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2024-10-02

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共16篇)

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篇1

体育课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综合素质。由于近几年随着体育加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加试项目。学生学习跳绳热情、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其他年级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我校多数班级女生多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民间体育活动项目----跳绳,从而丰富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户外和野外运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使我国民间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复习:单人跳绳,跑步跳绳。尝试:双人跳绳、快速跳绳。

三、教材分析:

跳绳、拔河、毽子等都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项目,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尤其跳绳对学生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将民间体育跳绳安排在教学单元计划中,也是对我国民间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复习单人跳绳,跑步跳绳,尝试双人跳绳和快速跳绳技术。跳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跳绳练习能够使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跳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的一个缩影。双人跳绳、跳长绳还可以促进同伴间密切协作精神。

四、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实践课

2、近几年随着体育加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加试项目。九年级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体能普遍较好,对跳绳有关的练习方式都有较强的兴趣。跳绳方面,基本的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等技术动作有较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向较高一层次难度发展的条件。比如: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多跳等,这些技术动作学生都有较浓的兴趣。

3、另外中考体育加试的需要,学生学习跳绳的热情、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其他年级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自身发育的高峰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快速增长有可性强的特点,跳绳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这更增加提高了学生对跳绳的热爱。同时也使我国民间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目标分析:

1、使学生了解到跳绳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并积极参与锻炼。

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创新的精神,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4、通过观察、模仿原地单人跳绳的不同玩法,尝试1---2种原地双人跳绳的技术,努力掌握快速跳绳及绳间最佳节奏,为中考体育加试作好准备。

六、教法、学法及重点、难点:

“教”法: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主能动性,努力寻找通过跳绳来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获得成功。教学内容的重点:尝试双人跳绳的不同玩法。难点:能够掌握快速跳绳跑中的最佳绳间节奏。

七、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6----8(分钟)巧用跳绳。

1、课堂常规1---2’

2、跳绳慢跑2---3’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引导下完成,体会跳绳慢跑的步伐节奏,为接下来的快速跑跳绳打基础。

4、绳操2--3(分钟)

用跳绳做器械,进行绳操练习,目的:达到热身活动关节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钟)熟练运用跳绳

1、复习(1)原地的单人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运动快乐及敢于控制探究的精神。(2)跑步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验跑动中的绳间最佳节奏。

2、尝试双人跳绳6--7’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合作的快乐及敢于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绳10---12’

目的: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

(三)结束部分4--5’体验收获

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放松身体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师生互评。

(四)效果预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认真参与各个内容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情感融洽。

2、预计每一组学生都能有1---2种双人跳绳的玩法,并能学会用运于实际锻炼中。

3、预计通过快速跳绳学习,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预计的练习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达120---140次/分。

八、场地器材:学校场地、短绳45根,小黑板一块、录音机一部。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活动后主要是让学生分成四组,创编花样跳绳,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小组讨论创造双人跳法和最佳的组合练习。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组的练习成果:

1、单人原地跳绳、2、单人向前跑步摇绳跳。

3、两人合作跳短绳。

4、单人快速跳绳。

5、游戏:跳绳跑接力。

6、学生各组相互交流并相互学习。

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篇2

1. 量绳

方法1:单人跳绳,与跳绳的技术有关,也与绳的长度与身高有关,绳子过短或过长时练习会特别吃力。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选用双脚踏在绳子中间,两手握绳,绳在腰侧使大小臂约成直角的绳子较为合适(见图1)。

方法2:将绳子对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见图2)。双手放在身侧成垂直状,手肘与手臂成直角。尝试先将2根绳子握在右手,做甩绳绕圈动作,直到右手能活动自如,再换左手,重复该动作。

2. 停绳

方法:当绳子由后向前摇转时,一脚前伸,脚跟着地,脚尖抬起,使绳子停在脚掌下(见图3)。

二、摇绳

1.“无敌风火轮”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摇绳动作方法,体验以肩为轴,手腕放松摇绳的用力感觉。

练习方法:练习者一手持绳子的一端,距离绳把约10c m左右,通过手腕摇绳,使绳把转动起来,像风火轮一样,左右手都要练习(见图4)。

2. 屈臂摇绳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摇绳动作方法,体验以肩为轴,屈臂摇绳动作。

