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bpmf教学课件

2024-08-04

部编版bpmf教学课件(共10篇)

部编版bpmf教学课件 篇1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

3.《bpmf》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学习拼音的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根据教学目标,该课的训练点有两个,一是通过看图说话学习声母与掌握写法,二是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时,教师应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入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书写。【设计理念】

课堂上第一关注孩子听课的状态,指导孩子要学会听课,听懂要求。本课教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拼音的学习放在了看图说话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词语掌握两拼音节的读法。这能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在区分b与p时,让学生在过一个小活动去亲身感受,在感受中突破难点。【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4个声母和单韵母aoiü四个韵母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两个词语,认识“爸、妈”两个生字。【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声母b、p、m、f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2.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课件、一张薄纸、全家福照片、拼音转盘。【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那我们一起读读。(出示字母卡片a o e i u ü,生开火车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指生到黑板上按顺序摆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两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拍手念字母发音儿歌”(张大嘴巴a a a,拢圆小嘴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 ü ü。)

2.板书课题:b p m f 【设计意图:用谈话、动手操作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既复习了读,又在动手摆的过程中巩固了字母的形,同时轻松愉快的拍手念儿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给b、p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声母bp的音、形。1.学习b的音、形

(1)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什么?收音机有什么用呢?(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字母b。

(2)师范读,并提示: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嘴唇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3)生多种形式朗读。

(4)师:小朋友,用你的火眼金睛找找看,b像图画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子?(生观察回答)。

(5)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小哥哥听广播,右下半圆b,b,b。”

(6)生自由朗读。2.学习p的音、形

(1)师问:图上的大人和小男孩在干什么?(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字母p。(2)老师范读,提示: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3)生朗读(多形式朗读)。

(4)引导生观察书本P24页的插图,找出插图中与P有关的事物,编儿歌记忆“p”的形。

(如:右上半圆“p p p”。爬山坡“p p p”。)3.教师指导学生区分b、p。

(1)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师提示:用纸片比较,发 b、p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2)学生自由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文中插图学习bp的音形,突破重点,使学生从“广播”、“山坡”等常用词语向声母发音过渡,让语文回归生活,易于孩子们记忆。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b、p与ɑ拼读的方法 1.学习的b、ɑ的拼读方法。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师:看图小姑娘在干什么?(将b推向ɑ成为bɑ)

教学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老师带领学生读 “b-ɑ→bɑ”。(2)课件出示课文25页的四幅插图。生观察四幅图画着什么,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练习声母和韵母拼成音,并联系词语进行识记。

(3)出示音节:b-ā→bā(八个),b-á→bá(拔萝卜),b-ǎ→bǎ(靶子),b-à→bà(大坝)。学生会读的站起来读,(相继出示音节)读对的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拼读一个音节组一个词。

(4)生自由练习

2.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1)出示音节及其相关图片:b-ǎ→bǎ(靶子),b-ō→bō(菠菜),b-ǐ→bǐ(铅笔),b-ù→bù(跑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小组读。

(2)出示音节及其相关图片:p-á→pá(爬山坡),p-ó→pó(破坏),p-í→pí(皮球),p-ǔ→pǔ(乐谱),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词语及相关的图片练习拼读,再在班内交流。(3)小游戏: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设计意图:本组学习中,结合了学生年龄特征,讲两拼音节的学习与图、词语结合起来。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右半圆。(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字母“b”、“p”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学生讨论。

2.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

3.学生在拼音本上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引导生评价,你认为哪一笔好,好在哪里?哪一笔不好,应怎样写?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1.生齐读课文。2.师总结回顾。

六、同步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P24-P25课文内容。2.比一比,谁读的最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生游戏:“听一听,做一做”。(老师读声母,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相应的声母卡片举起来。)

2.生生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游戏,巩固旧知识,也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声母m、f的音形。

1.出示课件(课文24页的插图)。学生思考:每幅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1)老师依次出示声母“m、f”,借助“摸”、“佛”指导发音。老师范读,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采用集体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2)师问:怎么记住m和f的字形?细心的小朋友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动动脑筋,想想办法,编顺口溜记住这两个声母的形。(领生回想识记声母b字形的方法。问:我们是怎样记住b的样子?生答(可以通过看图找出与它们相像的东西,也可以想想生活在中有什么东西像它们,还可以编顺口溜。)

2.识记声母m、f的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新笔画左弯竖、右弯竖。学生跟老师书空这两个笔画。(2)老师范写,学生唱笔顺书空,练习书写。(3)教师讲评。3.学习拼读

