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2024-05-22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共7篇)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篇1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

邢卫静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是必修一、二两本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一些综合性问题,图文并茂,清晰准确,便于学生阅读与答题。试题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及高考大纲,试题难易适度,考查面广。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学生今后的高考学习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分析

本套试题共分为3类题型,共19小题。其中选择题12道题共48分,实验题2道题共18分,简答题5道题共54题,全卷满分是120分。

这份题的选择总的来说难度不大,同学们的得分率较高,只是在有些题目中涉及到多选的情况下多有漏选。

关于知识方面:

1、连接体问题中,有的同学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像第7题,很多同学因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不合理而导致最终分析不出A、B之间有无摩擦力及弹力的存在。

像18题,因为没有选好研究对象,对模糊地条件(圆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做不出明确的判断,它的方向是应该向上呢还是向下呢?从而做出无谓的讨论,反而画蛇添足,导致还要倒扣分。

2、弹力和摩擦力始终是任何一次考试中必考的重点,它们是接触力,是被动力。像第15题,当外力发生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变化。本题是10分,有不少同学(二班的乔艳红、李晓萌、王婷婷、孙佳羽)就是因为这个题和其他同学拉开了不应有的差距。

3.实验题是失分最多的一种题型。

(1)不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探究。物理的实验永远不能考背的,题型内容总是前变万化,要求学生要能根据已有的基本知识和模型结合具体的考题积极思考和探究,不能以前没做过就轻易放弃。这一块儿时我们同学最为欠缺的,不会独立思考和探究。

(2)语言描述达不到清晰、合理、格式正确。

13题第2问,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正确答案应该是2.5,可是有不少同学写成了2.49。2.49这个结果是通过计算直接得出的,有的同学是因为没有看到括号中有效数字的要求,有的同学是对有效数字和小数点后保留几位没有做清晰的判断。

4、计算题要求不但要计算准确,而且要格式正确,步骤清晰,布局合理。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好,不能充分体现出同学们在回答计算题时严谨的风格。

三、考试成绩

一班的成绩我和学生都还是满意的,但也有几个同学考的不好。邢松岩90分,84名,于洋87分,97名。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们还是能够再提高的。

另我感到意外和震惊的是二班的成绩。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还不考个第一,还不考个最后?关键是差距太大了,无论是优生数还是记绩生平均分都差着一大截子。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分都差一些所以这两个指标就都上不去啦!可是到底

是什么原因呢?就连班上第6的孙鹏都没进优生,才考了90分?另外还有第5名的初笑霖一卷都没有成绩。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

如果是两个老师的班级有这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没搞好集体备课,我自己教着两个班总不会厚此薄彼吧?这事咱也做不出来的呀!在知识的传授上不应该有什么大的差别。

关键就在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一班的学生比较积极和活跃,二班的学生则有点死气沉沉,奉行“一等二靠”政策。我在班上说过,都高三了,课堂上不回答问题倒不一定是不会,重要的是大家要积极思考,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建立自己的思路。试想,老师提问时都不去回答,不能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就会很长,到时候又怎么能够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己主动积极地思考呢?

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先天的不足。考完试以后我找几个考得到不好的学生仔细的长时间的谈了话。像周文菲、王婷婷、李晓萌、乔艳红、孙佳羽、孙鹏伟这几个同学学习很努力,但从高一到高二物理一直都不行,自己也比较发愁,所以也有一定的不良心理暗示,总觉得自己物理差差差,考试的时候就真的考不出来。而且他们的学习方法也比较有问题,就是太死了。我也比较发愁这几个同学。

不过,像孙鹏、梁华兴、荣华、周鑫这几个同学问题倒还是不算太大,就是马虎不认真,再加上知识的不系统和不定时不定点的漏洞,相信经过以后的复习和努力会变得很好的。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针对本次考试彰显出的优点和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保持严谨的教学风格,继续发扬激发兴趣,严格要求,适时适度地拓展课堂空间及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关注两个班的不同个性,达到共同前进,共同进步!

