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读后感

2024-07-04

《吾家有女》读后感(共6篇)

《吾家有女》读后感 篇1

《吾家有女》读后感

《吾家有女》读后感  常熟市实验小学  五(1)班  张冰清 一个快乐的暑假到来了,我当然会用这时间读一本好书啦!《吾家有女》这本书,就是我在这个暑假里读的一本书。 《吾家有女》这一本书是一组有母女两人共同创作的一些文章,在《吾家有女》这本书中,既有历经人生磨炼的母亲对于豆蔻年华的女儿的关注与期待,忠告和指导;也有处于我们成长自己的一些对于青春未来的`种种体验和感悟。这本书以生动的笔法,从不同的视角书写成人与我们对生活、人生、成长的憧憬和领会,生动有趣,给人启发。 《吾家有女》这一本书,主要是分成了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分为了:《母亲篇》、《女儿篇》《母女平台》。 《母亲篇》部分,是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建议与女儿在成长类上的一些趣事,和自己成人方面的一些故事。 《女儿篇》部分,主要写出了女儿童年时的那些天真可爱,对与一些觉得非常好奇的东西的渴望与追求。 《母女平台》部分,则是写了母女之间的一些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 通过看了《吾家有女》这本书之后,我好想对妈妈说:“妈妈,无论我成长得默默无闻也好,还是光环围绕也罢,我始终都是你爱心的好女儿!您永远是我心目中最好最好的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好啦,我不和你多说了,想知道更多的话,那你就自己去看看吧!记得哦,看完了后,一定要告诉我好不好看哦。

 

《吾家有女》读后感 篇2

我和她母亲分手后, 她母亲去了远方, 女儿平素只能和她的外婆呆在家里, 我很难照料她了。我一直想多为女儿实实在在的做点什么, 努力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是打打电话, 生活上嘘寒问暖;在学习方面, 我跟她说, 我希望读到她这一学期来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 并承诺推荐发表。她毫不犹豫地给我一篇《随手关门》的文章。

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女儿, 她长大了。我想她一定是用心写的, 我也是用心读的;她一定是流着泪写的, 我似乎看到浸透字里行间她的泪水, 我是流着泪读完文章的。

也许过多的自责无济于事。何况她已经独自走出沼泽, 学会了坚强, 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这是一笔她终身受用的财富。更欣慰的是她没有自闭, 而是打开了一扇门——心灵之门。我想对女儿说:打开门, 别关上!读过女儿这篇《随手关门》, 我把它推荐给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学时代》杂志。编辑第二天就回信说决定刊用, 随后便发表在2008年第10期的《中学时代》杂志上。我总算为女儿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内疚的心也释然了。

[作品链接]

随手关门

妈妈不在家。

她去深圳出公差, 原本说好是一个礼拜, 没想到直到第十天的深夜, 就在我刚关了床头灯, 正准备钻进被子的时候, 才听到那熟悉的开门声和关门声。

妈妈有个习惯, 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 就是检查每扇门是不是关严实了。

而我家, 有五道门。

第一道, 便是回家的门。

六年前的那一天, 我记得也是如今天一样的深夜, 也是在我即将失望地熄灯上床时, 听到了门外传来了几声极轻微的声音。

那是钥匙在彼此碰撞。可过了好半天, 也没听到门锁扭转的动静。

好奇的我跳下床, 蹑手蹑脚地跑到前厅, 猛地一把拉开门。妈妈就站在门外, 脚边搁着几只塞得满满的纸袋。看着我, 她愣住了, 我也愣住了——虽然妈妈的脸上迅速地换上了笑容, 可眼角的泪痕并未被及时彻底地檫干。

“怎么了, 调皮鬼?还没睡呀?”