(1)师右手拿声母卡片b,左手拿韵母卡片ɑ,让生读,回忆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边拼读边演示声母b和韵母ɑ相拼成音节bɑ。)

(2)出示与mā(妈妈)、mō(摸一摸)、mǐ(大米)、mù(树木)有关的词语与图片。学生交流。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

(4)出示与fā(发作业)fò(大佛)fǔ(抚摸)有关的词语与图片,学生交流。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

(5)游戏“快乐大转盘”:每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盘,转盘中间是声母b p m f,周围是韵母ɑ o i u。学生可以通过转动指针随意拼读音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把两拼音节的学习与一年级学生爱玩的天性结合了起来,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认读两个生字:爸、妈。

1.出示课件,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2.PPT出示:爸爸、妈妈。学生自由拼读。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4.指名读,师正因。5.学生多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学习生字词,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多形式的朗读,更改再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学会了拼读音节,以后通过它,我们还会认识更多更多的生字朋友,拼音的用处可真大呀,回家以后当小老师把学过的知识教给爸爸和妈妈。

板书设计:

b、p、m、f 妈妈

爸爸

部编版《秋天》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二、成功之处: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留给我们的印象。大部分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像蝴蝶一样从树上掉落下来,先从整体让学生感受秋天,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再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课本。在朗读这一环节,我通过男女生读,指名读,分组读,拼音读,拼音汉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在学生认识“人”时,学生说:“我爸爸是大人。”就记住了“人”字。再如说“大”字时,学生说“大人”,就启发学生用“大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三、不足之处:

课堂设计偏离学生的年级低的现状。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部编版《花钟》的教学反思 篇3

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

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炙”不少学生读成“zi”,等等。我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3、细读。

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

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去引导,我这时适时引导:花开放了你高兴吗这一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进行了朗读指导。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

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让学生去读。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孩子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设计的花钟可真有趣,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赛读。

部编版找春天教学反思 篇4

《找春天》教学反思

《找春天》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春天,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这一系列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出示第3~8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第8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诵读与想象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了语言的意境美。

三、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那是春天的()吧?”和“她在……”的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中有不足,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由于过年和假期未练字的原因,多数学生连笔都不会用了,以后多加强写字训练和要求。

《找春天》教学反思

清晨,每当我走进学校,看见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我总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通过《找春天》这一课,使我对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找春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的典型景物,掌握组织画面的简单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创设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到知识。

通过《找春天》在课堂的成功讲授,证明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学生们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能够各抒己见,言行中充满了对找春天、画春天的喜爱,对创作春天画面的高涨欲望,这种热情甚至动摇了我原本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学生汇报资料之后,有一个画春天景物的环节,原本只是想画完就完,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急切的目光告诉我,她有事要说,我走近她,她示意我俯下身,孩子神秘地小声在我耳边说:“任老师,我听见春天的景物在说话。您听,小鸟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化了,路边的小花开了。”我适时地改变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增设了倾听春天的声音这一环节,学生们参与的热情空前的高,有的孩子说:“小松树说:春天到了,我又长高了!”有的说:“我听见小草在说:春天到了,我要长得更加强壮!”还有的说“任老师,我听见河里的小鱼在说: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化了,我又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在孩子们幼稚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春天的理解与热爱。再例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原本打算了将学生的作品连成一片,成为一幅描写春天的长卷,但是话一说出,立刻遭到了孩子们的反对,他们建议我将每一幅画想象成火车的车厢,最后将全班同学的画连成一列满载春天信息的列车,它将春的消息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想法多好呀!我们当教师的总是在说,兴趣是如何的重要、兴趣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我们要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通过《找春天》这一课,我认识到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蹲下来,走近学生,溶入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情感,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比教师更清楚“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的见解经常让我惊叹不已,孩子们对春的理解、对春天的热爱常常是我们不能企及的。

部编版《四个太阳》教学实录 篇5

◇师生一起快乐地击节奏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地听听这首歌里唱了什么?

◆生:太阳

◇师:大家看,一轮红日挂在天空。

◇师出示生字卡片,讲解“挂”字

◇师: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有位小朋友呀,他也爱画太阳,他一口气画了四个太阳

◇师板书,“四个”,生练写太阳,一生黑板上写太阳,组成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你认为用什么口气来读,用什么声调来读呢?感到奇怪吧?再读一读。生用不同方法读题目,体会奇怪。

◇师: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脑子里一定有很多疑问吧?快说出来吧!

