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2024-09-05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精选7篇)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篇1

苏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政治试题

201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有一款特别适用于鼻炎、花粉症及化妆后的纸巾,售价比同规格产品贵了10倍左右。业内人士感慨:“这就是科技元素带来的附加值。”这说明

A.科技越进步价格越高

B.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C.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

D.功能越多价格越高

2.2015年9月,刚刚步人大学校门的王同学准备申请一张信用卡用于透支消费,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A.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商业银行对有工作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01 5年6月中旬我国股市出现“暴跌”,大量股民投资灰飞烟灭,约有60万中产阶级消

失。回答3~4题。3.由材料可以认识到

①纸币发行量过大,会影响社会的经济秩序

②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货币代表着社会财富

③资本市场价格涨跌,影响货币财富的增减

④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规定其购买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调查显示,股灾发生后,七成股民生活水平下降,大量被套股民更是忧心忡忡,不知何时解套,只好紧缩当前的生活。这反映出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经济的增长决定居民消费

③收入差距影响总体的消费

④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速成鸡”事件被曝光后,肉鸡产业链一度全线重创。同时,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全线上涨。这

一经济现象说明

A.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B.替代品二者之间的价格、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C.互补品二者之间的价格、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D.-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成反比

6.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若旅游装备类商品生产企业大幅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传导过程是

A.②一①一③

B.②一①一④

C.②一③一①

D.②一③一④

7.李先生用自己的闲置资金投资了股票、金融债券和存款储蓄。下图是对这三种投资方式特点的描述,①、②、③应分别是

A.①股票

②金融债券

③存款储蓄 B.①存款储蓄

②金融债券

③股票 C.①金融债券

②存款储蓄

③股票 D.①存款储蓄

②股票

③金融债券

8.2015年4月,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垄断案作出罚款3.5亿元的行政处罚。从生产角度看,之所以要严厉处罚,是因为垄断行为

A.背离公平的市场交易,阻碍资源的优化配置

B.不利于政府优化管理流程,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C.损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居民消费支付增加

D.丧失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功能,企业竞争意识削弱

9.近年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

份制改革。可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①是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②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

③逐步改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④不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一个由观念组成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理念世界”。它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实体,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柏拉图的思想

A.把个人的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B.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C.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不可区分的 D.认为理念世界是人类意识的“摹本”

17.“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

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18.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1 5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18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这一变化体现了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20.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从而对“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这一结论提出新质疑。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本《论语》,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复述出来。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光遗传方法证实了“瞬间记忆”的幕后“操纵者”为大脑内侧的前额叶。人们能获得这一发现是因为

①记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③创新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5年春节期间网络红包人气一路飙涨。有人说,网络红包的走俏,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也有人说,红包毁了这个春节,这个年过得不太好。对网络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分清层次,认真思考。“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客观符合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④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漫画《脱离了约束的个体会伤及自身》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②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④重视局部以推动整体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①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

②联系是多样的,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6.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

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②矛盾是事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和法治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

③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作用各不相同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右图漫画《三个和尚挑水吃》启示我们

A.依据已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必须解放思想,立足实践开拓创新

C.注重内部结构优化,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D.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8.“旧题新做”、“新题旧做”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所谓“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上去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以下哲理最能概括该同学做题经验的是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C.一分为二的方法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9.要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刚开始要用力一圈一圈推,飞轮会越转越快;当达到“临界点”

后,无须再费更大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这一效应告诉我们

A.数量积累和能量蓄积是事物发展的必要准备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切从实际出发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所在 D.办事情应该坚持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30.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引用了《礼记》中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告诫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接受监督,还要不断加强自律。这要求党员干部

①工作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②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③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下决心继续推进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以求更大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因为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32.唐太宗日:为君之道,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论断中,与上述观点价值内涵一致的是

①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②圣人治天下歹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③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万民之忧乐,而在一姓之兴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2015年,毕业于技校的祁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参加工作17年来,立足岗位钻研创新,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行业的技能大师。祁峰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①人们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相关才能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

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

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一

当前,我国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

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

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

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

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更好发挥“一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人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在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中通过辛勤劳动和智慧富起来,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实现人生价

值和精神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的升级发展。(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经济意义。(6分)

