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2024-09-0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1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114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有用到过,平时在做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也注意到怎么做会省时些。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筹方法”的运用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意识的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听说我们四(2)班的同学特别热情,今天,老师想到同学们家里做客,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请仔细听!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来到了这位同学家,出于礼貌,你打算怎么招待我呢? 生:我打算用水果招待老师。生:我打算给老师沏杯茶。

(当学生说到喝茶时进行下一个环节)师:老师最喜欢喝茶了,想一想,你平时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平时沏茶时的工序。)

师:原来沏杯茶要做这么多事情啊,真不简单,今天呀,小明家也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他也忙着给客人沏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这就是小明沏茶时所做的事情。(6道工序贴在黑板上)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读得真好,声音洪亮。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呢,这下小明可犯迷糊了,我应该先做哪件事情呢?想来想去呀,小明决定拿着水壶直接接水去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生:不行,应该先洗水壶,这样才能接水,才卫生。师:看来呀,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得先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弄清事情的先后顺序,这样才不会闹出小明这样的笑话。

二、探索方法,动手实践。

师:那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呢?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摆一摆,然后算出你们方案所用的时间。

(生合作交流,计算出时间)

师: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

同学们在黑板上摆出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介绍,说出所用的时间。

师:你们的方案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板书)

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洗杯子→沏茶 用时:14分钟。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生:在烧水的8分钟里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板书: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用时:11分钟。

找茶叶

洗杯子

师:比较上面两种方案,哪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第二种)师:为什么呢?(因为在烧水的时候同时可以找茶叶和洗杯子)师:那我洗水壶和接水能不能同时做?(不能,生说理由)师:看来啊,在做某件事时,只有不冲突的事情同时做才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板书:不冲突同时做)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师:谁能再说说合理安排时间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总结,加深理解)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现在天气忽冷忽热,小红不小心感冒了(出示题目)

师:小红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事情呢?用多长时间?(生在本子上尝试解答,请一位同学汇报结果)

师:有了你们的帮助,小红很快就好了,她现在精力充沛,就想着怎样帮妈妈多分担些家务呢,瞧,她都帮妈妈做什么了?(生看题)

师:你觉得小红应该怎么合理安排呢?用多长时间?(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结果)

四、小结。

1.今天大家学的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提出的“统筹方法”,在国防、在工业生产管理和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组织管理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向华爷爷学习!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合理安排,把事情做得更好。3.数学小游戏。用“一边做什么。。。一边做什么”造句。

鹰潭师范附小:朱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2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12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吗?都会做什么?其实,做家务里边也有许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做家务时如何最省时间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评析:在谈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对“家务劳动中也有数学问题”产生疑问,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教学实例

(1)(多媒体出示)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2)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数学书113页的内容进行预习,请你帮小明合理安排一下时间,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你们都预习了吗?下面就请大家把“预习导航本”拿出来,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交流时要注意:

(1)沏茶的顺序对不对。

(2)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指名板演,选出最佳方案。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需要:1+1+8+1=11(分钟)。

(3)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在考虑快的同时,一定要先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当做一件事,像沏茶这样,步骤比较多时,可以像上面这样,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知道了吗?

评析:教师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收获,然后,选出最佳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最后,总结出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使之更加清楚、简便。

2.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紧张?(早上)是啊,正是因为早上的时间最紧张,我们就更要合理安排一下时间。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了呢?下面就请大家再帮小明合理安排一下早晨的时间。

(1)(多媒体出示)小明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孩子,早上7:00起床,洗脸、刷牙(5分钟)后,自己开始做早餐。他先用锅煮鸡蛋,因为时间比较长,他就耐心地等呀等,15分钟后,鸡蛋熟了;接着他开始用微波炉热牛奶,又花了5分钟;然后,他开始吃早餐,用了15分钟;最后,他又听了5分钟的英语录音。这时,他发现快要迟到了,便急急忙忙向学校跑去。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顺序卡片)、写一写、算一算,怎样安排最省时。

(3)全班交流。

评析:从学生熟知的日常活动入手,通过动手摆顺序卡片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巩固练习

1.对下面的“合理“安排,你有何看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语文书。

(2)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小英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评析:在练习中使学生明确: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健康,也就是对合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些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篇3

赵和镇还封小学

赵双喜

一、教学内容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

四、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饼,为攻破三个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相辅,进一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本课重点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

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认为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五六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中的困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课前:

师:(播放音乐《丁香花》)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写给谁的吗?(生答老师)是的,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听我们的课,与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愿意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他们吗?(愿意)那好,在课上哪位同学表现得让这些老师感到满意,杨老师就送给他一份小小的礼物,好吗?(好)什么礼物呢?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上课!