◆生质疑

◆生A:他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

◆生B:他画的四个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快去书中找答案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把生字圈出来拼读三遍,熟后借助拼音再把课文读两遍。好,打开书81页,开始读吧!

◆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很认真,而且也读得很准确。现在,你愿意读给予大家听吗?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其他同学就带他找出这一段的生字,好吧?

学生读课文四段,并找出所有生字,发现翘舌音,前鼻音等读音难点。

◇师展示课件:找出的生字变成一个个小太阳闪着光芒。

◇师:这13个小太阳呀,告诉我一个秘密,它们都说自己会变魔术,只是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准能整办法把它的样子记住,它就会变成一样美丽的东西。大家快来试试吧!请四人一小组先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生小组交流认记办法——生自由说。

◇师展示课件:小太阳变成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太阳花。生字上没有了拼音。

◇师展示课件:太阳花说话:“老师、老师、除了刚才的小魔术,我还会变更好看的魔术呢!

◇师:哦?你还会变?

太阳花:是啊!如果小朋友们能把带太阳花的句子读得很美,很动听,我还会给你们更大的惊喜呢?

◇师:是吗?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得到你份“更大的惊喜”呀?

◆生:想——

◆生自由选读句子。

◇师展示课件:学生读哪能一句,那一句的太阳花就变成礼花冲向天空,再闪着光亮撒落下来,生字就不带太阳花了。那一段文字也不带拼音了。

◇师:哦!太棒了!让我们来载歌载舞祝贺大家取得的进步吧!

◇师:小朋友们,刚才通过读课文,大家知道书中的“小男孩画了什么样的太阳,送给了哪能个季节”呀?

◆生回答

◇师板书:“夏天、秋天、冬天、春天”。

◇师: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好,请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师出示课件:夏目炎炎图景,知了在树上叫,小孩在不停地抹着汗珠。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仔细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答:红红的太阳,知了在不停地叫。

◇师述:是啊,在炎热的夏天里,为辣的太阳照着大地,小男孩热得满头大汗,就连知了也热得叫个不停:“好热啊!好热啊!我受不了了!我受不了了!”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愿望啊!

◆生说愿望。

◇师:书中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读后回答:画了个绿绿的太阳。

◇师:好,请你也画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天空里吧!

◆生上黑板里“画太阳”。

◇师出示课件:大地渐渐变绿的图。

◇师:大家看,绿绿的太阳照着大地,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咱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也把清凉送给大家吧!

◆生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男孩还画了什么样的太阳呢?那些太阳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们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每组的1号读你们组喜欢的自然段,每组的2号标出你喜欢的词语。每组3号就画太阳,说说这个太阳的作用。明白了吗?好,大家开始合作学习吧!

◆生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师:好了,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生1组:我们喜欢第2自然段。9生读、画、说、谈

◇师: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谁愿意当小落叶?你来!小落叶给孩子戴上落叶的头饰,你想邀请哪些小伙伴呢?

◆生:我想请小蜻蜓……。

◇师:小落叶,你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去干什么?想好了吗?

◆生演:扮小落叶小蜻蜓,小蜻蜓,我请你们到果园里去尝尝红红的苹果!

◇师:你真有礼貌,用上了“请”字,如果能用上称呼,小蜻蜓会更高兴的。你再来一遍,好吗?

◆生:小蜻蜓姐姐,我请你到果园里尝尝红红的苹果!

◆生:好吧。

◇师:小落叶这么有礼貌,你的回答如果再热情些就好了。

◆生:谢谢你,小落叶!我们一起走吧!

◇师:孩子们,你们想演一演吗?

◆生:想!

◇师:喜欢当小落叶的人把手举高,站起来,赶快出来吧。喜欢当小伙伴的小朋友坐好。小落叶,飘到你喜欢的小伙伴那儿,开始邀请吧!

◆生自由离座表演,老师也融入其中。

◇师:小落叶们,你们带着小伙伴一起在秋姑娘的怀里玩,开心吗?现在我们回到座位。再来读读这一段吧,感觉肯定不一样!

◆生齐读第二段。

◇师:师出示课件:冬天雪花飞舞,北风呼吸的声音,你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好冷。

◇师:就在你的手、脚、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叫一生画太阳,出示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暖和起来了。

◇师:那我们就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我也很想读。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读好?谁来教教我呀?

◆生A:我来读一遍给你听吧!