35.材料一

2011-2014年我国能源及环境相关参数统计

注:2014年,对我国1 61个城市空气质量的检测显示,9.9%达标,90.1%未达标。

材料二

2015年以来,A市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截止9月底,处理12369环保热线举报82起,依法查处8起环保违法行为,强制关闭高污染企业3家;全面实施环保中长期发展规划,成立联动部门,推进联防联控;市政府拨专款1000万元充实环境监督力量,监控企业污染,督促环保技改;公共交通增添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炼A市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6分)

36.【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英国首相卡梅伦2015年新年致辞:“在全球经济增长充满风险背景下,英国也面临选择:是坚持下去,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还是选择不安,放弃、倒退、承受巨大的风险?我们的解决之道:坚持计划,在繁荣之路上继续前行;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完成那些重要的长期的工作。”

材料二

法国市镇第二轮选举结果显示,执政的社会党在众多市镇选举中遭遇失败,而在野的人民运动联盟获得显著胜利。鉴于不利的选举结果,2014年3月31日上午,总统奥朗德约谈总理艾罗。傍晚6时许,总理府宣布总理艾罗及其政府辞职。

(1)你如何看待英国工党与保守党在重大问题上的选择?(6分)

(2)从政体结构角度,指出英法两国政府首脑的差异。(6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策略等。

3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

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

2015年10月1 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4分)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8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政治参考答案

201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34.(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复杂

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所以,实现我国升级发展的关

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2分)②辩证的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树立创新意

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因此,实现我国的升级发展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2

分)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现我国升级发展,要通过科

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2分)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2分)②有利于完善我国现阶段 的分配制度,更好发挥初次分配的作用。(2分)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

各种资源平等参与市场竞争。(2分)

35.(1)①我国近年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长,但增幅放缓。(2分)②全国万元GDP能耗

总体下

降且降幅增大,环境保护见成效。(2分)③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环保形势严峻。(2分)

(2)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打击环境违法行为。②贯彻科学发展观,完善规划、协

调联动,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③依法加强企业监管,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担当环

保社会责任。④加大财政对环保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质量。⑤引导公民树立正确消

费观,践行低碳生活。(答到一点得2分,共6分)

36.(1)①英国实行两党制,两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和阶层。两党意见的不同反映了

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差异。(2分)

②两党出于竞选的需要,在某些民众关注的议题上展示不同政见,其结果是互相牵挚,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2分)

③无论工党还是保守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两党

没有根本区别。(2分)

(2)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3分)法

国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之英国首相要小得多。(3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37.(1)“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体现

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分)“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

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

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2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

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

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入民 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最高的价值标准。(答到一点给2分,共4分)

(3)在我国,由于自然环境、家庭状况、个人因素等等多种原因,造成我国还存在一定数量的

贫困人口。要在未来5年完成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国家必须坚持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增加低收入者的收

入。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增加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使

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制度。国家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

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生

杰文明建设.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篇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

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读上面这则故事,领会其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题目将重大的时代命题放在寓意丰富的材料中,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激发同学们的时代使命感,引导同学们思考生命价值与个人行为,既有人文意蕴,又显思维辩证。

【写作立意】

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打井”“塑像”“伟大”“喝井水”“赞叹”,其中,“伟大”是核心。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是用打井挖出的黏土为自己塑像来赞叹自己,还是被喝到井水的饥渴的行人赞叹?

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关键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写“伟大交由他人评价”“如何衡量伟大”等,是最佳立意。要注意的是,写作时须阐明评价标准。

如果写“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无心插柳柳成荫”等,则为偏题、离题作文。

【评分标准】

立意准确,写了“伟大交由他人评价”,并且强调了评价的标准,可得45~50分。文章如在思想深刻性、材料丰富性、文采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可得50分以上。

如果仅写“伟大交由他人评价”,没有强调评价标准,只能得36~44分。

偏题、离题作文得分不超过36分。

嘉兴教育学院 沈建忠

伟大交由他人评价

● 嘉兴考生

八月长安说:“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因此我也可以说,让一个人变成伟大的人,就是要让他为别人奉献,将伟大交由他人来评价。