最后摘抄一段别人的话,我觉得写得很好,作为自勉,也激励我的学生们。

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您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您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您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已。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篇2

春晚, 是中国人过大年不能忘记的一种味道, 它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记忆、感情、愿望以及梦想。年年盼春晚, 年年吐槽春晚, 于春晚而言, 无论“全民狂欢”还是“全民吐槽”, 经过30多年的积淀, 春晚已然成为国人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年夜大餐”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独特的调味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一、抛开材料, 自说自话

面对材料, 只要读透, 整体把握, 扣住话题谋篇布局, 依“纲”行文, 就不会有“脱靶”的现象发生。但遗憾的是学生只凭个人感觉, 不提炼现象, 抛开材料, 自说自话。

这是一道相对说来比较容易审读的作文题, 命题者的基本意图是要学生针对国人“年年盼春晚, 年年吐槽春晚”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不论是欣赏、包容、赞美春晚, 还是吐槽、批评、冷落春晚, 都是对待春晚的态度, 都在材料的立意范围内。但不少学生审题却陷入误区, 某生立意为“春节”, 大谈特谈春节的各种民风民俗, 各种庆祝方式, 比如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等。“春晚”与“春节”虽有重合部分, 但二者并不能等同。该生未能仔细挖掘材料本身蕴含的深意, 完全凭模糊的自我感觉审题, 所以难以准确把握主旨。甚至有不少平时文笔不错的学生以“传统文化”为论点, 架空材料的“春晚”背景, 自说自话, 谈旗袍文化、汉服文化、骑楼文化等。如此立论, 让人哭笑不得。

审题要做到一语中的, 学生必须首先根据材料提供的背景信息去思考, 扣住话题谋篇布局, 依“纲”行文, 并掌握以果溯因的方法, 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不是跟着感觉“飘”, 自说自话, 置材料不顾。

二、观点游离, 套作作文

某生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理由是:春晚经过30多年的沉淀, 正是因为坚持才有今天的胜利。由此延伸到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选择上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让人生走向胜利与美好。该生倒是透过材料, 尝试寻找原因, 可惜偏离了材料的主干!他未能抓住材料中关键句“春晚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记忆、感情、愿望以及梦想”、“春晚成为国人年夜大餐中独特的调味品”来分析材料的基本寓意。像这种不看关键词, 不分析关键句, 却往往徒然乱想, 推想到岔路上去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学生为什么会无视关键词、关键句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养成敏锐的语感, 没有养成咀嚼语言的良好习惯。考生没有正确阅读与理解材料的主旨, 把审题异化为“审套”, 只关注自己“宿构的文章”, 一心只想着“脑袋的材料”怎样与作文题的那句话联系上。为此, 所写的文章立意脱离材料表层意。

抓住关键词、句, 能够让学生做到事半功倍。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 材料反复强调“春晚”二字, 反复强调春晚承载的意义, 以及它在当今社会受到不同的对待, 学生就得回归材料内容, 就事论事, 就理说理。

三、只看细节, 断章取义

以偏概全是学生思维存在的一个巨大缺陷。某生立意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独特”, 谈学校开展的军训、军歌比赛、竹竿舞表演, 都是他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他的理由是: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故可以此句作为行文的主旨。在该生看来, 将整个材料看完了就叫“全面理解材料”, 而“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意味着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作为中心论点来构思成文, 这样的审题, 就犯下“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错误。

作文材料的阅读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必须建立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 而不是抓住某句话不放, 把整个材料扔在一边。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整体思考, 切忌抓住某个细节或只言片语不放。这则材料所讲的是国人应该如何看待春晚, 审题必须整体把握, 而不能仅仅抓取某些细节发论。否则, 就会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错误。

四、论据不妥, 观点难立

有些学生思维越位, 没有主次之分。如某生立意为“成功来源于沉淀”, 谈春晚的成功来源于积淀后, 去谈成功人士如何经过沉淀、积累, 最后获得了成功。分别列举李嘉诚、李小龙、马云等人物来佐证。这些论据在该生的笔下翔实生动, 但却与本则材料题旨不吻合, 直接对作文的立意造成了伤害。但另有学生举例“2014年王铮亮受邀参加春晚, 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 触动了全国观众的心。”这个论据就是高度吻合的素材, 有力地为“春晚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记忆、感情、愿望以及梦想”做服务, 也使得作文的立意精确集中化。

