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采购(通用9篇)
医用耗材采购 篇1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2010年1月18日颁布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2011年3月24日发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而2011版的《医院评审标准》及与之配套的《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在“第六章医院管理”中涉及到医学装备管理。这些规章制度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医疗器械采购的档案管理,如2011年4月18日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在其6.9.7条提出“加强医用高值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和低值耗材的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档案管理、销毁记录、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的管理[1,2]。”
有关医疗器械的档案,国内医院基本局限于价值达到一定额度的大型医疗设备,采取“一机一档”的形式,保存该设备从申请、论证、采购、验收、运行,直到报废的原始资料,对于小型器械及大量的医用耗材则缺乏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档案资料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对医疗器械特别是医用耗材的管理。
我院自2005年起,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尝试着建立医用耗材的采购档案,经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建立了一些操作规范和流程。
1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建档原则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不同于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可以采取“一机一档”,对每1台大型设备(即个体)建立1个档案,保存该设备的所有档案资料,而医用耗材采购档案则无法针对每1个个体单独建立档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原则:
1.1 以供应商为主线建档
依据医用耗材的供货特点,采取“一供应商一档”形式,为每1个供应商建立1个档案,凡该供应商供应的医疗器械,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医用耗材,均归在同一档案中。
1.2 供应商更名,建立关联
不同于医疗设备供应商,许多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供应商,出于自身的一些考虑,经常会更名或建立新公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将这些新、老供应商建立关联,将其档案保存在一起,便于产品供货资料的连贯性。
1.3 以地区分类方式编排
设备档案一般是以设备的类型或者设备使用科室进行编排,而医用耗材采购档案是以供应商为主线建档,一个供应商可能供应多种器械和耗材,即可能同时给多个科室供货,其编排方式就不能套用设备档案,因此,考虑以供应商的注册地为依据,以地区分类方式进行编排。
1.4 档案材料的动态、实时监控
设备采购属于单次性采购,其档案中的采购资料属于一次性档案资料,而医用耗材的采购却是连续性的多次采购,由于有关医疗器械的大部分资质证照都有有效期,随时都有证照过期的可能性,因此,采购档案中的这部分资料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应运用具有飘红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达到资质证照效期的实时监控[3,4,5]。
2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内容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归档内容,应包含申购、审批、采购、验收等整个采购链上的各种档案资料,按照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 采购前档案资料
2.1.1 临床申购审批表单
申购审批表单内容包括:医用耗材名称、规格型号,医用耗材生产厂商、商标名,收费标准、物价编码、医保编码,拟购医用耗材的用途,申请科室及负责人签名,各级审批情况等[6]。
2.1.2 临床试用表单
临床试用表单内容包括:试用医用耗材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商标名,试用情况及与现有同类产品的比较、试用科室及负责人签名[7]。
2.2 采购中档案资料
2.2.1 招标采购资料。
(1)供应商资质。供应商资质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登记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制造厂家授权代理销售证明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等[8]。
(2)产品资质。产品资质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书、FDA证书、CE证书等[8]。
(3)采购记录表单。采购记录表单包括:谈判确认表、采购询价单、承诺书、供应商及供货产品比较情况、谈判过程记录、谈判结果、谈判人员签名等。
2.2.2 购销合同
购销合同内容包括:医用耗材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单价、数量、金额、质量标准、供货及验收要求、付款方式、技术培训等。
2.3 采购后档案资料
2.3.1 入库验收表单
医用耗材到货后,必须履行严格的验收手续,除查验供货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外包装等内容外,还应查验随产品的资格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商检报告(进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需原件),国产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型式审查计量器具CPA标志,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CCC标志,以及使用说明书、标签、中文标识、条形码等。上述查验内容须填入验收表单内,同时验收人应签名。
遇到供货产品质量或包装出现问题,或供货数量不对、供货不及时等,除将货物退回供应商或通知供应商整改外,还应填不合格表单。
2.3.2 使用反馈表单
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如发现不合格或发生不良事件,应由使用科室填写使用反馈表单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采购部门,联系供货商作相应处理。
2.3.3 实物档案
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将所采购的医用耗材留一份实物存档,以防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同时,也便于在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做到有证可查,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
3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形成
供应商第一次建档时,应将上述各项资料收集齐全,特别是各项资质文件,在与供应商长期的合作中,随着医用耗材种类的增加或变更,不断补充档案材料,同时,应注意各项资质文件的更新,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电子化管理,以保证档案的有效性。
4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分类编码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可采用二级编码方式,其中,一级类码以各省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编排。以我院为例,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我院的医用耗材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因此一级类码编排顺序如下:
江苏省—01;上海市—02;浙江省—03;北京市—04……
二级类码为各行政区内供应商的流水编号。
5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开发利用
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开发利用,只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档案才具实际意义[9,10,11]。医用耗材采购档案建立后,可进行以下开发利用:
(1)为采购项目审批提供决策依据。新品种医用耗材进入医院,首先审核各项资质证照,在合法性得到确认后,由临床先进行试用,在采购项目递交领导审批时,同时提供上述材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为招标采购提供谈判依据。医用耗材首次进入医院使用时,院方需要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可以先查阅医院在用同类产品采购档案,在确定供货价格、供货方式及其他服务等方面为院方争取到更多的优惠。
(3)为长期供方年检提供依据。采购档案里不仅保存了供应商的各项资质证照,还保存了该供货商在本期内供货行为中出现的不合格记录表单,这些表单为供方的年检提供了客观依据。
(4)为供货的稳定性提供保障。随着供货时间的延长,极少数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大利益,可能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所供物品与首次供货时有明显差距,此时,实物档案可为我们与供货商交涉提供最好的参照标准和有力证据。
6 总结
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建立,对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具有深远意义。各项资质证照有效期的实时监控,保证了采购产品的合法性;完整的医用耗材采购档案资料,保证了采购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实物档案的建立,可以防止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总之,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的建立,为提升医院基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评价要素与方法说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8-384.