拿破仑一生戎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贝多芬也为他写下《第三(英雄)交响曲》。然而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贝多芬忧伤地写下“纪念逝去的英雄”,这时的拿破仑在他的心中不再伟大。拿破仑这样评价过自己:“滑铁卢一战让我失去了所有,只有《拿破仑法典》永垂不朽。”在战争失败撤退时,他讲道:“伟大与否仅在一步之遥,让后人评价去吧。”所以说,一个人的伟大并非是自吹自擂为自己塑像,或是受到加冕之类的荣耀,而是做到为别人奉献。就如同兵败如山倒的拿破仑,最终受赞颂的反而是他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留下的不朽的法律典籍。

伟大的定义应该是为历史或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有为团体或他人奉献的精神。因此,一个人是否伟大应取决于他实现的价值。

2014年10月3日,荷兰国脚库伊特宣布退役。这是一个堪称全能的运动员,无论是踢哪一场比赛,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了团体荣誉,他踢过场上任何一个位置并表现出众,甚至在训练时以守门员的身份参与陪练。在巴西世界杯上荷巴一战中,他头部被重击,血洒赛场,仍绑着纱布继续比赛。由于他的敬业与奉献,球迷称之为“劳模裤子”。他自谦道:“我只是个普通球员,今后国家队需要我,我仍会第一时间赶回来。”

伟大与平凡是矛盾的,有时却可以转换。库伊特自认为平凡,却被人赞颂为“橙衣军团最伟大的球员”,正是由于他为荷兰国家队所做的杰出奉献与年复一年的努力。

伟大的人就如同中了状元却以实业救国、富强民族资产阶级工业的张謇,如同即使受压迫仍不承认错误的苏格拉底,如同用自身的经验教育全球护士的南丁格尔……更多伟大的人在生前并不被赞同,甚至被嘲讽、压迫,但后人认识到了他们的贡献并将其称为伟人,并非因为他们自我宣传伟大,而是为别人的奉献让他们的形象发光发热。

将你的伟大种在别人心里,伟大也只有他人能评价。我想,这就是伟大的真谛。

得分: 52分

点评: 文章主题“将你的伟大种在别人心里,伟大也只有他人能评价”紧扣材料,观点即标题,可谓直截了当。法国的拿破仑和荷兰国脚库伊特是文中的两大事例,前例用于阐述“伟大的定义应该是为历史或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一个人是否伟大应取决于他实现的价值”;后例用于阐述“伟大与平凡是矛盾的,有时却可以转换”,而这种转换的原因恰恰是库伊特为荷兰队所做的贡献和努力。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简洁合理,论述分两层推进,主题集中。

射雕英雄,当传!

● 嘉兴考生

《射雕英雄传》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引发轰动,是中国新武侠和金庸写作的划时代之作。有人说射雕指郭黄二人,英雄为成吉思汗;有人则说英雄为郭靖,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且看书中射雕,成吉思汗力贯穿云,射雕甚是豪气;靖哥哥则是见黑雕与白雕相斗,心疼白雕,于是挽弓,一箭双雕,遂得了那伴他半生的两只白雕。

这是“射雕”,而英雄,在书将终时,成吉思汗自感老之将至,唤郭靖来论英雄,欧亚大陆的征服者便在这后生面前说着自己的功绩——破花剌子模、度中亚平原等等,这实在是一个霸主!郭靖则不言,他脑中一直想着一路过来见到的饿殍,想到版图扩大的杀伐……他将这些告诉了成吉思汗——这位史上最大疆土的开创者,在沉思与低吟“英雄……英雄……”中逝世了。

这,便是我的解。成吉思汗与曹操,都可称枭雄,因为杀伐果断;郭靖与刘备也可称英雄,因为他们“软弱”。前者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因而在罗贯中的小说中突出了曹操的奸,在京剧中也是大白脸。后者软弱,对同胞甚至敌人都不愿下杀手,成就了后世传颂之名,却落得一个与襄阳共亡,一个霸业未成便身死。

伟大,不是自己说的,是要真正给人民带来好处,如《射雕英雄传》中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隋炀帝开大运河,算得上宏大,却不能说伟大,因他为一己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愿而劳民伤财。更不用提明英宗为了体现自己“文成武德”玩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大半兵力,自己也被掳去。这是傻,不是伟大,为了虚名,值吗?方法还不对。

邓小平当年力排多少非议,开放了封闭的中国,可有顾自己名声地位?黄花岗五义士起义可有想过先给自己立个传?