新材料作文说到底就是个思维的问题。学生之所以离题, 主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所致。很多学生在考场上急功近利, 心浮气躁, 想一击即中, 以至于没有认真审阅材料, 匆忙中读了一两遍后就概括材料。甚至有不少学生是先写了作文内容, 而后再起题目, 过后才发现写的内容和材料不一致, 甚至相反。于是将材料内容窜改, 偷换概念, 断章取义, 直接造成偏离题目。也就不可能按照高考写作要求“选好角度, 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因此, 针对学生习惯性的思维错误, 指导他们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 根植材料、以果溯因、抓关键句、整体阅读, 是新材料作文审题必须具有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基于这种认识, 笔者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学会用以上四种思维方式细审材料, 每次修改首先用以上四种方法自查, 如此长期实践, 学生离题现象就会渐趋减少。

摘要:新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考查形式, 然而学生仍存在严重的离题现象, 或抛开材料, 自说自话;或只看细节, 断章取义;或观点游离, 套作作文;或论据不妥, 观点难立。为降低学生审题上的失误, 有效地应对作文材料, 紧扣中心, 本文以海南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材料为例, 探究学生新材料作文离题的原因及纠正对策, 提供相应的做法及范例。

关键词:高中生,新材料作文,离题原因

参考文献

[1]唐旭东.把握四个维度, 开启行文思路——“新材料作文”构思模式浅探[J].中学语文, 2013 (36) .

[2]卢传梁.近年高考课标卷新材料作文探析[J].试题与研究, 2013 (10) .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作文 篇3

微信时代,我们进入了“群众”的天罗地网。我们享受“群”的欢乐,“群”的浇灌,承受“群”的挤压,“群”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作文范文】

鹤立于“群”

想想古代数次的“文字狱”,几个词用得不恰当,可是要被杀头的呢,而如今倡导言论自由,你用错几个字又有什么关系呢;曾经皇帝微服私访,地方官员胆战心惊,不知哪天乌纱帽就没了,现如今谁不认识国家主席?微服倒是可以,私访就不行咯。难道我们不该庆幸生活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吗?各类资讯真是“群”涌而来,躲都躲不掉。

和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交流,不用度日如年般期待着回信,只需拿出手机,轻轻点击就行;学习未知的知识,不用翻厚重的书,也无需有一个老师,网络可以帮你解决几乎所有问题。

QQ、微博使人可以群聊,拼车可以使人群游,还有服装店提供群穿来推广产品,甚至有一款软件,叫“请吃饭”,和陌生人一起群吃……现代生活离不开群处,人是群居动物,有了群,必定就有沟通交流,必定就有大量的信息“群”扑而来,连每秒处理上亿次的超级电脑都需加班加点地工作,人又怎么处理得完。

可人总有办法,已知的当然不需处理,抛开不敢兴趣的,记住那些感兴趣的,可这样的信息仍太多,慵懒的人类选择默认,也不去思考这些“知识”的对错。

可总会有人是清醒的,所以很多人写书去了,可写书要时间,读书也要时间,人可不愿多花时间。这便出现了新闻媒体,将信息精简,提炼后传播出去,人对这种快速的,不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当然乐于接受。然而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这些新闻是真实准确的,如果不是,人必将“群”乱不止。

说到底,还需自己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探寻真相。什么是探寻?探寻是不断接受,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只有对事物保持警惕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

有人会说,人毕竟是情感动物,总会有情感支配的时候。我想说是的,人一旦热爱,情感就会变形,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戒心,在发觉后就不会跟随情感而行动。

这种“群”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欢乐,舒适,也带来了干扰和危机。现代生活离不开“群”,“群”可以成就你,如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可以颠覆你,如诺基亚,柯达的衰亡。至于“群”是苦是乐,离不开个人的价值判断,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可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高三部第一次月考的总结与反思 篇4

