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2024-10-24

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共8篇)

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篇1

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创业富民战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创业实践,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苏北创业创新首选之城,为“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内生动力,现就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坚定不移实施创业富民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更加务实的举措,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培育更加活跃的创业主体,建立更加丰富的创业载体,提供更加优惠的创业扶持,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创业主体培育实现倍增。各类群体创业活跃,创业主体总量迅速扩张,到“十二五”末,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7万户、33万户。

(二)创业平台建设覆盖城乡。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覆盖城乡的创业载体。到2015年,全市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街区、全民创业园分别达27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三县两区和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城分别建立一个不少于3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县(区)城区分别建立不少于1万平方米的创业示范街区,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不少于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全民创业园和1000亩以上连片的现代农业创业基地,每个村居建立不少于1个实业公司。

(三)创业服务体系完善高效。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机构,在各级创业就业部门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创业服务专区,实现一个窗口受

理、一站式办结。开通宿迁全民创业网,建立创业项目库,探索成立产权多元化的创业投资公司,成立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宿迁办公室,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三、政策措施

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创业推进计划,从创业主体、载体、融资、项目、税费五个方面提供创业支持,不断扩大创业规模,提升创业层次。

(一)培育一批创业主体

1、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经批准停薪留职参与创业的,一次性停薪留职为3–5年,签约期满后要求回单位的,可恢复上岗,工龄连续计算。停薪留职期间不影响工资调级;继续创业的,经本人申请按辞职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工作年满30年,或离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5年的工作人员,经本人申请,任免机构批准,可提前退休创业。

2、支持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价出资,允许科技人才自主创业企业以股权出质融资。

3、搭建返乡人员创业平台,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人员提供创业项目查询、培训指导和专家咨询等服务;对返乡人员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市场、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并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一系列举措,助推他们创业。

4、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由县(区)委组织部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审核后,发给创业卡。持卡人可直接到所在地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贷款额度为信用贷款5万元、担保贷款1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由同级财政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比例贴息。

5、依托各级人社部门就业信息系统,以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离退休干部职工、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农民、妇女、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创业主体为重点,完善信息收集发布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创业主体数据库,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壮大创业主体规模。

(二)建设一批创业载体

1、建立市、县(区)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服务。对达到标准的孵化基地,经评估验收合格,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给予50―100万元补助。

2、建立乡镇全民创业园,解决创业人员创业分散或创业用地难问题。到2013年底,各乡镇均要建立不少于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全民创业园。全民创业园建设达到标准的,由县(区)按总投入不低于5%的比例给予补助。全市每年评选10个优秀全民创业园,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建园奖励补贴。鼓励乡镇建立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吸引返乡人员、农民和农技人员进园创业。到2013年底,各乡镇均要建成500亩以上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对达到标准的现代农业创业基地由所在县(区)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设立创业示范街区,帮助城镇社区创业者解决用地、用房难题。到2013年底,各县(区)城区要建立不少于8000平方米的创业示范街区,对入驻创业的,给予1—3年优惠政策扶持。

4、充分发挥村居在发展经济中的独立主体作用,成立实业公司,示范和引领群众创业。到2013年底,每个乡镇50%以上村居都要组建至少1个创业实业公司。

(三)支持一批创业融资

1、市财政一次性安排1000万元用于融资资本金投入,探索运作产权多元化的创业投资公司,支持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每年安排1500万元创

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创业载体建设、融资主体建设和优秀创业项目补助,其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创业文化及工作平台建设。各县(区)每年要按照不低于2000万元标准安排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创业补贴、创业贷款贴息和创业投资。

2、发挥市、县(区)现有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职能作用,按照市级不少于5000万元、县(区)不少于3000万元规模安排专项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专门用于创业贷款担保。担保业务所产生的担保费用以及担保风险补偿,从创业发展资金中列支。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创业主体,可提供5万元左右的小额担保贷款,对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可达1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2年。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贴息。

3、鼓励创业人员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和社会风险投资,县(区)财政按照创业项目所争取专项资金总额给予不低于10%的配套支持(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资助一批创业项目

1、采取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电视大赛、专业部门推荐等方式,在全市征集创业项目。设立项目会审服务中心,公开征集筛选入库项目,对筛选入库的项目一次性给予2000元奖励,并定期向全市有创业意向人员推介。