练习方法1:练习者双手握住对折绳的两端,绳子从体后贴近腰部位置,做以肩为轴的屈臂摇绳动作(见图5)。

练习方法2:用松紧适度的皮筋套在肘关节臂腕处,练习者手握绳子的两端,做以肩为轴的屈臂摇绳动作(见图6)。

三、跳绳

1. 前脚掌着地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跳绳动作方法,体验前脚掌轻着地跳绳的动作方法。

练习方法1:将对折的跳绳放在体前(横放、纵放),练习者提起脚跟,用前脚掌着地练习轻巧跳出、跳回(见图7)。

练习方法2:在练习者的脚后跟上贴一颗“小草”形状的纸贴,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提起,不能踩到小草(见图8)。

2. 双腿稍屈膝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跳绳动作方法,体验前脚掌着地,双腿稍屈膝轻巧落地的跳绳动作方法。

练习方法1:练习者面对墙或背对墙,进行原地双腿稍屈膝跳或纵跳,前脚掌轻巧落地,体验双腿稍屈膝的跳绳动作(见图9)。

练习方法2:在练习者的后脚跟贴一个“小草”形状的纸贴,练习跳绳,双腿稍屈膝跳起时,不能让后边的同伴看到小草纸贴,前脚掌着地轻巧落下。设置情境:不能让太阳晒到小草,不能踩到小草(见图10)。

练习方法3:与同伴进行一带一跳绳练习,稍屈膝不得碰到彼此的腿(见图11)。

四、摇跳结合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体验摇绳和跳绳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够进行连续跳绳。

练习方法1:练习者跟随动作较熟练的学生的跳绳节奏一起做模仿跳绳动作(见图12-1)。

七年级一班跳绳教学案例 篇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自2013年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县广大一线教师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构建成了符合我县县情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五环四互”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自学互助、展示互导、质疑互究、检测互评、总结提升”。该模式相比以前的课堂教学,特别强化以“互”为核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引导、共受启发,相互探究、共破疑难,相互评议、共同提升。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五环四互”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由教知识转变为导方法。本课依据我县教改要求而设计。

二、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一项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它以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为主,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初中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是以短绳为主,把一些练习方法、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一次检验,也是通过跳绳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力量、跳跃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的一个缩影。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初一级体育课——跳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快乐、合作”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该班学生对跳绳有一些了解,对跳绳的认知和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会遇到协调性不好、怕吃苦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跳绳的学习,掌握跳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做事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

3.树立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协调性的发展、跳绳节奏的控制。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五环四互”模式。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2)热身运动——绕操场慢跑2圈

(3)组织学生进行单脚交替跳、双脚跳动作

组织:……

2.基础部分

(1)检查学生对跳绳动作预习练习的成果(上次课已布置的预习内容并要求收看相关的视频)。

(2)质疑互究:

A.(师问)跳绳应注意什么?

(生答)人绳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节奏。

B.老师讲解示范跳绳动作,让学生观察动作要点。并进行跳绳知识讲解。

预备: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臂与腰同高,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

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上体稍前倾。

动作介绍:两手臂向前摇绳,跳起一次双手向前摇绳越过头顶,通过脚下,绕身体一周,即为完成一次。

动作要领:基本准备动作开始,两脚掌蹬地发力,跳起一定高度,提膝、收腹、稍含胸、大臂下垂,尽量贴近身体,双手以手腕发力为主,迅速向前摇绳绕体一周,屈膝,前脚掌落地,即为完成一次。

C.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练习并相互指出彼此存在的优点与缺点,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