在“十一”前结束了第一次月考,对刚刚在高三“站稳脚跟”的学生而言,这次月考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检测机会。月考失常 大部分学生出师不利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月考不熟悉,由于月考的考题形式和分值安排都接近于高考,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习惯,在答题时时间分配得不合理,影响了最后的成绩;二是心理因素,可能是因为学生自己太过紧张,求胜的心态太迫切了,再加上马虎,从而影响正常发挥。她指出,既然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学生就应向前看,不要再纠结为何第一次考得不好,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分析月考的试卷上,这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做法。

明确月考性质和作用

学校组织月考是希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学生熟悉高考的流程和题型,由于学生平时可能习惯了分模块做题,但在对整张试卷的把握上有所忽视,而学校在安排月考时也比较正规,六门考试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类似于高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高考的整体流程,到了关键的高考时不用太紧张,也是一个让每个学生把握在做题时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的机会,哪些题是自己可以看一遍就回答的,哪些是要花些时间来好好思考的。第二是一月一次的考试能让学生有个反思的机会,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很有利。学生可以通过这次考试找出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积累经验。

而第一次月考主要是为了检验在开学以来的这段时间中学生是否适应了高三年级的学习,是否进入了学习状态。考试内容一般以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为主,多为基础题。有些学生在月考中考砸了,可能是因为不适应月考这个形式。所以陈明青提醒学生,月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阶段性复习效果的诊断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发现。实际上,在高考前的一切大考小考都是为了发现,而不是为了下结论,高考才是最终的考试结果。通过月考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是知识方面的?或是应试技能方面的、应试规范性方面的、还是应试心理方面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月考来诊断和发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缺。

理性看待月考成绩的作用

既然月考是高考复习过程中检查和诊断教与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一种常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目的、功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常的心态。否则,很容易把月考看作是一种负担或给自己增加不应该有的压力。

既然月考是一种常规性考试,所以大可不必搞得过于紧张。只要你抱着发现与改进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月考,你就会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收获和发展。月考既是智商的检验,更是情商的考验。通过考试,你会更加全面地发现自己,使心态变得更加成熟,使意志变得更加坚强,让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而如何利用月考的考试结果则是一个是否能科学备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的结果也是复习备考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通常来说,在每次月考前都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学科考试目标,这样有利于自己考后及时找出目标差,然后分析目标差背后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补救。

第一次月考后的困惑

一、第一轮复习近平尾声,我怎么觉得自己没有明显进步?

1、可能因为很多知识耳熟能详,95%以上的知识自己都熟悉,所以听课时应该更进一步深究,课外多与老师探讨,以达到自己全面掌握的目的;

2、自己是否进步,并不一定只看自己考了多少分,分值与考试的难度系数有关,这次600分并不一定与上次的620分差,这一点每次考试完后应注意老师的试卷分析。

3、自己是否进步还有一个可靠的参照系,就是要看自己在班级或年级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那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物。这与班级和学校的水平有直接关系。

4、高考录取是看总分,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弱科补救的效果,要特别小心自己学科的薄弱章节解决和程度。因为自己特别强科目与弱科分数总和,往往不比一般同学的两科分值高。

5、如果以上问题自己心中有数了,那说明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特别注重学习的本身,这已是不小的进步了!

二、“一诊”考试后,假期补课没有激情,应该如何做出调整?

1、“一诊”考试的两种结果很影响假期补课状态:考试效果特别好或特别坏。

2、离高考只有240天了,如果放弃了假期时间,下学期一到开学,就处于高考100天倒计时了,所以寒假对高三学生来说,利用好了必将有不少的收获和效益。

3、坚持和信心是高三学生的法宝。

4、从两个方面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一是学习本身的方法,二是追问落实的程度,并及时自我检测,或积极配合老师的检测。

5、调整心态,分析自己的优劣,放大自己的优点,也不放过自己的缺点。

三、有哪些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优方法和手段?

