 即可以申请期末考试免考, 代之撰写科学论文并答辩。这一系列做法的目的, 注重了物理思想的培养及其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训练, 更好地发挥了物理学在医学院校中有别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7 建立教学辅助平台

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校内互联网建立医用物理学的二级网站, 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素材、教法研究、学法指导、疑难解析、教学课件、问题讨论、物理题库、物理试卷、实验视频等;同时还设有:教师信箱、在线答疑、BBS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实验视频, 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可以上传作业和实验报告, 可以与教师在线交流, 及时答疑解惑, 也可以利用试题库下载课外习题。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院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一系列改革, 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医学人才为目的, 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 努力将医用物理学这门课上好, 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学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

[2]吴静, 张鹏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1) :33-35.

[3]余大昆.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 2004 (3) :73-74.

[4]周涯, 任社华, 黎小惠.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6) :502-503.

医用物理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篇5

一、问题思考

我国的医学教育, 普遍是低层次的社区医生培养模式, 都是只重临床, 不重基础, 连不少重点院校也是如此。这当然与制定培养方案的专家好多就是在这种低层次培养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实在太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医学教育首要解决的还是社区医疗问题。这必然导致医学院校不重视医用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的现象, 使得医用物理学的学时一减再减, 课程体系非常不合理。然而,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对于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一方面医疗器械发展势头强劲, 医院的设备总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新的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涌现, 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格局, 使得现代医疗更加依赖高技术。夸张点说, 现在医院许多科室是可以缺乏医生, 但是不能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此形势下, 医学教育应该考虑调整医用物理学的在教学中地位了, 医用物理学不光是作为一门基础课, 而且会以一门新学科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冷静分析现状, 这种改变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还得一步步地走。

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医学院校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 医用物理学如何定位?医用物理学这门课程的定位是和医学院校本身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是作为应用型院校还是研究型院校, 对医用物理学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基层医生奇缺的状况下, 使得医学教育都是走的急功近利的道路。在西方发达国家, 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 首先要经过理科的本科教育, 再进行医学教育, 要读到博士才行。因为他们认为, 和人的生命相关的事情是最严肃的。但是在我国, 四到五年的本科培养就可出来一个医生, 一个研究生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职位, 而这些学生对于反映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物理学, 只学了30多学时至100多学时不等, 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难怪曾有中国医生给外国人看病反被对方告上法庭。需求不同, 定位就会不同, 而这个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医学物理学的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到底好不好?很多医学院校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 开展学分制教学。主观愿望是好的, 但除了学校多收了点学费, 并不能有多大的好处。为了学分制, 大幅度削减课时, 这对于医学院校是不合校情的。因为象医学专业课程和医用物理学这样的课程, 过多地靠学生自学是很难达到要求的。比如老师的很多临床经验, 学生怎么自学得到嘛。比如我们学校, 以前药学专业医用物理学课程是80学时。学分制后, 先是课时猛减, 后来居然取消了, 连选修课都排不上, 这明显不合理, 拍脑袋政策要不得。

3) 医用物理学如何提高?由于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课程不受重视, 又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所以医用物理老师学习提高和科学研究都非常困难, 进修、交流的机会少, 没有经费, 没有科研实验条件, 课题申报也很困难, 使得医用物理学老师长期处于封闭塞的环境中, 得不到提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医用物理学知识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大量新的仪器设备使医院现代化的水平越来越高。老师的水平受限, 学生也提不高, 教学质量提高就无法保证。

4) 医用物理学如何体现医学应用?按照额蔚波课题组的思路, 认为现阶段各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课时普遍偏少, 为适应这种局面, 应削减授课内容, 把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上。对于其他教学内容, 一般学校放弃, 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开设提高级课程。这种处理方法也是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的办法, 是权益之计。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得从课程体系改革上做文章。既然在医院, 物理新技术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知识新技术不段涌现, 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适当增加相关内容才是合理的。

二、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 医用物理学课程体系应该如何改革呢?我们提出了三分课程的思路。即把医用物理学课程分为普通物理学 (公共基础课) 、医用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和医学物理实验 (专业选修课) 三门课程来进行。和理工科学生一样学普通物理学,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医学应用, 新技术新成果在专门的医用物理学课程中讲, 这里面就不再重复设置普物的内容。而且应该根据医学发展现状,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材。实验课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医学应用原理的验证等, 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三部分, 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三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 基础的在普物里讲;医学应用在医用物理中讲;适合在实验中开设的内容在理论课中完全去掉, 不重复开设。