每一组派2人出列展示,由同学们指出他们每一个人存在的优缺点,并说明改正缺点的措施。

3.结束部分

(1)往返跳绳接力比赛

(2)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跳绳,男生女生每分钟分别达到200次、180次。

三、案例分析

跳绳练习让我记忆深刻。在小学练习跳绳这一技能时,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会跳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以前我仅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忽略了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造成这一部分学生越练越没有兴趣,没信心,没能掌握跳绳这一技能。要使学生成功,需要教师不断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应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男生,他是一个很害羞、上课不活跃的学生。从开学到现在一直是这样,问他任何问题不是摇头就是点头或者从嘴里发出细微的声音。上跳绳课时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带绳子,由于他不会跳绳,因此经常不带绳子。经过几次接触后,我发觉教这样的学生要有耐心,要安排同学和他交流。于是,我一直鼓励他要带绳子来上课,这次课他把绳子带来了,我表扬他,他非常高兴。在分组练习时,我特地嘱咐该小组的同学要多帮助他,给他多交流一下技术要领,没想到练习几分钟后有个学生惊奇地对我说:“颜老师,他现在一口气能跳40个了。”这就是“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如果一开始不让学生与他交流,那么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学会跳绳,更不会走出阴影。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教学需要持久性,有些学生通过教学中的“自学互助、展示互导、质疑互究、检测互评、总结提升”,他就会很积极地去完成相关任务。

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之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演好编导角色,将“教知识”变为“教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诸树铎.跳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2(1).

二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篇4

1、运动参与: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各种练习和游戏。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思考,了解单脚交换短绳的方法,和在练习中练习的方法。

3、身体健康:通过跳绳练习、发展腿、腰、手臂等身体部位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练习学会单脚交换跳短绳,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灵敏和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场地器材:

一块操场场地、学生每人一根跳绳。

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初步学会跳短绳。这节课,我来练习单脚交换跳短绳。

一、活动准备

1、老师宣布活动要求,做出示范动作。

2、老师查问学生身体状况。以四列横队展开,调整距离。

3、热身活动,并脚跳绳三十秒。

二、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1、首先练习单脚跳绳,每只单脚跳的次数依次减少,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2、分组测试一分钟单脚交换跳绳的个数。个数多的加以鼓励。跳法最佳的学生指导不会跳的同学。

三、相互协作,发展个性,培养兴趣。

游戏:跑跳、投接力

1、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平均分成四小组进行游戏。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愉快而轻松中进行游戏。

一年级数学上册跳绳教学设计 篇5

侯秀娟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及相应的练习学习目标

1、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演示、自学辅导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出示卡片)

2+4= 1+5= 6-3= 7-4= 3+2= 4+3= 6-5= 2+2= 学生抢答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红星小学的操场上去看一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情景图)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问: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学生回答。

2、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列出加法算式。6+2 2+6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列法,应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让说说自己的算法。

3、再次看图

师引导:穿裙子的有几个?穿裤子的有几个?可以算出一共有几个人吗?

学生列式并计算;3+5=8 或 5+3=8 接着问:我们知道了有8个小朋友,3个穿裙子的,那么能算出有几个穿裤子的吗? 引导列式计算:8-3=5

4、分桃

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怎么分? 师引导学生完成8的组成。

5、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并结合图对算式进行解释。如:有3顶红色的帽子,5顶黄色的帽子,一共有8顶帽子。有3只白羊,5只灰羊,一共有8只羊。

学生试着说。

三、做游戏

我出1,我出7.我出3,我出5.等等(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板书设计:

跳绳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跳绳教学反思 篇6

本节体育课贯穿了“健康第一,快乐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了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合作、学会欣赏他人。

这节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在课堂上在学生自主学练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非常投入地进行跳绳,我边巡视边指导学生练习。在学生展示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大部分学生,要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参加展示活动,使学生做到“我能行 ”,听到教师激励性的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通过对这节课,我觉得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是非常的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把握教学机制,即时的调整课堂结构,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我在基础部分的设计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不同的跳法,从而引出本节教学重点。

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7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 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 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 课上多动手操作, 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剪、展纸盒,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 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 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

(一)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 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 更为重要的是,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 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 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 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疑点, 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 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学习数学才有兴趣, 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设置障碍, 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 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 联系生活, 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 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 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 从而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 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一副扑克牌 (去掉大、小王牌) , 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 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 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 做小游戏等, 适当增加趣味成分, 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 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

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 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 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 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 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 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 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 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 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 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 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体会也各不相同, 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跳绳;均衡发展;问题;对策

跳绳是小学一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跳绳能很好地协调身心,促进学习。但这对于协调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学会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使全体学生尽快学会跳绳的基本动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跳绳成绩。