2、市创业办负责组织评估全市创业项目,每年遴选出200个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高、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及市场前景好的优秀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每年遴选出20个特别优秀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补助资金从同级创业发展资金中支出(不重复享受)。

3、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全民创业园和创业示范街区的初始创业项目,各县(区)要给予一定比例的免费场地或租金补贴。对无自有住房的初始创业人员优先安排公租房。每年遴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由高效农业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4、对接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成立YBC宿迁办公室,为符合条件的初始创业青年争取3—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二对一”伴随式创业辅导,即一名创业导师、一名退休干部辅导一名创业者。

(五)减免一批创业税费

1、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全民创业园和创业示范街区初始创业项目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给予全额奖励。

2、自主创业人员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申办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的,免收企业设立注册登记费。

3、自主创办的商贸和服务型等企业实体(除限制行业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根据实际招用人数按照每人每年4800元的优惠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从事个体经营(除限制行业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区)委分管负责人任常务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参加的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市、县(区)创业办要按照“有专职人员、有专项经费、有办公场所”的“三有”要求调整充实力量,确保各项职能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要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指导开展全民创业工作,提供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咨询服务,负责创业手续登记办理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市、县(区)创业办负责全民创业的组织统筹、协调指导、项目申报审批;组织部门负责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创业;老干部部门发挥好离

退休干部职工创业引领作用;人社部门负责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创业培训与指导和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工作;教育部门配合人社部门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工作;工会配合人社部门负责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团委、妇联、农工、科技、科协、民政部门分别负责青年、妇女、农民、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创业;财政部门负责创业扶持资金的筹措和管理;金融办、人行负责落实金融扶持政策,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工商部门负责注册登记扶持政策的落实;税务部门负责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

(三)落实经费保障。市、县(区)财政要加大对全民创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根据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年度创业专项资金,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创业扶持政策落实。

(四)优化创业服务。各地各部门要充分整合创业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发挥创业导师帮扶引导作用,为创业者解决各种创业难题,提升创业成功率;综合运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市创业办要在办好创业文化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宿迁创业文化内涵,营造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要组织开展“创业之星”评选,通过选树和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争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从今年起,全民创业工作将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市创业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出台具体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并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对县(区)考核的重点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创业项目新增数、增长率以及创业载体建设等。对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考核重点是培育、扶持、服务全民创业的成效。考核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年底,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

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篇2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 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应用综合优势,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 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 不断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应用, 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创新力量, 带动技术和模式创新, 不断培育新兴业态和产业新增长点。

坚持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 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 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环节渗透, 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

坚持开放共享。巩固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 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 提高配置效率, 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安全有序。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夯实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 健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 完善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 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三) 总体目标

到2018年,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工业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培育一批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初步成为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形成一批可推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二、主要行动

(一)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到2018年, 形成一套完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6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

2. 行动内容。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 完善贯标评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平台,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宣贯培训和监督管理, 建立贯标质量保障体系, 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 加快形成市场化采信机制。

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新型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 鼓励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贯标企业, 组织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组织, 总结提炼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 开展示范推广, 引导企业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 培育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新型能力。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指导各地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整合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资源, 加强两化融合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研究制定两化融合标准路线图, 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的原则, 研究制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系统、生产性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标准, 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细分领域标准, 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符合性评估工作。

(二) 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8年, 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 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 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2. 行动内容。

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明确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制定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明确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领域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实施路线图。制定发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指南, 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及在典型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围绕量大面广中小企业核心装备、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的共性问题, 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协会联盟、研究院所分行业制定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 明确阶段性目标、重点、路径、方法。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 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创新发展。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 继续组织“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2015—2020年) 》, 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 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示范。制定《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推动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持续推进国家智慧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创建。

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 聚焦制造关键环节,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 遴选一批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制造新模式领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企业, 不断提炼和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开展行业示范和应用推广。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开展智能园区试点示范, 培育一批智能园区。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部署。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 明确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路径。加快基于IPv6、工业以太网、泛在无线、软件定义网络 (SDN) 、5G及工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部署。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建设。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在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以太网、IPv6应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三) 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

1. 行动目标。

互联网广泛融入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 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到2018年, 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等新模式, 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和众创空间示范平台, 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

2. 行动内容。

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引导消费电子、家电、制鞋、服装等制造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 充分对接用户需求,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众包、众创等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 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模式。支持大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 鼓励地方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兴众创空间, 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载体。

