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

2024-05-30

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通用10篇)

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读书声久久回荡在教室里。咦?这不是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吗?再看看我们,摇头晃脑,活像古代的小书童,正如痴如醉跟随老师学习人生的道理。看到这,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点疑惑了?哈,让我告诉你吧!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个“学习中华经典,争做君子少年”的活动。要知道,《三字经》《论语》《弟子规》自古以来就是高尚的人生哲理。现在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也在学习这些中华经典;联合国总部高高挂起的牌匾就是《论语》中有名的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我们中华文化传统,在世界有着崇高的地位。身为国人,怎能不学习一下祖先留给我们这些后代极为珍贵的经典呢?

在今天学习的《三字经》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一段了。这一段三字经主要写的是“孝顺父亲”和“尊敬兄长”,而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幼童,一个是九岁的黄香,一个只有四岁的孔融。读过这一段,我感慨万千,意识到自己的不是。冬天的时候,总是早早地钻进自己的暖被窝,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冬夜是否温暖;我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我平时与朋友同学一起时,如果碰见两人都喜欢的东西,也不会退让。做人岂能如此自私自利,你需要的,难道别人都是不需要的?都是人类,需求就一样。所以,我决定让今晚来改变我,要做一个为他人着想,孝顺双亲,无私的人。

现在的夜晚已有些许寒意,正是我为父母做事的好机会。对了,还要把表姐叫来呢!表姐很快就“大驾光临”了,我忙把我霸占了她很久的《水浒传》拿出来还给她。她很诧异,我说:“对不起,表姐。之前你三番四次地问我,我都要以不同的籍口把你的书死死霸着。现在,我把这本《水浒传》还给你。表姐听了后,笑笑说:“没关系,慧慧。我想你也是因为太爱着这本书,所以才会这样的。不过,这样的行为可不好,要看就直接说,无所谓的。”“知道!”我高兴地点点头。好,我已经成功一半了。

时间有点晚了,该是睡觉时候了。我没等父母注意,一下子钻进他们的被窝,准备暖被窝。暖了一阵子后,被窝就无比的温暖了。我又怕被父母发现

,听到脚步,立刻起床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虽然是睡觉,但我却竖起耳朵听着动静。忽然,我听到,“好暖和啊!”我心满意足了,心里暗暗欢喜,我睡得十分香甜。

《三字经》能陶冶性情,令人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古代中国的老人言,会一直铭记在我心中。我会把这些千古名言领悟深刻并充分运用在人生道路上。

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 篇2

“缝外主, 看工艺, 上提时, 五毫米;上腰条, 对称干, 咬边匀, 才美观……”

走进双星集团, 无论是制鞋企业, 还是轮胎、机械生产企业, 员工们大都能背诵上一段双星“三字经”, 为双星发展平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我国古代有“三字经”, 从古到今许多人把它作为治国、安邦、持家的经典。现在, 双星集团也有“三字经”——由双星员工延续传统文化“三字”的特色, 以三字一句自编的行为准则、操作工艺标准。双星集团全员掀起了“熟背‘三字经’, 提素质、树形象, 严操作、提质量”的热潮。

为提高双星各级领导骨干的综合素质, 双星集团编写了独具特色的《双星管理骨干行为准则》“三字经”, 成为双星管理骨干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鞭策着双星管理骨干带好头、树形象。

为提高产品质量, 便于员工对生产工艺的熟练掌握, 双星集团各单位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编成通俗易记、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 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子午胎一厂硫化主机手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成“热模具, 延五分;合模力, 要达标;型号模, 要一致;胎里外, 检仔细……”的“三字经”。该“三字经”从硫化热模到轮胎入库, 每一步都进行了精炼总结, 易懂易记, 保证了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目前, 该厂压延工序、双复合工序、成型工序员工都分别总结编写了工序操作要领“三字经”。

双星东风轮胎总公司动力公司锅炉车间编写的“气压稳、气温稳、水位稳、燃烧稳;勤检查、勤分析、勤联系、勤调整……”动力锅炉运行标准“三字经”, 促进了无漏油、无漏水、无漏风、无漏气、无漏电、无异味“六无”管理法的推行, 整个锅炉车间38000个漏点、动点、静点和润滑点, 做到了一滴水、一点气都不漏, 无一跑冒滴漏点的存在, 节能减排创出奇迹。