妈妈一手拎起地上的纸袋, 一手扶着我的肩, 和我一起走进家门。

我一直没问妈妈为什么要站在门外哭。可几天后, 我究竟还是知道了答案。

那天, 妈妈下岗了。

今天, 妈妈又迟到了。但她没有在门外踯躅, 而我开了门, 回了家, 然后又轻轻地阖上了门……

第二道门, 是妈妈的卧室。

妈妈的卧室里有一张大床, 床头一直并排地摆着两只枕头。

我一直很不喜欢那对枕头, 因为它们不仅蒙着一层俗气的大红色布套, 而且上面还各绣着一对土得掉了渣的鸳鸯。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偷偷地把它们藏了起来, 藏在某个自认为妈妈永远都找不到的角落里, 可妈妈总是能轻轻地把它们从一堆杂物里翻了出来, 然后在我的脑门上温柔地弹一记响指。

我问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妈妈说, 那曾是她的嫁妆。

可五年前, 爸爸离开了家, 而妈妈等回来的却只有一页薄薄的纸……

那一对枕头始终成对成双, 肩并肩地躺在一起, 可枕上只有我的妈妈。

我还曾不止一次地偷偷地潜入妈妈的卧室, 在那枕头上找到了未干的泪痕。可在我的面前, 妈妈从来都只有笑容。

我躲在被子里, 仔细地辨别着那些细碎的声音——门打开来, 短暂的寂静后又掩上了。我知道, 那是妈妈卸下了她的行李。

第三道, 是阳台的门。

阳台是妈妈最喜欢呆的地方——晾晒衣服的时候, 妈妈的嘴边总是会哼着小曲;没有家务活时, 妈妈也喜欢扶着阳台的护栏, 沐浴着阳光, 随意地望远;兴致来了, 或许还会做套广播操什么的。

可我知道, 阳台上也留着妈妈惨痛的记忆……

妈妈失业后, 曾经和朋友合作做生意。可仅仅几个月, 妈妈用来进货的我们一家的积蓄就被她的那位老朋友、新伙伴给卷走了。

我记得, 那天, 妈妈把自己藏在了阳台上, 在搪瓷脸盆里点燃了火, 然后将那一份份合同撕碎, 又一片片地投了进去。

我也记得, 那天, 妈妈的脸色和那纸灰一般苍白。

我还记得, 那天起了风, 将那灰烬和妈妈的希望一同卷到了天上……

妈妈总是说, 秋夜风凉, 阳台的门窗要关好。

第四道, 是洗手间的门。

我一直在想, 洗手间里的那面镜子, 该见过妈妈多少次的眼泪啊?

自妈妈下岗后, 家里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 外公也越来越凶。只要是和妈妈有关的事情, 他总是挑刺, 然后当着所有家人的面大声责骂妈妈。

虽然很多话, 我还听不懂, 但我读得懂妈妈的眼神。

那是痛苦, 是倔强, 是委屈, 是隐忍, 是不被理解的孤独……

但妈妈没有哭。

只有在我卧室的灯熄灭后, 妈妈才会一个人躲进洗手间, 关上门, 然后对着那面镜子, 捂着嘴, 低声地呜咽。

妈妈不知道, 我曾经站在那门外……

可现在, 我只听见了水声。那是妈妈拧开了水龙头, 用水洗去一身孤旅的仆仆风尘。

第五道, 就是我卧室的门了。

在妈妈的口里, 除了“调皮鬼”, 我唯一的称谓就是“宝宝”。

妈妈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宝宝是妈妈心上的一块肉, 宝宝痛, 妈妈就痛。”

可每当我写作业时画漫画, 背单词时打瞌睡, 温习功课时神游天外, 妈妈便不再理会我会不会痛了。

我的小床, 就是妈妈监视我的“哨卡”。

我的卧室也便成了妈妈的“行刑场”。

而窗前书桌上的那把塑料尺, 则是妈妈最常用、最趁手的“凶器”。

可好几次, 妈妈也“失职”了——我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履行我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 不经意地一回头, 却发现妈妈已疲惫不支地倒在我的床上, 沉沉睡去……

也许是因为我“受刑率”早已降至为零, 妈妈终于可以放心地接受那些需要出差的任务了。妈妈的收入多了, 家里的环境也渐渐地好了, 可我倒开始怀念起原先那些被“监视”、被“施刑”的日子了。

我卧室的门被推开了, 客厅里的灯光透过门缝, 将一个影子投在我的床头。这影子就那样静静地伫立着, 仿佛凝固了一般, 直到过了好一会, 才不舍地掩上门。

“妈……”

“宝宝还没睡啊?”