“传二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这传若翻译为人民传颂,秦始皇的愿望就可实现了。

立自传有何用?立个雕像牌坊还要考虑后人是膜拜它还是唾弃它。

学射雕英雄,当传!

得分: 48分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篇3

一、考试状况

数据显示:

⑴、总均分提高幅度较大,一班提高31分,二班提高23分,三班提高22分。期中全校文科均分达到361.5,理科达到349.2分。

⑵、优秀学生相对增多。400分以上学生达到27人,月考只有13人。文理科的最高分也提高了,文科由537.5提高到548,理科由453.5提高到484。500分以上人数一人增加到二人。

⑶、300分以下人数大幅度减少,由月考的30人减少到目前的14人。

二、状况分析

取得成绩的原因:

1、班级管理工作到位:具体体现在三位班主任思想教育到位,常规管理到位,考试动员发动到位,取得这样良好的成绩班主任应该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2、教学工作扎实有效:每个教师基本都能坚持教学六认真,精心备课,精讲精练,作业基本做到了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尤其是高三全体老师高度负责的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如桑建华老师在南京进修忍不忘高三的复习,经常溜回来给学生上课,朱美霖老师身体不适仍坚持上课。

3、提优补偿成效显著:自10月9日开始进行的晚自修管理、提优补差应该说效果显著,学生反映也很好,我觉得是我校开办以来晚自修辅导管理做得最好的一次。

4、科任老师团结协作:一个多月的晚自修管理,通过反馈的情况看除了一人次反映一个班级作业稍多以外,其他作业量都很正常,没有出现抢时间、晚自修上课、作业量严重偏多的状况。

仍然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2、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3、重知识轻方法。4、重结果轻过程。5、应试能能力较差。 6、基础知识不扎实。

三、今后教育教育建议

1、班级管理要抓好三个点:

⑴学风建设为重点。班级里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这个中心来开展,一切与学习无关或干扰学习的活动都要暂时停止,尤其是班主任在重大节日、学校里的重大活动如元旦活动、春节乃至校庆十周年、各类考试前后等等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紧张度与松弛度,确保学生有合理的张弛度。另外班主任要抓平时的一些常规管理,但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学生花费太多的精力。

⑵考试策划为支点。要把每次的月考、期末期中考试当作重要的事件来抓,精心策划,在考前动员、考中管理、考后教育上做足文章,要通过每次的考试把班级的学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要求:考前动员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把一切精力度花在复习迎考上;考中管理要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复习策略;考后教育要通过系统的活动继续使所有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始终有强劲的学习动力。

⑶思想教育为突破点。每次的考试始终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始终有学生丧失信心,始终有学生迷茫困惑,始终有学生焦虑不安,如何使各类学生始终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我觉得考后的教育工作必须重点做好,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任课老师同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觉得要做好下列工作:⑴、在班级高调进行期中考试的全面总结活动,班主任要让学生总结,任课老师也要让学生总结。⑵、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把学生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⑶、召开好中差学生会议,提要求,明目标。

2、教学工作突出三个研究:

⑴、研究学科知识。就是研究说明、研究考试试卷、研究教材、研究习题,通过研究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复习的深度、复习的广度。

⑵、研究教学工艺。就是研究教后的知识管理,学生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策略等,通过研究提高教学的效率,

⑶、研究学生群体。就是研究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需求等,从而及时调控复习的策略、复习的进度、复习的速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使师生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3、课堂教学要三讲三精:

三讲就是重点突出讲、难点分散讲、方法明确讲;三精就是内容精练、设计精巧、效果精彩;

4、作业布置必须三个凡是:

凡是学生做的作业老师必须先做,凡是发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必须批改,凡是作业中的错误必须集体纠错。

5、习惯指导要强调三个五:即要让学生做到:“五到”“五心”“五必”:

“五到”:就是上课做到眼到、耳到、心到、脑到、手到;

“五心”:就是课前预习要精心、上课听讲要专心、作业练习要细心、探索钻研要恒心、互帮互学要耐心;

“五必”:就是做到每课必清、有疑必问、有错必纠、考前必理、考后必补。

6、复习策略要突出三个理:

⑴、梳理知识。就是考试前首先必须要将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一遍,通过梳理让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

⑵、梳理习题。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认真复习已经做过的习题,通过细看找出重点题、难题、技巧题,通过二次复看理解掌握这些题的解题方法策略,通过三看学会题目知识方法的迁移,学会在新的情景中解决同类问题。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篇4

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设()

A.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 B.三个内角都大于60° 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8.已知x

0函数y4x

x的最小值是()

A.5B.4C.8D.6

9.已知a,b,c∈R,则“a>b”是“ac2>bc2”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不等式x-1

2x+1

0的解集为()

A.-121B.1-2,1C.