一、小学一年级新生跳绳存在的问题

1.摇绳的位置不对,从后脑勺摇绳。有的学生担心绳子不能顺利甩过头顶,手臂举得很高,甚至到后脑勺处,这样其实不容易手臂发力,更难甩过头顶。就算第一个甩过去,第二个往往也甩不过去,因为他们往往第一个甩过以后,两臂就会垂直停留在身体两侧,再次从后脑勺摇绳的话,学生很费力而且他们的力量也不够,就算摇起也不能连续跳。

2.起跳过早。有的学生绳子没摇下去,还在头顶上,脚已跳跃一次,结果绳已经落在地上,第二次跳已经来不及。

3.身体姿势不对。有的学生每次都越跳人越弯,而且费力,这样每次跳都只能跳10个左右。

4.脚跳得太高。有的学生跳是会跳,可跳得很累、很费劲,因为他们担心绳子不能顺利地从脚下过去就把小腿收得老高,用力过猛,这样其实不利于第二次起跳,也会消耗更多的耐力,使耐力差的学生不能连续跳更多。

5.摇绳两臂撑得太开,没有屈肘。有的学生跳绳就像一架小飞机,两个机翼撑得特别开。这样摇绳就特别费力,不能长时间的连续摇绳。

6.摇一次跳两次,不能快速跳绳。有的学生可能是由于一开始跳绳跳跃的平衡性掌握还不够,身体不平衡后出现再次跳跃来维持平衡,慢慢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摇一次绳跳两次。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体力消耗很大,在一分钟时间内跳的次数不多。

二、解决小学一年级新生跳绳问题的对策

1.针对摇绳的位置不对,从后脑勺摇绳的学生,首先我让他们测量绳子的长度,将绳子对折,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然后双手放身侧成垂直状,就是手肘与手臂成直角。先把两个绳头都握在右手里,开始挥动,一圈又一圈地绕转,直到右手能活动自如,再换左手,做同样的动作。接着,左右手各拿一根跳绳,开始摇绳,一圈又一圈地绕转,直到学生两根绳子不缠绕在一起,熟练为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一边摇绳一边做屈膝动作,当绳子摇到身前的时候让学生同时做屈膝动作。当学生能够熟练做这一动作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一边摇绳一边跳起,直至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动作为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用一根绳子来练习跳绳了,相信学生很快就能熟练地快速跳绳了。只要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学会了正确的摇绳之后,便能学会跳绳了。

2.针对起跳过早的学生,首先,不用绳子,只是双脚在地上跳,心里数着1—2—1—2,跳起的高度要使绳子能从脚底通过。也就是说,1—2—1—2等于1摇2跳、1摇2跳。当绳子摇过去在脚前了再跳,只要遵守这个规律多跳几下便能驾轻就熟了。当学生拿起绳子开始跳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太紧张还是一摇绳就起跳,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和我手拉手面对面站立,我踩住学生的脚尖,嘴里念着1—2—1—2,1的时候手腕动一下,表示摇绳,2的时候脚跳起,只要按照这个规律多跳几下便能熟练掌握跳绳的基本方法,很快就能学会快速跳绳。

3.针对身体姿势不对,每次都越跳人越弯,身体弯得像只虾公公的学生,我让他再次放下绳子,练习跳跃,上身挺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合并,直腿起跳,跳跃时要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只要遵守这个规律,多跳几下便能驾轻就熟了。

4.针对用力过猛,脚跳得太高的学生,跳跃时要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不能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的口令进行前后左右的混合跳跃练习,以此增强跳跃的灵活性,保持连续跳跃中身体的平衡性。

5.针对摇绳两臂撑得太开,没有屈肘的学生,他们怕绳子甩过去的时候会擦到身体,这样绳子虽然甩得过去但是手臂僵直,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对于这些学生,我就让他们观察别的学生跳绳,让他们重点观察同学摇绳时手臂的样子,我又模仿他们跳绳的样子,让他们说说自己摇绳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哪个更省力气。这样他们就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告诉他们绳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发力做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让他们明白,不用撑得过开,绳子也能顺利通过。以后几次跳绳,在他们每次跳绳之前,我都提醒他们手臂不要过开,慢慢他们也改正了这一不好的习惯。

6.针对摇一次跳两次,不能快速跳绳的学生,我让他马上停止连续跳跃,只要跳一下,但是落地后要稳稳地站好,经过几次一对一的细心指导,犯这样错误动作的学生很快就改正了,并且速度也在慢慢提升。

跳绳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儿童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跳绳练习能使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发展弹跳力。跳绳能拉伸骨骼,使骨骼增长,有助于学生长高。学习跳绳已是小学一年级体育锻炼的重头戏,跳绳要求上下肢协调灵敏,思维敏捷,有节奏感的技巧运动,但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讲,跳绳是一项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提高练习兴趣,其实蕴涵了很多的教育机智。

参考文献:

[1]赵士敏,武元国.有趣的跳绳练习方法[J].体育教学,2005(6).