发展新型生产制造方式。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 推动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推动互联网应用从销售环节向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 鼓励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能力, 形成基于网络、数据驱动的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新型生产方式。

打造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 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业云平台。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 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开放共享, 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 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 培育一批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平台和企业。支持制造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 深化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 发展直销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加快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 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支持开发一批面向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产品, 推动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 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依托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数据密集型产业集聚区, 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行业平台和服务示范基地。

(四)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

重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水平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 工控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8年, 国内工业软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形成一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验证平台, 培育20余家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2. 行动内容。

推进信息物理系统 (CPS) 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信息物理系统 (CPS) 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参考模型、功能架构、数据和数据链等基础关键标准。支持工业软件企业, 攻关解决物理仿真、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系统自治等关键技术, 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 (CAD/CAE) 、制造执行系统 (MES)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LM)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工业软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研发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开发工具、知识库、组件库等通用开发平台, 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网络、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 增强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系统解决方案研发能力。

开展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和试点示范。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 围绕重点行业, 建立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验证平台, 构建具有信息物理系统 (CPS) 综合验证能力的试验床, 开展关键技术、网络、平台、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信息物理系统 (CPS) 安全测试评估平台, 测试评估信息物理系统 (CPS) 关键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工业网络等的安全性能。面向航空、汽车、电子、石化等重点行业, 组织开展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示范。

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协作机制, 开展设计工具、生产装备、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芯片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 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加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工业信息系统和产品安全审查制度, 完善工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发布管理办法, 开展重点领域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支持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工业信息系统安全实验室, 优先支持工业控制产品与系统信息安全仿真测试、监测预警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

(五)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

1. 行动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水平和两化融合能力不断提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不断改善。到2018年, 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能力。

2. 行动内容。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 实现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鼓励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打造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 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开展合作, 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以租代建、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服务。探索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信用融资等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和新渠道。

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强工业云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建设, 提供面向小微企业的在线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软件应用服务。支持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实施专项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 推动小微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扩宽营销渠道、改进产品服务。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建设一批智慧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提供面向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软件支撑、网络安全、数据存储等服务。支持构建“创客中国”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举办创客大赛。依托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等服务机构, 广泛开展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和产品展示、应用推广活动。

(六)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 行动目标。

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支撑能力。到2018年, 建成一批全光纤网络城市, 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 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 直辖市、省会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

2. 行动内容。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4G网络建设发展, 加大5G研发力度。实施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缩小数字鸿沟。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引导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化布局, 推动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升级互联网架构, 推进互联网基础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开展以5G为重点的国际移动通信 (IMT) 频率规划研究, 以及智能交通频谱规划研究和技术试验。引导互联网企业优化网站设计、加大带宽配置, 实现互联网信源高速接入, 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加强对互联网新业务分类指导, 建立健全备案管理、综合评估等制度。完善互联网市场竞争管理规范, 落实信息网络实名登记要求, 推进网站、域名、IP地址真实身份注册。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体系和标准, 督促企业落实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强化互联网网络性能监测手段, 加强部省两级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动、配合做好网络安全法、电信法、无线电管理条例 (修订)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修订) 等法律法规立法。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标准, 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指导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 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建立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报告和用户通知制度。持续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 完善恶意程序处置机制。组织开展电信和互联网领域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 指导督促企业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创新。

(七) 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

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围绕“互联网+”行动的软硬件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到2018年, 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系统、网络通信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领先企业, 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建成。

2. 行动内容。

突破核心技术和产品。制定集成电路重点领域发展路线和实施路径, 构建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通用基础软硬件平台。研究制定传感器发展战略, 明确核心传感器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模式。加强可编程控制系统 (PLC) 、工控计算机、工业网络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攻关, 支持高集成度低功耗芯片、底层软件、传感互联、自组网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实施“芯火”计划, 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集和跨平台应用开发工具系统, 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应用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核心芯片产业化。推动基于互联网的视听节目服务、智慧家庭服务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产品研发创新。

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基础软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加快新兴领域基础控制及应用软件发展。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 发展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 提升设计、仿真、管理、控制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推进智能语音和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研制和推广应用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

构建安全可靠产业生态体系。以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为抓手, 构建安全可靠核心信息设备综合验证、集成测试、系统评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面向互联网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音响、智能车载、智慧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加强硬件样机设计平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安全可靠服务器、存储系统、桌面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终端产品、基础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推广。