双星鲁中公司将每道工序的工艺操作标准汇编成了通俗易记的“三字经”, 并贴在工艺标准牌内, 挂在操作工机台, 便于操作工了解掌握。针对成型涂糊工序易出现漏刷、涂糊不齐问题, 员工编出了“涂糊工、倒三刷、零公差、要整齐……”的“三字经”, 促进了工艺操作的执行, 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双星集团有关领导介绍说, 双星员工自编“三字经”, 浅显易懂而作用不凡, 它来自于员工实践, 又回到实践当中去指导实践, 接受实践检验, 发挥出企业文化的重要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方便了员工对工艺的掌握, 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 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检验当前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传承和对新人进行培训。新员工高兴地说, 有了这些生产工艺“三字经”、“七字诀”等, 我们学得快, 操作有准头了。

据统计, 双星集团各单位共编工艺质量口诀“三字经”等五大类、1992条、总计3.3万字, 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水平、操作技能, 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 篇3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这两句。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我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2

今天,我们听了复旦大学钱文忠的“讲解《三字经》”第一、二集。虽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这六句却在钱文忠教授独树一帜的讲法中变得趣味盎然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经》是宋朝时的儿童启蒙课本,内容通俗易懂。钱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让这有点枯燥乏味的简单文字,让人理解起来如此传神,还是因为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在每一段话的背后加上一个轻松、诙谐的小故事。通过第 1、2 课(集)的学习,我们已初步领悟到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语的由来。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传说曹操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曹植、曹丕、曹彰、曹冲。这四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性格各异,又不像亲兄弟。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实,喜欢吟诗作画,才华横溢。曹丕奸诈、贪婪,占有欲很强。攻城时,曹丕总第一个冲进城去。可是他既不是来带将士冲杀,又不是剿获战利品,而是去强占别人的东西和亲人,还很嫉妒。曹彰武艺高强,能够钝住一只老虎。而曹冲则是家喻户晓的神童……,这几个人性格的差异,凸显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三字经》之所以被奉为“经”,是因为它朗朗上口、蕴藏着无尽哲理,真希望明天可以再看!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3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张老师让我们读书,我读的是【三字经】里的【车胤囊萤】。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晋时期有一个叫车胤的孩子,他的家里非常的的穷,没有钱买灯油点灯读书。一天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书,看到了许多的萤火虫在飞舞,好像许多的小灯在闪动。他就想出了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办法,于是他就捉了一些萤火虫把它们装在一个白色的布袋里,当做油灯照明读书。晚上他用这种方法认字读书,后来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看到这里我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更应该刻苦学习,珍惜时间。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4

这段时间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前半部分基本背下来了,我觉得背《三字经》挺有趣的。因为每一段都讲述一个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每个故事都很有趣,我最喜欢的是《孟母三迁》和《扇枕温席》这两个故事。

《孟母三迁》讲述了孟子的妈妈为了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到一所私学旁才住下来。而《扇枕温席》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夏天热每天晚上为爸爸扇枕席使枕席清凉,冬天用自己的体温帮爸爸温暖枕席。

我看了很感动!接下来我还要往后背,读后面的故事。每天我做完功课读《三字经》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快乐!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5

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我最喜欢一本书名为《三字经故事》的课外书。爸爸对我讲《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学教材,流传近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现在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仅一千一百多字,内容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应有尽有;其中更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全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这本《三字经故事》将原文分段作注释、翻译,还配合文句精心选编了七十一则相关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意蕴深远。书中的经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于诵读;注释、译文简洁明了,可帮助理解;故事则情节生动、图文并茂。

我一接触这本书,就使我有一种走进神圣的经典殿堂,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增长了智慧,而且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同时,吸引我两天内一口气把它看完,至今我对它还爱不释手,经常翻出来看其一、二则故事。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6

前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其中有一本带释义的《三字经》,这是一部国家启蒙读物,内容丰富,含义无穷,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我认真地读了一遍,真的不大懂。我去请教妈妈,妈妈说那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一边看释义,一边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慢慢就理解了。

我又重新读起来。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步,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说东汉的黄香,九岁的时候能替父亲暖被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给哥哥吃,而自己拿最小的那一个。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自己的爱心,友善他人。

想想自己经常对父母发脾气,和弟妹争宠,都觉得脸红。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做一个好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和弟妹分享家庭中的天伦之乐。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7

今天,我捧起《三字经》这本书读,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句话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意思:年轻时不好好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你在年轻的时不刻苦读书学习的话,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成就呢?