[评析:以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送小礼物,给学生一种好奇和神秘感,同时也为渗透数学方法打下基础。]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校园援助小组来到了江滨小学,本次我们知识援助的对象是笑笑同学的爸爸。(课件出示头像)笑笑的爸爸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看短片。

(课件演示:笑笑的爸爸认为自己是一个工作认真、积极上进的人。这一天,笑笑的妈妈因公事出差了,这可忙坏了爸爸。孩子要吃饼,母亲要喝茶,一早晨下来,真是晕头转向。他6点钟就起来准备,一个多小时后,总算是让孩子吃上了饼,母亲喝上了茶。但从来没有迟到过的他,这下可真的迟到了。笑笑的爸爸自己还纳闷:妈妈每天也做这些事,可从来没有迟到过呀。亲爱的知识援助小组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分析一下迟到的原因吗?)

师:好的,短片看完了,你知道笑笑的爸爸遇到了什么问题吗?(上班迟到了)其实解决迟到的问题就是解决什么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助笑笑的爸爸解决这个问题吗?(愿意)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

[评析:开门见山,由笑笑爸爸迟到为生活情境引出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深入探究

(一)教学例1

师:那好,首先我们要来看看笑笑的爸爸这一早晨要做几件事?(两件)第一件事是?(笑笑要吃饼,所以要烙饼。)

师:笑笑的爸爸是怎样烙饼的呢?请同学们看短片。

(课件演示:不就是烙几张饼吗?简单!我们家现在共有三口人,每人早晨要吃一张饼。烙饼时,饼锅里每次只能同时烙两张饼,每张饼的两面都要烙熟,一面需要3分钟,烙3张饼共需要多少分钟?爸爸想:这还不容易„„)

师:短片看到这里,留给了我们一个疑问,那就是笑笑的爸爸会怎样烙饼呢?首先,我想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烙1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2张饼呢?

师:现在笑笑的爸爸要烙3张饼,你觉得有几种烙饼的方法,每种方法需要多少时间?先不要急于回答,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好吗?

师:谁先来汇报你的设计方案?汇报的时候注意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说清楚,并说明共需要多长时间,好吗?

生:一张一张的烙要18分钟。

生:两张一起烙再烙第3张要12分钟。

师:还可以怎样烙,说说你的方案?(无人回答。)

师:大家看,在用第二种方案烙第3张饼时,本来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饼锅,现在只烙了一张饼。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师:(启发)如果每次都烙两张饼,是不是就不会浪费时间了?想一想,每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烙两张饼呢?同学们先别急着回答,请你用手中的圆片或教科书代替饼摆一摆、烙一烙,做个小实验。然后,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你的想法,最后再来汇报,听清楚了吗?开始!(学生实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案?

生:先烙第1、2张饼的正面,再烙第1、3张的反面,最后烙第2张反面、第3张正面。

师:你们觉得这三种方案,哪个更节省时间,更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是第三种,你觉得笑笑的爸爸会采用哪种烙饼的方法?为什么?请看短片。

(课件演示:笑笑的爸爸说,一张两面需要6分钟,3张我一共用了18分钟。)

师:笑笑的爸爸用了18分钟,白白浪费掉了9分钟,也就是一半的时间,你觉得他这样做合理吗?那你想对笑笑的爸爸说点什么?

师:生活当中解决事情的方法会有很多种,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合理安排,就会找到最佳的方案。这就会节省出许多时间,是不是这样?

师:烙三张饼,我们会合理安排了,如果烙4张饼你觉得怎样烙比较合理?5张饼、6张„„10张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饼的个数是双数,两个两个地烙;个数是单数的,剩最后三张饼时,像前面那样烙。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笑笑的爸爸?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了第三种烙饼的方法,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方法优化的目的。教师让学生看笑笑的爸爸是如何做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在生活中做某件事时要认真思考、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

(二)教学例2

师:大家用这么短的时间,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笑笑的爸爸解决了问题,节省了一半的时间。那我们再来帮助笑笑的爸爸看一看,在给奶奶沏茶的环节上可以怎样合理安排,节省时间,好吗?请同学们继续看短片。

(课件演示:笑笑的爸爸是个很孝顺的人,每天早晨都要让妻子给年迈的母亲沏茶。今天妻子不在家,这件事当然也得自己亲自动手了,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洗茶怀、沏茶„„)

师:笑笑的爸爸会怎样沏茶呢?我们还不知道,还是先请同学们帮助笑笑的爸爸设计一下应该如何沏茶,才能让奶奶尽快地喝上茶,好吗?