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支撑能力。以云计算创新试点城市为重点, 开展面向行业、区域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 建设智能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 加强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共建共享, 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部门合作、部省合作, 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把推进“互联网+”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加强整体规划和布局, 分步骤组织实施各项行动计划。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跟踪评价, 充分调动地方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各地要加强对本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和组织保障, 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 改革体制机制

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法规、监管制度、技术标准、安全防范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 健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提升互联网空间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电信业务市场开放, 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和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开放试点等相关工作, 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进入电信业, 提升宽带市场的有序开放和服务水平。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 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标准、营造政策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 创新财税支持

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 整合各类资源, 优化资金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对“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跨界、融合、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享受软件产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四) 创新人才培养

编制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 加强人才发展分类指导。围绕“互联网+”发展需求, 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一批面向“互联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实训基地, 培育一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调整完善部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引导部属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工信慕课平台”。加快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

(五) 加强国际合作

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篇3

一、总体要求

围绕全区“担责任、解难题、转作风、促落实和‘三重工作’提升年”活动,把“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与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紧盯目标、狠抓开工、加快进度,合力攻坚、促进投资,加强谋划,坚决完成市、区“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攻坚期内,11个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xxx元;3个区列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xxx亿元。

三、方法措施

1、实行“挂图”作战。将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按周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挂图作战,并用绿色柱状图显示已完成投资;将全区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项目进展情况按月进行汇总统计,制作竞赛图,显示进度差距。

2、招商引资工作攻坚行动。积极参加第xx届xxx深圳联谊会会员大会平台、粤陇携手民企陇上行、山西省首届项目推介会、第xxx届x洽会等重大招商节会,举办“xxx招商项目推介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活动,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队赴xx、xx、xx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招商项目洽谈活动,积极邀请500强企业及商协会组织来平川考察,交流洽谈,促成一批项目签约;精心筹备召开第x届中国西部xxx会暨xxx文化节,力争签约一批重大xx产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帮办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xxx亿元,年底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3、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明确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攻坚期内,年产xx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建设项目、xx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及文化体育旅游开发基地建设项目等xx个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开工率达100%,投资任务完成率达100%。

4、区列重点项目攻坚行动。抢抓当前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加快xxx科技有限公司枣叶茶、沙棘茶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帮办服务工作,推进xxx环保有限公司xxx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和苏州xxxxx有限公司x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在攻坚期内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

5、招商项目谋划储备行动。结合x区x大产业基础,重点对x大产业产业链招商项目进行凝练,筛选一批xxx关联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全区对外招商的重点项目;提前做好xxx年的项目谋划,谋划的项目投资达到x亿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成立xxx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三年行动计划措施 篇4

针对《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我园特此制定详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成立董事会,选出我园的法人代表为董事长,董事理会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董事会确定相关的决策权,也制定了决策机构的相关职责。

《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相关规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级政府职责,将发展学前教育纳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全省学前教育事业逐步发展,学前毛进园率逐年进步。

针对《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我园明确的规定,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老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我园的教职工在教育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制定以下措施:1、2、3、4、5、6、7、统筹兼顾,制定规划,分步分地区组织实施。多措并举,城乡同步,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完烧瑰制,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落实职责,拓宽渠道,多方面张罗发展经费。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协作分工,建立与完善治理体制。加强治理,规范办园,进一步进步保教质量。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题目 篇5

1.布实施的。(2011年9月)

2.学前教育是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重要的。(终身学习社会公益事业)

3.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普惠性、科学性;坚

持,坚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还必须坚持,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障适龄儿童接受

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益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改

革创新科学育儿)4.年起,凡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在幼儿园及

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任教。(2013年)

5.到2012年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实施,继续

实施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

6.遵循“”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

程、地理环境、、等情况,科学规划城市和农

村的幼儿园布点,将幼儿园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广覆盖、保基

本交通条件人口分布)

7.城镇住宅小区应根据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农村按照“”、“”的要求整体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一镇一园村村覆盖)

8.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基础条件薄弱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支持开展师资培训。(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

9.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园际交流、等

多种培训,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幼儿园特级教师工作坊园本教研)

10.创新农村学前教育保教模式,通过举办非正规早教点、组建学前保教巡回工作队,采取、、等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定期走教流动大篷车育儿沙龙)

二、选择题

1.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市、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每生每年不低于。