[2]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7-198.
[3]吴敏,汤黎明,秦弦,等.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耗材档案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4):43-45.
[4]奚肖玲.医疗器械证件档案的动态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2):57-59.
[5]黄燕,种银保,胡晓霞,等.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18-119.
[6]杨立,马福红,魏继航.医用耗材的采购审批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70-71.
[7]孙志荣,史鑫.浅论医用新耗材的使用与引进[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74-76.
[8]蒋红兵,马俊,郭秀兰.医用耗材采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1-3.
[9]王晓萍.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医院,2009,9(9):127-128.
[10]俞虹英.浅谈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5):113-114.
[11]鹿泉忠,罗旭华,李凤莲.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库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J].现代医院,2011,(3):141-143.
医用耗材采购 篇2
1.2.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采购员应严格按照“计划、询价、报告、采购”的程序,进行设备/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各科室提出的设备/医用耗材采购计划,经院长批准后由设备/医用耗材采购员执行。询价:采购员向三家以上的经销商询价,对设备/医用耗材的性价比进行充分考察,保留询价记录备查。报告:采购员将询价情况逐级上报,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采购:采购计划、询价结果经院长批准后,采购员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数量、品名、规格型号、价格和质量进行采购);
3.对于需签订合同的货物、供货协议,由医学装备委员会抽调人员谈判,并按医院关于签订合同的规定程序办理;
4.采购员接到经批准的采购计划,一周内必须采购到位,以保证一线工作的正常需要;
5.采购的设备/医用耗材运到指定地点后,采购员应将货物和送货清单一并交库管员(或指定的收货人员)当面验收入库;
6.采购员应随时掌握设备/医用耗材库存情况,充分利用库存,尽量减少材料(设备)积压;
7.设备/医用耗材采购员应严守工作纪律,对所采购的设备/医用耗材应严格细致地把关,杜绝不合格或假冒产品流入项目。否则,按造成损失金额的1%进行赔偿; 8.采购员应多收集设备/医用耗材的市场信息,熟悉设备/医用耗材的技术性能、标准和规定,充分了解设备/医用耗材的即时行情,为医院的采购工作作好充分准备,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9.采购员从经医学装备委员会评价考核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设备/医用耗材;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 篇3
1 医用耗材分类管理
1.1 医用耗材分类依据
对医用耗材进行分类,是耗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用耗材的自动化管理越来越普及,也有必要强化医用耗材的分类管理。国家多个相关管理部门颁布过与医用耗材分类有关的标准和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WS/T118-1999,《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专用仪器设备目录与代码(试用)》。(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这几个文件是目前各医院对医用耗材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方便了各部门的管理,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医院在执行时各取所需。
1.2 医用耗材常用分类方法
由于医用耗材的分类标准不同,也就产生了多种的分类方法。(1)以价格为标准,可分为高值耗材、低值耗材;(2)以是否为各种招标备选品种为标准,可分为中标耗材、非中标耗材;(3)以临床使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一次性耗材、可重复使用耗材等。这些分类方法归纳起来,其主要的特点:(1)经验型。多数中小型医院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即由医用耗材主管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分类,方便耗材的发放登记使用。(2)厂家标准型。此类分类由厂家按照自己内部的分类目录提供给医院,由医院主管人员完全按照厂家的目录进行分类。(3)注册证型。此类分类完全按照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所发放的注册证的名称进行分类。(4)科学标准型。此类方法即由医院主管人员参照国家药监局的分类目录,将所有产品的注册名称集中起来,加上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临床医生对耗材的通用叫法,以及厂家的生产品名,将所有产品重新进行二次分类编码[1]。
1.3 医用耗材分类规范
医用耗材的分类,既要考虑到国家行业的标准规定,还要照顾到医院临床一线的使用习惯;既要适应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又要方便采购、供应的实际工作;还要与各类医保的耗材目录相对应。综合以上原因,我院将医用耗材分为4级,一级依临床使用目的分为普通耗材、植入耗材、介入耗材、医疗器械、试剂及其他等6类。二级以专科分类,三级以耗材的理化及使用属性分类,四级则是耗材的名称,以注册证的名称为准。此种分类方法应用在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和医用耗材管理系统软件上。