读了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学习很不好,在班里老是后几名,他的数学作业差不多错完了,有时候星期天他的作业都不写,星期一上学时抄别人的作业,他在家里时,我见他屋里没有几本跟学习有关的书,差不多全是漫画书,他屋里还有一个游戏机,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游戏。成绩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他却想没事人一样,照样如此。

今天我读了这一句话,我知道我们要把握好现在的时光学习,不要到老才学习,那样才会有成就和作为。回头我也要把这句话让我的朋友好好读读,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8

《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一句,有个故事:战国时期,田稷曾出任齐国的丞相。有一天,一位下级官吏为讨好田稷,送给他一大笔黄金。田稷推辞再三,碍着情面还是收下了。他把黄金交给母亲,请母亲存放起来。田母是个正直而又心细的人,她暗自思讨:儿子当丞相已三年了,还没有一次交过这么多的黄金给她保存呢,莫不是……想到这里,老人就问儿子:“这笔钱财是从哪儿来的?”田稷是个孝子,从小受到田母的严教,向母亲讲实话已成了他的习惯。于是,他就毫不隐瞒地讲了实情。……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以前我常常对别人说谎话。想起来真有点后悔。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教育:做人应该注重品德上的修养。我以后要诚心诚信,不能说谎。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9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10

我读了《三字经》,让我收益不浅的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如果不严格教育孩子,即使再好的品质也会逐渐改变。教导子女的关键,在于要求他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我还从书本中唐伯虎拜师学艺的故事中知道了父母为什么严格要求我,只有严格的要求,不断的学习,不断努力,学而不厌。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要向唐伯虎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上课认真听讲,仔细完成作业,多看课外书,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

2.关于国学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10篇

3.读完三字经的读后感

4.读《三字经》的读后感

5.关于三字经的读后感400字

6.三字经的读后感400字

7.《三字经》的读后感范文400字

8.关于三字经的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1

在这个寒假里我背完了《三字经》这本中华国学经典。它的每个句子都有三个字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诵。

《三字经》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还有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至今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故事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炎宋兴,受周禅”,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中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他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便决定把将军们的兵权收回来。于是他就大摆宴席,把所有的将军都请进宫中,正当大家喝的尽兴时,赵匡胤发话了:“我总担心你们的部下有一天会把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不如你们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做个闲官,买房置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这岂不是更好吗?”第二天,将军们都纷纷递来了辞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老师告诉我们《三字经》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我们要认真阅读,反复吟诵,才能达到增长知识,明事理的目的。我今后还要多朗读它,《三字经》会让我终生受益。

三字经读后感2

前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这几句“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对我感受颇深。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东汉晋代时孙敬学习十分刻苦,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将自己的头发扎住,用绳子悬吊在屋粱上;而战国人苏秦在读书困倦时,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都没有老师督促管教,却能够自觉地勤奋学习。看了这些,我想到了自己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根本不学习。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坐在我的旁边,监督我做完作业。

记得有一次,做试卷的时候,妈妈像往常一样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刚做到一半时,有朋友打电话来,叫妈妈有事出去一下。我心中暗喜:这下我自由了。妈妈前脚出门,我后脚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了脚步声,赶紧把电脑关了,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跟妈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妈妈看见我还没写完作业,就知道我又玩电脑了。她非常生气,骂了我一顿。看了这些古人这样自觉地学习,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古人一样,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自觉地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3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4

在我五年级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三字经》,翻开这本书,发现每句都是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当我读到“昔孟母,择邻处”时,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环境的重要,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不仅要学习,还应该专心学习,“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专心,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这样才能成功。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粒思想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是一部古代的书,它三个字一句,我觉得挺有意思,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的道理!

读了几段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它的意思是说:“玉器不打磨就难以成为好玉,人不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懂得道理”。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还有“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等等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和很深刻的道理。

我要继续学习《三字经》,学习让梨的孔融和温席的黄香,学习他们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6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要读着本书,每一句都是三个字,后面还有小故事呢!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小故事是曹操之子,就是讲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曹冲,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但是性格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和教育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

第二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小故事是唐寅学画的内容是明朝有个画家叫唐寅,他和他的师傅沈周学画画,学了一年,唐寅觉得自己画的很好了想回家,后来他发现师傅比自己画的还好,就不想回家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还要专心,才能学好。对于我来说专心我有了,可是坚强的意志力我还差一点点。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很喜欢这本书。

三字经读后感7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就开始学三字经了,每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讲一段,再让我背一段。日积月累,差不多一年,我和爸爸把一整本三字经看完了,也背熟了。

三字经的特点是每三个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特别容易记。这本书讲了很多内容,有历史,有读书的方法,著名的人物,还有自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些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上面用三到十的数,表示了天文、人文、地理、术数、植物、动物、感情、音乐……等各方面的内容。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三字经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呀!