师:好,请学习小组设计一下沏茶方案,并互相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讨论解决这样两个问题:1.这些步骤中哪些要先做?2.哪些步骤可以同时做?

师:听清楚了吗?开始吧。(学生设计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有答案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示意图。)

师:当做一件事情步骤比较多的时候,为了能合理安排做事 的顺序,我们可以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帮助设计。

师:还有更合理的方案吗?生活当中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要能弄清哪些步骤要先做,哪些步骤可以同时做,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对不对?

师:我们来看看笑笑的爸爸是怎样做的?

(课件演示:一项一项地做,笑笑的爸爸共用12分钟。)

师:这次我们又帮笑笑的爸爸节省了多长时间?两次加在一起共节省多长时间?(生答略。)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笑笑的爸爸说点什么?

[评析:这一部分教师注重了方法的渗透:一是做事前要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二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用到箭头图示法。方法的渗透与生活情境紧密相连,自然和谐。]

三、巩固练习

师:生活当中有许多事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做得有条理、有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大家看,(课件出示:做一做1题)这是一家饭店的经营场景图,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才能让客人都尽快地吃上饭?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想这几位客人一定都会感到高兴。不过生活中不光有高兴的事,这不笑笑的同学小红近来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睡觉,你觉得小红应该怎样安排以上事情?

(生答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想小红也能尽快地休息了,同时也希望小红能早日康复!

师: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帮助笑笑的爸爸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答略。)

师:是呀,看来运用数学知识合理地安排事情,不仅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正如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最后,让我们伴着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散文《匆匆》来结束今天的知识援助活动。(课件播放散文《匆匆》。)

师:(播放歌曲《回家》)是呀!时间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匆匆地溜走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件小事,节约宝贵的时间,留住时间那匆匆的脚步吧!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现——探究——理解——应用”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帮助笑笑的爸爸解决问题的情境为主线,上得活泼生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改理念。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整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例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还是习题的编排,都紧紧与生活紧密相连。如由笑笑的爸爸迟到引出要合理安排时间,由烙饼抽象出简单的运筹思想,由沏茶问题导出“箭头图示法”。每个知识点的渗透都与生活情境相融相通。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人文气息,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整节课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2.充分体现“教方法”的理念。

课程标准倡导“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杨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运筹思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老师没有急于给予学生结论,而是步步耐心细致地引导。如让学生说出三种方法所用时间,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三张饼的时候,本来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锅里,这时却只烙了一张饼。这里是不是就浪费了时间?学生通过动手摆发现了规律,也就是可以用9分钟烙完饼。由此方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推出了烙单数、双数饼的数学规律。再如:箭头图示法的教学,最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巧妙地将评价与数学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3.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是遇到问题就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杨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很适当,当烙饼遇到问题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问题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作用。

4.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动手操作是课改后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解决烙饼问题时,学生只有通过摆才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当学生用手中的学具翻“正反”时发现可以把一张饼的正反面分开烙,这样才能使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从而为突破难点起到了感性的铺垫作用。

5.实现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

知识目标不用说了,过程和方法在上述的几个特点中也提到了,这里我想说的是情感目标。本课的情感目标的实现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在帮助笑笑的爸爸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二是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三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悠远、精妙。(鲁迅的名言、来自清的散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5

一、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

《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这是学生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后进行的教学,教材在下一节安排进一步学习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统观三节课,从数量关系上讲,都涉及了份总关系,是份总关系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具体化。从教学架构上讲,都从对“每份数”(单价、速度、工作效率)的概念理解切入,既解释了每份数的情境含义,又建构了求每份数的计算方法。

浙教版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形结合在比快慢的过程理解“速度”的概念,而人教版的教材对于各概念给出较清晰的定义,结合两种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整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认知。

二、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速度。

1.时间相同,路程不同。

(1)出示规则,解读规则。

谈话:狐狸说自己是动物城里跑得最快的动物,为了证明,它决定和兔子来一场比赛。比赛的规则:都跑4分钟,看谁跑得比较快。

问题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相同时间)能比出谁快吗?怎么想的?(板书:路程)

(2)情境模拟,比快慢。(课件演示)

(3)提问:现在,能说出谁跑得快了吗?理由是什么?你能对狐狸说说看吗?(同桌合作)

(4)小结: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路程长的跑得比较快!