-∞,-12∪[1,+∞)D.

-∞,-12

∪[1,+∞)11.若函数f(x)=sin

x+φ

(φ∈[0,2π])是偶函数,则φ=()A.π2B.2π3C.3π5π2D.3

高三苏州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作文 篇5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母 亲,倘 若 你 梦 中 看 见 一 只 很 小 的 白船 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小题1】这两段文字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体裁为。【小题2】这两段文字都提出了论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小题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段举例说明。【小题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为“”请谈谈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4分)

2.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来源:学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小题1】“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小题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

【小题4】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小题5】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1.阅读【甲】【乙】二文,完成1-5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小惠未徧()(2)肉食者鄙__________,未能远谋()(3)或谮之鲁侯曰()(4)闻魏文侯贤()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必以分人杀妻以求将B.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C.登轼而望之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D.战于长勺仕于鲁【小题3】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吴 起 者 卫 人 仕 于 鲁 【小题4】翻译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译文:

(2)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2分)译文:

【小题5】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3分)

2.(12分)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甘露寺多景楼① 曾巩②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钟呗③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曾巩:北宋散文家,江西南丰人,嘉祐年间进士。③钟呗:梵音的歌咏。?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小题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抒发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B.感叹时光流逝,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感。C.抒发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向往隐居的生活。D.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突出了多景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特点。B.“云乱水光浮紫翠”,着重一个“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写出了动态美。C.“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动为静。D.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使之构成一副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1】诗歌首句“ __________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小题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1.写作(45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小题1】题目:快乐接力 【小题2】我的我做主 温馨提示: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 篇6

世上总有千千万万种诱惑敲击人们的心门,你的心门,你的心门一旦为之打开,它们便蜂拥而入,不可收拾。金钱的诱惑,名誉地位的诱惑,贪图享乐的诱惑,人们不得不为之心动,而一旦行动,后果可能是至于死路的。

有关于一个诱惑的神话故事,说有一片海被称为死海,因为过往的船都不能幸免于被它吞没。一个年轻的船长就去询问年长者有什么办法可以安全渡过。长者说到了海中央你会看见水中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你别去与她交谈也别去理会,只管向前行船就不会有事。年轻的船长出海了,事情如同长者叙述的一样。可当那女子向年轻的船长求助时,他动心了,最后的命运也没能逃过被大海湮没。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对于诱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是可以预测或是心知肚明的,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去实践尝试?这就是诱惑本身的“魅力”所在了。它以华美的外表掩盖着致命的危险,让你享受着短暂的幸福却惨死在丑恶中。就像毒蛇、毒花,绚丽的面容却掩盖着罪恶的毒液。

那么如何抵制这种魅力呢?那就要看我们有着何等的个人素质了。一个父亲临终前告诉他的儿子说,记住要诚信,许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若本身就做不到,就不要虚弱。面对太有魅力的诱惑也是如此,要克制不能沉迷,如果明白自己无法控制,就不该打开自己的心门让它们肆意涌入,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现在的我们也一样,面对考试,有得高分的愿望,有给家人争脸的愿望,有使父母安心的愿,它们交织在一起就让人有了使“小手段”的诱惑。但我们该抵制,要说不。诚信比成绩更可贵。

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 篇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2题每小题1分,33-40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3.18,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

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5. 19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6.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

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7.“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8.中华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 折射出中华民族工业特殊性

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10.18,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11.据统计,1858—19,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12.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

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13.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 )

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15.日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C.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6.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17.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1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B.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19.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

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20.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

A. 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 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 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21. 下面为1750-1850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 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 中等阶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力