三字经读后感8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9

《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讲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读书,但是有办法的与没办法的读书是有区别的。比如,有办法的,就会轻而易举的读明白,没有办法的,就会读不懂,读不透,甚至越读越糊涂,只有有办法的才会学到知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学习的一些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一定要先学会做事的方法。比如,之前吕老师,教了一个叫“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可以看着导图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语文课文的小方法,所以我和同学们都非常的佩服吕老师。

思维导图,我第一次写的时候非常难,但是经过一天天的反复练习,写它已经是轻而易举了,有的时候还可以举一反三了呢!老师让我们写完后再自己讲讲自己的导图,同学们有的磕磕绊绊的,而我都没有发言过,所以我要继续加油,把我的思维导图写的更好一些,然后去上台讲讲。

谢谢吕老师教会了我非常有用,受益匪浅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字经读后感10

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字经》,是文言文的,比较难懂,妈妈也和我一起,我们每天都学习了几句,要弄懂意思还真不容易。

《三字经》内容很丰富,有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友爱兄弟的,有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的,有告诉我们历史的,还有告诉我们古人学习的故事的,读了以后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但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了我们很多知识。

《三字经》虽然每句话只有三个字,很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又多又清楚。古人写文章还蛮厉害的。

三字经读后感11

读了《三字经》,我学到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妈妈的`带领下,我觉得很难的东西变得很简单。

通过诵读,我知道了小孩子小时候要认真学习,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要像陈香和孔融学习,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我还知道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我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在读的过程中,我知道,古代有许多伟大、有本领的人。我要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还知道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我一定奋发努力,吸取其中的知识与养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12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13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4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15

这个学期通过读背《三学经》这本书我知道了: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这句话的含意是:只要勤勉积极就会成功,嬉戏懒惰是没有好处的。好好记住,积极上进。

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叫《铁杵成针》。内容是: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传说他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又逃学到外面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奶奶在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李白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可老奶奶却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以后开始发奋学习,终于成为天下著名的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作为教师,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所以在业余我选了《三字经》一读,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通过读《三字经》,增强了文学功底,厚积博发。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 篇6

一、“找”要点, 明确写作主线

书面表达写作要求是学生写作的“准绳”, 也是落实表达内容的重要依据。以此为指导, 查找写作要点, 能使得学生在明确相应的写作内容中理清思维主线, 便于指导他们进行写作。查找相关的核心要点, 能使得学生在自觉参照中不断明确中心大意。

引导学生从写作要求或者题目中明确写作要点, 让他们在明确写作中心基础上主动调整策略方法, 更利于帮助他们增强写作的方向性。如, 在一篇题目为“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的采访类写作中, 要求学生从采访教师、志愿者、医生等不同岗位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采访。对此, 可建议学生参照八年级下册的Unit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中的内容, 紧扣“interview”认真搜集相关的语句素材。可围绕“How do you think of doctor?”“What does he usually do?”“The value of his work”等方面进行明确写作主线, 指导他们聚焦中心的前提下能找出相应的写作词汇内容。

找要点, 能使得学生根据梳理出的写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写作, 让他们在彼此引导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多感知体验。围绕文章题目, 找准关键词, 并参照所学习过的阅读素材内容, 理出写作的大体目标方向, 便于集中写作中心。依据写作要点, 适当取舍, 特别是体现文章写作中心的要求一定要予以拓展延伸, 可生成更多的写作语句。

二、“列”提纲, 反映全面内容

书面表达要能准确、全面反映写作要求, 注意把握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反映全面内容为基础, 注重凸显文章表达素材语句, 能使得写作更有深度和广度, 更能够起到丰富主题和彰显写作技巧的意义。