在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启发式教学、主体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题讲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学生往往对讲座的认真程度高于课堂学习, 可能是讲座的内容更新更前沿吧。把一些重要的新的应用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的现代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医学上的新应用, 更多地了解物理和医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给学生提供—个理论学习及日常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加强课后学习与交流、课后学习辅导、答疑;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学习与交流。从我个人的应用实践觉得, 网络课程只有个形式上和理论上好, 实际并不比课堂教学好多少, 其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多获取一些资源、信息。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好多没固定电脑, 又没多少时间上网, 好多资料下下来, 还需要安装浏览器、播放器, 好多学生觉得费事。所以一切设计都成了美好的愿望。倒是微博这个形式比较值得推荐。因为微博有点象论坛, 很方便交流, 又很及时, 还能智能关联。微博比网络课程可能更适合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医用物理 篇6

医用直线加速器楔形照射治疗的方法可从两个途径获得。一种途径是在加速器治疗头内 (或下方) 安装一定楔形角的楔形过滤器, 完成楔形照射, 这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另一种是连续控制加速器治疗头内独立光阑的运动状态, 使之在临床上获得满足楔形照射的条件。两种途径各有特点, 下面就将楔形照射的物理设计与大家作一探讨。

1 楔形过滤器的物理设计

本设计利用强衰减宽束X辐射在楔形过滤器材料中半值层厚度的概念和加速器治疗头的已知数据对固定楔形过滤器的厚度曲线进行近似设计计算, 然后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机械加工, 最后在试验过程中进行实际调整以达到临床指标要求。

如图一所示, W为楔形过滤器纵剖面轮廓示意, Q点位于等中心点且在水模表面以下10 cm深度。RQP表示NTD平面上通过等中心的直线。在无楔形过滤器时, 假定经过均整后RQP线上的剂量理想均匀, 当插入楔形过滤器W后, RQP等剂量线倾斜成R’QP’理想直线。其中倾角ω为楔形角, S为NTD平面上楔形辐射野的半宽度, 对应于楔形过滤器上表面的宽度为s, 楔形过滤器的上表面与X辐射束焦点O的距离为, 焦点对半宽度S (或s) 的张角为θ。

设x’表示在楔形过滤器纵剖面上以r为原点的横坐标, 则hx'就是横坐标x’点的过滤器厚度。因此, 只要根据已知的物理参数和几何条件计算出x’和 的关系, 就能近似设计出楔形过滤器纵剖面轮廓的形状。根据图一所示的几何关系, 省略计算的中间过程, 并且令:undefined, 就得到如下的计算结果:

式中undefined。这里undefined为X辐射在水中的半值层厚度, undefined为X辐射在楔形过滤器材料中的半值层厚度, 2S为楔形辐射野宽度。式 (2) Fw即为楔形因子。

根据以上关系可计算出强衰减宽束X辐射在不同能档、不同楔形角的情况下下, 楔形过滤器的结构尺寸关系:hx'~ x’及Fw。例如, 设:L=100 cm, l=50 cm, s= (l/L) S=0.5 S。当X线能级为6MV时, 用铅或铁作为楔形过滤器材料, 要求楔形角ω=55°, 楔形野宽度2S=20 cm, 设计这两种材质的楔形过滤器。已知对于undefinedcm, undefinedcm, undefinedcm。令undefined;代入式 (1) ~ (6) 求得表1的结果。由式 (2) 先求得楔形因子Fw=0.321。表1中略去中间参数θx, kx, hθx的计算值。图2给出楔形过滤器的断面结构尺寸。

2 动态合成楔形照射的物理设计

动态合成楔形照射不需要有形的楔形过滤器, 它是在加速器出束时利用独立光阑适当的运动来满足楔形照射条件的。改变独立光阑的运动状态, 即可获得一定的楔形角ω, 就是说楔形角ω是可以连续设置的。

动态合成楔形照射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其一, 令独立光阑以匀角速率运动, 而X辐射的剂量率D以一定规律改变这种方法称为变剂量率D方案。第二种方法是令X辐射的剂量率恒定, 而独立光阑的运动速率θ以一定规律改变, 称为变运动速率θ方案。两种方案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变D方案与变θ方案比较有两个缺点:改变剂量率D就要改变脉冲重复率, 势必同时改变磁控管的工作状态, 尤其是要改变磁控管的灯丝供电, 这种方案不可取;其次, 在相同总剂量下, 改变D方案要比改变θ方案所需的照射时间长。前者平均照射一次时间为3~4 min, 而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后者只需要1.5 min。因此一般使用变θ法。