门再度被推开了, 灯光下是妈妈的笑脸。我坐起身, 跳下床, 赤着脚, 走到妈妈的身旁, 一把握住了妈妈的手, 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怎么了, 宝宝?就这么想妈妈啊?”

“妈妈……”

“什么事?”

“让我来……”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妈妈的手上, “我要和妈妈一起关门。”

妈妈, 以后这个家的门, 就让我陪着您一起严严实实地关上!

[点评]门, 将世界一分为二。站在门外, 我们永远看不清门后发生的一切。打开门, 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吾家有女初小资 篇3

这句话极其准确地说出了小女所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当然,这里的星巴克可以用“哈根达斯”、“宜家”、“优衣库”、“吉野家”等等名称替代。我跟她说你这是典型的“整洋事儿”,她却不屑地对说我:“俺这叫小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小吃白米饭长大的小女爱上了比萨、意大利面,从小喝牛奶喝大的她爱上了咖啡、红茶,从小吃惯了东北家常凉菜的她迷上了沙拉,包子、饺子、馒头等也被提拉米苏、慕司、吐司取代……用我这妈妈级的眼光看,她这是“背叛”了老祖宗啊。

最有趣的是,你只要领她外出旅游,她必问一个问题:那里有星巴克吗?有哈根达斯吗(基本和吃有关)?如果有,她会欣然前往;如果没有,她就会说:那我去干吗?

最近一次的端午节自驾游,到达沈阳已是傍晚时分,她却不顾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劳顿,奔向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宜家,坐在那里的餐厅吃着瑞典的肉丸子。一旁的我不禁问她:“这丸子和你奶奶做的有什么区别吗?”她居然肯定地说出了一个字:“有。”

逛完了宜家,她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沈阳仅有的两家优衣库,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满载而归。最后一头扎进星巴克浓郁的咖啡香中,喝着大杯的星冰乐,全然是“我的幸福我做主”的样子。看着她的神情,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小伙子,一天在上海东方广场约网友MM见面,不想显得太土,就约在了星巴克。等MM时觉得不买点儿东西不合适,就到柜台点咖啡。服务员问他:“您要点什么?”当天他没带眼镜,咖啡厅灯光昏暗,他就使劲儿看价牌,还是看不见……就说了一句:“看不清楚!”服务员回答说:“好的,卡布奇诺!”于是他就喝到了在星巴克的第一杯Cappuccino……

其实,我并不想嘲笑她手中的那杯星冰乐,我只是想告诉她,有时候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不明就里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第一杯Cappuccino!如果一个人能喝出第N杯Cappuccino与第一杯Cappuccino味道的不同,那就是一种成长;反之,则是一种重复运动,换句话说,他这N些杯Cappuccino算是白喝了。

也许这样的生活情调,让小女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少了一分小农式的狡黠,却也多了一分小资式的辗转,不知是喜是悲。

让我不解的是,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的小女,却同时沉醉于“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酷爱“色白花青青花瓷”的古典……

吾家有女初长成优美散文 篇4

毋庸置疑,我的祖先是姓李的,只是,来这里不是为了寻祖问根,而是一种缘分,让我找到了这样一个以李姓为代表而传承下来的千年古村。几百年前为一家,所以特别留意着这里的一切,一草一木都显得特别的亲切。古村位于浙江温州境内,叫苍坡。近些年,确有许多李姓家族,拖家带口,来这里寻祖问根。

怀乡念祖,对于许多人来说,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自己走进那一片土地,那是一股湍流不息的血缘源,一条亘古不变的基因链,成为无法割舍的祖根情结。当我亲近这片土地的时候,细细解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窗一门,一草一木,猛然发现,几十年来,自己身上一直存在着的淳朴、真实、坚定的根基,仿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怀念过去,并不是要倒回岁月的过往,而是对祖先的一种深情怀念,那些祖先们远去的背影,早已成为一种神秘力量,成为烟云升华的灵魂,让我们这些后人充满自豪和希望。