列出写作提纲, 并根据写作要求进行取舍, 为精选表达语句提供有效的帮助。如, 在一篇题目为“I want to visit Hong Kong”的文章介绍中, 要求学生根据笔友Peter在香港游玩的经历, 搜集整理相应的资料, 为其他同学制作一份海报, 让其他同学都能够到香港旅行。对此, 我要求学生参阅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阅读素材, 建议他们在知晓写作主题大意的基础上, 列出相应的提纲:The history about Hong Kong、The interesting places in Hong Kong、The trip to Hong Kong等, 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行文顺序进行组合, 帮助他们从中形成一定的语句运用思维。

在列提纲写作指导中, 应表达核心要点, 因此可建议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一一罗列。对一些重要的表达语句, 要反复推敲, 从表达词汇选择、语句顺序安排等方面予以罗列。注意前后的连贯性, 避免重复罗列, 让文章有一定的写作表达逻辑顺序。

三、“整”语句, 增强表达亮点

语句表达是整个语篇的核心, 也是学生在写作运用中需要把握和关注的内容。除了在列提纲中要写出核心语句外, 应该指导学生打草稿, 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语句一定要反复推敲, 防止出现语法、拼写等方面的错误。

修正语句, 在注意整体运用把握上进行优化整合。如, 在书写题目为“How do we greet the others?”的一文时, 有的同学从问候的意义、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表达, 但在表述中就“Why do we do that?”表述不够清晰, 对此, 我建议他们研读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课文, 并建议他们插入“When in Rome, do as Roman do”语句, 以此来增强表达的分量。通过这样的修改整合, 能使得表达内容更有深度。围绕表达内容要求, 我建议学生在整合中, 就“How do you express your greet?”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从而辅助他们了解问候的重大意义。

在语句整合中, 多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运用, 根据说明、议论、书信等不同题材的写作内容精选相应的写作语句。一定要注意语句的长短, 特别是对一些较长的语句应该注意反复修改, 以此来找准核心内容。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优秀习作范文, 让他们在主动学习借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字经》读后感 篇7

《三字经》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小故事。其中让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客人送了一筐梨给他家。黄澄澄的梨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桌上。哥哥姐姐们一拥而上,争着抢着要吃大梨。而孔融站在旁边看着。父亲看见了就大喊:“你们几个不要在这边抢了,让孔融来给大家分梨。”孔融走过去把两个最大的梨分给了母亲和父亲。然后依次分给哥哥姐姐。最后还剩一个小梨,孔融就拿了最小的梨。父亲问:“孔融,你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大梨?而是把大梨让给哥哥姐姐?”孔融说:“老师教我们要尊重父母,友爱兄妹。我年纪最小,就应该吃最小的。”

父亲听了点了点头。转身对其他孩子说:“孔融年纪最小都知道尊重父母,友爱兄妹。而你们一看见梨就上去抢,不是先拿两个大梨给父亲母亲。”

听了父亲的话,那几个孩子都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妹,不要什么事都只想着自己。

三字经读后感 篇8

《三字经》是南宋以来求学者的启蒙读物,仅千余字,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初读第一遍,我变有了如获至宝的感觉,深为自己积淀的浅薄和未能早日研读而愧疚,也初步领略了“经典”的丰富内涵。难怪《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整理者发出这样的质问――“作为中国人,有几个人读过《四书》、《五经》?……即使是一名专门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又有几个人可以背诵《论语》和《大学》?而这一切,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即可做到。”陶老师主张“循着大师的脚印前行”,认为“经典里有产生思想的思想”。他的忘年交“老咪”年仅13却“饱读中外名作而又诗文俱佳,出口成章而又哲思飞扬”,被誉为――“少年奇才”。“老咪”的成才佐证了“经典”的力量。

在从网上搜集关于《三字经》的资料时,我发现《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对《三字经》的解读也有多个版本,见仁见智,良莠不齐,以我这初学者的认识能力,居然分不清何为正宗。一次回老家时意外地从父亲那儿得到了清代古版《三字经》,让我再次加深了对“经典”的感悟。拜读清版,才知道《三字经》本身还有详尽的批注,网上诸多没有见过原著的“学者”的注解与之相比实在太不“经典”。回想在班里进行《论语》诵读时,学生购买的《论语》也有十几个版本,章节的编排顺序亦有不同,看来因为不同编者对“经典”的理解不同,所以“成果”亦有差别,而要想真正探寻原著大师的思想,还得选择最权威的版本,阅读最原始的“经典”。