◆生读。

◆生B:“红红”要读得大声些,读的时候心里要感到很暖和,很高兴。“冻僵”要读得有些发抖,让人感觉到很冷。

◇师:好,让我试试,你们听!

◇师读句子。

◇师:谢谢!都是你们教我的,谁想超过我?啊,这么多人想超过我,那就一起读吧!

◆生全班读

◇师述:春天,春天的太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师: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春天呢?动手画一画春天的太阳吧!

◆生画多彩的太阳

◇师课件:春景图,春风、春雨、春雪、花、万物复苏的图景

◇师:小朋友,看到这图景,你想到了哪能些关于春于的诗词呢?我们赛一赛,看哪组的小朋友说得多!

◆生:《春晓》、《柳树醒了》、《春风吹》……

◇师述:是啊,这位小男孩真是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小朋友,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爱心,一起来个配乐朗诵吧!会做动作的也请你做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位小朋友有美好的愿望,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你想让太阳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呢?请你也画一个太阳,写写你的愿望吧!出示句式:我画了个太阳, 送给 , 让他 。

◆生:……。

◆生写诗

展示学生作品。

◇师:啊!小朋友,你看,把他们的愿望合起来,就是一首非常美的诗歌!我们一齐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把全班同学的诗合成一本,编成咱们班的诗集《太阳的心愿》。

◆生:老师,我把我的画和诗制成了一张贺卡。

◇师:是啊,我们的画和诗是多棒的贺卡啊,我们把贺卡送给所有的老师们吧!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6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篇7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近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习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习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平,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3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

《琥珀》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把幻灯、录音等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小小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字有图、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世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巧设提问,活跃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注重选好问题的切入点。《琥珀》一课是根据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学生不易理解。我首先从重点词入手,提问“什么叫推测?”学生不难答出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经过推测才了解的?作者怎样进行推测?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测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从这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推测出当时松脂刚好滴在树枝上把这两只小虫包在里面的情景。从“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当时两个小虫包在松脂里挣扎的样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琥珀》这一课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教学一开始,学习第四段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就初步地了解了琥珀。“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一句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课文的两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和“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也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旨在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疑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琥珀的发现”,连许多老师也把它看作是对事实的描述。“琥珀的发现”不是事实,它恰恰显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处,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虽然,本课教学时学生没有提出这一个疑问。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话,能够深化学生对“合理想象”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4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课的开始,我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观察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第一步:自己独立学习时出示三个问题:

1、这块护坡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2、琥珀的形成经历哪两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

3、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

提示学生找一找、划一划、理一理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关键重要的句段,进行概括、批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10分钟。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汇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补充、完善

不足:由于前面复习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边的“当堂积累”任务未能在课内落实。

措施:要合理分配时间,争取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8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造句。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这个词造句。

(2)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能够正确地书写。

教学过程

1、导入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可以通过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印象中的乌鸦是什么样的?、乌鸦美不美?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新词。指明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根据朗读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然后出示本课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可以选择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积极认读)。

3、精读课文,体会道理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并予以引导。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相关问题:谁能说说,课文里乌鸦一开始遇到了什么事情?,口渴没水喝的时候乌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乌鸦找到水后心情是什么样的?紧接着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此刻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四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朗读,一个学生表演,另外两名学生在旁边给出注意。表演完毕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同样叫一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什么?乌鸦可能会想什么办法?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小组齐读并思考: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效果怎么样?,最终有没有喝到水?

4、再读课文,欣赏文中的好词句

(1)叫同学分别说说他们喜欢哪些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用渐渐这个词进行造句。

部编版四年级《白鹅》教学反思 篇9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色。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色,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色,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色。虽然两位作者都爱好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段,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色,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爱好。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色,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作风,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盛了学生的语言积聚。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教学反思 篇10

成功之处:

1、注重突出核心知识的教学。本册内容共八个单元,内容较多,又都是重点学习内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册的内容进行复习,需要突出侧重核心知识的教学,并重点对于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解决问题进行整合,位置与方向与图形内容整合,力求突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网络体系,即体系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又体现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

2、注重训练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在全册的复习内容中,不可能对知识的复习面面俱到,如何针对性的复习,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知识容易出错,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训练,哪些内容学生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这就要认真梳理复习的内容,根据课本中、同步练习中、单元试卷中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并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不足之处:

复习时的粗线条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

再教设计:

1、尽量留有充足的复习时间,以保证学习内容上的查摆,让更多的学困生能跟上学习的内容。

上一篇:解读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下一篇:护士护理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