[2]梁巧英.跳绳教学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8(1).

[3]杨碧兴.浅谈如何提高中考跳绳成绩[J].体育师友,2010(33).

七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篇9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但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发现了吗?[点评]利用跳绳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B.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③要想知道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你会解答吗?板书: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6248=[点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2.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师:请你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探索算法,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62-48=()[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62 -48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2)将全班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算法一:62-40=22 算法三:62-42=2022-8=14 20-6=14算法二:62-50=12 算法四:58-48=2020-6=14 12+2=14师:好多同学都能口算出算式的结果,除了口算你还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吗?算法五:用竖式计算.我发现同学们笔算时有两种结果,大家看:一种是62减48等于14;另一种是62减48等于24.到底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摆小棒验证一下

一年级跳绳作文 篇10

3月19日下午,我们班小朋友都参加了跳绳比赛,第一组先跳的是男生,比赛的同学们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只等老师一声令下,“滴”的一声,同学们又快又稳地跳了起来。只见他们手里的绳子像彩环似的飞舞起来。绳子打在地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绳影闪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男生跳完之后就是我们女生比赛跳绳了,我紧张的准备着,竖起耳朵等老师发号施令,只听“滴”的一声响,连忙甩起绳子开始跳起来,一个,两个,三个......绳子在飞快的转动,耳边是跳绳划破空气的飕飕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绳子因为改变长度而有些不习惯,后面断了许多次,因此手有些紧张的微微颤抖,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但我还是使劲地甩着绳子,脑子里闪过老师讲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咬着牙坚持着,比赛在哨声中结束了,我只跳108个,心理难过极了。

谈谈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篇11

【摘 要】几何;入门教学;兴趣

在几何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老师理论多高,课讲得多好,学生如果无兴趣,就等于白白浪费大家很多的宝贵时间。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

1.发现几何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但尚未形成概念。因此,在七年级几何内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兴趣,树立一种良好的几何观念。如在“线段与角”的教学中,通过“一根拉得很紧的线”给出直线的形象,通过“手电筒射出的光束”给出射线的形象等培养学生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改好作业是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半教师都在批改作业时,一味追求“错”、“对”,对错的进行更正,对的打上“√”。其实不然,每位教师批改的作业,究竟学生认真阅读没有,没有阅读就没有效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弱点,都想看到成功之处,所以批改作业时,应该区分学生平时成绩。如:优等生做对该作业,要用真心、诚心的话加以表扬。错了,则用“请认真检查,一定能找出原因”来加以勉励。中等生做对了,批上“真聪明”、“凭你的努力,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若错了,批上“再努力些,一定会成功”。学困生做对了,批上“进步真大”、“你父母一定高兴”等评语;错了,批上“我能帮你吗”、“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样,每位学生都喜欢看作业本,这会没有效果吗?

3.作业减负也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部、教学专家都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强调。若学生作业过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数学作业过多,一上数学课就烦,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一旦没有课外作业,学生会很高兴,要让学生相信,只要上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几何基本功

1.培养学生图解和讨论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几何学习方法指导,可以通过看、说、写、画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摘出重点,标出难点,提出疑点,理清着问题去听课,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平角是一条直线对吗?直角就90对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了直线与平角,直角与度数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图形“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基本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能力

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定义和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小学数学中“面积”和“体积”,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都不知道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只會死记公式,不会灵活运用,增加学生负担。成功的几何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几何素材,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活动成功的愉悦。

3.注意培养学生画图、看图、识图的能力

图形是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学好几何知识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不仅教会学生具体画图方法与画图技巧,使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熟练画出几何图形,还要知道画图时不能用特殊几何图形来表示一般几何图形,如不能将任意三角形画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等腰三角形不能画成等边三角形等。同时,要分清实线、虚线的用法。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4.转换能力的培养