在实际工作中,还经常会用到其他的分类标准,特别是高值、低值耗材分类。在建立分类标准体系时,应力求系统整体最优,即在满足系统总需求的前提下,灵活且综合运用多种规范,从而充分发挥医用耗材的信息共享作用[2]。
2 医用新耗材引进管理
2.1 引进的审批
医院引进新型耗材,就是希望以耗材为载体,使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满足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因此,对新耗材的引进要严格把关,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采购申请经审批,才能进入采购程序。
2.2 引进的标准
为了规范新耗材有序引进,保证临床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利益,医院新耗材进行界定的标准是:(1)医院现有的医用耗材采购目录中没有同类耗材。(2)使用新耗材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必须是经医务部同意准入的项目。(3)科室申请同类新耗材,必须比现用的耗材有明显优势,如具有功能特殊性、明显价格优势(国产耗材),可以降低病人单病种费用,或是能使不同层次的患者享受不同的医疗需求[3]。为了使引进的耗材在临床能得到更好的应用,还要考虑与医保支付有关的要求。
2.3 引进的程序
临床科室填报新耗材引进申请,必须写明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代理商或生产厂家、中标情况等基本内容。填写申请理由时,必须写明医院在用耗材是否有同类产品,新耗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可以解决临床的哪些问题。新耗材申请统一由物资采购管理办公室受理,定期召集由医务部、医学工程科、医保管理办公室、财经管理中心、采购管理中心、纪委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器材管理委员会常设办公室开会进行研究论证,视情请相关科室主任到场答辩。论证通过的申请,由常设办公室呈器材管理委员会领导审签后形成采购计划,下达给采购科组织采购。
3 医用耗材采购管理
3.1 医用耗材资质审核
对耗材资质的审核,直接关系到医用耗材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有效性。只有采购符合资质要求的产品,才能保证临床上的使用安全,保障患者的合法利益。医用耗材资质审核,包括2个部分:(1)医用耗材产品资质,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消毒卫生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等内容。医疗器械注册证应主要核查生产商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产品适用范围、注册号等内容。首次注册的受理证明不能作为注册依据。(2)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销售代理授权证明等内容,其中如是厂家销售,只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不需要经营企业许可证。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应重点核查其“经营范围”[4],避免超范围现象发生。
3.2 医用耗材招标采购
医用耗材因不同厂商、品牌、产品的技术差异较大,其安全性要求高、专业性要求强,因此,给采购文件的拟制以及招标的组织带来诸多问题,一家医院难于独力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中采购,具有采购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公平竞争、定价合理、品种数量多等特点,为医院的耗材采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医院采购人员只需从这些中标备选目录中确认所需的物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国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和品种也不断增加。军队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在组织所属医院进行医用耗材集中议价采购。
3.3 医用耗材采购监督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是规范耗材采购过程的重要工作,也是预防采购过程发生腐败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必须建立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包括纪委、财经、评审专家、采购管理及使用科室等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从机制的源头建立牢靠的防控线。耗材采购全程要贯彻公开、公正,强调共同参与,各类采购活动要形成文字记录,参与人员包括供应商在内都要签字,避免暗箱操作,避免出现采购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要充分发挥仓库的监督职能,杜绝非计划采购耗材、假冒伪劣耗材进入医院。
参考文献
[1]姚远,李彬.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质量控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0,(28):7-8.
[2]于春华,汤黎明.多级分类编码技术在医用耗材信息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0-71.
[3]孙志荣,史鑫.浅论医用新耗材的使用与引进[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74-76.
[4]蒋红兵,马俊,郭秀兰.医用耗材采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1-3.
[5]韩春雷,陈默蓉.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与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J].中国医学装备,2011,(7):11-16.
[6]方舸,曲振宇,潘家维,等.探讨医疗耗材的分类及编码[J].中国医疗设备,2010,(4):13-14,12.