2.路程相同,时间不同。

(1)改变规则,解读规则。

谈话:不服输的狐狸又找来了牛警官,再战一回。这次他偷偷地改了一下规则。请看:都跑240米,看看谁跑得比较快。

问题1:你看懂了吗?(路程相同)能比出谁快吗?(板书:时间)

(2)情境模拟,再比较。(动画演示)

(3)小结: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比较快!

(4)对比:刚才狐狸进行了两场比赛,它们是怎样比出快慢的?(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远的就跑得比较快;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比较快!)它们在比快慢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个量相同的,那就比另一个量)

3.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

谈话:两场比赛过去了,狐狸输得心服口服。狐狸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兔子和牛警官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怎么比?

二、问题引领,建构模型

1.比一比,谁比较快。

谈话:请你把想法在作业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

算一算:

画一画:

写一写:

问题1:这两种方法间有联系吗?(时间变得一样,来比较路程)

2.数形结合认识速度。

(1)出示图形。

谈话:为了把这个过程表示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你能读懂吗?(其实我们比较的是这样一份)

(2)理解速度的意义。

问题1:70表示什么?看来70不但是路程,还隐藏着1分钟。同样的道理,这个80呢?

(3)认识速度。

小结:像这样每1秒、每1分钟、每1小时为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这样写你觉得合适吗?(板书:70米)

预设1:不合适,因为这是1分钟所行的70米的路程。(70米/分)

(4)借助图形得出数量关系式。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速度,那么你觉得速度怎么求?能不能结合上幅图来说一说。(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3.借助速度,比快慢。

(1)其他方法。

预设1:比路程。(240÷3=80(米/分)

80×4=320(米),320米>280米)

或(280÷4=70(米/分)

70×3=210(米),240米>210米)

(2)观察对比。

谈话:请你仔细对比这几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都把时间变得一样,直接比路程的长短,就能比出快慢。

预设2:也可以把路程变得一样,比较另一个量就可以了。

4.总结提升。

原来速度就藏在比快慢中啊!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把它们的时间都变得一样,如1分钟、1小时,再比路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活动一:数量关系的建构。

(1)读出数感。

蜗牛的爬行速度约为9米/时。读一读,并且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2)思考。

①蜗牛12小时爬行多少米?

②蜗牛爬行63米,需要多少小时?

(3)全班交流。

出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提升:我们以往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知识是和今天所学的速度、时间、路程是有关联的?

预设1:单价相当于速度,时间相当于数量,总价相当于路程。

预设2:单价、速度相当于每份数,时间、数量相当于份数,总价、路程相当于总数。

小结:对呀,今天的知识并不陌生,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相关联的,都是化新为旧,化难为易,这就是一种转化(板书:转化)。这种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活动二:速度意义的再理解。

谈话:如果组织一场人豹PK赛,你觉得谁更快?有没有依据?

9米/秒

豹子1800米/分

问题1:都是速度,为什么不能直接比?

活动三:综合练习

(1)出示信息,填表。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就越来越少。

预设2:速度乘2,时间就除以2,总路程不变。

小结:关于速度、时间、路程这样的关系,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

六、课后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对新知有效建构。因此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设计问题。

(一)问在起始处,引导自主探索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也必将大大提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伊始设计了三个问题:1.时间相同怎么比谁跑得快?2.路程相同怎么比谁跑得快?3.时间、路程都不同怎么办?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控索和合作交流。

(二)问在困惑处,引导深入辨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陷入似懂非懂、口欲言而未得的困境。此时学生需要同伴的互助和教师的引导。时间、路程都不同怎么办?这是学生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思维的困惑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画一画”和“写一写”深入辨析,进一步理清速度的本质。

(三)问在概括处,引导建构模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6

《 优化》 教学设计

姓名:学科:职务:单位:延安市创新实验小学电话:地址:延安市创新实验小学邮编:

高永东

数 学

教 师

*** 71600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优化》第104页的例

1、第105页的例2。教学目标:

1、通过沏茶、烙饼的简单事例分析,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在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的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工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

师:叮——咚,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主题图)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这是沏茶的工序,我们来读一读吧。

2、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拿出你准备的工序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在本子上算出你所需要的时间;没有准备卡片的同学先在本子上先写出你沏茶的先后顺序,再算出所需要的时间。

3、谁能上来摆一摆?(学生汇报)1+1+8+2+1+1=14(分钟)还有其他方法吗?1+1+8+1=11(分钟)

4、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

5、这种方法在哪里节省了时间?同时做事。合理利用等待时间。

6、我们在帮助小明安排沏茶这件事情时,首先清楚做事的顺序,又合理的利用了等待的时间这是数学中的一种优化思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数学广角—优化”。(板书课题)