初学几何,学生往拄凭直觉,想当然。不认真分析就草率结论,从而导致错误。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图形,通过直观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理论的本质。针对几何语言、几何图形、符号表示之间的互相转换,鼓励学生多说、多绘图、多写,不要怕错,逐步仿照老师的步骤,尝试把题意用符号在图形中表达出来,实际上是让学生当好翻译。当好翻译的同时,把所知的道理归纳总结为结论,同时记录在图形上,这样,就为推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阶段一般都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如果一味枯燥,会使学生心理厌烦。怎样让学生更上一层楼呢?教书的目的是育好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从班上后几名成为数学家的苏步青等,除此之外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真谛,努力奋斗。

总之,几何是一门逻辑性比较严谨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与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好几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有意识、有计划的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从生动、形象、具体的几何图形世界过渡到抽象、严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中来。

参考文献:

[1]王翠巧.探析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3,02:83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2

然而事实证明, 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他们一会犹如刚出生的孩子, 一会又如久经沙场的将士, 让人难以琢磨, 变化多端, 这就为我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怎样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怎样让他们把口头的豪言壮语落实到行为上, 怎样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 这些都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 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课堂上, 一次次的讲授着如何做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如何在生活中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每个例子都能给学生讲得十分透彻, 而学生也能轻易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 他们好象什么都懂, 什么都明白, 可是, 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 不文明的事情就来了, 骂人打架, 横穿马路, 乱扔果皮纸屑, 而且屡禁不止, 为什么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 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却不见了踪影。“警钟常敲, 可曾敲醒你迷失的方向。”

人之初, 性本善。这是三字经中的名句, 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成为一个懂得思维的学生时, 他们所学的、所想的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 一个正面的引导尤其重要。思品课做为一门教育课程,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 不论是社会上、学校里, 不良的行为却在不断地蔓延滋生,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担任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看到这种行为的确叫人叹气, 特别是让担任思品课教学的我尤为悲哀。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 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 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育是对人学, 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与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 公平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椐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 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最后,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互为关联, 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会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信任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当然教师思想上也要看得起自己所教的功课, 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 既然自己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那就要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吧。我从来没有把思想品德课被看做是“副课”, 把自己看做是副课的老师, 认为在学校的地位比主科的老师低一级, 因为如果带着这样的认识去上课, 那么你的观点也就会成为学生的观点, 学生也自然的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了副课, 思想品德课也自然很难上好。

总之, 思品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上好思品课, 这就要讲究思品课的艺术性和实践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丰富教育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把学生熔入到集体的大熔炉, 让他们学有榜样, 行有楷模。还可以把思品课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 体现在生活中一些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那么思想品德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塑造的主战场, 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七年级学生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从要了解他们、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等三个方面浅谈思想品德教学。

跳绳二年级作文 篇13

今天,我终于学会跳绳了!想起以前我跳绳的样子真是笨呀!我总是把绳,甩到面前然后跳过去,所以别人都笑我,说我很笨!我记得我的羽毛球教练让我们一块练跳绳,看着别的同学轻松地跳着,我真羡慕啊!我走到妈妈面前说:“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跳绳,我知道我跳绳的样子很笨,大家肯定会笑我,我们回家吧!”妈妈听后严厉地说:“你必须勇敢地面对,不能逃避现实,跳绳作文。”没办法我只能壮着胆子跳了。当我拿起绳子时,我的手都紧张得出汗了,我闭着眼睛跳,当我睁开眼睛时,我看到别人都在笑我,小学二年级作文《跳绳作文》。我再次走到妈妈身边提出回家的请求,可妈妈没有答应,还说要跳完300个才能回家。我只好一个人在角落里练,我低着头一个一个地跳着,汗水像雨点一样流了下来,终于我跳完了300个。回家以后我加强练习。

今天上羽毛球课时,我骄傲地走到教练面前大声地说:“我会跳绳了!”说着我拿起绳子跳了起来,我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还有教练都在为我数着:“一、二、三……二十。”我一口气跳了二十个,他们都为我鼓掌,我也高兴地笑了,我心想:谢谢妈妈,不是您好的严厉,我今天一定还没学会跳绳。