“隐墨居”客栈,这是一家书香味很浓的客栈,老板三十有余,写得一手好字。客栈风格很是老式,进门就见得吧台背面摆放着各种古旧式生活用具,看上去像是个微型博物馆,有些物件已经破旧残缺,岁月的沧桑都写在那些物件上。客栈老板说,原先自家有几件,大多是村子里去寻找而来,都是些稀缺货。

安顿下来后,客栈老板陪同我们走出用鹅卵石铺成的巷子,来到村口,向我们介绍起了村子的前世与今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热心的老板。事后才知,所到的每一处都是充满文化内涵的。老板介绍说,没有文化内涵肯定是肤浅的,凡传承下来的肯定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文化,就有了人与人的交流,有了文化,才有了历史的传承。

客栈老板向我们介绍说,苍坡村始建于五代后周,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之所以能得以传承近千年之久,那是因为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沿着先人足迹,传承至今。

随客栈老板从村子正门而入,正门称“车门”,这是一座规整的宋代木造牌楼式礼制建筑,也就是古时按照礼仪等级制度要求设计建造的。“车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车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车门里面有5块石板联成“五龙”桥,也叫“鼎香桥”,所有这些设计,都与当时科举考试录用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可见,古时对于读书、为官、礼仪的讲究。

村子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布局,建有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这直街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笔街”,直街正对着村西方向的大山,山顶有三座山峰,中间的稍高些,两边的稍低些,形似笔架而称笔架山。进村后的左右两边分别建有东、西两方形池塘,作为“砚台”,池水波澜不惊,岸边的房屋与行人,倒影于水中,成人景于一体,天造地设的错觉,很让人迷离。曾经的方塘,既是村民生活用水之地,也是古时防火取水之处,一池清水多样的用途,能工巧匠的构思。在东、西两池的“砚台”两旁搁置着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开着的三千亩平畴以为纸,意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

苍坡村的南门,也是值得一提的。南门意为溪门,具有宋代木构淳和之风。形态优雅,颇具田园味。左右三段人字悬山屋檐,中间高,两边低。整个溪门设计奇特,头拱,月梁,大头梁做工都极为考究,明间一道月梁横跨,曲线富有弹性,如过江之龙,如上弦之弓。梁中悬一匾,上题“苍坡溪门”四个字,梁下中间辟门,两侧设有直棂窗。站在门内向外眺望,近处一片荷塘,莲叶田田,远处阡陌交通,绿野平畴。

村子南侧建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一村子里的“送弟阁”遥遥相对。“望兄亭”和“送弟阁”还是有出处的,说的是李氏苍坡村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现在的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成为苍坡村的公共中心。

村子里的“砚台”,即东池、西池之间,有一座仁济庙,四合院式“前朝后市”设计,门屋与正殿都是五开间,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公元1187建成。庙前有三棵粗大的柏树,三人才可合抱,至今已八百多年历史。

方塘的边上,建有李氏家族的大宗祠。从前这里是全村家族聚会、举办重大庆典的场所。从前,苍坡村的村民子弟,参加应试而“金榜题名”的,都会被全村人簇拥着,来大宗祠披红戴花,祭拜祖先。客栈老板向我介绍了许多当今发生在“李氏宗祠”这样的故事,说得最多的要算是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寻祖问根的李姓人,仅是“隐墨居”客栈接待的,已是千人之多。

村子里居住的多为李姓后人,只有个别外姓人家居住。据客栈老板介绍,村子从来不排外,这也是自然形成的李姓集聚地,目前有800多户人家,逾三千李姓居民在此居住。800多年后的今天,李氏家族已经在这里传世至四十余代,村落虽是历经沧桑巨变,但“文房四宝”的建筑风格从来没被打破,以至于村子没有一条水泥路面,全部用鹅卵石铺成。村子里遗存下来的老寨门、寨墙、水系、街巷、民居、宗祠、戏台等建筑,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南宋遗风,这也是这个村落特有的人文要素。著名作家汪曾祺,参观苍坡古村后曾感慨道:“村古民朴,天然不俗。秀外慧中,渔樵耕读。”可见苍坡古村之魅力所在。