1、学习方法最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发扬光大。探究问题要深入,看问题角度要广泛,解决问题方法要多样,要具备各个学科的基本功。

2、适当加大训练量。自己听懂的,不能算自己掌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训练量,在实践中、在实战中体验,悟出更好的方法,在悟中增长智慧。

3、在每次重大考试中锻炼自己的应试技能,发挥出自己的平时水平。

4、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和学习心态,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切忌患得患失分散精力。

5、明白一些简单道理:如果不没有考好,是自己积累的量没有达到形成质变的拐点;天道酬勤,付出终有回报;认真了刻苦了考得好坏是天意,不考大学一样要生活...四、怎样克服数学运算粗心的毛病?

1、运算粗心、看错数据、看漏条件等等粗心毛病与性格有关,所以要从改变性情入手,学会遇事镇静,临危不惊、胆大心细等习惯。

2、做题时精力集中,全力以赴,认真审题,记忆条件,回忆相关知识,力争全面掌握题目已知条件,不错看,不漏看。

3、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很多同学在平时做题时,或者边做边与同学对答案,或者慢慢吞吞地做,尽管当天的作业都完成了,但一到考试要求是在单位时间内要求准确性,就慌乱地应对,故而丢三落四,乱作一团。

4、运算错误不全是运算的问题。运算量大每个人都可能出运算问题,关键是如何回避复杂运算。可能是解决方法不优,导致运算特别复杂;或者算理不佳,绕了不少弯路。因为应该从优化解题过程中想方法。

5、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前段时间有近十名同学,通过每天与老师对题目答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还有意加大平时习题的运算量,这样就很好的 提升了考试时运算信心,成绩不断上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效率才是高三学习的“王道”

在这一阶段,大家通常需要“两条腿一起走路”,在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开始第一轮的复习,所以对他们而言,压力还是不小的。但是也不要总是埋头于学习中,适当还是要抬一抬头总结一下前阶段的得失,适时地“升级”自己的复习计划。

千万不要偏科,毕竟一门学科的“跷脚”可能让你与其他学生相差十几分,甚至是几十分,这是很难追回的。此外,提高复习效率也是高三学习的“王道”,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可能无限延长复习时间,只有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复习。

最有效的高三复习方法

高三的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高

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它更加侧重的是学科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高考,就是这样一种检阅,学科问题解决了多少,学科问题解决的如何。所以,学科问题解决的好和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的高和低。

高三,这样复习最有效

当我写下“高三,这样复习最有效”这个标题时,心里不免忐忑和不安。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方法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是的,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学生,就好像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医治所有疾病一样。

高三的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高

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它更加侧重的是学科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考,就是这样一种检阅,学科问题解决了多少,学科问题解决的如何,但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学科问题解决的好和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的高和低。

这里就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学科的问题解决呢?在高三,几乎没有人不提倡要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解决复习问题。但事实的情形又是如何呢?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基本现实,绝大数学生制定的计划,没有完成或者中途变更。就其原因,是学生的执行力不行?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高三的学习,不复杂。高三的学习,很简单。高三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哲学存在其中。问题哲学的一面就是,“有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没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反之在认知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思考、思索,提不出问题,那么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哲学的另一面就是,“有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没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你有问题,你一旦进入了问题领域,你就会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反之,你如果没有更多的思考、思索,提不出更多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没有进入认知问题领域,那么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当我们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侯,这样的高三复习最有效!