医用耗材采购 篇4
在广安市药招领导小组的领导及县卫生局的直接指导下,我院2010年药品及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工作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品及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全省考核基本合格。
一、药品上网阳光采购工作
(一)2009年药品上网采购总结:
1、2010年8~11月我院参加上网采购。
2、保持每月有进步,即网上阳光采购100%,主动接受积分考核100%,网上阳光采购积分合格率70%。平均积分77分,列全县前10名内。
3、参加药品网上采购的医疗机构的情况分析:
(1)我院总收入元, 药品总收入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7.48%,较往年有明显下降。
(2)药品采购总金额元,其中招标药品元,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8.26%。共采购药品品规5599个,其中经过医疗机构再次竞价后的降价品规14546个,占27.7%。
(3)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了3938个挂网品规平均降价24.19%、和药品零售价格只能顺加15%的规定。按照省上挂网药品零售价较国家零售价平均下降35.34%计算,我院共让利元。
二、药品管理规范化
1、我院的药品管理去年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成为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单位。今年,顺利通过上级专家的考核验收,得到上级的好评。
医用耗材采购 篇5
1月15日, 卫生部等六部委发布《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 (试行) 》规定,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 (含国有控股企业) 等举办的有技术准入资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购高值医用耗材, 必须全部参加集中采购。禁止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卫生部将优先把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和肺癌等20种大病涉及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范围。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高值医用耗材, 实行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认定的其他方式进行采购。原则上两年举行一次, 开展产品增补工作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健康报)
医用耗材采购 篇6
1 强化采购职能, 发挥采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效的采购, 应了解国内、国际整个市场情况, 对医用耗材进行充分市场调研, 详细了解新材料性能和现有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只有不断学习医学知识, 努力改善知识结构, 成为产品专家, 比临床专家懂得更多、更细、更全面, 才可能主导采购过程, 才能避免被厂家和临床左右。一要善于借助网络和利用信息库做好医疗器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对市场上各种医疗器械厂家、价格、特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存入信息库中, 并随时保持动态更新, 便于随用随调, 随时把握医用耗材产品市场的最新动向, 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基础上为医院节约采购开支。二要与其他兄弟单位保持联系, 共享性价比高的材料信息。
2 健全采购制度, 完善计划和论证环节管理。
首先, 要建立完善、可行的采购管理制度, 并在日常工作中狠抓落实。在平时采购工作中, 对于大批量或高价值的医用耗材, 可采用执行卫生部或江苏省公布的集中采购候选材料目录, 前期卫生部、省卫生厅分别对部分医用高值耗材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即可遵照此价格执行;另外, 对于医院在用的、而不在部、省集中招标采购目录中的医用材料进行全线的梳理, 本院自行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在招标工作前, 应做好所需招标材料的计划、充分论证、调研工作。招标工作中应突出主题, 根据采购内容确定招标品种和类别及招标的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招标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每次招标活动参加单位不得少于三家。在招标过程中, 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及采购人员、使用科室专家等到场, 按各自职责在招标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贯彻实行“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思想, 把价廉、物美、质优作为定标依据。选定质优价廉的产品, 既为医院创造了最大的利益条件, 又相对减轻了病人负担, 还可以有效刹住医生高额回扣等不正之风。对于其他零星的医用耗材的采购, 应遵循四比原则, 即同一产品比质量, 同一质量比价格, 同一价格比服务, 同一服务比信誉。在采购过程中, 还应按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的要求来检查各供应厂家的三证是否齐全, 并将三证存档保管、以备留查。
3 重视材料质量, 加强供应商资质评估及材料使用质量评估。
随着医用耗材的不断推陈出新, 医疗器械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供应商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采购与供货是否及时、准确, 关系到其服务水平。实际操作中, 以供应商评审内容条款进行评估, 包括供应商资质的评审 (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 供货产品资质的评审 (医疗器械注册证或消毒剂的批件等) , 供应商供应能力的评审 (产品质量承诺、服务效率、其他培训服务等) 。最后, 还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供应商资质的核查复审, 确保在用材料的供应商资质文件仍在有效期内。根据上述评估因素, 由此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 选择较优供应商, 实现医院与供应商互利互惠。
医用耗材采购 篇7
一、医院开展对“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医院虽然作为事业法人单位有别于工、商业企业的市场行为, 但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 必须要做好“开源节流”。与研发新医疗手段、科技项目相比, 对内“节流”主要应该就是加强内部监督, 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 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的内部审计就是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扩大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促进医院内部管理, 达到提升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特点
1. 审计的时点、时效性。
任何一家医院计划采购的“医用耗材”项目均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维持正常运转或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益所必需的物资, 任何原因的采购延迟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同时,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医用耗材”价格波动频率快, 且同一时期、同一品种的耗材, 不同的供货厂商供给的价格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 在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时段内, 及时、有效地完成对“医用耗材”的外购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厂商资质的合法性、产品合格性的内部审计工作。
2. 复合型知识面的内部审计人员。
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的范围广、项目品种多, 并且各种医用耗材都有自己的特性, 这就决定了在对“医用耗材”审计时,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多的复合型知识面。
三、“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1. 审计方式。
“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常规的财务审计因为有纸质的或电子的记录可查阅, 所以通常可以进行事中、事后的及时审计或跟踪审计。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除了形成纸质或电子的记录可供审计调阅外, 有必要在事前就进行同步审计, 即在“医用耗材”采购事件发生前就介入, 了解科室的需求, 查阅相关采购部门的报批手续, 即主管领导的批示。同时要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初期的市场调研, 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一系列过程中, 任何一方面或任何步骤中存在可单独说明的情况时, 要及时形成意见报上级领导和采购部门提起注意, 并对最终的采购程序及结果进行跟踪性审计。这种事前参与的审计方式, 可有效地填补采购中的漏洞。
2. 审计方法。
(1) 采购流程的审计。医院针对不同采购对象, 前期制定了严密的采购程序, 遵循采购程序规定的, 一般不会产生不规范的行为。因此, 内部审计的重点, 就是全程参与院内招标采购, 查阅相关部门申请、报批、审核、备案等纸质的记录资料是否完整, 签字是否正确, 同时审核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按采购程序执行采购。
(2) 各种招标方式的审计。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议价等方式。对这些采购方式的审计, 因采购方式不同, 其方法各有特点。对于公开招标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与到会投标方是否达到规定最下限, 即参与公开招标的投标方不得少于3家;对竞争性谈判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查对投标商是否存在关联, 即是否存在串通投标的情况;对议价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仔细观察辨别投标商是否存在通过院内人员提前获知标的的情况。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内部审计的共同点在于, 均要查阅投标商的资质是否合法、生产产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代理产品的授权书是否在有效期、法人代表及具体投标人的身份是否合法等等。
(3) 医用耗材的使用审计。主要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材料管理部门的纸质或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领用情况, 从计算机系统管理部门提供的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的记费情况;将上述两者一手资料在计算机上通过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科室、分种类等等多个条件的分类汇总对比, 对科室的领用和使用量进行符合式审计, 从而发现问题。
四、“医用耗材”内部审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建立健全“医用耗材”采购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正常开展的条件和依据。没有相关院内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将无法合理、顺畅开展。
2.