近千年的岁月,李氏先祖虽居僻乡孤村,却自立私塾,勤读书文,研习史籍,代代宣扬“耕以致富,读以荣身”,推崇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地”,“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理念,并以诚信立人,对后人薪尽火传的教诲,让世人懂得祖先们的用心良苦,所有的这些,在现在看来也是极为进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后人。

这个充满古朴优雅气息的村落,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成为千年不变的民风而传承,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在的许多家门口,仍能见到古时留下的家庭育人思想,这一家一户的育人思想,构成了苍坡人的历史大文化,这也许就是这个村子近千年得以延续的真谛。

“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在客栈老板的陪同下,对于隐约在山水间的苍坡古村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它就像是一枝飘摇在季节中的墨柳,在撩拨着一江春水的同时,也在撩拨着记忆与岁月。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式小村小镇星罗棋布,大多是年代久远,能够传承至今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灭的,永远散发着光芒而照耀着后人。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苍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化小村,特别是“耕以致富,读以荣身”的树人理念,在眼前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猛烈碰撞的今天,总会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有所领悟,有所感叹,有所抒发,先人那些崇高的精神内涵,甚至是对现代人“耕、读”观念的考量。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老祖宗挖掘开启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流,生生不息地影响着后人的生存与进步,成为人们代代相传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整体源泉。在苍坡村,文化早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规范,而这种生活规范给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带来的都是生存进步的正能量,每一个人都会自觉地成为传承者之一。文化通过传承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肌肤里,成为一种持久的生命力。

吾家有女是一件幸福的事散文 篇5

三月,天空涂抹了一层春色,微风轻拂过杨柳岸,新芽初露,绿柳翩翩,似吾家小女初长成的稚嫩模样。

记当年,三月微凉的时光里,我顺着眼角的余光,看到一个纤细的小小的身体,安静地躺在医生的手掌中,那是,我可爱的女儿,她乖巧得让人心疼,手术室里没有初生的啼哭声,只有医生们急促的忙碌的身影,初为人母的喜悦,被突如其来的恐惧占据了整个心扉。

我责备自己瘦弱的身体,没能赋给她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我责怪自己的大意,让她还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提前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人生洗礼。脱离了温暖熟悉的母体,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无助,所以她恐惧,恐惧的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大概是,她感受到了我强烈的渴望和呼唤,在经过了生命的挣扎,总算昏昏然,睁开了那纯净的不含任何混沌的眼睛,好奇又迷惘的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她带着微弱的呼吸和哭声,被送到了我的身旁,看着她惊恐未定的样子,我懊悔不已又欣喜若狂,总算还好,没有辜负十月怀胎的渴望。

定眼望,多么漂亮的一个小人儿啊!粉嫩粉嫩的小脸上,五官端正紧密,淡淡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软萌的嘴巴,精致的仿佛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从此,我的眼里心里都是她,给她留着长发,扎着麻花或者羊角辫,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小靴子,带她玩耍,看她开心的大声笑和生气撅着小嘴气呼呼的样子,教她走路说话,教她看书识字,教她做人做事的启蒙道理。看着她一天天的变化,慢慢的长大,心里是满满的爱惜和满足。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她头上花式的发辫,变成了一束垂直飘逸的马尾,身上蓬蓬的公主裙,换成了青春气息的体恤+牛仔,当初那个小巧玲珑的幼婴儿,如今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变成了一个美哒哒的大姑娘。

孩子,终归是要长大的,像羽翼渐丰的小鸟,还没等我在时光的罅隙中反应过来,突然有一天,她不再是那个昨日手中牵着的小娃娃,不再是那个爱哭鼻子的小丫头,相反,她变得越来越懂事,开始学会了担当,学会了照顾和保护身边的人,学会了替我分担忧愁,给我最贴心的宽慰。

“我现在所有努力的动力,是希望等我长大了能给你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动听的情话了。常言道: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辈子,有个女儿是一件多么幸运又幸福的事情啊!我想,但凡与我一样“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都会心怀窃喜吧?