一、善于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核心,常常需要重复温习高一二已学知识点基本技能,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实现温故而知新,即在原有基础上要有新的发现,这就需要在复习高一二所学知识时,善于镶嵌高中三年所学内容,来实现复习的新意和高效。

二、善于拓展原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在高一二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毕竟很有限,高三学习后无论是视野和基本技巧都得到了 较大的改善,因此,一些高一二必须采用的方法,到现在可以优化和改进,以便减少计算量,提高运算速度,改善学习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要从士兵抓起,提高考试成绩要从一个个知识点抓起。单兵战力训练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掌握每个知识点。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认真做每一道题。努力做到:

1、准确记忆书本上所提到的每一个知识点;

2、准确理解书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

3、完全正确地解答课本后面的复习题。

在做题方面,我们需要做一些配套的单元练习题。完成单元练习题后,对照习题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查找自己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回到书本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如果是某些知识记忆不准确,就需要加强这些知识的记忆:如果是对某些概念和定理等理解有偏差,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这些概念和定理。然后,再次做单元练习,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复习工作。如果仍然有问题,就需要再次回到课本上进行复习,直到问题解决。

三、善于嵌镶高中三年所有学习技法,造就思维落差

高三第一轮复习仅仅是回顾和实践旧知识是永远不够的,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和更新旧知识,不断造就思维落差,才可能获得新智能。只有在不断发展和领悟中,获得惊喜,才会感受到第一轮复习不是无谓的重复,机械的回顾。高三第一轮复习需要在强化和更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感悟,才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突出,活而不杂,多而不乱

我们提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内容的所有基本方法,但我们并不主张高三复习出现过大思维跳跃,或者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的复习方法。我们所提倡的整合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活而不杂,多而不乱的复习策略。

在演练方面,第二轮复习的习题策略就是进行模拟试题练习。考生在这个阶段可以用成套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这个时期的解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综合题,多做一些综合题,可以增强综合应用多章节知识的能力;另一个是试题-知识对应辨别分析。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试题进行分析,辨别每一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属于哪章哪节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审题错误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篇5

12.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下列选项直接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

①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完善税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③规范股市秩序,促进金融稳定 ④下调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某商家拟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制定了三种方案。甲方案:全场6折促销;乙方案:全场每满150元减50元;丙方案:全场每满150元返50元现金券(再次购物可抵现金使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三种促销方案评价正确的是

①甲方案让利幅度最大,在合理范围内,折扣率越高销量越多 ②乙方案采用现金折扣,随着消费额增加,打折力度不断加大 ③丙方案采取购物返券,能诱发消费者的二次消费,增加销量 ④乙方案和丙方案的折扣方式尽管不同,但二者让利幅度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一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要求,2017一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下降,其中:2017一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一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调整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旨在 ①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以增加市场的消费需求 ②推动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以促进企业创新 ③通过逐步减少财政补贴倒逼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④创新财政补贴机制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引导生产,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分析市场信息→了解消费需求→把握市场动向 ②及时掌握数据→调节产品投放→降低生产成本

③把握市场供求→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④作出生产决策→合理调配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调整生产端结构,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矫正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下列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有 ①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②发挥市场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③促进产业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④增加财政补贴,刺激农村市场消费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7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22天内,北京市密集发布11项与房产限购相关的政策,全面封堵投机炒房行为。这表明

①住房建造和交易应以满足居民自住为目的 ②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与缺陷 ③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经济泡沫 ④要建立适应国情和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制度 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右图为我国大米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举措可能引起均衡点E向上移动的是

A.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粮食社会风尚 B.加强网络管理,导致大米网购规模缩小 C.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大米的劳动生产率 D.扩大城镇规模,致使种粮耕地面积减少

19.新型服务业,比如互联网、物流等发展起来会带动创造就业机会,加上人口结构变化引发新的就业需求。中央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产能过剩导致的下岗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就业,是因为 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是党和政府的方针 ②劳动者就业能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③就业是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绿水青山”如何更好地换来“金山银山”?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景点旅游”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全域旅游”转变,以“旅游+”为手段,培育旅游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旅游需求。从辩证法观点看,发展“全域旅游” ①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能够带来质的变化 ②能使人感受到旅游对生活品质提升的价值意义 ③表明我国旅游业态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④注重资源的综合优化,实现了产业链整体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碰碰词儿”(《人民日报》栏目)主要是针对一个话题,不同的人表达观点,形成“碰撞”,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话题主要涉及“当你老了,有我在呢”“过年回家,带什么”“雾里看网红”等。假如邀请我们谈谈这些社会话题,我们的立足点当为 ①权衡他人的观点再做出选择 ②社会基本现实及其发展状况 ③自身实际和事物具有的价值 ④平时理论的积累和社会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漫画(“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揭示的哲学道理最符合的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B.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积极战胜困难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地砥砺自我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3.在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后人可以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海洋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这种现象表明