对照《论语》、《三字经》和我们平时致力探究的现代教育改革,基本思想一脉相承。如果对古代经典加强研读,必能对搞好现代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主旨,也必须加强对现代纲领的学习。于是,我重新翻阅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等书,再次感受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咪”的父亲王辉湘认为:“宇宙浩渺无边,而人的生命却是有着极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让老咪读到世界上高层次的书。所以选读之书,必须取乎其上而不取乎其中,取乎其中而不取乎其下。”即便在老咪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王辉湘给老咪所读之书也不是一般孩子常读的通俗的小人书,除中外著名童话外,便是伟大诗人的精品之作,以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经典之作。可见,只有“经典”才能把人带上成才的高速公路。

初二的三字经的读后感 篇9

“语言文字大论坛”于2011年4月至9月举办了“汉字之我见”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会上, 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当前语言文字界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和争辩, 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

这次会议, 很多学者提出了各自在汉字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创新。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赵德明的魔方教学法, 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赵泽宗的集中识字、分段巩固的教学法, 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罗业健的九宫格书写教学法, 提出学生不仅要学汉字, 而且要写好汉字, 等等。

此次会上, 张朋朋先生再次提出自己语文分体教学法的主张。张朋朋先生不是第一个提出“语文分体”教学法的学者, 早在1953年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祖谟先生就指出“汉语和汉字不是一回事”, 并明确区分了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张朋朋先生认为“语文一体”“语文并进”只会使“语”“文”互相阻碍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造成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局面。汉字教学成为整个汉语学习中的难点, 甚至使学习者对整个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要使汉字教学得到发展, 采取“语文分体”的教学法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将整个汉语学习课程分为“汉语课”和“中文课”, “中文课”又分为“写字课”和“识字课”。先教写字, 再教识字。汉字课程以字本位理念为指导, 以字为单位, 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识字这一方面。另外,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非汉族者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注意到这一现象, 许多母语者之间常用到的不会影响交际与理解的词语, 在外族人交际时却表现出我们未能预料到的种种困难, 这种困难是由文化背景造成的。所以, 程棠教授这样说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 目的在于排出外国留学生用汉语跟中国人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克服因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交际困难。”再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 不管他们处于何种目的学习汉语, 都有学习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 由汉字保存了下来, 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在汉字中, 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汉字的教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原本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 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却多采用将两者分开教学的方法, 这违背了发展的规律, 无疑起不到促进作用, 所以汉字教学课变得枯燥乏味, 或者变成了口语课程的重复。

如何将汉字教学和中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呢?本文试图从古代蒙学读物中寻求答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之中, 为幼童编写的蒙学读物无疑是能实现对外汉语汉字和中华文化教学结合得很好的现成教材。蒙学读物由于是针对幼童编写的, 是古代幼童识字和普及文化知识的教材, 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语言精练, 篇幅短小, 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也满足了知识的要求; (2) 文字平易, 阐述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3) 运用韵语、联语, 朗朗上口, 且极易诵读和记忆。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虽然不乏成人, 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却是处于“幼童”阶段。因此蒙学读物的这些特点是非常适合汉语水平较低, 甚至没有汉语基础的学习者的。

有学者把蒙学读物按内容分为三个类型: (1) 识字性读物, 主要有《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 知识性读物, 在认识一些基本汉字的基础上, 开始讲述历史知识、成语典故、诗韵等方面的内容, 有《十七史蒙学》《龙文鞭影》《东莱博仪》《声律启蒙》; (3) 思想性读物, 在认字、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偏重进行思想教育, 如《增广贤文》《神童诗》《朱子家训》《小儿语》等。

蒙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号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三部经典都属于识字类读物。从内容上来看, 比较理想的对外汉字教学教材主要是《三字经》和《千字文》。这两部经典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两者。

《三字经》全书仅1140个字, 结构严谨且文字简练, 内容丰富又涵盖面广。比如仅用三百字就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废的历史。全文的句式都是三字一断, 而且句句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它相传是南宋名儒王应麟编撰的, 后经世代文人学者增添,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 讲述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导儿童要遵守礼仪规范; (3) 介绍生活中一些基本的事物常识; (4) 介绍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和儿童读物的程序; (5) 讲述朝代变革, 一部中国从伏羲神农到清朝的基本面貌图像; (6) 强调勤奋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千字文》, 学者刘宏毅将其称为“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启蒙教材”。它用一千个汉字勾勒出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 代表了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这篇文章与《三字经》一样也是音韵谐美, 朗朗上口。它既是一篇四言长诗, 又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全篇主题清晰, 章句文理一脉相承, 层层推进, 语言优美, 辞藻华丽, 几乎是句句引经, 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相比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 它学习起来要比《三字经》难度大一些。其作者是南朝时齐梁的周兴嗣, 奉梁武帝萧衍之命编写。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对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的介绍; (2)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以及如何正视人的双重属性, 从而升华自己的内心; (3) 与上层建筑, 即国家、政治有关的内容, 最后赞美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壮丽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观; (4) 描述了温馨的人情关系和恬淡的田园生活, 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且不为名利所绊的人。