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职能科室的理解、配合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医用耗材”的审计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 更加需要支持和理解。各科室的密切协调, 使用科室、感染办、信息中心、物价科和设备科及时沟通。不断总结经验, 持续改进。随着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要审计坚持原则, 摆正位置充分履行“过滤器”的职责, 同时注意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就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注重学习、加强培训, 努力提高业务技能。
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同行业的先进审计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 需要内审职员学习并掌握, 在工作中运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计算机在材料审计中的运用可加强对材料采购活动的监督。 (2) 当前内审职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过来的, 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之财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扩大, 很少有人受过系统的医院内部审计培训。因此, 医院应鼓励、支持内审职员参加医院内部审计的继续教育学习, 充实提高业务水平;内审职员也应主动留意在实践中努力积累的知识, 不断提升审计技能。
4. 强化物价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能 (3) 。
物价管理部门担负着维护卫生材料信息系统的职责, 进一步规范材料收费的准入制度, 并及时进行系统内容的更新工作。
卫生材料的收费在医疗服务价格中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检查治疗、医技诊疗、临床诊疗、手术治疗等项目各自有明细的收费目录;其中材料收费加成比例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医院物价管理机构要严格控制一次性材料的可收费范围, 对于不在收费许可范围之内的材料严格把关;对于未经审核过关, 未列入收费范围之内的一次性材料, 不得录入物价收费目录进行收费。对于不经入库和出库的材料, 不准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收费。同时, 审核材料管理部门 (如器械科) 的录入信息和供应商提供信息, 要保证材料入库与收费的一致性。
卫生材料收费目录由医院物价机构统一管理, 限制其他部门对材料收费目录的微机管理权限, 除物价人员外, 只能查看, 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任意添加和修改。
总之, “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时效性强, 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 完成内部审计职责, 为医院新形势下的制度化, 规范化建设, 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优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蓬.卫生耗材审计的方式和重点.中国内部审计, 2009 (7) :74
[2]王丽云.计算机在材料采购审计中的运用.同煤科技, 2004 (2) :25-26
医用耗材采购 篇8
1 循证管理
循证管理是指将建立在最佳证据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原理转化为组织行为。它通过最佳证据将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使管理决策者从基于个人经验转为基于最佳证据,以实现最佳实践效果。同时,也解决了管理科学与实践的障碍问题[3]。循证管理是一种案例证据收集与逻辑分析判断的管理方法或模式,它重视管理过程中基础数据和证据的收集,利用更合理、更深入的逻辑,充分援引事实,然后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医用耗材循证管理是在医用耗材的整个招标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整体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和资源,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管理体系[4]。
循证管理实施步骤可分为5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收集资料、案例获取证据 ;3评价分析证据 ;4利用证据研究结论指导实践 ;5产生结论并进行效果评价,同时形成新证据更新管理数据库。通过这一循环,在实施循证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证据,管理者既是循证管理的参与者,也是证据的产生者[5,6]。
2 循证管理在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应用循证管理,可以将循证证据和经验证据相结合,充分援引事实,做出正确的选择。
(1)资质证据。主要是指证明产品和企业合法性的证件,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授权代理证明等。
(2)质量证据。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的比较,需要一些能够证明质量差异的证据。
(3)供应商行为证据。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准确性等反映其行为的证据,也是医用耗材采购必须考虑的内容。
3 应用实例
以我院2013年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招标为例。参加此次投标的生产厂家有12家,招标采购分3个阶段进行 :1资质证据、供应商行为证据的收集和评审 ;2质量证据的收集和评审 ;3综合评审,即对投标人及所投真空采血管分别进行商务评审、技术评审和价格评审,最后综合比较质量、价格、服务与信誉等因素,最终评定中标人[7]。
3.1 资质证据、供应商行为证据的评价
此部分评价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70分,主观评价30分。客观分评价由12个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每家进行5 min产品介绍,同时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据,简称“三证”及企业销售规模、依法纳税记录、产品质量认证情况、产品质量可靠性、质量检验报告、国家级奖励、发明专利、产品省内覆盖情况或其他省市中标情况等证明,医院对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后直接计分。主观分评价由医院相关管理专家和检验学部专家对临床效果评价、临床安全性评价、产品临床适用性和方便性评价、品牌认同度、服务信誉度等进行打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得分前8位者进入第2阶段的质量证据收集和评审。
3.2 质量证据的收集与评审