①处于不同环境内部的矛盾有各自的特殊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其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差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处置这些企业中的作用。(16分)

材料二 为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1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为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增长放缓、效益下滑、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奖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等政策;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等。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动能的激励导向作用。(12分)39.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存在短板,不同地区也各有其短板,经济发达地区亦无法避免。比如“北上广深”正经历大城市病,暴露出的短板也不少。补短板可以推动发展升级,促进民生改善,释放改革红利。要想真正把短板补齐补足,就要因应不同短板的不同性质,因“短”施策。比如,面对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短板,因此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短板,因此要加强精准扶贫。

(1)结合材料一,说明“补短板”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2分)

材料二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积极探索完善“三结合”的扶贫新模式:一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二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在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软件”扶贫,把更多资源用在教育培训、就业促进方面;三是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把扶贫做成产业,载入商业模式,为贫困家庭创造市场化、可 持续的增收途径。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积极探索完善“三结合”扶贫新模式的经济生活依据。(12分)

12-23 DBCBC 38.(1)原因:

①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3分)②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③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分)发挥市场作用需要:

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价格、供求、竞争机制;(3分)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分)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3分)(2)①强化尊重知识、创造的社会氛固,激励创新科技成果和转化,激发了全社会创造活力(3分);②奖励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增加科研人员收人,调动科研人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分);③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3分)。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刨新驱动发展新动力(3分)。

39.(1)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我国各领域、各地区都存在短板,要正视短板才能找到准确解决短板的方法。(4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补短板,首先要找准短板,具体分析认识短板形成的原因,深刻认识补短板的重要意义,才能明确补短板的主要任务和要求。(4分)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短板表现形式不同,必须坚持因“短”施策,精准发力,才能把短板补到实处。(4分)

(2)①“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可以提高当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自主脱贫和长效脱贫;(4分)BDDAC DC

②“硬件”和“软件”相结合, 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实现既扶贫又扶智的双重目标;(4分)

初三物理第一次月考反思 篇6

廖庭文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本次考试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此问题主要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思想有松懈情绪以及失望情绪,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加大对差生的思想工作和督察工作。

2、优秀学生成绩有上下波动不稳定情况、部分优秀生成绩忽高忽低,此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对自己的要求不甚严格,教师应适当施加压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致减退。

3、学生解题习惯较差,答题随意,不准确。试题中知识要求能力并不高,但学生不能答到要害。如举出两个不同形式能相互转化实例,很多学生只写实例而不说明是何种形式相互转化而失分、同时解题格式也欠规范。审题读题能力急需加强。

4、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知识的理解不透,记忆不准。

5、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能力薄弱,思维方法僵化定势,不发散,不变通,不会举一反三。

6、学生缺乏应对综合题解题能力,此类题历来为考试的难点,同时也是选拔不同能力学生的区分题,在今后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加大训练今后教学打算:

1、学透课标,深刻领会中考精神,用以指导教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注重双基训练,精心备课,注重过程和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注意作业和试卷的验收过关。

3、加强实验教学和复习,提升探究能力,能力提高要作为教学和复习的重点。

4、加强学生解题习惯方法的训练,规范解题过程,特别是注意主观性题目解答,减少无谓的失误和失分。

5、加强新题研练。教学和复习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能力。

6、落实分层施教,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力促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7、注意信息的收集,利用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和复习方案,使物理课堂教学和复习高效进行。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篇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的伟大也 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 是圣贤之道,它大致可以用“仁义礼智信”概括。

B.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仁义礼智信”的重要载体,所以“四书五经”的实质就是“道”,也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不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不一致。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证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C.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在古代中国,因为师的教化功能,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个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