见图3, 设独立光阑移动时, 其边界投影从OR→OP以不同的角速率undefined移动, 其最大移动角为2θ, 对应在NTD平面上投影边移动距离为2S=RP。光阑移动过程中加速器X辐射剂量率D通过ARC保持恒定。线性楔形照射要求沿斜直线R’QP’的剂量相等。显然, 当光阑投影边与OP线重合后, 加速器仍需要出束一段时间t0, 以满足P’点的为剂量DP′。

根据以上分析, 令undefined, 省略中间变换推导过程, 得到:

根据以上关系式, 举一应用实例如下。假定一病例的治疗处方为:用6MV的X线辐照, 楔形角ω=45°, 等中心治疗剂量DQ=200cGy, 照射野2s=20 cm。已知加速器参数为:L=100 cm, D=300 c Gy/min.m=5 c Gy/s.m, △1/2=14 cm。将这些数据代入式 (7) ~ (11) , 计算的结果如表2。

楔形因子FW=0.466, 获得DP'的照射时间t0=21.03 (s) , 治疗总时间t总=85.84 (s) 。

3结束语

使用固定楔形过滤器和动态合成楔形照射都可以获得临床所需要的楔形治疗。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使用固定楔形过滤器是加速器临床楔形治疗的传统方法, 其系统原理简单、直观;但在治疗头内 (或下方) 必需设置安装架和相应的位置切换机构, 使得等中心平面上方的可用距离减小;而装拆楔形过滤器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采用动态合成楔形照射的方法, 相比而言系统原理稍微复杂, 但楔形角可连续设置, 等中心平面上的可用距离大, 操作方便, 是加速器临床楔形治疗的方向。

以上给出了两种方法物理参数的求解过程和关系式, 并根据加速器楔形照射临床情况分别举例进行了计算, 供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赖启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头的物理设计, 1999.1

[2]顾广本主编.医用加速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在医用物理教学中浅尝案例教学法 篇7

一、案例教学法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

医用物理教学是一门常规的基础课程, 教师习惯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学习, 缺少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的提出, 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师给出的案例的引导下, 进入学习的思路,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医用物理课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 这种印象早在中学阶段就已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所以, 学生在学习物理课时常显自信心不足, 通过案例教学, 使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物理案例,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体会了成功, 同时也学会了自信。

二、医用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1. 做好备课。

备好课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要做好课前的准备, 当然也包括备课。由于物理学的案例教学是在教师设计好的一个环境中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可知的问题做好准备, 对这些问题就要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尽管案例的解决方法不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但是教师一定要预先对提出的问题有所把握。在备课时, 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得, 主要靠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教学相关资料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收集。如, 在教学表面张力一节时, 设计一个案例, 让学生参与到体现表面张力的案例中, 如吹肥皂泡, 毛细现象, 大小泡连通实验等。教学案例在付诸实施前, 教师一定要做好精心的设计。

2. 组织好课堂、分层教学。

案例教学比较适合采用分层教学法。课堂教学开始前, 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组织好学生, 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 (分层教学) , 并且按照学生的水平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案例, 让他们都能独立完成。如在教学电场一节时, 针对大专生用微积分理论讲解, 对中专生只能用高中阶段的方法进行讲授了。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相互学习, 可以查阅资料, 看教材, 也可以征询教师的意见, 不懂就问。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这个过程是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 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掌握, 组织好学生有序进行。

3. 中肯的分析、总结和评价。

学生的案例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地汇总学生完成的情况, 客观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对于那些完成得好的同学和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对于那些完成得不好的同学也要给出中肯的改正意见, 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多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教学管理。

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思维活跃的状态, 与以往学生们早已习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同, 课堂教学在分散中进行。因此, 教师既要让案例教学有序进行, 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在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情况下, 要维护好课堂的秩序, 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 也要充分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个性。

2. 实施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每一份案例的完成, 学生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珍视, 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 给学生适当的精神奖励和分数, 教师的几句中肯的表扬都是学生偌大的动力。同时让教学与考核相结合, 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中, 让医学与物理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与讨论中来。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学生对此案例印象深刻, 就算经过较长的时间也能记忆犹新, 对所学知识自然不容易遗忘。综上所述, 使用案例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扭转里快乐的学习, 积极思维, 并主动参与, 这既是学生的众望所归, 也是教师的期望所在。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各种教学经验, 同时辅之以选择进的教学手段, 必将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要:案例教学法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事件, 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 学到应有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不常用, 本人结合个人的亲身体会,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的意义、医用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实施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讲解, 论述了在医用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简单尝试, 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丽英, 毛志忠.浅析案例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6) .