22.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浮游”群体,他们为谋生而奔波于各工矿城市之间。当时“浮游”群体的出现(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C.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 D.导致了农业生产衰落

23.读下表,1870-1890年间美国部分州的农村人口变化,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州名 宾夕法尼亚 新泽西 纽约 康涅狄格 佛蒙特

减少量 40% 25% 83% 60% 75%

A.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

24.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D.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25.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   )

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

26.据资料统计: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

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27.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

A. 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 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 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28.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29.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30.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31.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32.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分别是( )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34.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35.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

A. 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36.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 )

A.“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

B.“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

C.“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D.“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

37.“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 )

A. 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 形成了国家、民众、企业互制关系

C. 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 D. 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8.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 )

A.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

C.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

39.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0.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年份 1902 1907 1909

比重 47.8% 15% 17%

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40.(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12分)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3.(15分)[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 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 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5分)

(2)试分析比较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CCABB 6-10.BDDDD 11-15.CBDDB 16-20.DBABD

21-25.ACCDA 26-30.BCAAB 31-35.BDADC 36-40.CDCBC

二、非选择题

41.(25分)

(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2.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4分)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4分)

43.(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5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6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4分)。

高三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1-5.CCABB 6-10.BDDDD 11-15.CBDDB 16-20.DBABD

21-25.ACCDA 26-30.BCAAB 31-35.BDADC 36-40.BDCBC

二、非选择题

41.(25分)(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2.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4分)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4分)

43.(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5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6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4分)。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山)蒙(山),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西周影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诸侯争霸 D.完善了礼乐制度

2.下图表是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小农经济已遍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扩大了封建官吏选拔的渠道

C.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D.标志汉代教育系统正式建立

4.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据此可知,科举制

A.解决了考试弊端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实现了公平公正 D.促进了诗歌繁荣

5.“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6.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宋朝州县长官叫“知州”、“知县”,全称“权知某军州(县)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县)” 指民政。宋代“知州”、“知县”的设立表明

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7.《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

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孝宗皇帝疏于政事

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内阁首辅行使相权

8.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9.有学者认为“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但开埠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福州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政局的变动 B.机器制茶业兴起

C.海关关税的降低 D.国际茶市的扩大

10.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企业尚未完全破产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运动已经彻底失败

11.1888年,一位在宁波的传教士记述道:洋布“价格低廉,所以一年一年地流行起来,运入内地去的,也能迅速卖出。”当时在九江的西方人也叙述道:“洋布由于价钱便宜,似乎该地正在替代土布……近五年数字也在稳步增加,差不多比1884年涨了一倍。”据此可知

A.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已经全面破产

C.中国土布质量差无法与洋布竞争 D.我国沿海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12.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符合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C.主要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至1901年清末新政前,新式教育机构在全国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北京、南京、武昌、福州、台北各2所,旅顺、烟台、珲春、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B.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C.洋务运动人才培养需求突出 D.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14.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王宠惠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这反映了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15.清末革命派传播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比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这些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这说明

A.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 B.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

C.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 D.历史书写影响政权稳定

16.打倒孔家店,不仅冲击着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冲击了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种冲击在当时就引起顽强的抵抗,一些名流学者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理由尊孔。这实质上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混乱 B.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色彩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D.东西方文明理念的冲突

17.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

A.社会稳定的反映 B.文化繁荣的表现

C.自然环境的折射 D.政治制度的产物

18.罗马法规定:人生而平等,法律是人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那些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表明罗马法

A.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 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关注人的道德以及价值 D.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功能

1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20.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21.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22.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摧残

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D.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4.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律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27题为必做题,第28、29题为选做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分。

25.(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华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在《国史大纲》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对“中华民族”形成所起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实现机器生产,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逻辑清晰。)

考生在下列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拜相,对太学进行改革:(1)创设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被按程度分进不同之舍接受学业。(2)调整太学直讲。王安石把反对新法的焦千之等5人罢撤,委派拥护新法的叶涛等6人为太学直讲。规定教师两人共讲一经,对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执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3)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太学生各选一经,随直讲学习,月一私试,岁一公试,成绩合格者方可递升舍次。其中,上舍生中特别优异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免去乡试、会试(礼部试),参加“释褐试”后直接补官。(4)设立经义局编审经学教材。熙宁六年(1073),朝廷设立了经义局,着手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训解,编辑出版《三经新义》。上述各项措施的先后付诸实施,使北宋的官学为之一振。熙宁七年(1074),诏赐朝集院的房舍50楹于太学,以拓广太学,从而使太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29.(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奥诺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7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24 ACABC BCCAB AABBD DDCAB CCDD