B.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孔子、韩愈都持有这种教育理念。

C.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师为道存”错误观点,完善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湖 海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 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选自《经典美文》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5.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年,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①岳下之马祖’”。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7.下列对叶嘉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B.学贯中西文章。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B.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9.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 为“丁忧”。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

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得到皇帝的认可。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5分)

(2)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注】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我们坐拥网络,信息信手拈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

②导演对这部影片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个....被蒙在五里雾中。

③国庆长假期间的华山,游者甚众,大家都兴致勃勃,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崖壁小路上....奋力攀登。

④“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些时下腐败的病症,金融界也受到“感染”,其存在是不容置喙的。....⑤看敦煌,你必须抛弃杂念,亲临石窟,一天看七八个,极累,每个窟都充满魅力,令人感动得瞠目结舌。....⑥因为竞技要一次决定胜负,所以每个选手在登峰造极的比拼中,发挥必然难以稳定,....会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B.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 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可是目前的教育却过分功利化,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人”,①

。这意味着教育被看成“制器”,是单纯的“投资”。对受教育者得家长来说,②

;而从主办教育的政府或单位来说,希望教育出成果,强国力、振国威。

,但没有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希望都将落空;即使实现了,人也难以感到幸福。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发火,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样做,父母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会使孩子走入歧途。反之,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就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父母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就一定要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

对孩子发火不一定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好评如潮,专家们对每个汉字的解读生动有趣,激发了我们学习汉字的热情。汉字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它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参透汉字玄机,是学习为人处世,体悟人生之道,也是读懂中国文化。如:

路——就在各自的足下。

舒——舍得给予别人,自己就能收获快乐。福——有衣穿有一口饭吃,就是福。

超——一个人只有在刀口上走过才能超越自我。夸——自大的人,最终要吃大亏。态——心,要大一点儿。

学了中国汉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上面六个汉字中的一两个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阐述,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原文第一段:道就是古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可知,“仁义礼智信”是古代的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2.A(“证明孔子不教授学生‘六艺’”,此判断错误,文中无此方面的论说)

3.C(A.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及其形成的传统。B.“韩愈持有这种教育理念”不当,原文无根据。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韩愈《师说》“师为道存”观点不是错误的,只是论证了师道关系的一个方面,是不完整的。)4.(3分)C(A.天湖的特异主要不是她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山和水,而是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才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B.运用比喻手法。D.“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说法欠妥,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人喜欢长江黄河,这是为了说天湖具有另一种独特的美。)5.(5分)①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答对一点3分)6.(6分)①直接描写,绘形绘色,写出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而神秘之美。②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静默的仙女”“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纯朴、柔静之美。③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湖的开阔、明净、静谧、安详与都市的拥挤、污染、烦杂、喧嚣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天湖迷人的优美景色。

7.B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8.CD 题中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

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评分标准:C3分,D2分)

9.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和建树。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

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 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一点1分,共4分)10.C 11.A “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改为“平辈或尊辈”。12.B “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

13.(1)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采分点:日:一天比一天;患:毛病;法:效法,句意2分)(2)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忮:刚愎;无:不管,不论,不分;回:改变,句意2分)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 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14.AC(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A项3分,C项2分)

15.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

16.(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7.B(①信手拈来:表示写作者资料掌握丰富,随手而出都很得当,此处改用“触手可及”。②讳莫如深:将事情隐瞒得很深,唯恐暴露。③摩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多拥挤。④不容置喙:不允许插嘴。此处应改用“不容置疑”,表示肯定存在。⑤瞠目结舌:瞪着眼,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表示非常惊讶。⑥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最高境界,可改为“孤注一掷”。)

18.D(A“教育问题,是„„过程”搭配不当。B“防止余震再次发生”搭配不当,地震只能“防”不能“止”;“再次”赘余。C“本月中旬前后”表意不明。)19.D.解析:(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这三项都不当。D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

20.①而是当成材料(工具或“器”)。②要求儿女成大器、出大名、赚大钱。③愿望无可厚非。(意思对即可给分)

上一篇:中安信业信贷员好做吗下一篇:土层锚杆工程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