7、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这样做好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三、创设情境,学习烙饼

1、中午到了,妈妈开始烙饼招待李阿姨。(出示例2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为什么烙两张饼也是6分钟呢?(因为这两张饼是同时烙的)

有不同意见吗?(12分钟)你是怎样烙的?(一张一张烙的)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合理?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合理利用锅的空间,不让锅有空。以最短的时间烙好两张饼,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3、现在要烙3张饼,三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4、请拿出你准备的圆片,请你试着摆一摆,在本子上记录下你烙饼的方法,算出烙三张饼所需的时间。生汇报。方法1:12分钟。方法2:9分钟。

5、比较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节省时间?哪里节省的时间? 总结:我们合理的利用了锅的空间,保证每次锅里同时有两张饼,做到不让锅空着,用最短的时间烙好了3张饼,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

6、我们找到了烙两张饼和三张饼的最节省时间的方法,现在不摆圆片,结合烙2张3张饼的方法怎样烙4张、5张、甚至更多呢? 四人小组任选一种讨论交流„„说清楚、算明白然后写在本子上。

7、学生汇报烙4张、5张饼的方法,出示烙6张饼„„10张饼的最佳方法认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探究规律)

生汇报。烙饼所需最短时间=烙饼的张数×烙饼一面的时间(1张饼除外)

四、知识反馈,应用拓展

1、第105页的做一做。

(1)在本子上写出安排时间的过程,计算出所用的时间。

(2)学生交流。

2、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

五、全课小结,自主归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学中的一种优化思想。

六、作业

1、送大家一句培根的名言。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你们也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能做到吗?

2、今天的作业:完成数学书第107页的第1、2题。很高兴能和你们度过愉快的40分钟,谢谢同学们。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优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97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题。教材分析:

“搭配”这一知识点是二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到,但是生活中的搭配现象随处可见。简单的说,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教学这一内容,我希望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把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问题呈现出来,并运用猜测、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合作意识不强,思考问题不全面,更谈不上有序性了。数字的排列组合这一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事物的有序排列,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2、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相信大家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有没有听到过吗?在哪里?(喜羊羊与灰太狼)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羊村里,想去看看吗?(想)

二、情景感知,导入新课

1、喜羊羊它们为了防止灰太狼进村,在羊村的大门上装上了密码锁,我们要想进去必须先解锁,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

2、喜羊羊给了我们一些提示:第一把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师:密码有可能是„„?(12)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21)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师:这两个数哪个才是正确的密码呢?喜羊羊又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那应该是几?(12)出现“12”,课件演示锁打开。同学们真棒!

3、由数学1和2可以排列成12和2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搭配中的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三、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走进羊村,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对,羊羊们正打算开运动会呢!村长打算用1、2、3这些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作为运动员们的号码。这三个数字到底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呢?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村长?

提示: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从喜羊羊的提示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说)

2、追问:“组成两位数”是什么意思啊?能举个列子说说吗?什么叫“十

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是什么意思?

四、尝试中体会,领悟方法

1、猜一猜这些数会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2、13、23„„)

2、有这么多答案啊,那么谁能想个好办法,把有可能出现的两位数一个不漏的写下来,看看能写多少个两位数。请和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一个说一个写,把它记在你的练习本上,好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以两人为一组让学生上台,拿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记。

4、师生评议,归纳方法。(边讲边板书)

① 交换位置: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13、31、23、32 ② 固定十位: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 固定个位: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5、引导小结:

无序排列——比较乱,别人看不懂,还易重复遗漏。

有序排列——体会方法。如:交换位置、固定个(或十)位等

采用有序的排列方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五、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村长顺利地解决了运动会中的难题,让我们一起继续参观羊村吧!

1、为了更好地加强羊村的安全防范,村长把羊村分成了北城和南城两个城区进行分开管理,村长想学着中国地图中的方法,用不同的颜色将北城和南城区分开来。(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法呢,你们能帮帮村长吗?

2、出示表格,学生独立试涂。

3、汇报并说说你是借鉴了黑板上的哪种方法。

3、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排列知识不仅仅是数字,也能在图形和色彩中运用哟!

四、应用拓展

1、羊村的风景是如此地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2、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请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下。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要照相了,笑一笑,1、2、3咔嚓!