25.(1)秦统一六囯,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焚书坑儒,虽然堵塞了言路,箝制了思想,但在当时对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答其中三点即给6分)

(2)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始。(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

26.(1)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6分)

(2)政府动力(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引导等推动城市发展)、市场动力(通过市场力量配置资源,促进城市转型和发展)、社会动力(社会成员通过社团和个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认识: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7.示例一: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人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也可得分。观点3分,论证8分,结论1分)

28.(1)特点:分层次教学;采用升级淘汰机制;以法令推动改革;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制度不断完善。(8分,回答其中四点即可)

(2)作用:创设太学三舍法,增加了太学的淘汰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了对太学教师的管理,提高官学办学质量;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举与学校教育无直接关系的矛盾,也有利于调动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编审经学教材《三经新义》,是统一思想,杜绝异议,以适应变法革新的政治需要。(7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9.(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8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7分)

有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 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3.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B.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

C.解决了君权与相劝的矛盾 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4. 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

A.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解决了“王国问题” D.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5.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6.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7. 易中天在其《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 传统中国的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鲜有思想,只有学问;鲜有智慧,只有知识;鲜有争鸣,只有争吵;鲜有研究,只有钻牛角尖”。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学术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B.高度集权的制度阻碍新思想的产生

C.中国传统思想界缺乏经世致用精神 D.科举制下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人格

8. 傅筑夫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谈到:“唐代商业初步显现了商业的生活化、世俗化与平民化,近代型商业已初露端倪。”下列选项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A.当时重商主义政策日渐盛行 B.当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督

C.当时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当时日用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

9.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10.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11.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 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 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

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13.梭伦时期,雅 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教治处于繁荣阶段 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14.《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

A.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 D.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

15. 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6.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17.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1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9.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这一论断

A.是对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B.是针对“滞胀”现象的反思

C.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做法 D.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0.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21.表l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表l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

22.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23.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24.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25.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26.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27. 1926年下半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将土地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农民的支 持,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又提醒“在当前任务方面,必须在中共和国民党之间协商一致”。材料表明

A.苏联对中国革命给以及时指导 B.土地问题是当时国共最大分歧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日趋明显 D.共产国际对北伐战争横加干涉

28.“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借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29.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B.贯彻三投分立的原则

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30.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31.右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

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 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

32.“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这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 “丝银之路”。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材料二:“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形成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10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七种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但是调查内容只是日本的受害情况。例如,各书都开设专栏,要求学生对日本遭受空袭和原子弹爆炸之害、冲绳女学生战死之惨烈、战时生活之艰辛等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童为躲避空袭而集体疏散到农村的艰苦体验。

材料二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

请任选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本教科书选择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和动机作一简要分析。(12分)

35. (15分)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5分)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分)

高三历史期中检测答案

一、 选择题(1.5×32﹦48)

1——5 BBDBD 6——10 CADCB 11——15 BDDCA 16——20 CBCBD

21——25 DCBCC 26——30 BADCC 31——32 DA

33.⑴背景: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东西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8分,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

影响:促进了中国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 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7分)

⑵有利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苏冷战缓和及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推动。(6分,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特征(4分):

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2分)

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2分)

34、(1)选择材料一

①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要求学生调查战争受害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战争本身对任何一个国家人民都会带来灾难;二战后期日本遭到空袭和美国原子弹的袭击。(6分)

②动机:日本教科书强调日本的受害情况,动机可能有三:一是教育国民珍惜和平,远离战争;二是企图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他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三是提升日本国民的民族凝聚力。(6分)

(2)选择材料二

①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因为在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死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需要妇女多生育早生,以确保总力战人数;日本资源匮乏,而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更需日本国内民众支持。(6分)

②动机:美化侵略战争为民族战争,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强调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困难,激发民族凝聚力。(6分)

35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5分)

(2)英国向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5分)

上一篇:部队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云南省二级建造师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