3.2.1 制定评价标准
(1)评价目的 :通过客观地评价真空采血管的质量,为招标采购真空采血管综合评审阶段提供全面依据。
(2)评价指标 :各种颜色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分别为 :红头管为普通血清管,黄头管为惰性分离胶促凝管,紫头管为EDTA抗凝管,蓝头管为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灰头管为草酸钾 / 氯化钾管,黑头管为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绿头管为肝素抗凝管。根据WS/T 224-2002《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标准和临床的实际需求,确立评价指标与参数(表1)。
注:FIB:纤维蛋白原。
(3) 评价方案、评估程序和评价操作步骤 :制定了“真空采血管质量评价方案”“真空采血管质量评估程序”和“真空采血管的质量评价操作步骤”。分别对真空采血管的强度、真空度、内壁硅化、分离胶与促凝剂、抗凝剂等制定评价标准。
3.2.2 证据收集和评价
参加质量评价的8家生产厂家产品,每种颜色的采血管各送100支。由医院纪委监察室监督,采购供应中心将所有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除去标签,贴上编号(A~H分别代表8个不同品牌的采血管),交临床检验学部进行评价。临床检验学部按不同编号不同颜色随机抽取5支进行质量评价。为了使整个操作透明、公开、公平和公正,8个生产厂家代表现场观察了所有评价过程。
(1)强度 :将采血管内各注入3 m L生理盐水 ;从1.2 m高处,将采血管垂直,底部朝下,以自由落体方式落至水泥地面 , 观察采血管是否有裂痕或破损。结果评价分为 :1合格 :无损 ;2不合格 :有裂纹或破损。
(2)真空度 :在正常的温度、气压及静脉血液顺利从采血针流出的情况下 ;观察并体会进针的感觉(包括针头进入采血管和采血管胶皮过程的感觉);观察血流是否通畅,测定实际采血量与标定值之间的差值。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采血量偏差≤ ±5% ;2合格 :采血量偏差≤ ±20% ;3不合格 :采血量偏差> ±20%。
(3)硅化质量 :将2 m L的水放入试管然后倒出 ;观察试管内壁是否有分散的小水珠残留 ;3000 rpm/min离心3 min,测定残留水量。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管壁水珠量≤ 100 u L ;2合格 :管壁水珠量≤ 200 u L ;3不合格 :管壁水珠量> 200 u L。
(4)分离效果 :将带有分离胶的和无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各采集5管全血 ;室温放置20 min后,3000 rpm/min离心5 min ;观察血清和血细胞是否完全被分离胶分开 ;观察血清中是否有分离胶颗粒 ;检测对溶血影响较大的项目 :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血糖和烯醇化酶(NSE),比较上述指标与无分离胶的干燥管之间的差异。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血清完全分离,血清中无分离胶颗粒,有少量纤维蛋白,无溶血现象,各项化学指标与干燥管无统计学差异 ;2合格 :血清分离良好,血清中有少许分离胶颗粒,有少量纤维蛋白,无溶血现象,各项化学指标与干燥管无统计学差异 ;3不合格 :血清不能完全分离,血清中有较多分离胶颗粒,有大量纤维蛋白、有溶血现象、各项化学指标与干燥管有统计学差异。
(5)促凝效果 :使用含有促凝剂的和无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全血,并颠倒混匀5次 ;室温放置20 min后,3000 rpm/min离心5 min ;观察促凝剂管内血液凝固速度与无促凝剂管的差别;检测谷丙转氨酸(ALT)、甘油三酯(TG)、K+和甲胎蛋白(AFP)的结果与无促凝剂的干燥管之间的差异。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血清完全分离,无纤维蛋白存在,并且各项化学指标检测与干燥管无统计学差异 ;2合格 :血清完全较好,有少许纤维蛋白存在,并且各项化学指标检测与干燥管无统计学差异 ;3不合格 :血清不能完全分离,有较多纤维蛋白存在,并且各项化学指标检测与干燥管有统计学差异。
(6)抗凝效果 :抗凝管抽血后,均颠倒混匀5次。
血常规管(紫头管):观察血常规真空采血管EDTA-K2晶体颗粒是否非常细小均匀地分布在试管内壁 ;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和红细胞抗凝效果 ;检测标本的血常规值。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均匀,肉眼及镜下未见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且血常规测定正常 ;2合格 :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较均匀,肉眼及镜下未见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且血常规测定正常 ;3不合格 :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明显不均匀,肉眼可见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且血常规测定异常。
血凝管(蓝头管):测定实际抗凝剂与标定值之间差值;观察试管内有无凝块;检测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抗凝剂量偏差≤ ±5%,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且PT测定正常 ;2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且PT测定正常 ;3不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肉眼及镜下可见凝块,且PT测定异常。
血糖管(灰头管):使用血糖管抽取3 m L静脉血 ;观察试管内有无凝块 ;当日检测血糖结果 ;另将血放置4 ℃冰箱内,48 h和120 h后分别检测血糖结果,观察与当日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均匀,肉眼不见红细胞或血小板聚集,且48 h和120 h血糖测定结果与当日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合格: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较均匀,肉眼不见红细胞或血小板聚集,且48 h和120 h血糖测定结果与当日测定结果差异不超过20% ;3不合格 :试管内壁的抗凝剂分布不均匀,肉眼可见红细胞或血小板聚集,且48 h和120 h血糖测定结果与当日测定结果差异超过20%。
肝素管(绿头管):观察抗凝剂是否分布均匀 ;观察试管内有无凝块。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抗凝剂量偏差≤ ±5%,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 ;2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 ;3不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镜下可见凝块。
血沉管(黑头管):测定抗凝剂量与标定值之间差值 ;观察试管内有无凝块。结果评价分为 :1优秀 :抗凝剂量偏差≤ ±5%,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 ;2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肉眼及镜下不见凝块 ;3不合格 :抗凝剂量偏差> ±20%,镜下可见凝块。