跳绳五年级日记 篇14

在体育课上,教师站在一旁,悄悄地观察,偷偷地记录着哪位同学跳得好,哪位同学“成功率”高,我、吕嘉欣、郭铭洋等几名女生和几名男生被幸运的入选到了“精英集团”,教师让大家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到操场上练习跳绳。

经过“漫长的等待、苦苦的煎熬”,终于迎来了周五下午放学时刻。真激动啊!我这回可要让其他跳绳的队员看看,展现一下我“一流”的跳绳风采!谁知,来到操场上,情况让我大吃一惊:各班精英汇集在一起,人可真多啊,排成一队就像一条长龙,站在一起练跳,竟然没有一个人失败,没有一个人跳不过去。这和我想象的简直大相径庭,他们的跳绳技术比我的“一流”还“一流”,如果我加进去,拌绳了,起跳晚了,跳不过去,那不影响整体效益吗!说不定,教师一急,还会不让我参加,把我淘汰掉,怎么办呀!眼看轮到我了,我瞪大眼睛看着:前面那个同学一跳完,抓紧跟上去。我仰着头,高高的一蹦,飞也似地跑了出去。啊,我竟然成功了!以后再轮到我时,我不紧张,也不害怕了,跳了几次,一次也没有失败过!

七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15

一、学习新课标, 研究新教材

认真学习新课标, 领会新课标的要求, 钻研新教材, 掌握教材的来龙去脉, 才能登高望远, 纵览全局。同时明确每一章节的地位和作用, 做到主次分明, 明确重点、难点以及每段知识对学生后面学习有什么影响等。否则, 师生忙得不可开交, 却事倍功半, 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 七年级数学《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核心是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 这是数的抽象和概括, 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如字母a可以表示小学学过的一切数以及“1+2=2+1, 3.5+5.6=5.6+3.5, 1/2+2/3=2/3+1/2……”这一规律可用“a+b=b+a”来表示。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好奇, 渴望继续学习本章知识。而本章重点就是第二节代数式, 它是以前列算式的发展, 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而代数式求值又转化为具体数的运算。认识到这些, 才能在教学中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 达到新课标要求。

二、做好衔接, 因势利导

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与小学有很大的区别, 对学生的动手探究、归纳验证、应用与创新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抓好衔接, 搭好阶梯是关键。最初的教学重心应放在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方法的过渡、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上。

在讲授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时, 笔者没有按课本安排引入, 而是利用数学中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引例, 这既充分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性, 又做好了衔接, 一举两得。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特点, 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做到有效对比和衔接。

三、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兴奋点多, 思维转移快以及模仿能力强。基于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

首先, 在课堂引入时, 笔者精心设计各种形式, 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从开始就参与进来。如教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时, 一开始让两名身高差别不明显的两名同学站在黑板左右两个位置, 让同学说出他们谁高谁低。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气氛很活跃 (因差别不大, 又有距离, 不能一下目测出来) , 通过这一比较就引出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把枯燥的数学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认知。

其次, 努力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获取新知的过程。新教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 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数轴”一节时, “一起探究”的题目就是让学生以县金融大街为例, 自己设计。学生身临其境, 很快就理解了数轴。而在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中, 很多内容都是让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实验 (剪拼等) 、探究 (分组讨论等) 来得到新知识, 学生学起来容易, 记起来也牢固, 事半功倍。

最后, 故意留出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下课前故意留一道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提高题、趣味题等让学生思考。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跟着教师走,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改进教法, 提高效率

教学, 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中心任务。

1. 立足课堂, 向课堂要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拖堂”、“乱批评”等,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失误或教学内容安排不当等,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反之, 教师备课充分, 计划严密, 避免随意性, 就能逐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七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他们在此之前接触的知识大多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用字母表示数”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要早做准备。在讲运算律时, 要让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为“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埋下伏笔。到真正教学时就再次讲明“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表示哪些数, 怎样表示。可见, 要学好七年级数学, 就要抓住重点, 分散难点, 各个击破。

3. 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思想, 在每章节的内容编排上都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做一做”、“一起探究”、“读一读”等环节, 与老教材相比, 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有法, 学有所得。针对这一点, 在教学中可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阅读、讨论等习惯以及善于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 使之最终养成会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16

我于2005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么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對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么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么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上一篇: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标准下一篇:稽查局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