今生与她成为母女是莫大的缘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生活的艰辛,无论岁月的蹉跎,无论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几多波折,不得不承认,孩子带给了我平淡生活中最快乐最美的时光,那些与她共同经过的所有的点滴,都清晰的印刻在生命记忆的篇章里。

各种关于父母子女缘分的诗文读过无数,偏偏有一段最是撩人心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岁月无声,有一天,我也终会这样目送着她离开,或求学,或工作,或远嫁,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她告别,看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会不舍会流泪,但更多的会是默默地祝愿。有一天,我也终会老去,她会以某种想象不到的方式与我告别,如若我还能有一语尚留,我想说:亲爱的孩子,人生路上,你是我生命的幸福的延续……

世界上最伟大的情,莫过于骨肉亲情,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在我的心中,从来没有望女成凤的贪欲,只希望她是善良的,是温柔的,是美好的,再长大些,能找到一个知她懂她,给她温暖护她安好的人,一生过着安稳的日子,不求富贵荣华,惟愿平安健康,快乐生活就好!

吾家有本难念的经五年级作文 篇6

“豆豆,为什么你只知道拿出来,却不是晓得放回去呢!”

“豆,别看了,这么暗还 捧着书,眼睛要不行的。”

“爸爸,《狼图腾》里的狼与《苍狼》里的狼是不是同类狼呀?”

“老妈,别玩手机啦,快来看书。”

“老爸,你吃饭时可以看手机,那我吃饭时也要看书了哦!”

……

不知什么时候这样的对话已成为我们家中的常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暂时还 找不到解药,成为家中的大“顽疾”。

据爸爸妈妈说他们是因书结缘,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我之后依然不放松对我“书香”的熏陶。从纯粹的图画到拼音读物再到巨篇大作,从讲书到看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上小学后,我被老师们戏称为“小书迷”。然而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与发展,矛盾与麻烦也随之而来。

“生存空间”被挤占

我家那百平米的小屋里只设置了口能容纳几百册书的书架。初时架上的主角是爸爸妈妈读过的小说杂志及工作用书,慢慢地我的绘本、幼儿读物占据了大块领地,幼儿园毕业时,新书已无立足之地。进入小学,源于爸爸妈妈的要求、老师的推荐、同学们的相互引荐,我的阅读量猛增,再加上爸爸妈妈也喜欢买书,无奈之下,我读三年级时新增书架两口,专门放置我的书籍。从“百年百部”系列到“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系列,从“马小跳”到“陽光姐姐”,从《城南旧事》到《俗世奇人》,不而足,精神面包正快速占领着生存空间。第三口书架的购置也已提至家庭议事日程。由于我跟爸爸比较随意的性格,导致家里角角落落都有书的身影,为此常常遭来妈妈的训斥,这时我跟爸爸只能乖乖地做好整理工作。

视力与阅读的“较量”

“豆豆,可以睡觉了。”

“你就让我再看会嘛,只剩最后个故事了。”

“好吧,那就再5分钟。”

“不行,10分钟。”

“好吧,那就8分钟。”

这是每天睡前的必修课,番敌退我进之后才能达成致。我捧起书就会看个没完没了,这时爸爸妈妈最担心的`就是我的视力问题。有时爸爸妈妈分别充当红脸与白脸,有时通过转移我注意力实现目标转移,不变的是他们永远地成为了“阅读终结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爸爸妈妈有个小小的奢望,就是希望我在拥有广泛阅读,点亮心灵的同时,心灵的窗户依然能明亮粲然,澄澈如镜。

爸爸妈妈“被阅读”

“爸爸,沈石溪写的故事里的动物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哦?”

“老妈,你再给我讲红楼梦的故事嘛,香菱到底是不是那个英莲呀?”

随着我阅读面的不断拓宽,我的问题有时也让爸爸妈妈时难以招架。面对这样的局面,爸爸妈妈只能捧起相关书籍进行恶补。而我的阅读速度也让爸爸妈妈感到惊讶,很多时候无法跟上我的节奏,所以爸爸妈妈的阅读只能被我牵着鼻子走。

上一篇:穷富翁大作战观后感下一篇:北京游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