3.3 结果
经过统计汇总和分析,检验学部给出编号为JSPHJYXB-CX-014-003真空采血管评估报告,通过合法性筛选和客观指标评估,对参加质量评价的8家真空采血管生产厂家的产品进行真空度、进针舒适度、抗凝效果、试管强度、硅化质量、分离胶质量、分离胶影响实验和结果重复性多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D、E和F能满足临床要求。
3.4 综合评审
根据资质、质量和供应商行为证据收集、评价结果,D、E和F进入综合评审阶段,由于3家都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价格因素是最后评标的主要因素,最终F品牌中标。
4 小结
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引入循证管理,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化和透明,保证了产品质量、医疗质量与安全,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没有现成的循证管理证据库可以应用,给证据的引用带来困难,需要管理过程中运用循证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主动搜集相关文献,让生产厂家提供相关文献证据,形成证据链,还要在平时工作中积累证据或创造证据,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决策者不仅要学会积极使用现有的最好证据进行决策,还要善于对证据使用后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循证水平[8,9]。在医用耗材采购全流程管理过程中,循证管理研究还需医用耗材管理团队形成合力,持续深入探索,使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达到保证医疗安全、提高采购及供应链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中开展循证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循证管理在我院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评价证据和开展循证管理,以更好地为医用耗材招标采购服务。
医用耗材采购 篇9
1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的特点和可借鉴之处
与我国的集中采购制度相比,欧美国家的集中采购更规范、高效。其主要优点如下:
1.1 采购目标明确,方式灵活
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要求利用有限的公共采购资金,取得最大的采购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院盲目引进昂贵的高端大型医疗设备,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还可避免医院将引进设备的成本通过过度检查或过度医疗转嫁到患者身上,抬高患者的医疗费用。采购机构在采购过程中的一切行动,包括确定采购方式、选择资源、促进竞争以及同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为了实现此目标。这为集中采购指明了方向,使所有的采购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将代表采购机构的利益,采购的目的是要实现采购机构利益的最大化。
1.2 采购过程法律化、程序化
美国以《联邦政府采办法规》为基础,联邦政府采办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这个法规体系对集中采购的组织、程序、操作和实施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使整个采购过程达到了法律化、程序化。当一个新的采购人员上任时,他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就可按照采购法规顺利地开展工作[1],为采购法规已清楚地阐明了他的职责是什么、他在采购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他应该干些什么、在何时工作以及如何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不会因为采购人员的变换而影响采购的进程,从而保证采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顺利实施。同时,采购过程的法律化、程序化还减少了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防止采购中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了采购的效率。
1.3 在采购过程中强调竞争
《联邦政府采办法规》和《合同竞争法案》,对各种采购方式应该采取的竞争形式和如何促进采购过程中的竞争做了明文规定。一般来说,政府的采购需求都必须经过竞争获得。由于集中采购的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对供应商来说,得到采购集团的定单既可获得较大利润,还可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供应商为了能与采购集团签订合同,都千方百计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这对采购集团来说无疑是有效地促进了竞争激励机制的形成,加剧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而使采购集团获得最优的产品与服务。
1.4 采购过程透明化
集中采购所使用的资金是公共资金,是纳税人的税款,因此应该接受公共监督,在采购过程中强调透明化。一方面,采购实行三权分立,即计划管理权、采购实施权与资金划拨权相分离,这样使各机构之间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实现采购系统内部的透明化;另一方面,采购过程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联邦采办法规》规定,如果采购是按政府颁布的合同目录中的合同进行,则须选择三个以上的合同,最后与价格优惠最多、质量最好的供应商签订具体的合同;如果是在开放市场中采购,则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不能高于市场最低价。在签订了具体合同后,要把采购的产品规格、价格以及数量公布于众,以接受公共监督,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2 发达国家采购制度和模式对我国大型设备集中采购的启示
当前我国医疗设备实行的集中采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由最终用户或近用户层(主要指用户主管部门)直接实施的低层次的相对集中采购。与发达国家的集中采购政策相比,这种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种以系统、部门和层级为单位各自为政的分散采购,集中统一程度还处于较低层次,机构臃肿重叠、管理多头、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新形势[2]。为规范我国大型设备集中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
2.1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采购效率