师:赶紧换一种坐法再照。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这么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排列的方法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排列问题,搭配里可藏着大学问呢!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六、板书设计

搭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8

(一)简单的排列

半壁山联小 高明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

教学设计: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一座叫数学广角的王国游玩,你们愿意去吗?好!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出示课件)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呀!还有一把大锁呢。原来国王是不让随便进入,聪明的国王利用简单的排列设了一个密码,(板书课题)我们只有破解了密码才能进入.看看怎么设的?(点击课件)师:还不能进.为什么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进来了,就快乐的玩一玩吧。

(课件:数学广角乐园 用1、2、3组成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

2、自主探究:

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排列方法)

3、汇报结果。

(1)、师:你们怎么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2)、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如果有,学生补充)(3)、他们排数有规律吗?(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1)、同学们,看看,他们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2)、看来呀,我们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3)、你喜欢哪个方法?

(4)、教师小结:看来,按同学们说的方法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我给起个名字:

调换位置法:也就是每次拿出两个数字,先摆一个数,然后再调换位置得出另一个数,可以得到6个数。

固定数位法:先固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或者个位上)则个位(或十位)就有2种方法,也能得到6个数。(如果学生没有这样操作的,老师黑板提示)

5、应用

用0、1、2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在这个乐园我们有没有收获?带着这些收获去下一个乐园吧!

(课件出示:数字乐园 用0、2、3能组成几个两位数?)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写一写 汇报交流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涂色(2)涂色

活动乐园:(出示课件: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选择两种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学生书空涂色,师巡视 汇报交流

2、游戏乐园:合影:

课件:有三个同学要在这里站成一排合影留念,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用符号代替画一画,数字代替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出了智慧,那么你们快乐吗?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

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带同学们进入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老师来北京出差一个星期,带了两件衣服和三件裤子,每天想有不同德穿法做得到吗?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你适合的方法表示出来。

(2)动手操作搭配。

(3)交流展示汇报:现在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3.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早餐老师的早餐饮料有:牛奶、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知能吃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能有几种吃法?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连线。

2.拍照

公园里有三个女同学和三个男同学拍照合影,每次只能拍一男一女,现在只有10张胶圈够用吗?(学生讨论,汇报)

3.做一做,拉一拉,组成两位数,有多少种?

十位有2、4、9.;个位有3、6、8。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覃京梅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教师总设计与教学过程都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一、注重学生人人参与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片,连线搭配裤子和衣服,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探索解题方法上,通过人人参与得到方法,学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符合数学教学教程。

二、用好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节课的例题是“搭配衣服”,是孩子的生活实际。内容取材于生活,创设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数字搭配一系列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符有经验。

三、数学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与生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数学,却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升华,是现实生活的智慧结晶。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引领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与总结中学会数学思考与解结问题。

四、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这节课的一道风景。在解决有几种方法时。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知识探究程度,由浅入深,层层替进。能根据这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并在课堂上灵活槌问和反问做补助,使得课问题明白。如:在理解方法上通过“为什么?,还有吗?,你是怎么想?,如何配?”等等让学生叙述想法,使学生思维和语言各方面都得到促进和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迎韧而解了。

六、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能“三带”进课堂并展现的淋淋尽致。微笑和情感,教师整节课面带笑容,偶尔抚摸学生的头,学生很有亲确感,很喜欢和着个老师交流。激励性和竟争性,灌穿整节课,跳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闹。

七、练习设计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的生活实悉,形式多样,不单调,学生兴趣十足,越练越上劲,越练效果好,白练不烦。在讲评中也能做到精讲多练。

总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教师设计这节课时没能充分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兴趣的童话

故事情节来展开,如果分四个步来上课:美羊羊要去参加一个约会,妈妈给她准备了衣服和裤子——穿好衣服后,妈妈给她准备了早餐——吃完早餐,来到公园门,要破解密码门——进入公园拍照,栓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教学环节会步步相扣,步步汲引学生的小眼睛。整节课效果会更好。

2.教师在给学生展示作品时如果能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也让别的同学家以理解会多好。这样就会照顾到学困生,使学生的语言也得到发展。

3.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用优化的方法解结问题,对与农村的教学来讲,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学困生得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好记,易于理解。

4.总结太过于简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联系会多好。

5.部分学生间出现的错误信息,没有充分展开,造成很多的生成资源被浪费。

教案修改: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带同学们进入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美羊羊要去约会妈妈准备了两件衣服和三件裤子,她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多少种不同穿法呢?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你适合的方法表示出来。

(2)动手操作搭配。

(3)交流展示汇报:现在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3.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A)数字表示;(B)文字表示;(C)符号或图形表示:(D)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感知提升

如果带4件衣服,3条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 条下装呢?6件衣服,6条下装呢?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穿好衣服,美羊羊

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份早餐)

1.美羊羊的早餐饮料有:牛奶、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只能吃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能有几种吃法?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连线。

2.美羊羊和朋友们来到公园要破解密码门才能进园。做一做,拉一拉,组成两位数,有多少种?