A.20元B.30元C.40元D.50元

2.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承担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适应学前教育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乡镇要明确专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全面管理。

A.园长B.教师C.幼教辅导员D.幼教教研员

3.结合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全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争到,实现城镇新建住宅小区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每县(市、区)建设1至2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

A.“十一五”期间B.“十一五”期末C.“十二五”期间D.“十二五”期末

4.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年前,完成对500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自治区级培训。A.2012B.2013C.2014D.2015

5.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

A.市级公办幼儿园B.县城公办幼儿园C.农村民办幼儿园

D.农村公办幼儿园

6.到2013年底,完成全区的全员培训。

A.幼儿园园长B.教师C.幼儿园园长和教师D.教研员

7.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年前,对全区幼儿园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未达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将依法予以取缔。A.2012B.2013C.2014D.2015

8.结合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自治区、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进一步完善我区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相关政策,制定我区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A.人民政府B财政厅C.审计厅D.发展局

9.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立1个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每年为社区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

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A.1—2次B.2—3次C.2—4次D.3—4次

10.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2013年前,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的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以上。A.60%B.70%C.80%D.90%

三、问答题

1.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什么?

①到2011年底,按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制定学前教育“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

②到2012年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实施,继续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③到2013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广西如何加快幼儿园建设,扩大资源?

①城区幼儿园建设。

②农村幼儿园建设。

③民办幼儿园建设。

④残疾儿童幼儿园建设。

3、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三)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四)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五)推进幼儿园保教改革,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如何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①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②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

③创新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

④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⑤规范非公办幼儿教师用工制度。

⑥构建形式多样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5.如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①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

②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③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④以政府为主,多形式办好农村幼儿园。

6.怎样加大投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①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②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7.如何规范管理,提升幼儿园内涵?

①落实学前教育准入制度,制定学前教育机构举办标准,实施合格评估和等级评估,提升办园水平

②坚持科学保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改革保教模式,注重幼儿

体质锻炼、行为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③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

④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⑤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8、广西关于当前学前教于有什么重大工程项目?

(一)幼儿园建设项目。

(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项目。

(三)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

(四)继续实施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程。

(六)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五)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9.当前学前教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农村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

10.发展学前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国将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6

意见指出, 多年来, 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地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 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初步配齐体育教师, 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意见要求, 各地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 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 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意见提出, 各地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根据意见, 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地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要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 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 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 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篇7

为贯彻落实沙河市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大幅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7个教学班,220名学生,15名教职员工,学历合格率100%。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下,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果明显提升。

2. 优势分析:

我校有一支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的领导团队,有一群无私奉献乐于钻研的教师群体,有一个个文明阳光的学生。近年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

3.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校每年都有一些轮岗教师到校支教,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与城区学校相比,落后很多,如教学设备缺乏,活动室缺少。

二、基本理念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质量指标要求,优化学校管理内涵,落实各项工作环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质量指标

1.总体目标:创建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在突出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的同时,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目标。

2.具体指标(2015年3月—2017年12月)

(一)2015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指标:小学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所有文化知识学科抽测平均合格率、优秀率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分别为80%、30%以上,3-5年级分别为85%、45%以上,一—二年级分别为90%、50%以上;

(二)2016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指标: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2015-2016学年度六年级分别为85%、35%以上,3-5年级分别为90%、50%以上,一—二年级分别为95%、55%以上;

(三)2017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指标: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分别为90%、40%以上,3-5年级分别为95%、55%以上,一—二年级分别为98%、60%以上。

四、行动方案

1.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切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结合新课改要求,遵循教学规律,贯彻落实《沙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动、成绩考查与评价、教学研究等八个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要求、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所有教师的工作行为都要严格按照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执行,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完善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1)建立课表、任课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每学年开学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课时及时上报教育局,同时将学校课表在教导处公示,班级课表在教室外公示,接受学校巡查和教育局督查。学校每节课都安排行政值班人员巡课,逐课检查按公示课表上课情况和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2)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随堂听课制度。各年级各学科成立备课组,形成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情况必须及时如实记录,学校资料室定期对教师集体备课的资料、活动、成果等搜集整理归档。落实听课制度,要求行政人员每周听随堂课不少于3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3)建立学校教学质量抽测反馈制度。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各年级学科质量抽测。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具体负责,提高出卷质量,组织监考阅卷,及时登分汇总,要求抽测学科的老师结合抽测成绩深刻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成绩偏低的科任老师,学校将个别交流,特别差的要调换岗位。