竞争采购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和策略之一。美国采办管理就是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利用各种指标方式选定承包商,进而与承包商签订各种层次、类别的合同。
要确保我国竞争采购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分类分层实施不同程度的有序竞争。根据大型设备采购特点,可将其分为有限竞争类和竞争类两种。有限竞争类,是指那些专业性较强,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供货的大型医用设备,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合格的供应商名录内开展竞争。竞争类是指在市场上供应较充足的医疗设备,可直接面向国内外市场进行采购,采取公开招标、询价、网上采购等方式进行。
二是实行公平公正和有限度的公开,向社会公开采购需求、供应商准入资格审查与评标标准、招标程序和公布中标与合同授予结果、申诉途径等。通过制定相互衔接配套的采购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集中采购从业人员以公正的态度进行采购,对有资格的供应商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使各厂家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上下功夫,进行充分竞争。
三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应在竞争的基础上与有实力的供应商合作,将竞争机制与评价、激励、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用监督来保证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促进采购人员、供应商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益。
2.2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规范管理体制和采购程序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法规建设、重视文件的作用,采购工作的每一项活动,都在一定的文件要求之下进行,从而使采购活动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如美国政府采购就有200多年的历史,开始只是在国防部门实行,后扩大到联邦民用机构。美国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法,但有统一的采购条例,民用采购遵循的是《联邦财产和管理服务法》和《联邦采购条例》[3]。
我国目前设备集中采购虽然已基本建立了配套的采购制度,但也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规采购的现象。完善的法规体系是由一系列用于规范采购行为、方式、适应范围、采购程序、采购活动中各主体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以及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为依据而组成的一套全面严谨、构架科学、有机统一的法规体系。该体系应涵盖采购法律、采购法规和采购规章等三个层次。.
设备采购法律应以《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以及《合同法》等为基础,对设备采购的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管理体制、采购主体、采购范围和方法、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程序,以及采购合同的管理、申诉方式及程序等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
设备采购法规应明确具体采购条例,包括采购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供应商管理、采购市场管理、采购合同及质量管理、采购评审专家管理、采购信息公告管理、采购质疑投诉管理等进行全面系统规范。
设备采购规章应包括采购预算管理、采购需求计划管理、招标管理、竞争性谈判及其他各种方式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2.3 建立网络化、信息化采购信息体系,完善采购手段
建立真实性、实时性、共享性强的现代采购信息管理体系,整合采购信息,满足不同用户对采购信息资源的查取、调用或处理。创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采购技术体系,包括采购业务应用软件、硬件、网络系统等实体要素,以及信息、管理、标准等非实体要素在内的采购技术体制。构建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现代采购信息网络体系[4]。
现代电子商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使商品交易过程实现电子化。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从电子商务在集中采购中的应用程度、信息化采购环境的完善程度和采购信息成本的节约程度三个方面来考量,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电子商务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级电子商务阶段,主要实现信息流的网络化,即进行网上发布采购信息和网上收集供应商信息,实现非网上支付型电子采购;二是中级电子商务阶段,实现采购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网络化,即实现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实现信息化采购业务链管理;三是高级电子商务阶段,实现集中采购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结合、采购与供应商内部ERP结合。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突破原有的供应链上各个组织的边界,可以帮助医院用户直接从制造商或政府采购平台上获取信息和直接交易,减少交易环节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实现采购交易的透明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以桢,高惠君.美国,欧盟医疗器械法规概况及我国法规的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2(3):218
[2]刘静,尚辉.浅议医疗设备招标中的几个重点环节[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4):12
[3]李鸣,毛景立,等.装备采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3
【医用耗材采购】推荐阅读:
医用耗材10-17
医用耗材试剂06-02
医用耗材制度09-06
高值医用耗材05-10
医用耗材产品运营05-31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07-01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制度07-19
医用耗材行业经销商管理手册--第十章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