十位有2、4、9.;个位有3、6、8。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拍照

美羊羊来到公园里两个女同学和三个男同学拍照合影,每次只能拍一男一女,现在只有10张胶圈够用吗?(学生讨论,汇报)

四、总结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教学反思 篇10

数学广角是新课标教材中学生特别喜欢的内容。这一次我非常有幸地执教了第 7册的数学广角的例题2,运用统筹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在这次设计、执教、反思的多轮回合中,经历了一次新课程研修的深刻体验,有许多深刻的感受。我反复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如何把握价值取向?

与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数学课中,《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发展性强调每个人在数学上都将有所发展,并且发展是具有个性化的。我们也都非常清楚,标准在总体目标上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这就意味着数学课堂更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因此在《合理安排时间》这节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事例,能体会统筹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

(3)懂得珍惜时间,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具体教学中,我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入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多种安排后优化的好处,合理安排的活动都是把学生做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在设计,并且由于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并不象常规的数学课,我就只当自己是学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起去解决问题,一起去感悟合理安排的策略。然而,在好几次的教学中,我都有一种失败感,学生每节课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每节课都没有一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高潮,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地发展不够。

我反思,我调整,感受在把握这一价值取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把握如下两个关系:

1、“活动”与“教学”的关系。由于这节课的“活动味”明显多于“数学味”,这样在教学中,数学知识点、线不是十分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学习目标在知识层面不是十分好把握。在《合理安排》这节课中,通过 “小鬼当家”的 3个活动:烧水沏茶招待客人、感冒时找水拿药吃药、丰盛的午餐待客,不断地提高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通过统筹安排的策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活动味”与“数学味”是紧密相关联的。活动不是作秀,不是走过场,更多成分是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的,是在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建构知识模型的。可以说当数学课上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特意安排的数学环节,而是在一种自然行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玩着数学,体验着数学,提升着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就是“教育无痕”。数学教师应当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追求让学生乐而忘返的学习情境。

2、“师主”与“生主”的关系。这其实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师生两条思维主线的碰撞与融合的问题。在《合理安排》中,我的教学观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学生的问题和认识过程出发,发现、探究、建构知识。可是在操作交流中,我发现我找不到了自我,没有当教师的感觉,也就是听课教师感受的,我被学生牵走了。课后我好好反思,发现对于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关注点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存在差异,教学中就可能出现两类问题:一类是教材(教师)预设的问题,一类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就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一个融合过程。比如在解决“如何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这一问题时,学生只会对“如何快”也就是节时间上考虑的更多,也最感兴趣,而对运筹问题要注意的:(1)要考虑需要做哪些事。(2)要考虑事情的发展顺序。(3)怎样节约时间。这样在教学中出现了两类问题的不一致。由于师生双边活动中活跃,再加上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非预设性的成分相对较高,因此我经常被学生牵走了。我想,在两条思维线不一致时,更重要的是引导,是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机智的更高的考验。

感慨:功在平时!追求不止!

另外,在处理好以上两个关系的同时,我认为要实现课堂价值取向,需要借助的一个比不可少的工具是积极的课堂评价。

前几节课没有实现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失败的原因,很重要是缺少对学生真诚性的鼓励和激励性的评价。总以为这么简单,学生能答出来算不了什么。看到了现代模糊学的“蝴蝶效应”,改变了我的课堂。“蝴蝶效应”是这样的: “亚马逊丛林里 ,一只小小的蝴蝶,在阳光下轻舞起它美丽的翅膀??几周后,由此引起的一场风暴席卷了德克萨斯„„”

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们的教学进程千变万化,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犹如那蝴蝶的翅膀,时时舞动闪亮。教师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那微微的煽动,演变成一场席卷学生头脑的风暴。我显然不应用“是否完成既定目标”来限制教师对学生认知目标以外的其它发展的关注,也不能因为“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而束缚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更不能为上“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而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如果教师用没有遗憾的课来要求自己的设计,忽略了学生,那课随便怎么上,都是缺乏灵气的。

我要把课堂真正还原给学生后,就不可能全部是预设的,更多的是在充分预设学生多种思维走向及应对的基础上的生成。在一节课中,在解决“烧水问题”时,学生自己发现在等待水开的同时还可以去完成洗茶杯、找茶叶,节约了时间非常有成就感,而预设的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完成过程被我和学生的相互评价给“挤跑了”。在“小红感冒”的环节中,学生要展示自己的方案时,有学生就用了他创造的类似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请该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案,得到了全体同学的肯定后,“同学们,大家真不错,想办法帮助了小红,让她吃完要后赶快休息,”我竖起大拇指,接着说:“大家要感谢这位同学,他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表达事情完成的过程的简洁表示方法,它就叫“流程图”„„”“流程图”的教学在我给学生的奖励中,快速高效地得到了落实。这生成的精彩,就是我充分给予学生最需要的评价有关。