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分开, 意味着把汉字教学提高到了与汉语教学平等的地位, 而不再是从属地位。跟汉语教学从基础开始一样, 汉字教学也必须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部分开始。对于汉字来说, 最基本的不外乎笔画笔顺和部件。汉字教学必须先从这些开始, 跟修房子一样, 这些准备就是汉字教学的“地基”。在完成这一步过后, 我们才能进入正式的识字课程。

通读《三字经》, 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 它的内容是所有蒙学教材中最通俗易懂, 而又不乏趣味性的, 可以用它作为初级课程的教材。文章三字一组, 字数较少, 且句句切韵, 朗读起来赋予音韵美, 可以让学生在接触之初, 消除畏难情绪, 甚至对汉语的这一特点产生兴趣, 消除心理障碍,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汉字课程。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具有主动性。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点,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 这样汉字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相比之下, 辞藻华美的《千字文》难度更大, 适合作为中高级汉字教学的教材。它跟《三字经》一样是韵文, 在学生接触之初, 都可以通过其押韵的特点, 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 所以学习汉字不能离开其意义的理解。这个环节就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而这个步骤也是汉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是改变现在汉字难识, 难记状况的重要的一步。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每个字每个字地跟学生讲解清楚, 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三字经》《千字文》的每句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尤其是句句用典的《千字文》。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正是文化教学的内容, 也正是这些知识造成了学习者自身文化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的所在。教师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能减少和消除这些差异, 能让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摆脱“洋腔”, 变得更加得体。这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母语者思维方式形成的历史根源。教师更要把学生的母语群体文化与汉语群体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当做课程的重点。正如刘宏毅博士所说:“讲者‘解字说文’, 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 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去观去想。”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 把汉字课程与口语课程或者写作课程相结合。

在给学生逐字讲解过后, 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会有一个感性认识, 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解。然后, 结合汉字笔画笔顺和部件教学的成果, 让学生对汉字进行“解剖”, 将汉字与自己所理解的文义和中国文化, 以及汉字部件的知识结合起来, 对汉字产生自己的认识。这一环节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注意师生的充分互动, 让学生充分动手比划和动脑联想, 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增进对汉字的理解, 并且识记的过程, 对汉字识记的效果是否长久是紧密相连的。

有人认为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 将其抨击得体无完肤, 甚至认为它是中国一度落后于世界的根源。令人吃惊的是, 提出这些言论的人中不乏拥有深厚的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功底的文人, 如鲁迅、瞿秋白等。也有人将其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如安子介。然而不管怎样,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汉字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是唯一被使用到现在, 并将继续使用下去的文字。它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将其继承下去。汉语热的兴起, 让众多的外国人涌入古老的中国, 学习汉语。然而汉字难写、难识、难记的现状让很多外国人, 甚至很多中国人都望而生畏。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让汉字更好地被传承, 成了需要学者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每一个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都应该用屈原的名言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林连通.再探文字本质.科学认知汉字——在“汉字之我见”专题学术研讨会总结会上的讲话[J].汉字文化, 2011, (1) .

[2]谢玲玲.现行基础汉字教材与古代蒙学教材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2008.8.

[3]蔡若莲.《三字经》与汉字识字教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2) .

[4]刘宏毅.刘宏毅博士《千字文》讲记[M].海南出版社, 2007.7, 第1版.

[5]中伟选编.三字经.百家姓[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1.12, 第1版.

[6][明]程登吉编.王黎雅译.白话幼学琼林[M].三秦出版社, 2008.8, 第2版.

[7]朱雪梅, 陶金华译注.中国蒙学精粹[M].广州出版社, 2001.7, 第1版.

[8]吴兆基编译.蒙学经典[M].京华出版社, 1999.10, 第1版.

[9]程棠.关于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1.

《三字经》读后感 篇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还有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这些经典故事,甚至还有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识……《三字经》真是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上一篇:策划方案。吴文建下一篇:《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