[2]许成鹏.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物点与功能[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2, (6) .

[3]李伟哲《.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和应用[J].考试周刊, 2012, (20) .

[4]王光昶, 张建炜, 周继芳,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6 (1) :105-106.

[5]范蓓蕾.案例法与评议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5 (3) :120-122.

医用物理 篇8

1 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不合理

实验大多为基础验证性实验, 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工科物理实验的“简化版”, 即仅是将实验内容减少、实验难度降低罢了, 而如近代物理实验、医学物理实验等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则几乎没有。对这种与专业毫无关联的物理实验, 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因而其教学根本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1.2 课时数偏少

我校高职医用物理为32学时, 实验教学6学时, 最多只能安排3个实验。这严重制约了对高职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训。

1.3 经费投入不足

我校医用物理实验仪器不先进、实验技术与方法落后等问题, 导致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实践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方法有较大的差距。

1.4 实验室开放不够

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实验室大多只在课堂时间开放, 而课堂上能够完成的仅仅是基础实验, 对于设计性实验则无暇顾及[1],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削弱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负面作用。

1.5 学习效果评价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实验成绩在物理课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15%。对于学生医用物理实验成绩, 教师大多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给分, 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公正,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 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实践

2.1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从预备实验到正式实验的全过程

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 教师依据专业特点确定实验方向, 并提出实验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自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通过操作,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得到科学的结论, 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2.2 重新制订实验内容, 以应用型实验为主, 紧扣专业特点

建立“基础练习实验—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模块[2]。强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和体验性, 如“静电场的模拟 (验证性) 改为模拟人体心电图 (综合性) ”、“示波器的使用 (验证性) 改为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设计性) ”、“用分光计测光栅光谱及谱线波长 (验证性) 改为用分光计测光栅光谱及物质折射率 (综合性) ”等, 通过重设、整合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兴趣。

2.3 采用分层次、小组式的实验教学方法[3]

在实验教学中, 将学生按不同层次每4人分为一组, 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先教会每位小组长具体的实验仪器操作方法, 再由小组长完成对本组其他组员的讲解和示范, 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后抽查每组学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2.4 尝试开放式实验教学

受实验课时限制, 许多与医药相关的物理实验不能逐一开设。为此, 结合学校设备在实验室进行6~10学时的开放教学,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验项目, 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加深理解。

2.5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 更新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设备

在院长兼实验中心主任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依托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以奖代补项目的资金支持, 更新了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医用物理实验设备, 还开设了网络实验室[4], 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医学仪器。

2.6 建立合理的实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自主设计或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作为医用物理实验考核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实验室设备仪器来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审阅实验方案可行之后, 学生独立完成从预备实验到正式实验的全过程, 并进行数据处理, 写出实验报告。医用物理学实验成绩在物理课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30%~35%,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 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改革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方法, 打破单一式的评价标准, 以基础能力为本, 以应用能力为主, 以解决问题 (掌握实验技能) 为标准, 综合评价实验学习效果[5]。

综上所述, 对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新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材、仪器设备等诸多问题, 只有把实验教学改革长期坚持下去, 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及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 才能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6]。

摘要:医用物理学实验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随着物理学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和药学研究领域, 物理学与医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多。为适应新时代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目前高职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对高职医用物理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重新制订适合高职学生的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 改革实验方法, 配置相应的仪器, 编写配套的实验讲义, 制订新的实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初步建立与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吕道文, 魏杰, 张拥军.我院医学物理学实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6, 23 (1) :79-80.

[2]施建南, 王勤, 王贤书, 等.医药院校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3, 30 (1) :3961-3963.

[3]吕守林.以“分层次教学”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8) :112-114.

[4]李朝阳, 赵北燕, 王奎龙.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7, 24 (5) :384-385.

[5]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 木拉提·哈米提.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 2013 (25) :186.