(4)建立期中期末检测和质量分析制度。学校要认真组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充分利用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帮助教师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建立月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依据《沙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按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及时记载。每次常规检查后要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向教师反馈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月度检查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校长要亲自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改进;并组织力量跟踪指导,促其提高。对月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扬,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做法。教师月度常规检查的结果要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过程性依据。

(6)建立基于质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学校要根据新的教学和管理要求,重新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和完善基于教学质量的绩效考核方案。要进一步细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将过程性的工作检查与质量考核挂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在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3.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要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要深入学习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积极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 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课堂教学效率有实质性的提高。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一体机在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

五、组织保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在出台计划前,召开行政会,讨论修改行动计划(草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通过行动计划(方案),形成定稿;学习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并尽快统一思想,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行为和每个学校的教学管理行为都能落实到行动计划上来,循规范,讲细节,求质量,以不断优化我我校教学管理的质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计划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统筹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学校还要建立行动计划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目标开展情况,定期召开民主咨询会,向学校师生征询建设性意见。我校要将制订的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作为今后三年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4.营造氛围,环境育人。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在打造书香校园花功夫,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温馨向上的读书学习环境。

岗冶小学

2015年2月6日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

蒲团中学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8

(2013-2015年)

蒲团中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根据国务院转发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要始终坚持育人宗旨,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励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出发点。

(二)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改进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四)安全性原则。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目标

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人至少参加2项阳光体育项目,用3年时间,通过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发课程,努力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研质量,使硬件建设、管理水平、师资配备、教研水准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需求,确保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20%以上的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

四、重点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到2013年,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20%以上的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

2.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档案制度。学生的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卡和学生素质报告书;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

3.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向家长通报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同时要加强数据分析,逐步实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教案、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入手,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地域特点,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增强吸引力,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抓好体育课外活动。坚决落实“两操两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加大课外活动力度,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时间,充实内容,多设简便易行、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大力推广广播体操,开发推广特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拔河、武术等,严禁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

(三)致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

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能、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发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体性、趣味性竞赛项目,增设阳光体育项目,扩大参赛人数,突出健身、怡情、娱乐功能。

1.每年举办一届运动会,组织一次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

2.每学期要经常举办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单项竞赛活动。

3.要成立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各类兴趣小组,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代表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切实保证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训练时间,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4.抓好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以省级传统项目小足球、田径为重点内容,健全组织,确定专人,制订训练计划,保障训练场地、时间、器材和经费,抓好项目的训练。

(四)创建“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

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以创建工作推动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五)搞好体育课程建设

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开发1至3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六)抓好体育教改教研

1.完善体育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改革,探索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

2.探索长效机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模式,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阳光体育”运动“蒲中模式”、“蒲中经验”。

3.健全教研班子。由教导处牵头“阳光体育”教研工作,形成“主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的“阳光体育”校本教研队伍。

4.开展课题研究。构建完整的课题研究体系:申报并完成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设立多个校级课题。

5.搭建交流平台。在校刊上开设“阳光体育”专栏,使其成为学校和教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的平台,推动教研教改工作深入开展。

(七)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引进优秀体育专业教师,培训现有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使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实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的需求。

1.配齐配足专业教师。根据我校体育师资队伍状况,通过教育局选调配备专职体育教师,2013年学校师资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的合理梯队。

3.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升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技巧和智慧。

(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3年内完成学校的运动场地改造及运动设施更新,确保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1.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力度。

2015年,完成学校塑胶运动场改造任务,并按要求配备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的测试器材,学校场地器材达到《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要求。

2.完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

(1)学校2013年底前按《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2)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的测试仪器设备,学校要在2013年年底前配备齐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组长由赵振华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田金华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教导主任姜治锋任办公室主任,体育教研组长严胜焱任副主任。

(二)确保经费。设立“阳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阳光体育”的基本开支和事业发展。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阳光体育”工作。

(三)课程奠基。成立“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校本课程,突出本校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格局。

(四)师资保证。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提供必要条件,落实待遇,加大培养力度,形成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能力出众、作风踏实的体育师资队伍。

(五)评价引导。将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纳入综合考核评价的核心内容;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评优。探索体育教师评价新机制,把参与“阳光体育”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和职称评定方案。

上一篇:重症护士自我评价下一篇:可以通过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