在 课堂总结时,我让学生自我评价这节课的表现,并说出理由。大部分学生都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都表示很有收获,能得“甲+”或“甲”‘。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我表现只能得‘已’”我的心一颤,“为什么呢?”拖口而出,“我虽然思考问题很积极,但回答得并不多。”他仍然很放松地说。“孩子,你思考问题很积极,就能得‘甲+’了,是我不好,把‘已’给我吧,是我没有给你更多的机会,我相信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一定会给你和其他同学的机会的!”孩子满意地坐下了,并积极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真的,他在后来观看录象谈感受时,再一次获得了机会。我想:学生能宽松地表达自我,主动地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啊!

创设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我们真正地“以人为本”,真正地 全方位欣赏自己的学生,积极的鼓励、评价学生,让学生都想去体验成功的快乐,表现出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积极、主动、思考、创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篇11

1、让学生初步认识理解数字编码。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数字编码的组成方式及简单方法。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先做自我介绍并表示想认识班上同学,拿出点名册开始点名。

师:我们班有52个同学,一个一个点名字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我不叫名字还能怎么样快速的区分你们呢?大家翻开书本111页,小精灵也提出了跟老师一样的疑问,我们看看书本里聪明的同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编个号码。师:对,用数字来编个号码。数字不但可以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它来进行编码。(请同学们把111页最下面的那句话划上横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字编码。(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二、学习新知:

1、邮政编码 师:刚刚我们一起讨论了可以通过数字编码给每个同学编个学号能快速方便的区分每个同学,那除了学号我们日常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编码? 生:邮编,身份证。

师:没错,邮政编码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编码。同学们有没有写过信或者收过信?我们常常会看到信封,信封上面这些数字叫邮政编码,左上角的是收信方的当地邮政编码,右下角的是寄信方的当地邮政编码。大家也都不陌生了,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呢?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有一个信封。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封信是寄到哪里去的?收信方的当地邮政编码是多少?由几个数字组成的?(PPT展示)

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镇某某小学,448268,6个数字。

师: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地方邮政编码看看大家能不能发现什么。生:前几位的数字是相同的。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湖北省的邮政编码前两位都是44,同一个市的前3个数字都是相同的,同一个县的前4个数都是相同的,最后2个数字呢是用来表示当地的投递局的。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就是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打开书本113页把这段话划起来,读一遍。(PPT展示)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这两道题目,用我们刚刚学的知识能解决吗? ① 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书院镇邮政编码是316004。31代表(),316代表(),3160代表(),04代表()②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的邮政编码是223731。

22代表(),223代表(),2237代表(),新袁镇投递局是用()这两个数字表示。师: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邮政编码是用于概括我们的地址的,那为什么信封上有详细地址,还要写上邮政编码呢?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信是怎么寄出的。(1)观看图片(课件显示:信件投递、机器分拣、最后邮递员送信的过程)(2)反馈小结:有了邮政编码,机器识别分拣信件的速度更加快捷。

2、身份证 师:刚刚在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的时候我们还说到了一种比邮政编码更加常见更加实用的编码,就是我们的身份证。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而且终生不变,我们乘坐飞机啊火车啊,出国旅游啊,许许多多的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身份证。现在我们来看一下PPT上面展示的这张身份证。(PPT展示)师:最下面这个编码就是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这个身份证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这些数字又是表明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身份证,看看能不能发现一点什么。生:18,生日。

师:对,我们可以发现,7-14位是表明这个人的出生年月的,翻看书本114页,书上还告诉我们倒数第2位是表明这个人的性别的。那么其他的数字表明什么意思呢?现在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PPT展示)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抄到书本空白处,做好标记。师:接下来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这道题目:

小李身份证号码为***379,小李的出生年月日是(),小李的性别是()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稍微了解了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字编码,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编码,比如车牌号码,电话区号,图书馆的书本编码(PPT展示),这些常见的数字编码其中的规律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也会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四、作业: 师: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大家告诉老师可以通过编码的方法让点名变得快捷方便,那么同学们课后自己为自己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号,看谁设计的学号好。

上一篇:暑期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班动员讲话稿下一篇:城市的散文