医用物理 篇9

1 遵循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1.1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遵循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

课件设计必须研究教材,课件展示应该服务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科属性以及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要紧扣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大纲,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在多媒体课件中合理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科学的表现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在课件设计中,要根据医学类院校教育的培养需要和医学类学生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要遵循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突出难点、重点。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而对医学相关的内容则要详细地制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比如核磁共振、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知识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要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课件,在设计课件时,按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目前一节课的时间是50分钟,我们将一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0分钟,中间插入课堂练习。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启发后而产生求知欲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利用多媒体编制课件的过程中,应适当的留一些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机会,将知识的学习和创造运用到实际中去。

1.2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体现交互性与多样性原则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常常以它精美的界面,清晰的图片,逼真的动画、丰富的影像和真实的声效传达着以往口授、板书、挂图无法表达的更深更广的知识信息。它以强大而灵活的交互性、多样性将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手段。因此,多媒体课件要能够提供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功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学生输入的问题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制作课件的软件非常多,比如有演示文稿PowerPoint、Photoshop、Flash以及制作网页的Frontpage等等,但各有其不同的优点。我们要根据学校配置的硬件条件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以便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电磁振荡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与弹簧振子运动进行类比的方法来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振荡的概念,可现实中弹簧振子的振动和电磁振动都是动态的过程,如果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出弹簧振子振动和电磁振荡现象全过程的对比演示动画,就能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一概念。适当的动画效果可以突出重点,增强演示的趣味性。视频、动画要为主体服务,同时动画、视频的控制、播放一定要实时,以免影响整个课件效果。

1.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展示其美观性和实用性原则

在课件设计中,文字、图形、动画、边界、菜单、按钮等画面设计宜美观、实用。课件设计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就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的优势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件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当合理的展示其美观性,在课件使用过程中,画面优美、布局大方的课件不光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学生能受到美的教育。然而,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过于艳丽,画面设置的过于繁复,由于太注重制作技术、太过花哨而违反认知规律;有的教师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往往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甚至插入一些与表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件花哨的设计上,而无暇顾及所教授的具体内容,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感到迷茫,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将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只有充分的内容和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展示课件的美观性和使用性。

2 要规范多媒体课件设计程序

现代教学信息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是上述诸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这就要求课件的设计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设计程序,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

2.1 课件的教学设计

医用物理学课件的设计既要遵循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突出难点、重点,要根据医学类院校教育的培养需要和医学类学生的特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医用物理学课件的设计应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课件设计的蓝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在课件设计中,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而对医学相关的内容则要详细地制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比如核磁共振、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知识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

2.2 课件的结构设计

在课件的结构设计中,要合理安排目录主题的显示方式,建立信息问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问的交叉跳转关系。课件结构设计中要有留白,在授课内容的处理上要做到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并且在讲授重点、难点知识时要有师生互动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理解、想像和深度的分析,不只是顺着设计者的思路给予简单的应答。

2.3 课件的界面设计

1)面布局合理,主体突出。合理处理好高、宽、深度的空间关系,使布局结构新颖,文字精炼,文字、图片和视频尺寸根据内容的体现要适中。切换速度适中,字体、字号、色彩等有一定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页面的布局要平衡中求变化,错落有致,形成一定的层次感。

2)页面简捷,重点突出。每幅页面内容都要有主次之分,各种媒体在突出主体的情况下,应相互协调,美观大方。摆放位置,按人们视觉习惯,如按钮通常置于页面底部,文字的出现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重点的文字,用线条或者中号表明,引起师生的注意。页面间的过渡要自然,速度适中。

2.4 课件的制作合成

多媒体课件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好在现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为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提供了前提。

2.5 课件的测试与评价

初步集成的课件,尚要多人次、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试用和测试.要排除一切可能因误操作而引起的不良界面或死循环.更要确保每一个按钮、每一句提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课件要安装方便,可以自由拷贝到硬盘上运行;课件启动要快,不能让师生焦急等待;课件要尽可能占据小的容量,一定要改变认为课件越大越好的错误观念;课件要易于操作,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有含义明确的按钮和图标,要支持鼠标操作,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可以方便地向前、向后和跳跃。成熟的课件必先经过试教,并在不同型号机器上考察其兼容性,直至“完善”。

并且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情况,对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从其技术上、内容上及其教学效果上进行全面评价.并为今后的开发积累经验和教训。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虽然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优越性,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课堂讲解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技术,并且医用物理学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多媒体课件无论多么新颖,功能多么强大,也只能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论用何种方式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突出重点,节奏鲜明,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如推导、分析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停顿,准确把握教学节奏,不能走马观花地播放画面,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学生的思维很难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这就失去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医用物理学的课程特点,教师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才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得讲授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在医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把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研究了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并指出,为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规范多媒体课件设计程序,并且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设计,医用物理学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用物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素材获取与制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中医辨证理论下一篇:网络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